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文素养培训

人文素养培训范文精选

人文素养培训

人文素养培训范文第1篇

当前,社会各方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的学历学位层次得到明显改善,职业技能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也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高校辅导员人文素养现状不容乐观,开展思政工作的经验欠丰富,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能力不足。

(一)部分辅导员自身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

文化底蕴不深,综合能力不强辅导员若要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思政专业的知识外,还应了解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目前,高校辅导员趋于年轻化,大部分是刚刚从学校毕业,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以成都文理学院为例,在专职的78名辅导员中,年龄在20-30岁的有67人,占总人数的85.9%;30-40岁的有11人,占总人数的14.1%。他们之中,大学期间主修思政专业仅3人。大部分辅导员在自身的专业领域展现出了较强的实力,但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却略显不足。有的辅导员老师鲜有读书的习惯,对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似懂非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有的辅导员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管理、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在思政教育中和人文素质教育中力有不逮。

(二)部分辅导员思想政治素养不高

政治敏感性不强辅导员是思政教育的实施者和指导者,要“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目前,部分辅导员对党的理论知识、重要思想的学习不够深入,较少关心国家时政,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缺乏理论基础,进而造成工作的被动;有的辅导员政治敏感性不强,面对突发事件组织协调和处理能力不足,易造成严重后果。

(三)部分辅导员行为示范作用差

缺少人格魅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校辅导员若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必须在个人行为方面做好表率,展现出良好的人格魅力,以真正感染和引导学生。目前,有的辅导员为人师表意识淡薄,在工作中不注意个人形象,举止轻浮;有的辅导员过于看重利益得失,自我评价偏高,自控能力不强,角色定位不准确。这些行为均严重损害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

(四)部分辅导员缺乏敬业精神

育人意识淡漠“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是对敬业精神最好的诠释。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辅导员缺乏职业理想和立业意识,过分注重自身利益,强调个人发展,仅把在高校工作当做是职业跳板或谋生手段,甚至把主要精力放在个人“第二职业”上,没有真正认识到教书育人的重要意义;有的辅导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上敷衍懈怠,遇事只一味抱怨,不讲奉献;有的辅导员在工作中缺乏耐心和爱心,对学生的事情漠不关心;有的辅导员工作经验不足,创新意识不够,工作方法欠妥。这些表现,直接影响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

二、提升高校辅导员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高校辅导员人文素养是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对高校辅导员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辅导员应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养,才能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人文素养是其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辅导员只有展现出过硬的思想素质、扎实的人文素养、优良的工作作风和阳光积极的心态,才能触及学生心灵,深深感染和打动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提升高校辅导员人文素养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一系列人文教育,使学生能吸收有益知识,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完善自我人格。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教育逐渐向大众教育转变,仅靠专业知识参与就业竞争已日显单薄,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辅导员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其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目前,辅导员的人文知识结构不尽合理,智能品质和情绪调控能力较低,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能力亟待增强。

(三)提升高校辅导员人文素养是坚持以生为本

建设服务型高校的需要辅导员的人文素养,对于坚持以学生为本,建设服务型高校,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成都文理学院强化了“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儒学推崇的“仁爱”思想,对于辅导员树立“以生为本”的意识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辅导员是与学生联系最紧密的高校管理者,这要求其在管理学生过程中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关爱每一名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把学生利益和学校、国家的整体发展作为工作的中心。

三、提升高校辅导员人文素养的途径探索提升辅导员人文素养

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积累。在提升辅导员人文素养的途径探索方面,首先要转变观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尊重知识、人才的前提下,将内在努力与外在支持相结合,才能逐步提升高校辅导员人文素养,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顺利开展。

(一)高度重视辅导员的选拔、任用和培养建立健全辅导员管理和培训机制

1《.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对从事辅导员职业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特征做了规定:“具备宽广的知识储备,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高校应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把好入口关,在辅导员的选聘和考核上,不仅要考察其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还要考核其人文素质。同时,建立起人文素质考核选拔机制,将良好的人文素养作为上岗的要求之一。

2.管理机制是决定管理功效的核心问题,辅导员管理机制构建问题关系到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全局。因此,要提升辅导员的人文素养,首先应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等文件要求,结合高校自身实际,逐步加快辅导员管理运行机制的建设和完善。例如,高校可制定《辅导员选拔条例》、《优秀辅导员评选办法》、《辅导员奖励实施办法》、《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等,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完善辅导员工作激励机制。科学合理规定薪资标准,做到工作量与待遇挂钩,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对考核优秀的辅导员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从而增强辅导员的荣誉感、成就感。

3.高校要建立科学化、系统化的培训机制推动辅导员人文素养的提升。通过老带新、召开交流会、举办学术讲座、专题培训、外出培训和学习深造等途径,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组织、管理和沟通能力。以成都文理学院为例,学校每年组织新进辅导员参加全省高校师资岗前培训,定时选派辅导员参加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的轮训,定期组织校内学生工作专题培训。由于该校辅导员承担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工作,为拓宽辅导员的文化知识,提高其教学水平,学校素质教育教研室还专门为辅导员开设了人文知识的专业培训,邀请各类专家学者为辅导员授课,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辅导员队伍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同时,为了增强辅导员的能力建设,学校开展了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开设主题演讲、学生辨识、主题班会和基础知识测试等,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提升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二)强化辅导员自我认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多措并举提升自身修养

1.坚定信念,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辅导员要明确自身职责,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坚持政治立场和信念;具备较高的从事思政教育的理论、政策水平,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2.乐学勤思,提高文化水平。当今社会是学习型社会,辅导员须自觉学习文、史、哲、教、管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不断完善人文知识结构。同时,还应养成阅读的习惯,读一些人文经典,特别是传统文化经典,从而丰富自身文化底蕴,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在工作中锻炼自己,增强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高校辅导员应把学生工作当做学问去研究,创新工作理念;把学生工作当做事业去发展,立志成为思政教育管理的专家、行家。

4.增强责任意识,展示人格魅力,强化敬业精神。辅导员要培养和建立健康完善的人格、高尚的人文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力求以自己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

5.心态阳光,心理素质过硬,增强心理辅导能力。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辅导员应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首先,辅导员要心理素质过硬,找准自我定位,做到心态阳光,兴趣广泛,意志坚强,这样才能发挥好自身的作用,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其次,通过借助心理学相关知识和积累心理辅导经验,增强心理辅导能力,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及时干预。

(三)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环境和氛围

潜移默化地提升高校辅导员人文素养辅导员的成长变化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身修养的提升,离不开外部良好环境的推动。大学校园浓厚的文化环境本身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它潜移默化地传递着人文精神,促使辅导员将人文精神内化为个人品质。

1.加强校园人文环境资源,营造浓郁人文氛围。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在校园内悬挂为人图像,修建名人雕塑,建设文化长廊,展示传统文化、风俗人情。以成都文理学院为例,该校校园内有多座名人雕塑,教学楼公共场所随处可见名言警句,有传统和现代结合的文化艺术墙,有广集古今书法大师精品的书法长廊,有特色鲜明的音乐楼,有供教职工休闲娱乐的阅览室、音乐展示室等,是一所集“书香、墨香、花香”为一体的现代园林式学府。

人文素养培训范文第2篇

摘要: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剧,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均逐渐上升,医患矛盾不断加剧,医护人员失德行为时有发生,因此,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尤为重要。医学院是培养医务工作者的主要基地,对传承医学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分析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目标及思路,并且从多方面提出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措施,总结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实践成效。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学生;人文素养

医疗机构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治病救人、保障民众生命安全。医学生是医疗机构得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医患纠纷的发生。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及思想观念的转变,人们逐渐提高对医务工作者的要求。传统的医学生教育培养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医疗行业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在医学生培养过程中,顺应时展规律,遵循医学发展模式,重视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提高医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

一、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目标及思路

目前,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弘扬。从社会、国家、公民角度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表达了价值的目标、准则及取向。同时,从时代层面上,提高了医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1]。为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探索与实践,本文以X医学院为例展开分析。X医学院确定了人文素养的培育目标,教育重点转移至医德修炼和医技培养等方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高素质的医学团队。在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理论基础,从根本上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培养出高医德素质的医学人才。

二、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措施

(一)确定教学目标并完善课程体系

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过程中应结合教育教学现状,确定教学目标并完善教学课程体系。一方面,确定教学目标[2]。医学院在教学期间应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价值观导向,确定人文素养的目标,整合课程资源,设计具有跨学科性的人文教育课程内容。X医学院在确定教学目标前,从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出发,充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改革,确定国家及行业的教学标准。在了解区域经济发展客观需求的基础上,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形成全新的医学生人才培养方案[3]。这个培养方案关注医学生的日常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强调终身学习的理念,并且从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等方面细化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完善课程体系。X医学院结合我国本科的医学教育标准,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优化升级课程体系内容。具体来说,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和第一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根据医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理解能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通过社团或协会,引导医学生积极参与多样化的第二课堂,以此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

(二)构建医学人文素养教育评估体系

医学院在教育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时展的需求,重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估理论研究和实践[4]。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形成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健全的评估体系与方式是开展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有力保障。X医学院在构建医学人文素养教育评估体系时,需要结合学院实际发展情况,从教材、教师及教学等方面展开评估。在教材方面,主要评价教材内容和教案内容;在教师方面,主要评价教师的人文素养能力及人文教学能力;在教学方面,主要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和教育效果。与此同时,X医学院需要创新人文教育评估方式。在创新教育评估方式过程中,应涵盖评教、评学和综合评估等内容。在评教和评学方面,主要围绕医学教学大纲、教学质量监控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医学教学大纲的结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5]。在社会综合评估方面,是长期医疗实践中的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实践的评价。相较于评教和评学来看,综合评估具有长期性特征。

(三)加强对新媒体阵地建设的重视

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期间,需要加强对新媒体阵地建设的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种新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中。目前,各国文化思想发生碰撞,思想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医学院需要抢占意识形态领域前沿。X医学院在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期间,可从建设新媒体阵地角度推进学院德育工程,创新和完善适应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人文素养培育新构架,为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全新的发展思路,并且及时抢占互联网环境下引领学生的主动权,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医学生教育服务服务工作时效性的作用。同时,X医学院利用新媒体,探索医学生人文素养工作开展的新路径及载体,推动医学生教育服务工作网络化转型,构建和完善网络梯队,形成以X医学院官方网站为中心、各班级网络系统为辅助的多媒体矩阵。无论是在医学生服务方面还是在人文素养引领方面,多媒体矩阵都可发挥显著的作用。除此之外,X医学院要完善平台管理制度。依据网络技术的应用现状,形成相对科学的平台管理制度,确保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工作有序开展,为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奠定基础。

(四)构建轻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培育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时,需要构建轻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属于隐性教育资源,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医学生,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首先,加强对学院物质文化的重视。借助有形环境的影响,将学院有历史价值的场地或形象作为教育材料,达到激励医学生的目的。X医学院可将弘德驿站中的医药人才作为人文素养培育的榜样,用其事迹激励医学生。同时,医学院可在教室中展示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人物挂像,使医学生能够将其作为学习的榜样,发扬中华文化。通过此种方式为医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医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提高其文化素养。其次,凸显精神文化的作用。X医学院可重视“三风一训”,要求医学生牢记“三风一训”,根据学院的发展历史及精神编写成校歌。每年定期举办校歌合唱赛,聘请毕业于X医学院的优秀医务工作者以嘉宾的形式参与歌唱活动,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后,重视新媒体的应用。在创建校园文化氛围时,需要合理运用多媒体,可开通微信公众号,定期在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上以视频和微电影的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医学生的认同感。

(五)增强社会实践中医学生的价值认同

培育医学生人文素养时,需要增强社会实践中医学生的价值认同。医学院在教育教学中,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践育人的融合。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向行为认同转变的主要途径是社会实践,因此,要增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提高医学生的参与度。医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能够从活动中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做到知行统一。X医学院要引导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医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锻炼医学生的意志,使医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除此之外,X医学院要不断完善志愿服务体系,不仅组织医学生参与医院、学校和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也要组织医学生参与农村及家庭的志愿服务活动,使医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促使医学生在与他人的接触中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体会志愿服务活动带来的成就感,不断提高医学生的人文品格。

(六)创建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时,需要创建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教师是直接接触教育行为的人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水平直接影响教育质量。一方面,要重视教师的选拔。X医学院在培育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前,要关注教师的能力与素质,明确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结合岗位实际需求,编制教师招聘方案。通过笔试和面试的方式,考核教师的专业能力、人文素养能力,坚持择优录取原则。另一方面,要重视教师的培训。X医学院需要定期组织教师接受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人文素养教育知识、人文素养教育要点及职业道德素养等,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能力。综合考核教师,待其考核结果合格后才能进入教育岗位。

(七)开展丰富且多样的医学人文活动

在医学高校内部,实践活动是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将其融入医学人文活动,组织开展相应的活动,可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之间的深层次融合,对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学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贯彻落实救急扶伤、艰苦奋斗、爱国奉献的精神品质。第一,X医学院要拓展视野,加强与社会机构之间的密切合作,如社区医院、敬老院等,为医学生提供提高自身人文素养的实践机会。在此基础上,X医学院可以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如“学生义诊”“党员活动先锋行”“公益医学服务惠大众”等,加深医学生对医学行业内涵的理解,增强医学生的敬业爱岗意识。第二,X医学院要在为医学生讲解已有专业课程知识、提供医学实践机会的同时,定期开展关于职业道德、岗位素养的专题讲座活动,从专业知识和岗位情操两方面入手,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准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有效提升。第三,依托活动基地组织开展相应的人文活动,引导医学生自觉主动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X医学院可以让学生走进社会,组织学生前往爱国主义基地、历史文化博物馆、历史革命遗址等场所进行参观和学习,强化医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第四,X医学院要善于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活动,如“护士节”“世界艾滋病日”等,进一步强化医学生的岗位成就感和职业责任感。

三、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实践成效

(一)形成新媒体矩阵及人文医师培训基地

X医学院将新媒体融合到人文素养教学中,初步建成了新媒体矩阵。利用新媒体阵地中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该医学院定期组织了医学人文教育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学等活动,从理念、内容及方法等角度,传播现代文明,巩固了X医学院的宣传舆论主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引领方面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对医学生的人文主义价值观形成有指导作用。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机融合,为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职业道德学习提供了全新的途径。除此之外,X医学院也形成了人文医师培训基地。从医学院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开办至今,已经举办30余期人文医师培训班,目的是提高院内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执业能力。培训基地每期的培训班采用符合国家医学标准的教材,包括医德与职业教育、人文医学概括等。通过此种方式,医学生既掌握了医学执业技能知识,又提高了沟通能力及人文素养。

(二)丰富志愿服务体系及第二课堂载体

X医学院丰富了志愿服务体系及第二课堂载体。一方面,丰富了志愿服务体系。学院在深化医学文明工作时,将志愿服务作为载体,用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医学专业优势下,X医学院拓展了志愿服务的范围,围绕家庭、农村、社区、学校和医院,延伸志愿服务。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志愿服务质量,要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确保志愿服务能够深入开展,强调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常态化。在此过程中,医学院强调丰富和培育志愿服务文化,整合志愿服务活动资源,组建专业的志愿服务团队,形成科学的志愿服务体系,通过奉献知识提高医学生的人文品质。引导志愿者提供优质服务,做具有奉献精神的践行者,切实保证志愿服务有效开展。另一方面,丰富了第二课堂载体。X医学院形成社团联盟,开设多种协会团体,包括武术协会、书法绘画协会、艺术团和医患关系研究社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品牌社团活动,在第二课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结语

从医学生的发展前景分析,医院是其主要就业场所。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直接影响患者对医院的印象和满意度。当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心理医学模式、社会医学模式。社会医学的时代变迁,提高了人们对医务工作者的要求。因此,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分析,对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不仅是现代教育的需求,也是未来医疗领域发展的必然需求。在医学人文素养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医学院校的时代责任。

作者:谭文英 单位: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素养教育范文2

近年来,医患关系矛盾问题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固然因一些患者对医疗工作的特殊性不理解、对医务工作者的期望值过高而引起,但一些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滑坡亦是一个重要原因。为此,我们不得不对当前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深刻反思。人文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这些知识内化成的人文精神,具体表现为人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质、人生态度、道德修养等丰富的精神世界[1]。从儒家伦理思想中汲取精华成分加强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有利于促进医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发挥儒家伦理思想“学生受教育,社会见效益”的作用,实现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医学人才目标。

一、儒家伦理思想与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内在联系

“仁爱”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构建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伦理基础,亦是人民生活幸福稳定的保障。“仁爱”思想对于弘扬人文精神、提升个人价值、完善自我、成就理想人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医乃仁术”,医生对待患者,应该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医学亦是“人学”,是直接服务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学科,医学生未来工作的服务对象是有情感、有灵魂和有血有肉的人,医生的职责即是救死扶伤、为人解除病痛。儒家的“仁爱”伦理思想为医学生创建团结友爱、平等和谐的新型医患关系提供了坚实的感情基础,能有效地促进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儒家“孝悌”伦理思想,为家人亲友之间的和睦共处提供了思想基石。把“孝悌”伦理思想融入医疗卫生工作中,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将会激发医学生对患者的感恩之情。因此,在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教育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满足医学生的情感需要,引导他们正确表达情感,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非常重要。对医学生而言,人文素养更多地体现为医疗诊疗中的人文关怀,具体就是良好的医德医风、高尚的职业操守、和谐的医患关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2]。儒家伦理思想一直倡导“慎独”,要求人们做到“执事敬”“谨而信”,即要求人们以恭敬谨慎、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工作。儒家倡导“慈善”伦理思想,主张人与人之间要友爱和互助,这对医学生具有奉献爱心和援助行为有重要的引导意义。儒家思想倡导“信直”之道,“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它涉及人立身处世,是“立人之道”的大事。借鉴和吸取儒家“诚信”的思想,培养“诚信”意识,可以更好地强化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效果。儒家思想中的“廉正”之道,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古代医德要求医生清正廉洁,不可贪图非分之利。现代医德要求医生不断提高廉正意识,使外在的道德规范要求内化为自身的主动自觉行为,提高遵守道德规范和抵制医疗腐败的意识,在医疗实践工作中体现出个体应有的道德水平。儒家优秀的伦理思想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之间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为医学院校培养医学生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提供了宝贵的精神与思想源泉。

二、儒家伦理思想融入医学生人文教育的精髓内容

(一)以““仁爱”之道,培养对病人的同情和尊重

“仁爱”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精髓,“仁”的含义是爱人,即仁者爱人,是儒家最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彰显了儒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者爱人”和“与人为美”的人道主义精神。孔子强调“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学而》),意思是人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目标,固守高尚的品德操行,心存仁怀宽恕。魏晋时期的哲学家杨泉曾经说过:“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物理论》)医务工作者要有“仁爱”的情怀,爱护关心病人及家属,而病人及家属也要有爱心,彼此相互包容、友爱,建立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和睦融洽的关系,有利于营造一个温馨的就医环境,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在对医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必须强化“仁爱”理念和医德情感教育。就医生而言,“仁爱”主要体现为同情病人。医德情感是医务人员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情感,要求全体医务工作者对患者都要有同情感,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产生情感共鸣,提供服务要满腔热情、体贴入微,要把病人当亲人,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情感教育就是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增强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妥善处理好情感与认知的关系,促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3]。医务工作者如果具有深厚的医德情感,就会在医疗工作中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担当,并能自觉地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二)以““孝悌”之道,培养对家庭的感恩情怀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孝”是伦理道德的起点,孝顺父母、尊敬亲长是儒家感恩伦理的中心思想,是人类自然的情感表现。《劝孝歌》中说:“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人子女,我们要懂得赡养自己的父母,还要从内心去尊敬父母。不尊敬父母,所谓的孝顺和养猫养狗有什么区别?儒家孝敬父母的伦理思想,是指不仅在生活上要给予父母物质满足,还要在精神上给予父母关心体贴,让父母内心和灵魂都得到慰藉。重孝道者有爱心,家中亲情浓郁,其家庭关系也稳定。曾指出:有一颗感恩的心很重要,所有人都要心怀感恩。父母是我们最大的恩人,除了给予我们生命之外,对我们还有养育之恩。因此,要教育学生为人子女应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孝敬父母,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让学生更加清楚地意识到父爱母爱的伟大、亲情的可贵和作为家庭成员应该承担的责任[4]。动物界尚有“鸦有反哺义”“羊有跪乳恩”,我们更应该有孝敬感恩父母的情怀。孝道感恩教育可让大学生了解父母维持家庭日常生活的压力,体悟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懂得为人子女要趁父母有生之年多关心多孝敬父母,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以免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切遗憾。

(三)以““慎独”之道,培养医学职业责任感

儒家“慎独”伦理思想是指为人处事与对待工作的自律态度,是对于内心自律的坚守,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指出提高“慎独”的自觉性要在“隐、微”之处下功夫。儒家“慎独”思想强调个体的思想理性认识和行为上的自觉践行,形成道德自律,最终达到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慎独”对医务工作者来说,就是不管有无别人监督,都不会做有悖医德信念和违纪违法的事情。将儒家“慎独”伦理思想融入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渗透到医学生的思想深处,对医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提升他们的医学职业责任感,让他们以负责的态度谨言慎行,努力做到自我管理约束,达到“慎独”的医学职业道德境界。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是道德传承的重要渠道之一,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医德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医德的原则和规范,转化为医务人员的医德信念和医德行为,从而提高他们的医德品质[5]。医学生要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就必须在医疗卫生实践中进行自我锻炼,吸取儒家伦理思想精髓的力量,提高自我修养。

(四)以““慈善”之道,培养社会责任感

孟子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对儒家的“仁爱”思想做了进一步的提升。在“泛爱众而亲仁”的思想指导下,人们通过救济、援助、捐赠等形式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福利,大大推动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这种“仁爱”慈善伦理思想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条件下需要更新和发展,关爱的对象不应该只停留在“亲戚熟人”的范围中,需要更多地面向大众“陌生人”,使儒家慈善伦理具有现代文明的价值意义。2020年春,新冠病毒性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2020年3月10日,在湖北省考察新冠病毒性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这场大考中增强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磨砺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对他们来说,这是一次践行使命担当的具体表现,更是一次社会责任感的洗礼,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守望相助”“一方有难,八方相助”的精神赞歌。人们在抗疫斗争中得到了慈善伦理精神的洗礼,社会呼唤传承慈善伦理思想的价值和文化血脉。我们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慈善伦理思想教育是社会主义新时代德育的重要内容,用慈善伦理思想呼唤内心的道德良知,能有效激发医学生的职业责任担当。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目的是要大学生将其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落到实处,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履行对他人、群体和社会的责任[6]。医学生要实现自身的社会化,成为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接班人,必须勇担责任。医学生可通过参加志愿者和社会慈善活动献爱心,体验“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愉快,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获得人性的满足,从而增强对他人的关爱、对社会的责任感。

(五)以““信直”之道,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雍也》)孔子以此告诫人们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这是为人处世、立足社会的根基。荀子认为“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宋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两位大家都认为正直无私的人心胸宽广坦然,为人俯仰无愧、光明磊落。从儒家的观点看,诚信是“立人之道”的大事,是个人修身的基本准则,亦是社会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因素和伦理要求。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指医生与患者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真诚沟通、密切配合的情境与状态[7]。医学院校应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体验式诚信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寻根溯源、感悟先贤哲人的诚信品质,从而培养自身的诚信品德。将优秀传统伦理文化与新时代社会需求相结合,引导医学生以诚信为基本准则约束自己,使诚实守信成为医学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对减少医疗矛盾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起到重要的作用。

(六)以““廉正”之道,锻炼个人品质修养

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这些都强调了正人正己的自律意识,要求自己行为端庄,做出表率,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实现由“正己”达到“正人”的人格感召力。魏晋时期的哲学家杨泉说过“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物理论》),意思是说作为医者,自己必须先有正直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然后才能救治他人。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论》中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明代名医陈实功在《医家五戒十要》中说“要诚意恭敬,告明病源,开具方药。病愈之后,不得图求匾礼”。这些是对医生的职业道德要求,要求医务工作者清正廉洁,不能以欺诈的手段牟利,应安分守己、奉公守法,不可贪图非分的利益。清正廉洁作为一种医学伦理规范,就是要求医务人员洁身自好、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受贿、清白行医。医学生开展“敬廉崇正”教育,就是要努力培养医学生具备廉洁节俭、正直守法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让他们自觉抵御不正之风,懂得“清正廉洁”的人生价值,使“清正廉洁”成为其立身立业之基。这有利于从根本上预防医疗行业的腐败,推动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三、结语

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和提升是其在自律和他律过程中内化为自身的品格修养和理想情操的过程[8]。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历久弥新,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思想精华。医学院校应当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引导医学生主动地传承和弘扬儒家优秀的传统伦理思想,使之符合当代文明社会发展的要求,激发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德信念,自觉把人生价值的实现融入医疗卫生工作中,这对推动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廖赞勇 黄曲云 王俊利 肖刚陶 肖云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

人文素养教育范文3

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一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更加侧重实用性,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实用技能和专业技能训练,容易忽视人文素养养成,以至于无法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1]。高职院校必须立足于高素质人才培养视角,切实改变以往“重技能训练,轻人文素养”的人才培养理念。

一、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养成重要性

相较于普高院校,高职院校校园环境的文化特性不太突出,文化气息不浓厚,尤其是许多高职学生可能会在思想上存在迷茫的问题,精神上的空虚问题也比较突出,这使得许多高职院校学生侧重“有用性”,却忽视了人文素养方面文化内容的学习。比如,高职院校学生在平时生活及学习中热衷“考证”,并且青睐于通过兼职来赚一些外快。此外,部分高职学生只注重追求金钱,没有静下心来做学问,他们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追求和信仰很容易出现问题,无法正确看待个人的价值,对职业观、就业观或者发展观等无法形成正确的认知。在这样的背景下,在高职院校舞蹈教育中有效地渗透人文素养养成理念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高职院校舞蹈教育和人文素养养成的相关性

舞蹈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实际上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路径。远古时期,舞蹈这种表演艺术已经出现,如狩猎舞、图腾舞以及农作物采摘等都同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有关,并且其中融入了独特的精神气质和内在信仰等,之后,舞蹈逐渐形成了“制礼作乐”这一美育路径,如“武舞”和“文舞”等,借助舞蹈的育人作用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现在,舞蹈教育的育人功效更加突出,尤其是在人文素养养成方面的作用越发突出。舞蹈不仅可以借助肢体语言来对精神文化或物质文化进行传达,同样可以基于舞蹈表演,使人们了解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不同国家、地区及民族的人们在漫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独有的民族舞蹈,如拉丁舞、蒙古舞等,它们都包含着本地区或本民族内在的独特精神信仰[2]。比如现代舞本身的编排及表演也充分地融合了人文主义思想,中国古典舞则融入了宫廷乐舞、武术以及戏曲等众多传统艺术形式及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这些都有利于文化传承,可以使更多人在编排、创作或者鉴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对其中包含的人文素养方面的知识形成深刻的认知。从这个角度来讲,在高职院校中开展舞蹈教育活动,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因为舞蹈教育除了涉及基础舞蹈理论和舞蹈技能训练外,人文素养相关的内容也占有很大比例。因此,基于舞蹈教育促使高职学生养成人文素养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

三、基于舞蹈教育的高职院校人文素养养成策略

(一)更新舞蹈教育理念,夯实人文素养养成基础

基于上述对舞蹈教育与人文素养养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可知舞蹈教育是促进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养成的有效手段。而舞蹈教育理念是决定人文素养养成理念有效融入舞蹈教育实践的关键,所以,要从舞蹈教育理念更新视角出发,强化人文素养养成理念在整个舞蹈教育中的创新融入。在舞蹈教育实践中,不能仅仅注重搬运舞蹈教育领域的相关技术,更应该注重扮演舞蹈文化的践行者与传授者,即师生在开展舞蹈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一同对舞蹈中的内在文化进行深入调查及了解,并善于运用舞蹈来实现“育人”的功效[3]。例如,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及指导作用,在整个高职院校校园中构建突出人文素养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尤其是不能够仅仅注重舞蹈技术方面的知识讲授,同样要在整个舞蹈教育实践中创新融入人文素养方面的文化知识,保证可以为高职学生的未来发展夯实思想与观念基础,让他们可以时刻接受良好人文素养方面文化知识的熏陶及影响,最终为他们开展终身教育活动夯实基础。比如,可以结合本校舞蹈教育需求,创新融合校本课程开发理念,针对人文素养养成教育的相关目标及需求等,充分挖掘及利用本校舞蹈教育方面的素材及内容等,保证可以在此基础上构建适应本校舞蹈教育的校本课程,力求最大程度提高舞蹈教育理念更新的实效性,避免因为舞蹈教育理念不合理而直接影响人文素养养成理念顺利融入整个教学实践。

(二)挖掘舞蹈教材文化,满足人文素养养成需求

在舞蹈教育实践中,不能仅仅注重加强舞蹈技能方面的训练,舞蹈教育方面的课程设计也要注意对整个舞蹈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设计,力求借此来更好地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多样化的人文素养养成需求。除了注重技能课开设外,还要注意相应地开设一些舞蹈理论课、民间舞蹈课、地方舞蹈文化课等。通过深入挖掘及利用舞蹈教材中关于人文素养养成的文化知识,可以使舞蹈教育和人文素养培养相结合,最大程度发挥舞蹈教育在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良好人文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例如,在平时舞蹈教育实践中,有计划地锻炼及发展全校师生主动思考和善于思考的意识及能力等,并灵活地运用身体语言来对更深层次的人文素养进行表达,如可以创新运用舞蹈动作来对历史文化、信仰、宗教习俗以及精神内涵等多方面的特色文化进行有效传达。可以在课堂实践教学领域中有效地融入一些独特的民族舞蹈文化知识,比如,可以将“拍胸舞”这一独特民族舞蹈融入相应课程知识体系之中,这些舞蹈教育方面文化内容的有效融合可以对这些独特民族舞蹈文化进行更好的传承,同时,使学生学习多样化的舞蹈表演技法,最终可以丰富他们的文化内涵及思想等,助力他们舞蹈表演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4]。比如,“蛇”这一图腾文化或者闽南地区民众对“七”这一数字伴有的崇拜心理等都可以成为舞蹈教育中渗透人文素养的重要素材。如果可以针对性挖掘及利用这些人文素养养成教育方面的舞蹈教育素材,最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鼓励学生大胆创作,促使学生感悟人文素养

舞蹈文化是一种深受高职学生青睐的具有强烈娱乐性与艺术性的文化形式,这点从高职院校学生经常参与或者欣赏舞蹈表演活动,或者观看舞蹈活动视频等日常生活行为中看出来。除了借助舞蹈表演使高职学生理解舞蹈作品中所包含的人文素养外,可以在平时为学生设计一些恰当的舞蹈表演主题活动任务,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所想、所感等来进行舞蹈作品的大胆创作,充分融入自己有关人文素养主题的感想,最终可以基于舞蹈表演活动来助力学生人文素养的顺利养成。例如,《酥油飘香》是一个展现军民鱼水之情的舞蹈作品,其中的舞蹈动作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充分展现了我国藏族人民勤劳的品质,憨厚的性格和积极乐观的态度。为了鼓励高职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及挖掘这一作品包含的人文情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自主排练舞蹈动作,自主创作表演方案,其间可以对不同人的角色、着装等进行讨论。在这种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彼此之间会积极开展沟通和交流,并且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自主搜集有关《酥油飘香》的相关内容,这样可以使他们在自主创作舞蹈表演方案的过程中深入挖掘及感悟作品中所包含的人文素养方面的知识,使他们更好地接受人文素养方面思想的熏陶,助力他们良好人文素养养成。但是,在整个舞蹈表演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意加强教师方面的监督与指导,保证可以借助有效的监督活动来规范与约束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可以全身心参与舞蹈创作活动,帮助他们克服创作中的困难,确保表演活动顺利开展。

(四)丰富舞蹈实践活动,提高人文素养养成效果

高职院校开展舞蹈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包括发现自身之美,他人之美以及生活之美等,并在这个过程中帮助他们形成健全人格与良好品质,尤其是要借助舞蹈肢体动作训练来使高职院校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舞蹈教育实际上可以划分成舞蹈编排和演出两个方面。在编排舞蹈动作期间要注意对舞蹈作品独特的品质及人文素养进行有效突出,立意与主题要侧重积极、健康向上的内容,不能出现哗众取宠或者低俗的问题,不脱离人文主题,尤其是要注重借助舞台表演活动,将那些舞蹈作品内在的良好情感有效地传达给高职院校学生,这种舞蹈实践活动不仅可以锻炼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舞蹈表演技能,同样可以使高职院校学生对相关舞蹈作品内在的舞蹈文化进行有效感知,最终充分发挥文化影响力,提高舞蹈教育在渗透人文素养养成理念方面的实效性。例如,可以抓住高职院校的“迎新会”“运动会”“元旦联欢会”“毕业典礼”等相关校园活动的开展时机,灵活地组织全体高职院校学生自主挑选一些包含人文素养知识的舞蹈主题作品,充分融合这些传统文化和舞蹈表演实践活动,最终促使高职院校学生在舞蹈表演实践中对其中包含的人文素养方面的文化知识、美学精神等形成深刻认知,这样显然可以提高人文素养养成理念在舞蹈教育实践中的渗透效果。比如,《进城》这一现代舞作品融入了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农民工这一类群体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借此促使高职学生开展深入思考,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除了校内互动,为了更好地发挥舞蹈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借助舞蹈促进高职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还可以鼓励全体高职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参与、欣赏与创作舞蹈活动,在同多样化舞蹈活动互动的过程中更加高效地接受人文素养培养理念的熏陶。四、结语总之,人文素养养成和高职院校舞蹈教育之间具有非常强的关联性。在高职院校舞蹈教育中渗透人文素养养成理念,可以从更新舞蹈教育理念,满足人文素养养成需求出发,注重深入挖掘舞蹈教材文化,开展丰富的舞蹈实践活动,切实利用舞蹈教育持续提高人文素养养成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宇虓.舞蹈艺术中人文精神提升策略研究[J].戏剧之家,2020,(33):114-115.

[2]李秀梅.基于人文思想背景下的舞蹈教学改革研究[J].戏剧之家,2020,(13):175.

[3]万千.舞蹈艺术中人文精神的体现与教学提升策略[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01):143-145.

人文素养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医药人才;科学基础;实践能力;人文素养

1融合发展型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背景

1.1传统中医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为落实以创新性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加强大学生科研素养培养,提升大学生科研能力,我校为本科生开设了科研常用仪器入门指导课程,内容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以及中医脉象诊断系统、激光散斑成像系统、离心机酶标仪、PCR仪器、凝胶成像系统、液质联用仪、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等科研常用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1]。本课程为选修课程,共18学时,目前主要采取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往往依附于理论教学,即以另一种形式呈现课堂所讲的部分理论知识。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内容单一。教学形式陈旧,通常都是教师在前半节课先给学生讲解实验原理、目的、所用器械、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等,然后学生按部就班地操作,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部分也由教师来解决。这样的实验教学导致学生只能按照实验指导中的步骤机械操作,无法理解实验对于科研的意义,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受到限制,不利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也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操作能力的训练。另外,由于本科生专业课学习任务重,往往对选修课重视不足,学习热情不高,加之学校对学生的评价考核缺乏灵活性,以考试为主,占据了学生的科研时间。因此,对当今高校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迫在眉睫。

1.2实验仪器资源丰富

2012年5月,我校通过整合资源,主要依托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平台——中医脏象理论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平台下设公共实验平台、中药药理基础实验平台、脾脏象理论及应用科研平台、心脏象理论及应用科研平台、肾脏象理论及应用科研平台等,现已成为我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校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2015年1月,中医脏象理论及应用教育部实验室获批建成,为创新性中医药科研人才培养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相对完备的基础设施和硬件支持。这一重大科研平台现有固定人员26人,流动人员50人,由中医分子生物学、中医临床、中药药理学、生物学等研究人员组成。团队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成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好的操作能力,为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1.3融合发展型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意义

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基础在于中医思维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2-3],重点在于实践能力培养。实践能力是医学院校学生的必备能力之一,只有通过大量且持续的实践,学生才能深刻理解并牢记烦琐的医学知识。另外,对于即将走进医疗行业的学生来说,人文素养培养也极为重要。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医疗事业的大力支持,中医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渗透到社会每一个领域和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但当今社会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频发,这主要是因为医生缺乏人文素养[4-5]。原本为患者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在自身利益的驱使下,摒弃了本应该坚守的职业宗旨和职业道德,不仅无法做到“见彼苦恼,若己有之”,还把治病救人当成了敛财的绝佳良机,加重了患者的负担和痛苦。“医者仁心苏万物,悬壶济世救众生。”在当前医疗环境下,医学院校更应该实施融合发展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医学生扎实的临床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其人文素养,引导学生不忘初心,以高尚情操行仁爱之术。

1.4融合发展型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前景

临床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培养质量和人们的生命健康,也是医学院校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培养科学基础、实践能力、人文素养融合发展型医学人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医学院校要更新教育理念,利用学校重大科研平台以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资源,对融合发展型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给予政策、资金上的支持,探索本科生科学基础、实践能力与人文素养融合培养的有效途径。因此,医学院校课程教学中,要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播、文化素质的培养以及人文精神的弘扬[6-8]。要求学生掌握医学基本知识,同时通过实践提高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中医药人才不仅要有较好的思维能力,还必须有创造的激情、动力以及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正是满足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与精神需要的客观要求。

2融合发展型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2.1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

本项目组依托重大科研平台和实验教学中心,贯彻落实培养融合发展型人才的理念。科学基础、实践能力、人文素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价值向度,其根本区别在于科学基础与实践能力培养重点在如何去做事,而人文素养培养重点在如何去做人;科学基础与实践能力培养提供的是“器”,而人文素养培养提供的是“道”。只有将三者融会贯通,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我们改变了中医药院校重视实践能力而轻视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初步建立科学基础、实践能力、人文素养三位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符合我校实际的课程体系,切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培养满足国内外需求的中医药融合发展型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

2.2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作为学生医学知识的启蒙之地,主要任务是培养科研、创新、临床、教学能力与人文素质兼备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因此不仅要教导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要精益求精,更要引导其提高医学人文素养。科研可以使学生接触中医药学科前沿知识,掌握生命科学研究的高新技术,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2.2.1应用微课资源库

微课资源库以5~10min的微视频为教学载体,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教学大纲中所涉及的基本知识点,是授课的主要内容;二是由于学时压缩在授课中没有涉及的内容。将这些微视频到学校信息教育中心网络平台,以重大科研平台作为新的教学基地,在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等课程的基础上,增开科研试验相关选修课程(如散斑成像技术、微循环技术等),并为学生提供免费WIFI。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手机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由观看微视频,预习或者复习相关内容。

2.2.2利用重大科研平台

充分利用我校重大科研平台以及教育部实验室的现有资源,于每周二晚6点开设大型仪器教学使用课程,加深学生对科研仪器的了解。其中脉诊仪的使用为中医特色课程,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轻松地将脉诊仪的实践操作与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在一起,提高理论结合实践能力。

2.2.3组织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开展课外义诊活动,充分利用所学理论知识,积极与社会各类群体进行交流。学生在实践中逐渐提高人文素养,树立仁爱之心。

2.2.4开放实验室

科研平台每周固定时间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利用科研平台自主学习,提高操作能力。特别注意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善待动物,必须保证最大限度地减轻实验动物的痛苦,绝不可以用残暴的手段对待实验动物。只有从对待实验动物这种小事上做起,医学生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才会以仁者之心对待患者。

2.3融合发展型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

在我校二、三年级学生中,通过自愿报名方式招收志愿者,从平时成绩、德勤考核等方面对志愿者进行评分,录取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课程期末考试成绩优异者为实验生,首次选拔10人。实验生统一接受实验室安全培训后,由脾胃脏象理论研究教师进行为期两周的理论和实践培训,主要内容包括脉诊仪操作、中医学基础和中医诊断学内容复习、人文素养培养等。培训结束后,统一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满分100分,80分为合格。未合格的实验生可再次接受为期两周的培训并重新考试,如仍不能通过则退出。考核合格的实验生进入备选义诊医生团队,随重大科研平台脾胃脏象理论研究教师进行两个月的培训,加强人文素养培养。培训后进行操作考核,对考核合格者授予中西医结合专业服务平台认证的“义诊小医生”资格证明。获取资格证明后,由重大科研平台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安排参与相关社区义诊服务工作。

2.4融合发展型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成果

入选的10名实验生在经过了为期3个月左右的培养后,均能熟练掌握实验技术,且具有一定的科研素养,创新意识增强,临床能力提升,对实验动物伦理与医者仁爱之心均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初步达到了融合发展型人才的水平。

3结语

创新思变能力是一个人产生新思想、新理念的能力,也是人类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素质和能力的总合。本项目开创性地提出融合发展型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初步构建适合我校实际的中医药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中医药人才提供了保障,使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更加具体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谷丽艳,王莹,徐庆鑫,等.依托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创建科研常用仪器教学的翻转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18,6(23):272-273.

[2]贾连群,冷雪,王洁明.以科研平台为依托,创建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7):567-569.

[3]葛飞,朱其林,周建军,等.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中医药人才培养[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9):150-151,156.

[4]王海容,刘毅.我国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之立法现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34(11):845-847.

[5]高杨,白松,郭明华,等.多维度分析医疗纠纷发生的因素[J].中国医院,2017,21(4):6-11.

[6]杨林胜,孙业桓,张蔚,等.中外医学教育中课程整合现状的比较与启示[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5):848-850.

[7]陈丕,黄春霞.国内外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3):456-457,487.

人文素养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文教育;高职英语;教学

一、人文教育概述

人文教育与传统的知识性教育方式不同,人文教育主要指对学生的心理、文化素养进行的教育,人文教育的实施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人文教育活动对学生的人格、心性进行完善式的教育发展方式。人文教育可以从三个层面对人文教育的内涵进行阐述:首先是人文教育的精神层面,主要指人文教育具有培育学生观察力、理解力的作用,同时能帮学生理解、探寻人生的奥秘;其次,是在文化知识层面上解读人文教育,指的是将人文教育融入课堂教育中,不仅要在课堂中展开知识性的教育,还要能够在课堂中融入具有人文素养的教育活动等;最后,是在思想层面上解读人文教育,思维层面发展人文教育指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以上几个层面的实施,人文教育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它对教学活动积极的一面。

二、人文教育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的进一步提高随着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社会也在进一步完善,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大提高。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不仅注重高校毕业生的才能,对他们的道德素质更重视。为了顺应时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提高高校毕业生的道德素质,高校要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一定的人文教育活动。教师通过人文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变化。2.激发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必然要求人文教育融入高职英语教学活动中能帮学生掌握基础的英语知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还能激发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长期以来,一些高职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在期末测评中取得好的英语成绩;有一小部分学生把英语当成一种语言工具,助其就业。这些高职英语学习活动的出发点使他们不能真正理解高职教学活动的真正含意。为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在高职英语教学活动中要将英语语言背后的人文知识素养传递给学生,使他们能在具备一定人文知识素养的背景下开展英语学习,激发学生自主探寻英语知识文化的热情。

三、人文教育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1.人文思想在高职英语教材中的体现英语教材是教师开展英语教学活动、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高职英语教材在内容的选取上多是一些西方文化的教学内容,语言表达富含着丰富的人文底蕴。基于这种教学内容开展的英语教学丰富了高职英语人文教学课堂,使人文教育融入高职英语教学课堂成为可能。2.富有人文思想的高职英语词汇在教学中的体现在高职英语学习中,词汇是开展一切英语学习的基础。学生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英语教学效果。英语词汇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养、知识,尤其是高职英语教学词汇依托课文中的英语背景知识,在高职英语中融入人文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这个角度看,高职英语词汇是高职英语教学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素材。3.高职英语课堂的教学设置有助于人文思想的渗透英语是高职学生学习的基础课。在英语方面,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教学时间较长,这使高职英语教师有充足的时间、精力去了解每一个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师在高职课堂开展人文教学更具针对性,能够对学生的行为改变做出及时的跟踪调查,人文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效果也更加明显。

四、人文教育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途径

1.充分利用高职英语教材中的人文知识开展教学高职英语教材是高职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主要资料,高职的英语教材中蕴含着浓浓的西方文化知识素养。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高职英语教材开展人文教育的教学,在高职英语教材中充分挖掘英文词汇、语句、篇章中所蕴含的人文教育的资料,对这些知识内容进行深度讲解、适当延伸,帮助学生在英语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2.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方式中渗透人文教育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是高职英语教学课堂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式。要想在高职英语教学课堂中顺利开展人文教育活动,高职英语教师就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使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中既蕴含着浓浓的人文教育内涵,又能够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播放具有西方文化背景的英文知识,在播放过程中对学生渗透人文教育。3.开展高职英语第二教学课堂高职英语的第二课堂指的是存在于课堂之外的英语教学方式、场所,即英语实践教学。教师通过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开展第二课堂,鼓励学生、教师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在互动活动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活动的渗透,同时通过这些活动向学生展示西方的礼仪活动、节日风俗等。4.打造一支富有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高职英语教师是人文教育融入高职英语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因此高职教师的人文素养接影响着高职学生的人文教育成效。学校要不断加强高职英语教师的人文素养的技能培训,组织高职英语教师进行相应的人文教育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人文教育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叶蓉.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可行性与途径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

[2]黄一茜.高职英语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

人文素养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专语文教学;人文素养;有效策略

1.引言

在中专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语文教师应加强耐心和细心,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教学课程进行详细的策划,但是这里中专阶段的教学是有一定冲突的。所以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找到这两者之间的一同点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目前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分析,找出合理的改善措施,转换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成绩和人文素养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中专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存在的问题

2.1课堂人文精神欠缺。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语文教师应该持续不断的向学生传输人文素养相关的知识。但是在目前的中专语文课堂上,教学方式缺乏多样性,使用传统的教学内容会使课堂上的趣味性大打折扣,无法让学生体验到语文的魅力,教学的内容也没有与人文精神产生紧密的联系,降低了学生的体验感,很难与文章的感情产生共鸣,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产生错误的学习观念和态度,不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使得语文课堂上很难实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2.2中专语文课程最终教学目的不明确。在中等职业学校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学习安排和学习内容的重要依据,如果只强调成绩,那么就会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因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精神水平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而且也没有准确的衡量标准,更不在考试成绩范围内,所以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忽视了这一点。在中专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教学内容而忽视了人文精神的融入,但是以学习成绩为目标的教学只是学习的第一阶段,基础内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则是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进行的第二阶段的升华,很多的语文教师没有明确学习目的,对于第二阶段的升华不够重视,导致学生人文素养普遍不高。

2.3教师教育理念落后。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教师自身应具备强烈的人文精神,使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但是目前中专语文教师有一部分人员,其自身的人文素养缺失,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没有严格按照时代的需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人文精神培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失了主动性,其教学目标也很难达成。

3.中专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3.1转变教师教育理念。中专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首先就要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使用先进的教学观念。举例来说,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有针对的引导,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应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教学,在学生提高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提升思想水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人文素养的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使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人文精神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行反思,找到存在差异的原因,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重视课堂人文精神。在语文课堂上,将人文精神方面的内容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提高人文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人文精神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紧密结合,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学习的多样性和互动性,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中的人文精神,教师自身也要提高文化素养,掌握更多的人文知识,为人文精神的实现奠定可靠基础。例如,在讲解《琵琶行》一课时,文章中有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融入人文精神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的体会到白居易在当时的情况下所赋予的感情,使学生的感情与课文知识进行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内涵,从而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非常关键的内容,语文教师应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够使学生树立更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3.3积极挖掘和科学延伸教学内容。语文的知识内容非常丰富,文字的意义更是博大精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加大力度对于语言和文字进行仔细的揣摩,而书本上的知识通常会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相关的内容,在学习课堂知识的同时,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网络,还能够进行有效的拓展和延伸,收集到更加有价值的内容。对于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引导,能够使学生更加准确的辨认观点和言论,提高学生去伪存真的能力,而且还能够使学生收集更多的资料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4.结束语

在中专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精神的内容,可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祁海萍.中专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人文素养[J].青海教育,2018(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