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融资担保风险

融资担保风险范文精选

融资担保风险

融资担保风险范文第1篇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以下简称担保机构)是指政府出资(含政府与其他出资人共同出资)设立的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融资担保机构。

第三条设立担保机构需依照法律及有关规定办理注册。担保机构经注册后方可开展业务。

第四条担保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组织结构。鼓励担保机构采取公司形式。目前难以采用公司形式的担保机构,应按照上述要求逐步规范,在条件成熟时改组为公司。

第五条担保机构应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照规定程序对担保项目自主进行评估和做出决策。担保机构有权不接受各级行政管理机关为具体项目提供担保的指令。

第六条担保机构应为受托运作的担保基金设立专门账户,并将担保基金业务与担保机构自身业务分开管理、核算。

第七条担保机构收取担保费可根据担保项目的风险程度实行浮动费率,为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一般控制在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50%以内。

第八条担保机构对单个企业提供的担保责任金额最高不得超过担保机构自身实收资本的10%;担保机构担保责任余额一般不超过担保机构自身实收资本的5倍,最高不得超过10倍。

第九条担保机构的业务范围主要是:对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票据贴现、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提供担保和再担保,以及经主管财政部门批准的其他担保和资金运用业务。担保机构不得从事存、贷款金融业务及财政信用业务。

第十条担保机构要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与贷款金融机构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对贷款实行比例担保。担保机构应与贷款金融机构密切协作,及时交换和通报投保企业的有关信息,加强对投保企业的监督,共同维护双方的权益。

第十一条担保机构应建立严格的担保评估制度,配备或聘请经济、法律、技术等方面的相关专业人才,采用先进的项目评价系统,提高评估能力,加强对担保项目的风险评估审查;注重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群,积累完整、详实的客户资料,为项目评估建立可靠的信息基础;严格执行科学的决策程序,切实防止盲目决策;加强对担保项目的跟踪,完善对投保企业的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追偿与处置机制;强化内部监控,防范道德风险,保证合规经营。

第十二条担保机构应积极采取反担保措施,可要求投保企业以其合法的财产(包括股权)抵押或质押,提供反担保。

第十三条担保机构应按当年担保费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按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以及所得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用于担保赔付。风险准备金累计达到担保责任余额的10%后,实行差额提取。

第十四条担保机构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原则运用资金。担保机构设立后应当按照其注册资本的10%提取保证金,存入主管财政部门指定的银行,除担保机构清算时用于清偿债务外,任何机构一律不得动用。担保机构提取的风险准备金必须存入银行专户。其他货币资金,不低于80%的部分可用于银行存款,以及买卖国债、金融债券及国家重点企业债券;不高于20%的部分,经主管财政部门批准,可用于买卖证券投资基金等其他形式。

第十五条各级财政部门对按照本办法规范运作的担保机构,可给予适当的支持。

第十六条各级财政部门应积极会同有关部门为担保机构落实反担保提供支持。

第十七条各级财政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对担保机构的业务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重大问题应报告当地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

第十八条建立对担保机构资信的定期评级制度。担保机构定期聘请经财政部门认可的资信评级机构进行资信评级,并向社会公布评级结果。

第十九条各级财政部门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健全对以财政性资金出资设立的担保机构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应综合考虑担保机构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代偿损失、资产结构及其社会和经济效益而确定。

第二十条担保机构定期向主管财政部门报送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以及其他报表和资料,于每月底前将上月的营业统计报表报送主管财政部门;于每一会计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将上一年度的营业报告、财务会计报告及其他有关报表报送主管财政部门。各级财政部门应认真做好对担保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工作,并定期向有关金融机构,必要时可向担保机构的注册机关通报情况。

第二十一条对已经设立的担保机构,由各级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本办法的要求进行规范。

融资担保风险范文第2篇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以下简称担保机构)是指政府出资(含政府与其他出资人共同出资)设立的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融资担保机构。

第三条设立担保机构需依照法律及有关规定办理注册。担保机构经注册后方可开展业务。

第四条担保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组织结构。鼓励担保机构采取公司形式。目前难以采用公司形式的担保机构,应按照上述要求逐步规范,在条件成熟时改组为公司。

第五条担保机构应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照规定程序对担保项目自主进行评估和做出决策。担保机构有权不接受各级行政管理机关为具体项目提供担保的指令。

第六条担保机构应为受托运作的担保基金设立专门账户,并将担保基金业务与担保机构自身业务分开管理、核算。

第七条担保机构收取担保费可根据担保项目的风险程度实行浮动费率,为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一般控制在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50%以内。

第八条担保机构对单个企业提供的担保责任金额最高不得超过担保机构自身实收资本的10%;担保机构担保责任余额一般不超过担保机构自身实收资本的5倍,最高不得超过10倍。

第九条担保机构的业务范围主要是:对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票据贴现、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提供担保和再担保,以及经主管财政部门批准的其他担保和资金运用业务。担保机构不得从事存、贷款金融业务及财政信用业务。

第十条担保机构要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与贷款金融机构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对贷款实行比例担保。担保机构应与贷款金融机构密切协作,及时交换和通报投保企业的有关信息,加强对投保企业的监督,共同维护双方的权益。

第十一条担保机构应建立严格的担保评估制度,配备或聘请经济、法律、技术等方面的相关专业人才,采用先进的项目评价系统,提高评估能力,加强对担保项目的风险评估审查;注重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群,积累完整、详实的客户资料,为项目评估建立可靠的信息基础;严格执行科学的决策程序,切实防止盲目决策;加强对担保项目的跟踪,完善对投保企业的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追偿与处置机制;强化内部监控,防范道德风险,保证合规经营。

第十二条担保机构应积极采取反担保措施,可要求投保企业以其合法的财产(包括股权)抵押或质押,提供反担保。

第十三条担保机构应按当年担保费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按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以及所得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用于担保赔付。风险准备金累计达到担保责任余额的10%后,实行差额提取。

第十四条担保机构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原则运用资金。担保机构设立后应当按照其注册资本的10%提取保证金,存入主管财政部门指定的银行,除担保机构清算时用于清偿债务外,任何机构一律不得动用。担保机构提取的风险准备金必须存入银行专户。其他货币资金,不低于80%的部分可用于银行存款,以及买卖国债、金融债券及国家重点企业债券;不高于20%的部分,经主管财政部门批准,可用于买卖证券投资基金等其他形式。

第十五条各级财政部门对按照本办法规范运作的担保机构,可给予适当的支持。

第十六条各级财政部门应积极会同有关部门为担保机构落实反担保提供支持。

第十七条各级财政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对担保机构的业务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重大问题应报告当地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

第十八条建立对担保机构资信的定期评级制度。担保机构定期聘请经财政部门认可的资信评级机构进行资信评级,并向社会公布评级结果。

第十九条各级财政部门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健全对以财政性资金出资设立的担保机构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应综合考虑担保机构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代偿损失、资产结构及其社会和经济效益而确定。

第二十条担保机构定期向主管财政部门报送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以及其他报表和资料,于每月底前将上月的营业统计报表报送主管财政部门;于每一会计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将上一年度的营业报告、财务会计报告及其他有关报表报送主管财政部门。各级财政部门应认真做好对担保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工作,并定期向有关金融机构,必要时可向担保机构的注册机关通报情况。

第二十一条对已经设立的担保机构,由各级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本办法的要求进行规范。

融资担保风险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担保;风险

随着我国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小企业作为一种经济形势在国民经济中越来越显得重要,其地位也越来越突出。然而中小企业的发展一方面要通过技术的发展,形成技术产业化和企业规模化;另一方面,要从企业融资方面着手,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不断增加的局面。可是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多数并不能提供具有足够资产和资格的中间担保人,也正因如此,很多时候中小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经营风险增大难以评估。

1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圈产生风险的原因

这里谈及的中小企业的担保圈可以按照其形态划分为不同的担保形式,常见的我们将其划分为简单担保、连环担保和交叉担保,以及“家族式”担保和“倒金字塔”式担保等。无论是怎么划分,也无论是哪种担保形式,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都至关重要,担保圈产生风险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1中小企业担保圈同质化以及泡沫化

担保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同质化和泡沫化使得担保圈自身风险更具有隐蔽性,同时也具有突发性,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属性决定了其风险的放到效应,一旦担保圈发生风险,就会快速蔓延扩张。中小企业在整个商业金融担保体系中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其信用资源先天不足,这是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周转快、经营收入波动大且固定资产少等原因决定改的。而这些中小企业彼此形成担保圈之后由于个别企业风险的不确定性导致整个担保圈一旦发生风险就会出现连锁反应,应先相关的担保企业和被担保企业都出现风险甚至是危机。

1.2中小企业担保圈内过度担保现象普遍

中小企业进行过度担保的原因有很多,总的来讲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自己企业的担保能力没有明确的知悉,二是知道企业自身的担保能力却恶意透支担保能力,甚至存在骗贷骗保的动机。这就会加大企业运营风险,同时增加了担保圈的风险,形成分先积累,最终在圈内形成泡沫。如果任由风险和泡沫积聚和蔓延,就会为担保圈风险集中爆发埋下了隐患。

2防范融资担保圈风险的措施

2.1做好对问题担保圈内企业的管控

认真做好各家中小企业的风险管控是防范和化解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圈风险的第一步。融资机构首先要对于一些经营不规范实体的实体经济或是企业法人有不良道德记录的企业做好考察,在必要的情况下应该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其次,要分辨中小企业的偿还贷款以及担保贷款的能力,分理出靠那些经营和投资收益不足的企业,对于这些企业的经营利润并不足以支付贷款利息、往往只能通过借新账还旧账来维持自身的经营和发展。最后,应该对中小企业加强现金流分析,对于高利贷、高成本的融资项目避而远之,同时制定出与企业自身的资金用途相匹配的融资期限等内容,避免资金挪用、短贷长投。另一方面对担保人的管控也至关重要,为了降低融资风险,需要做好契约、合同等相关的法律保障,对于担保责任和债务债权关系要始终明确。作为担保人的企业,要确立谨慎的担保原则,在贷款中尽量避免与担保额度较大或者贷款额度较大的企业发生直接的担保或者债权债务关系。

2.2实行“大圈化小”,防范担保风险

对于这些中小企业形成的担保圈,商业银行首先应该知悉每一个担保圈的组成成员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甚至是担保圈与担保圈之间的联系,首先做到心中有数。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绘制出关系示意图,并能够做好必要的链条切割,保证担保圈的正常秩序,避免关系错综复杂的担保圈形成。其次,资金链条的断裂使得整个系统性风险增加。商业银行难以迅速以及有效地识别圈内企业偿债能力变化、资信状况变化和担保能力变化,对这部分信贷资产较难以管理。中小企业的企业贷款风险将通过“多米诺骨牌效应”扩散为系统性、区域性贷款风险,极大地影响了商业银行信誉。

2.3对于中小企业的资信评价要建立完善的制度

建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评级制度、企业法人代表资信评级制度和企业总体资信评级制度,强化企业信用观念,以信用等级确定是否贷款和担保。对于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实施优惠贷款条件,甚至可以给予无抵押和担保的信用贷款,对于信用差的企业,不予贷款或提高贷款条件,或必须有反担保措施。

2.4做好系统性担保圈风险的化解

中小企业担保圈风险的化解需要在商业银行担保过程中的“前、中、后”进行担保圈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形成系统性的控制以及防范化解风险的机制。担保圈内业务的“前、中、后”密切配合,进而形成上下联动、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才能有效降低担保圈风险的发生。①这里所谓的“前”是指前台业务部门,在营销环节前台业务部门责任重大,在调查时对于企业提供的担保信息要认真核查,确保其可信度,全面掌握企业的运营及负债情况。同时还应该了解企业在其他金融企业之间的融资担保情况,分析客户所在担保圈的总体风险状况。②中台审批部门就是上文中所说的“中”,在审查审批过程中商业银行应该进一步加强授信审查,对于中小企业的授信情况施行动态审查和管理。同时全面分析借款人所具备的偿还债务的能力和贷款担保人的担保能力,也就是代偿还能力,并对其授信额度以及相应的限定使用条件进行细部审核。对与有历史违约记录或是不具有资格的借贷企业和担保企业不提供融资服务。③最后一点就是这里要谈的后台信贷管理部门,该部门在商业银行整个管理体系中起着关键作用,要做好这最后一关的把控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建立起实时有效的日常监控和预警机制,通过贷后持续监测来进一步了解企业的金融情况,尤其是中小企业中复杂的担保圈,如果有风险发生的迹象便可提前做好风险防范和资产保全工作。二是要对担保圈贷款按风险程度进行分类,实行区别对待、分类管理。三是要建立防范担保圈贷款风险的长效机制,做好总体安排部署准确进行担保圈风险识别和分类。摸清担保圈风险底数并制定化解方案。

参考文献:

[1]吴堂保,刘蓉.对担保圈贷款风险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金融与经济,2012(1).

[2]高珊.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

[3]曹凤岐.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

[4]崔芳君.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融资担保风险范文第4篇

一、融资担保公司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公司在日常的财务活动开展过程中,受到内外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企业财务管理整体目标与预期计划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差异,甚至是出现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企业公司只要在市场环境下经营,就势必会存在着财务风险问题,对于融资担保公司而言,按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中资金运作流程的不同,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以及收益分配风险等几种不同的形式;按照不同财务风险类型的成因,又可以将融资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分为政策变化造成的财务风险、法律因素带来的财务风险、市场变化造成的财务风险以及内部经营管理风险等几种类型。相比其他企业而言,融资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除了具有普遍的客观性、全面性、不确定性、共存性以及激励性以外,由于融资担保公司主要是以向借贷机构担保企业债务偿还能力,因此财务风险还具有明显的隐蔽性、爆发性、高风险性以及风险分担困难的特点。

二、融资担保公司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从外部以及内部两方面系统分析造成融资担保公司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其成因如下:

(一)外部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

融资担保公司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出现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源自于所受保企业的风险,在担保过程中,由于具有连带清偿责任,因此所担保公司如果由于经营困难出现了违约,就必须由担保公司偿债,因而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问题。外部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问题,产生的根源来自于担保公司财务风险识别管理不当,对于受保公司的财务报表真实性审核不全面,抵押物价值评估不当或者是业务操作不规范等造成的。

(二)内部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

内部因素造成的担保公司财务风险问题,主要是融资担保公司自身财务管理等造成的。如果融资担保公司为了实现自身规模扩展,不合理的对外筹集资金用于投资,或者是挪用客户资金造成资金链断裂等,一旦资金回收困难,则很容易出现财务风险问题。

三、融资担保公司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研究

(一)强化对受保企业财务风险传递的防范

作为融资担保公司而言,防范财务风险,重要的工作就是应该在源头控制源自于受保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传递。首先,应该加强对受保公司的前期调查,尤其是对受保公司财务状况的审查以及财务风险问题的整体评价分析,对于会计报表应该全面审视是否存在粉饰报表的问题,并加强对受保公司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表的全面分析,在对受保公司的经营状况以及盈利能力进行全面分析以后进行决策。其次,在确定担保以后,应该加强对受保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尤其是对受保公司的资金流向进行跟踪,并定期与受保公司进行业务咨询,及时发现财务工问题并进行提醒作出风险预警,以控制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二)提高融资担保公司的风险识别评价与控制能力

风险控制管理的基本流程就是风险识别、评价与控制。因此,融资担保公司应该强化对风险的识别评价与控制能力。在风险的识别评价方面,重点是关注自身代偿能力情况与经营效率状况,以控制风险为基础来开展业务,并通过对公司自身的财务指标分析,发现经营管理中潜在的风险问题。在风险的应对上,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担保项目或者是担保期限实现风险分散,可以采用内部补偿或者是外部补偿进行风险补偿,也可以通过反担保、与银行共担风险、建立再担保体系等方式进行风险的转移,通过这些措施提高融资担保公司对财务风险的应对控制能力,避免由于财务风险问题造成过大的经济损失。

(三)加强对融资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监管

对于融资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防范,除了采取主动的防范管理措施以外,还应该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监管,通过强化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来规避风险问题。在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应该重点加强对业务流程的规范化管理,并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跟踪管理,确保各项业务工作运作都在标准规范的框架范围内。同时借助内部审计管理,对融资担保公司全面开展管理审计、项目审计以及风险控制审计,督促公司内部自觉强化对风险的识别、分析与控制,进而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四、结束语

融资担保风险范文第5篇

关键词:融资担保公司;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1引言

担保企业作为投融资平台,是联系公司与商业银行之间的重要桥梁。而内部管理则是规范担保公司内部管理、减少信贷风险、解决还贷困难问题、优化资源配置、增加经营效益的关键保障。担保企业成为资金保障的主要载体,加强其内部制度建设尤为重要。文章从内部管理角度分析担保企业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担保企业内部管理问题提供一些合理化意见。

2融资担保公司的现状分析

2.1难以维持经营成本受运营模式的影响当前形式下的融资担保公司具有与经济法则相互依存的原理,所以融资公司经营业务的高风险应与平均收益率的高回报成正比。可根据相关机构的调查数据对比后发现,融资担保业务的平均收益率并没有涵盖所有投资人向商业银行等机构投资的全部成本。

2.2担保信用狭窄按近几年全国经济普查所统计小微企业总量,以及我国各地城市融资担保业务的平均解释倍率等来估计,中小型城市的微小型企业发展受到行业的限制因素,很难达到融资担保业务的穿透度,所以涉及服务范围非常狭窄,信贷金额的倍率非常受限,甚至一些融资业务的担保贷款金额只占国内资金需求总额的33%左右。

2.3主力资金流向指标较差根据金融行业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要求融资担保公司的融资金额全部托管。而合作的商业银行为了管控经营风险,对融资公司开设风险账户的保证金实施较为严格的集中管理。比如没有合作商业银行的授权,任何机构不得擅自划转资金,目的是保证合作商业银行的利益,同时在风险担保金被使用之后,导致资金因代偿而遭受大幅度减少。而实际公司可支配的账户资金少得可怜。因此,主力资金的流向指标会发生明显的偏差,更妄谈新的融资担保业务的开展。

3现行融资担保业务的开展风险

3.1外部环境风险

3.1.1宏观经济环境一是国际经济环境金融市场是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风向标。西方国家关于我国部分中小企业的反倾销案件、国际贸易纠纷和金融危机等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动,对中国国内中小民营企业产生致命危害,并由此加大了担保业务的代偿风险。二是国内经济环境。①经济环境的宏观体现。针对大环境,国家的监管机构会制定出一套规范经营性的管理办法,所以会对融资公司的业务有一定的影响。比如能力较为薄弱的担保客户会因为相关业务的问题而产生项目风险,这都是大环境的宏观调控的体现。②保障体系对风控的作用。在部分融资担保行业管理比较规范的国家来看,保障体系对风控的经营性作用非常明显,比如在发达国家,投资保障与信贷保险的双重投资风险保障模型上,投资保障贷款额度由商业银行与投资保障机构一定比率进行保证投资风险分摊。德国贷款担保银行公司和承贷企业所承受的信贷经营风险比率都是8∶2。而在我国,除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已形成由当地人民政府、商业银行、投资担保机构三方责任分摊规定之外,对于地方政府行为的融资担保机构或私营融资担保公司仍然可以完全用薄弱资金对风险业务进行代偿。

3.1.2微观经济环境一是担保合作银行。银行的权益通常会根据当前情况对融资信贷环境进行政策性调整,比如向担保公司推荐风险较大的业务,如果合作成功,就意味着担保公司获得了银行的投资保证,从而将更多的资金放贷给已获资格的担保公司,将资金受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二是担保客户。①财务数据不实。企业获得的银行信贷额度与财务数据的高低有诸多联系,因此不少企业通常会采用伪造财务数据的形式虚假上报,以获得融资担保公司超出其偿还能力的商业贷款额度。②经营风险。通常情况下经营规模大小、经济实力强弱、生命周期的长短、经营模式是否健康发展等都会影响企业的偿还能力。如果银行的管理上发生流动性不足、损失或者融资链断无法归还商业银行的信贷,担保企业也将承受杠杆放大效应的代偿风险。

3.2内部环境风险

3.2.1客观因素与必要条件同时存在一是资本实力不足。担保公司承担的风险与经营规模的大小息息相关,规模越大风险越大,如果资金实力不足,便不能建立经营、财会和律师相配合的队伍,投资项目跟踪技术落后,投资风险则难以进行准确的把控,对于抗风险的能力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均非常受限。二是流动资金不足。融资担保公司的经济实力还主要体现在流动资金是否充足,如果资金不足,仅靠银行账户里的保证金会非常被动。一旦银行进行账户锁定,在扣除保障企业正常经营的管理费用以外,企业几乎没有可以使用的担保资金,长期会导致入不敷出,最终无法保证企业正常经营。三是操作风险较大。融资担保有关部门机构也存在着经营风险和利益不对称的难题,如果融资担保企业运营实力和风险管理实力都不雄厚,导致出现了诸多违规操作,非法占用客户的保证金、套现资金以及为套取银行融资而开展的高风险融资活动和违规吸纳公众投资等情形,此类现象不但会导致客户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融资担保公司本身的经营风险漏洞也会越来越大。

3.2.2主观原因一是风险识别能力低。多数投资担保企业由于缺少内部管控的理念,运营管控大权集中少数的领导者身上,运营决策面临巨大的随意化、主观因素以及政府意愿影响。风控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人为意识的主观判断是导致流程执行不到位的根本原因,虽然为业务可能的利润点,但风险管控缺失是导致融资公司承受损失的巨大安全隐患[1]。二是只关注业务的增长率。融资担保对客户来说本来就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并不是所有客户都能够纳入服务范围。许多融资公司为了业务的增长,对客户的资质放低要求,如此行为只会存在潜在的经营风险,对公司的健康发展起到反作用,并不能良性循环。

4加强担保项目风险管理的措施

4.1打造全面风险管理文化

4.1.1树立战略风险管理意识对于融资担保公司的管理层而言,应该从经营性风险的本质抓起,综合分析风控管理条例、职业道德修养、法律法规管理办法等因素对融资风险的影响,全面提出近期、中期和长远经营风险的管理工作对策。在战略发展规划方面,总结经验,采用多体合一的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同时根据客户规律主动寻找能够化解融资工资经营风险的工作方式和创新经营点。在发展非常规性经营工作上,除了保证融资机构的主营业务以外,也需要多实践一些能够拓展业务发展的非融资担保方式,或直接融资下的委托业务等,要逐步形成多元化的融资担保经营模式,通过此业务发展来降低融资公司的业务风险和新业务功能。4.1.2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意识融资担保公司的经营环境是否良好,管理和运营制度是根本。要对风控措施进行有效的管理,主要在人员工作的跟踪和检查上,对于违反公司风控及运营管理制度规定的员工,必须进行严厉的惩罚和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道德与运营风险。

4.1.3针对风控管理强化培训对从事融资担保公司的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加强有效的风控管理培训工作,主要体现在对风险产生的问题认识以及应对管理办法的内容上。例如,实际案例强化实操过程中的问题化解方式培训,并同时利用考核,保后管理等措施加强监管,带领员工主动地规避风险所带来的蝴蝶效用,不断提升员工素质与业务水平。

4.2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4.2.1加强风险识别一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风险预警机制的实施,对融资担保公司与客户双方之间都起到了非常良好的保护作用,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收集并建立完整的风险数据库。对风险清单上的项目内容,定期进行业务指标检查、统计和分析,将最新的结果直接录入数据库中,在企业的融资担保过程中进行实时评分,这样会对后期的客户风险加强防范等级。二是建立双向资信评级制度。通过对融资担保公司与商业银行间的合作深度,可以有效评估担保与被担保的双边信用评估,指导商业银行对信用等级较高的担保企业适用较低的信贷利率,以降低对被担保公司资金负担。对于被担保公司的信用等级,要依照风险评估的情况进行及时的增加或减少担保资质的要求,这对于一个融资担保公司来说非常关键。三是发展关系型担保。担保公司还负责对任何一家正在寻求融资征信的公司设立担保档案。在进行担保服务过程中,要利用担保档案为主要依据,如果诚信记录较多并及时还款的银行,可适当减少反担保措施,并采取信贷保障措施,甚至还可以对被担保的企业进行考察,根据企业经营实际情况以及各项数据进行分析,确定融资担保公司是否需要提供反担保。

4.2.2充分完善风险发生的应对办法一是对反担保措施的积极使用。融资担保公司在保证受保客户的履约还款比率上,利用企业的信用等级和投资项目信用等级决定对反担保数额和方法的选用,尤其当保证比率较大而又无法改变时,最大限度地使用反担保的价格高出借贷本金之和。二是对风险设计项目体制。融资公司合理的项目体制规划,可以担保服务风险的程度更佳。在设计时需要根据项目体制的信用质量、变现程度等级实施计划编排,同时更需要根据每项资金的担保情况来具体判断平均维持年限,让征信担保资本的投入体制维持在平均年限下。三是加强风险处置力度。对于风险发生后的处理效力,需要根据处置的偿还资产顺寻情况,因为抵押或担保的资产是否有效,本身就缺乏合理的判断,所以对于受保客户的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合作银行的配合,诉讼法庭与所在地政府部门的协调,促进担保企业处于风险管理良好状态。四是健全风险补偿机制。融资担保公司应当建立科学有效的企业内部赔付管理规定,如法律要求计提未到位的责任准备金、保证补偿金、经营基本金等,在存在的代偿要求时,相关合作银行、企业可依法使用风险准备金及时填补损失,类似这种减轻代偿风险的运营办法还有很多,但最为主要的还是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处理能力[2]。

4.2.3建立独立的风险监督考核机制一是设置风险管理组织。应当建立风控管理委员会等管理体系和监督条例,在整体上能够起到有效管理各行业以及项目在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健全对人才的培养激励机制和业绩考评激励机制,提高服务人员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进一步增强了融资担保项目的风控评估和保后管理工作的能力,进而减少融资担保企业人力紧张的风险。二是独立风险监督。融资担保行业应当建立监管部门对企业内部风控实施的过程中进行现场监督,提高管理层和员工的约束力,避免存在影响企业经营秩序等违法乱纪现象,维护企业经营稳定性。同时,针对监测结果设置相应的考核制度,激励员工责任意识,提高担保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有效性。三是进行风险绩效考核。对于担保企业已出现的大储备数量经营风险和不良贷款,将形成从大股东到职工的风险绩效考核制度,以确定主要风险责任者、化解时间和时点任务目标,对已实现过担保企业代偿或追回主要目标的责任者将实施相应奖金,以激励企业职工依法自主追偿,并合法保障企业利益。4.3强化内部管理环境,建立健全组织内部管理框架一切控制活动均产生于特定的受控环境当中,受控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担保企业内部管理的贯彻与实施,乃至企业运营目标与总体战略目标的达成。加强和健全公司内部管理需要高度关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4.3.1健全公司管理结构,注重人力管理要想真正达到所有权清晰、职责明晰、管理科学、政企分开的现代公司体制,就需要使机构中的权利互相制衡。这样一来独立董事会制度就呼之欲出,因为真正严格的法人治理架构,最重要的还是要看董事长是否发挥权力。在引进执行董事的过程中还必须设置非执行董事,并设置内部审核委员,使不同的职位之间可以彼此监督、互相约束。与此同时,为了完善企业管理环境还必须从“人”这一基本要素入手[3]。在选择和招聘人才的时候要真正做好因事设岗,因岗设人,避免“一人多职”现状,针对有的职位人员与本企业管理人员有近亲关联的,应予以回避,预防“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操控”等现状。

4.3.2加强岗位分析,推行岗位不兼容制度确保担保企业内不同管理层和机构工作人员的职务权利。对不相容的部门职责则分别由不同的机构人员承担,这就构成了对企业的内部牵制。对特殊职位的特殊要求要有规定,建立职业说明书。通过职业分析,确定人员职务,可以最大化实现公司管理现代化。

4.3.3将公司文化建设当作企业内控的基本工作企业内在一旦缺乏了自身的独立文化意识和良好的执行氛围,就无法把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与文化、行为等很好地融合开来。事实上,如果缺乏优秀的公司文化建设当作基础,“要管理而管理”必然会事倍功半。唯有将建设当作内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才能把“要我管理”变成“我要管理”,从而提升了内控管理的实施效果[4]。而且公司文化与管理者的素养也分不开。提高管理者对企业内部管理过程的理解程度,不但能增强内控的必要性,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活动,而且还能影响和激励公司文化建设。唯有将企业文化与提升管理者素养相辅相成,才能提升企业内部管理绩效。

4.4制定内控指数,加强风险评估内控体系建设的主要目的并非减少财务风险,而是将其限制在可接受的财务风险范畴之中。因此,全面评价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水平,首先要形成科学的衡量标准,建立内控指标。内控指数能够让企业管理者及时发现内控制度建设中存在着哪些地方的不足以及怎样改善,更关键的是帮助公司提高对风险管理的意识。而内部管理指标则集定性和定量的指数于一身,对揭示公司内部管理和财务风险水平有重要作用。

4.5在控制经济活动中引进激励约束的制度,以强化全面预算管理一方面,合理的激励约束制度是促使管理人员行动的主要方式。根据担保企业内部管理特征,科学合理分配工资,提高职工参加内控的积极性。这种鼓励既应该是物力的奖赏,也应该是精力的奖赏,对于精神方面的奖赏如别人的肯定、对自己的肯定等,也应该使职工都能得到相应的精神满足感,以社会公平理论为基石,满足所有员工都能够实现的需要。在积极鼓励的同时,引入了约束激励机制,同时也是与奖惩考核相配合,对不利于担保企业健康和谐发展的做法应予以严厉遏制,从而创造出企业激浊扬清的良好社会文化氛围。全方位的计划管理,是中国企业进一步提高内部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市场经济能力、增加效益的一个长期任务。为此,企业要将全方位计划管理视为企业进一步提高内在业务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完善全方位计划管理机构,并健全企业单元、部门负责人责任制,要明确全方位计划管理第一责任人为各企业单元、各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重要责任人,并切实加强领导、明确领导责任。同时,注意强化对全面计划实施过程的管理。

5结论

综上所述,不少担保企业将内部管理当作法规的建立与实施问题,忽视了内部管理的重要性与有效性。研究公司内部管理情况,对改变中国担保公司的内部管理状况、规范内部管理工作、促进公司会计改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从而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的合理运作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春喆.浅谈企业担保风险评价[J].财会学习,2020(15):2.

[2]杨义敏.融资担保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完善探讨———以H公司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21(5):2.

[3]高林.论融资担保公司内部控制与风险防控[J].财会学习,202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