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范文第1篇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states the connot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and its importance, expounds the correct humanistic philosophy, and creates a good atmosphere of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关键词: 人文素质教育内涵;创新模式

Key words: connot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innovation mode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9-0198-01

0引言

人文素质沉淀与我们的内心,形成我们内心的法则与秩序,人文素质是一种基本的素质,是人们在人文方面达到的一种综合发展的程度。人文素质是塑造大学生灵魂世界的基石、是反映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支柱。高校工作者一定要了解人文素质的含义,并有的放矢地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1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文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人文知识教育、人文思想教育、人文精神教育、人文方法教育,以人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教育学生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引导启发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有智慧、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大教育观念的确立,人们已认识到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具有时代特点并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文教育,人文知识又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娇子,作为先进文化的掌握着,必须要了解人文知识,必将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持,培养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健康高尚人格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2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据2004年3月的《中国青年报》报道,“在北京某重点高校,不少学生沉溺网络,缺乏学习动力和目标,逃课成了家常便饭,多门功课不及格,最严重的一个班30多名学生有20多人拿难不到学位证书”、“马家爵事件”、“药家鑫事件”等,这反映了中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及其失位造成的严重后果。

2.1 人文素质促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素质先行于科学技术,它指引我们学习和应用科学技术,而不是等到出现严重后果后才会感到后悔莫及。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良好的综合素质,是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关键所在。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构建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也是非常重要的。既懂得学习又善于生活;既勤于工作又善于思考;既能发扬传统又能创新创造的学生,是当今社会所急需的人才。

2.2 人文素质激发潜在的自我意识人文素质是人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内在心理品质,由知识、观念、情感、意志等因素综合而成,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人文素质是可以慢慢积垫的,人文素养越高,就越能够辨别社会和自我、他人和自我、物质和自我的关系从而做到自我精神和认识的独立,不会在物质世界中迷失,人生理想也会越来越高尚,最终能够以正确的姿态去认识世界,看待社会。通过学习人文知识来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开拓视野、活跃思维、激发灵感。可见人文素质在人生漫长的职业生涯中甚至起着更直观重要的作用。

3人文素质教育的创新模式

3.1 树立正确的人文素质教育理念把人文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贯穿于高校培养人才的全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人文学科的实施,培养和提高人的文化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

3.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氛围为学生搭建和开辟第二课堂活动的平台,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努力构建高校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的完整体系,形成多样化、特色鲜明、健康有序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教育陶冶功能,为广大师生员工的全面发展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3.2.1 通过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3.2.2 重视师资培养,促进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加强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与研究。特别是理工科学生更应培养工学信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双学位人才,建设具有合理知识结构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师队伍,使之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实际问题结合到课程中进行讲授。

3.2.3 促进人文精神内化形式举行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通过这些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她们的思想、观念、职业道德得到不断的升华。积极开展课外社团活动。

3.3 形成良好的管理模式,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保障高校管理要以人为本,突出人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管理模式与管理理念,让制度约束人,让制度规范人的行为。高校工作者要使管理理念大胆、创新,流程简单、畅通,制度科学严谨。

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充分利用校刊、校报等刊物,发表优秀校友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创业历程和成就,激励在校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要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好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表彰大会和学位授予、奖学金颁发仪式等具有特殊教育意义的活动,激励大学生勤奋向上、求实创新。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完善教学设施,优化学习环境,不断满足大学生学习成才的需要;加强校园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加强广播电台、阅报栏、宣传橱窗的建设,校报要尽快创刊,充分发挥学校主要宣传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加强校园网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信息交流平台,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形成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新阵地。

重视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及时处理侵害大学生合法权益、身心健康的事件和影响学校、社会稳定的事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生活秩序。

人文素质范文第2篇

一般来说,人的文化因素与其所受的教育程度有关。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文化因素也就越高。高职教师的文化因素不仅应该具备专业知识,还应当具备广泛的人文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即应当具有基础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创造性知识。所谓基础性知识是指包括一般性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学科的专业知识及其相关领域的知识。条件性知识是反映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保证工作获得成功的教育理论知识,即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以及学习方法、技能形成规律等方面的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不仅仅从书本或其它渠道上获得的,更主要的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教学的反思而获得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实际工作情境中形成的各种经验的整合。创造性知识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记忆、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的知识,是教师如何运用基础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创造性地去处理和解决好教学这个特定情境中的具体问题的知识。高职教师应当具有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背景。尤其是应该具有创造性的知识,这是教师知识的最高层次,是高职教师文化产生的不竭之源。

2.良好的专业技能因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要越来越高,这对我们高职院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能教理论,更要掌握技术;不仅是“教育家”,更应该是“技术专家”;不仅需要一般化的技能,而且还要有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因此,“双师型”教师已经越来越受到高职生的欢迎。所以,我们高职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外,还要学会具有现代信息技术和实践技能,不仅要有专业操作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更应该成为具有专业技能的教师,形成“知识型”、“技能型”、“创造型”的三型统一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高职生。这是现代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显明的趋势。

3.健康的心理因素

教师的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心理健康与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有助于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会使人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对工作、生活和学习充满了热情,还会有助于克服职业倦怠和个人疾病的康复。高职教师面对繁重工作压力和复杂的人际关系,面对困难时若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就容易产生激动、不稳定的情绪,或者产生焦虑不安、抑郁等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调节和控制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长期以往就容易导致心理障碍,甚至产生心理疾病。因此,高职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因素是现代高职教师素质的核心内容之一。

4.诚信的道德因素

一个人的道德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所形成的,也是一个人文化和精神的内在品质。一个人的道德表现在能够自觉履行道德义务、能按照社会规范标准来约束、支配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良好道德与习惯给他人带来快乐或幸福。教师的道德是教师职业的第一要素,是教师品格的展现,更是教师自身影响力的巨大能源。诚信是教师道德的基石,也是做人的原则。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化知识,但不能没有道德和诚信。诚实可信的人才会受到人的尊重。尤其作为一个高等教育者,高职教师首先应该树立诚实守信的道德才会真正作一个为人师表者,才会得到学生们的热爱,才能胜任教师的职业。

5.健全的审美因素

审美因素是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随着自身的知识、思想、心理、道德的教育与积累、升华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对美的感受、鉴赏、创造能力和对美的追求。它包括了审美态度、审美情趣、审美经验、审美爱好、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人格等。它是教师心理情感的需要,更是自我修养空间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提升。高职教师的审美能力的提高是自己对事业的热爱与专业发展的价值提升的体现,更是高职教师自我发展的一种高级阶段。

6.崇高的精神因素

人文素质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文 素质 人文素质

一.人文素质

1.什么是人文?

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辞海》;「圣达立言,化成天下,人文也。《北齐书・文苑传序》。从概念上讲可以这样认为,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2.什么是素质?

素质:事物本来性质。正静不争,动作不贰,素质不留,与地同极。《管子・势》。

素质分为狭义素质和广义素质。

狭义素质概念是指生理学和心理学上的素质概念也就是遗传素质。是“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

广义素质概念指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就是指人在先天生理遗传因素基础之上,经过后天教育、社会实践等活动而形成相对稳定的人的主体性心理品质,是人思想、政治、道德、文化、心理、审美等方面的系统整合,是知识内化转化和升华的结果,是人综合精神品质及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所具备的能力。

3.什么是人文素质?

崔新建等学者对将人文素质的主要内容分为四个方面:

其一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等。“具备基本人文知识,是最基本的人文素质。”

其二理解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内在逻辑。人文思想存在和渗透人文知识之中,是人文知识的理论化和系统化。” 基本文化理念是人文思想的核心。

其三掌握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知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形成的。学会用人文方法思考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一个重要方面。”

二.当代教师人文素质的主要缺失

1.人文知识匮乏。《中庸》中说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置于首位可见博学之重要。一般教师在知识上都比较贫乏对文史哲懂得不多;跨学科跨领域知识严重不足。语文教师不能利用艺术知识帮学生理解文学内涵,数学教师不能应用美术知识帮学生发展空间智能等。

2.人文精神欠缺。缺乏对待学生平等性;为教书而教书;学生的天性不受尊重和保护;教书混日子,得过且过;职业认同感低,牢骚满腹;缺乏教师职业道德。

3.教育智慧不足。由于人文知识、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缺陷和不足,造成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教育智慧,难以有效解决问题。

三.提升人文素质对教师的意义

1.拥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2.站在历史和世界的角度理解问题。

3.提升审美能力,人的素质提高标志就是人格提高,而人格提高尤指审美能力和道德修养。

4.碛姓常人性相互的尊重,体现人类自我认识的认同性。

四.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对整个社会的意义

1.推进思想文化建设

思想文化建设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发挥着先导作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特有文化基因源远流长。创新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是永葆文化生机的不竭动力。

2.有利于实现真正的大国崛起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宁愿失去一个印度而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突出反映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无论是科技上的发明创造经济上的探索发展,还是管理上的开拓创新都包含着思想、文化的底蕴。大国崛起重要的是软实力崛起,是要能创造足以输出世界的思想和文化。

五.教师应具备的重要人文素质

1.悲悯精神,这种情感令人充满爱心从而去关爱他人, 常怀悲悯之心让生命感动。体现在人与社会关系上就是关注社会公平、平等。

2.尚德精神,理性精神

即崇高奉献精神崇尚道德自觉和人格完美。同时中国人道德观念是追求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而和谐基础是理性精神。

3.人格外化的行为示范

“师者,人之模范”。教师的示范能力从本质上讲就是教师身教能力。教师有什么样的人格和素质,就会有什么样人格外化表现有什么样教育效果。

有一个“木桶理论”,一只木桶容积量不取决于木桶上最长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扩大木桶容积就要设法加长那块最短木板。只有先补齐教师人文素质结构中缺失的“短木板”才能成提高真正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人文《汉语大词典》

[2]「素质《汉语大词典》

[3]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综述.河北工业大学硕士生学术报告

人文素质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素质;不容乐观

一、医学生人文素质内涵

医学的本质在于对人的关怀,不仅要求医者具有广博的自然医学知识,还必须要从生理、心理、社会、经济等方面把患者视为一个整体,对患者做到尊重、诚信、同情和耐心。因此,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医学是与人打交道的“人学”,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在培养医学生时,更加注重人文素养教育。我们所说的人文素养,主要是指专业技能和理论之外的其他文化涵养和素质,“既要有对人的医疗权利、生命价值、健康利益、人生需求和人格尊严的关怀,又要培养医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认同感、职业品格、道德情操和创新精神”。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多层面、全方位的综合教育,这种教育不是单一地增设某一类课程就能解决的,它应当是一种文化、精神的渗透,是一种由外而内潜移默化式的浸润教育。检验这种教育的效果,不是看学分高低,而是看医学生修养、人格的提高和升华与否,是看医学生的嘉言懿行是否由内而外地自然流露。

二、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现状

我国医学生是从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高中毕业生中直接录取的,人文素养教育比较薄弱。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中大多专注于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而对那些与医学相关的执业能力普遍重视不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医务工作者医学人文知识的浅薄。由于人文文化不能直接产生成果,一段时间以来不被人们所重视。有人认为科学技术才是实学,而人文社会科学只是“空头理论”。正是由于这种观念的误导,致使一部分医学生排斥人文素质教育,忽视人文素质的提高。中国医学协会有一项调查显示:90%以上的医疗纠纷是由于医患沟通不当或不够所引发的,提示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刻不容缓。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医学教育者已逐渐认识到开展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国内一些高校建立了医学人文研究所,对医学课程体系整合也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护士规范化培训及医学继续教育中也逐渐渗入了医学人文教育的内容。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受重视程度、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等,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为此,医学院校教育者们提出了从树立意识、改革课程体系、探索专业课程中的人文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途径来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提升医学教育新理念,将人文与医学精神并重

人文素质的形成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最直接的目的是培养、塑造和弘扬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探索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是时代赋予医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交融。人文素质教育对医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医学教育要塑造医学生的科学精神,更要塑造医学生的人文精神。重视人文教育,培育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成为越来越紧迫的工作。从事医学工作的人在具备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同时,还要具备人文精神和人文态度;医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应贯穿于学习的始终,融入各门课程之中,深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在传授知识中注意渗透医学人文教育,注重课堂中的人文互动。医学生在进入临床课程后,实践课和见习课增多,可充分利用和病人沟通采集病历的同时,引导学生尊重患者,关爱患者。同时进行医德教育,在讲授的基础上采用病历讨论法、情景模拟教学等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基于问题的学习(BPL)”等先进教学方法,把教学的主体――学生放在主要地位,让学生与教师探讨在临床中如何与患者沟通,在最大限度地保证临床诊断和治疗需求的前提下,为患者做出伤害和经济负担最小的临床决策,这种方式的人文教育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记忆。在教学实践与见习课中,带领学生对患者诊断、治疗和护理的同时进行分析和讨论,实事求是地让学生感悟医学人文相关的临床决策,在教与学中渗透医学人文教育。

四、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对策

1.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环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是实现医学生人文素质启迪和引导的重要形式。学校的校容校貌和人文环境,都能带给学生美的熏陶,是提升医学生素养的生动教材。正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优良的校园文化可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特点和行为方式,振奋其精神,完善其人格。我校作为一所少数民族地区的医学院校,秉承“大医精诚”的校训,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校风、学风、校训等。刚入校的大学生就要进行医学生誓言的宣誓,通过学校的校园网、宣传栏、广播电视等,加上丰富多彩的文化广场、人文讲座、职业道德讲堂、文化艺术节、志愿者服务等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学生社团组织,打造一个高雅、快乐的校园。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2.提高医学生培养自己人文素质的意识

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校园的文化与教师的讲授是帮助医学生提高人文素质的推动力,只有自身增强学习,提高人文素质方面的意识,才能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增加对人文知识的了解,主动弥补自己人文方面的不足,树立起关怀人、尊重人的意识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3.纳入学校的教育的课程体系

加强人文教育,首先要将其纳入学校教育的相关课程体系。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出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素质课程教育体系,让学生接受比较完善的人文素质教育。例如,开设《艺术鉴赏》、《人际沟通》等人文修养与医护礼仪课程,引导学生思想升华,培养真善美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4.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礼记》中说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不仅需要一支优秀的人文社科类教师队伍,还需要提高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的人文素质,这对医学生有重大影响。作为一名医学院校的教师,首先应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充分认识和挖掘自己所授专业课程中潜在的人文内容和人文精神。教师不仅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还要兼备浑厚的医学素养和人文素质,在医学课程中有意识地把人文知识有机地融入教学内容中;提倡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自身的继续教育。

5.开展读书活动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近年来,我校每年都进行相关的活动,今年为增强我校师生员工的学习能力,提高大家的综合素质和医学人文素养,结合当前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和“我的中国梦”两项主题教育活动,举办以“传统书香润杏林,中国梦圆塑大医”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周”活动;举行了“中华经典诵读比赛”、“当医者变成患者”的读书征文比赛和师生座谈会;组织开展“中国梦――梦圆右医”的征文摄影大赛、主题宣讲活动、主题班会等系列活动。采取了新闻报道、横幅、板报等多种形式,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倡议全院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引导师生与书为友,同大师对话,同历史对话,去了解优秀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并从中接受心灵的洗礼,获取前进的动力,汲取人生的智慧。

6.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大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生活。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让学生感受真的力量,体验善的高尚,领略美的魅力,把对人文知识体验内化,升华为人文精神。

7.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探索科学活动的灵魂和生命,医学要发展,就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医学生通过接受医学人文教育,了解和感受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等医学先驱身上所体现的创新精神,激励他们不断进取,培养善于创新的能力。我们应该紧密联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和医学生的特点,以人文素质培养为基础,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支持,促进医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科学与人文高度结合才能造就一名优秀的医学生,并使其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总之,只有加强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医学理念,注重医学院校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相通相融,才能培养出“懂医术、修人文、有道德、能创新”的优秀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伦峰.论医学院校优化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系列研究(一)[J].语文学刊,2013(2).

[2]殷大奎.人文医学精神与医师职业责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2):3-6.

[3]罗海欧,晋献春,崔烨等.浅析西医院校《中医学基础》教学中医学人文渗透[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4):61-62.

人文素质范文第5篇

政治素质包括道德素质和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在秘书人员素质体系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诸多素质中的核心,起着决定和主导作用,有力地决定和影响着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是秘书人员素质高低的标志。秘书人员政治素质构成的核心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基本要求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根本要求是注意加强组织纪律性,与党中央和单位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同志曾指出:“我这里说的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为什么一定要秘书人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呢?从客观上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暂时处于低潮,帝国主义不愿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正集中力量妄图使其“和平演变”的战略也能在中国得手。从国内情况分析,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西方资产阶级那套政治观点、腐朽文化也会乘虚而入。从主观上看,在以市场经济为主的条件下,一些文秘人员容易产生埋头文秘业务和日常事务而忽视政治的倾向,美丑不辩,认为只要能搞到钱就是本事,什么政治学习、思想品德修养等都不屑一顾,只要能捞到好处,管它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对此,就必须突出强调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在重大问题上旗帜鲜明,分清基本界限,譬如:社会主义思想与资本主义思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与崇洋,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同消极颓废生活方式等。所以,秘书人员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政治素质,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的原则性、预见性、系统性和创造性,保证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路线健康发展,不断取得成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政治素质,才能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争做“忠诚服务、自愿奉献”的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新型秘书人员。

二、具备能适应发展的知识素质

知识素质包括综合知识素质和专业知识素质。这是因为秘书工作涉及范围广泛,既有政务,又有事务;既有政治、经济,又有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这种工作性质特点决定了和谐社会构建中秘书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才能胜任纷繁复杂的办公室工作。当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时代、智力时代、信息时代,进入了以知识为真正资本和首要财富的知识经济时代。崭新的时代对秘书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挑战。秘书人员在辅佐领导制定决策时不仅要善于从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而且应善于汲取各种方案中的优点另组更佳方案。在实施决策时,还要综合而灵活地动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实行有效的动态控制和协调。秘书人员经常面对方方面面的事,接触形形的人,没有广博而深厚的知识是困难重重寸步难行的。除了掌握专业上的秘书学、档案学、信息学、写作等方面的知识外,还应掌握一定的其它学科的知识。在社会科学方面,首先应该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懂得并能运用哲学、法学、经济学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导工作。此外,还应学习、了解行政管理学、领导科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和软科学的基本原理。在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方面也应该掌握其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当今世界各种学科都处于分化、交叉、整合同时多向发展之中,没有多学科的知识,也就无法深谙专业知识,即是说,专才首先必须是通才。层次越高的人,其知识金字塔的底座必须越宽大。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民经济对信息依存度已达到较高水平,作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秘书人员,很有必要掌握一至两门外语。国家公务员外语等级考试早已开始实施。广州、深圳等发达城市已对所有公务员提出学会英语的要求。切实掌握一门外语后,不仅便于直接获得国外信息,而且通过对比就会加深对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领会,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赶超世界水平的自信心。总之,在和谐社会构建中,越是高层的秘书人员,越需要广博而精湛的知识。这是一种必然趋势。作为秘书人员,还应学习相关科学的基本原理,并且善于进行创造性运用,具有高瞻远瞩、发扬民主、博采兼容、集思广益、多谋善断、协调有方、灵活应变的能力。

三、具备能胜任艰苦工作的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包括体质、体力、体能。思想素质、知识素质、心理素质均以身体为载体。应该说,身体素质是根本的素质。一个人尽管思想先进、品行高尚、知识渊博、心理健康、富有才能,但如果体质欠佳甚至体弱多病,那就力不从心,只能空怀壮志而已。不少优秀人才英年早逝,总使人们泪满襟。列宁说得好,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文秘人员必须劳逸结合,坚持锻炼身体。通过身体活动和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而且更重要的是发挥体力和智力的潜力,从而提高工作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鉴于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大环境和公务员本身的素质要求,一些发达城市已通过地方性法规的形式把体质测试列入公务员年终考核的内容。毫无疑问,身体素质也同样应该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秘书人员素质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秘书人员从事的是一个特殊岗位的工作,没有节假日,没有双休日,加班加点是常事。工作起来超强度,超负荷。既要费脑筋,又要出力出汗。当然,不能仅仅从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出发而要求文秘人员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因为整个世界已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入以人为本而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人类不仅要生存,更要享受和发展。对于文秘人员来说,更是如此。

总之,和谐社会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秘书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政治、知识、心理、身体等方面的素质。

参考文献:

[1]王薛君.秘书工作浅议[J].沈阳医学院学报,1997,(02).

[2]曹继梅,郭建国.怎样做好秘书工作[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1995,(06).

[3]赵映诚.秘书工作如何运用系统科学原则[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