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文主义和人文精神的区别

人文主义和人文精神的区别

人文主义和人文精神的区别

人文主义和人文精神的区别范文第1篇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有其自身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沂蒙精神作为社会意识形式,必然具有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认识和把握沂蒙精神,必须充分认识它产生的物质基础和思想文化条件。不了解这一点,就无法理解沂蒙精神的地域性及其精神特质。沂蒙精神是诸多因素有机结合的产物,这些因素包括:沂蒙人特有的性格基因、民族精神的血脉、厚重的传统文化、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红色革命精神、伟大的革命实践等。从根本上讲,沂蒙精神诞生于伟大的革命实践。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性格和思想意识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沂蒙地区人民长期生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之中,《蒙阴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千山环其外,百流出其中……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3]艰苦的生存条件,造就了沂蒙人民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坚强性格,相对封闭的环境,形成了淳朴、善良、忠厚的民风。这些都是决定沂蒙精神特质的重要基因。沂蒙地区人民自古以来就有反抗剥削、反抗压迫、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革命传统。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沂蒙地区的农民起义连绵不绝。进入近代社会以后,清廷腐败、列强入侵,不甘屈辱的沂蒙人民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与一切中外反动势力进行殊死斗争。鲁南幅军起义声势浩大,捻军在蒙山沂水间转战过十几个春秋,反“洋教”斗争开展得如火如荼。沂蒙籍的爱国将领左宝贵率清军在朝鲜战场上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战斗到最后一息,壮烈殉国。在辛亥革命的风暴中,沂蒙地区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起而响应,护国、护法斗争一时轰轰烈烈。这些斗争虽然都以失败而告终,但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充分表现了沂蒙人民高度的爱国主义觉悟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构成了沂蒙精神生生不息的血脉。社会意识形式具有历史继承性,同时各种社会意识形式又相互影响。沂蒙精神作为一种进步的社会意识形式,并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和沂蒙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党组织就在沂蒙地区开展活动,传播马克思主义,发展建立党的组织,对沂蒙人民进行革命思想的启蒙教育,使一批优秀沂蒙儿女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军队先后在沂蒙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使当时沂蒙地区成为我党在华东地区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同时,沂蒙山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东夷文化与齐鲁文化的交汇融合,使沂蒙文化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仁智敦厚、尽忠尽孝、崇文尚武、刚直重义、吃苦耐劳、无私奉献、自强不息的独特文化性格。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影响下,沂蒙地区人民固有的优秀品质和朴素的阶级感情,转化为高度的政治热情,激发出为翻身解放、实现革命理想而敢于战斗、勇于奉献的强大精神力量,催生了伟大的沂蒙精神。从根本上讲,没有党领导人民所进行的伟大的革命战争,就不会有沂蒙精神的诞生。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的沂蒙精神,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特殊的历史时期铸就了特别的精神。20世纪30、40年代,面对亡国的危险和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大众,为了救亡图存、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肩负着历史重任的中国共产党,面对强大的敌人,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只有把人民群众发动起来,依靠人民群众,打人民战争,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而沂蒙地区的人民群众也从自己亲身体验中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才能代表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是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战。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能不做亡国奴,才能翻身得解放。因此,尽管条件艰苦战争惨烈,沂蒙地区的人民群众仍义无反顾拥军支前、参军参战,军民一家,同仇敌忾,生死与共,即使倾家荡产,牺牲生命,中断香火也在所不惜,“村村有红嫂,家家有烈士”是当时情况的真实写照。残酷的战争锻炼了党政军民,考验了党群关系、军民关系,铸就了沂蒙精神。

二、关于沂蒙精神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沂蒙精神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它属于一个地域,但又不限于一个地域;它属于沂蒙山人,但又不限于沂蒙山人;它属于一个时代,但又不限于一个时代。”[4]没有普遍性,沂蒙精神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就会因为没有生机和活力而被尘封在博物馆中,正是沂蒙精神的普遍性为今天弘扬沂蒙精神提供了前提;没有特殊性,沂蒙精神就没有灵魂,就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正是沂蒙精神的特殊性使沂蒙精神的内涵富有时代价值。沂蒙精神具有普遍性。沂蒙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源于沂蒙革命老区、成长于齐鲁大地,是山东党政军民共同创造的,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反映。作为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沂蒙精神的内涵中包含着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内容;作为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内容,沂蒙精神包含着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勇往直前、敢于牺牲、团结依靠群众等内容;作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反映,沂蒙精神包含着严明的组织纪律、密切联系群众、为民爱民等内容。总之,沂蒙精神与民族精神、中国革命精神等同根同源、同宗同魂、一脉相承,正是这种普遍性,为沂蒙精神的诞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赋予了沂蒙精神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内涵。没有普遍性,沂蒙精神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沂蒙精神是一种特殊的“精气神”。“共产党领导的一系列革命斗争给予沂蒙精神成长的土壤;再加上源远流长、世代相传的齐鲁传统文化,和山东人民自强不息、勤劳勇敢、淳朴善良的民风,赋予沂蒙精神独有的特质。”[5]沂蒙精神同其他革命精神的区别在于其特殊性,这就是党一心为民、同人民群众之间的水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关系,和人们群众坚定跟党走、追求光明、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信念。沂蒙精神体现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爱憎分明的正义感;大义善良的高尚品德;不畏、勇于反抗的革命精神;敢于担当、勇于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吃苦耐劳、变革图强、执着理想的进取精神。特定的时间、地点,忠厚、朴实的百姓、先进的政党、军队,仁、义的传统文化,浩荡的历史潮流,诸多因素塑造了沂蒙精神的个性,使沂蒙精神具有不同于其他革命精神的特质,同时也为沂蒙精神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沂蒙精神具有历史的穿透力,成为一种活着的、有生命的文化血脉,凝结为一种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恒久力量。

三、关于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

人文主义和人文精神的区别范文第2篇

今天,区文明委在这里召开全体会议,目的是总结成绩,交流经验,安排工作,推动我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跃上新台阶。首先,我代表区委,向这次文明委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所有从事精神文明建设的同志表示诚挚的问候!

刚才,区国税局、教育局、民政局分别就文明单位创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社区共建和城乡共建工作作了典型发言,区文体局、妇联、团委还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了书面经验交流。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很好,值得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借鉴。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区文明委主任周国平对20*年文明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肯定了三个方面的成绩,提炼了三条经验;同时,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精神文明创建的五大任务,讲得很好,很有针对性,我完全同意。希望各地各部门按照周部长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有专家指出,人类文明包括“五大文明”,即生态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其中精神文明在“五个文明”系统中居灵魂位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大家应该非常清楚,这里我就不多讲了。精神文明建设不是虚的,而是实的。在此,我想联系*的实际,谈谈我对精神文明创建的一些认识。

(一)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是建设经济强区的需要。精神文明创建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思想道德建设,一个是科学文化建设。我们要建设经济强区,离不开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用思想道德建设来统一干群思想,凝聚各方面智慧,打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必须用思想道德建设来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提高*人民素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特别是即将到来的2009年,可能是非常困难的一年。这就更需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促使全区上下团结一心,共克时艰。我们要建设经济强区,同样离不开科学文化建设。搞经济建设,必须要有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包括高素质的新型农民、现代产业工人。这就需要通过科学文化建设,抓教育、抓培训,培养能够满足建设经济强区需要的合格劳动者。因此,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经济强区中大有可为,是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要更好地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保证、动力和支持作用,切实把全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到促进经济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上来。

(二)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是保障改善民生的需要。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旺盛,文化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但现实情况是,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形式不多、格调不高,与相对富裕的物质生活相比,显得不是很协调。特别是农村,“麻将文化”非常普遍,值得我们高度关注。我们一定要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这个角度出发,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大力弘扬先进文化。

(三)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我区位于“皇城”脚下,地理位置特殊,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维护社会稳定压力较大。特别是部分群众信闹不、不信法、信上不信下、信大不信小,动辄到市政府拉扯横幅、围堵大门,严重影响了*形象。究其原因,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我们放松了对群众的教育,放弃了思想政治工作这个法宝。所以,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依靠教育、疏导的办法,做好群众工作,化解民众积怨,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四)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是培育*精神的需要。建设经济强区、构建和谐*,是*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为什么我们能够接连战胜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年中的农作物病虫害、下半年的8·30特大洪涝灾害,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势头,且6项经济指标提前完成“*”规划目标?我想这里面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作支撑。为什么汤俭民能够长期在比较困难的环境里,坚持把种子当儿子、把农民当父母、把农田当舞台?我想同样是一种精神力量在作支撑。这种精神力量就是*精神。这种精神弥足珍贵,一定要精心培育,发扬光大。但是,也有不和谐的一面。在今年的抗洪救灾斗争中,面对大堤溃口,一些群众指望子弟兵堵口子,指望干部背他们的父母转移,而自己却无动于衷,漠然视之。看后的确让人感到痛心。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大力培育*精神,让*精神引领思潮、凝聚人心,激励斗志、促进发展。

二、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必须进一步明确方向、突出重点

党的*为我们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精神文明建设要按照“五个一”的要求,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务求取得实效。

(一)要高举一面旗帜。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扎实实地做好科学理论的教育和普及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理论水平和理论素养。当前,最紧迫的是要把党的*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

(二)要紧扣一个中心。精神文明建设只有围绕大局,紧扣中心,才能有作为、有地位、有发展,才能有生机、有活力、有实效。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围绕发展这个中心,找准定位,虚功实做。各文明委成员单位要在参与和服务发展大局中发挥作用,建功立业。重点要围绕经济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发展环境,重点改善执法环境、信用环境、法制环境、服务环境,不断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和招商引进吸引力。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帮助农村培养新型农民,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帮助农民工进一步提高技能,增加打工收入;帮助企业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要加强文明和谐机关创建,大力培育文明风尚,努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要建设一个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整个精神文明建设中居于主导地位。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巩固广大干部职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通过集中培训、以会代训、专题学习等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纳入中心组学习,纳入各项创建活动,纳入精神文明创建的全过程。各地各部门要在积极引导人们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身体力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体现到具体行动、实际工作和生活之中,转化为自觉的精神追求。

(四)要坚持一个原则。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基本原则。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要让广大干部职工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精神文明建设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要切实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扎扎实实做好得人心、稳人心、暖人心的工作,让人民群众通过创建活动得到实惠。当前,元旦春节将至,各地各部门要安排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做好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要按照*要求,更好地保障广大干部职工、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结合移风易俗、弘扬新风正气,努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娱乐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要讲究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全面协调、统筹兼顾的方法。精神文明创建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在创建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全面协调、统筹兼顾的方法,全面推进各行业、各领域的精神文明创建。既要抓好文明城市创建,又要抓好文明乡村建设;既要抓好文明单位创建,又要抓好文明家庭建设;既要强调个体文明,更要强调社会贡献。在社会贡献方面,要按照刚才周部长讲的,抓好“做文明居民、建和谐社区”主题创建活动,抓好社区共建和城乡共建,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要抓内部建设,更要参与文明社区、和谐社区建设。在社区建设方面,要有固定的社区共建计划,开展各种社区服务活动、创建活动。既要强化经济指标评比考核,更要重视加强全面建设尤其是精神文明指标的权重。

三、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创新机制

精神文明创建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加强领导、创新机制,才能保证精神文明创建健康、有序的发展,才能使我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要建立健全坚强有力的领导机制。文明创建工作的基础在群众,关键在领导。各地各部门主要领导要强化第一责任人意识,对创建工作负总责。要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工作一起研究、一起布置、一起检查。要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在制度上、财力上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保障,促进各项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二)要建立健全齐抓共管的协调机制。文明委要切实履行好指导、协调、督促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能。要对文明单位实行动态管理,促进文明单位持久创建、深入创建。文明委成员单位是参与谋划和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力量。文明委成员单位的工作能否做好,自身作用发挥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各成员单位要责无旁贷地把本系统、本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为我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好示范。同时,要发挥各自优势,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做好有关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指导和督促工作。

(三)要建立优势互补的共建机制。我区探索形成的社区共建、工农共建、城乡共建等共建机制,特色鲜明,效果很好,要继续坚持下来,深入开展下去。要不断丰富共建活动的内容,形成思想共建、道德共建、文化共建、环境共建、经济联建的创建格局,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一体化。

人文主义和人文精神的区别范文第3篇

“看得见”的变化令人欣喜,“看不见”的变化更振奋人心。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开放了,干群的思想觉悟更高了,精神面貌更加积极向上,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多彩,社会文明更加和谐进步,灾后重建的历程

,铭刻了物质重建的伟大奇迹,也唱响了精神世界崛起的豪迈凯歌。

三年来,灾区物质世界的每一处变化背后,都伴随着心灵世界的顽强生长,激荡着“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的精神力量。对口援建夜以继日,建设进度一日千里,辉映着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团结互助精神;灾区人民奋力用自己双手开创幸福新生活,展现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顽强意志;各族群众相互帮扶,社会志愿者默默奉献,灾区人民为玉树强震、舟曲泥石流、日本地震等慷慨解囊,高扬起大爱无疆、催人奋进的文明旗帜……

这一幕幕壮丽的精神图景,充分说明灾后恢复重建既是物质基础重建的过程,也是精神文化重建的过程。无论是灾后重建规划明确提出“在重建生活家园的同时,注重精神家园建设”,还是大力加强心理救援和心理抚慰;无论是培育文明风尚,还是保护羌文化等少数民族文化,灾后重建始终以物质重建打基础,向精神重建要动力,激发出重整山河、重塑心灵的强大力量,创造了浴火重生、跨越发展的人间奇迹。

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的精神崛起,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又一次凝聚和升华。三年来,“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抗震救灾精神在灾区土地上落地生根,在恢复重建中发扬光大。“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乐观向上、自立自强的精神,挺起恢复重建的脊梁。“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党员干部克己为民、无私奉献,构建起更加和谐的干群关系。科学规划、科学选址、科学施工,科学精神熔铸于重建中的每一项任务;告别“盆地意识”,向东部取经、向世界先进水平学习,重建带来更宽广的视野、更博大的胸襟……三年重建,优秀的文化传统在这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宝库中,增添更多鲜活内容。

人文主义和人文精神的区别范文第4篇

老区精神是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革命实践活动的总结与升华,她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认真分析,深刻领会不但可以给我们以强大的精神力量,而且可以给我们提供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老区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得出的结论。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后就是在同“左”和“右”的错误斗争中不断壮大成长起来的伟大的党。老区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也证明,什么时候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什么时候党的事业就能兴旺发达,反之,必然会遭受巨大的挫折。现阶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只有这样才能为老区的建设指明方向并提供政治上的保障。

2.开拓创新的变革意识。这是老区精神的灵魂,有人认为老区精神就是“保守”、“愚昧”的代名词,老区精神已经过时,这是对老区及老区精神的一种极其错误的认识。试问,如果没有这种开拓创新的变革意识,庆阳老区能战胜困难,战胜敌人,而成为第二次革命战争中央工农红军长征后剩下的唯一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吗?没有这种开拓创新的变革意识,陇东老区会成为全国的模范抗日根据地,中国新民主主义国家的试验田吗?会出现追求新生活的“刘巧儿”吗?会出现新秧歌运动的旗手刘志仁吗?回答是肯定的。既然有为什么会给人留下思想保守的印象呢?这是因为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一些人觉得大功告成,脑海中的老区精神已荡然无存,等、要、靠,不想承担责任,不想调查研究的作风逐渐盛行的必然结果。这就是问题的症结。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弘扬老区精神,特别是开拓创新的变革意识。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加快老区经济的发展。

3.艰苦创业。这是老区精神的基础,没有艰苦创业的精神,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更不会有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如果没有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没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就不会有抗日战争的胜利,也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也是靠这种精神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取得的。作为老区,更要立足我们的实际,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老区人民的聪明才智。千方百计加快发展步伐,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

4.群众路线。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又是老区精神的原动力。人民群众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他们是我们战胜敌人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力量源泉。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以刘志丹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因为自觉走群众路线,才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使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更是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调动人民群众革命的积极性,谱写了一曲曲党政军民鱼水情的时代凯歌。同志曾经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战争的伟大力量存在于人民群众中。同志在总结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时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一些人特别是我们的个别领导干部看不起群众,对人民群众的事漠不关心,高高在上,损害群众利益,造成党群关系恶化,群体上访案件不断,这是极其危险的。尤其像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革命老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如果放弃了群众路线这个“法宝”,人民群众这个力量源泉将会枯竭。因此,我们必须继承好发扬党的群众路线,从老区精神中汲取营养,在思想上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甘当小学生;在政治上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养成善于倾听群众意见的习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民利;生活上关心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利;作风上谦虚谨慎,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这样,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充分调动老区人民建设老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促进老区跨越式发展。

5.奉献精神。这是老区精神必备的品质,革命和建设需要一大批具有献身精神的人。在战争年代没有献身精神就不会有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没有献身精神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取得。老区人民正是用这种献身精神创造了老区的昨天。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老区精神还要不要?我想,回答是肯定的。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就个人而言,如果要用正当方式发家致富,不艰苦创业,不付出艰辛劳动,不奉献社会恐怕自身也不会发展起来。因为整个社会就是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就党的领导干部而言就更应该具备克己奉公,不怕牺牲,无私奉献,乐于献身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带领老区人民走上经济腾飞的光明大道。

人文主义和人文精神的区别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会科学 人文学科 关系

一、人文社会科学内涵与分类

(一)人文社会科学内涵

人文社会科学是以人、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它具有典型的人文特质和社会品性: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既具有事实性又具有价值性,既具有真理性又具有功利性(或者说既具有认识世界的功能又具有意识形态的功能),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个殊性,既具有必然性又具有偶然性,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规范性,既具有基础性又具有应用性,既具有实证性又具有实地性,等等。可以说,综合性是其作为科学之最根本的特性。

(二)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人文社会科学可以分为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而且两者甚至在内涵上有时很难加以区分,所以内涵上有所重叠,交叉。

广义的“社会科学”,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称。狭义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是指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社会科学所涵盖的学科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人类学、民俗学、新闻学、传播学等。

《辞海》对人文学科的解释为“人文科学源出拉丁文humanitas,意即人性、教养。欧洲15、16世纪时开始使用这一名词。原指同人类利益有关的学问,以别于在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神学。后含义几经演变。狭义指拉丁文、希腊文、古典文学的研究;广义一般指对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的研究,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语言学等。”

人文科学与人文学科尽管在西方翻译中没有区别,但在汉语言中,在汉语言中,“人文学科”与“人文科学”的词源意义是有区别的,前者直接就是人类精神文化活动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如音乐、美术、戏剧、宗教、诗歌、神话、语言等作品以及创作规范与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后者则是关于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体验与思考,是对人类精神文化现象的本质、内在联系、社会功能、发展规律等方面的认识成果的系统化、理论化,如音乐学、美术学、戏剧学、宗教学、文学、神话学、语言学等。实际上,前者(人文学科)形成于先,后者(人文科学)发展在后;前者是后者展开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深化,二者虽各有侧重,但也很难截然区分。

二、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一)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别

1.形成时间不同

社会科学是在18-19世纪形成的。其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欧洲社会大变革的结果,是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的产物,也是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和技术革命发展的产物。在社会革命过程中,人们需要对社会发展规律作出解释,而自然科学的发展又直接促使人们对社会的研究采取各种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最终引起社会科学的产生。而人文学科是一门很古老的学问,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社会最早的科学就是人文科学。人文科学研究的对象以人的精神活动为核心,指向的是对人类自身生存价值和意义的探寻。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人文科学很难与社会科学加以严格区分。

2.研究对象不同

从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来看,人文科学研究的是人类的观念、精神、情感和价值,是为人类生存意义作出说明和解释。社会科学则主要研究现实的社会生活,并提出一整套安排社会生活的理论。但这种区分只是相对的,因为我们无法严格区分与人类相关的社会现象哪些属于人文科学研究的范畴,哪些不是。正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指出的那样:“在人们通常所称的‘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不可能作出任何本质上的区别,因为显而易见,社会现象取决于人的一切特征,其中包括心理生理过程。反过来说,人文科学在这方面或那方面也都是社会性的。只有当人们能够在人的身上分别出哪些是属于他生活的特定社会的东西,哪些是构成普遍人性的东西时,这种区分才有意义(这一假设正是这一区分的根源)。”这说明社会性和人性是很难截然区分的,所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也难以得到严格的区分。对于哪些学科属于人文科学,哪些属于社会科学,一直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如《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社会科学条目中列举了八个学科,即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地理学、教育学、历史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社会及人文科学研究中的主流》中则列举了十一个学科,即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人口学、语言学、人类学、史学、艺术及艺术科学、法学、哲学,并认为前五种属于社会科学,后六种属于人文科学。

3.研究方法不同

社会科学是自然科学在社会的延伸和发展,因此,侧重于实证研究,通过大量社会时间和现象来求证事件背后的社会规律;而人文科学不同,研究的是人类的观念、精神、情感和价值,因此侧重于为人类生存意义作出说明和解释。所以,两者研究的方式方法不同。

(二)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联系

无法把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截然分开。人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人,人类精神文化活动就是在社会场景中展开的,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社会现象又源于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人文现象与社会现象都是由人、人的活动以及活动的产物构成的,这就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内在统一性。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同一个社会生活整体,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反映同一社会生活,因而,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正是这种水融的紧密联系,构成了二者内在的亲缘性与统一性,成为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一体化的客观基础。

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这种关系可以看出,人文科学在人类文化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社会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科学所积累下来的人文知识,同时人文科学发展的内在精神为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根本的动力。从这个角度说,社会科学是以人类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为基础的,这是社会科学的又一个基本特征。而社会科学的发展与研究为人文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科学手段和方式方法,从而使部分人文科学初步从解释和说明发展成为以实证为主要手段的社会科学。

总之,对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内涵进行厘清,进而对其作用加以明确,进而能对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和研究,指明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