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文素质培养

人文素质培养范文精选

人文素质培养

人文素质培养范文第1篇

人文知识是人文素质中最基本的内容和层次。中学语文教材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语文教材既是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范本,又是了解和吸取中外社会、政治、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教材。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介绍和讲解相关的人文知识和信息,指导学生去了解、认识、思考、联想,从而学习和借鉴。比如教材中的诗、词、文、赋、小说、戏曲等中国古典文学中蕴含着传统的审美文化,道德、风俗、礼仪文化、建筑、音乐、工艺文化等,内容十分广泛。教学中,教师对这些内容稍加点化,让学生从中接触到传统文化,了解其丰富和悠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认识其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教材中那些包含着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展现中华民族传统的性格、精神品质的优秀篇章,更值得启发学生去思考,引导他们从中感悟人的内心世界,思想情感,人性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等;思考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及其规律;体认大自然和客观物质世界的奥妙,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初步的与人、社会和世界发展相一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要发掘和利用教材中弘扬的科学而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理想,纠正学生思想言行上存在的不良倾向和模糊认识,从而使科学的知识,科学的理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愫、行为规范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

二、大力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高级层次。只注重了人文知识的输导是不够的,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还要下力抓好人文精神的培养。语文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不仅容纳了传统民族文化和当代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张扬着华夏民族五千年之所以生生不息、日益兴旺发达的民族传统和人文精神。比如,以人为本,民为邦本,天人合一,贵和持中,舍生取义,正道直行,人定胜天,自强不息,爱好和平,反对分裂等,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品格,我们不但要继承,还要发扬光大。此外,教材中还为我们树立了大量的人格榜样: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为了祖国,为了理想,终身正道直行的执着追求精神;南宋爱国英雄文天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现的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和高尚人格;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精神;还有表现中国劳动妇女勤劳、质朴、善良、勇敢、坚强的花木兰、江竹筠、刘胡兰等女英雄形象,教材中随处可见,举不胜举。他们惊天动地的事迹,光照人间,为我们后人树立了做人的楷模。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心发掘这些人物形象中蕴含的精神内涵,精心地选择、组合、疏导,在人物形象与学生心灵中间架起一座情感桥梁,使学生的灵魂超越时空,与那些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进行交流沟通,沐浴他们的人格光辉,感受他们的精神道德力量,从内心深处得到震撼和陶冶,从而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人文精神自然融合。自觉地成为中华民旅人文精神的承载者和实践者。

人文素质培养范文第2篇

人文知识是人文素质中最基本的内容和层次。中学语文教材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语文教材既是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范本,又是了解和吸取中外社会、政治、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教材。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介绍和讲解相关的人文知识和信息,指导学生去了解、认识、思考、联想,从而学习和借鉴。比如教材中的诗、词、文、赋、小说、戏曲等中国古典文学中蕴含着传统的审美文化,道德、风俗、礼仪文化、建筑、音乐、工艺文化等,内容十分广泛。教学中,教师对这些内容稍加点化,让学生从中接触到传统文化,了解其丰富和悠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认识其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教材中那些包含着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展现中华民族传统的性格、精神品质的优秀篇章,更值得启发学生去思考,引导他们从中感悟人的内心世界,思想情感,人性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等;思考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及其规律;体认大自然和客观物质世界的奥妙,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初步的与人、社会和世界发展相一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要发掘和利用教材中弘扬的科学而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理想,纠正学生思想言行上存在的不良倾向和模糊认识,从而使科学的知识,科学的理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愫、行为规范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

二、大力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高级层次。只注重了人文知识的输导是不够的,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还要下力抓好人文精神的培养。语文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不仅容纳了传统民族文化和当代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张扬着华夏民族五千年之所以生生不息、日益兴旺发达的民族传统和人文精神。比如,以人为本,民为邦本,天人合一,贵和持中,舍生取义,正道直行,人定胜天,自强不息,爱好和平,反对分裂等,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品格,我们不但要继承,还要发扬光大。此外,教材中还为我们树立了大量的人格榜样: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为了祖国,为了理想,终身正道直行的执着追求精神;南宋爱国英雄文天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现的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和高尚人格;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精神;还有表现中国劳动妇女勤劳、质朴、善良、勇敢、坚强的花木兰、江竹筠、刘胡兰等女英雄形象,教材中随处可见,举不胜举。他们惊天动地的事迹,光照人间,为我们后人树立了做人的楷模。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心发掘这些人物形象中蕴含的精神内涵,精心地选择、组合、疏导,在人物形象与学生心灵中间架起一座情感桥梁,使学生的灵魂超越时空,与那些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进行交流沟通,沐浴他们的人格光辉,感受他们的精神道德力量,从内心深处得到震撼和陶冶,从而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人文精神自然融合。自觉地成为中华民旅人文精神的承载者和实践者。

人文素质培养范文第3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于社会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这就导致了医学模式需要适应这一变化趋势。因此,对于培养未来走向社会的医疗卫生人才的摇篮———医学院校来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在医学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中,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医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一)古今结合、兼容并包中医文化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佛家等多家学说的精华,同时又吸收了自然、社会科学的优秀文化成果,而且是在民族文化的大环境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医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就在于这种容纳古今、兼容并蓄的精神与胸怀,其影响必将深远。

(二)以人为本、天人合一中医文化的理论精髓主要是将人与自然合二为一,注重平衡,将人作为核心,体现了现代“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在中医文化中融入了丰富的人文元素,因为它主要以中国古代文、史、哲作为基础,以中医名家、典籍、文物、史迹等为对象,内涵中包含着丰富的中医道德观念以及文化价值。由此可见,中医文化不仅为中医事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为医学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教材以及丰富的资源。

二、中医文化在医学院校人文素质培养中的问题

(一)学生的传统文化基础较弱

在现代医学教育中,大部分医学院校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授与教育,导致学生的传统文化功底较浅,学习古代文化知识难度较大,造成学生兴趣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二)医学院校课程结构不完善经过调查、了解

目前国内的不少医学院校中,没有开设与中医文化有关的课程的院校占很大一部分,而且像《中国传统文化史》《中国古代哲学》等与人文素养、教育有关的课程,在医学院校开设是很有必要的。

(三)中医研究出现“西化”现象

近年来,在国内的中医研究中,有着一种向着西医化的方向发展的趋势,而且在学校中西医受到特别的青睐,而且以西医的实验方法来对中医展开相关的研究工作,最终导致学生对中医文化的学习、掌握能力逐渐削弱。

(四)医学院校中教师结构不合理

目前,在医学院校中存在着一个问题:从事人文教学的教师,不太懂医学;懂医学的教师,人文传统教育功底未必深厚;既懂得医学知识又懂得古文献知识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医学院校严重缺少医学和人文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最终会影响医学人文教育培养工作。

三、积极探索中医文化融入医学院校人文素质培养的新途径

(一)加强对医学生基本功的培养

教师要为学生梳理出中医文献的发展脉络,明确一些医药文献的版本、目录,以及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文献学、校勘学、版本学等基础知识,慢慢提高他们的兴趣以及阅读能力。

(二)加大医学教材建设力度

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选编适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教材非常重要。在整理选编教材时,要注意发挥经典文献的作用,并且“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与加强临床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最终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中医经典之中”。此外,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将传统思维模式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障碍,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开设跨学科文化传统选修课程

由于中医文化内涵丰富,包含着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与多学科联系密切;所以,在医学院校中开设跨学科文化传统选修课程,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系统。

(四)教师知识结构

亟待改善加强医学院校教师的整体知识结构以及人文素质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可以从目前从事人事教育的教师培养中,对于他们的知识空白进行完善、弥补;其次,医学院校要不断加强对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强人才在多学科中的培养力度以及突出中医文化内涵培训力度。

(五)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灵活运用

在讲授中医的课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多种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调动他们学习中医的兴趣。这样在中医教学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人文思想,就会很容易被学生所理解、接受。

(六)中医文化的内在精髓仍需挖掘中医文化的深厚内涵

人文素质培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眼科学;专业型研究生;人文素质

目前,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国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1],我国医学研究生分为专业型研究生及学术型研究生,前者以培养和训练临床能力为主,后者则注重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当前眼科医学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课题是在临床培养中提高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素质。

1眼科专业型研究生人文素质现状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由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意志等因素综合而成,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2-3]。后天的人文教育在人文素质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就医学领域而言,医学的人文精神主要是指让病人得到尊重,让生命得到呵护[4]。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科学教育,通过知识传授和理论熏陶,影响学生的气质、性格、情趣、胸襟等,并激发其创造潜能。现在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眼科专业型研究生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受培养条件的制约,眼科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所下滑,人文素质的缺失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1)眼科专业型研究生大多来源于医学高校应届毕业生,他们缺乏社会历练,培养模式单一。医学类学生均是以理科为专业基础,从高中以来,他们就养成了理科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培养了自己对理科信息的敏感度。(2)在临床实习中,教师仅对学生进行眼科专业技能的传授,很少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这就使得眼科专业型研究生缺乏对病人的关照。(3)医学科学技术最终的评价标准不是它的技术,而是它的人文目的———人的幸福[5]。目前大多数眼科研究生只重视对医学科学技术的追求而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

2加强眼科专业型研究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2.1帮助眼科专业型研究生树立人文主义世界观

加强眼科专业型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可以使他们形成强烈的道德感和责任感,自觉地根据人类理想的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避免唯医学主义,实现医学科学的人文价值。

2.2帮助眼科专业型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如果医学研究生能够正确处理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的关系,就可以避免在行医过程中发生有违医德的行为。医德、医风问题是直接影响医疗行业健康发展的大问题,也是我们医学行业亟待整顿的一个问题。

2.3对培养眼科专业型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具有积极的作用

人文教育能极大地激发人的想像力,成为创新思维之源泉。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的颁奖仪式上,特别提到他夫人从事的音乐事业对他的影响。他说“:正是她给我介绍了这些音乐艺术,这些艺术中包括的诗情画意和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使得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的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了这些艺术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些、活一点。”可见,人文教育对促进医学研究生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3加强眼科专业型研究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措施

3.1合理进行课程建设

医学院校注重对研究生的专业课程讲授,这对研究生将来的业务开展及事业进步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人文素质教育绝对不能用专业知识替代。目前,医患关系变得日益紧张,怎样在其中做到游刃有余是当代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6]。眼科专业型研究生大多社会经验不足、进入临床时间短、接触的病人数量有限,难免会与病人发生一些误会甚至口角,大部分原因出在沟通环节上。因此,应该积极组织提高眼科专业型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座谈会,让年轻医生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让沟通能力较强的高年资医生分享自己的沟通经验,从而使研究生在这样的座谈会上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3.2通过临床实践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医学研究生将来所承担的使命光荣而神圣,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尽早接触病人,了解他们的思想与需求,站在病人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是加强研究生自身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7-8]。另外,将临床上遇到的正反面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从不同方面通过实践验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用亲身体会将人文素质提升变成自身发展的第一需要。

3.3积极开展社会实践

医学研究生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接受人文素质教育,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科室应该继续开展“三下乡“”义诊”等社会活动,使眼科专业型研究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专业能力和沟通能力,了解自身优势,看到自身人文素质的缺乏,从而主动弥补不足之处。通过社会实践,研究生学会了承担责任与义务,掌握了与他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激发了学习人文精神的积极性,使个人素质得到提高。

3.4营造校园人文素质教育氛围

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及良好的教育氛围有利于研究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人文教育的熏陶。学校要努力营造具有人文氛围的校园环境,使研究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接受熏陶,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同时要积极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如举办文化艺术节、人文讲座、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等,让研究生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3.5充分发挥导师的人文教化作用

古代的师者将“传道”置于应承担责任的首位,然后才是“授业、解惑”,现代教师也应秉承“行为人师,学为示范”的座右铭,对于承担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导师,这种责任显得尤为重要。眼科专业型研究生导师也应在注重培养研究生人文精神的同时注意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综上所述,眼科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在眼科医师培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除了加强业务素质教育外,人文素质的培养也极为重要。医学不能没有科学技术,同样,医学也离不开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何松青,赵永忠,肖绪华.论新时期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J].华夏医学,2010,23(5):559-562.

[2]万伟庆.浅谈神经外科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教育教学,2010,5(1):81.

[3]司丽华.护理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进展[J].天津护理,2008,16(5):305-306.

[4]廖虎,杜亮,廖邦华,等.加强我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医学教育探索,2009,8(3):328-331.

[5]蒋淑君.医学人文精神缺失的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22(1):66-67.

[6]胡柯,计岩,赵敬.关于眼科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1):1732-1734.

[7]丁勇.眼科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素质培养的探讨[J].现代医院,2013,13(1):121-122.

人文素质培养范文第5篇

1、人文教育课程开设甚少

课程内容陈旧,设置不规范。在人文素质课程的整体设置上缺乏系统规划,课程的设置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课程之间缺乏相互的关联和渗透,不同专业也没能体现出其专业特色。即使开设有人文课程,也存在着严重的教与学的脱节,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一些教师为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而机械的讲授,而艺术设计生也仅仅为了取得学分而被动的学习,在思想心灵深层没有接受这些人文课程的真谛。人文教育的一个特点就是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给人的是一种深沉的文化底蕴,它的作用不是一下子或者短时间内就能突现出来。立竿见影的技术教育使人们忽略了人文教育的作用,它促使艺术教育追求“短、平、快”的教育效益。通览高等院校使用的教材就可略窥一斑:各门课程知识完备、材料丰富,但是均缺乏人文知识的融入,人文知识学科更是少得可怜。

2、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影响了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既人文精神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精神生活和道德境界、抵御拜金及拜物主义的滋生与蔓延。艺术设计生缺乏对人文知识的学习与追求,也是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在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上的误导所造成的。致使他们在校期间过分着重艺术专业的学习,而非主动地抽出时间和精力去培养自己的人文素质,不注重提高自身的品质修养,不愿意去涉及广阔的人文空间,甚至有人认为学习人文知识只是学习专业知识之余的一种消遣与时间的浪费。这种人文知识在培养人才目标上的淡化,学习气氛上的淡薄,造成艺术院校学生在人文知识方面的先天不足,严重制约对艺术设计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个人的创造价值,人们在激励的竞争中谋求最大的利益。这种概念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艺术领域,一时间金钱至上。近几年来,受社会低俗文化和不良习气的影响,少数大学生信仰缺失、精神空虚、心理急躁、学习不安分,行为举止粗俗、道德行为失范。“大学生虐猫、自习室投毒”等犯罪事件屡屡发生,正是因为缺乏人文教育。这些事实的背后,的确给我国高等院校现有的教育模式敲响了警钟。

二、加强艺术设计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培养的意义

对艺术设计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人类社会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我国正在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这就要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必须提高艺术设计生人文素养,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艺术人才。

1、加强对艺术设计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培养,是建设和谐社会而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设计是一个“起之于人,归之于人”的思维过程,“设计的目的是人,不是产品”。一切设计活动,只有在满足人们需要的前提下,它才能成为有效设计。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体工程学”、“设计心理学”等新兴学科的兴起,尊重人、关怀人、服务人的设计思想已经成为人们共同遵循的设计准则。作为一个设计专业的学生,如果头脑中没有“为人”的观念,缺少“为人民设计,造福人民”的思想,要想学好设计,恐怕是不可能的。因此,进一步加强艺术设计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其人文素质水平尤为重要。

2、加强对艺术设计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培养,是设计师职业素养的需要

艺术设计不同于科学研究,也不同于纯艺术创作,它是以创新为目标的综合性、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作为设计创造主体的设计师,除了应该具备艺术与设计方面的知识技能外,还应具备自然和社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特别是人文学科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当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在人们对产品造型、质量标准不断提出更多更新更高要求的情况下,如果设计师缺少人文素养,设计的产品缺乏文化内涵,这样的产品即使再怎么精美,也必将行之不远,被市场淘汰。

3、加强对艺术设计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培养,是高校全人教育的需要

高等教育以育人为本。这个“人”首先应该是一个和谐发展、人格健全的人,其次才是所在领域的技术、技能专家。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的形成,需要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试想,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中国的历史与现状一无所知,国家观念集体意识淡薄,即便专业学得很好,软件使用很熟练,能称得上优秀学生、跨世纪人才吗?有这样的学生,何谈为中国工业的振兴而设计?因此,高校必须加强人文教育,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为我国正在进行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三、加强艺术设计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培养的主要目标

人文素质的教育与培养是不能用说教、讲理的办法来实现的。人文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方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艺术设计生学会怎样做人,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对待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的自然和环境。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目标,对艺术设计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坚持不懈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艺术设计生的头脑,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前途命运,认识自身的社会责任,同时要不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2、以艺术人文知识教育为起点,培养艺术设计生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认识。着眼于树立正确的艺术价值包装教育观,帮助艺术设计生深刻理解艺术的人文内涵,提高对艺术社会价值、道德价值的判断能力以及艺术行为抉择能力,从而把握艺术科学技术发展的正确方向,确保艺术技术永远造福于人类。

3、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支撑,促进艺术设计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协调发展。引导艺术设计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加强艺术设计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培养的主要措施

1、改革和优化课程教学模式。高等艺术院校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对艺术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加强艺术人文教育,增强艺术的人文特征,改革和优化课程教学体系至关重要。

(1)改革教学方法。人文社会艺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应积极尝试多种形式,如指导性自学、实践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交互式学习等。人文教学应摒弃简单的灌输、说教、训导和考试等方法,坚持以讨论、对话、实践和反省为主,体现形象化、生动化、感性化、审美化的教学特征。推行以艺术设计生为教育主体的讨论式教学、辩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教学、直观形象教学等方式方法,使他们在讨论中展现立场,在对话中阐释观点,实践中感受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价值,反省中揭示内心的矛盾与冲突。必须讲求实效性,充分发挥艺术设计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该课程的学习成绩评价应逐步推广以撰写论文、讨论、社会调查等方式进行考核,侧重培养艺术设计生综合、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2)增加跨学科的选修课。现在大多数院校专业课的教育仍然是传统型的技法教育。有的院系从素描、色彩、构成、字体到设计表现(效果图、模型)等技法训练课程占总课时的80%以上,而人文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课程很少,形成了学生表现能力(主要是绘画能力)较强,而人文科学综合素质偏低、模仿能力强而创造性不足等问题,学生的市场意识与抗风险能力也较低。因此,开设一些跨专业的综合性课程,给艺术设计生增长人文知识提供广阔的选择余地,这对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开拓知识面具有很大裨益,能使他们具有全面完整的专业结构和知识素养,把他们培养成为知识广博的艺术专家。

(3)鼓励艺术设计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许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反映,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在社会上不实用,在公司可以学到学校里所学不到的东西,这充分说明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教育的滞后。目前,我们的一些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没有企业的介入,无视社会的需求,或对企业的需求知之甚少。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企业实际需求的专业技能存在着严重的脱节,以至于企业对我们的学生不认可,对学生的评价是:设计能力不强,实践经验又没有。这就造成现在的尴尬局面:社会需求量很大,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又很多,但是双方都在“望眼欲穿”。因此,学校不仅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而且要把教学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积极开展不同地区的艺术设计产业开发、设计教育、设计信息研究等合作研讨和交流。要克服重理论、轻实践,重视课堂教学、轻视现场实践的观念,提倡崇尚实践、善于实践的教学观念。加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及校企合作,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的深度,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对于实践教学不够完善的院校,可鼓励学生去校外的公司兼职,学校内部也可以积极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如工程进校园,校办工厂、学校的设计事务所、工作室等都是学生设计实践的理想场所。还要经常组织艺术设计生深入社会,参加扶贫、青年志愿者等活动,以此培养他们“关心、尊重、理解、尽责”的优秀品质和立志成才、服务社会的崇高追求。

2、努力提高艺术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提高艺术设计生的人文素质,不仅需要一支优秀的人文社科类教师队伍,还必须提高艺术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的人文素质。要有计划地派送教师外出学习、交流、考察、访问等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质。因为艺术专业课教师对艺术设计生也具有重要的人格影响力量。一般说来,学生对教师在心理上本能地存在一种敬佩之情。教师的敬业精神、授课水平、仪态风貌、个性特点等,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德高望重、学术造诣颇深的教师,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就更大。要提高和调动艺术专业课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积极性,促其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为艺术设计生人文素质的养成树立榜样。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一种具有广泛内涵的隐性课程,可以对艺术设计生产生重要影响,学生接受校园环境所负载的信息而发生“文化心理层面”的改变。因此,校园环境的人文氛围,对艺术人才包装教育常常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

(1)开办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讲座、知识竞赛、读书节等活动,帮助和指导艺术设计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2)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如举办演讲比赛、设计作品展、影展、文艺演出等。

(3)建立一些人文社团,如设计、摄影、舞蹈、书法、文学、音乐等方面的协会,陶冶情操,塑造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