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文关怀论文

人文关怀论文范文精选

人文关怀论文

人文关怀论文范文第1篇

1.1一般资料

1.1.1护生分组情况选择2012年6月~2013年4月来我院我科实习护生20人,其中本科生6人,大专生10人,中专生4人,各学历护生按均等的原则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人,观察组实行人文关怀护理带教法,对照组实行传统护理带教法。观察比较两组护生的护理效果。

1.1.2肿瘤患者分组情况选择我科住院肿瘤患者90例,男61例,女29例,年龄37~78岁,中位年龄(55.6±2.5)岁。按随机抽取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分别为护生相对应组的护理对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被护生护理的效果。

1.2临床护理带教方法对照组:实行传统的带教法。即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和写成教学计划,每周1次小讲课,按班次及资质安排临床带教。观察组:实行人文关怀护理带教法。即均由心理学专家统一培训相关人文关怀知识及沟通技巧,考核合格的有资质的护理带教老师带教。具体方法如下:

1.2.1人性化优质护理理念的输导当人类进入21世纪,人们更加关注身心健康,护士不再只是被动而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要融入人性化的护理,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健康。对护生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的输导。护生初到多数对带教老师敬而远之,这就要求带教老师应以友好真诚的态度热情接待学生,用亲切自然的语言介绍自己,重视入科宣教,介绍科内人员及科室工作情况,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消除护生的陌生感及紧张心理。护生缺乏沟通技巧,对于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困难,容易产生焦虑等心理。带教老师应通过各方面的人文关怀,加强与护生的交流沟通,较好地解决护生刚进医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面情绪及心理需求。工作中,带教老师要亲力亲为,以身作则,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作为一名未来的护理工作者与带教老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他们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实习及工作。这样,既消除了教师与护生间的隔阂,增加了信任感,又提升了带教老师的形象。在老师这种人性化模式的引导下,护生会自动地接受并把人性化服务理念融入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去。

1.2.2换位思考教学理念的介入开展换位思考的教学理念,首先要求带教老师以身作则,树立良好形象,注重加强自我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帮助护生提高在患者心目中的威信,护生初到临床难免会畏手畏脚,患者因此会对护生产生不信任,甚至会拒绝她们,时间一长,护生的紧张恐惧心理会越来越深。作为带教老师要善于观察护生的心理,努力帮助她们提高在患者心目中的威信,比如:在对患者输液时,带教老师可以有意选择血管暴露明显、容易一针见血的患者,先示教,然后鼓励护生操作,如果一次成功,带教老师应予以肯定,这样会使护生的自信得到提高。重视业务讲座、操作示教的效果。带教老师进行业务讲座和操作示教时,应以护生能理解和接受为目标,并为此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倡鼓励式教学,切实执行教与学双向反馈制度。这样,换位思考的教学理念才能自然地介入到临床护理实践中。

1.3调查方法分别对两组带教法的护生对应组护理后的肿瘤患者给予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健康知识和护理满意度调查,按照肿瘤患者回答的得分进行评分,分为10题,每题0~10分,80分以上认为知晓。护理满意度分为4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肿瘤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1.58,P<0.01;χ2=19.53,P<0.01);肿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1.2,P<0.05;χ2=6.97,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人文关怀论文范文第2篇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对象、以“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人、培养人和提升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导向的特殊社会实践活动。而人文关怀是对人的普遍关怀,强调在尊重人、肯定人的主体地位和差异特点的基础上,对人的生存状况和发展需求的关注与满足。二者之间密切相连,有机统一。

第一,它们都以“人”为价值主体。人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也是人文关怀的主旨,围绕“人”展开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种独特的人文关怀。以人为主体,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必须渗透“人”的理念,体现“人”的价值,运用人性化的手段对“人”施加有效的影响。离开了人的主体,离开了对现实的人和实际生活的人的关怀,思想政治教育就会陷入发展的误区、盲区,变成了泛泛的政治宣传和理论说教,变成了机械性的、缺失生命力的传声机,其感染人、激励人、引导人、提升人的功效也就无从谈起。

第二,它们都以“人的需要”为价值尺度。满足人的需要,这是一切从事与人相关的各种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和不竭动力。人文关怀之所以拥有无限魅力,说到底就是满足了对“人的需求”的关怀。这种需求既是人的物质、政治、精神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需求,也是人的当前需求和长远需求、个人需求与整体需求的统一。而思想政治教育也恰恰是有效契合了“国家、社会、个人三重不同需求,即国家培养‘接班人’需要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以及个人融入社会、提升素质、印证本质属性,进而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三,它们都以实现“人的发展”为价值取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至高理想,又是彰显人类终极关怀的精神皈依。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作用人的主观世界、参与社会实践的,它虽然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却可以通过精神的关怀与指引,提升人的主观意识水平,进而提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它首先离不开丰富的、具有创造力的精神空间,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关怀与满足,是发挥人的潜能的动力支撑,是实现其全面发展的内在诉求。同时,人的发展毕竟无法独自进行,它要取决于现有的社会资源和实践条件,人的发展程度与社会的成熟度是一体化的过程。所以,凸显人文关怀既不能忽视“人”,更不能忽视属“人”的社会,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正是从这一基本关系出发,强调妥善处理和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环境的关系运行,为实现“人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方向指引。

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的时代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这也是党在新形势下突出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的重要原因。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就体现在时刻“协调和满足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将社会需要内化为个人需要,或将个人需要外化为社会需要”之中。新时期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彰显了新的时代所赋予的特定意义和价值内涵。

第一,注重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本质功能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做“人”的工作,是通过作用于人的主观世界来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践活动。人类社会的进步性,往往就体现在它在多大程度上关注着人、满足着人、实现着人,在多大程度上彰显着“人”的主体地位和独特价值。人,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是有意识、有目的、有创造力的。可是,这种能动的实践过程不是抽象或任意的,它总是要反映特定条件和时代环境所固有的规定性要求。人对这种规定性的认识、理解和掌握,也不是自然而然的,它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这种特殊的方式进行培养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功能就是要引导“人”清楚地认知内在的规定性,发挥调节、激励、引导的功能,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社会实践中来,进而带动和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种直接的精神关怀,而且是一种间接的物质实践关怀。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的运用和人文情怀的调动,就会变成了一个充满灵性的教育过程;若只流于形式、简单地说教、硬性地灌输,只能是扼杀掉它的生命力,既不能关怀人,更无法展示“人”。

第二,注重人文关怀,是中国共产党发挥“生命线”作用的重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一切工作任务的“生命线”。之所以叫做“生命线”,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发挥出调动、组织、激励和引导的独特功效,更是能够协调和影响其他各个领域的工作,形成共识、汇聚力量,集中去解决国家和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重大困难与挑战。近现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自身的“群众”意识,强调一切工作都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关注群众的“需求”,无论是革命战争的年代、还是在竞争无比激烈的今天,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富裕是这种需求的汇集与展现;始终致力于提升人、促进社会的发展的伟大实践,不仅实现了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生存需求,更要奋力体现人的发展夙愿,而整个这个过程都要建立在社会统筹运行的基础上。新形势下,党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一方面是与时俱进地继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作用的现实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妥善处理和协调各种问题和利益关系的时代需要。

第三,注重人文关怀,是凝聚中国力量、展示“中国精神”的现实需要。任何重大的社会变革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往往要经历千锤百炼、千辛万苦。国家实力的增强、社会环境的改善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虽然在不同程度地优化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但不可否认,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是在触动和调整旧有社会利益关系的基础上向前推进的。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利益得到了保障,能量也得到了良性的释放,然而随之而来的还衍生出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一些消极的、悲观的、质疑的甚至对抗的情绪时有发生,面对社会的剧烈变动彷徨无措、焦躁不安、精神空虚的现象也不乏存在,各种负面的、情绪化的、甚至是极端性的社会行为也偶有发生。这一系列问题的层出不穷,是不利于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社会的良性运行的。有些人还在肆意误读和恶意曲解,企图煽动民众、挑起纷争。党和国家有必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这个特殊的方式来进行适当地调整和疏通,毕竟解决人们头脑中的疑惑和问题,还得从精神层面入手。另外,中国身处改革转型期,如何引导民众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凝聚共识,如何在各种困难和风险中迎难而上、汇集力量,这都是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要执起充满民族性与时代感的“中国精神”的鲜明旗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社会前进的发展方向。

三、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的实践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展开,是一个发挥人、调整人、引领人的过程,也是一个满足社会、作用社会、推进社会的过程。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充分地认识、挖掘“人”的特有因素,也要注重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实际发展程度,通过各个环节的协调运行与合力支撑来发挥作用。任何社会中所要实现的人文关怀都不是抽象的、随意的,而是要遵循现有的条件,从实际出发。

第一,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人”的立场引领多元化的人文资源。正确的行为,只能通过科学理论来引导。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引领民众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思想政治教育是其倡导的有效的工作方法。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曾公开讲过,共产党人要“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引领工人阶级,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同资产阶级斗争到底。而且,思想一经为群众掌握,才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无产阶级充分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实现了人类社会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可能。每一个认真研读马克思著作的人都不难发现,人文精神贯其始终,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全部思想的生成起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文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掌握“人”的本质、充分发挥“人”的力量、实现“人”的价值。这一点,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坚持马克思主义,而且创造性地实现中国化的过程,将凝结着几千年人文智慧的、透着独特人文魅力的传统精华注入其中,既丰富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精神。这是我们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直接理论来源和现实依据。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多元化的人文关怀思想资源,“就会大大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就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假象、挣脱各式人文理念的漩涡,不被错误思想侵蚀,不畏各种艰难险阻,保持向正确的方向前行。

第二,要根据中国现阶段发展的实际国情确定人文关怀的具体内容。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不能脱离现有的社会发展条件和国情基础。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我们党遵循的基本工作方法。当前,面对社会节奏的加快、激烈竞争的存在、多重思潮的冲击而导致的精神空虚、倦怠、焦虑、疑惑等不良情绪,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及时地关怀和疏导,以解民众的思想之困。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还要有效引领民众对中国国情和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和认识。新中国成立的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30多年间,社会主义表现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国家和社会的面貌得到大幅改善。同时,需要清楚地引导民众意识到,我国的国情基础还很薄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不能够兑现更高层次的人文关怀。换句话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能够承载的人文关怀还无法达到高层次、高水平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还只能致力于对人们生存权利和发展权利的基础性关怀,更多地体现在物质层面的关怀,政治方面、精神文化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全方位关怀还无法实现和满足。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展开以“人”为核心的真切关怀,更不能以此来束缚和限制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力的发挥。这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要在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对人民幸福的深度关怀。

人文关怀论文范文第3篇

1.1人文关怀的基本内涵2006年我国提出了“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保证个体的身心健康与和谐状态。医学上的人文关怀亦称人性化服务,其核心思想是把人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我国护理教育专家沈宁指出“护理专业的核心价值就是关心、尊重和帮助,护理教育应该充分体现出护理的人文关怀精神”。

1.2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儿科护理教学的需要护理作为一门与人的生命和健康密切相关的专业,要求护士既关注护理技术,又熟知人文知识,护理工作在本质上是充满关爱的服务。儿科护士要理解患儿、关爱患儿,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宽容、豁达、博爱,这样才能为患儿提供有感情、有内涵、有爱心的护理服务。所以,加强儿科护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是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根本需要,是护生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2儿科护生人文关怀精神缺失的原因

2.1家庭环境缺乏对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及长辈凡事优先替孩子着想,尽量减少孩子的社交和情感体验,忽视了孩子的道德教育,造成孩子“唯我独尊”的思想越来越严重,不懂得关心他人,与人沟通也存在很大问题,这是造成现代护生人文关怀精神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2.2社会环境缺乏对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贫富差距日渐明显,人们注重对权力和利益的追逐,忽视了对人性的关怀。这种现象反映在护理专业上,就是只重视专业知识、技术方面的教育,而忽视了护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护生普遍对护理工作热情不高,特别是儿科护生,感觉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心理不平衡。

2.3教师人文知识相对不足,引导不够护理专业的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一毕业就走上讲台,几乎没有任何的临床工作经历,忽视临床锻炼的重要性,缺乏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沟通交流,与临床脱节,对当今社会儿科护理的现状了解甚少,在教学过程中也只能依据教材理论“纸上谈兵”。此外,在儿科护理教学中,教师对护生人文关怀精神缺失的行为(如随意放置婴儿模型、不爱惜模型、操作时动作粗暴等)没有及时纠正和正确引导。

3在儿科护理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理念的方法

3.1更新观念,循序渐进地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或者说是人文关怀。人文精神提倡尊重生命,关爱人及人的思想感受,爱我们的家人以及爱我们周围的一切生命。人文关怀精神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人文关怀精神并非只是简单地通过学习人文课程、听人文讲座、看人文书籍就能够养成的,人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终身教化的过程。现代护理推行的整体护理理念的宗旨是:一切以人的健康为主导,人文关怀是其魅力所在。我们要注意培养护生乐观、豁达的心态,使其树立“病人至上”的护理服务意识,具备尊老爱幼、互爱互助的美德。

3.2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营造人文关怀的氛围教师的思想、学识、人品直接影响着护生价值观的取向。实施人文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言传身教、人格魅力、言行举止等对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护理教师首先要有宽广的胸怀,要对护理工作有极大的热情,对人宽容,对护生负责,并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让护生生活在一个充满关爱的环境中。学校也要经常为教师提供临床实践和人文素质教育相关知识学习及培训的机会,教师可通过亲身体验和加强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来拓宽自身知识面,以适应和提高医学人文教育。

3.3在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护生内心深处对弱小者关爱和保护的意识。例如,在讲授生长发育这一内容时,可以给护生播放小儿发育过程的视频,以激发护生对儿童、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又如教师在抱婴儿模型时,应告诉护生因为婴儿的头部相对较大,颈肌无力,故抱婴儿时应特别注意保护其头部,并一边向护生讲解,一边用婴儿模型示范,动作正确轻柔,语言亲切;再如在用婴儿模型示教婴儿抚触时,也要体现出关爱,操作时要求环境温湿度适宜,注意保暖,面带微笑,动作轻柔,还要注意保护婴儿的关节。实训时指导护生认真练习,爱护模型。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护生的人文关怀意识、习惯将逐渐养成。

3.4定期安排赴社区及幼教机构服务的实践为了拓宽护生的知识面,使其进一步了解小儿的心理特点及行为,教师可组织护生赴社区及幼教机构与婴幼儿亲密接触,让护生亲身体验照顾婴幼儿,在护理时想办法让他们配合,探索与婴幼儿家长有效的沟通方式,理解他们对婴幼儿健康的需求,宣教育儿知识。让护生从家长和孩子的现场反应来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和护理技巧,培养人文关怀精神。

3.5在临床实习中实践人文关怀理念许多患儿的治疗主要靠静脉输液完成,静脉穿刺是最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技术。在儿科护理实习前,要求护生练就过硬的静脉穿刺技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从而尽量避免患儿及其家属的焦躁情绪。在日常护理中,要注意使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进行沟通,包括安慰和鼓励患儿、适度表扬、适当解释等。护生对患儿应多抚触、搂抱,善于用玩具使患儿愉悦;对稍大一些的儿童可通过讲故事、玩游戏、询问心理方面的需求等调节护患关系。良好的沟通既体现了人文关怀,又减少了不必要的护患矛盾。

4结语

人文关怀论文范文第4篇

在以前的计算机教室中,老师们更多强调的是对机器的保护,比如在进计算机教室前要穿上干净的鞋套;铺设防静电的地板;电路的设计上等,甚至空调设置的第一目的也是为了让电脑能更好的散热。但其实,我们在对计算机教室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更多的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不能本末倒置。例如对通风除尘的设计;在计算机教室里放置一定数量的绿色植物等,来营造一种健康舒适的学习环境。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也应该注重细节的把握,从一个个小的细节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比如在夏天,计算机教室由于机器比较多,一般会比较的热,老师应该提前打开计算机教室的空调,让学生一进来就感觉到凉意;多注意电脑的检修和维护,保证每台电脑都能够正常的使用,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总之,让学生在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中,能够最快,最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2人文关怀在教学课堂中的体现

在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之一。如何有效的进行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教育对学生提升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影响。从我们平时的教学经验中不难发现,学生往往对生硬的理论知识学习没有兴趣,所以老师在对书本上生硬的理论知识讲解前,要仔细的研究,寻求一种能够让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讲解。比如,在讲到计算机硬件章节的时候,老师可以找一台淘汰的电脑,在课堂上进行拆分,用实物对照的方式进行一一讲解:“如果我们把电脑比喻成一个工厂的话,那么其机箱就工厂里的厂房;主板就工厂里的总控制台;CPU就是进行日常生产的机床;硬盘就是用来存放货物的仓库;内存就是机床旁边为了堆放原材料或者成品而留出的空地。在工厂需要生产产品时,就需要先从仓库(硬盘)里取出原材料,送到机床(CPU)处进行生产,而在生产时为了追求效率,往往会先将原材料放置在机床附近的空地处(内存),所以这就需要内存有很快的读取速度。”这样一讲,就将原本生硬的书本理论知识,形象生动化,让学生更容易和愿意去接受。

3人文关怀教学组织形式上的体现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带给学生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要想改变中国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落后局面,就必须从学生入手,因为他们才是弱势的主体。所以在平时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适当的采用一些激励措施,让学生在有竞争压力的环境去提高学习上的斗志。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平时学会用浏览器搜索有用的信息并完成相应的任务;开展一些比打字速度等类型的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主动去掌握基础性知识;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由于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肯定会带来学习上的层次性。老师将班级中的优生和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让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去帮助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这样不仅可以让成绩好的学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同时自身的学生能力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让相对落后的学生得到帮助后,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赶上学习进度,甚至有一些学生由此打破了学习上的障碍,成绩一越成为佼佼者。

4人文关怀在培养学生个性上的体现

每一个学生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是由多种多样的因素综合造成的结果,但更多的其实是心里因素差异的体现。所以,从人文关怀的层面上看,首先,老师应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而不要把成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兴趣爱好强加给学生;其次,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发展上的所有可能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上都能够有所提高和发展;最后,对学生的优劣,不能够单纯只看成绩,而应该有多个衡量指标。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树立学习的信心,而不会产生过大的心里负担,有助于养成健康的人格,培养创新能力,体现人文关怀。

5总结

人文关怀论文范文第5篇

在传统的儿科护理实践中,对幼儿疾病作出诊断以及对幼儿身体作出护理是主要的服务流程。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社会大众需求的多元化,儿科护理服务流程不仅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同时也逐渐得到发展与完善。在儿科护理服务流程的发展中,虽然一些医院受到经济等各类因素限制而不能做到完全到位,但是这并不影响儿科护理实践体现人文关怀并构建人性化的服务流程。一是在儿科护理区,有必要对整体布局作出合理规划。如医院应当考虑到家长在孩子生病后的焦虑心理,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儿科护理服务流程效率。在此要求下,医院可以在儿科护理区设置专门用于为家长提供咨询服务以及调度整个区域中儿科护理工作的服务台,从而确保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幼儿护理的情况以及确保儿科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医院中的儿科护理部门需要与儿科医疗就诊部门之间密切协作、相互协调,并在确保充分沟通的情况下提高儿科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三是儿科护理部门有必要设置导医人员,从而为病人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服务流程是否具有便捷性,不仅关系着患者所享受的护理质量,同时也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情绪产生着一定影响,所以,在儿科护理服务流程的改进中,有必要在对医院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的基础上将减轻病人及家属焦虑、提高服务效率作为重要的出发点,这些内容是儿科护理服务流程中对人文关怀的体现与应用,同时也能够让患者及其家属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体验到关爱与尊重。

二、人文关怀在塑造护理环境方面的应用

患者所看到的儿科护理环境是患者对儿科护理工作所产生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不仅影响着患者在接受护理中的心理与行为,同时也影响护理工作人员的情绪以及工作态度。作为幼儿,他们希望能够在自己所喜欢的环境中接受护理,而作为幼儿家长,更是希望护理环境能够体现出安静、温馨的特点。从对幼儿需求的满足方面来看,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理环境的设计与塑造需要建立在对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作出了解与尊重的基础之上。在病区环境的设计中,不仅要确保病室的采光、通风、温度以及湿度能够满足幼儿的舒适性要求,同时有必要在细节方面作出改善,如使用防滑地板、卡通笔画、动画造型,改变墙壁颜色、被褥颜色,增加电视并播放动画片等。这些手段能够有效缓解与消除幼儿在接受护理中所具有的恐惧心理。作为护理人员,也应当主动将自身当作护理环境中的重要要素,并通过使用文雅的举止、轻柔的动作来开展护理工作,同时护理人员要重视与幼儿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消除幼儿对护理工作者所具有的陌生感,并体现出儿科护理工作所具有的人情味。护理环境的塑造也应当考虑家长尤其是陪床家长的需求。在此方面,有必要在病房外以及病房内部的闲置空间设置座位,并在座位旁边放上报纸、杂志、故事书等,这样能够有效消除看望病人的家属以及陪床家属的交流情绪,并为他们提供一些可以消磨时间的项目。同时,针对一些行动不便的幼儿,有必要设置无障碍通道,从而可以让家长以及护理人员能够方便地带领幼儿外出放松紧张情绪。另外,在儿科护理区,有必要设置明确的指示标识并保证有清洁的卫生,开水、针线包等物品不应当离病房具有太远距离。在对儿科护理环境的优化与改善中,医院需要做到因地制宜,坚持围绕幼儿的身体特点、心理特点以及家长需求来对护理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塑造,从而在提升护理行业形象的同时推动社会大众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提高。

三、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良好的控制、组织与激励来对医院中的信息、财力、物力、人力等资源作出调节,从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儿科护理管理中对人文关怀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医院精神和医院文化的塑造以及儿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方面。这里所提到的医院精神是指包括儿科护理人员在内的医院工作者在医疗和护理实践中所具备的群体意识,其中爱岗敬业、救死扶伤等是最为核心的内容。医院精神是推动儿科护理服务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医院文化是指医院软文化,即医院在儿科护理的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文化理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和制度体系等。每个医院都会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具有特色的医院文化,这种文化会对儿科护理工作者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指导。在儿科护理实践的管理工作中,有必要针对儿科护理工作者采取奖惩机制,从而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并对其积极性进行调动。同时需要重视职业道德知识培训以及专业培训,确保儿科护理工作者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并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四、总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