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微型企业发展

微型企业发展

微型企业发展

微型企业发展范文第1篇

摘 要 微型企业创业成为最近的热门话题,但微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何使微型企业健康发展、成长,本人从近三年来所掌握的情况,提出个人的粗浅看法和建议。

主题词 微型企业 现状 建议

微型企业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党委、政府关注民生、扩大就业政策的具体体现。近三年来,梧州市也同全国各地方一样,将微型企业发展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通过创新工作方法,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使微型企业发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针对当前梧州市微型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我深入市各县(市、区)进行针对性调研,并结合实际提出扶持政策建议。

一、微型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1.注册登记方面。截至2014年上半年,我市累计发展微型企业7141户,注册资本(金)7.13亿元;微型企业发展实有数位居广西区第三位。办理注销登记429户,成活率为93.99%。

2.产业分布、创办人群、区域分布方面。我市发展的微型企业主要集中于传统产业领域,截至2014年上半年,已发展农、林、牧、渔业类微型企业4268户,批发零售类微型企业2175户,仅农、林、牧、渔业和批发零售业就占发展总数的90.2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类微型企业39户,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类微型企业31户,分别只占发展总数的0.55%和0.43%;创办人群以返乡农民工为主,占“八类人群”总数的69.7%,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次之,分别占“八类人群”总数的11.8%和9.1%;在区域分布上,以乡镇为主,全市微型企业分布在市各城区的有2258户,各县乡镇的有4883户,分别占总数的31.6%、 68.4%。

二、微型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微型企业总数比较多,大学生群体在创办微型企业中较少,科学技术和信息服务类型的更少,但总体质量不高,在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发展潜力有限、附加值较低。我市微型企业主要还是以种养殖业为主,其表现为三方面:一是大部分种养殖业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后劲不足,没有做大做强的潜质,极大地影响了我市微型企业发展壮大的质量。二是由于种养殖类微型企业不需要缴纳税款,因此很大一部分微型企业为获取资本金补助资金,纷纷申办微型企业;有部分种养殖类微型企业在办理工商登记注册时,提交虚假租赁合同或协议夸大种养殖规模,往往在有关部门实地核查时,才发现申请人投资的种植场地不是本人所拥有或租赁取得,而是别的农户的种植场。三是由于种养殖类微型企业普遍设于相对偏远的场地,在核查过程中,经常遇到种植业场地承租不同人的情况,场地分散、且没有相应的路牌、门牌标示,使得场审工作难度加大,后续监管困难。

2.微型企业经营行为不规范。由于微型企业业主多为返乡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创业主要是生存型创业,有一定的盲目性,创业者风险意识不强,所创办企业基本是生产、生活、仓储设施“三合一”;微型企业比个体工商户办理缴纳税费的要求多,有部分微型企业无正规发票、不建账建制、无固定的销售渠道,有逃避税费等现象;由于微型企业从事的生产经营方向往往具有特殊性,缺少行业和产品标准,经营行为不够规范。

3.微型企业融资贷款渠道依然不畅通。受企业规模和抵押物缺乏限制,微型企业贷款的风险成本和信用成本较一般中小企业更高。虽然各级政府在微型企业扶持政策中已经明确了微型企业可以采取小额担保贷款和创业扶持贷款两种优惠政策解决其融资的问题,但由于微型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生产所需要的技术不高,生产过程较简单,生产规模普遍小、实力弱;又由于微型企业的贷款规模小、单位信贷成本较大,缺乏信贷抵押条件,还贷能力差,使得大多数商业银行对微型企业的贷款意愿普遍不强,因此真正能享受贷款优惠政策的微型企业少。尽管有些小额贷款担保公司正在逐步缓解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但这些公司的利率普遍较高,这对起步阶段的微型企业来说,是无法承担的。

三、对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建议

1.加强微型企业发展政策的宣传工作。一是大力宣传发展小微企业的政策性文件。二是加大对微型企业创业成功者的宣传力度,通过开展“优秀微型企业创业者”评选活动,组织微型企业成功创业人士宣讲团巡回宣讲等活动,大力宣传创业的典型事迹,营造崇尚创业、勇于创业、善于创业、支持创业的氛围。如在2014年,广西成功举办第一届创业大赛,这次大赛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广西特色的创业项目,包括民族工艺品制作销售、生态养殖、本地旅游产品开发等;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广西新闻网、广西工人报、南国早报等媒体,宣传报道了大赛情况。

2.完善促进微型企业创业的政策体系。一是完善财税扶持力度,加快落实微型企业财税优惠政策,各级财政部门及时落实微型企业财政扶持资金,将其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加强资金监督管理,提高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对符合规定的微型企业加大对其信贷扶持,如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实施财政贴息和担保费用补贴政策,解决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是税务部门及时落实对微型企业的税收优惠、税收返还、税收减免等政策,确保税收优惠政策的有效执行。

3.引导、鼓励大学生创办微型企业。目前,我国出现一种矛盾性的就业现象:一方面是大学生的“求职难”,另一方面是企业中的“用工荒”;同时,每年求职的大学生人数却逐年升高。而我国高校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很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差距较大。因此,要积极引导、鼓励大学生创办微型企业。主要优势有:

(1)国家扶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大平台。国务院2011年5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稳定灵活就业 ”,从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层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加强见习培训、强化就业服务等方面提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些新政策和新要求,特别是在财政、税收、金融、就业服务等方面的鼓励支持力度明显加大了。

(2)微型企业的特性,需要大学生的介入。微型企业是一种企业雇员人数少、产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产品和服务种类单一、经营规模微小的企业组织。大学生接受过高等教育,掌握着先进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在知识经济中的创新性微型企业的产生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一代知识分子的有效介入。梧州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是广西首个大学生微型企业孵化园,2010年10月开始筹建,2011年10月在梧州学院大学生综合发展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它为推动广西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实践,推动梧州市的微型企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受到自治区政府,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自治区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的肯定和好评,引起了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网、新华网、广西日报等各级媒体的关注。目前已引进大学生创业项目130个,参与人数达1000多人;已在工商注册的大学生微型企业累计有82家,年营业额200多万;2014年有25家已成功走出校园立足社会,共解决了60多名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梧州学院设立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基础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3)社会生活离不开微型企业,它是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和社会结构的稳定器,大学生的参与使得新型微型企业能够更好的发挥出减少贫困、增加就业和培育人才的重要作用进而达到其稳定社会、促进发展的宏观目的。

(4)人社、培训机构等部门开展创业培训进高校活动,为高校毕业生讲解、传授企业管理、市场预测、销售和成本计算等基本技能,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能力提供有利条件,实现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

参考文献:

[1] 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

微型企业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永川区;微型企业;发展;探索

创业是发展之源、富民之要。在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鼓励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对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具有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微型企业是国富转向民富的重要途径,是重庆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的有效举措。

1.永川区微型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1永川区微型企业发展现状

历届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民生,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培育微型企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1.1非公有制经济已步入迅猛发展的快车道

目前,永川已经发展微型企业2072户,今年还打算发展1200户以上。“十二五”期间,永川还将发展6000户以上的微型企业,这将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经济力量,他们或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1.1.2成立微型企业协会,给微型企业搭建一个平台和桥梁,多方扶持、帮助微型企业做大做强

微型企业协会是经永川区民政局批准的具有社团法人地位的非营利性群众团体,是全重庆市成立的第一个微型企业协会,目前全区共有会员2072户。

1.1.3微型企业发展状况良好,成效显著,突出表现在“三高一足”

永川区按照微型企业定期巡查回访制度的规定,对首批试点155户微型企业进行了首月巡查回访了解到,永川区微型企业发展状况良好,成效显著,突出表现在“三高一足”,即:

(1)开业率高:155户微型企业开业一个月以来,通过首月巡查回访统计,目前基本正式营业,开业率达90%以上。

(2)营业收入高:据不完全统计,155户开业企业当月营业额近500万,仅永川商贸城17户微型企业首月营业额33万,其中2户技术信息微型企业首月营业额近5万,对于初涉商海的微型企业来讲,这应该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3)带动就业高:155户开业企业解决固定就业岗位856人,还不包括临时雇用人员。其中重庆市永川区九哥制衣厂开业一月营业额2万元,招收固定成衣加工人员13个,临时人员2个,为微型企业创业带动就业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4)创业信心足:在巡查回访中,大部分微型企业创业者对未来充满型心,有5个微型企业已经申报了商标注册,4个企业在互联网上开通了形象展示网站,他们看好的既是政府对微型企业的政策优惠,更是政府对微型企业的重视,他们就是要凭借微型企业的各种有形无形的“好风”,冲上九霄云峰。

1.2永川区微型企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1.2.1微型企业发展滞后,数量少、规模小、就业率不高

据区个协介绍,在现有的10368户个体工商户中,仅有0.4%约400户可以扩大规模,上档升级为微型企业。

1.2.2微型企业的产业结构愿望与区域性中心城市优势不匹配

从咨询和申请情况来看,下岗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占了总数的近60%;从投资领域愿望来看,传统的商贸业和服务业占了总数的70%。大多数大中专毕业生还未能参与微型企业创业,文化创意、新兴服务等行业涉足较少,这与永川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是不匹配的,区域优势得不到显现。

1.2.3一些个体工商户自身上档升级为微型企业的意识淡薄,经营能力不强

有的受小农经济影响,安于现状;有的怕担风险,不敢闯市场;有的怕露富,以致怕因富而带来其他影响。对微型企业的认识存在误区。一是认为个体工商户中的大户(微型企业)只限于在城镇经营的,没有把农村中的专业大户纳入微型企业的范畴;二是误认为微型企业在发展规模、经济总量、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的成效不明显,不受社会普遍关注;三是认为个体工商户是自我发展、自生自灭、优胜劣汰,不需要政府扶持、调控。

1.2.4宣传力度不够

尽管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上进行了政策解读,制作了政策展板、发放了政策宣传手册、召开了“九类人群”代表座谈会等,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部分群众和个别乡镇领导不能完全正确理解政策的内涵,把国家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简单地理解为随便开办一家企业甚至个体工商户就可以从国家领取2-3万元补助,从而到处找关系,走后门。

2.永川微型企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培育微型企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实际出发,务求实效,以创业促进就业,突破性发展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全力打造微型企业精品工程,多管齐下推动微型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1营造鼓励创业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创业者自身迫切创业的动力,是微型企业发展的内因。营造鼓励创业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就是要激发创业者的创业热情,增强创业者的创业动力。一是要培育全社会崇商富商的商业文化,消除人们轻商、怕露富的心理障碍。二是让发展微型企业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让微型企业投资者涌起满腔热情,抢抓全市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极好机遇创业致富。三是要大力表彰非公有制经济的先进典型,各街道、镇乡要树立微型企业的样板,以典型引路,让更多的人踊跃创办微型企业。

微型企业发展范文第3篇

科技型小微企业是指从事研发、生产、销售科技含量较高的技术性产品为主的小微企业,虽然规模小,但是国民经济科技型产业体系中的非常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要求,“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21世纪以来,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迅速,一批优质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领军者,多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来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科技型小微企业整体上还面临着融资难、缺乏公平性、政府扶持不到位、创新性人才短缺、自身经营管理不善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鉴于科技型小微企业实现创新发展、带动社会创业就业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培育壮大科技型小微企业群体。

最近几年,河南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也非常迅速,也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等政策措施,希望能够营造一个更有利于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新环境。特别是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对“中原经济区”的重点关注,科技型小微企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愈发的重要。然而,河南省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整体发展与北京、江苏、上海、广东等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较好的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与中西部地区的湖北、重庆等地相比也存在一定隐忧。因此,以河南省为例,系统分析河南省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深入剖析河南省现有扶持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加大科技型小微企业政策支持的更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河南省扶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分析

河南省作为中部人口、经济大省,“十二五”以来,也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促进企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扶持河南省科技型小微企业政策体系逐步完善,这些政策都是将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作为宗旨,在推动了河南省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概况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是在激励方式上,主要是采用政府专项资金支持、财政补贴、财政奖励等方式。例如,对于科技型企业创业创新给予资金支持,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进行技术创新,对先进的新兴企业项目达到一定要求由财政给予项目贴息和补助,通过税后返还、税后奖励等财政政策和科技金融“科技贷”等金融政策激励科技创新、产业投资。

二是在激励对象上,涉及高层次科技人才、科技特派员、企业孵化器等各个方面。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人才通过“百人计划”、创业导师、“中原学者”等给予创业、研发资助;对引进的博士、博士后从环境上、待遇上、发展空间上给予支持。鼓励企业孵化器依托大学、科研院所,将大学智力优势与社会资源相结合,为高校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化、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平台和服务支持。

三是在激励内容上,有针对的培养和激励企业,比如发展众创空间、培养创新龙头企业、“科技小巨人”;还有针对某个特定区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激励,如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制定的一系列先行先试的特殊政策。

可以看出,河南省启动实施了一系列的科技企业创业与培养工作,涉及资金、人才、项目、平台等诸多方面,更好的优化了科技企业创业创新的条件和环境,有力推动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迅速成长。

然而,从整体上看,河南省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还比较笼统,真正针对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政策措施少之又少,各项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够具体,政策落实情况不够满意,政策支持力度还有待优化,与我国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政策精确性和针对性不足等问题。因此,河南省要加快完善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为其创新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从而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三、河南省科技型小微企业政策支持体系完善措施

(一)建立公共信息技术服务平台

实现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蓬勃发展,就要大力发展公共中介服务平台,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技术评估、行业发展前景分析、管理咨询以及培训等专业化服务。河南省要引导优势产业集群或重点企业,建立专门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服务的公共技术支撑平台,为其提供研发、设计、试验、新技术推广等技术支撑服务,引导科技型小微企业参与协同平台的信息共享、产品创新、标准共制等活动。

(二)加大和完善财政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

第一,可以实施不同的财政支持措施,使政策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落实中小微企业的财政扶持政策,首先,完善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不仅要对企业实施税收优惠,同时也应该实施有利于科技型小微企业从业人员的个人范围的税收政策,减轻科技型小微企业人员的税收负担,从而吸引更多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其次,减免或取消部分不合规的收费,河南省在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政策中应取消一批市、县的行政事业收费,从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推进科技金融的政策创新。第二,建立健全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优惠政策体系,实现政府向小微企业的全面让利。首先,拓宽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鼓励利用P to P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吸收民间闲散资金,助力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其次,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利用科技型小微企?I拥有的无形资产,比如知识产权、专利权、商标权作为一种质押物,申请银行贷款,成立“科技型小微企业互助基金”为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担保。

(三)培育和营造创业创新文化氛围

河南省积极营造“开放包容、容许失败”的创业氛围,鼓励包括科技型小微企业家在内的广大创新创业者,积极探索颠覆式的创新思想和文化。第一,完善科技创业导师制度。着力选拔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和价值追求的高校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家,通过典型人物宣传与形象的塑造,选拔科技创业导师,从而带动具有先进想法的人员进行创业创新。第二,健全完善创业孵化体系。要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大力宣扬创业文化,通过举办大学“互联网+”创业大赛、高校孵化园、创业沙龙等活动,挖掘优秀的创业团队和创业项目,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培养一批合格的后背军。

微型企业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微型企业;理论和实践研究;对策

一、引言

国际金融危机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欧洲的债务危机却逐渐加深,使得不景气的全球经济形势雪上加霜,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更是渺茫。严峻的国际经济大环境给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最明显的则是对外贸易:来至国家发展总署的数据显示,在2012年1月份,我国的出口总额与往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5%,至2009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因此,国民经济结构的转型大势所趋。面对集约、创新、节能、环保等新经济特点,微型企业得以迅猛的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支柱。在扩大就业,增加税收,强化经济发展活力等方面更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至2011年以来,从学者的学术研究,到政府职能部门的政策实践,我国的微型企业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并逐步呈现出自己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尽管如此,微型企业作为一个“新生儿”,还理论和实践上还存在相当的不足。因此,对我国微型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微型企业发展现状

1、我国微型企业发展的理论研究

2011年以前的研究

2011年以前,我国对于微小型企业的研究,主要与扩大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增强经济活力等相关,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①在微型企业的理论研究方面,主要与中小型企业研究密不可分,并主要在微型企业的理论界定、发展阶段的划分、创业过程的外在性及其对策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争议;②在微型企业的就业研究方面,微型企业被一致认为同中小企业一样,是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经济增长的“推进器”、 消除贫困的又一助力、促进经济体内部整合的“胶合剂”、保持社会发展的“稳定器”。 并认为如果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切实鼓励自由就业者创业, 将大大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③在微型企业创业现状与实证研究方面,在特定群体创业实证研究方面:如曹卫秋等(2000),对引导、帮助和鼓励青年农民自主创业给出很多有益的建议。郭必裕(2002)在研究大学生创业时,认为大学生创业是社会、经济、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创业环境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对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政府扶持机制与体系、社会经济的创业基础等方面进行研究。

2011年至今的研究

2011年后,随着国内学者研究的深入,以及国家关于微型企业法律法规的出台,国内学者在理论研究方面逐步向具体的对策建议方面发展。特别是微企的融资环境和方式的研究,信贷风险及其化解机制的研究,商业模式的创新等研究。

2、我国微型企业的发展实践

随着国内学者对微型企业研究的深入,微企的研究也逐渐成专家学者的论文走向了政府的工作政策中。 2011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委联合出台了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该规定对十六个不同的行业确立了划分标准。同样以工业企业为例,其标准为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依次为契机,至2011年以来,从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各种涉及微型企业的文件政策,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微型企业“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同时也起到指导和规范微企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我国微型企业发展的不足

1、力量分散,缺乏统一指挥。

在国外发达国家,微型企业一般都有专门的职能机构负责总体的领导和管理,如:美国的小企业管理局(SBA);法国的“国家创建企业委员会”等。而我国在中央缺乏一个专门的职能部门负责对微型企业总体的协调和指挥。从而造成了国家长久地对微型企业和其他企业类型特点的混淆和模糊,笼统地将之归类于中小企业,导致出台的各种相关优惠政策无法真正惠及微型企业,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性,更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由于缺乏统一指挥所造成的不足。

2、资金短板,融资渠道过窄。

微型企业资金不足,融资困难,逐渐成为微型企业发展的“通病”。微型企业在企业发展的各种阶段,其资金来源一般都是业主自己,又由于自身原因(规模小、信用不足、经营风险大、收益率较低等),导致银行、担保机构一般不愿向微型企业发放贷款,造成企业融资渠道过窄。

3、人才缺乏,管理不够完善。

其一,业主文化程度较低。根据工商部门的统计显示,现阶段我国登记的微型企业的业主的学历水平普遍较低。除了少数电子等高科技微型企业是由“海归”等高层次人才创办的,大多数微型企业还主要是由个体工商户直接转化而来。其二,企业的发展目标较“原始”。由于业主文化程度的局限性,导致了企业发展主要是以解决自身就业为主。其三,企业经费有限。经费的不足,势必会形成高级人才缺乏,创新能力的不足,管理不够完善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4、服务缺失,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

在我国还缺乏一个针对微型企业发展的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其一,从政府角度看,其对微型企业的职能服务还远远没有到位;其二,从社会环境角度看,在整体的经济环境中,缺乏大量的专业的、多层次的、高效的中介机构,使得微型企业能将自己的经营和外部经济状况实现无缝对接。正是由于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才使得大量“流星企业”的存在。微型企业的短命,既是自身素质的不足,也是其处在整个经济环境的弱势地位决定的。

四、促进我国微型企业发展的对策

1、优化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水平。

微型企业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关键,必须加快构建服务型的政府。首先,在中央建立一个微型企业的专门的管理机构,以统一的协调指挥;其次,切实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从实际去解决微企发展所遇到的困难,减少对微企正常经营的干扰;最后,完善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一个合理的、有效的微型企业帮扶的政策体系。

2、拓宽融资渠道,建立担保体系。

资金是企业的生命线。要千方百计地为微型企业构建一个安全便捷的融资担保体系。其一,从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角度。银监会要切实担负起责任,不仅要为微型企业贷款提供有力地法律法规支撑,更要很好地在企业和银行之间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其二,从社会贷款机构的角度。以银行为主要代表的社会贷款机构要正确认识微型企业的风险与机遇,改变“零风险”的错误观点;积极调整自身战略,重视某些微型企业远大的发展前景和盈利能力;在掌握微型企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适当地放松贷款限制,帮扶微企的发展。其三,从微型企业自身角度。①努力做到企业的发展和偿债能力、盈利水平和融资风险相适应。②强化同社会贷款机构的良好关系,提高自身的信用指数。③寻求多种担保方式(如,小额信贷中的GB的“1+N”模式),分散资金风险,优化财务状况。

3、加强自身建设,推进企业发展。

企业自身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企业自身的努力。要改掉等政策,要政策的诟病,坚持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一方面,要强化企业的创新意识,建立创新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公司治理,增强管理水平。

4、健全社会服务,激发企业活力。

市场的中介组织在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的桥梁的作用,其完善程度,决定着经济的活跃程度。因此,要积极的培育和发展专业的、多层次的、高效的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广泛而多样化的服务功能,最终形成完善社会化服务的支持系统,从而真正解决微型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社会化服务短缺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陆,张丽鹂.大力扶持”微型企业”: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中需要重视的一问题[J].经济经纬,2006(6):91—93.

[2]蔡翔,赵君.国外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措施及启示[J].经济纵横,2007(5):74—75.

[3]陈岩鹏.工信部重新定义中小企业, 新标准首次区分微型企业[N].华夏时报, 2010—08—21.

微型企业发展范文第5篇

一、中小微型企业自身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一)要素依赖。长期以来我国生产要素价格低廉,中小微型企业习惯以低价战略赢得利润。但近年来原材料、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劳动者工资也水涨船高,而产品销售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不能大幅提高,导致企业利润很难维持,经营陷入困境。

(二)创新不足。中小微型企业本钱小、实力弱,往往不肯在研发创新上投入过多资金,急功近利的倾向较重,仅仅做贴牌或低层次生产,处于生产链的低端,不能摆脱“中国生产”的影子。

(三)管理粗放。从发展历程看,中小微型企业往往带有小作坊式的个体经营的烙印,在形式上具备了一个企业的架构,但在经营决策中容易出现家长式的一言堂、随意性的情况;内部管理粗放,财务制度和用人制度混乱。

(四)缺乏诚信。一些中小微型企业缺乏诚信不仅体现在产品质量和日常经营方面,而且在贷款、纳税时体现得更为明显。一些中小微型企业有多套账目和报表,有些是请专门的所谓“高手”编造的,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相背离。虚假报表不仅严重影响银行、税务部门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也严重影响社会对它的评价。

(五)缺乏人才。由于中小微型企业不能解决人才的落户、职务晋升、子女入学、未来发展等问题,高级人才不愿意仅仅为了一点高工资来工作,即使来了也很难留住,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小微企业不仅严重缺乏高级人才,而且缺乏素质好的一般管理人员。

二、中小微型企业自身健康发展需要苦练内功

(一)“内力”提升。一是突出经营主业。面对复杂的形势,中小微型企业应该稳住心态,做自己最擅长的产品,突出主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从追求产品数量到追求产品质量和品牌,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二是完善企业制度。中小微型企业应该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离,明确角色分工,各司其职,共谋发展,坚决摒弃“一言堂”的家长式管理方式。三是主动转型升级。在战略选择上要与战略新兴产业靠拢;在资源利用上坚持循环、节约;在生产上坚持低排放、高效益;在产品上坚持绿色、无污染。

(二)人才建设。一是培养人才。在采用人才激励等措施引进人才的同时,对本企业现有的管理人员、工人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工人的操作技能,使企业管理上水平、产品上档次。二是储备人才。在高校中发掘品德优秀的在校生建立自己的人才库,作为企业的后备人才,每年向其提供一定的费用,助其完成学业,待学生学成后为企业服务。

(三)创新发展。中小微型企业应该坚持内涵发展,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一是联合创新。同行业中小微型企业之间可以联合起来搞创新,在节省成本的同时共同分享创新成果,实现企业实力的提升,提高在行业内的整体地位。二是产学研结合。与高校、科研院所结成战略联盟,共同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

(四)融资拓展。中小微型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发生资金周转困难时首先想到银行,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中小企业不能只盯着银行,要拓展融资渠道。一是间接融资。事先要了解银行的放贷政策及放贷倾向,有的放矢主动接触大型商业银行或地方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为放贷机构介绍自己真实的生产经营情况,并提供合格的财务报表,争取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二是直接融资。到证券市场、股权交易市场、融资租赁市场等进行融资,或引进战略投资者,不能因为怕露富、怕分权、怕分钱而不去上市或不肯引进投资者。

三、促进中小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重点问题

(一)加强管理职能建设。现在很多省、市成立了中小企业局,对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中央层面应该把中小微型企业的管理职能从工信部分离出来,成立中小微型企业局(署),归国务院直接领导,专门负责中小微型企业的管理工作,研究规划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制定利于其发展的政策。

(二)营造公平竞争环境。2009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5月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36条”,但中央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重重阻力。一方面是因为各种部门利益与地方利益的干扰,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喜欢“垒大户”,多为大企业提供优惠政策,“马太效应”制约了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各地政府要努力提供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使中小微型企业不再遭受“外部人”待遇。

(三)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在推动大型股份制银行开展针对中小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以及大力发展城市商业银行的同时,政府金融管理部门应考虑多批准成立一些地方小额贷款公司,推动社区银行、村镇银行的设立,以提高小金融机构覆盖率,解决中小微型企业的贷款难问题。形成大银行对大企业、小银行对小企业的机制,避免“大棒打蚊子”。这些小的金融机构服务对象就是中小微型企业和“三农”,可以利用熟人社会弥补大银行与中小微型企业信用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部门应该积极为银行和中小微型企业牵线搭桥;引进风投、创投或股权私募基金等,建立股权交易中心,为中小微型企业融资铺平道路;对有上市资格的企业进行上市指导和政策支持。

四、促进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建议

(一)税收政策。一是完善增值税政策。增值税纳税人的划分标准降低后,很多中小微型企业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具有了增值税开票权,能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但由于中小微型企业一般纳税人在很多采购行为中无法取得增值税发票,导致增值税进项税额实际抵扣额小于应该抵扣额;中小微型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3%的征收率也较高。建议降低增值税税率和征收率;对中小微型企业一般纳税人取得的运输业和服务业发票参照以前运输业发票的抵扣做法提高其抵扣比例。二是改进所得税政策。尽管中央出台了对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半征税的政策,但中小微型企业在申请纳税优惠时非常困难,甚至申请不下来。很多地方税务机关对中小微型企业的所得税征收方式仍以定率或定额为主,使中小微型企业实际税负很重。因此应该继续降低中小企业所得税税率;提高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的比例,放宽政策。如,为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加大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比例,对科技型中小微型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允许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三是营业税政策。中央决定2012年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可以避免重复征税的不合理问题,但实际情况是服务型中小微型企业很多时候无法取得增值税发票,使得进项税额抵扣困难,可能会导致中小微型企业的负担增加。因此建议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全面推广要慎重,或者有更加完善的衔接办法。

(二)金融政策。一是信贷规模。央行应该扩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结构性”信贷规模,通过扩大贷款规模和中小微型企业贷款在银行贷款总额中的比例,并适度提高对中小微型企业的不良贷款率容忍度来提高对中小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二是操作政策。金融管理部门应该抓紧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时知识产权抵押的政策,要研究扩大中小微型企业融资担保的担保物范围;研究政府创建的专业担保公司对中小企业的担保政策和倾斜政策;规范担保公司的经营行为,降低担保公司的盈利水平;政府背景的担保公司不能成为纯盈利的企业,不能成为中小微型企业寻求担保的“鸡肋”。

(三)用工政策。一是待遇政策。解决农民工关心的户口、保险、子女入学、就业、住房等问题,使农民工和城里人、正式工享有同样的待遇。有些农民工担心就业的稳定性不愿意迁移户口,可以考虑在保留农村土地的情况下解决这些问题。二是培训政策。将中小企业职工的培训问题列入政府的工作日程,在政府承担主要资金、企业和个人少出一点的情况下,建立三方出资的培训基金,让职工素质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