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融资担保行业现状

融资担保行业现状

融资担保行业现状

融资担保行业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融资性;担保;业务形式

一、融资性担保行业现状

近年来,大量民间资金不断进入担保业,担保行业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参与力量。2010 年3月,银监会、工信部等7部委联合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规范运行,降低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门槛,并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但我国民营融资性担保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这些问题如下:

1.资本实力差,抗风险能力低。众所周知,融资担保行业是一个对资本金高度依赖的行业,资本金的多寡直接决定了其业务规模的大小和风险抵御能力的强弱。以河南为例,截止到2011年6月,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了首批初审合格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名单,河南省第一批共计246家担保机构经营资格经过初审合格,注册资本均在3000万元以上。这246家公司数量不到河南担保公司数量的一个零头,而众多中小担保公司没有被审核通过的原因就是资金达不到要求。

2.经营管理不规范。目前部分担保公司脱离主业违法经营,还有部分公司是打着担保的名义,实为高息揽存或发放高利贷从事与担保无关的高风险业务,资本金过度流动,管理粗放。这些违法业务,不仅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而且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2008年河南省拨付8.5亿元资金支持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此后三年时间,当地担保公司的数量在大量的民间资本借贷的促进下达到数千家,同时也出现了虚假注资、高息吸储、违规放贷、超额担保等问题。

3.风险意识差。目前很多中小规模担保公司并未建立起风险评估系统,对企业风险的评估主要依赖主观判断,实际运作中不按规定要求提取风险准备金。担保业务没有完善的再担保机制来规避风险,缺乏后续资金补充。实际操作中,不按规定执行融资性担保公司对单个被担保人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的规定,增加了风险。

4.银行与担保公司利益风险共担机制不健全。目前,担保公司在与银行的合作中处于弱势地位,在担保风险的分担上,合作银行往往只要求权利而不肯承担义务,即要求担保机构承担100%的风险,而且要求的保证方式通常也是坚持有利于自身的保证方式,这样做,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双方长期的合作发展。

5.担保人才比较匮乏。由于融资担保专业性强、涉及范围广,因此担保行业需要具有担保专业知识和信贷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来实现担保业务的设计和开发、担保风险的控制。但目前部分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绝大多数仅具有公司财务从业经验,复合型人才极少。这种从业素质显然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不可避免地给公司的担保业务带来人为风险。

二、融资性担保公司主要业务形式

中小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而由于企业自身在财务和信用等方面存在不足, 再加上宏观政策的随时变化、资本市场的过高门槛、间接融资发展滞后以及银行信贷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排斥等原因, 融资难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一般来讲,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小企业,主要业务形式可以分为:担保业务、委托贷款、创业投资、中介服务。其中担保业务又分为银行贷款担保业务和民间借贷担保业务,目前担保公司在操作担保业务时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比如少数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不实,资本挪用、抽逃问题时有发生,无法以资本提升信用能力。违规操作担保业务,存在“人情保”现象等。本文将从银保和民保这两种业务形式来具体讨论:

1.融资性担保公司银行贷款担保业务的问题。在银保业务中,银行向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公司为贷款提供资信担保,两者应当相互支持。但实际情况是商业银行对担保公司有自己的评价系统,评级相对较低的担保机构会受到许多门槛限制。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壁垒,也限制了民营担保业的发展,造成本就有限的担保资源被浪费。商业银行在实际操作中,经常要求担保机构承担全部的风险,把风险完全转嫁给了担保公司。银行过多过高苛刻的合作条件限制了民营担保公司与银行的合作。今年6月河南省工信厅公布的担保公司许可证认定条件的第三条:去年以来与银行开展有融资性担保业务1亿元以上或银行授信1亿元以上。这一条款使得众多中小担保公司被许可证拒之门外。7月,河南省又出台了《河南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在省内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以及省外融资性担保公司在河南设立的分支机构的运营资金,都要实行所在地银行托管。托管资金暂定为注册资本金或分支机构运营资金的40%。这一要求引起了业内人士的争议,但融资性担保机构今后要加强与银行的联系,强化银保业务,争取银行的支持,已是非常明确的业务方向。

2.融资性担保行业民间借贷担保业务的问题。民保业务是担保公司的一种重要经营模式,融资担保行业是公认的高风险、低收益行业,利用民间资本,也能有效增加担保公司的担保业务和担保收益。当前,很多担保公司不务正业,转向那些收益率较高的非融资担保业务,最为典型的就是违规非法揽储或借贷,然后高息放贷。这类贷款融资期限短但利息却很高,也没有规范的借贷合同和担保合同,一旦到期未还的,便采用威逼恐吓,甚至利用黑社会人员来逼债。郑州市中级法院在过去3年中共受理牵扯担保公司的一审案件15件,涉案总标的累计超过1.9亿元。根据法院系统已宣判案件来看,担保公司的案件呈涉案金额增加、风险扩大趋势。

三、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发展方向

目前担保行业应当建立合作机制,成立担保联保平台,不断加强与银行深度合作。同时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银行也承担部分担保风险,不能完全依靠担保公司来分担风险。只有双方形成深度合作机制,共同抵御风险,才能做大做强担保放贷市场。

在河南,政府把是否与银行合作开展担保业务成为能否通过审核的重要条件,并且明确规定了银保业务的金额和授信额度。很明显此举意在鼓励担保机构多与银行开展银保合作,这是政府期望民营担保机构回归本位的思考和措施,同时这也与政府最初发展担保机构的初衷相一致。

参考文献

[1]叶茜茜,杨福明.民营融资担保机构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生产力研究,2011(03).

融资担保行业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民间信贷;融资性担保机构;政府;高利贷;融资难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124-02

引言:在我国,民间信贷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为了弥补我国不健全的金融体制而自发形成的非正规的金融体制,是指发生于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非金融企业及非金融企业之间,由一方出借款项,另一方按约定支付本息的行为。据2003年央财经大学的首份地下金融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地下信贷规模介于7405亿元至8164亿元之间。近年来,民间借贷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为融通资金,温州地区早年就已经出现民间借贷,多为亲戚朋友之间。2010年温州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仅温州地区的民间信贷规模就已经达到1100亿元左右。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外市场不景气,我国出口企业受重创,温州企业也是其中之一。国家出台的救市政策,引发了我国一番投资的热潮。许多温州企业和个人借贷转向投资领域,其中,民间借贷大幅发展。2011年7月人行温州市中心支行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调查报告》称,89%的家庭和个人,以及接近60%的企业都参与了民间借贷。同时人行温州市中心支行的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温州民间借贷年综合利率为14.22%,2011年上半年,温州社会融资中介的放贷利率40%左右,远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高利贷倾向非常严重。

暴利行业吸引了许多资金充裕的企业和个人参加,融资性担保行业迅速壮大。据统计2011年温州有1000多家民间金融机构,只有46家是经主管部门审批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在高额利刃的诱惑下,融资性担保机构大多在其中从事着高息揽储,高利放贷或者是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银行信贷资金,再高利放贷的违法违规行为,起着资金借贷中介的作用。

脱离实体经济的金钱游戏,终有一天会结束。在实体经济利润不断减少,投资炒作的回报率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某个企业或个人的资金链断裂,牵连担保机构。成批担保机构倒下,担保机构业主抽逃资金,与此相关的中小企业也被牵连,由于资金无法回笼,资金链断裂,许多中小企业业主被迫出逃海外,由此引起恐慌,民间信贷危机由此而来,影响到温州地区实体经济的发展。

运用成本收益法分析融资性担保机构参与高利贷原因及对策

(一)理论基础

理性经济人和资源稀缺性的假设是经济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原则。每一个参与市场经济的理性经济人都希望利用手中有限的资源获取最大的收益。融资性担保机构亦是如此。在理性的分析(或估算)利用手中有限的资金开展每项业务的所带来的成本及收益之后,担保机构会侧重于进行带给他们最高利润的业务。若是我们在不违背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的基础上,实行政策提高其正常业务的利润使其超过高利贷所带来的利润,担保机构会自动的转向正常业务,使其能保证自身盈利的同时助力中小企业乃至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融资性担保机构两种业务的成本收益分析

1、成本收益模型概述

(1)假设

①融资性担保机构只可能从事两种业务:一种是正常的担保贷款业务,另外一种是高利贷业务。

②该成本收益模型研究是在短期情况下,即假设所有市场因素恒定不变。

(2)相关变量

高利贷收益率(R):该项因素与市场上的资金供需状况及其风险状况有关。市场的供需状况受国家的货币政策、金融体制的健全程度、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及经济发展类型影响。风险状况则是指国家对高利贷的监管打击力度,国家的监管打击力度越大,高利贷的风险越大。高风险对应着高回报,则相应的高利贷的收益率也会提高。因其主要受市场因素影响,因此在该模型中R值视为恒定。

政府的监管打击(F):该项变量是指当担保企业从事高利贷业务被发现后政府对其的惩罚力度,包括罚款及没收所得带来的直接财产损失和相关人员被判处刑罚及企业被取缔所带来的间接财产损失。在现实中以行政处罚为主即指高息放贷者被罚款和没收所得所带来的直接财产损失。虽然相关法律中有对高息放贷者进行的行政处罚程度规定,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有相当的弹性,影响到监管打击的力度。同时法律及监管制度是否完善也对监管打击力度产生影响。

信誉(B):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银行在选择担保贷款的合作伙伴时,对担保企业的资信状况都十分关注。资信状况影响到担保企业正常担保业务的生死存亡。高息揽储、高利放贷,或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银行信贷资金,再高利放贷同时辅以恶意讨债行为,会对担保机构的资信状况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从事高利贷业务损失的信誉值所带来的成本的大小,与企业对信誉的看重程度、社会的认可程度有关。政府的引导行为能对其产生影响。

风险(r):这里的风险指由于借款人未能主动还款所带来的风险。假设主动还款的概率为a,未主动还款的概率为(1-a)。对未能主动还款的人要动用手段进行催促,假设该成本为c,在催促后假设还款的概率为b,仍未还的概率为(1-b)。其中还款的概率受借款人信誉及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影响。而催收欠款的成本则与当地的治安状况相关。

正常担保业务所获得的收益(R*):与受众多市场因素的影响,如货币供求关系,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数量,行业内的竞争程度。因此,在该模型中R*视为恒定。

政府补贴(G):是指政府对正常进行担保业务的融资性担保机构所实施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风险补偿额。

担保企业运行所花费的成本(C)

因此融资性担保企业从事高利贷业务所获得的利润P1为a*R+(1-a)*[b*R-c]-B-F-C,而担保企业从事正常的担保贷款业务所获取的利润P2为R*+G-C。

(3)模型构建

当P1=P2时,出现均衡,两种业务能带给融资性担保企业相同的利润,企业处在两种业务选择的临界点上。即当a*R+(1-a)*[b*R-c]-B-F-C=R*+G-C时,也即-G-F-B-(1-a)*c=R*-a*R-(1-a)*b*R。

当P1>P2时,即-G-F-B-(1-a)*c

当P1R*-a*R-(1-a)*b*R时,正常的贷款担保业务能为担保企业带来比高利贷业务更高的利润额,此时,担保企业更倾向于从事正常的贷款担保业务。

(4)模型分析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G-F-B-(1-a)*c”是担保企业由于参与高利贷等不法业务丧失获得政府补贴、受到罚款或打击和丧失社会名誉等而带来的损失。只有这种损失大于“R*-a*R-(1-a)*b*R”时,企业才会受利润驱动而进行正常的担保业务。

正是因为在现实当中,政府对于担保机构的发展缺乏应有的引导及限制,在加上市场因素的影响,使得“-G-F-B-(1-a)*c

在短期情况下,各种市场因素都难以发生变化,因此R*、R、a、b可以视为恒定值,政府行为可以使G、F、B、c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不等式两端的大小。在该模型中,均衡状态不是现实生活中政府追求的状态,政府应该尽量使得“-G-F-B-(1-a)*c”变大,大于“R*-a*R-(1-a)*b*R”,以驱使担保企业从事正常的担保业务。

2、基于模型的分析结果

根据上述的模型创建及分析,可以得出政府在应对融资性担保机构进行高利贷业务应该采取的措施。

(1)完善与担保行业相关的法律及制度,加强监管力度。

我国现在尚未形成一部完善的《融资担保法》,虽然银监会等七部委联合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但其在层次上属于部门规章,法律位次较低。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使得担保公司有可能钻法律漏洞,也增加了监管部门执法时的模糊性,导致监管混乱。同时从1998年开始,我国担保机构监管数度变迁,频繁更换主管机构,难以形成系统的行业监管体系。如今由银监会牵头的部级联席会议正式成立的最新的监管机构,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担保行业多头监管的实质。只有明确行业的监管主体,才能将行业的发展状况与该监管部门的政绩相挂钩,有利于实现监管标准的统一性和有效性,提高监管的力度和效率。

(2)加大对高利贷行为及恶意讨债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稳定的社会治安。加强打击,维护治安,会提高担保企业从事高利贷行业所承担的风险,包括提高被查处的概率、处罚的力度及讨债所付出的成本,使其成本增加,从事高利贷业务得不偿失。

(3)加大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政府支持力度。在一定财政补贴的基础上,提高对正规融资性担保业务的税收优惠,增加风险补偿额度。政府的支持力度与行业监管协会的评级相挂钩。同时对担保机构的人员培训提供资金和人员支持,逐步将在规范中推动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发展,将其发展扶上正轨。

(4)成立权威有效的评级机构,对担保企业进行评级,并向社会公开,同时政府联合银行对于信用评级高的担保企业,允许适当增加其信用额放大倍数。担保企业的评级水平势必会影响到其与银行、中小企业的合作关系,影响其业务量及营业额。信用等级高的企业能低成本的获得贷款同时获得较多的业务量。在担保行业内部也可以组织向资信等级高的担保企业学习。树立企业的信誉意识和品牌意识,提高信誉对于担保企业的价值,使得担保企业不愿意因为高利贷而使自己累积的信誉毁于一旦。

结论:任何一个新兴行业在其发展兴盛之初,都难免遇到波折。市场经济具有滞后性、盲目性、自发性的不可克服的缺陷,政府的法律和制度必须及时跟上,引导和规范新兴行业健康平稳的向前发展,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因此政府管理必须实时的关注市场动态,预测市场的发展方向,未雨绸缪,弥补市场缺陷。融资性担保机构产生之初无论是政府还是中小企业都对其给予了很高的期望,但是由于监管不力,使其在市场中的各种诱惑下迷失了方向,以至于为民间借贷危机也助了一份力。只有政府完善各方面的法律及制度,并采取政策措施引导规范融资性担保行业的发展,融资性担保行业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高利放贷等不法行为,真正的为各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作者简介:刘春秀(1992-),女,河北沧州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级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国际商务.

参考文献:

[1]汪东山.提高金融监管效率的成本收益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4.

[2]钟士取,融资担保机构的发展困境及模式转化——以温州市为例[J].中国金融,2011,24.

[3]付睿嘉,郭晶晶.我国亟待构建统一完善的融资担保行业监管体系[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08.

[4]张海鹰.全国信用担保行业发展状况和政策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04,07.

[5]曾文伊,陈曦.浅议我国民间借贷高利贷化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12.

[6]王晓勃,任元芬.海南省融资性担保机构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J].商品与质量,2011,11.

[7]赵复元.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问题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05,03.

融资担保行业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对策

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了,它已经涉及全国各个地区的中小企业,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不容乐观。

一、中小企业融资研究理论的概述

要形象地认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我们画了一张曲线统计图,见图1:

图1 利率与融资缺口关系示意图

如图1所示,S为外部资金供给线,D为中小企业对外部融资的需求线,E点为均衡点,rE为均衡利率。如果利率是受严格控制的,可浮动的区间很窄,比如控制在r1附近,则会出现较大的融资缺口Q1Q2。

在图中,由于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是经济发展的大局所决定的,因此需求曲线是不发生变化的,变动只能是利率和供给曲线。

从供给曲线方面来考虑。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的主要是商业银行、资本市场和政府。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相对较为落后,现阶段还不能为中小企业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

二、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一)融资结构上内源融资比例较高

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两种:内源(内部)融资和外源(外部)融资。内源融资包括:内源性权益资本筹集和内源性债务资本筹集。外源融资主要有商业银行间接融资、证券市场中股票和债券直接融资、政府政策支持、政策性金融机构融资等。有关融资渠道的详细内容见表1。

(二)外源融资中银行信贷是主要来源

中小企业融资难,靠利用外源融资也不容易。在面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处理上,我国政府及管理当局虽倾力改善融资环境,以促进中小企业融资。但目前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不仅数量少,可以运用的金融资源有限,而且受到诸多行政干预,运行机制欠规范,因此在实际情况中,直接融资可行性很小。

三、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自身管理和建设不够,抗风险能力弱

1.中小企业本身的企业资本金份额少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具有初始资本投入不足的特征。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家收缩了银根,我国目前中小企业所拥有的资本金是相对匮乏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小企业资金流动难现象的发生。

2.中小企业诚信度不高,抗风险能力弱

良好的信用是经济交易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一个社会经济赖以发展繁荣的前提。目前,中小企业健康地发展也受到这个问题的威胁,在整个社会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的阶段,监督机制尚不健全,市场发育不够成熟。

(二)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创新不足

其实我们国家中小企业融资难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融资主要是靠银行贷款,而能够给予融资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创新能力与意识都不足,没有设计出适合我国中小企业实际需要的融资方案。

近年来,信用担保在我国已引起政府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从目前看来,虽然我国已有遍及城乡的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但是他们没有得到政策性融资权,自身的发展问题没有解决,而且它们的运用也因担保机构资金来源不足、担保基金不能规避自身风险等问题而难以有效运作。

四、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政策性融资渠道

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虽然已经对中小企业开放,但真正能够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中小企业比重很小,大部分都被高门槛拒之门外。然而,资本市场又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的重要渠道。第一,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二板市场”。相对主板市场而言,二板市场的进入门槛较低,非常适合中小科技型企业的融资。第二,努力构建风险投资发展的良好环境,大力发展风险投资行业,疏通中小企业重要的直接融资渠道。

(二)促进和完善担保业的发展

促进发展担保行业、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有效途径。针对我国当前信用担保业政策性资金补偿机制存在问题的现状和信用担保机构出资方式及资金来源异化的现象,政府应该作出努力,成立专门化的资金用于扶持信用担保业的发展,严禁一些地方政府以土地等不易流转的物资作为担保资金的来源。建议有关部门建立健全与担保业相关的法律政策体系,为担保业的健康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五、结论

总之,中小企业融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相关各方的协调、配合。合理解决融资问题是当前我国促进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一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事关当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大局,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可持续,需要政府高度重视,需要银行家的睿智和配合,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郭霞.转危为机——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J].科技创业,2009(04):48.

[2]徐晓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研究[J].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融资担保行业现状范文第4篇

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及原因分析

根据巴曙松等于博鳌论坛上所作的《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可以得知,随着经济周期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也正在发生着变化,企业主存在着希望得到长期借款、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贷款效率等需求。根据调查显示,小微企业融资融资过程中有以下现象:①约四成企业有借款,微型企业相对于小型企业更倾向于向亲戚朋友借款。②小微企业融资满意度普遍较低。③约三分之一企业希望得到长期资金,短贷长用现象明显存在④四成企业融资成本超过10%,两成企业存在还款压力⑤银行仍是融资首选渠道,但存在较大改善空间。

小微企业之所以存在融资困难,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小微企业与银行等金融金钩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也是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首要症结。金融机构是经营风险的单位,而及时获得全面、客观的信息是准确判断、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和基础。小微企业由于一般尚未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制度,所以缺乏合格的“硬信息”,如财务报表、抵押担保以及信用记录等;而小微企业的“软信息”,如与其他客户的交易状况、信用状况等,从小微企业自身也难以直接获得。这便导致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很难判断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风险控制难度大。小微企业资产规模小,进入门槛低,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因此其经营风险较大。所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对金融法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小微企业大都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所投入的厂房设备极为有限尤其是缺乏具有更高流动性、可以作为金融机构抵押物的不动产;另一方面,由于小微企业信息不透明,金融机构在贷后管理过程中很难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其资金投向、经营状况等,导致金融机构很难控制小微企业的风险。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成本控制难度大。由于资金成本、贷款利率主要由金融市场决定,经营成本控制就成为金融机构能否获得理想利润的关键。但在营销、调查、审批、放款、贷后管理、不良清收等各个环节,由于小微企业信息不透明、贷款额度小、贷款期限短,完成一定规模的小微企业业务(如贷款)所投入的经营成本,往往是大中企业业务的数倍甚至十几倍、几十倍,导致控制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经营成本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信息的不透明以及信息不对称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不可回避的问题。

小微企业贷款新模式的探索

该模式涉及到的主体以及流程如下图所示:

该模式涉及到四个主体,分别是小微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评级机构和担保公司,该模式还融合了抵押机制和担保机制的创新,同时引进了评估机制,能够有效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时缺少抵押和担保的问题和缓解信息不对称的现状。下面就该模式涉及到的四大主体和运行的流程加以分析说明。

小微企业。该模式下小微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出贷款申请而不再需要提供抵押物品,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小微企业贷款的门槛。

商业银行。下表是2012年小微企业贷款以及个人经营性贷款在各个银行的占比实际数据:

由上面的表格不难看出,越是大型商业银行,其小微企业的贷款占比越小。这说明越是掌握信贷额度大的商业银行越是没有能力给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这里我做一个简单的原因分析,我认为原因有三:①我国存贷利率的官定造成了远远领先于世界水平的利差,这也带来了商业银行巨大的利差收入;②基于巨大利差的存在,规模越大的银行越能取得巨大的利润来源。大型商业银行有恃无恐,没有给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动力;③基于风险的考量(也即不良贷款率的控制),大型商业银行往往将小微企业排除在其放贷对象之外。在该模式下,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评级机构对小微企业做出的评级结果而不是有无抵押品作出是否贷款以及贷款额度、利率水平的决定。

评级机构。在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中最重要的便是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存在的信息严重不对称。评级机构的引入可以大大缓解信息不对称的局面。评级机构要对小微企业作出信用评级这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对小微企业信息的收集可能较为困难,这里我们可以引入一些具有信息优势的企业来承担该工作,譬如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凭借运营互联网的产业经验,以及积累下的海量企业数据库,在给出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评级机构的费用可以向银行收取同时由政府出资补贴,这样既可以有效地避免贷款申请者与评级机构的利益相关关系,防止评级机构被小微企业绑架而出现虚假的评级结果,同时可以减轻小微企业的财务负担。

担保机构。现有的小微企业担保成本较高,而且一般都要求提供较为严格的反担保措施。这样既给小微企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而且囿于过高的反担保门槛,小微企业往往因为缺乏反担保物品而无法取得担保。笔者认为,在反担保环节可以进行新的尝试,例如放弃传统的以“物”担保的方式,而转向以“权”担保的方式,这里的权指的是诸如林业权、矿业权、海域使用权、土地使用权等企业的收益权。

融资担保行业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重庆市;中小企业; 融资问题;对策建议

重庆市是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中国面积最大的城市、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城市有较大发展潜力。2012年重庆中小企业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万户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为抓手,重指导,强协调,求实效,全市非公有制经、中小企业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2011-2012年重庆市中小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资料来源:根据2011.2012《中国中小企业年鉴》《重庆统计年鉴》计算

一、重庆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据重庆市工商联的调查,重庆已形成以银行为主渠道、小额贷款公司、信托公司、股权投资为辅,信用担保机构为支撑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下面我们进行分析:

1.内源融资现状

我市中小企业内源融资的比重较高,占60%左右。重庆人口比较密集,制造业相对发到,滋生了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如力帆、宗申、嘉陵等汽摩企业,这些规模小、经营对象单一、行业技术含量低,使得内源融资后劲不足。

2.银行贷款现状

2010年据重庆市金融办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服务需求调查”发现80%的企业会选择以银行贷款作为主要的融资渠道,然而重庆市中小企业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市总共有20.6多万户中小企业,但获得金融机构授信的不到1/3。

3.小额贷款公司现状

2008年我市通过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小额贷款公司快速发展,试点5年来,逆势增长,累计批准筹建243家,计划注册资本515.8亿元。其中,正式办理业务的有221家,注册资金453.57亿元。绝大多数贷款发放到了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手中,且贷款手续简单、容易办理,较好的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

4.信用担保体系现状

近年来,在市政府大力推动下信用担保行业得到空前发展。2008年全市仅72家信用担保机构,2011年发展到了108家,其中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65家,每年担保发生额均超过100亿元。但信用担保公司在我市起步晚、发展时间短,从业人员水平较低,操作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因此发展相对迟缓,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促进作用也非常有限。

5.股权融资现状

我国资本市场起步晚,通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发育还不完全,存在着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直接融资渠道并不理想。目前中国有1400万家中小企业,只有2500家上市。

二、重庆市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从前面重庆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以及市中小企业局、发改委等部门联合调查可以看出我市中小企业存在着以下问题:

1.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缺口大

我市87%的中小企业对资本市场缺乏足够了解和熟悉,甚至不懂信托、私募等新兴融资方式,从商业银行贷款是80%以上的企业首选融资主渠道,直接融资方式几乎不被采用。

2.融资政策存在规模歧视、企业融资成本高

商业银行借款、民间借贷两种融资主渠道的成本较高。中小企业贷款利率都会高于商业银行基准利率,一般上浮30%以上,有一的甚至高达80%。担保贷款上,担保费率从2011年的2%上涨到2.5%一3%,保证金也上涨了2%。高成本会阻碍中小企业的后续发展。

3.融资效果有限

据调查,我市中小企业60%以上靠内源融资,在银行贷款仅有20%的企业。通过直接融资惠及到的企业少之又少,绝大部分企业对信用担保、直接融资等工具缺乏了解和熟悉,另外融资成本高、担保抵押难,因此想要获得资金并不容易,融资效果非常有限。

三、解决重庆市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1.加强政府的政策扶持

(1)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相关法律体系.近几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体系,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的通知》、微型企业“1十3+3十3”等52个配套文件和《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为主体的“l+3”政策体系,设立了20亿元的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政府倡导建立多种融资渠道。①大力发展中小企业金融机构,银行金融机构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适当放宽贷款期限。可以考虑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为创业和发展过程提供无息或者低息贷款。②大胆尝试股权和债券融资,创业板的推出是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一个尝试,各中小企业应该抓住机会,争取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更多资金。③规范民间资本融资,在银行贷款困难的情况下,民间借款成为一种解决资金缺口的补充机制,但其体系不规范,要求相关部门制定法律法规使其行为规范化和透明化,有组织地将大量民间闲置资金加以运用,提高资金利用率,达到双赢的效果。

(3)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保证信用制度的落实,建立信用担保基金和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登记、评估等主要内容的评级制度,建立跨地区、全国性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同时,要通过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信用担保程序,保证担保体系的正常运作。

2.加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金融机构应转变传统观念,建立银企长期合作机制;加强银行和担保机构的合作;开拓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新产品,如应收账款融资,无形资产抵押贷款。

3.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

中小企业自身缺陷是产生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市场认知度;健全公司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完善公司结构,产权制度由自然人产权向现代企业产权制度转变;健全公司财务制度,加强企业内部资金管理,即要求企业不做假账,提高企业财务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最后企业要重视信用,企业信用是立身之本,必须提高企业信用水平,强化互相信任、信用第一的理念,增强重信守诺意识,坚持诚信经营,按期还贷,做到无不良信贷记录。

参考文献:

[1]杨娟.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

[2]武国栋.重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