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文化案例

城市文化案例范文精选

城市文化案例

城市文化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建档案;城市文化;文化传播

城建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做好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促进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能够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服务。

一、城建档案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关系

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是整个城市的精神寄托,也是促进城市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穴居,到后来的村落、城市,以及现代化的“钢铁水泥”,一座城市的建设并不仅仅是建筑形式的变化,其背后的人文精神也始终处于发展变化的状态当中,并持续影响着城市居民。从某种角度来看,城市文化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和综合性特征,涵盖了整个城市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而城市发展理念则可以视为城市文化在发展领域的具体表现。从城市建设的角度来看,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因素均会直接影响到城市建设和发展,而城市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资源即可被视为城市记忆而长期留存。由此可见,城建档案与城市文化之间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即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且均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二、城建档案中的城市文化

(一)景观文化。城市景观主要以人工景观为主,自然景观为辅,建筑物、道路、绿化系统、公共娱乐设施等是城市景观的基本构成。为了让自然景观更好吻合人工景观的发展、建设需求,一般会对自然景观进行适当的改造,并搭配一定量的人工景观,提高其观赏价值和作用功能。城建档案需要记录所有的城市景观工程,且档案形式多样,包括文字、图表、影像资料等,能够对城市独有的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和风貌特征进行准确记录,与其他城市空间之间形成显著的区别和差异性[1]。

(二)历史文化。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周期较长,一般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后才能够逐步成型,部分历史重镇已经有着千余年的发展历史。从某种角度来看,城市文化在本质上属于城市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不断进步的表现。城建档案涵盖了对城市历史建筑群的详细记录,将整个城市的历史记忆不断留存,并形成了城市独有的发展历史,同时也为后人预留了回忆的空间。从宏观角度来看,城建档案记载了整个城市的形成、发展和变迁,以特定的资料形式进行保留,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一种再现与传承[2]。

(三)地域文化。从某种角度来看,不同城市之间的文化有着显著的差异性,这主要是因为城市所在环境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地域特色,所以地域文化就成为城市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例如:北京在明清时期进入城市发展的快速阶段,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今北京留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群,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再如:陕西西安是历史中的长安,共有13个朝代将西安设为都城,如今的西安依然具有明显的汉朝、唐朝文化特征。

(四)民俗文化。从功能角度来看,城市本质上是人类生活的主要场所,是人类文明的聚集地。而民俗文化源自市井生活,是对城市居民真实生活的反馈与写照,衣、食、住、行等均是民俗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如今的城建档案也包含着大量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资料信息,这些信息是对城市民俗文化的反映和表现。例如:在城建档案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类别中,包含着详细的城市工业与民用建筑资料,而这些资料是对城市居民生产、生活场所的一种描述和记录。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建档案将持续增加民俗文化的内容,并将整个城市的记忆与特色详细记录、永久保存[3]。

三、城建档案管理对城市文化传播的作用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城市建筑物都拥有着较长的生命周期。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重新规划,城市的部分建筑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牺牲品,也有部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建筑,被人们保护,留存至今。而保留下来的历史建筑,陷入现代城市的包围之中,导致建筑物中的生活和文化印记逐渐消失。从某种角度来看,城市建筑是作为城市发展的牺牲品而存在,但城市中已经消失的建筑却不应该被人们轻易遗忘,这是整个城市共同的记忆。城市历史建筑是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资源,对于塑造独特的城市魅力、营造城市文化氛围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如今,留存下来的城市历史建筑一般是以景点的形式存在,而城建档案中的图片、文字和影像资料均可以让城市居民了解城市建筑的发展变化,了解城市的发展历程,让城市居民共同见证整个城市的发展和变迁。保护城市历史建筑在本质上也是对城市文化的延续和传承,而城建档案对城市文化的传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建档案作为传播城市文化的主要载体,可以让广大城市居民充分了解城市发展历史、城市规划历程、城市人文建筑等。此外,城建档案还是修志编史工作的重要资料,有利于促进城市文化全方面、多角度、多视野宣传工作的开展[4]。

四、对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建议

(一)多角度征集史料,完善档案管理体系。史料征集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为了达到充分宣扬城市文化的根本目的,档案管理者需要不断尝试多种途径去征集史料,丰富档案信息内容。首先,档案管理部门需要采取综合性史料征集手段,将广泛征集、重点征集、域外征集等多种手段联合使用,且保证史料内容的多样性与广泛性,文字资料、影像资料、图片资料等均是征集的基本范畴。其次,城市档案管理部门需要不断进行工作创新,要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料的基础上,持续扩大史料征集渠道,鼓励社会大众参与到史料征集工作当中,共同为史料征集出谋划策,以提高史料征集的效率。最后,档案管理部门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档案管理体系,树立全新的档案管理理念,扩大数字化技术的使用范围,加快传统纸质档案向数字化电子档案的转变速度[5]。

(二)利用当地媒体资源,多渠道传播城建档案文化。想要充分发挥城建档案的作用价值,就必须紧紧跟随时展的潮流,根据如今的媒体传播形式,多渠道开展宣传工作。首先,对于城市的媒体工作者而言,其需要主动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到城建档案文化传播当中,并将现代传媒思维应用其中,为城建档案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导向基础。其次,城市档案管理部门需要通过多种媒体进行宣传,以报纸、电视、电台、网络媒体为主开展宣传工作,并采取专栏、专题、专访等多种不同的方式,从而增强城建档案文化的传播效果,持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意识和文化保护意识。从某种角度来看,城建档案的记录对象为城市,城建档案的主要服务人群则是城市居民,这也意味着地方媒体将城建档案文化建设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城市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充分认可地方媒体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强与地方媒体的合作,拓展城建档案文化传播途径和方式。

(三)创新档案管理理念,打造城建档案精品。档案编研是目前档案管理的常用手段。在信息化时代下,城市档案管理部门需要树立信息化思维,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不断提高档案编研体系的完善程度,构建完善的编研体系和信息反馈制度。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城市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建立城建档案数据库,融入网络数据共享机制和个性化档案机制,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单位和企业参与其中,开创全民参与档案编研的良好局面。随着整个城市人民的参与度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城建档案的认识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有利于打造城建档案精品。

五、结语

城建档案与城市文化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城建档案展现了城市的文化和城市的进步,合理发掘城建档案的文化价值,使其转化为推动整个城市建设进程的巨大动力,是城市文化建设和城建档案事业发展的共同需要。

参考文献:

[1]郭喜萍.城建档案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J].兰台世界,2016(增刊1):27.

[2]李英俏.充分发挥城建档案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J].兰台世界,2013(增刊2):70.

[3]刘春梅.论城建档案管理在城市文化传播中的作用[J].新闻前哨,2020(3):88-89.

[4]赵乃坚.如何充分发挥城建档案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19):141-142.

城市文化案例范文第2篇

在城市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更新始终是一对矛盾,如何处理好这个矛盾,使城市发展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和谐共存,已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许多城市因为发展而夫去个性,因为发展而失去历史。以科学发展的态度和创新的方法去对待那些流传至今被城市发展淹没的历史,挖掘城建档案的历史文化价值,丰富城市文化,是当前城建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档案是历史文化的积累沉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财富。承载着城市建设历史与发展的重要信息的城建档案应与城市的发展脉络、人文环境和谐统一地诠释城市文化。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更是档案馆走向社会、走进公众的材质媒介,为公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这是档案馆创新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档案机构应如何担负起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公共利用,已成为国际档案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因此,城建档案与城市文化内在关系的揭示,可为城建档案事业提供全新的发展视角。城建档案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文脉的延续,是城市个性的体现,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种对于城市生命的尊重和对于城市本质的认同。城建档案是人类社会通过有意识的创造性劳动,逐步积累和保存下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城建档案是城市的记忆,城市在记忆中成长,城市失去了记忆,失去了历史,也就失去了自己独有的面貌。因此保护好城建档案,挖掘城建档案的历史文化价值,丰富城市记忆,不仅能使城市得以展示自身的独特文化,延续城市的文化血脉,而且可以营造一种充满历史感的生态氛围。然而,人们对城市文化的需求,往往会滞后于对生活的、生态的需求。在开始旧城改造之际,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上。

当原本车马拥挤,街巷狭窄扭曲的老街小巷成为绿树成荫、店铺林立的通衢大道……人们的住宅宽敞了,人均绿地增加了,出行道路通畅了。蓦然回首,在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的同时,却失去了,破坏了一些很重要的东西——原本属于一个城市本应具备的历史文化特征。历史跟人们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当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城市历史文化积淀重要性的时候,在城建档案馆的馆藏资料中,看到的大多是新建的住宅小区、新建的道路和桥梁以及地下管线等资料,却缺少了与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特征相关的资料。清王朝咸丰皇帝的军机大臣肃顺在承德的府邸。岁月流逝,其已在城市的改造建设中荡然无存。历史文化名城承德除了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等世界文化遗产之外,还有很多类似肃顺府的历史建筑,比如和珅府、常王府、佟王府、热河都统府等等。这些历史遗留的建筑在城市改造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而得以留存下来,不能不说是个遗憾。热河文庙始建于清(1776-1780年),与其他寺庙共同构成环避暑山庄的皇家寺庙群。热河文庙位于避暑山庄西南部宫墙外,占地16700平方米,规模仅次于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历经岁月的沧桑,保存至今的热河文庙建筑有尊经阁、东庑、西庑、明伦堂、崇圣祠、神库神厨、牺牲亭、红照墙等。牌坊、棂星门、泮池、大成门、碑亭以及主殿大成殿都已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相继被毁。热河文庙曾经作为承德八中的一部分,如今八中迁走,文庙已经修复,距今已有270多年历史的热河文庙又重现了往昔的恢弘。

二、创新发展城建档案工作,从后台走向前台,更好地为城市建设服务

工程建设者应首先向城建档案馆查询该街区的相关资料,询问当地的人文历史专家,了解清楚面临改造的住宅区内,即将整治的道路两边、河道两岸,有没有一些值得保留的建筑。这一切都对以集聚和传播城市建设历史与发展的信息为己任的城建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让城建档案工作从后台走向前台,更好地为城市建设服务。城建档案工作除了担当城市建设历史的储存者之外,还要担当城市建设的引领者、城市文化的保护者和传播者的角色。因此,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城建档案馆应以科学的发展观为引领,沉着应对机遇与挑战,创新发展理念,扩大发展领域,明确自身在城市文化中的定位,努力挖掘与研究城建档案的历史文化价值与文化功能,力求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以档案先进理论为指导,广泛开展城市文化与城建档案学术研究。我国城建档案信息管理学科理论研究体系基本形成,城建档案管理学科已逐步成为城市科学的一个分支,广泛开展城建档案与城市文化的学术性研究十分必要。

城市文化案例范文第3篇

具有近2400年历史的辽阳是我国东北地区最早出现的城市,也是一座有着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目前记录在案的历代文物遗址700余处,已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71处,列入名录的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9项。辽阳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记忆与再现,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珍贵遗产。这笔遗产具有独创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毫无疑问,保护好辽阳的历史文化遗产,使之流传后世,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由于战争、自然灾害、人为因素、时间的流逝等自然和人为的原因,使辽阳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各种风刀雨剑下遭到了巨大的创伤。像很多不可再生资源一样消逝在时光的暗处,不可复现了。至民国初年,辽阳古城明清时期的城墙和护城河等防御体系保存基本完好,城内官署衙门、民居院落、商业店铺、宗教寺院、娱乐场所等建筑一应俱全、体系完备,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风貌。然而,解放后至“”时期,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城墙被拆毁,大批年久失修的古建筑被拆扒新建,使古城历史风貌受到严重破坏。其一,辽阳历史文化底蕴厚重,但一些极其珍贵的文物古迹多数已不完整,历史街区荡然无存,市内现存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不足十处,已成为城市现代建筑中的“孤岛”,古城历史风貌无法再现。其二,辽阳老城区及周边地区地下埋藏着丰富的文物遗存,是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潜在资源,但发掘和保护的不够。如近年发现的明城墙西北角楼、滨湖花园辽金遗址、永昌雅居金代货币窖藏等一批重要地下文物,均没有妥善保护和利用。其三,多年来,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探索没有取得明显成效,将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辽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至今也没找到有效办法。

二、城建档案在城市历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城建档案中包含着许多历史文化和反映城市自然遗存的信息形体辽阳市城建档案馆保管的J类即名胜古迹园林绿化类档案包括:日伪时期辽阳古建筑介绍、东京城天佑门、1966年以前全市树木统计台帐、清朝翰林王尔烈故居修复工程、辽阳白塔、白塔公园单位工程等在内的各种图文、影像、数字资料,默默地记录了不同时期城市的建设改造,以及近年来市政重点工程的每一个细节的点点滴滴。都充分鉴证了城市的成长历程。

(二)信息化的全面开展使城建档案在城市历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更加有效和直观许多城建档案馆对此进行了探索,主要是以城市历史发展为脉络,抢救性地收集反映城市发展并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文字、照片、录像和实物等档案资料,整合相关部门已有的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数字化手段,建立相应的数据库、重要历史档案的全文数据库、专题数据库,构建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于一体,全面反映城市风貌的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系统。同时,声像档案工作的有效开展使内容图文并茂,呈现更加直观,而且在保护和存储方面更具专业性。通过配备满足档案存放需要的装具和控制温湿度的设备仪器,消防安全防范设施,能够应用新技术、新手段,对档案进行必要的复制和修复,尽可能延长档案的寿命,有效地保证了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城建档案是城市历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整合资源、传承历史、服务未来的作用对城市的历史文化进行再现和传播也是城建档案工作的重点之一。通过对有形、无形的历史文化客体资源的挖掘整理,结合馆藏进行编研,开发系列文化产品,整合信息,形成公共服务信息,为城市未来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需求服务,并制定出科学合理性标准,开展城市记忆的资源建设。近年来,辽阳市城建档案馆在搜索整理城市历史信息的工作中,注重挖掘和研究古建筑,先后编写并拍摄一系列编研材料及声像专题片。如《辽阳古建筑轶闻》、《馆藏辽阳老照片图集》、《辽阳的桥》、《清水绕古城》、《历史的回眸之古建筑篇》等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文化的作品,这些作品集史料性、观赏性、收藏性于一体,将城市中的地名典故、历史沿革、人文故事、古景遗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奉献给读者,成为辽阳市城市文化建设的优秀作品。以2011年编写完成的《馆藏辽阳老照片图集》为例,图集共收录辽阳市老照片108张,时间有远有近,其中大部分拍摄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整部图集以照片图文形式展示了辽阳古城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历史变迁。包括辽阳市20世纪初街道巷肆、城门古楼、庙宇教堂以及80年代城市标志性的公共场所等等,并为每幅照片配以文字说明,便于读者更加详细地了解这座古城的发展变化,让记忆在浏览中穿行其间,寻找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三、总结

城市文化案例范文第4篇

成熟度分级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主要是通过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使施工相关人员、机械设备都保持良好的状态,从而保证施工安全生产,并不断的完善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采用成熟度分级方法对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进行评价,有利于为提升安全标准化体系提供改进途径。成熟度分级主要有5级,呈阶梯式。第一,初始级。初始级是安全标准化体系的最低级别,当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处于这一级别时,水利工程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标准化制度,在施工生产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也不够严格。第二,计划级。当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处于计划级时,说明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的构建受到了重视,管理部门考试计划构建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措施,并且之间规范执行程序。第三,规范级。规范级,是指水利工程施工安全制度与相关标准目标已经较为完善,而且在日常施工中已经渗透了施工安全标准化工作,而且施工过程中相关工作的流程也已经相当完善。第四,控制级。控制级说明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已经能够对施工中各项工作、施工中安全绩效能够进行监督与控制,并且通过分析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的实施效果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效果。第五,持续改进剂。持续改进剂是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标准体系的最高级别,此时的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已经能够及时的分析安全标准化体系的实施效果并及时的反馈相关信息,以供安全管理人员不断优化安全标准化体系,不断提升其实施效果。

2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评价的要素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评价的要素是根据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中的要素决定的。根据水利部发行的相关评价文件,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中关键要素有十三个,次要要素有四十五个,次要因素与关键因素是被包含关系,因此,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评价中将十三个关键要素作为1级评价指标,根据关键因素与次要因素之间的关系。

3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评价的标准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的评价标准主要是用于判断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的成熟度级别。通过评判成熟度等级中各评价指标来确定安全标准化体系的成熟度。例如,以职业危害申报为例,如果,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中没有申报职业危害因素,说明该安全标准体系处于初始级,如果体系中有申报职业危害因素,但是其职业危害因素不全面,说明该安全标准体系处于计划级,如果体系中的职业危害因素申报较为全面,说明该安全标准体系处于规范级,如果体系中的职业危害因素申报很全面,说明该安全标准体系处于控制级;如果体系中的职业危害因素申报很全面,而且相关职业危害因素发生变化后能够及时的队员因素进行修改,说明该安全标准体系处于最高级———持续改进级。

4结束语

城市文化案例范文第5篇

徐悲鸿作为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以画马著称于世。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并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因此他的作品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博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这种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手法发展了中国的绘画艺术,是对中国绘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在: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浏览教材内容)

(一)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两种观点:

观点一:中国古代的教育“重人伦、轻物理”,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在师生关系上,主张师道尊严,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死记硬背,不利于开发人的智力。所以,发展教育必须摆脱古代教育思想的影响。

观点二: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有许多精华,如“文化成俗,其必由学”的重教化思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学态度,“诲人不倦”的育人风范,教学相长的教学法等。所以,发展教育必须回归古代教育思想。

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请说出理由。(学生讨论发表看法并由教师总结)

分析:对待传统文化应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将继承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应怎样对待两者的关系呢?(学生概括由教师总结,展示课件)

1、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

2、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2)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以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

根据上述两个知识点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题:(展示课件)

例1:当前形势下,我们既要进行文化继承,又要实施文化创新。应如何看待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①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③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④对传统文化应辩证地继承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

分析:根据题干的要求是让我们选出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而不是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因此,④不符合题意。正确选项是A。

但是,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重要因素有以下四个:

1、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那么,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如何影响文化发展的呢?下面我们来看这个图示:

因此,我们说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影响文化发展的第二个重要因素是科学技术的进步。

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的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那么,哪位同学能举一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呢?(引导学生举例说明此观点,而后教师总结“造纸术”、“芯片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中国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使之成为交流思想、传播文化的强有力工具,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现代社会中芯片的发明,使得人类社会进入了数字时代。人们可以在家中,通过网络这种现代化的手段来交流各种文化,从而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在列举上述两个事例时结合课件中的图片讲解,而后展示思想运动的图片。)

下面我们来看这样几幅图片: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中世纪末的“文化复兴”,18世纪的“启蒙运动”,这些都是人类历史上著名的思想运动。在这些思想运动中,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交流、激荡,催生着社会的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这就是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下面我们来看这幅有关教育变革的图片,思考:在“由私塾到课堂教学再到网络学习”的过程中,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对文化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起到了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说明教育方式的变革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并总结)

私塾这种教育方式依靠老师对学生的教授,将自身知识传给学生,对文化传承有一定的作用,但规模小,影响有限。课堂教学这种教育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校成为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网络学习这种教育方式,使文化传承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对文化发展也起了重要的影响。(展示课件的结论)

那么,教育方式的变革对文化发展起了哪些作用呢?我们可以根据课堂教学这种与我们最近的教育方式来理解。

首先,教育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能动性活动,对文化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它通过自身的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次,教育使用“传道、授业、解惑”方式,把文化传递给受教育者,是人类世代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

最后,教育是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了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以上就是教育对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这种作用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文化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将越来越大。

这就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四中重要因素。下面我们根据这四重因素来做以下的练习。

例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①社会制度的更替②科学技术的进步③思想运动④自然环境的变化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分析:根据教材基本知识可以得知: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社会制度的变革、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和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故选C。

例3:我国已将“数字图书馆”纳入国家“863”计划和国家“十五”重点项目,大量的文化遗产已经转化成数字化形态。如古老的“北京人”已经有了宣传网页,“故宫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研究”和“敦煌数字化虚拟洞窟”计划已经启动。这说明()

A、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的继承和发展

C、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D、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分析:通过题干我们可以得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化被进一步传播和继承。故选B。

例4:关于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C、教育能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

D、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小

分析:根据教材基础知识我们知道,教育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的作用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根据题意选D。

例5:“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表明()

A、科学技术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B、思想运动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C、教育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D、以社会实践为根本途径

分析:“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说明文化得以传承,而传承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教育。因此,“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表明教育推动着文化的进步,选C。

通过练习的结果来看,大家已掌握了教材的基本内容。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本节课的知识。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只有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才能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得以发扬光大。但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影响因素,其中,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思想运动和教育方式的变革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节课的重点是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作用。下面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标记清楚重点,然后巩固一下基本知识。

(几分钟后做练习)

根据我们的学习,下面我们来做这么几道习题。

[跟踪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③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④继承与发展是相互独立的两个方面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经历了工业革命之后,西欧各国普遍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大力鼓励科学理论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19世纪因而被称作“科学的世纪”。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确定了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上段文字主要说明(B)

A、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B、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D、社会生产力推动了文化进步

3、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0世纪之初的“新文化运动”;在西欧,中世纪末的“文艺复兴”,18世纪的“启蒙运动”,都是预示社会大变革的著名思想运动。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这段文字表明(A)

A、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

C、生产力推动了历史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