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特征

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特征

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特征

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特征范文第1篇

前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理论中的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该理论体系是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研究成果,是国家、党的智慧结晶。而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承载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建立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要将其与我国传统的文化基础相结合,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观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将我国的中国特色文化、风格体现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爱上中国。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高,西方学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理论的研究工作也逐渐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世界各国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我国在建立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时主要以独特的方向进行发展,并做到理论、制度相结合的形式发展下去,只有这样才能构成一种全新形式的科学社会主义新形态,从而促进国家快速发展[1]。我国所构建的社会主义制度不仅仅将社会主义的共性体现出来,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还将我国社会主义的个性体现出来。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与其他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正因为这些不足才在一定程度上将我国原有的党建制度进行创新、完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传体系的统文化特征的基础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本质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国家发展的目标在一致,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要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全方面的分析,找出其中的共同点,为了二者的结合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要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就需要根据我国的发展现状、国情制定对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现,这样这样才能将其中的价值、意义真正的体现出来。另外,做好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工作不仅仅可以推动马克思在主义的中国化进程,同时还能促进我国快速发展,将现有的思想基础进行创新、完善[2]。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之间的特征

虽然说马克思主义与我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同点,但是二者之间又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这些不足不管通过多久的努力都不能进行统一实现。正因为有这些不同点,才会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通过将这些影响合理的利用可以有效的形成一项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我国相关工作人员在对其论证过程中,常常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但是马克思主义是将以盾贯彻到每一件事物的运行发展过程中去,并将其中的矛盾进行推移,而这些推移的现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设来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过程中,其中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所使用的经世致用理论有着一定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本质中,并将自然和社会活动进行创新、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将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之间的价值体现出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世致用理论与一些实践理论有着一定的相同之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的发生,颜元就提倡人们的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理论、知识,并从理论知识中获取觉悟[3]。到了晚清时期,西方文化的出现在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广大学者开展了“经世致用”的理论,让人们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而保障我国传统文化的地位。由此可见,“经世致用”理论的出现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人们的思想也造成了一定的改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共产主义的和谐思想有着一定的关系,而马克思主义可以有效的对一些资产阶级为了获取自身利益对一些劳动人民的价值进行榨取的行为进行评判,并指出按劳分配的共产主义将资本主义进行取得。而我国传统化的文化的和谐思想渊源较为已久,其中的思想就是“学而有礼之用,以和为贵”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理想的社会,并做到人人相爱、人人平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传统文化特形成机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建设可以有效的将中国传统文化以现代化社会角度进行实现,只有这样才能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马克思社会主义中国化进程形成过程中应该将马克思主义看做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并将其设置成对应的文化成果。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基本理论”与“传统文化”的出现可以有效的让人们接受这一理论,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理论的创建打下良好的基础[4]。

1.科学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同?r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生活工具之一。人们通过对文化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将其中价值的体现出来,并从广义与狭义的方面将其体现出来。文化从广义的角度上来讲,主要通过社会的发展,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发展而形成,这种文化是一种隐形的民族形态;文化在狭义的角度来来看,主要指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通过长时间的积累、沉淀,并将这种文化融入到各个民族思想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这一思想、文化。

传统文化是国家、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在生存、发展的主要目的[5]。而传统文化是国家通过长时间的积累、沉淀而形成一种语言文化,是国家文化、思想、精神的主要思想成果。我国传统文化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而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特色、民族风格,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可以有的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总之,我国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根据自身的特使制定出一项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传统文化可以在社会、世界中站稳脚步。

2.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包括了精华部分,同时还包括了一些糟粕部分,而这些糟粕部分与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要想更好的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设工作就应该做好中国传统文化糟粕的处理工作,本着批判继承的原则对其进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进行弘扬。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在这个不断发展的时代创新、完善,这对于社会的生产、发展来说其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时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进行,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源,同时也是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时代要求[6]。只有重新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并将其中价值体现出来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设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虽然说,我国传统文化在国家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应该考虑到其中的负面作用,并以客观党、科学的角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3.从形式和内容上使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加鲜明

早在很多年前,邓小平同时在党的十二大会议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念,并在强调在建设过程中要保证其中必须具有较强的中国特色,而马克思主义就可以有效的将中国特色融入到社会主义体系理论中,并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融入其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设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7]。另外,在建?O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应该采用古代语言与现代语言结合的形式进行建设,并将其中的立场、观点、特点通过所能接受的形式体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特色、经典语录体现出来。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特征

1.中国传统文化特征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被人们接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所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在间接的形式将马克思主义体现出来,并将其不断的升华、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可以有效的解决现代化社会在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品味、风格、气派体现出来[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聚集地,而中国传统文化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奠定了邓小平理论中的三个思想与科学观、发展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传统文化可以更好的发展下去、传承下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将我国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并将其以和谐、民为邦本的形式发展下去,从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创建现代化社会主义理论体系[9]。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统文化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由以下几种文化特征:(1)和谐特征:“和谐”是人们日常生活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信仰。但是在旧社会时期,“和谐”二字很难体现出来,最地层的人们过着被压迫、剥削的日子。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逐渐吸收了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特征,并以人民群众为基础建立了全新的和谐目标,而和谐目标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部分;(2)自强不息特征: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时刻坚持以改革开放、艰苦创业等理论为主,只有这样才能将我国建设成一个自主、和谐、文明、富强对国家:(3)民本特征: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的民本特征的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而这一特点对于各个朝代的发展来说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0]。因此,我国在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应以民本为主进行建设,并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经济的利益。

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特征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广西油画象征主义审美意蕴

一、90年代以来广西油画特征的形成及现状

广西是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奇峰异洞,山水秀丽,景观独特。广西美术的发展,从上世纪六十年代,阳太阳先生等画坛前辈就意识到广西的美术创作应反映自己的地域特点,表现广西丰富的自然资源、地域人文资源和少数民族资源,打造有广西风格的画派,提出了有鲜明地域特点的“漓江画派”最初构想。七十年代初,克先生又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提出了“亚热带画派”的理论及概念,旨在表现广西丰富、优美的自然风光。

历史上由于广西地处边陲,信息闭塞,远离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中心,经济欠发达。虽然也受到国内外各种文艺思潮的影响和冲击,但始终在追摹全国各种潮流的末端,缺乏地域特征和原创意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变革,人们的思想和艺术的思潮也在改变,广西油画群体也在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吸收外部文化的同时,从自身丰富的地域资源和多民族文化特色入手,寻找油画创作区域特色主题。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西油画逐渐挣脱以来说教式的空洞图式,经历了伤痕美术和85新潮美术,广西油画创作显得盲从与无奈。八十年代中期高峻的《北部湾的风》,刘绍昆《北部湾・亚热带》的出现,把广西的油画推到前瞻性高度,可以说广西油画象征主义倾向初步萌芽,人们的艺术观念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广西油画随着学院派的深入与发展,经历了艺术个性意识的阵痛思索。广西油画界以张冬峰、雷波、刘绍昆、黄箐等中青年画家为主的画家群体不断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和属于自身的审美特征。经过不断探索,最终立足本土,挖掘区域特征和民族文化特点,表现广西亚热带自然风景和民族特色为主,他们的作品呈现本土原生态区域特征,造型与写意完美结合,注重作品的画面构成,色彩的细微变化,线条的组合与图式的分割,在高度提炼本土区域景观特征和多民族人文特色的同时,更多注入了主观的思想性和显著的象征性,以朦胧虚幻的色彩体现画面抒情音乐般的节奏和韵律感,传递出一种亦真亦幻梦境中的现实,其形式语言和温文恬静的亚热带风景仿佛恰到好处地找到了一种契合点,呈现出来的是动人的艺术形象和深刻的象征主义艺术意蕴。

二、象征主义及象征主义美术的特征

象征主义的出现,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一部分知识分子对官方沙龙文化和社会现实产生不满情绪,却又不敢正视现实,往往采用寓意和象征的手法,在幻想中虚构另外的世界,抒发自己的主观愿望,一大批有着共同观念的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便乘势发展起来这股文艺思潮,这样便产生了近代象征性的文学和艺术。在美术领域,象征主义思想反映在创作上,就是不再强调身临其境的实感,神秘色彩和虚幻美成为象征主义绘画的显著特征。画面强调主观情感、观念理想和个人思想的神秘表现,以暗示、装饰和综合等手段,使情景在想象中汇聚,并致力于精神领域的表现以寻求读者的共鸣。象征派理论家古斯塔夫说到:“我们艺术的根本目的是使主观事物客观化(即观念的形象化)而不是使客观事物(即肉眼看到的自然)主观化。”

三、广西油画群体绘画中的象征性体现

丹纳在《艺术与哲学》中写道:“艺术作品的产生和环境必然完全相符,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作品”。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主的一批有想法有探索精神的画家,秉承阳太阳、涂克先生等画坛前辈提出的广西的美术创作应反映自己的地域特点的最初构想。开始了以广西自然风光为主要写生和创作对象的探索和研究,到2D。2年艺术评论家苏旅以民间形式发起“南方的风景”为创作主题的画家群体。从开始对风景的忠实再现,到个人情绪的表现,偏于想象,着力于理念的升华,一群志同道合,热衷于风景写生和创作的广西油画群体凝心聚力,不断探索。他们主要是:张冬峰、雷波、刘绍昆、谢森、黄箐、谢麟、雷务武、刘南一、杨诚、黄少鹏、蔡群徽、韦军、刚等画家。

他们重视色彩、线条和画面的协调性,通过对比、变化、统一和调和,适当借鉴了东方艺术中的写意性和单纯感,组合形成不同的造型,不求形似,追求节奏和韵律,以此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他们的作品已具备了较多象征主义的成分。张冬峰的作品,大部分被描绘的物象均是以桂南的城市郊区、村头小景为载体,以柔和、单纯中蕴含着丰富变化的色彩,平淡的物象隐喻乡村的朴实、宁静和美丽,是自己心中诗意栖息的精神家园。如《这里的山林静悄悄》、《家园》、《穿过竹林的歌声》等作品,追求一种不似而似的格调,有些作品甚至还在画面上出现一些类似精灵般人物形象,如《心中只有你》等,作为艺术家自我主观情感、个性表现的凭借,他运用西方绘画的造型观念与中国水墨画的写意特点完美结合,使其作品具有显著的象征性和深刻的思想性。黄箐是象征主义倾向最明显的一位画家,他的作品如《有窗的风景系列》《家园的精神》《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秋末入冬之时》等,极具个性的符号解构,形式感强烈,特别是《有窗的风景系列》里,画面预设一个窗口,透过窗口“由窗里及外地展现窗外葱茏的缤纷世界,这一视域里的红黄蓝绿,像童话世界一样富丽迷人,画面中的色块、造型都有一种成熟的形式美感的视觉架构。”刘绍昆的作品成熟中透出个人的浪漫情怀和儒雅风范,充满诗意的构想,超越生活,使人浮想和回味,“他画里面那种神秘、瑰丽、大气、诡异的象征主义风格,实在是代表‘南方的风景’的一个令人兴奋的方向”。谢麟的《黄姚古镇系列》借中国画泼墨式大写意手法,酣畅淋漓地把古镇的神韵,意象地表达,把千年古镇的沧桑展现在世人面前,透过画面让人有一种穿越时空去寻找古镇曾经繁华的冲动。另一个画家杨诚,他的作品如《红土地》、《废弃的采石场》《有一座叫敢梯的石山》等,以大刀阔斧、干脆利落又极具厚重的笔触与肌理恰到好处地把广西喀斯特地貌的特征表现出来,使形态和材质,形式与语言完美结合,画家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了笔触与石山的和谐。

广西的油画,本土特色明显,风格迥异,象征主义倾向鲜明,在张冬峰、雷波、黄箐、刘绍昆等一代中青年画家的精神感召下,使新生代的画家发展有了方向性的坐标,像较为年轻的黄少鹏、刚、韦军、蔡群微以及新锐画家文瑶、梁冰、吴以彩、谭永石等。他们以超前的观念,以一种象征、寓意的意蕴,把心气与形质相结合,作品中更多地融入主观精神因素,突出审美的艺术表现和视觉的冲击力,在似与不似之间把握鲜明强烈的象征主义倾向的艺术发展方向。

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特征范文第3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中图分类号:A811;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3-0082-02

一直以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都争议不断。有的哲学家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的是实践性,不涵盖辩证性与历史性特点,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唯物主义为主。还有部分哲学家则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在于辩证性和历史性,所以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义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认可实践唯物主义这一说。对于以上定义,笔者比较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唯物主义,并且其实践性本质特点中还包含了辩证性与历史性的特征,故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特征也说得通。

一、旧唯物主义的缺点

旧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不懂得社会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只限于对世界的解释和说明;注重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反映论。由于马克思主义是针对旧唯物主义的不足而形成的,因此在掌握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前,应先分析旧唯物主义的缺点。

(一)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必然会导致机械性的缺点

旧唯物主义对事物的理解以直观形式为主,而这样一来就使得事物的本质得不到体现,难以获取事物内部的能动性及事物能动性的变化和发展情况,只掌握了事物的外部现象。在事物运动过程中,只能获悉直观感受下的机械运动情况,认为运动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而形成起来的,使得原本多样化的运动形式变得机械化,而且围绕机械运动来揭露各种不同的现象。尤其将人的所有生理现象纳入到机械运动范畴。比如18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学者拉美特利将人的身体比作机器,指出人的一切活动都属于机械运动,且通过实例证明自己的说法正确性:当人站在深不见底的悬崖边,身体会机械性的往后退;寒冷的天气人的身体毛孔会机械性的闭起来,防止寒流涌入体内。可见,唯物主义的机械性缺点并非偶然形成的,而是因其直观性缺点最终所致。

(二)旧唯物主义未结合实践来直观世界,必将导致唯心史观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类历史存在的根本在于存在有生命的个人,个人自觉和动物分开的第一个历史行动并非凭自己思维而进行,而是个人清楚的知道开发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的重要性。个人最初的劳动实践,是人类社未来发展的引领,在此基础上逐渐扩大各种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领域,这样一来,就强调了人类社会发展史和物质生产发展史间的一致性,人类口中津津乐道的世界历史体现的就是人通过自身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由此可以证明,在历史唯物主义整个领域中,实践占据重要位置,若不结合实际情况来考察历史,忽略历史发展中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的实践关系,忽略自然科学和工业,那么就会产生一种与自然、人,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相脱离的以抽象为特征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旧唯物主义之所以难以涉及社会历史方方面面,是因为旧唯物主义忽视了实践对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和意义,只是通过感性的形式直观客观世界。所以其在认识和把握社会历史过程中,仅仅将人和社会作为直观的对象来认识。这样直观到的人就非常的抽象,是感情领域中承认现实的、单独的、肉体的人。由主观感受到的社会历史仅仅是各类偶然事件的积累过程,不能突出实际存在的必然联系。由于旧唯物主义未结合实践来直观人类社会,因此无法清晰的明确人类社会就是实际的物质过程,最终朝着唯心主义方向发展。所以我们应以不同的层次角度了解旧唯物主义的缺点,而直观性忽视了实践的作用与意义是旧唯物主义最突出的缺点,该缺点必然会导致机械性、唯心史观等缺点的产生。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由于旧唯物主义存在机械性、唯心史观等缺点,因此落实科学实践观,从实践角度出发理解事物现实、感性,扬弃旧唯物主义缺点,实现具有实践本质、辩证本质及历史性的唯物主义已刻不容缓。实践性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最突出的一种本质,其内部蕴含了辩证性特征、历史性特征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本质特征决定了辩证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从实践的角度看待真实存在的世界,实现了能动性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明确指出,人类实际开展的活动就是能动的改造现实存在的世界。在此基础上理解真实的世界,那么就将真实的世界作为了人类能动的改造领域及结果的过程。马克思认为,自然社会中的人存在自然力和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而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紧密联系实践来看待客观世界,通过全方位的分析研究人的实践活动及其意义,有效促进了唯物主义和人的主体能动性间的统一,并基于此产生了实践的辩证法。其次以实践的角度为出发点理解世界,可以清楚的获悉世界并非是长期不变的事物的全面综合,而体现的是全过程。人类实际活动过程中,在对外部世界施加作用的同时,外部世界也会通过自身存在的能动力量对人施加作用,对实际存在的人的活动方式进行制约,决定了实践活动的成与败,让人们充分的了解客观世界原本就存在的能动发展的规律。同时,实践活动还使人们得到了了解客观世界本质特征与客观必然性的渠道。由此可见,人类要想理解真实世界,就必须注重实践这一“平台”,人们通过该平台全方位的认识客观世界辩证发展的规律,并积极主动的体现真实世界中潜在的辩证法。通过统一实践辩证法和真实世界中潜在的辩证法后,赋予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具体内容,全方位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集唯物论和辩证法为一体的目标,使得唯物论与辩证法达到了统一性,而一切的统一性都离不开实践观。因此辩证唯物主义是在实践性特征下了解世界的必然结果。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本质特征决定了历史的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规律,而要想切实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规律,首先就要从实践理解历史的角度获悉社会生活的本质。只有结合实践理解人类社会,才能清楚的获悉社会生活实况和历史发展中所遵循的规律。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本质特征强调以实践为出发点来理解事物、实际、感性,因此就获得了了解历史的途径,进而正确认识唯物史观。除此之外,应树立正确的实践观意识,清晰了解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类实际活动间的联系性,突出人类的本质特征,从而对不断变化的历史观中的重大课题予以有效处理。从揭露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依旧强调以物质实践角度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现象,通过深入分析物质实际情况及其内部矛盾,可及时准确的获悉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具体规律,从而促进了历史唯物主义。由此不难看出,实践性本质特征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本质特征突出阶级性

在传统哲学中,总是将人类的理论思维活动看的比较重,而对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却关注的较少,将看待与认识世界作为了核心任务,无法主动地站在哲学的角度来改造客观世界。和传统的哲学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本质特征直接强调了其不仅要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来解释世界,还要以实践的角度来改变客观世界。以哲学的方式改造客观世界最根本之处在于建立符合于世界的哲学思想,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获悉具有符合世界的哲学思想的实践主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强调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改造,通过共产主义社会带领人类走向解放。毫无疑问,无产阶级就是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实践主体。所以马克思非常清晰明确的提出了将无产阶级作为新唯物主义不可或缺的物质武器,无产阶级则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了主要的精神武器。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性本质特征和阶级性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淋漓尽致展现。

(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解放思想主要强调了以马克思主义为重要指导,消除一切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陈旧思想观,加强对各类新情况和新问题的研究力度,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对革命批判的本质;实事求是强调的是始终站在客观实际的角度,从中找寻其本质规律,作为行动的向导,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关键一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概括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观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其次,与时俱进强调的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紧密联系现代社会,注重规律性,强调创新性和创造性,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理论品质,而且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强大的功能。解放思维与实事求是都必须符合与时俱进。

此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彼此间存在渗透、促进的关系,将这三者紧密联系可全面体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据重要位置。构建一套涵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内的机制,从而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本质特征、社会功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的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使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得到了统一,唯物辩证中自然观及其历史观得到了统一,客观科学性与革命性得到了统一,体现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实践性,始终以实践的角度为出发点对事物、现实、感性科学合理的理解,因此形成了实践唯物主义,消除了将直观性、机械性、唯心史观作为本质特征的旧唯物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综合特征得到了全面体现,因此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之间存在互通性,有效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沐.实践时空观[D].吉林大学,2009.

〔2〕李冲.马克思理论对近代人道主义的超越[D].吉林大学,2009.

〔3〕相秀丽.从理论到实践[D].吉林大学,2008.

〔4〕卢继富.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D].安徽师范大学,2007.

〔5〕周春妹.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原理[J].才智,2009,(12).

〔6〕王伟光.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N].人民日报,2010-9-28.

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特征范文第4篇

【范文一】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着眼长征在我们党、国家、军队发展史上的伟大意义和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强调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的“六个必须”总要求,激发起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赓续奋斗的信念和决心。

山河为碑,历史为证。击退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战胜自然环境的严酷挑战,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80年前的那场伟大远征,创造了人类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坚定执着顽强进取的伟大史诗。长征的胜利,是坚定理想、恪守信仰的胜利,是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胜利,是团结群众、依靠群众的胜利,是实事求是、理论创新的胜利。长征的启示,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信念之源、力量之源、精神之源。今天中国的进步和发展,是从长征中走出来的;达到理想的彼岸,还必须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

长征永远在路上。正如强调的,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我们必须保持理想信念坚定、思想理论坚定,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心中有人民,行动有方向。我们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我们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远充满蓬勃生机活力。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今天的长征同当年的红军长征相比,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走过的新长征之路相比,同样是充满开创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事业,同样需要把握方向、统揽大局、统筹全局,抓住战略重点,实现关键突破,赢得战略主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方能让党和国家事业始终充满创造活力。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方能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和本色。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我们党就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方志敏曾这样畅想未来“可爱的中国”。我们这一代人继承了前人的事业,进行着今天的奋斗,更要开辟明天的道路。让我们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无畏的勇气、踏实的行动,朝着民族复兴的远大理想勇往直前、不懈奋斗。

【范文二】

“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着眼长征在我们党、国家、军队发展史上的伟大意义和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强调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的“六个必须”总要求,激发起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赓续奋斗的信念和决心。

山河为碑,历史为证。击退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战胜自然环境的严酷挑战,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80年前的那场伟大远征,创造了人类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坚定执着顽强进取的伟大史诗。长征的胜利,是坚定理想、恪守信仰的胜利,是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胜利,是团结群众、依靠群众的胜利,是实事求是、理论创新的胜利。长征的启示,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信念之源、力量之源、精神之源。今天中国的进步和发展,是从长征中走出来的;达到理想的彼岸,还必须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

长征永远在路上。正如强调的,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我们必须保持理想信念坚定、思想理论坚定,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心中有人民,

行动有方向。我们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我们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远充满蓬勃生机活力。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今天的长征同当年的红军长征相比,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走过的新长征之路相比,同样是充满开创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事业,同样需要把握方向、统揽大局、统筹全局,抓住战略重点,实现关键突破,赢得战略主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方能让党和国家事业始终充满创造活力。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方能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和本色。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我们党就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方志敏曾这样畅想未来“可爱的中国”。我们这一代人继承了前人的事业,进行着今天的奋斗,更要开辟明天的道路。让我们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无畏的勇气、踏实的行动,朝着民族复兴的远大理想勇往直前、不懈奋斗。

【范文三】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伟大的长征精神。

弘扬长征精神,就要继续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动摇

说:“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因为,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无论什么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人都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长征的过程,也是以实际行动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的过程。今天,我们要走的新长征路,也是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过程,因此,我们要继续弘扬长征精神,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动摇,不忘初心,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弘扬长征精神,就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不动摇

说:“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和灵魂。长征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遇到了很多艰难困苦的局面,但中国共产党人最终都能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指导实践,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而且,并没有照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条条和本本,而是活学活用,在实践中不断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源泉,最终把革命事业引向了胜利。那么,在今天新的长征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也非常重视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现在,中国经济强大,国力雄厚,正从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迈进。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发展、繁荣、强盛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中国共产党人也必将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维度,不断与中国现实相结合,也必将不断地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

弘扬长征精神,就要继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动摇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人民群众形成了紧密的鱼水关系,并把它作为一项政治制度贯彻执行了下来。在长征过程中,自然环境恶劣,信息不畅,并且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中国共产党人最终能够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与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试想如果当时脱离了群众,是不可能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的。因此,党始终在这个问题上有着清醒的认识,每当发现有脱离人民群众的现象发生时,都能及时修正,始终保持着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十八大以来,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腐败问题,党中央一手高举惩腐利剑,一手扎紧制度建设的笼子,使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好转;为促进经济发展,让人民群众不断过上好日子,推行了供给侧结构改革,不断提高了低保收入标准,取消和下放了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为保障人民的健康生活,下大力治理雾霾,使空气质量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实践证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党才能永远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才能使我们的事业拥有不尽的力量源泉。

弘扬长征精神,就要继续坚持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动摇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加强党的建设,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使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不断增强。

80年前,党领导下的长征取得了伟大胜利。今天,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新长征,更要把从严治党放到一个重要位置上。当前,“四大考验、四种危机”依然存在,“赶考”仍在继续,全面从严治党依然十分重要。当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一个拥有95年建党史、67年执政史、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更新、自我提高的中国共产党,有能力解决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有能力带领全国人民战胜各种困难,化解各种危局,不断前进,讲好一个又一个的中国故事!

弘扬长征精神,就要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特征范文第5篇

关于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严重意义,许多学者都作了论述,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三个有利于说”、“四个有利于说”和“四个需求说”,多数学者比较倾向于“三个有利于”说。

“三个有利于说”,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立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和树立工程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繁荣展开哲学社会科学,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管理论教育。“四个有利于说”,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立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展开,稳定党的执政位置,抵御西方敌对权利西化、分化我国的希图;有利于从整体上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为稳定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位置提供学科支撑;有利于为全面树立小康社会提供肉体动力和思想保证;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思想政管理论课树立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

“四个需求说”,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立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需求,是整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力气的需求,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与教育队伍树立的需求,是培育中国特征社会主义事业树立者和接班人的需求。也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树立,可以丰厚和展开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内涵j,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树立和人的全面展开;关于树立具有中国特征的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促进学科展开,都具有严重理想意义与深远历史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特征

有的学者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征的研讨,主要表现为“三个特征说”和“四个特征说”。但多数学者以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最主要的特征是整体性特征。武汉大学顾海良教授指出,整体性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整体性以马克思主义各组成部分的内在统一性为根据,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统一为前提,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整体性还表如今马克思主义与理想的密切别离上。

有的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一门从整体上研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及指导价值的学科。它研讨马克思主义的构成与展开、内容与体系、位置与作用,研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理论,研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止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

有的学者以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有三个特征:一是思想把握上的整体性,二是问题研讨上的综合性,三是理论教育上的公共性。

有的学者以为,马克思主义学科有四个显著特征:普遍的指导性与研讨的学理性的统一,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理论的整体性与学科的分支性的统一,世界的历史性与国别的细致性的统一。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树立与思想政管理论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