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社区管理

城市社区管理

城市社区管理

城市社区管理范文第1篇

基于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大背景,借鉴社区再造的既有研究,就其中的社区流程再造展开探讨,以求为我国的城市社区管理创新提供可行的实施途径。依据社区流程再造的基本思路,结合公众对社区发展认识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总结出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流程的现存问题,并针对性地就社区的组织结构、职能关系和参与平台三方面提出流程再造的策略。

关键词:

社区再造;流程再造;组织结构;公众参与

市场经济体制和快速城镇化的发展,致使我国社会结构反复于断裂与重构之间[1],社区制逐步成为主要的城市基层管理方式,社区管理走向自治,公众参与不断热化。然而,我国的城市社区管理虽已有较多实践性尝试,但尚不完善且存在严重失灵,集中体现为行政权力下沉和自治组织“内卷化”[2]、社区组织功能冲突和非营利组织参与不足、社区管理与服务流程不协调和社区服务竞争性差、制度变迁非对等博弈和公众参与程度低、居民个体“原子化”和内在社会资本缺失等[3,4,5],这些都不利于我国城市社区的有效治理。另一方面,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崭新阶段,“2014年是中国智慧城市落地的元年”[6]。国务院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智慧城市建设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7]。

同年印发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则指明了我国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应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杜绝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强调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创新与建设[8]。关于智慧城市,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科学定义[9,10]。目前在我国,智慧城市是指以数据、信息的深加工和利用为核心,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这不仅是技术的创新,更多是机制、运营模式和资本运作的创新[11]。智慧城市下的社区建设,重点在于社区的管理与服务,通过构建公共基础数据库和公共信息平台,完善公共服务信息体系,推动公共服务方式创新,以使公众能更便捷、及时地获取相关信息[8,12]。由此来看,我国转型期中的城市社区在管理与服务的问题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及挑战。虽然智慧城市建设的大环境为社区的创新提供了众多政策和技术的支持,有利于网络化流程和公众参与平台的构建。但是,智慧城市的目标又对社区管理机制与运行模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字化、便捷化、智慧化。为了给城市社区管理的创新提供具体的实施途径,一些学者尝试引入(流程)再造理论和借鉴政府再造,提出社区再造的命题,并明确了社区再造的原则、内容和战略路径等。

社区再造是以大幅度提高社区效能、效率、适应性和创新力为目的,从根本上培植社区意识、改造社区组织流程、促进社区发展的以人为本的转型过程,在我国台湾地区表现为社区营造[4,5,13]。社区再造包括社区形象再造、社区公民再造、社区流程再造和社区制度再造四项基本内容,并以组织流程为中心,社区流程再造是当中的重点。因而,本研究将以社区流程再造为切入点,在梳理其已有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公众对社区发展认识的调查分析,探讨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流程再造,以提出创新社区管理的策略。

1社区流程再造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社区流程再造,就是从社区公众的需求出发,对社区的组织流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诊断和重新设计,形成网络化的工作程序,以提高社区组织的绩效[5]。对于社区流程再造,现有的研究虽尚未形成完整的实施方法体系,但已有相对明确的设计原则与路径。

1.1基本思路:遵循社区再造的五项原则社区流程再造作为社区再造的有机组成部分,需遵循社区再造的五项原则,这也是社区再造的目标:(1)获得授权的社区,即行政权力与社区自治组织相分离;(2)居民驱使的社区,即以公共利益为导向,鼓励公众参与;(3)企业型的社区,即建立有效的选择性激励措施,以高效、优质地满足居民需求;(4)协作型的社区,即强化居民、各类自治组织与政府机构的双向互动;(5)竞争型的社区,即引入竞争机制,遏制社区服务提供者的寻租行为[4]。

1.2基本方法:依据社区业务流程梳理组织结构社区流程再造的关键在于,将社区业务流程的需要置于职能分工之前,实现社区组织结构由职能型向流程型的转变[5]。社区业务流程大体可划分为行政、沟通、议事和服务四个方面。就其中的行政活动,王星认为,只有政府部门及其派出机构等社区管理的权责型参与者积极支持与干预,社区自治才有可能走向社会有序,而且多部门合作是其中的关键[14]。丁木水指出,街道是我国本来就存在的社区,其行政化应向社区化转变,使地处辖区内的、又不归其管辖的企业单位对社区具有归属感[15]。所以,在社区管理中,保留行政机构存在一定的必要性,但街道更应作为自治而非行政主导的社区单元。非行政活动方面,在转型背景下,现行以“属地管理”为基础的社区建设对基层整合的效果将越来越弱[16],而独立于社区之外的NGO则能提供促进邻里融合的服务和活动,社区兴趣活动等开放型社会网络的培育能更有效地推动社区建设的发展,并提高社区居委会的治理水平[17]。也就是说,NGO的介入可改善纯辖区内组织管理的整合力,促进居民自治组织治理水平的提高,在社区管理中可适度强化。

2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流程的主要问题

为能提出我国社区流程再造的有效策略,本研究开展了公众对社区发展认识的社会调查,以了解社区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社区业务流程需要。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是我国“大部制改革”最早的基层政府实践地,其管理体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该地也是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其社区能较早地体验到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果。为此,本研究以顺德为案例组织调查研究。在华南理工大学城市规划专业20多名高年级本科生的协助下,研究组于2012年7月至12月间对城市居民展开以社区发展为主题的问卷调查。研究组选择在人流相对集中的大型商场和步行街对市民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式问卷调查;考虑这两个调研点的中青年群体比例较高,研究组另选老年人较为集中的茶楼和公园,分别在早茶和晨运时间补充调查。此外,还联络当地教育部门向中小学生家长发放问卷,以扩大样本数量和覆盖面。本次调研共发放并回收问卷1433份,其中有效问卷1388份,有效率达96.86%。

同步,研究组就当地政府部门、企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社区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居民代表进行相关主题约30人次的访谈。与当地政府部门的访谈主要通过召集相关负责人举办座谈会;企业单位的访谈通过与行业协会代表交谈;社会组织的访谈对象选择当地社会工作开展得较为成熟的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并选择广州的启智服务总队作为志愿者组织方面的补充调研对象;社区组织的访谈选择当地不同类型的城市社区居委会,并由居委会书记代为对话;居民代表则通过社区居委会引介,与不同年龄层和职业的人员交谈。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城市社区管理流程存在三大问题:

2.1社区自治组织发育不良,市场组织难以全覆盖针对现有的政府组织(如社区居委会)、市场组织(如物业服务企业)和社区自治组织(如业委会)等社区管理主体,居民对它们在社区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和满意度总体评价一般,略偏向于有点帮助和比较满意(图1)。这说明,这些组织的参与具备一定的合理性,但仍有待改善。特别指出,居民认为物业服务企业在社区管理与服务中发挥的作用并不亚于居委会,且大于业委会。认为物业服务企业对社区管理有帮助的居民占55.1%,居委会为52.4%,而业委会则占48.5%;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与服务表示满意的居民占42.4%,对居委会为43.0%,而对业委会则为40.7%。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区自治组织发育不良,可能与居民目前更关注社区设施管理而非自我意愿表达有关。从访谈了解到,物业服务企业并未全面覆盖所有社区,特别是居民自建房集中等难以实现封闭式管理的地区,此时,作为政府组织的社区居委会承担了大部分的社区管理职能。然而,政府方面尽管已建设社区警务E超市①等信息化管理系统,但公众互动平台仍然缺位,不能即时回应社区居民所需。可见,居民对于社区自治组织的认同度并没有学术研究认为的高,这会影响到居民组建自治组织的积极性,不利于自治组织的完善,形成消极循环。而现状居民认同度相对较高的物业服务企业等市场组织,却难以在传统街区等管理界线不明晰的地域实施,不能全面推广。

2.2社区内组织缺乏有机联系,服务未能互补优化以顺德大良街道北区社区为例,该辖区的企业人口除大型工厂的外来人口居住在工厂配建的宿舍里外,其余职工(特别是外来人口)基本居住在辖区老城区内,企业职工的自维组织——工会也落点于老城区,与社区居民有一定的互动关系。辖区企业也为社区内每年举办的30多场大小型活动提供资金、物资和人员等方面的支持,缓解了社区居委会的资源短缺问题,可该社区却没有提供专业性社会服务的NGO组织的介入。就专业性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来看,以顺德大良街道中区社区为例。该社区于2011年引入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各类专业的便民服务。该中心以提供公共活动平台为主,并通过陪同走访等方式帮助居民处理行政事务。社工中心通过投标经政府研究后设立的项目,获得相应的活动经费及硬件设施的支持,并与辖区内外企业合作,获取一些基金会等的赞助。不过,社工中心并没有与志愿者组织合作,开展面向全社区各类群体的大型活动,服务对象比较局限,针对的主要是青少年和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志愿者组织方面,广州在国内最早形成了一定规模和管理模式的志愿者组织,故本研究以广州最活跃的志愿者团队——启智服务总队为例。其下属的心心之家分队与沙面街道的社区服务合作内容最为丰富,包括教育拓展、独居老人探访等。由于志愿者来源甚广,在活动筹办方面相比社工中心更具优势;活动资金渠道更广,可获得团市委、企业和个人等的支持。但志愿者组织与辖区企业互动较少,对所服务社区的认识较薄弱,且成员以志愿参与为前提,其活动推进的适宜性和保障性不及驻点的社工中心。不难看出,辖区企业、社工中心、志愿者组织等社区内组织在社区服务的提供上各有所长,对社区联结的强化具备一定作用。然而,各类组织在没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的情况下,其短板凸显,例如:辖区企业和志愿者组织提供的服务不如社工中心专业,社工中心的人力财力相对匮乏等。

2.3诉求渠道错位,互动平台缺失,需求可达性差调查数据表明,居民向政府表达社会管理意见以网络方式为主(42.68%),电话次之(33.45%)(图2)。而目前的公众参与多以座谈、听证等面对面的方式进行[18],与居民偏好的诉求渠道存在错位。因而,大多数(57.5%)居民认为当前的诉求渠道畅通情况一般。相关性分析显示,诉求渠道的畅通性与居民对智慧城市的了解和向政府表达意见的首选途径关系最密切。对智慧城市了解更多以及偏向于网络和电话等信息化渠道表达的居民,诉求渠道更为畅通(表1)。就互联网的使用情况来看,虽然2014年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超过世界32.5%的平均水平,但也仅为46.9%,远落后于发达国家78%的平均水平[19,20]。难以运用信息化手段表达意见的居民仍占大多数,诉求渠道的畅通性也因而受到影响。在互联网用户中,通过网络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偏低,经常在网络上就社会管理问题发表意见的用户仅有7.5%,这也主要与居民对智慧城市的了解程度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对社会发展前沿敏感度较高的人,不但诉求渠道更为畅通,也更愿意参与社区管理,反之相对消极。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除了受习惯的反映方式和参与积极性的影响以外,诉求渠道的畅通主要得益于互联网的长时间使用,并与学历和职业等相关(表2、图3)。调查显示一个“特殊”的现象,即学历越高,渠道越不畅通,这可能由于学历高的居民对诉求渠道期望更高,但目前以非信息化为主的参与渠道难以满足这类群体的需要。职业方面,非公务员的单位职工诉求渠道更畅通,而农民、工人等一些日常获取信息渠道受限的群体则更加难以参与。就信息互动途径来看,居民除了手机短信外,还希望通过公告栏和互联网两大渠道获取信息,三者的支持比例分别为39.60%、31.90%和18.30%(图4)。最常使用的信息化产品方面,50岁以上居民与其他居民存在差异,首选电视,次选电话(包括手机和固定电话),且其中的手机短信多为单纯的阅读而不回复,这主要因为该群体受到生活习惯与能力的限制更倾向于传统媒体。总而言之,我国既有的社区管理诉求渠道未能满足居民需求,尤其给农民工、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参与造成一定障碍。加之,目前智慧城市在社区层面落实的成果主要是单向的信息查询或收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互动性较弱。这都不利于及时了解公众的真正需求。

3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创新的流程再造策略

考虑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发展要求以及现有流程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从社区业务流程需要着手,构建社区流程再造的基本组织结构体系,并就其社区内组织的职能划分和需求反馈平台的建立提出建议。

3.1策略一:强化“外力”,重组社区组织结构体系综合国内的实践情况、国外及港台地区的实施经验,参与社区管理的组织与群体大体可划分为四类:官方组织、半官方组织、营利性组织和非官方非营利性组织(表3)。结合调研结果发现,在社区自治组织发育尚不完善的情况下,社区可以通过一定的“外部”力量来凝聚社会资本,以优化社区的组织结构。就辖区企业而言,其职工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多聚居于邻近的社区,可借助工会这一既有的自维组织,来集中反馈诉求,并向企业争取资金与物资支持,同时也可满足企业的社会责任需要。社工中心由于非政府非营利而形成中立性,使其可成为联系居民自治组织与辖区内外企业、其他公益团体的沟通与合作枢纽。本着社区再造的获得授权、居民驱使、企业化、协作性和竞争性五项原则,结合社区业务流程的需求,以及智慧城市建设对社区管理提出的新要求,考虑新旧体制易于转化等必要,笔者认为,社区管理应将原街道办事处的政府职能往上集中,将原居委会的自治功能往下细化,将原社区服务机构和社区规划工作室的服务功能去行政化,强化NGO和企业工会等社区自治组织以外的“外部”力量,整合社区数据的电子化,把组织结构划分为市区、社区和邻里三个层面,分别对应现状市区、街道和居委会三个层面,形成行政集于政府、公众易于进入、议行相对分离、服务专业高效、信息公共互通的协商式扁平化组织框架(图5)。

(1)市区层面:行政集中。参照西方发达国家,市、区层面的社区管理主体主要是官方的组织机构,作为基层机构负责行政管理和监督。就我国的官方组织机构来看,即便是经过大部制改革的顺德,各部门在不同专项管理之间仍有信息更新与共享的问题。因此,市、区层面应收归现有街道办事处的行政职能,设置汇聚各项信息的社区服务部门,作为市、区政府的联络机构,履行社区管理方面的行政职能,负责政府职能部门社区方面的工作协调、社区相关政策的制定、资源与资金提供、政府指令整合下达、服务监督、社区成员意见整理反馈等一些常规性事务。同时,针对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求,还应汇总社区及邻里层面各方面的管理数据,并电子化形成数据库,供各类社区管理主体通过一定的平台进行查阅。其成员构成方面,可择优提拔现状各街道办事处干部,以利用他们的工作经验和与居民之间的人脉关系。也可通过公开招募录用,广纳相关管理专业的精英。该部门应定期召开社区发展讨论会,审议重大决策并监督部门日常工作,出席人员包括各政府部门社区方面相关负责人和社区服务部门干部。

(2)社区层面:议行分离。访谈发现,现有社区居委会在社区(街道)层面已有一定的群众互动平台基础,包括政务论坛和办等,起到收集信息、联系政府部门的作用。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NGO的基本运作,大体是通过投标政府项目为居民提供技术,是联系政府与居民的桥梁。该层面的管理需强化对市、区和邻里上下两个层面的联系作用,因而可分别由社区咨询委员会、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规划工作室、商业企业和NGO履行行政服务、沟通议事、规划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的职能。社区咨询委员会是日常行政服务的联络组织,作为半官方组织,负责社区人口及物业等信息管理,并将其汇总至政府的社区服务部门。借鉴我国网格管理人的实践,依据社区成员的同质性将社区划分为规模相当的网格单元,每单元的行政事务各由一人负责。其成员由原街道办事处职工和社区居委会干部择优组成。社区管理委员会承担议事和沟通职能,负责社区重大事务的处理,协助社区规划工作室传达城市规划资讯。定期召开会议,向社区服务部门反映社区诉求与意见。结合政府网站或借用社区活动场所等,与邻里层面自治组织及居民沟通。网络招标信息聘任和监管商业企业,并与NGO合作组织活动。其成员由社区咨询委员会干部、业委会和工会代表组成。社区规划工作室担负与社区紧密相关的规划服务,一方面协助政府推动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另一方面指导社区建设、制定空间发展计划等,与政府社区服务部门共享社区管理及规划数据。其进驻团队面向各规划设计单位,以招标方式确定。NGO负责以社区层面为主、邻里层面为辅的技术性社区服务,自负盈亏。鼓励原社区居委会职工通过社工培训考试上岗,填补社工类人才缺口。商业企业是独立于社区以外的专业性营利组织,以竞标方式获得业务,为社区提供看护、安保、保洁等专项基本公共服务。

(3)邻里层面:企民兼顾。邻里(居委会)层面的管理将重点放在扩大参与渠道,激发公众的自治能力,摘掉社区居委会的空帽子,将权利还归于企业与居民、业主与租户等的利益共同体。结合访谈发现,不论是企业单位还是行业协会,均表现出对社区建设的忽视,该层次的社区宜提高企业自维组织——工会的话语权,在争取作为租户的职工的权益之余,及时沟通企业的意见,与业委会一起组成基于业缘与地缘的共同体集群,与上层面的社区管理委员会进行沟通。该层面的封闭式小区和大中型企业等主要由商业企业中的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综合性的日常服务,协助NGO举办社区活动,并由其业委会和工会监管。其他界线不明晰的开放式小区和规模较小的企业,则依托其他专项服务企业提供服务,在社区层面统筹管理。

3.2策略二:建立角色互补的三大社区组织成员关系重组后的社区组织结构体系中,NGO和商业企业之间、业委会与企业工会之间存在两分的关系,他们应在社区管理中形成职能互补的角色关系。(1)NGO组织。NGO组织大体可分为两类,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志愿者组织。访谈发现,社工中心和志愿者组织分别在专业服务和人员方面占据上风。因而,社工中心应以专业社工为骨干、以志愿者为补充,通过整合政府和企业提供的经费和设施等资源,提供专业性的社区服务,并为社区内外各类主体提供交流平台。而志愿者组织具有人力丰富、成本较低的优势,可作为社工中心提供服务的良好合作组织,一起优化社区的人际关系。(2)业委会与工会。业委会和工会分别负责业主和企业、租户方面的沟通和议事,并不承担服务功能。借鉴济南市天桥区纬北街道康桥社区经验,封闭式小区的业委会应成立社区业主接访中心,与物业服务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共同负责[28]。这样的管理方式,可强化业主参与社区自治的有效性。(3)商业企业。商业企业在看护、安保等基本公共服务上具有优势。以物业服务企业为例,其在安保、设施设备维护、卫生清洁等方面获得较高满意度,但不善于投诉处理[29](图6),而这些弱势刚好是社区自治组织的相对强项。考虑专项服务的规模效应及物业管理的综合性,物业服务企业主要承担邻里层面的服务,其他服务企业则面向社区层面。

3.3策略三:构建能及时反馈需求的公众参与平台社区流程再造以社区公众的需求为导向,有效的公众参与平台是社区流程再造的基本保障。为满足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创新的需要,其公众参与平台的构建受到智慧城市建设、公众对社区的认识、社区组织结构重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信息平台数字化。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决定了社区公共信息走向数字化的大趋势——公共信息将逐步从纸质语言转译为数字语言,形成可联网共享的数据库。公众可通过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接入数字化公共信息平台,便捷获取资讯。

(2)沟通渠道信息化。调研显示,居民总体愿意选择信息化的途径进行沟通交流,故社区信息互动渠道除了传统的公告栏以外,还可寻求手机短信、互联网等途径,整合社区论坛、QQ群等渠道为互通平台。考虑不同群体的需要和使用习惯,未来的社区管理可从两方面着手促进:一方面,加大网络等信息化方式的建设力度,以方便公众参与,特别是让高学历群体获得更广的渠道;另一方面,保留并优化传统媒体方式,使传统企业老板、老年人和农民工等偏好收看电视和拨打电话等群体拥有更为贴近自己生活的参与方式,譬如,适当地运用电视投播、电话访谈等方式。

(3)常规参与集中化。如上文所述,社区内外的沟通主要通过社区管理委员会来完成。这就要求公众参与平台重点指向该委员会常规活动的开展,在其中设置可访问社区公共信息数据库的接口,并配备专人指导使用。环顾国外的公众参与,其有很多生动、有效、具有强生命力的方式,如焦点小组(FocusGroups)、公民论坛、公共调查(EnquÊTePublique)、公共辩论、工作坊(Workshop/program)、电话答疑等[18,30,31]。

参考相关的评价方法,笔者从提供信息的能力、接受信息的能力、与公众交往的效果、获得广泛抽样意见的能力、信息数字化的难度、常规化开展的成本和公众的接受度七个方面,综合概括各种公众参与方式的有效性(表4)。对于不同参与手段,其“提供信息的能力”可根据其一次性可传达信息量的大小来衡量,“接受信息的能力”以其所提供信息的解析力和易读性评判,“与公众交往的效果”依据公众与信息方之间的信息流向关系断定,“获得广泛抽样意见的能力”通过参与方式对各类群体的准入门槛进行判断,“信息数字化的难度”以转化为数字信息的工作量来度量,“常规化开展的成本”比照参与方式的平均开展成本,“公众的接受度”以调查结果为准。结合不同参与群体的特征,优先考虑公众接受度,抽样效果及数字化难度次之,再权衡其他方面,笔者认为,社区流程再造的公众参与平台应以社区管理委员会为基础,在常规活动中,分别选用网络论坛、微博等即时信息工具、手机短信和QQ等社交软件、电话访谈、宣传栏等作为社区和邻里层面与公众沟通的手段,并借助社区(街道)政府网站实现不同手段间的信息关联。譬如,只要在论坛上信息,则QQ、微博、电子公告栏等均可见。公众也可从上述任意渠道查询在其中一个渠道提出的疑问回复。对于议会召开前的信息采集等非常规活动,则可增加电视公示、公共辩论、焦点小组等途径,以更深入了解公众所需(图7)。

4结语

城市社区管理自治化和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求社区向高质量发展,调动社会的自组织能力,重视社区成员的有效参与,实现公共设施、公益资源和事务等的智能化管理。为使城市社区管理创新拥有具体的实施途径支持,笔者基于对社区再造的基础研究梳理,着重探讨其中的社区流程再造命题。考虑行政服务集中供给、自治单元精干亲民、社区服务专业高效、公共信息数字化等要求,本研究构建了以社区管理委员会为沟通核心、“市区—社区—邻里”三层管理的基本组织框架。创新地提出以地缘和业缘为抓手,兼顾业主和租户、企业的需要,借助现有的业委会和工会作为社区最基层的自治单元。并在原有社区管理人员的转换方面,把居委会职工作为专业社工的后备力量,解决了就业去向和社工人才短缺的问题。本研究还初步理清了NGO和商业企业之间、业委会与企业工会之间的职能关系,探讨了社区的公众参与平台构建,指出平台应基于社区管理委员会,根据管理层面和活动频率运用电话访谈、社交软件和社区论坛等手段,以此作为完善社区管理公众参与的引介。

由于本研究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样本主要集中于佛山顺德区,且缺乏对物业服务企业和业委会、企业工会的深入调查,因此社区组织之间的关系分析仍有待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不断改善。

参考文献:

[1]杨琳.2011,中国遭遇社会转型拐点:社会管理体制需创新[EB/OL].

[2]何艳玲,蔡禾.中国城市基层自治组织的“内卷化”及其成因[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04-109.

[3]田毅鹏.中国社会后单位时代来临?[N].社会科学报,2010-08-26(3).

[4]陈炳辉,王菁“.社区再造”的原则与战略:新公共管理下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J].政治学研究,2010,17(3):8-13.

[5]谈志林,张黎黎.我国台湾地区社改运动与内地社区再造的制度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7(2):16-23.

[6]陈恒.2014:智慧城市元年?[N].光明日报,2014-12-11(13).

[7]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EB/OL].

[8]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

[9]郭理桥.城市发展与智慧城市[J].现代城市研究,2014(10):2-6.

[10]ChourabiH,NamT,WalkerS,eta1.UnderstandingSmartCities:AnIntegrativeFramework[A]//IEEEComputerSocietySystemScience(HICSS).201245thHawaiiInternationalConference[C].NewYork:IEEEPress,2012:2289-2297.

[11]佚名.“城市•产业•大变局——云时代的智慧城市高峰论坛”:解读八部委智慧城市健康发展指导意见[EB/OL].

[1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EB/OL].

[13]谈志林.台湾的社造运动与我国社区再造的路径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6(10):83-86.

[14]王星.利益分化与居民参与:转型期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困境及其理论转向[J].社会学研究,2012(2):20-35.

[15]丁水木.论街道社区和社区行政[J].社会学研究,1997(5):14-18.

[16]黎熙元,陈福平.社区论辩: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的形态转变[J].社会学研究,2008(2):192-217,246.

[17]陈捷,卢春龙.共通性社会资本与特定性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与中国的城市基层治理[J].社会学研究,2009(6):87-104,244.

[18]蔡定剑.公众参与及其在中国的发展[EB/OL].

[19]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ITC.TheWorldin2014:ICTFactsandFigures[EB/OL].

[21]张大维.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单元的重构与创生:以武汉市院落自治和门栋自治为例[J].城市问题,2006(4):59-63,68.

[22]顾晓伟.从我国台湾地区“社区总体营造”运动看我国旧城更新[J].现代城市研究,2007(4):48-54.

[23]王建军,夏志强,王建容.社区管理的理论与方法[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51-91.

[24]杨小华,苗天青.社区建设中的“三巨头(”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角色探讨[J].现代城市研究,2008(7):27-32,54.

[25]窦延文,朱小亮,姚华.社区规划师工作室受欢迎[N].深圳特区报,2009-11-29(A4).

[26]李嘉靖,刘玉亭.城市社区管理模式评析及中国社区管理机制初探[J].现代城市研究,2013(12):5-12.

[27]邹华,马凤领.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4(17):32-34.

[28]中共济南市委党校课题组.创新城市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尝试:康桥社区“五位一体”社区管理模式的实践与体会[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2(4):66-69.

[29]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2012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研究报告[R].2012.

[30]胡亮,田冬,殷洁.国际化城市的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研究[J].规划师,2011(2):33-37.

[31]许锋,刘涛.加拿大公众参与规划及其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2(1):64-68.

城市社区管理范文第2篇

社区参与是指社会主体依照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通过一定的组织或渠道,参与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管理,影响社区公共权力运行,维护自身权益,增进社区福利的行为和过程。中国多数老人由于离开工作岗位,比其他社区居民,有更多的精力与闲暇时间去参加各种活动,有更多的热情去关注社区的内部公共事务,发挥余热。然而,因受人们的认识观念、基本素质等因素的影响,社区管理模式并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亟待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本文以社区管理模式为研究对象,在深入解读我国老年人社区参与的现状的基础上,从规划社区未来发展方向,完善社区内部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城市社区管理模式优化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社区管理;老年;社区参与

一、研究背景

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中国正处于快速老龄化时期。城市社区离退休老人在智力、情绪和性格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大多数老年人活动参与的特点是:被动性、静态性、个体性、稳定性,参与的活动类型则以康体、消遣型为主,提高、发展型的休闲比较低。导致心理发生变化的原因可以追溯至因退休而来的角色转变、社会地位改变与收入减少和生活中的意外刺激打击等。针对以上变化,有效调节老人心理状态的方法为:退而不休、老有所为;量力而行、发挥余热;加强沟通、鼓励运动,使老年人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计划,充盈退休时光。

二、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在改革与创新上的现实困境

(一)社区管理法律制度不健全,无管理保障

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准绳,包括社区民间组织在内的社会主体都要按照法律的规定行事。制度是反应一个社会治理能力的主要指标,它同时是制约社区治理能力的主要影响因子。一套较完善的社区治理制度是治理社区的基础。当前我国的社区管理实践中与法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法律制度不配套等诸多问题有待完善,社区管理工作的混乱局面亟待健全的法律制度予以解决。

(二)社区自治能力低下,公民参与意识不高

社区治理的发展本质和根本要求是社区对社区自身的公共事务进行自我管理和约束。我国现阶段社区自治能力低下,是制约社区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根本因素。从当前社区自治的现状上看,首先,城市社区居民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社区治理的主体,参与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的意识淡薄,缺乏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关注;其次,部分居民在社区建设中没有实际权力,仅是参加一些无关紧要的座谈会,并不能起到重大事件的影响作用。

(三)社区管理队伍建设滞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一个服务大众的团体,团队成员的能力与责任心是最为重要的条件。然而城市居民工作繁忙、社区管理模式政治色彩浓重等因素使得居民委员会的选举变成了形式化选举,许多都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核与考察,或是由行政职能部门直接分流出来,或是社会上招收的人员,当选的从业人员社会责任感不强,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服务理念和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不能真正代表居民的意志,更不能切实维护居民的权利。这大大阻碍了社区建设前进的步伐,弱化了社区建设“自愿、自治、民主、合作”的原则。

三、城市社区管理模式优化的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机构建设,拓宽社区参与方式

当前,我国社区参与还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参与,并没有将社区居民的主观积极性调动起来,除了对于居民需求认识程度不足外,原因还可能是社区在规划设计方面有漏洞,如举办的活动没有创新性与实用性等,或是居民参与方式过窄,不够多元化。

(二)落实规章制度,推进管理体制创新

城市社区法制化建设是每个居民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是和谐社会的必要组成部分。落实规章制度,首先要“有法可依”,即社区建设首先要制定适应社区现状的相应政策。教育上,我们主张“因材施教”,同理,社区治理上我们也应主张“因区制规”。在有规章制度的支持下,其次需要做的是加强城市社区法制宣传,大力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加强社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进行自我约束的同时也监督他人。

(三)提高人员素养,打造高素质团队

社区作为一个组织团体,既是组织者,又是服务者。服务者的个人素质和服务态度极大的影响社区居民的体验。作为一个服务型团体,社区需要增强居民的归属感,良好的服务态度、专业的知识储备、灵活的工作方式、恰当的处事技巧都是一个高素质团队应具备的品质。

作者:赵睿 单位: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参考文献:

[1]卜万红.中国城市社区参与的新发展[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5(4):23-27.

[2]丁志宏.我国老年人休闲活动的特点分析及思考——以北京市为例[J].兰州学刊,2010(9):89-92.

[3]孙利芳,林梅.浅谈离退休老人的心理变化及干预对策[J].科技资讯,2010(7):223-223.

[4]姜振华.城市老年人社区参与的现状及原因探析[J].人口学刊,2009(5):38-43.

[5]陈思.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的现状与思考[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06:61-62.

[6]王天崇,吴玉红.健全社区中介组织——构建和谐社区的必然选择[J].前沿,2005(10):215-217.

城市社区管理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改革的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对此,驻区单位如果能融入到社区文化建设中,将发挥积极的促进功能,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应积极探讨发挥驻区单位作用的对策和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改革的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已经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在文化设施的建造方面、在保存社区文物、民俗方面、在丰富群众的生活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实践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驻区单位如果能融入到社区文化建设中,将对社区文化建设中问题的解决以及整个社区文化建设发挥巨大促进作用。

一、驻区单位对城市社区文化的促进功能

第一,引导功能。企事业单位所营造的文化氛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是社会文化传播的主导力量和“文化示范者”,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深广度。这些对于其所在社区而言,是一种客观的、实际的榜样力量,是一种强大的“文化定势”和“文化航标”。企事业单位文化发展和活动过程中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把社区文化发展引导到企事业单位文化所蕴含的主流目标上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社区文化建设产生引导作用。置身企事业单位文化环境中的员工,同时也是社区的成员,生活、学习、工作在社区居民之中,他们通过家庭、亲属、同学、朋友,与社会各个层面保持广泛而又密切的联系,他们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生活方式等都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周围居民产生示范效应。

第二,创造功能。企事业单位文化是在其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和文明成果的一种浓缩,具有民主、开放、创新、进取的特性,具有更新和再创造文化的活力和条件,它既是社会潮流的追逐者,又是时代潮流的开创者。这是因为企事业单位的重要主体是最富活力的中青年,企事业单位文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开放系统,具有相对敏感的特性,对于社会文化变迁的反应十分迅速。企事业单位对这种变迁进行筛选、过滤、扬弃乃至超越之后,实现自身的创造和更新,同时传导给所处社区,促使社区文化实现发展。

第三,传承功能。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它既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特定产物,又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积累过程。每一个社区特别是历史悠久的社区,居民的价值观念、社会心理、风俗习惯经过祖祖辈辈的创造、筛选、加工、充实和发展,形成了社区的文化传统。这些传统由于社区对环境的作用传给企事业单位,使他们继承下来(当然,这不是继承社区文化传统的唯一途径),从而实现文化的传承。

第四,整合功能。由于文化的渗透性,不同文化既可能交相融合,又可能产生相互冲突。特别是随着全球化趋势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社区文化趋于多样化,文化碰撞现象日益增多,尤其是人们面临的价值冲突与适应问题十分尖锐。所有这些也必然反映到企事业单位中来。企事业单位文化因其突出的引导性、计划性、整合性等特点,对文化冲突的协调、平衡、化解、融合相对社区而言具有明显的优势。企事业单位将上述“整合成果”辐射、传达到社区,能够促进社区多样性文化的发展趋向同社会主流文化保持良性关系,从而对社区文化发挥整合作用。企事业单位与所在社区是互为环境的,企事业单位文化的氛围及其内涵必然对社区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时刻辐射、影响着社区居民。正因为如此,企事业单位往往成为社区文化的亮点乃至制高点之一。

第五,补充功能。作为现代化产物的企业文化具有天然的先锋性、敏感性、叛逆性、开放性,有些新的文化因子特别是属于青年亚文化范畴的文化因子,原来并不存在于社区之中,往往是由企事业单位的主体(中青年)首先接纳和吸收的,然后传达、输送到整个社区范围,这就对社区文化起到了补充作用。充分认识城市社区与区内企事业单位的文化互动对于加强相关社区和企事业单位文化建设,加速社区的资源共享,优化企事业单位的社区环境,促进区、单位精神文明共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发挥驻区单位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作用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调动参与的积极性

社区成员的参与度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社区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缺乏社区成员参与的文化生活,有再好的动机、再新的创意、再大的投入也只能是无用之功。在许多社区,经常参与社区建设活动的主要是少数老人,尤以老年妇女居多,相当多的社区成员尤其是中青年居民和驻区单位员工尚未经常参与社区建设活动,社区成员的参与状况还不适应社区文化建设的需要。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一些居民和驻区单位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看法有失偏颇,相当一些居民和单位的社区参与意识比较淡薄,他们虽然生活在社区,但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属于社区建设的主体,没有意识到自己也应该对社区建设尽一份责任和义务。甚至错误地认为,社区建设完全是政府行为,是政府投资建设社区,让自己坐享其成。

为了提高驻区单位的参与度,应该努力做到:首先,加强与驻区单位的感情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驻区单位对自己生活在其中的特定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对这一特定区域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推崇、融合和奉献精神,使它们认识到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责任和义务。其次,通过与驻区单位的感情沟通,使它们更进一步认识到通过社区文化建设,精心营造社区发展的良好环境,是驻区企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因为所在社区的环境质量不仅关系到单位的发展、形象,而且与单位员工的办公和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我们必须将思想认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形成社区文化人人办的广泛共识,真正做到驻区单位与社区共发展,既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又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受益者。

(二)设施与场地等资源共享,提高利用率

城市社区发展的资源主要来自政府部门的供给以及社区管理部门的创收和居民缴纳的各种费用。社区内各部门与组织以及社区居民的捐款和提供各类设施的现象很少见。因此,一方面城市社区资源本身存在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物质性资源被闲置不用或开发利用不够,这的确让人十惋惜。究其原因,这与传统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以及“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狭隘的心理因素有关。在城市社区中由于存在许多分属不同行业、不同层级的“单位”,而城市社区的组织形式——社区委员会、业主委会员、居民委员会以及物业管理公司与他们之间不存在上下级或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就造成了他们对城市社区建设尤其是社区文化建设关心、重视、投入不够,对资源的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偏重于集中,谁投资,谁拥有,谁得益,不愿意将自己闲散的物质性资源拿出来让社区居民共享,社区资源不能得到更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如能将这些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发挥现有功能,为社区文化提供稳定、舒适的活动空间,实行资源共享,将是一件几全其美的大好事。这也可使社区文化建设不断上规模,上档次,谋求更大发展与飞跃。

(三)联手开展活动,丰富活动的内容

从各地开展的社区活动形式来看,确实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从太极拳、太极剑、台球、棋类、器械健身,到卡拉OK、戏迷演唱、养生功、秧歌、图书阅览、健身交谊舞等,达数十种之多,真可谓百花齐放,各具特色。但由于以上活动内容多少缺乏一些现代气息及深刻的内涵,因此对青年群体等相对缺乏吸引力。如能在丰富活动内容上多动脑筋,挖掘新的活动内容,拓展新的途径,把一些具有现代气息的艺术形式融人到其中去,这将会吸引更多的社区成员热情参与。而在这些方面,社区内企业事业单位组织的合作加盟,联手开展各类文化活动,通过创新的内容和变换的形式促进其发展。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丰富多彩,广泛活跃,就一定能生产出一些高品位、高质量的社区文化产品,增进社区文化建设的实效。

(四)加强组织沟通,提高管理的水平

从目前各地社区文化活动的组织性质来看,由于是新生事物,因此社区文化尚处于起步阶段,还缺乏一定的组织管理经验和社区文化人才。社区文化人才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从广义上说,社区文化人才队伍应包括街道和居委会的相关人员以及社区文化机构的工作人员;从狭义上说,主要是指街道社区文化职能部门及社区文化机构(文化站等)工作人员。就文化站工作人员来说,许多社区已面临青黄不接的状况。如有的地方管理者往往由队伍中的活动积极分子组成,管理经验不足,组织能力不强,难以形成核心,纪律的维持和活动的开展往往靠大家的自觉,随意性较大,缺乏高度集中基础上的规模扩大与创新求变的集体力量。

有鉴于此,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组织应能有效介人,整合运行。因为各单位组织已经长期形成了一整套的组织体系,有着一定的管理经验,他们的加盟,无疑会给社区文化建设增添新的活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而社区文化活动的成功开展与不断创新,对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增强内部凝聚力和提高社会知名度,也一定会大有裨益的。

社区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区居民、社区群众团体、各企事业单位、居委会、街道办事处这些社区基本成员的同心协力和共同努力。尤其在当前社区居民和单位主动参与意识较弱的状况下,更需要基层社区管理者及组织者的引导和动员,调动社区各方面的积极性,以使社区文化建设真正满足广大居民的多层次、多方面需要,使社区文化更为丰富多彩并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付春梅,谢守红.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刍议(J).经济师,2004(4).

城市社区管理范文第4篇

****社区以邓小平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实施福田区委、区政府“大经济、大文化、大环境、大服务”发展战略,按照街道党工委的部署,积极开展“基层基础年”和“城市管理年”的工作,现将开展“双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 成立“双年”核心小组

(1)“双年”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2)建立联席会议

****站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成员由工作站工作人员和辖区民警,属地单位,物业管理处负责人组成,每月不定期召开一次联席会议。

联席会议成为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及时反映辖区各单位、各小区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另外,也有利于资源共享,共同解决各单位及社区各项工作中存在的难题。

(3)成立维稳信息员小组

组织了62名维稳信息员,包括党支部党员,居委会委员,工作站协管员和居民群众。由于维稳网络的建立,为社区的稳定团结打好了基础,做好了突发事件的应急和处理准备,有利于社区的和谐团结,得到了居民的赞同。

(4)成立义务治安巡逻队

今年1月,****社区成立了由党员、辖区单位和群众组成的131人的义务治安巡逻队,发挥义务联防队作用,并制定了章程。定周三为集体巡逻日,由****站长亲自带队,在辖区内巡逻,并要求巡逻队成员在日常都要戴上“治安巡逻”的袖章,更好地发挥巡逻队的作用,为营造文明、祥和安全的良好社会治安环境而努力。

****各核心小组的成立,有利于辖区的“平安、和谐”,同时为开展“双年”工作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二、 固本强基工作

加强固本强基工程,在市、区、街道的关心下,社区工作站的努力下,****社区工作站办公用房和社区服务设施已得到落实,已达到市、区政府规定的办公标准。

三、 党建工作

****社区现党员已发展到123名,其中退休党员67名,个体私营企业党员52名,工作站4名,每月15日为党员集中学习日,组织全体党员学习党的政策,要求党员谨记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分发党刊等学习资料,动员党员为“平安、和谐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年社区党总支部以开展学习“八荣八耻”为中心,多次组织专题讲座会,另外,在6月30日,党总支组织了70多名党员开展了“唱响社会主义好”活动,全体党员共同朗诵“八荣八耻”、齐唱革命歌曲等。

我社区党员积极加入了社区“义务治安巡逻队”、“维稳信息员”、“计划生育协会志愿者服务队”、“出租屋管理信息员”各组织,充分体现了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

为将社区内党员拧成一股绳,除了定期召开的学习日之外,还组织多次专题座谈会,给党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对社区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求与建议。另外,在****书记的带领下,党组织多次慰问病重党员,让他们知道党组织的关心与重视,同时也让所有党员感受到党的温暖。

由于****党组织的凝聚力感染了居民,今年就有五名社区协管员交了入党申请书,辖区内有三名个体企业老板也成为了我们的积极分子,证明了我们的党支部吸引力是很强的,社区年青人向党组织靠拢的意愿也是很强的。由于社区党总支部重视和培养人才,为我党发展输送了新鲜血液。

四、 城市管理工作

(1)做好城管“一表三本”登记工作和“门前三包”签订工作,每个月不定期检查“门前三包”,门前三包签订率达到100%,共与170间门店和16个物业单位签订责任书,做好检查详细记录。将社区各物业单位的下水井,污水井,明、暗沟,乱挂电线、电话线全面调查清楚,统计到电话线、网线长17100米,电缆线54950米,有线电视线12850米,并作好登记向城管科作了书面汇报。按照街道的布署,协调和督促各物业管理处和属地单位安装防“四害”设施,共安装灭蚊灯64个、防蚊匣620个、防蚊贴2600个、老鼠屋3480个。

防“四害”设施的装置、管线改造等工作的完善,极大地改善了社区的环境,社区环境日趋整洁优美。

(2)抓好预防“禽流感”和“狂犬病”工作。在做好宣传的基础上,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给“三鸟”和狗打预防针。上半年,在社区定点给“三鸟”打了两次预防针,给狗打了一次预防针,有效预防和控制“禽流感”和“狂犬病”的发生。下半年,做好养狗登记工作,并在日常宣传“文明养狗”的好风尚。

(3)积极清查安全隐患、完善清无工作。社区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定期对辖区内的“六小”场所进行检查,在居民区开展安全宣传活动,有效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检查出存在安全隐患的房中房、仓库、非法加工生产场所等113间,黑煤气店一间,全部上报有关部门。区政府、街道办正在制定措施取缔。“清无”工作也在不断完善,专职人员加班加点,在辖区内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一时解决不了,马上汇报。

在8、9月份,针对****小区的脏、乱、差的问题,由工作站站长****亲自带队,晚上加班到****小区进行除草、清沟渠、管理小店不许乱摆卖等工作,将小区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

五、 民政工作

依托社区资源,开展弱势群体的帮助服务工作。社区重视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对社区的20名残疾人有详细的了解,并登记在册,根据不同的症状进行不同的康复服务帮助,并经常到他们的家中慰问和指导康复,解决困难。

今年,福田区在创建全国(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社区努力做好各项工作,积极支持和配合。近期****社区被福田街道推荐为国家对福田区创建工作的验收单位,这是我们的荣誉。我们已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不辜负区委、区政府、街道党工委的希望和寄托,争取顺利通过检查验收。

今年,我社区光荣地给部队送上了两名新兵。

六、整合出租屋管理和计划生育资源

今年1月,工作站整合了出租屋管理和计划生育资源,将辖区分为四个片区,分别由1人负责出租屋综合管理工作和计生工作,与每名责任人签订了责任书,严格按制度管理,按“三心四勤,一服务”的要求工作。两项工作互通信息,减少了对居民的影响,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压力,同时提高了信心,促进了工作的完善,提升工作效率。

一年来,为了使计生家喻户晓,提高优质服务,开展好创建“两无”与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活动,相继在辖区作了十次计生宣传,共发放宣传品8000张,1200盒。在按摩中心和酒店举行了四次“青春健康”教育讲课,

受教育者达300人次。在开展创建“两无”与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活动中,发出双查单XX张,查环查孕人数达390人。

今年下半年,****社区将出租屋综合管理与辖区管理处协同做好登记工作,以****住宅小区为试点,做好出租屋“物业式“管理这项新工作的制度、方法及管理模式,并在9月下旬,召开了现场会。

七、统计工作

5月15日,全国1%劳动力调查在我社区展开,经过一星期,共普查274人,国家、省、市、区的统计局领导和街道领导深入抽到的31小区住家来检查工作,并听取了工作站的汇报,各级领导对我社区普查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同月,基本单位更新调查70家。

9月,市劳动保障抽样调查抽到****社区。

9月10日起,我社区全体工作人员投入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每天加班到调查小区上户登记核实,此次共调查了384人,其中有0-6岁儿童37人,60岁以上老人8人,户籍残疾人1人。

八、做好辖区小区业主委员会选举工作

小区的和谐,直接影响到社区的和谐,所以,做好小区业主委员会选举,选举出真正无私并以为小区业主服务、得到业主支持的业主委员会成员至关紧要。在今年,****社区工作站筹备了两个小区的业主委员会选举。****公交小区在9月28日到10月28日,仅用一个月时间就顺利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业主委员会;另外,****小区的业主委员会的换届选举正在投票选举产生委员阶段。

九、做好老区改造工作

****小区旧区改造是今年的一项新工作,影响面广,而且没有经验可以借鉴。

为做好此项工作,我社区首先做好摸底统计工作,详细了解该小区的硬件设施、物业管理及业主情况,然后召开业主座谈会收集业主对住宅区改造意见,同时做好业主的思想工作。在广泛的宣传及全面的收集意见的过程中,让此项工作得到了广大业主的了解及支持。在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后,在街道老住宅区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仅花了十天的时间就以64%的投票率,92%的同意率,通过了****旧区改造的方案。

十、做好计划生育两民主试点工作

今年下半年,我社区开始全面开展计划生育两民主工作,在短几个月里,我社区针对此项工作,开展了大量的宣传活动,召开了多次联席会议、居民代表大会,将两民主深入民心,同时也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很多居民主动加入了计生协会的志愿者、会员,同时也积极自发或者配合我社区的计生两民主宣传工作。

此次开展两民主工作,使辖区居民与我社区工作站结合的更加紧密。

十一、积极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

今年7月在区司法局和街道的协调下,由原来的社区挂点律师调整为挂点律师事务所,增加了社区的律师资源,增强了社区的法律援助工作。工作站与律师事务所签定了协议书,定期或不定期的由律师参与社区的法律咨询和宣传工作,让辖区居民不走出社区就能解决法律疑难问题,得到法律的救助,真正做到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

十二、做好人民调解工作

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防线”的作用,维护了辖区的社会稳定。今年共调解案件15宗,其中婚姻6宗、经济纠纷2宗、邻里纠纷3宗、婆媳1宗、出租屋1宗、其他2宗,调解率达到100%。

今年,****社区把矛盾都解决在基层,没有为党工委添麻烦。

十三、成立社区学校

****社区学校于XX年3月份成立,****站长为校长,学校每月举办一次学习课程,每次学习均以辖区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设来立科目,并联系好专业的授课老师,得到了居民的高度赞扬。

十四、在辖区内组织多项活动,渲染“平安、和谐”气氛

(1)与辖区管理处联合组织活动,提高与管理处的工作素质,同时丰富小区居民活动,紧密社区、管理处、居民三者之间的关系。

今年,1月14日与****管理处合办了“卡拉OK比赛”;1月22日与****合办了“嘉年华活动”; 3月4日与****合办了“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6月22日与****村合办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与咨询活动”;6月26日与****住宅区合办了“安全生产宣传活动”;11月4日与****住宅小区合办了“文化 关爱”活动等等;12月8日在****大厦举办“社会保障‘新三年’咨询宣传活动”。

根据每个小区的特点,根据居民、管理处的需要,我们组织的每次活动,都让居民群众感受到了****社区是真正地为居民服务、真正的与居民连成一条心。

(2)关心社区老人,为老人策划了属于他们的舞台。

在5月9日,为让社区老人享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让老人感受到社区对他们的重视与关怀,工作站开展了“共享和谐”走向“金婚风采”活动,11对“金婚”“银婚”夫妇代表了辖区内的所有老人夫妻走上了舞台,感受辖区内所有居民对他们的祝福与关爱。此次活动展现家庭的和睦和社区的和谐,深受广大群众赞扬和上级领导好评。

(3) 社区积极倡导和维护妇女儿童的权益,组织了“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宣传活动”、“三.八妇女法律咨询活动”、“六.一儿童活动”、“从青春开始--禁毒宣传活动”等,为妇女的权益维护与青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4)举办多次活动,鼓励全民健身

以福田街道广播操展演为契机,将五月定为健身活动月,由****站长组织辖区居民每周一上午在****小区篮球场齐练广播体操。

(5) 社区工作站会同****管理处做好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居民安全防范意识,定于7月6日,在****住宅小区露天停车场,举行警民联合消防实操演习。

(6)与辖区单位与居民一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碧利斯”台风侵袭受灾的人民奉献自己的爱心,充分体现“互助、互爱”的新风尚。在****站长的积极募捐下、在辖区居民的踊跃参与、辖区单位慷慨解囊,共为灾区人民募集捐款34180元,为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7)关心社区内弱势群体,多次组织慰问活动

哪里的群众需要社区,我们就到哪里去。今年,****站长组织过各种慰问活动,有慰问患病老党员潘丽屏等、慰问残疾人张小冰等、慰问患病工作人员黄道桥、慰问辖区老人杜正等。

今年11月,为****社区的“助残”月,在一个月内,共组织了十次不同内容的残疾人关爱服务活动,包括慰问残疾人、免费为残疾人检查、残疾人健康讲座、与康宁医院联合设立的免费心理咨询、残疾人康体训练、为残疾人免费送轮椅、拐杖等用品……

(8)召开各式辖区座谈会,了解群众需要

3月15日,组织辖区老人召开“老年健康座

谈会”;6月30日,组织社区党员、群众召开“廉政教育”座谈会;8月1日,召开复退军人座谈会

(9)、加强社区内各物业单位与群众居民的联系

****社区工作站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把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处、辖区单位、辖区民警、社区各组织等紧密联系在一起。

1月12日,****社区组织“义务治安巡逻队”到“东江纵队”参观学习,巡逻队成员包括社区党员、社区群众、辖区内单位、辖区内管理处人员。此次活动有利于加强社区群众、辖区各单位、组织的联系,有利于群众了解社区、社区了解群众,也有利于把“平安、和谐”渗透到社区各个方面。

11月8日,****社区组织辖区物业单位、社区各组织到横岗园山风景区登山。在途中,同志们打成一片,欢声笑语,携手并进,在互相帮助中彰显和谐。这次活动也深受大家的喜爱,给大家提供了互相交流、沟通的机会。

****社区工作站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开展,我们以“以人为本 服务社区”为工作核心,将为营造“和谐社区,平安社区”不懈努力。

城市社区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社区建设;农村社区化管理;同步推进

近年来,我国社会管理结构发生了时代性的剧烈变化。这种变化,叫“单位社会的终结”,即以前由单位统一解决的生、老、病、死等各种问题都转到了社会。这是一种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即由那种基于“国家――单位――个人”的社会管理体制转向“国家――社区、社会团体――个人”的社会管理体制。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地权的变动,农民开始“洗脚上田”,他们最盼望的是富起来,最大的希望是孩子有享受很好教育,最大的愿望是过上城里人的生活,这些需要农村社区化管理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

一、城市社区建设与农村社区化管理同步推进是统筹城乡发展,构筑社会管理大格局的路径选择

(一)城市社区建设能为农村社区化管理提供样板参照

2002年,惠州市对社区进行了重构改组工作,全市成立了196个社区,并进一步明确了社区工作的七大职能:管理协调功能、社区服务功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功能、医疗保健计生服务功能、环境维护功能、文教体育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其组织形式具有政府主导特征。同时,还成立社区工作站,将政府管理链条延伸到社区,建立以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工作站(公共服务站)“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格局。这种社区管理模式目前成为了惠州市社区管理的基本模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社会运作方式。但是,惠州农村社区化管理还处在初步探索中,“进门像欧洲,出门像非洲”仍是农村社会建设的基本特点。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和农村税费的改革,乡镇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职能越来越弱,农民对政府的管理需求越来越少;相反,农民对医疗卫生、科技服务、社会治保、计生优抚、转移就业等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政府公共服务资源大多集中在城区和乡镇驻地,城乡分布严重不均,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非常匮乏,一些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很难得到公共服务的“阳光普照”这种状况仅靠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自我服务,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公共服务缺乏问题。因而,农村社区化管理已迫在眉睫,而城市社区建设不断探索,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村社区化管理提供样板和参考,他们在不断的探索中,相互借鉴,互动发展。

(二)构建社会管理大格局需要城市社区建设与农村社区化管理同步推进

要推动社会管理大格局的形成,在城市社区建设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必须推动农村社区化管理。一是四个民主”的真正实现需要社区建设来推动。社区建设的终极目的就是要构建一个共同生活体,通过社区的管理服务和各种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让农民参与社区活动,实现平等的沟通交流,把社区当成一个家,把社区所有的人当成自己的亲人,让农民能以良好的社会心态公平公正对村里的事情“说了算”。农村大小事,都通过平等民主沟通的来解决,大家相互理解,农村社会就会减少矛盾,最终实现社会和谐。二是社区建设能有效激活农村集体力量。时解体后,农村社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社会集体力量开始出现弱化的趋势,一般情况下,除了村民选举外,农民参与集体事件,其它的情况下集体力量比较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多的需要农村的社区化管理来改变这种局面,减少非正常的农村集体力量的暴发,而激发集体正能量实现社会和谐。三是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农村社会地权发生了变动,需要社区化管理来改善农村社会的治理方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惠州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的农民洗脚上田当起了企业家,外来资本进行农村,农村土地快速流转,变为工业用地,变成一些农村经济组织进行规模化生产,农民开始不再干农活了,闲置的农民已开始“洗脚上田打麻将”,“风声雨声麻将声声入耳”成为农村社会真实写照。培育倡导文明新风,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和发展思维,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作风,培养文明、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农村社会实行社区化管理。

(三)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城市社区建设与农村社区化管理同步推进

长期以来,各级政府部门一直致力于把公共服务送到农民手中,但效果并不理想。惠州农村村庄数量庞大、位置分散,各级政府财力不充足,让有限的政府财力、人员和公共服务资源直接延伸进入每一个村庄很不现实。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乡镇工业的兴起,农村的发展也出现了不平衡的状态。一些乡镇工业发达的强村兴起,由于工业项目较多,在土地、资源等方面的发展空间受限;而弱村组织涣散,逐渐衰落,许多地方出现了“空壳化”和“空心化”现象,与强村相比,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公共服务,都有较大的差距。强村对周围的弱村有兼并的趋势,弱村面临着发展经济、提升服务的需求。农村社区化管理能顺应这种趋势,打破了原来以自然村落、行政村为格局的管理,将使分散的各农户向中心社区聚集,解决了强村发展受限的问题,带动了弱村的发展,使弱村也能够享受到公共服务;同时也打破了村与村的界限,各村不再是直接对乡镇或街道,而是对社区中心,既节约了资源,又减少了行政成本。农村社区化管理,是农村社会发展的趋势与未来,它不但能改变农村的现有管理模式,也极大地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模式,将在农村逐步形成新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实现农村人与城市人在生活方式、公共服务供给上协调发展。

二、惠州城市社区建设与农村社区管理同步推进的思考

(一)社区的组织机构建设

前面所述,惠州城市社区已搭建了是“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体制,这一管理体制已基本稳定,但惠州农村社区建设还处初始阶段,需要大胆创新。

1.农村社区的划分

目前惠州大部分农村农民住得较为分散,因而要合理地规则,统一划分农村社区范围: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即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聚居人口适度、服务半径合理、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的原则,制定了农村社区建设,建设了“一村一社区”、“多村一社区”、“一村多点”等三种农村社区建设模式。(1)“一村一社区”模式。村人口规模在1 000人以上的,在现行的村民委员会范围内,按“一村一社区”形式组织社区建设。(2)“多村一社区”模式。规模较小的村、人口居住密度较高或生产生活方式相近的地方采取这种模式。(3)“一村多点”模式。这种模式在本质上是与“一村一社区”模式相同,主要适用于地域范围较大、自然村较多或村民居住较分散的行政村。具体可以按照交通比较便利、班子基础好,发展潜力比较大的村作为中心村。一般服务半径在2公里左右,涵盖5个村、1 000-2 000户,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里就有村民休息、娱乐、健身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2.组织再造

农村的情况与城市不一样,城市一般情况下是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模式,但是农村里还有农村经济的发啊呢,外人务工人员等等,农村社会的管理情况跟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农村管理情况是完全不同的。可以根据村民自治原则,依托现有的村“两委”班子,组建农村社区化管理与服务的机构。可以成立领导机构依然是农村社区党支部、社区村委会、社会工作站,这三个机构来统一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农村社区党支部是农村社会的领导中心,社区村委会仍是实行村民自治,社区公共服务站则负责农村社区化管理的统一规则和管理,为村民提供公共服务。另外在外来人口较多的地方还可以,根据农村社区复杂情况可以成产和谐共建理事会、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站。外来人员服务站主要由社区工作站里的稳维中心来主管,里面的人员主要社区工作站的人员来进行管理。

3.社工引入

农村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要有社工,这一群人来服务我们的农村社会的管理。在城市里,主要有街道各部门、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社区物业管理、业主委员会、经济实体及其它社会组织,一起来服务社区。但是在农村就不一样,这些家政服务等等社会组织还是不健全的。在农村社会里可以采取先在成熟地方试点,将社区工作者引入到农村工作中,可以按照村辖区总人口500-800名配一名专职社工的比例,农村社工的录用采取选聘和招聘两种方式,选聘主要是从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脱产班子的成员中选聘,招聘主要是从社会人员中招聘。可以适行网格化、全覆盖的管理,明确了每个社工包片区域和工作站内兼职治安或社保、救助、计生、卫生、文化、教育等一项工作,通过农村社区这个平台,切实发挥社工优势,把(居民)群众组织起来,满足群众各方面需求。

(二)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在惠州的社区建设按照“六个一”标准化工程建设的目标在逐步完善和建立。而在农村社区中可以根据农村社区划分的标准,按照室内外设施相对完备、服务功能相对集中、群众办事便捷的要求,建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这个中心要按照“五室三站二栏一校一场所”配备(五室:办公室、党建室、警务室、阅览室、活动室;三站:社区服务站、劳动保障站、卫生计生服务站;二栏:宣传栏、居务公开栏;一校:市民学校;一场所:健身娱乐活动场所)标准建设,街道也同时要建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要求两者建筑面积一般在1 000平方米左右。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引入社会组织进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参与农村社区化管理。农村社区的重建,使得社区里图书室、阅览室、谈心室、书画室、室、健身室等服务功能一应俱全,居民在这里学习、健身、娱乐、活动,社区中心成为居民接触社会的窗口、修身养性的场所、发挥才能的舞台、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心灵沟通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