首页 > 文章中心 > 融资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

融资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

融资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

融资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 融资方式 风险管理 治理对策

上市公司的融资问题,对上市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许多公司只顾筹集资金而不考虑风险,更不谈风险管理,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甚至导致破产或被兼并。其后果不仅阻碍了上市公司的发展,也损害了广大股民的利益。因此,完善上市公司的融资风险管理已成当务之急。

一、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及其风险管理现状概述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个渠道。内源融资是指企业的自有资金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积累部分,包括初始投资形成的股本、折旧基金以及留存收益;外源融资是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向企业之外的经济主体筹集的资金,包括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其中,上市公司常用的股权融资方式有,首次公开发行(IPO)、增发、配股等;常用的债权融资方式有银行借款、普通企业债券以及可转换债券。在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之前,我国企业的融资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积累和国有银行的贷款。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国企的融资几乎是依靠国有银行的贷款,呈现出“债务融资偏好”;上世纪90年代证券市场建立之后,随着其发展壮大,股权融资成为了中国上市公司重要的融资途径。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已经呈现百花齐放的多元化融资结构,出现了传统与新兴融资方式并存的格局。如同传统融资方式一样,尽管新融资方式有其独特的优势与特点,但其应用仍然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其风险影响与危害不容忽视。也就是说,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独立风险咨询机构甫瀚调查发现我国91%的上市公司风险管理能力欠佳,风险管理现状不乐观。首先,融资观念落后。上市公司成本观念淡薄,只考虑眼前的成本,而非企业的资本结构和综合资金成本;风险意识较差,无论是事前风险防范,还是事后危机处理,都仅仅是从流程、技术层面把握,没有得到企业高层的高度关注。其次,融资安排不当,出现了过度融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1995年到2009年间,各年度发生资金闲置事件的数量共870起,涉及上市公司924家,平均每年发生89起,共闲置资金972.8亿元,平均97亿元/年。调查发现,公告披露变更投资方向的上市公司中约有1/4的募集资金被闲置。募集的资金变更投资方向,扩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剧了退市风险。再次,融资时机考虑不周,易导致股票价格大起大落。

二、上市公司的新融资方式及风险比较

(一)上市公司的新融资方式及风险比较

为了降低或者规避风险,上市公司除采取传统融资方式外,还从发达国家引入和改良了一些新的融资方式,如资产证券化、项目融资及信托融资等。此外定向增发新股、融资租赁、短期融资券及分离交易可转债也是近几年在上市公司中流行的新融资方式。下面简单分析这几种融资方式的不同。

1.融资条件比较。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无明确盈利要求,业绩不优秀的公司也可以定向增发新股。短期融资券主要强调有稳定的现金流和企业最近一年须盈利,鼓励业绩和信誉好的大型企业发行。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除了满足普通可转债的发行要求外还应满足:公司最近一期末经审计的净资产不低于15亿元人民币;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平均不少于本次发行的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

2.融资成本比较。定向增发新股可以由上市公司自行销售,也可由券商承销,前者成本较低,后者成本较高。而融资租赁的资本成本较高,但由于租赁在折旧提取、租金的税前扣除上可产生税收效果,使得融资租赁的实际融资成本要低于其名义成本。此外,租赁融资的机会成本比其他融资方式的机会成本要小些。比较而言,短期融资券融资成本较低。而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可以实现一次发行、两次融资,其中两次融资分别是发行债券(债务融资)和权证行权(股权融资),会使成本降低。

3.融资期限比较。定向增发新股是股权融资,没有期限限制。融资租赁是一种中长期投融资行为,租赁期限一般较长,接近设备有效使用年限。短期融资券最短为3个月,最长为1年,种类包括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年期,不利于作为长期筹资方式使用。分离交易可转债仅有“期限最短为1年”的限制,对于债券期限的上限则没有限制。

4.融资风险比较见表1。

(二)新融资方式对上市公司融资风险管理的启示

1.新融资方式在风险方面较股权与债权等传统融资方式降低了不少。在发行条件中,可分离交易可转债的条件最严格,短期融资券和定向增发新股次之,融资租赁没有严格的条件。成本方面,短期融资券和定向增发新股及可分离交易可转债的成本都较低,而融资租赁的成本比它们高。短期融资券适合短期融资,融资租赁适合中长期融资,而定向增发新股和可分离交易可转债的目标是长期融资。

2.不同的新融资方式具有其特定的用途,可以针对不同项目的建设目标有选择地使用。融资租赁可以突破信贷额度,节省流动资金,扩大资金来源,有利于企业的“短平快”项目。而分离交易可转债更适合大型企业的大规模融资活动,可弥补普通可转债的产品缺陷,属于低风险高收益的金融衍生产品。

3.上市公司短期融资应该选择风险较低、成本较小的短期融资券。对于业绩优、信用好的大型企业,短期融资应选择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融资规模巨大,而融资成本相比贷款低廉,是一种很好的降低财务成本的融资方式。

4.无论是何种新融资方式其实都存在一定风险。因此,应该积极采取风险预警、风险监控和风险应对措施,否则,依然摆脱不了融资所存在的风险影响与危害。

三、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风险管理的全过程控制对策

(一)以规避风险为目标的事前控制措施

1.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制定合理的融资策略。首先,要认识到任何来源的资金都存在风险,为降低资产负债率而进行股权融资是不明智的,股权融资并非成本低风险小;其次,要充分衡量资金的成本与收益,既要关注显性成本,也要重视隐性成本;再次,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难免会出现非预期的结果,如果风险来临时企业毫无准备,很可能会遭致失败。因此,只有企业树立风险意识,正确认识风险,才能科学估测风险,预防风险发生,进而有效应对风险。上市公司要以公司价值最大化为前提,从战略角度出发,根据自身需求,综合考虑制定合理的融资策略。企业融资应该遵循先内后外,先债后股的融资顺序,即内源融资>外源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原因有两个:第一,自有资本抗风险能力强,而且增加了企业融资的弹性,当企业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而外部融资受约束时,拥有充足的自有资本就能抓住机会;第二,债券融资的财务杠杆作用可以降低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而且在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和股东权益最大化方面,债券融资明显优于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符合上市公司的长远利益,应当纳入上市公司的长期融资战略。

2.进行认真细致的融资宏观环境战略分析。上市公司是企业中的一个特殊类别,其重要的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都在证券市场上进行的,宏观环境特别是宏观政策对其影响较大。了解把握上市公司宏观环境有助于正确地制定融资策略。公司在融资之前,务必对自身所处的融资环境进行全面考察,分析上市公司进行外源融资时可能受到的影响,使融资方案适合所处融资环境,更好地做出融资选择,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二)以化解风险为目标的事中控制措施

1.全面优化融入资本的资本结构。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应当不断优化资本结构。最优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可承受的融资风险内,资本的综合成本最低并且企业价值最大时的资本构成。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应该提高资产收益率,增加留存收益融资额。在权衡收益与风险后,合理地确定权益资本与负债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适度举债,提高融资结构中债券融资的比重。二是合理配置不同期限的债务资本。短期负债资本与长期负债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决定了企业未来的资金流量和偿债压力的大小。虽然短期负债资本成本比长期负债资本成本要低,但其比重过高会使企业的短期偿债压力过大。因此,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融资能力和现金流量状况,合理安排短期负债资本与长期负债资本结构。三是优化资本结构,降低综合资本成本。资本结构在某一个企业某一时点上可能是最优的,但在持续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扩大业务或对外投资的需要,会进行再融资,原有的资本结构就要发生变化。所以,应在不断变化的资本结构中寻求最佳结构。

2.灵活进行融入资本使用情况的预算调整。在融资过程中,企业要重视预算管理。着眼于未来现金流量情况,结合企业融资结构、融资风险等多种因素制定融资预算,通过预算管理对融投资总量、负债水平、资产状况进行控制,并对未来重大项目的融投资及大笔债务的还本付息等做出统筹安排。预算要以公司战略管理为中心,通过不断调整的滚动式预算或全面动态预算,反映公司不断变化的战略意图。预算调整分以下几种情况:当生产经营和投资的资金不能满足时,经过评估可以调整预算进行再融资;如果出现资金闲置,无法合理安排资金,对可以提前还款的债务进行偿还,减少融资成本;若有快到期的债务,需提前做出安排,不断调整融资预算。

3.做好融入资本的过程监督管理,加强具备融资风险约束功能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公司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建立适合本单位的能够约束融资风险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融资决策、执行、偿付等环节的内部控制要求并组织实施。如在融资业务流程中设置相应的记录或凭证,如实记载各环节业务的开展情况,确保融资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对融资预算的编制和审批、融资决策程序等做出明确规定,确保融资决策科学合理;融资的执行按规定实行,不得随意变更;在融资偿付环节对利息、租金、股利及本金等的计算、核对、支付要符合融资合同或协议的规定。

(三)以反馈风险为目标的事后控制措施

1.及时建立融资行为的绩效考核制度。上市公司在进行融资考核时,要综合考虑自身的融资特点和所处融资环境,选择合适的考核指标。主要可以从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以及融资结构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首先是偿债能力,公司融资考虑的首要因素应当是未来的偿还债务的能力。可以由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数等具体指标组成。这些指标比较科学地透视了企业的偿债能力状况,是管理者识别和控制融资风险的指标。其次是获利能力,可以由资本报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和总资产报酬率等具体指标组成。盈利能力的走势与企业的融资风险息息相关,是企业管理者对企业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的重要工具。最后是融资结构,融资结构指标可以包括资产负债率、资本化率和股东权益比率。指标确定后,采用专家评分和数学建模结合的方法对指标进行评价。

2.对管理层融资行为进行客观评价。事后控制主要是企业通过对本次融资运作的全过程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并对此做出客观的评价。企业评价的目标主要有:确保融资结构合理;将融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融资成本低并且可满足资金需求;保持适当的偿债能力;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改进,发现和处理经营活动中出现的不良现象。此外,还应该听取专家意见,通过对指标分析的合理中和与加工,使评价结果趋于一致。

3.及时总结融资风险管理经验与提出改进建议。一般来讲,回顾过去总结经验,是为了指导今后的工作,公司的融资活动也不例外。根据对融资活动的分析评价,可以对企业的融资结构和资金使用方面提出改进建议。公司融资是为了投资的需要,而投资又是为了获得利润。融资时应该先对投资进行分析,避免融资后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低效率;还应使融资结构趋于合理,降低融资风险,对以后可能面临的融资风险做好防范。

主要参考文献:

[1]Modigliani Franeo,MertonH Miller.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e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8,June:261~297.

[2]Jensen Miehael C,Meekling William H.Theory of Fir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3):305~360.

[3]黄少安,张岗.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分析.经济研究,2001(11):12~20.

[4]赵爱良,张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风险及其防范.财会通讯,2006(9):41~42.

[5]周勤业,刘宇.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创新的比较与分析.证券市场导报,2005(9):21~23.

融资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范文第2篇

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可用于衡量企业的某种融资方式中,资金向投资转化过程的效率和能力,针对融资效率的评价体系,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来分析。单从中小企业自身的角度来看,企业的股权相对集中,创新研发不足,自我积累以及信用建设不足导致了融资的低效率。于此同时,创业板市场对企业上市的标准制定和筛选,信息披露、资产评估、退市等制度建设上仍需完善,亦是中小企业融资效率低的原因之一。选取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以由中小企业自身的调整来实现更高效率的融资安排与资金使用。

二、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融资效率处于较低水平的原因

(一)中小企业股权相对集中,公司治理不完善

使中小企业融资效率较低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小企业股权相对集中,在创业板上市的多数中小企业其大股东持股比例达到20%以上,股权集中度过高会对公司的治理结构产生负面的影响,小股东的利益诉求不容易被覆盖和满足,权利失衡会严重影响公司的治理效率以及持续经营能力。同时,由于股权过于集中,大股东在企业中的控制得不到制衡,在公司决策制定过程中其他股东的作用、监事会和董事会的作用得不到重视,使公司的治理结构难以发挥出理想的效果,因为导致在创业板上市的中小企业股权相对集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在于,普遍存在的家族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下出现的管理缺陷如任人唯亲的不合理的用人机制,会成为影响企业效率的因素之一。因此,“一股独大”的现象并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会降低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后的融资效率。

(二)中小企业体制建设不足,管理水平有限

部分在创业板上市的中小企业,其管理者经营经验相对有限,企业的体制建设相对不足,导致了融资效率低下,如超募现象产生之后,企业对资金的投资运用能力不足。在创业板融资的企业存在严重的超募现象,部分超募资金达到数倍之多,对这些资金的使用计划需要企业具备较强的资金运作能力,盲目地将资金用于投资项目、偿还贷款、甚至是圈地买房等严重降低了该企业融资的使用效率,或者存在将超募的资金闲置在银行账户中,用于投入主营业务的相对较少,这也对企业的融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自身体质建设的不足,也影响了其融资资金的使用效率,如在信息披露制度上以及人员进出、培训制度上的不完善。在此背景之下,中小企业在管理水平以及体制建设上的不足,制约了其融资效率。

(三)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单一,融资结构优化不足

中小企业过于依赖单一的融资方式,股权融资是其大规模融资的主要来源,而对其他融资方式的使用不足,债务融资、票据和融资租赁等方式涉及较少。融资方式单一不仅不利于中小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也不利于其优化融资结构并降低企业的融资效率。在单一的融资方式之下,企业的平均资本成本难以达到较低的水平,其他融资方式的组合优势没有得以显现,并且过于单一的融资安排使长期的资金投入和短期营运资金不能相应匹配长期和短期的资金来源,会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同时,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优化程度不足,债务融资较少使得财务的杠杆效应和税收优惠效应不能显著发挥出来。由此,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过于单一,造成了其平均资本成本没有达到最低水平,多种融资方式的组合优势难以发挥,融资结构优化程度不足,导致企业融资效率低下。

三、加强中小企业在创业板融资效率的建议

(一)完善中小企业的股权结构,优化公司治理机制

要提高创业板上市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需要完善其股权结构,优化其治理机制。针对中小企业股权相对集中,使企业融资效率较低的问题,首先企业需要根据实际的经营环境和行业、企业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确定最适宜长期发展的股权结构安排。其次,引入大股东来缓解“一股独大”的现状,从而提高企业的治理效率以及经营能力,一方面能对大股东在企业中的控制达到一定的制衡作用,另一方面也使小股东的利益诉求更多地被覆盖和满足。此外,公司的治理结构优化程度与企业的融资效率的高低有较大的关联,可引入机构投资者来规范企业的治理结构,在管理层方面,机构投资者可通过契约关系对其实施更多的监督和制约,同时也使企业的产权主体多元化,让中小股东、监事会和董事会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优化企业的治理结构。因此,完善中小企业的股权结构以及优化公司治理机制,有助于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提高其股权融资效率。

(二)完善中小企业体制建设,增强管理水平

对于部分在创业板上市的中小企业,要通过提高其管理者经营管理水平,完善企业的体制建设,来增强企业的融资效率。引入人才以及培训制度,不仅在管理方面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也是在产品研发方面加强人力投入,使企业的融资投向效率高的项目中去,因为创业板企业多数为高科技企业,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科研能力上,企业筹集的资金可加重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在完善创业板上市的中小企业的制度安排方面,首先要完善其信息披露制度,适当增加企业的信息披露要求,特别是财务相关的透明度,如企业在中小板融资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安排,所融得资金的使用情况披露,所投项目的尽职调查和成本收益等信息的披露,由此来达到对企业融得资金使用效率的监督作用,从而提高其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因此,要提高企业的融资效率,一方面完善资金使用的制度规范,另一方面增强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研发水平,加强技术水平以配合资金的流向,让资金投入到效率高的项目中去。

(三)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多元化,优化融资结构

创业板上市的中小企业丰富其融资选择,有助于降低企业的平均资本成本,发挥多种融资方式的组合优势,并提高融资结构优化程度,从而增加企业的融资效率。一方面,中小企业可依据自身的情况考虑,采用多元的融资手段,适当提高其他融资方式的选择,如债务融资、票据市场融资和融资租赁等,有利于中小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丰富的融资来源使企业的融资结构得以优化,企业的长短期资金来源匹配相应的使用期限,实现资金的最高效率使用,并发挥出其他融资方式的组合优势,如债务融资的财务杠杆效应和税收优惠效应。企业在调整融资结构时,逐步找到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的最佳比例,避免使企业承担过重的偿还债务压力,同时也充分享受债务融资带来的税收减少。可见,中小企业适当增加可选择的融资方式,发挥多种融资方式的组合优势以降低企业的平均融资成本,并以此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从而提高企业的融资效率。

融资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资本结构;理论;公司;融资

不同资金来源的组合配置产生不同的资本结构,并导致不同的资金成本、利益冲突及财务风险.进而影响到公司的市场价值。如何通过融资行为使负债和股东权益保持合理比例,形成一个最优的资本结构,不但是长期以来金融理论研究的焦点,而且也是企业追求的目标。

一、现代西方资本结构理论的融资偏好

资本结构理论就是研究资本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及是否存在最优资本结构的问题。最早提出该理论的美国经济学家戴维·杜兰德(DavidDurand).他认为企业的资本结构是按照净利法、营业净利法和传统法建立的。1958年,莫迪格莱尼(F.Modigliani)和米勒(M.Miller)提出了著名的MM理论,指出在市场完全的前提下,当公司税和个人税不存在时,资本结构和公司价值无关。后人在此基础上,纷纷放宽MM定理中过于简化的理论假设,尝试从所得税、破产成本、理论、信息不对称、控制权等不同的理论基础来研究影响资本结构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了不同的资本结构理论。

资本结构的理论表明:(1)在负债比例不超过一定点时,负债企业由于能够获得所得税抵减利益和杠杆利益,从而比无负债或低负债企业有着更高的股东收益。因此,在公司经营状况较好时,应多举债以降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提高每股收益。(2)发行股票及可转换证券。因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会造成股价更大跌幅:①每股收益的摊薄效应。股票和可转换证券的发行增加了发行在外的普通股的数量。所以公告的每股收益下降,并对股价造成了不利影响。②财务杠杆利益的减少。由于债务利息在计算税收时可以抵免,而普通股股息不能,增发普通股降低了杠杆率,从而企业获得的杠杆利益减少。③信号传递及不对称信息。企业公开发行股票筹资,表达了公司价值被高估的信息。可见,从市场表现来看,普通股也是后续融资最差的选择,西方公司一般将其排在可选融资方式次序的最后。从而企业筹资的顺序为:先是内部集资,然后是发行债券,最后才是发行股票。

二、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政策的现实选择

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化融资体制导致了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问题,而过度负债的不合理增加了国企还款付息压力和出现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越来越成为深化国企改革的障碍,因此成为许多国企改制上市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最根本的政策动因。

根据2000、200l、2002和2003年这四年的财务报告,计算出上市公司历年的资产负债率,并和全国工业生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进行比较。从下表可以看到,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历年均低于全国企业平均水平,2003年底,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50.11%;相比之下,全国企业平均的资产负债率为59.05%。

另外,2000年时,有人曾对1000多家上市公司和5000家非上市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做过对比,发现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低于40%的占总数的五成以上,50%一70%之间的占四成多,而只有极少数的公司资产负债率超过70%。与之相对应的是。国有非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平均65%,其中有四成以上高于80%,也可以得出上市公司负债比率总体来说偏低的结论。资产负债率偏低说明企业的长期资金来源多来自股权融资。下面再看看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所采取的具体方式。企业经过改制并上市后,将享有留存收益、配股、增发新股、发行公司债券和银行信贷等多样化的融资方式。从现有融资环境来看,上市公司长期资金来源有利润留存、长期负债以及股权融资三种渠道,其中前者属于内部融资,后两者为外部融资。

从上表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内部筹资比例甚少,而外部筹资的比重占绝对优势。其中。股权融资在外部筹资中的比重又占较大的分额。如在2000—2002年的各个年份中.配股融资或增发融资额占最大比重.长期负债融资占长期资金来源的比重一直都比较低,但在2003年,由于证券监管部门加强了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监管,并且再融资受到投资者的普通厌恶,股权再融资在长期资金来源中的比重出现了下降趋势,长期负债占长期资金来源的比重达到历年中的最高。

由此可见.从上市公司长期资金来源的构成来看.我国上市公司比较偏向于将股权融资作为其长期资金主要资金来源。上述事实与资本结构理论要先依赖内部资金,其次是负债,最后才是发行新股的融资顺序行为有着截然的不同。

通过上表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行为倾向上采取普通股筹资方式,且在普通股筹资上又存在较显著的“配股偏好”现象,配股和增发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主要方式,合计融资额占累计融资额的88%。虽然近年来可转换债券融资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但由于过低的转股价格以及转股条件的可修正性,可转换债券在我国演变成了“必转换债券”,使其变成了另外一种形式的股权融资,从而导致资产负债率逐年降低。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我国上市公司争相采取普通股这种高成本的融资方式?而在股权融资方式的具体选择上又如此一致地选择配股方式呢?

三、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选择的原因分析

资本结构理论认为,公司融资方式的选择受到资金成本、公司控制和融资工具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强烈影响。至今,我国已七次大幅度降低了存贷款利率,目前一年期贷款利率仅为5.31%。另一方面,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规定,上市公司申请配股的前提条件是“最近三年连续盈利,且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但任何一年均不得低于6%"。因此,对于符合配股条件的上市公司而言,理论上应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增加债务融资的比重,但为何现实中上市公司的行为却与此相反,资产负债比率不升反降,偏好使用外部配股融资,这也是在现有市场环境与制度框架下所作出的理性选择。

1.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是公司融资行为的最根本决定因素。

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股票市场仅仅只有十年的历史,市场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二级市场股价大部分时间处于高估的状态,并且非流通股的大量存在,使得证券市场市盈率和股价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而与之相比的公司派息水平则显得微不足道,因此投资者并不指望通过获取公司的派息来得到投资回报,而是希望在市场的短期投机行为中获得资本利得。这样即投资者也偏好以股本扩张进行分配的公司。可见,与债务融资必须还本付息的“硬约束”相比,配股融资具有“软约束”的特点,其资金成本并不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因此,上市公司管理层自然将股权融资作为一种长期的无需还本付息的低成本资金来源。这是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根本原因。

2.公司治理结构

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国家股一股独大.控制了股权的绝大部分,并且不能在市场上自由流通转让,因而削弱了证券市场敌意购并和权争夺对管理者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

。由于国家所有权主体的暂时缺位。上市公司在实践中形成了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因此,股权融资并不能对上市公司管理层构成强有力的治理约束。与之相反,银行借款或发行债券筹资时,对投资项目的审查较严格,对资金投向的约束具有较强的刚性,从而构成对企业行为经常性和制度性的约束。在这些情况下,上市公司管理层显然愿意通过配股,而不是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来募集资金。

3.资本市场的结构性失衡

广义或完整的资本市场体系包括长期借贷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如果资本市场上具有多样化的融资工具,那么企业可通过多种融资方式来优化资本结构。而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存在着结构失衡现象。一方面,在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迅速发展和规模急剧扩张的同时,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而且企业债券发行市场的计划管理色彩过浓,发行规模过小,导致企业缺乏发行债券的动力和积极性,也使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功能尚未完善,而长期贷款的风险又较大,使得金融机构并不偏好长期贷款。这两个因素导致债权融资的渠道不畅.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只有选择配股的方式进行融资活动,从而影响其融资能力的发挥和资本结构的优化。

4.股权融资易选择配股筹资方式

简单地说。由于新股增发比配股审批困难,配股自然也就成为了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首选方式。其次,配股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不仅筹资费用低。而且筹资风险也很低。因为配股是向现有股东按持股的一定比例出售股份,而且配股价一般低于股票市场价格。

目前我国国有及法人股股东一般采用实物资产或者实物加现金认购配股,或者放弃配股权,而中小投资者则以现金认购。在配股后,公司股票价格会落到除权除息价位上.如果公司业绩很好,其股票配股后的价格会走出填权行情,并达到配股前的价格水平。然而对一些业绩平平或较差的上市公司来说.则股价走不出填权。中小股东若放弃配股权,则会导致股权价值损失。因而一般会选择认购配股。这是上市公司选择配股方式融资的直接原因。再者,就现实来看,我国目前处于转轨阶段,证券市场机制不健全,投资者投票的功能并没有发挥,上市公司并不担心采用股票再融资引发市场股价的下跌。

四、影响与建议

再于股权融资的低成本和软约束,严重扭曲了公司的融资行为,导致相当一部分公司的融资行为是由清偿债务或投资需求所驱动的低成本“圈钱”,以股权融资的“软约束”代替银行信贷的“硬约束”。长此以往,证券市场只能是数量型扩张满足企业的“资金饥渴症”,其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发挥将受到极大抑制。以股权融资为主特别是以配股为主的单融资方式导致企业融资结构单一、约束机制不健全和治理功能缺陷,失去了债权融资的低成本与杠杆效益,因而还可能影响上市公司对新投资项目的正确决策,导致管理层可能选择投资收益率低于实际加权资金成本的投资项目。

融资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范文第4篇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资金对每个企业都是稀缺资源,而企业的生产经营、资本经营和长远发展时时刻刻又离不开资金。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融资就成为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一项极其重要的基本活动。

虽然企业进行融资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自身生产与资本经营的维持和发展,但是就其每一项具体的融资活动而言通常要受特定动机的驱使。例如,企业为了正常的生产经营发生的资金周转和临时需要进行融资;企业为了添置设备、扩大规模、引进新技术和开发新产品进行融资;企业为了对外投资、兼并其他企业进行融资;企业为了偿付债务和调整资本结构进行融资等等。无论企业的融资活动受何种动机驱使,企业财务人员必须认真分析和评价影响融资的各种因素,力求使自己所进行的融资活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达到最高的效率和最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我们知道,企业的融资活动来自于投资需求。当然,这里所说的投资包括流动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和资本市场的间接投资。是否要进行融资活动,主要通过比较投资收益和资金成本来决定。例如,投资项目未来的年均报酬率(或年均利润率)是多少?通过融资活动占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或称资金成本率)是多少?这是企业管理决策层最为关心的。因此,企业财务人员在开展融资活动之前,必须对未来的投资收益作一个较为可靠的预测,只有当投资收益远大于资金成本的前提下,才可以确定所进行的融资活动是合理的、有意义的。

当投资方向确定以后,接下来要做的是估算投资数量,因为投资数量决定融资数量。如何估算投资数量,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但不是本文所要说明的。作为企业财务人员,无论通过什么渠道,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融资,必须事先仔细估算资金需要量。只有这样才能使融资数量与投资数量相互平衡,避免融资不足而影响企业的投资效果或融资过剩而降低资金的效益。

一旦确定了资金需要量,企业就应在充分利用内部资金来源之后,再考虑外部融资问题。所谓企业内部资金来源,无外乎通过计提折旧而形成的现金来源和通过留存利润等而增加的资金来源。这部分资金是企业内部“自然”形成的,占用它们虽然也会发生资金的使用成本(实际上是非付现的),但是却不要支付融资费用。而外部融资是指在企业内部融资不能满足需要时,从外部融入形成的资金来源,包括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等负债融资形式与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等权益融资形式。占用外部融入的资金不仅会发生使用成本,还要支付融资费用。因此,运用外部融资的方式所发生的成本相对要高些。而企业真正开展的融资活动就是从外部融入资金,真正的融资数量就是向外部融入的资金总量。

由于企业融资可以采用的渠道和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其融资的难易程度、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也是不同的。既然要从外部融入资金,企业就必须考虑融资以后应当保持一个良好、合理的财务结构和资本结构,使得财务风险处于安全水平,同时综合资金成本又有所降低。在这种总体的融资战略下,设计多个融资方案,对这些方案进行财务上的优劣排序,以便在具体的融资实践中实施动态选优。

当然,总体的融资战略又必须与具体的融资实践结合起来。比如,按照一般财务理论,权益融资成本要高于负债融资成本。因此,发达国家的企业在财务风险允许的波动范围内,总以考虑降低综合资金成本的负债融资方式为重点。而在我国的资金市场,到目前及其未来的一段时间为止,情况就有所不同了。由于我国的大部分企业效益普遍不高,所以投资者对回报的预期一般都比较低。况且,国内外财务学界的实证研究还没能证明中国企业权益资金的融资成本要高于负债资金的融资成本。事实上,只要注意到我国的大部分企业效益普遍不高,资产负债率较高,财务风险和压力较大这一现实情况,企业在对外融资时就应该知道怎么做了。

有关权益融资的方式主要包括吸收直接投资和发行股票等。对于采用吸收直接投资融资方式的企业来说,应当尽可能要求权益投资方直接全额注入现金,避免以实物作价进行直接投资,以便达到资金充分使用的目的。对于采用发行股票融资方式的企业来说,由于中国股票市场新股发行的暴利效应,新股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通过发行股票进行融资的企业是没有风险的。并且,我国大部分的上市公司每年给予股东的红利回报微乎其微,可以想象企业使用权益资金的成本肯定不高。最近一年里,中国股票市场上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权益融资方式,即所谓增发新股。由于管理层关于增发新股的条件制订得比较宽松,主要以上市公司投资的项目与及其发展方向作为取舍依据,使得不少经营业绩一般,财务状况较差,上市以来长期得不到配股资格、资金非常短缺的企业获得了采用权益融资的一次极好的机会。它们提出了与国家提倡、鼓励和扶植的产业方向相一致的投资项目,据此作为新的创业的开始,结果取得了增发新股的资格,权益融资计划得以实现。

因此,根据我国融资的具体情况,只要企业自身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市场信誉和行业发展前景等条件允许,外部环境又比较有利,就应当尽可能采用权益融资方式。企业这样做不仅在资金使用上会有很大的自由度,还可以有效地避免财务风险,可以使资本结构更趋稳健,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与此同时所付出的资金成本却不见得高,对企业来说何乐而不为呢?当然,采用权益资本的融资方式难度相对要大一些,不仅工作量大,而且获取资金的时间和过程也要长一些,但对有较好的投资项目而又需要资金的企业来讲,千万不能放弃采用权益融资、尤其是股票融资这种方式。

虽然在我国权益融资对企业极其有利,但是采用这种方式毕竟有一定的难度,包括申报、审批、实施等工作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财力和人力。因此,只要企业总资产报酬率高于负债利息率、产品销售顺畅、财务结构和资本结构合理,企业就应该利用负债融资方式。这样,企业不仅可以在安全的财务风险范围内充分享受负债经营带来的财务杠杆利益,还可以确保所有者权益较快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对任何企业利用负债融资方式都会有数量和时间等方面的限制。也就是说,债权人只有在充分评估申请负债融资企业的资产、经营和财务等状况以后,才会决定是否予以融资以及融资的数量大小与期限长短。至此,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企业能否从借贷市场获得融资,自身的条件(包括生产经营、商业信誉和偿债能力等)是极其重要的,借贷市场中的债权人是不可能做慈善家的。要有效地从借贷市场获得融资,企业自身素质的培养和外部形象的塑造决不可轻视。

一旦企业具备了负债融资的条件,就应进入借贷市场有效地进行负债融资。这时,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是如何选择融资方式,以较低的资金成本和尽可能低的财务风险完成融资目标。

一般来说,对短期经营产生的流动资金借贷需求,企业应当尽可能利用赊购等商业信用方式减少对外短期资金的借入量。必须从外部借入的短期资金,企业要在谨慎的现金预算基础上作好到期偿债计划,然后以比较优惠的利率获得短期融资(如信用额度,周转信贷协议等方式),切不可贸然进行短期融资,当到期无法偿债时又通过高成本高风险的长期融资来偿付短期债务。这样,必然会导致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和财务风险增大。

对生产和资本经营产生的长期资金借贷需求,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内部资金来源,在以较低的资金成本和尽可能低的财务风险为融资目标的前提下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比方说,当企业发展需要进行添置设备、扩大生产规模的投资时,管理层首先就应考虑所添置的设备升级换代周期的长短。

如果所添置的设备升级换代的周期比较短,相应的融资方式必须既能够较为有效地转移设备被淘汰的风险,又能够较为有效地降低融资成本,同时也不会对企业的资本结构带来明显的恶化压力。这时,融资租赁将是一种最有效的负债融资方式。因为融资租赁是出租人出资购置承租人所需的设备,在租赁期内(在中国规定融资租赁的租赁期只要超过设备物理寿命的一半以上即可)提供给承租人使用并按期(年、季或月)收取租金的的一种借贷方式。显然,只要在超过设备物理寿命的一半时间内承租人就有退租的自由,完全可以把设备淘汰的风险转嫁给出租人。另外,承租人以融资租赁方式使用的设备可以在租赁期内同自有设备一样税前计提折旧;与此同时,承租人支付的租金也可在税前从销售收入中扣除。这样,由于税收抵免作用,承租人实际负担的融资成本将会大大降低。所以,对资本比较小或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企业,若要通过负债融资发展自己,融资租赁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值得推荐的融资方式。例如,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时仅有一千多万人民币的资本,在当时连一个飞机的机翼都买不到,但就是它在公司创建初期利用了融资租赁的方式租赁使用波音客机,通过有效的航线营运和资本经营,资本迅速扩张,今天发展成为具有几十亿资产规模并且连年赢利的上市公司。

融资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范文第5篇

一、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及其优缺点比较

(一)增发融资

增发是上市公司面向原有股东以及全社会进行股票的发售,这种股票发售的模式使得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受到的限制较少,且能实现大量融资的目的。对于市场规律而言,增发的发行价一般都比较高,不会受到二级市场的制约,因此在融资过程中能够大大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相对于配股来说,增发与其整体相似,都属于股权融资。

(二)配股融资

配股的融资方式不涉及在老股东和新股东之间的利益均衡,主要是向老股东配售新股,在配售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这种配售方式是企业最青睐的融资方式之一,因为该融资过程操作相对方便,而且审批流程很快。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场也在不断规范和调整,原来由资产进行配股的模式逐渐淡出市场,目前主要是利用现金实现配股。而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完善,这种融资方式也会逐渐退出企业融资的选项当中。

(三)可转换债券融资

可转换债券在融资过程中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其兼具债券和股权融资的特点,在没有进行转股之前就属于债权融资,相对于以上两种融资模式而言,更加方便和灵活,同时发行债券还有如下优点:

第一,成本较低。可转换债券的票面利率由于相关规定的限制,不能够高于相同时间段内银行的利率且期限设定为3~5年。如果在此期间没有进行转换,那么企业就相当于是发行了长期债券,且利率较低。此时,企业的融资成本也会因此而大幅降低,对于企业发展是有利的。

第二,规模较大。如果可转换债券有进行转股,那么需要支付的转股价格要比企业在开始公开发行股票时的价格高一些。在此过程中,如果可转换债券实现了转股过程,那么就相当于是企业向市场发行了高于平均价格水平的股票,在相同的股本环境下,和增发融资以及配发融资相比,能够实现更好的融资效果。

第三,灵活性更强。对于企业而言,即将进行的投资项目是否能盈利,或者盈利周期有多长还是未知数。在融资过程中,如果采用增发融资或者是配股融资的模式,企业就必须将全部资本计入股票的发行成本当中。此时,企业每股的收益,以及企业净资产就会被压缩,而公司也将在巨大的压力下进行项目的运营活动。但是,转换债券就不同了,一般情况下,转换债券在6个月之后才可以转换为股票,所以,在这半年时间内,企业有足够的时间来应对可能出现的股本增加的情况。即便在后期开始进行债券转换股票的活动,企业也可以进行频率调整,通过公告安排债券转股票的频率,避免在短期内形成大量的股权稀释效应。企业债券转股票的活动可以在企业的安排下分若干批次进行,而随着企业投资项目的收益不断扩大,企业的股本也不会因此被过量稀释,从而有效避免了企业的股本在较短的时间内大范围扩大的可能性。

(四)银行借款融资

伴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企业的融资渠道也越来越多,直接融资的方法也更受企业的青睐。但是,通过向银行贷款这种方式来为企业融资也是企业的一种有效融资方式。这种融资属于间接融资,依照企业的借款时间分为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相对而言,企业在实现了向银行的长期借款之后,相当于获得了较大的融资弹性空间,同时还降低了融资成本。不过,企业的运营也将因此在无形中增加财务风险。而短期融资的融资形式相对灵活,融资速度更快,且不会涉及公司资产的所有权等问题。

二、影响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一)融资成本

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都会产生相应的融资成本,选择哪种融资模式能减少企业的融资成本,且实现较高的收益,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相对而言,企业的内部融资是成本较低的一种融资方式,因为在融资过程中不会涉及实际的成本费用,从整体上看,确实会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而债务融资的模式会产生一定的成本消耗,主要包括融资所需的费用和产生的利息。股权融资的模式也会支付较大的成本,首先是股息,其次是发行股票所需的成本。一般支付股息都是税后进行,且发行股票所需的成本也较高。相对而言,股东所承担的风险要大于债权人承担的风险,因此债权人的投资报酬率一般低于股东。

(二)融资风险

上市公司在融资活动之前必须首先考虑其采取的融资方式可能会带来的风险,要尽量降低这种风险,使企业在运营活动中免受负面影响。相对而言,内源融资没有支付等相关的问题,所以不会出现相关的风险问题。股权性的融资模式首先可以使企业的资本得以壮大,其次还不存在所谓的利息偿还问题,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就免去了利息风险的影响因素。如果企业处在艰难的经营时期,那么股权利息也不用发放,这就使企业的融资获得了更大的灵活性,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此外,债务性融资对于企业来说是风险最大的一种融资模式。因为依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采用债务性融资模式的企业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将其所欠的债务本金及利息一并还清,在此过程中,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并不作为偿还的参照条件。如果企业的债务性融资时间越短,其所带来的风险就越高,企业面临的压力也就越大。

(三)盈利能力

上市公司在融资过程中还应当考虑企业所选择的融资方式所拥有的盈利能力。对于企业来说,如果其收益率远大于债务的利息率时,企业就处于收益较高的状态,此时所选择的融资方式就是有利的。所以,当企业处于持续的盈利状态时,企业应当提升债务性融资的数量,通过杠杆效应,使企业扩大收益;但是,当企业的收益情况出现下行趋势时,就应当逐渐减少债务性融资的数量,降低杠杆效应可能带来的损失。

(四)控制权

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需要考虑股东对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如果企业采取的是股权式融资模式,那么企业股东的实际控制权就会遭到稀释。但是,如果采用债券融资的办法,依照相关规定,债权人无权干涉企业中的事务,自然也不会对股东的控制权构成影响。因此,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要依据企业实际正确选择,最终实现企业收益的最大化。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