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融资政策

融资政策

融资政策

融资政策范文第1篇

关键词:运输基础设施融资政策融资方式

1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需求

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产业,是维系国家社会生产和生活正常进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和基础保证,在我国目前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阶段,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运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发展程度将直接决定其他各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市场交易的效率和投资环境的改善。正因如此,近年来,我国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枢纽机场、国际航运中心为重点,大力推进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至2000年末,我国运输线路中,铁路营运里程6.8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140万公里,内河千吨级以上航道7855公里,沿海港口万吨以上泊位646个,民航机场129个,航线1120条,里程151万公里,管道运输2.5万公里。货运量总计135亿吨,货物周转量总计43359亿吨公里。

尽管这样,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我国仅为1344.48公里/万平方公里和10.43公里/万人,而美国为6869.3和253.59,德国为14680.4和65.94,印度为5403.9和21.6,巴西为1885.8和118.4。由此可见,我国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远远落后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就是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要改变目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滞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状况,必须加快建设速度,加大建设力度。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数量巨大,建设周期长,在建设中面临资金投入需求大而实际投入不足的矛盾,这单靠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自身积累和国家投资,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因此,在对交通运输的投融资政策上,必须进行改革,以增加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投入水平。

实现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融资,对于集中解决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有效的推动我国各产业发展的投资收入无疑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有效融资,实现运输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建设,也是发展基础设施平台,加速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的重要一环。

2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政策的主要模式

在我国加入WTO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内部形势下,运输基础设施融资政策的转变必须适应内部和外部的现实条件与要求。调整后的政策应建立起政府投资主体和其他投资主体并存的综合投资体制,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投资决策机制和风险约束机制。但必须看到,在各种投资中国家投资仍是交通运输建设投资主渠道,其他多种投融资方式则起着加大投资力度、加强管理与加大收益的作用,以适应交通运输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目前试行或可选择的融资政策可分为以下几类,应根据其各自的特点加以规范并综合应用:

(1)政府直接投资这是传统的政府投资建设政策,对于较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采用此种政策仍有一定的必要性。其主要优点是社会效益好,消费不受限制,国家的控制力度高。其问题则是普遍存在投资主体的目标模糊不清、责权不明确、激励动力不足。同时,政府直接投资生产的品种单一、供给质量低,而且使用中缺乏维修保养,损耗较为严重。

(2)政府与私人共同投资对于具有明显的外部性且投资盈利较低或风险较大的基础设施,可以采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投资方式——政府与私人共同投资,政府起着引导私人投资的作用。比如,可以采取投资参股、无偿赠款、提供优惠借款、提供借款担保、无偿或低价提供土地和减免税收等方式。日本在1987年由地方政府和私人团体共同投资的公共企业中,运输和道路投资企业126家。在我国现有的相关政策法规中,对这一方式也有较为详细的规定,但尚缺乏明确的法制保证。对私人及外国投资者而言,其利益的保护和投资环境的安全性是进行投资决策着重考虑的方面。现有的交通运输法规尚未包括这些内容,今后应根据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需要完善相应法规,以大力推动这种融资方式的开展。(3)政府管制下的私人投资对于单位投资额不大的基础设施,如公共汽车、电车、缆车、渡轮等,可以由政府授予企业特许投资权,然后对其价格、数量、利润等方面进行一定的管制;通过特许方式限制一些行业的经营者数目;通过规定利润标准来控制企业的盈利水平。这样可以在政府的管制或引导下形成具有竞争性的投资准市场,投资者自担投资风险。这种形式的特点是:具有提高投资效率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政府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财政负担,扩大了消费者的选择范围。

(4)在政府允许的条件和范围内,完全由私人投资这种投资方式仅限于不存在直接收费困难而且具有竞争性的基础设施。因为此类设施便于私人投资,所以政府可以不予直接投资或进行经济资助,收费标准由市场供求关系和竞争情况调节,私人投资完全受市场调节。比如采用BOT方式发展公路、电站及地铁等。

总之,交通运输业资本的来源要从单渠道转变为多渠道,既可来自国家投资又可来自资本市场;既来源于政府又来源于民间;既来源于国内,又来源于国外,各种有效的新的融资方式都可以用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

3融资政策中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积极开放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吸引各种投资进行开发建设,可以缓解经济发展中资金不足的问题。但是融资政策的制定,如不能很好解决政府投资与各类私人投资之间的关系问题,也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融资政策中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就是在民营、私营化趋势日益风行全球的形势下,处理好公私双方之间的伙伴关系,以求既能在融投资和经营管理方面充分发挥私方的积极性,又能使公方在权力下放的同时继续依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要求融资政策的制定一定要明确政府的职能责任及其同私方的伙伴关系,非如此不能调动私方投资的积极性。就政府而言,要提供高效而透明的法律环境,使私方得以建立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营运系统。融资政策的制定要能监督公私伙伴关系的运作,又不干预其商业性质的事务。并成为鼓励公开竞争、处理公私关系的一个公平准则,提高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在融资方式上,需要制定一个健全而明确的法律框架,规定怎样组织和建立公私合营的伙伴关系。这可以增加合作关系的可靠性、公开性和透明度,成为吸引国际参与和引进长期投资的前提条件。如国外常用BOT(Build-Operate-Transfer)开发模式,它是由政府特许投资者在一定的时期内拥有和经营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偿还债务并收取一定的资金回报收益;特许期满后,项目无偿地转移给政府;政府保持对公共物品的终极所有权,并最终能够获得正常运行的资本设施的经营权。BOT方式可以在有效地吸收各种投资(大部分是外资)情况下,减少政府债务,并借鉴和利用私营机构高效的经营管理方法。我国目前也已开始采用这一方式,而在实行“建设—经营—移交”的规划以前,应在租让法规中明确规定这个过程的各项原则与各有关方的责任,并且还要有更为详尽的、操作性很强的、成套的规章制度,以保证其成功。又如ABS(asset-backetsecuritization即以资产为支持的证券化)方式,它以项目所属的资产为基础,以该项目资产所能带来的预期收益为保证,通过在资本市场发行证券来募集资金。ABS方式是近十几年来世界金融领域最重大的创新之一,从国际经验和我国的实践看,交通基础设施很适合该融资方式,但我国目前尚未有专门的制度予以规范。由于这些制约因素的存在,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会产生一定的问题。

因而,对于这些先进的融资方式,需要进一步按照我国现有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规范与实施,完善我国的交通运输政策与法规,以推动我国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各产业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美〕G.J.施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2]孙光圻.《国际航运管理政策与法规》.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融资政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财经金融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空前,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和经济发展的潜在动力,中小企业生产总值占据了我国GDP总量的半壁江山。中小企业在促进创新、增加就业岗位机会、为经济增长增添活力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但是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今天,中小企业融资成为摆在中小企业发展道路上的主要问题。规模不足、发展潜力不足、信用水平不高等问题持续影响着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和发展。我国政府也提出了相应的财政政策和手段,支持引导中小企业发展,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背景下提出了政府担保、税收优惠等多种财政政策帮助中小企业进行融资,但是仍旧没有能够有效的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难。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理念被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出现了互联网金融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贷款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拆解过桥、突破发展瓶颈。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兴起在帮助中小企业的同时,也有效的倒逼传统金融行业进行改革,有效的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进行改革创新。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在财政金融政策等方面的现状,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和政策建议,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金融政策环境。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财政金融政策现状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现阶段在融资过程中也一直面临着渠道、规模、成本等方面的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方面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产生这鞋问题也根源于中小企业自身存在信用风险以及中小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固有形象,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长期存在沟通障碍。融资渠道狭窄,往往会通过财政政策等向中小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进行融资贷款。同时往往因为自身信用与账目问题,能得到的融资规模十分有限,往往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在面临发展机会时的需求。而且中小企业因为较高信用风险,往往会承担更高的贷款利息和机会成本,繁杂的融资手续与中介费用等因素,都给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困难。近年来,在我国政府的引导和鼓励下银行等金融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与支持,设计更加符合金融机构发展需要的融资产品和政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支持下,政府也将帮助金融机构的承担更多的融资担保能力。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财政金融政策现状

我国政府通过财政金融政策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设立解决融资困难的专项资金并提出相关政策,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财政资金问题。我国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在政府采购和税收政策等方面的制度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上的困难和发展瓶颈。政府按照相应的比例将部门政府采购的预算用于向中小企业采购,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困难并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财政政策的执行效果仍旧有差强人意的地方,政策实施的执行力度和成效都差强人意,部分政策的制定没有考虑到中下企业的发展实际,不能有效的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同时一部分政府专项基金和创投项目的设立也对市场中的私募基金项目造成一定冲击。财政政策的制定仍旧需要考虑政策是否符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应该以更加适度的方式使用财政政策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的融资困难。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有限

中下企业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融资渠道十分有限,内源融资是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的主要手段,据调查显示我国90%以上的小微企业都没有银行等信贷机构发生过信贷关系。内源融资的规模往往十分有限,资金不足是问题是当今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内源融资根本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经营的需要。外源融资作为企业从外部金融机构获得融资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信用贷款等方式进行的融资。近年来民间借贷和互联网借贷发展迅速也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便捷方式,尤其是在民间资本流动充足的地区。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在对企业进行的融资贷款的过程中往往对企业的信用与经营状况有着较为严格的管理和考察,很多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往往不能达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要求,很难通过银行等信用机构进行信用借贷。而债券和股票等外源融资方式往往因为较高的成本与信用要求,中小企业往往不能有效得到信用借款和融资。而在这种情况下,民间资本成为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的主要手段,对于一些中小企业在急需过桥拆借时,民间借贷往往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较高

中小企业无论是面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或是面向民间借贷机构的时候往往都高于其他企业,中小企业在需要支付利息的同时还需要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支付先用的费用,具研究部门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在开展融资活动时融资费用和利息费相加的年平均利率一般要达到9%。然而通过民间借贷机构与互联网借贷平台的平均利率要明显高于银行等金融机构,部分短期年化利率甚至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四倍以上,远远高于国家对于民间借贷规定的利率。

(三)中小企业融资规模较低

在市场变化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小企业往往很难通过自身的经营满足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要。在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下,金融机构的信贷资源更多的向政府和国有企业倾斜,中小企业往往很难得到大规模融资。中小企业在政策支持不足、经营情况较差的情况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失信行为往往容忍程度较差。说明政府出台的相应扶持政策还不能惠及中下企业,不能达到帮助中小企业拓展融资渠道,满足融资要求与规模的水平。

我国政府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利用政策手段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手段与融资规模,帮助中小企业进行融资。但是财政政策支撑或者政府通过专项资金支持的融资项目往往信贷期限较短,不能够满足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需求。这种做法虽然降低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可能面临的金融风险,但是却不利于中小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尤其是企业在进行战略长期投资时,往往会使企业陷入金融风险。

三、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财政金融政策建议

(一)完善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

我国政府应该出台更加完善和有针对性的财政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进行融资。一方面我国政府应该完善相应的专项资金的补助与保障机制。我国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各项专项资金的投入规模与专项资金发放的考核监督机制,确保专项资金能够有针对性的得到应用。在财政资金和补贴的使用过程中要适度,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发放补贴,在发放财政补贴的同时要注重持续性的增资,保障能够发挥融资的持续性。同时应该向西方国家学习,将专项资金的支持逐渐市场化,保障中小企业能够更加合理的应用专项资金。

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服务职能,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行之有效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手段。一方面要加强政府对金融等中小企业的财政担保机制,用政府信用向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担保,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保障。同时应该进一步规范落实政府采购政策,我国目前支持中小企业而进行的政府采购总量不足,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扩大采购的项目和门类,保障更多的企业也能够在政府采购中受益。同时加强政府的服务职能建设,降低融资过程中的不合理资费和成本并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支持和保障,创新中小企业的服务方式与服务范围,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过程中的困难和疑惑。

(二)完善监督和管理规范

放款对民间金融的管理限制,进一步规范民间借贷机构的管理制度与运作模式,消除不合理利率与要求等霸王条款,营造更加合理合法的民间借贷机制。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应用到中小企业的融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该进一步放开民间资本的准入门槛和制度限制,进一步明确民间资本的法律地位和市场地位,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三)支持和保障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服务

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督和管理职能,为中小企业融资搭建更加方便快捷的融资平台。一方面应该加强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认定制度,有针对性的建立相关的信用考评机制,根据中小企业特点制定信用评级标准,创新的设计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更好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一方面帮助中小企业更好的解决可能面临的金融问题另一方面帮助金融投资者解决投资需求。同时根据融资的需要和水平设立适当的小型金融机构,在国家政策的范围内鼓励设立小金融机构。

融资政策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财政政策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纺织、食品等轻工业是河北省中小企业较为聚集的领域,受行业发展影响,河北省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弱的特点,造成了企业利润低下,内源融资不足的局面。同时大多数中小企业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水平较低,易形成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不透明、缺乏信用观念、拖欠、逃废债务等现象,再加上企业缺乏有效抵押物,故而增加企业贷款难度,严重影响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河北省在扶持省内中小企业的发展上,积极构建良好的融资环境。大力推行各项政策措施,截至2014年底,河北省新增小微企业3.4万家,小微企业经济效益也实现了大大的提升,实现利润1786亿元,同比增长15.1%,为3万多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河北省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财政政策分析

政策措施方面。近年来,为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河北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40余个与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实施办法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实施百余条鼓励扶持的政策措施,涉及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各项文件的出台,为推动中小企业实现健康发展,明确规定全省未来工作的导向,在扶持民营企业,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011年以来,河北省主要出台了以下制度规定:2011年出台的《河北省省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管理》、2012年出台的《河北省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13年出台的《进一步支持小微型企业和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重点工作责任分工方案》、2014年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2015年出台的《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

财政资金方面。河北省的各级财政部门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发展中小企业,并且资金逐年增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专项资金:一是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服务体系建设、专业化发展、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的资金需求。二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该资金主要用于发展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和奖励那些获得区县资助的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并进一步促进有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的发展。三是金融机构贷款奖励专项资金,资助范围为在我省注册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及其分支机构,向我省中小企业、个人和农户发放的贷款。四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保险业务专项资金,对投保短期出口信用险的企业,给予20%~30%的保费支出补贴。同时,对利用出口信用保单再融资的企业,再给予10%~20%的保单融资贷款利息补贴。

政府采购政策方面。为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河北省财政厅在认真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同时,充分利用政府的力量,与各大银行展开合作,为政府采购中标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低息贷款业务,借助于政府采购,解决政府采购中标中小企业的资金难题。比如,民生银行提供的“订单融资信用贷款”业务,采用事先审核企业经营情况进而核定准确的企业授信额度的方式,便可使政府采购中标企业在三个工作日内获得授信额度以内又不超中标金额一倍的贷款。招商银行则为政府采购中标企业提供“政采贷”金融服务,中标企业只要凭中标通知书和政府采购合同,只要符合审批条件,就可获得1000万元无担保贷款,如果贷款时间短,还可简化审核手续,降低了融资成本。银行在政府主导下推出的贷款服务,可以帮助政府采购中标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遇到的资金难题,破解了发展瓶颈拓展了企业融资渠道。

政府信用担保体系方面。河北省稳步建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强对信用担保行业的监管力度,逐步建立担保机构信息共享和风险补偿机制,较好地支持了中小企业发展:首先,唐山市、廊坊市、张家口市率先启动了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廊坊市构建“廊坊市金融综合服务系统”,张家口市在互联网上搭建“银企网上信用对接平台”,充分发挥了试验区“服务政府、辅助银行、助推企业”的作用。其次,推出多种多样的担保产品,拓展融资渠道。河北省在注重增加反担保方式抵押的前提下,改变了以不动产抵押为主的担保方式,监管进行反担保的企业,增加抵押物的种类,不再拘泥于实物抵押的形式,使中小企业进行抵押的担保方式多元化。最后,建立全方位、多层次担保体系。加强与各区县财政担保机构间的业务总量,积极展开多种多样的合作担保业务,提高两级财政担保的使用效率,河北省财政厅联合唐山市、秦皇岛市、保定市、廊坊市等财政出资担保机构,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担保体系,全年担保贷款总额超过5亿元。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河北省积极落实上述财政政策,极大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也使中小企业从数量、收入、注册资本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以2013年为例,从当年1~12月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全省中小企业数量增加了27.29万户,注册资本增加6.97%,全年税收收入合计1706.73亿元比上一年度增长12.05%,主要经济指标都较上一年度有所增加。

财政政策实践中尚存在的问题

财政支持范围过小,扶持政策普惠性差。为了确保扶持资金到位,就要以专项基金的形式出现在财政支出中,而设立资金必须具备较高的行业和技术要求,涉农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出口产业中做的比较突出的中小企业优先获得政府资金直接支持。①但实际上获得专项资金的都是积极联系政府、地区和行业的排头兵,早就在市场中占据主动,有良好的口碑和巨大的生产规模,也已经获得了“重合同守信誉单位”、“有社会责任感企业”、“创新标兵”、“出口百强企业”之类的荣誉称号,他们早已脱离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小企业,政府资金的支持对他们来说意义不大,而真正缺乏资金的中小企业,能够申请到政府专项资金的概率反而很小。

担保能力不强。尽管近年来河北省担保业务发展迅猛,但与我国沿海发达城市如深圳、上海等相比,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方面,担保业处于起步状态,实力不强。大部分担保公司都是发展处于稚嫩阶段,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的,银行对其认可度较低,一般不会给予比较高的放大倍率的担保资金,也就是3到5倍的水平上,而成功的担保应该是在10倍以上的放大率。另一方面,制度存在漏洞。担保业必须在实行风险补助机制后,财政资金才能投入到担保业中。对各担保公司来说,多数公司内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运行工作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开展业务也是畏首畏尾。

中小企业难以获得政府采购的订单。由于企业本身的缺陷或产品质量不过关等多方面原因,他们无法成为政府采购中标企业,政府购扶持政策很难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落实和执行。虽然政府加大了政府采购的规模,但仍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政府采购计划采购的物品大多是大宗产品,且标准要求高,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原因无力进行生产,极少数成为政府采购中标企业,政府采购机构对他们也缺乏信任。如此一来,成为政府采购中标企业的往往是大型企业,挤压了刚起步的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中小企业税收扶持政策的力度不突出。税收优惠主要有税基优惠即事前优惠和税额优惠即事后优惠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比较起来,能够体现政府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是税基优惠,它更致力于支持中小企业工艺设备的更新改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企业风险。②而河北省现行制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以事后优惠为主,优惠标准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来确定,这就使得一些技术不太发达,迫切需要技术革新,或者正酝酿着科技开发而未取得实质成果的中小企业得不到照顾,而那些有一定科技实力、有了自己的科研成果,并从中受益的企业反倒越受到税收政策的倾斜和照顾。这种优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和长足发展。

其他国家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经验借鉴

自20世纪50、60年代后,许多国家制定了缓解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的办法,使中小企业得以发展迅速,从而使国民经济发展也得到促进。

支持中小企业制度系统完善。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的中小企业,要想取得较大发展,离不开相对完备且效率不错的政府管理、社会服务以及资金支持系统。发达国家在对中小企业发展方面,设立并且完善了法律体系,建立了特别的中小企业治理机构,营造了中小企业平等发展的环境;设立财税方面的相关政策支撑,提高对中小企业中从事科技和录取就业人员的予以扶植,政府相关的制度也比较完整、规范,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有了制度保障。

中小企业财政政策形成体系。虽然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国情及发展水平,但每个国家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许多已经由单一向系列性转化。发达国家已建立完整的中小企业财政、税收等政策体系,包含了从企业创立、发展到出售等各个环节:利用特设财政资金给予直接融资,借助财政预算,为中小企业在创新创业方面提供补助;依托政府采购等方式促进中小企业政策得以实施;使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得到拓宽;税收等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对中小企业,政府对政策综合运用,并将它们承接起来,而且注意它们的共同作用。

开拓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广阔渠道。美国、日本及许多发达国家,相继建立了相关的政策性银行,为中小企业资金融通提供了保障,目的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问题。③为了对政策进行系统补充,不少国家主动设立中小企业贷款保障系统,在网络上设置资金融通担保,给中小企业供给信贷担保,使用间接融资的方式,实现扶植目的,政府资产、银行贷款、个体资金相互作用,让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得到解决,让政府发挥对资金的整合职能,形成扶植中小企业的重要办法。例如,美国政府借助拟定及实行债券保障、小型贷款、担保开发等许多融资计划,让管理中小企业的机构和全国各家银行形成贷款担保关系。而日本却是成立了一个保障中小企业的网络,由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及信用保证协会构成。

完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财政政策途径

充分利用中小企业专项基金。目前,河北省用于专门支持中小型企业的专款资金总量较小。随着河北省经济发展、财政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参照国外政府支持中小企业的成熟经验,河北省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应逐步增加中小型企业财政支持的比例,并保障合理的年增长额度,切实真正发挥该类资金的专款专用和孵化、扶持和引导的有效作用,并引导下级财政对该类高科技和附加值企业的扶持。充分利用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的特殊作用,大力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创业投资领域,发挥其解决技术型中小企业创业资本短缺的作用。同时应关注科技型中小企业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的实施方式与监督,应在注重引导社会各类主体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的前提下,协调运用“扶持、培育”并举的方式,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和产业调整战略,从解决中小企业技术革新过程中的市场对接难的问题开始,紧扣新材料与绿色能源、节能与消除污染电子技术、生物医学及医药工程及第三产业等高新技术领域,支持该类型企业创造新技术和新工艺,带动产业优化与高科技人才的升级改造,实现产业转移和节能减排,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和新兴产业发展,鼓励和引导一批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中小企业,向更高水平和空间发展。

加大财政激励式银保合作。通过政府财政补贴或者优惠和政府主导的银保交流合作等方式,在中小型企业资金担保体制中极大化调动金融机构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担保机构信用效应扩大,适当转移、降低或分担担保成本,完善再担保和相互担保机制建设与积极性的调动,形成担保信誉和信息共享氛围,以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该类企业融资担保体制的建设中的桥梁和平台作用最大化。④加快银行业内部改革步伐,为建立资金担保业与银行投资良性互动机制创造有利的条件与服务,借助第三方专业信誉评估机构,为中小型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信用数据支持。各个相关权力部门,如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和工商局等应完善沟通机制,着手建立并完善涵盖双方机构的信用数据库和共享机制,为担保提供信息化支持和依据。同时发改委(或金融行业协会)与银行业可联动组织担保洽谈活动与业务,促进企业、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的对话与合作,定期将政府政策信息和担保机构信用等级与事件向金融机构通报,让商业银行获得充分的关于合作机构的资料,做出自由与合理的抉择并发挥更大的担保作用。

扶持担保机构和开拓担保形式。合理的信用担保可以有效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其不仅能减小投资与融资的成本和风险,还能以点带面地促进闲散资金向高科技中小型企业流动。⑤从提升担保职能、降低担保风险和优化政策环境等三点着手,推进政策支持、突出优化方向和完善担保制度,在开创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促进机构和企业担保体系的整合优化。具体表现为:第一,支持政策性信用担保。政府财政必须优化结构性支出,向政策性中小型企业信誉担保机构倾斜,明确担保企业群和类型,增加扶持强度,特别是向获得融资和贷款难度大的新兴行业和发展潜力大的微型企业倾斜。第二,拓宽资金渠道。实行税收回收或补偿机制,即将企业应缴税收总额中一定比例的税款融资补偿于该类或相关企业,很好地解决了中小型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充分刺激和利用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促进其健康成长。第三,明确担保重点。根据各级政府的财政梯度,在建立信用担保机制的过程中,应建立合作沟通的协调机构,优化分工与职能,利用好信贷的支持平台与作用。

(作者分别为河北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副教授,河北金融学院保险系助教;本文系2015年河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科研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RS-2015-7018)

【注释】

①刘晓哲,何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与对策思考”,《中国商贸》,2012年第3期。

②张国健:“促进区域科技创新的财税激励机制探讨”,《企业经济》,2012年第12期。

③谢发平:“当代西方国家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及其启示”,《经济评论》,2000年第9期。

④吴义国:“建设中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管理世界》,2004年第12期。

融资政策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从紧货币政策;中小企业;融资

一、问题的提出

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08年货币政策从紧的要求,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央行自启动紧缩性货币政策以来,频繁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回笼流动性,2007年至今已连续1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准备金率达到了17.5%,居全球首位。2008年第一季度末银行业数据显示,银行业的超额准备金水平已不足以覆盖未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上调3%的资金需求。因此,存款准备金率过高必将大规模侵蚀银行的可贷款资金规模,再加上连续加息的累积效应,流动性紧缩问题使得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考验着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二、从紧货币政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一)银行信贷规模受限,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增大

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基准利率上调直接面对的是金融机构,但最终影响的对象是信贷需求客户。从紧货币政策使金融机构贷款集中的趋向更加明显,资金向优势项目、优势企业集中的趋势进一步加剧,中小企业不仅增贷困难,而且可能成为信贷调整的对象,其资金供求矛盾和融资难问题将更加突出。

(二)银行贷款执行利率总体水平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增加

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执行情况存在明显差异,且利率上调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存在时滞性,利率上调的累积效应将逐步显现。随着2007年度存量贷款陆续到期,2008年度企业融资成本将明显加重,而且不同类型企业融资成本差异较大。银行对部分大型企业、股份公司贷款执行基准利率,甚至会下浮,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一般上浮30%以上。因此,众多中小企业因贷款基准利率上调致使财务费用增加的状况非常明显。

(三)货币政策紧缩造成银行票据业务收缩,中小企业短期资金融通受到制约

据调查,自从2007年第4季度以来,许多金融机构控制甚至停止办理票据贴现业务后,贴现业务收缩给银行承兑汇票签发带来了连锁反应。部分中小企业反映,票据贴现业务萎缩不仅提高了企业的融资和结算成本,并在短期内给企业供销双方资金周转带来了困难。

(四)中小企业信贷存量资金有可能转变成风险资金

信贷投入效果的产生不仅需要时间,有的更需要追加增量投放,但目前总量压缩、资金价格提高的情况直接对存量信贷资金的收益和安全构成威胁。金融风险的聚集一般发生在宽松的资金环境转向紧缩的时期。当前,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链处在绷紧状态,在信贷资金难以追加,同时又没有其他资金来源的情况下,企业生产难以持续,贷款到期根本无还款能力,导致了中小企业信贷存量资金的风险增加。

三、中小企业融资应采取的对策

为消除或摆脱从紧货币政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不利影响,使企业获得足够的生存与发展资金,中小企业融资应采取如下几方面的对策。

(一)大胆自荐,继续争取银行贷款

很多中小企业经营者认为银行贷款难贷,怕被拒绝,往往不敢去向银行申请贷款,或者是怕在银行没有熟人,申请贷款会无人受理。实际上,在从紧货币政策下,银行还是有相当的贷款需要投放,关键是择优选择的问题。银行有时往往因找不到好的客户而发愁,而且目前很多银行都把中小企业贷款作为新的增长点,因此中小企业经营者一定要敢于自荐,只要有好的项目、好的产品、好的效益和好的信誉,还是有很大的机会得到贷款的。

(二)注意选择银行

不同的银行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其贷款投向也不相同。中小企业经营者在选择贷款银行时要考虑资金实力、投放领域、担保政策等方面的因素。对于规模相对较大的中小企业,可考虑选择规模大一点的银行,这样就可能得到较多的资金支持。对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可考虑选择规模相对小一点的商业银行,如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等。

(三)努力争取委托贷款

委托贷款业务是指各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个体工商户、保险公司和基金、自然人作为委托人,委托银行办理委托贷款业务,银行作为受托人可以根据委托人所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各中小企业应积极争取委托贷款,充分利用这种贷款的三个月至三年的期限,以按同档次贷款利率最高上浮30%的代价,获得急需的流动资金。

(四)争取发行企业债券

人民银行已建立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允许企业债(公司债)在自愿的原则下到债券市场面向全国机构投资者发行。中小企业应利用发行企业债券还款时间长、成本较低的特点,积极争取发行企业债券。同时,企业也可选择发行短期融资券募集资金。

(五)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

所谓战略投资者,是那些谋求战略发展利益,愿意长期持有某一企业较大股份,并积极参与企业公司治理的法人投资者。中小企业应从长远考虑,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在吸纳资金的同时,充分利用它们在资金、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并利用此契机改善企业治理结构,进一步规范企业财务制度,为以后的上市做好准备。

(六)考虑物流融资

由于和企业物流相关的融资有对应物流、资金流、现金流的保证,风险要低于一般的流动资金贷款,银行也愿意采用这种融资方式,中小企业可以考虑采取物流方式融资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我国商业银行也开发了很多物流融资产品,如可以用交易商品进行质押办理商品融资,在国际贸易中可以采用信用证融资,为大企业提品或服务的中小企业可采用供应链融资,等等,这些都值得中小企业考虑。

(七)注意环保问题

在贷款投放增长受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环保是否达标已成为商业银行选择客户的重要条件。对中小企业也是如此,如果存在环保问题,则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支持。因此,中小企业在选择项目、开发产品时一定要认真进行环保评估,避免由于环保问题丧失获得贷款的机会。

【主要参考文献】

融资政策范文第5篇

【摘要】2009年为了应对美国次贷危机,央行将四万亿资金刺激投入市场刺激经济。继那之后,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在3月17日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央行行长周小川指出2017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逐步去杠杆。货币政策的方向直接影响着企业资金的借贷成本,在不同的货币政策下,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不同。本文通过不同货币政策产生的企业融资约束情况,分析宏观货币政策对企业融资的影响,并就如何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宏观货币政策 企业 融资约束

一、宏观货币政策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相关理论研究

(一)宏观货币政策的相关概念

我国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主要以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为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维持经济的稳定。从产生的影响角度,货币政策分为两类:扩张型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扩张型货币政策是为了应对经济萧条,央行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利率来增加货币供给,增加总需求,刺激国内外投资,提高净出口。相反地,央行为应对通货膨胀、经济过热等现象,减少货币供给,合理控制物价,同时提高利率、抑制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这叫做紧缩性货币政策。

(二)宏观货币政策与企业融资约束的相关理论

经典的财务理论(Modigliani和Miller,1958) 认为,基于完美资本市场的假设,企业的投资行为只与企业的投资需求有关,而不受到公司财务等其他方面的制约。与此理论见解相反,现代公司财务理论指出,融资约束的产生就是因为外部融资成本高于内部融资成本,这主要是由两方面问题导致:信息不对称问题和问题。

在外部融资成本方面,从金融发展的角度,宏观货币政策对企业的融资约束具有根本性的引领作用。IS ― LM模型显示,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贷投放促进企业融资,降低金融约束对企业的消极影响。

二、宏观货币政策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的传导路径

相比于以往货币政策直接的传导,现阶段,由于金融的发展水平在地域上具有差异性,导致货币政策传导效力在不同金融发展水平下不同。在我国现行基本国情下,资本市场发展程度低,相比较发达国家的企业在其资本市场寻求直接投资,银行贷款仍是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基本融资方式。银行贷款的利率成本的影响因素有多种,这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货币政策因素。货币政策通过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等政策工具传导至银行系统,进而影响企业的授信额度,改变了企业的融资约束水平。

当央行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通过信贷渠道,银行贷款成本增加,使得企业融资成本上升,企业外部融资难度增大,可获得性降低。当企业所处区域的金融发展水平较高时,会缓解紧企业的融资约束。在高水平的金融发展区域,相应地金融资源丰富,企业在融资方式上可以有多种选择,投资者与融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改善,这会大幅度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从而增加对货币政策负面影响的缓冲能力。

当央行进行量化宽松政策时,银行的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等基本利率指标下降,企业贷款成本下降,进而企业的融资成本下降,外部融资难度降低,资金的可获得性增大。货币政策具有投资驱动的效应,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改善社会投资生态环境,在高水平的金融发展市场,企业会更便利的借贷资金。

三、基于货币政策的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途经

紧缩的货币政策会通过信贷途经使得企业的融资水平提高,而金融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下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推进企业成长。因此,针对货币政策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建议如下:

(一)货币政策目标区域性差异化

基于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不同,企业的融资约束在相同的货币政策下不同。我国应根据各个区域的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因地制宜地设定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目标应当与各个地区的经济效益相匹配,与其适应能力相协调。央行可以适当放宽权限,赋予各地区依据其实际情况,在一定范围室内适当调节货币政策的权利。此外,央行应当及时防范单一的货币政策对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积极化解不利影响。

(二)加强对地方金融市场的建设

同一货币政策由于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的不同效果不同。金融的发展制约着经济发展的水平,当金融发展水平较高时,可以一定程度减轻货币政策带来的负面效应。因此,政府应当加强提高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通过整合提升各项金融资源、降低落后地区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和制定优惠的财政金融政策吸引国外资本等方式,减缓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同时,加强对债券、票据等市场的建设,促进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协调发展。

(三)构建企业信用评级制度

政府应当帮助市场鉴别企业的信用程度,将企业的评级结果与其融资成本相匹配,间接控制企业的融资数量,充分发挥信用评级体系对企业融资的定价功能。一方面,对于信用良好的企业,银行机构投资者通过公正的企业资信等级,了解其经营状况及收益情况,减少投资者与受益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问题,增加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另一方面,对于以银行为主的投资者,信用评级制度可以更真实地提高企业信息披露,使银行等投资方在货币政策的限制下更优越地选择投资对象,同时降低投资方事前搜集信息的成本,减少投资方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凌立勤,王璐奇.金融发展与民营企业融资约束[J]. 管理学刊, 2017(1): 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