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文素养教学

人文素养教学范文精选

人文素养教学

人文素养教学范文第1篇

一、从物理学发展史着手渗透人为素养

爱因斯坦所说:科学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验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达到清楚地理解全部情况。”科学发展史就是一部完整的科学家奋斗史,通过经历和科学家一样的大致探究过程,了解科学事业的艰辛以及科学家执著的求索精神,同时也将激励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人文素养。使学生理解象居里夫人的祖国情怀;体会到科学家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熟悉了定量、定性、美学等的思维方式;形成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在科学研究中兴趣,意志品质是非常重要的……所有这些对受教育者潜质的开发,诱导,形成自己的“榜样”都是非常重要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在回忆录中写道,当他的父亲——清华大学数学系杨武之教授发现了其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兴趣和天分时,却没有在这方面激励他,而是请了历史系的优秀学生为他讲授《孟子》,杨振宁说他后来在物理上取得的成绩与他父亲的这种教育是分不开的。”

科学家和科学史对人文教育起到了桥梁作用。平时教学中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读一读”,并补充介绍一些科学家获得成果的经历和过程,分析他们的经验和从中应吸取的教训,帮助学生解读科学家的人生。如牛顿勤于思考、悉心钻研的故事,伽利略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向权威挑战的故事;布鲁纳用生命捍卫真理的故事;我国的墨翟和他的学生共同完成的小孔成像实验,并记录在《墨经》一书中,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记载;我国宋代学者沈括的成就——他最早记载了磁偏角,比西方哥伦布早400多年,

等等。

二、从物理教材、物理知识本身着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物理教材各章节的语言描述、精美图片、段与节的名称选择皆注重了感召力与趣味性。如第二章“声现象”:“声音是平凡的,又是奇特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这也许使她显得平凡;声音在很多方面丰富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又映射出她的奇特。”“物体的运动”用诗人的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图片“各拉丹冬雪山”、“北京天坛回音壁”等令人神往;三峡大坝、巴塞罗那奥运会上陈跃玲获得第一块田径金牌的飒爽英姿令人自豪。

在学习讲解惯性知识和安全用电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讲水循环、能的开发和利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时,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及环保意识;讲能的开发和利用、机械效率时,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效率意识;讲功的原理、能量守恒定律时,补充介绍一些科学工作者研究永动机的故事

,培养学生遵循自然规律办事的意识。推至人类社会,人是社会动物,就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规律和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准则,在社会行为,态度倾向和价值观等方面,与社会保持一致,这也是学生今后所在社会群体具有稳定性所必须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一书中说的那样:“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要让受教育者把他周围的东西加以‘人化’……从这些物品中感受人性的东西——人的智慧、才干和人对人的爱。”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就应当想方设法地把“五彩缤纷”的科学世界,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心旷神怡地深入其中,去感受,去受教育,去锻炼和提高。促进学生情感的迁移和人性的完善,进而无限地热爱“物理世界”。

三、从物理学科特点着手在应用科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养人文素养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受教育者真正独立地接触问题,检验了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和形成不同的个性品质。物理学科是实验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和课后的小实验,也可补充一些学生条件允许的小实验“做一做”,养成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补充一些“生活中的物理”思考题,如擦皮鞋的学问(光的反射)、拍打衣服上灰尘的道理(惯性),海市蜃楼(光的折射),如何从地图上测出上海到天津铁路线的长短(间接测量)等。学习了电学、声学,能解释雷电的形成及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学习了热学,能回答为什么海边及大森林里一年四季气候宜人,为什么当今国家推行退耕还林的政策;学习了磁和能,回答为什么在一定条件下,某处江边、湖边、池塘边的岩石中有“救命”之声发出等。并要求学生平时注意观察身边的物品的使用,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学道理,乐于探究日常生活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形成将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识,激起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养成对大自然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人文素养。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学生也同时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从物理教学方法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改变过去陈旧的教法和手段,顺应教改大潮,把学生放进教学主体中去,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式学习”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在探究过程中,需要个体研究、小组或集体探讨相结合,需要他人的协作;需要彼此尊重、理解,需要容忍;需要讲求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探究式学习”倡导的是一种主动实验和发现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

五、从物理考试改革着手体现人文素养

改革物理考试唯知识的做法,把体现人文教育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转变考试的目的,从为选拔尖子学生变为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从重视考查知识变为重视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列举下面两道试题:

[例1]请你设计一条保护水资源的广告词。

本题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水污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四大污染之一,水资源正在遭到破坏,我们应该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人类。

[例2](2002年青岛市中考题)公远前300多年前,希腊的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从高空落下的物体,重的要比轻的落得快!”2000多年前,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话都深信不疑。16世纪

末,伽利略对这位学者的话产生了怀疑。有不少人讽刺嘲笑伽利略的无知与轻狂,伽利略便下决心在比萨斜塔上进行公开实验。伽利略登上斜塔,一手拿着一个10磅铁球,一手拿着一个1磅铁球,喊了一声“请各位注意”两手一松,两球同时落下,扑通一声,两球同时着地了,实验的结果使原来迷信亚里士多德的人目瞪口呆!

(1)阅读后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根据你的感受,你认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应怎样去做?

本题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作为中考试题,堪称考试改革的先锋。

六、以物理教师高尚的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人文素养精神的形成。

人文素养,是指建立在人文科学知识之上,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的蓄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素质的综合体现。其培养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核心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物理教师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其影响非常重要的人,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心理和生理变化显著的时期,一个“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注意方式方法于细微之处、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将为学生的一生播下幸福的种子,受益无穷。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的提高,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人文素养教学范文第2篇

1.缺乏人文知识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在不断的下降,人文知识匮乏,无法意识到人文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人文知识的渗透性不强,影响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传承中华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义务与责任,是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的最有效的方式。人文素养是中华文化的关键内容,大学生缺乏人文知识,人文素养意识薄弱,不利于中国文化与人文知识的传播,制约着我国的国民素养和文化的发展。很多大学生表现为责任感差、个人品德欠缺、消极的人生态度等,这都是人文知识缺乏的表现,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2.人文关怀缺失

目前,大学生的人文关怀缺失是导致大学生人文素养薄弱的核心内容。人文关怀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是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人文关怀的缺失,会导致大学生不懂得关心人、照顾人,团结意识下降,会造成心理上的封锁。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的思想,是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如今,很多大学生存在一种心态,就是别人的情绪与我无关,对我来说无所谓,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由于这种观念的存在,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会逐渐淡漠,违背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永久主题。

3.读写能力下降

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出现,大学生身边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为大学生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但是这些电子产品的出现也为教学带来了问题,大学生由于过分依赖信息科技,导致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降,读写能力下降。英语是一门语言艺术,应当重视读写,读写是语言学习的关键环节,也是必然要求。自古以来,读写就是我国古典文化的主要内容,书法与吟歌诵诗是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人文知识有效手段。信息科技的出现,让大学生养成了懒惰的心理,读写的内容越来越少,制约着大学生未来的发展。

二、英美文学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体现大学生个人价值、生活态度、责任感与个人品德等的关键,是影响大学生毕生的重要内容。在高等教育中,应当重视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是大学生人文素养与个人价值养成的重要阶段,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高校教学中,可以将学生个人专业与人文素养的培养紧密结合,增强专业的渗透力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措施。就拿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长期学习英语会受到英美国家文化的影响,从而使得个人的生活态度、个人信仰、民族情结等有所改变,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我们不难看出,很多英语教师的性格相对会开放、活泼一些,是受到英美文学的熏陶,个人的信仰与态度都发生转变。根据这个原理,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借用英美文学教学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可谓是水到渠成。语言的学习其中渗透着国家的文化特点,都代表着丰富的国家文化,对英语学习就要对英美文学进行涉及,利用专业这个优势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效果会更好。如果说在大学课程里专门设置人文课程,相信大部学生不会感兴趣,教学质量不高,将人文素养的培养放置到专业教学领域,能够慢慢渗透,慢慢影响,最终达到人素养提高的效果,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英美文学教学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1.加强大学生对人文理念的认知

加强大学生对人文理念的认知,意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内容。在英美文学教学中,不仅仅停留在丰富知识的层面,重要的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培养,通过对英美文学的学习,了解两国的文化特点,从中汲取营养,深度剖析英美两国的文化底蕴。从中体会到人文理念的重要性,对自己人生态度的形成、个人的品德修养等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英美的文学巨匠,像莎士比亚、马克•吐温等。莎士比亚是英国著名的文学巨匠,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一提到威廉•莎士比亚就会想到他的代表作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他的作品是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的融合,都是文学巨著。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莎士比亚的作品进行欣赏,让学生从中获取人文理念与人生哲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另外,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作家、幽默大师,大家熟悉的《百万英镑》就是其代表作之一。所谓的幽默,其中不乏会掺杂一些滑稽的表演,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背后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让学生意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对人文理念的认知,提升其文化素养,在欣赏英美文学的同时,通过人文观念的不断渗透,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2.增强大学生对英美文学的阅读

增强大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在英美文学中提炼出人文的精华,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英美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英国的文学。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文学巨匠数不胜数,诸多的文学作品涌现出来,直到现在仍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文学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利用英美文学作品来培养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正确的选择。《老人与海》、《飘》、《仲夏夜之梦》、《鲁宾逊漂流记》等都是英美文学的典型作品。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听一下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这首歌,引出英美文学作品《老人与海》,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人与海》,英文是“TheOldManandTheSea”,是由美国小说家欧内斯特•海明威创作的,讲述的是渔夫与马林鱼搏斗的故事,让学生开展阅读。提到《仲夏夜之梦》,相信现代大学生脑海中会想起“仲夏夜之星”,这是偶像剧《放羊的星星》中的台词,教师可以采用这个引线引出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增强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全新投入阅读之中。《仲夏夜之梦》,英文名“AMidsummerNight’sDream”,这是一部喜剧,笑料很多,乱点鸳鸯谱是这部作品的特色和核心。但是这样喜剧的背后具有讽刺意味,能够折射出当初社会的意识形态,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3.实现中西方文化的完美融合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应当正视中西方文化的差别,有的放矢的吸取其中的积极元素,实现对人文素养的培养。如今,在我国,大学生崇洋媚外的现象越来越多。由于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冲击,导致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的自主意识还不是很强,过于追逐名牌效应,尤其是西方国家的产品,学生对于国产的电子产品不是很感兴趣,过分的追逐高科技、高标准的产品。另外,很多中国人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都到国外定居,这也是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之一。对于大学生而言,应当正视中西方文化的区别,吸收两国文化的优点,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在高等英语专业教学中,学生会容易受到英美两国文化的驱使,时间久了思想会渐渐的西化,应当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之上,学习西方文化,实现两种文化的融合,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保持正视文化的态度,避免崇洋媚外现象的发生,重视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对西方文化的吸收,有利于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4.创新英美文学教学的课堂设计

对英美文学教学的课堂进行创新是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最有效的方式。如今,英美文学教学大部分是采用教师讲课的方式,几乎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课堂氛围比较低沉。创新英美文学教学的课堂设计,首先应当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福尔摩斯?看没看过《福尔摩斯探案集》,哪位同学可以给大家讲一下?”福尔摩斯是由小说改编过来的,由英国小说家阿瑟•柯南道尔所著,至今福尔摩斯的形象仍然让人记忆犹新。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福尔摩斯的电影,让学生观看完电影后用英语表述一下自己的观后感。在观后感的表述部分,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进行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后感的表述,从中评比出表现优异的小组。同时在英美文学中也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仲夏夜之梦》,从中任选择一个戏剧情节,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情景创编。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了解英美文学,从中解读出人生真谛,其中蕴含的哲理会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形成。实现英美文学的创新性教学,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兴趣与好奇心,利用学生善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教学,其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有利于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5.优化英美文学课程的设置机构

优化英美文学课程的设置结构,是提高英美文学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措施。目前,在我国本科教育英语专业课程中,英美文学是在大三时才开始学习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对英美文学没有足够重视,导致学生对英美文学的接触时间太晚,影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为了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就应当从大一开始就学习英美文学,将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与英美文学紧密结合,实现对英美文学的有效解读。在大一的英语基础学习过程中,其中精读与泛读很多都会涉及英美文学。因此,应当从大一基础阶段就设置英美文学课程。另外,可以在本科英语专业课程中丰富英美文学课程,可以设置“英美文学史”等与英美文学相关的课程,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学习英美文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水平、人生态度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优化英美文学课程的设置结构,加大英美文学教学力度,丰富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基础。

人文素养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专语文教学;人文素养;有效策略

1.引言

在中专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语文教师应加强耐心和细心,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教学课程进行详细的策划,但是这里中专阶段的教学是有一定冲突的。所以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找到这两者之间的一同点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目前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分析,找出合理的改善措施,转换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成绩和人文素养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中专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存在的问题

2.1课堂人文精神欠缺。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语文教师应该持续不断的向学生传输人文素养相关的知识。但是在目前的中专语文课堂上,教学方式缺乏多样性,使用传统的教学内容会使课堂上的趣味性大打折扣,无法让学生体验到语文的魅力,教学的内容也没有与人文精神产生紧密的联系,降低了学生的体验感,很难与文章的感情产生共鸣,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产生错误的学习观念和态度,不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使得语文课堂上很难实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2.2中专语文课程最终教学目的不明确。在中等职业学校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学习安排和学习内容的重要依据,如果只强调成绩,那么就会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因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精神水平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而且也没有准确的衡量标准,更不在考试成绩范围内,所以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忽视了这一点。在中专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教学内容而忽视了人文精神的融入,但是以学习成绩为目标的教学只是学习的第一阶段,基础内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则是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进行的第二阶段的升华,很多的语文教师没有明确学习目的,对于第二阶段的升华不够重视,导致学生人文素养普遍不高。

2.3教师教育理念落后。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教师自身应具备强烈的人文精神,使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但是目前中专语文教师有一部分人员,其自身的人文素养缺失,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没有严格按照时代的需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人文精神培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失了主动性,其教学目标也很难达成。

3.中专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3.1转变教师教育理念。中专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首先就要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使用先进的教学观念。举例来说,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有针对的引导,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应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教学,在学生提高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提升思想水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人文素养的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使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人文精神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行反思,找到存在差异的原因,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重视课堂人文精神。在语文课堂上,将人文精神方面的内容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提高人文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人文精神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紧密结合,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学习的多样性和互动性,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中的人文精神,教师自身也要提高文化素养,掌握更多的人文知识,为人文精神的实现奠定可靠基础。例如,在讲解《琵琶行》一课时,文章中有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融入人文精神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的体会到白居易在当时的情况下所赋予的感情,使学生的感情与课文知识进行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内涵,从而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非常关键的内容,语文教师应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够使学生树立更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3.3积极挖掘和科学延伸教学内容。语文的知识内容非常丰富,文字的意义更是博大精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加大力度对于语言和文字进行仔细的揣摩,而书本上的知识通常会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相关的内容,在学习课堂知识的同时,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网络,还能够进行有效的拓展和延伸,收集到更加有价值的内容。对于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引导,能够使学生更加准确的辨认观点和言论,提高学生去伪存真的能力,而且还能够使学生收集更多的资料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4.结束语

在中专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精神的内容,可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祁海萍.中专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人文素养[J].青海教育,2018(02):24.

人文素养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价值取向;人文素养;物理教学;物理学史;教师高尚人格

“你可知道,自然界中的云、雨、露、雾、霜、雪、雹都是我们小水滴的“杰作”,我们的行为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还有许多奥秘,你想知道吗?请跟我来……”这是在实验初中初二年级的一间教室里,一位物理老师正给同学们讲授《物态变化》。像这样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人文教育,在实验初中的各科课堂上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了。因为这里正进行着一项关于初中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实验研究课题,实验初中正展示出深厚的人文底蕴,营造着浓厚的人文氛围。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离开了人和人的发展,一切美妙的教育计划都无异于海市蜃楼。”传统的学科教育教学过分强调了学科自身的知识性、体系性、逻辑性和系统性,忽视人的发展和人文性的教育。深化物理教育改革要重视为学生全面素质发展服务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精神。现就我校正在进行的初中生人文素养培养研究结合我们物理学科特点,谈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

一、从物理学发展史着手渗透人为素养

爱因斯坦所说:科学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验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达到清楚地理解全部情况。”科学发展史就是一部完整的科学家奋斗史,通过经历和科学家一样的大致探究过程,了解科学事业的艰辛以及科学家执著的求索精神,同时也将激励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人文素养。使学生理解象居里夫人的祖国情怀;体会到科学家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熟悉了定量、定性、美学等的思维方式;形成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在科学研究中兴趣,意志品质是非常重要的……所有这些对受教育者潜质的开发,诱导,形成自己的“榜样”都是非常重要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在回忆录中写道,当他的父亲——清华大学数学系杨武之教授发现了其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兴趣和天分时,却没有在这方面激励他,而是请了历史系的优秀学生为他讲授《孟子》,杨振宁说他后来在物理上取得的成绩与他父亲的这种教育是分不开的。”

科学家和科学史对人文教育起到了桥梁作用。平时教学中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读一读”,并补充介绍一些科学家获得成果的经历和过程,分析他们的经验和从中应吸取的教训,帮助学生解读科学家的人生。如牛顿勤于思考、悉心钻研的故事,伽利略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向权威挑战的故事;布鲁纳用生命捍卫真理的故事;我国的墨翟和他的学生共同完成的小孔成像实验,并记录在《墨经》一书中,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记载;我国宋代学者沈括的成就——他最早记载了磁偏角,比西方哥伦布早400多年,等等。

二、从物理教材、物理知识本身着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物理教材各章节的语言描述、精美图片、段与节的名称选择皆注重了感召力与趣味性。如第二章“声现象”:“声音是平凡的,又是奇特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这也许使她显得平凡;声音在很多方面丰富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又映射出她的奇特。”“物体的运动”用诗人的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图片“各拉丹冬雪山”、“北京天坛回音壁”等令人神往;三峡大坝、巴塞罗那奥运会上陈跃玲获得第一块田径金牌的飒爽英姿令人自豪。

在学习讲解惯性知识和安全用电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讲水循环、能的开发和利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时,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及环保意识;讲能的开发和利用、机械效率时,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效率意识;讲功的原理、能量守恒定律时,补充介绍一些科学工作者研究永动机的故事,培养学生遵循自然规律办事的意识。推至人类社会,人是社会动物,就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规律和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准则,在社会行为,态度倾向和价值观等方面,与社会保持一致,这也是学生今后所在社会群体具有稳定性所必须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一书中说的那样:“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要让受教育者把他周围的东西加以‘人化’……从这些物品中感受人性的东西——人的智慧、才干和人对人的爱。”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就应当想方设法地把“五彩缤纷”的科学世界,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心旷神怡地深入其中,去感受,去受教育,去锻炼和提高。促进学生情感的迁移和人性的完善,进而无限地热爱“物理世界”。

三、从物理学科特点着手在应用科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养人文素养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受教育者真正独立地接触问题,检验了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和形成不同的个性品质。物理学科是实验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和课后的小实验,也可补充一些学生条件允许的小实验“做一做”,养成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补充一些“生活中的物理”思考题,如擦皮鞋的学问(光的反射)、拍打衣服上灰尘的道理(惯性),海市蜃楼(光的折射),如何从地图上测出上海到天津铁路线的长短(间接测量)等。学习了电学、声学,能解释雷电的形成及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学习了热学,能回答为什么海边及大森林里一年四季气候宜人,为什么当今国家推行退耕还林的政策;学习了磁和能,回答为什么在一定条件下,某处江边、湖边、池塘边的岩石中有“救命”之声发出等。并要求学生平时注意观察身边的物品的使用,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学道理,乐于探究日常生活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形成将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识,激起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养成对大自然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人文素养。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学生也同时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从物理教学方法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改变过去陈旧的教法和手段,顺应教改大潮,把学生放进教学主体中去,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式学习”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在探究过程中,需要个体研究、小组或集体探讨相结合,需要他人的协作;需要彼此尊重、理解,需要容忍;需要讲求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探究式学习”倡导的是一种主动实验和发现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

五、从物理考试改革着手体现人文素养

改革物理考试唯知识的做法,把体现人文教育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转变考试的目的,从为选拔尖子学生变为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从重视考查知识变为重视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列举下面两道试题:

[例1]请你设计一条保护水资源的广告词。

本题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水污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四大污染之一,水资源正在遭到破坏,我们应该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人类。

[例2](2002年青岛市中考题)公远前300多年前,希腊的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从高空落下的物体,重的要比轻的落得快!”2000多年前,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话都深信不疑。16世纪末,伽利略对这位学者的话产生了怀疑。有不少人讽刺嘲笑伽利略的无知与轻狂,伽利略便下决心在比萨斜塔上进行公开实验。伽利略登上斜塔,一手拿着一个10磅铁球,一手拿着一个1磅铁球,喊了一声“请各位注意”两手一松,两球同时落下,扑通一声,两球同时着地了,实验的结果使原来迷信亚里士多德的人目瞪口呆!

(1)阅读后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根据你的感受,你认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应怎样去做?

本题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作为中考试题,堪称考试改革的先锋。

六、以物理教师高尚的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人文素养精神的形成。

人文素养,是指建立在人文科学知识之上,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的蓄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素质的综合体现。其培养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核心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物理教师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其影响非常重要的人,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心理和生理变化显著的时期,一个“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注意方式方法于细微之处、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将为学生的一生播下幸福的种子,受益无穷。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的提高,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总之,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没有环境条件的限制,关键在于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观念的转变。要善于捕捉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与切入点。通过物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发展了学生正确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并产生热烈的感情,形成了对美和善的辨别力和追求热情,发展了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使自己的心智得到和谐的发展,激发了内心的潜能,正如斯坦福大学校长有着极美好的阐述:“人文科学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深刻的需要,它赋予社会,世界以方向,目的和意义。”

参考资料:

1、赖胜德出版.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物理学史与科学素质的培养》李艳平

2、《物理学史与人文素质的培养》王士平

人文素养教学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人文素养道德规则

论文摘要:中学语文课堂以实现提升人文素养为目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精神,使其成为具有高尚情感和道德修养的人。

中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怎样紧紧围绕教材,挖掘其中的人文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提升人文素养的目的?

首先,坚持抓住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培养这个根本。从学生人学开始,就教育他们热爱自己的国家,爱它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为它的富强尽心尽力;教育他们了解我们这个民族悠久的历史,为人类及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让孩子们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有自豪感的人一生是无比高兴的,是充满信心的,这样的人生才会有许多创造奇迹的可能。“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民族的楷模,詹天佑、钱学森为祖国和民族创造了奇迹,神五、神六、神七的六位航天英雄,没有对祖国的爱,没有铮铮铁骨为民族献身的精神,何以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教学中,应紧扣教材,结合现实,积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情感。

其次,爱的教育是主导,树立理想,拥有科学精神。人世间的一切作为都应该源于爱,一个有爱心的人是幸福的,也是快乐的,更是会有所作为的。我们对学生应进行广博的爱心教育,让他们爱惜生命,爱自己、爱家人、爱亲朋、爱自然、爱生活,用爱心去对待一切,才会甄别真善美与假丑恶,有了爱心才会对社会做出更大贡献。朱自清的《春》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爱,《谁是最可爱的人》更体现了爱的崇高。尽量张扬文体中爱的成份,让学生明白,爱人与被爱都一样光荣和幸福。

对学生经常进行理想教育,把每天做的事都称为理想,做好每一天的事,实现每天的理想,让学生有成就感,不盲目、不虚空;把短期目标与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七年级上册教材一、二单元的内容就是对孩子的人生理想教育,有了理想,就有一种向上的力量,催人奋进。

教育学生学习科学,相信科学,运用科学是认识一切事物的基本出发点,有科学精神和意识,用科学道理解释所有现象,让学生感到学而有用,更有一种探索的欲望和动力。现实中的事例证明了这些,“嫦娥一号”升空探月,“神七”多人多天飞行,成功出舱活动,让学生知道中国科技的发展水平,读一些科普文章,用科学的眼光了解身边的一切。

再次,坚持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和道德教育。人最可贵之处应是讲道德,能合理渲泄情感;与家人、亲朋之间要讲亲情,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忘,师生之间的培育之情不能缺,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利用教材对初中学生进行健康而高尚的爱情教育,遵守婚姻道德,这是人类良好秩序的开始。

我国是一个有优良道德传统的民族和国家,从文本中挖掘其本质内涵,教育学生从中吸取精华,讲社会公德,诚实守信,同情并帮助弱者,是一个不断走向完美的必然。让学生知道,追求高尚你就会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追求低俗你就会成为一个低俗的人;高尚的人时刻受到别人的敬仰和爱戴,低俗的人则会被别人和社会唾弃。

最后,教育学生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守规则的人。社会进步要求人的文明和进步,特别在物质相对丰富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沟通日益密切与快捷,文明既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更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让学生不断更新观念,多谈一些这方面的时新短文,体会其内涵。知道尊重别人,尊重自己,礼貌待人,与人友好相处,这是一个人走向文明高尚的必然之路,更是一个人继承和发扬礼仪之邦优良传统的义务和责任。特别抓住北京奥运期间的事例。感受讲文明、守规则会受到世人的赞誉和敬仰,我们也感到无比自豪。

社会要进步,更要协调发展,就需要用规则来看守这个世界,就要教育学生遵守法律和道德,更应遵守一些其他规则,如交通规则、网络规则、校纪校规等等。自己守规则了,也就有更多方便与自由了,大家都有了这种意识和做法,社会才会进步的更快。

要达到以上教育目的,当前语文教育应急需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教师敢于打破常规,教书育人并重。只有把学生、教材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才能体现教育的意义和实质。只要把学生引导到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道路上,教育的功效就会事半而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