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慢性阻肺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慢性阻肺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慢性阻肺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慢性阻肺的症状及治疗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结核; 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0-0131-03

doi:10.14033/ki.cfmr.2015.10.066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是因为老年人年龄大、表述不清、抵抗力低下、结核症状不典型、X线表现不典型等原因,肺结核疾病容易被并存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掩盖,导致误诊、漏诊问题,延误最佳治疗时机。鉴于这种情况,对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85例,根据确诊时机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男女比例25∶12,年龄58~75岁,平均(67.00±5.12)岁;患者均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病程3~28年,平均(11.00±3.64)年,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多以阵发性咳嗽、咳痰等为主,同时伴有气喘、胸痛、消瘦、肢体懈怠等症状者17例,伴有白细胞不同程度增高者14例,该组患者早期均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但因临床症状不典型、或依据不足导致早期未诊断出肺结核。观察组48例,男女比例32∶16,年龄60~78岁,平均(68.00±6.85)岁;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3~20年,平均(16.00±3.29)年;该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经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1)实验室检查。两组患者均行实验室检查,经生化或血常规检查显示低蛋白血症或贫血者71例(83.53%);血气分析提示电解质紊乱22例(25.88%),低氧血症17例(20.00%),呼吸衰竭19例(22.35%)。53例(62.35%)患者痰涂片检查呈阳性,35例(41.18%)患者PPD试验(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39例(45.88%)患者结核抗体呈阳性。(2)影像学检查。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影像学检查,双肺中下叶及上叶前段为均匀一致的片状阴影,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表现。51例(60.00%)患者有类似肺炎的X线表现,合并有空洞者32例(37.65%),肋隔角变钝或胸膜粘连者16例(18.82%)。

1.2.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后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综合治疗。

对照组患者先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规治疗:患者在行X光胸片检查后,进行抗感染、平喘、排痰、解痉、营养支持、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水电解质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规治疗,同时应用噻托溴铵干粉吸入剂18 μg/次吸入治疗,1次/d,或是给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50/500 μg/次吸入治疗,2次/d。若患者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2~4周后临床疗效并不显著,便需进一步进行支气管镜检查与痰培养检查,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一步检查确诊合并有肺结核后,便在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础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抗结核治疗方案[1]。

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治疗方案:患者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解痉、平喘、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结核治疗,针对前期未有过抗结核治疗史的患者选择2RHZE/HER方案治疗,针对前期已有过抗结核治疗史的患者选择3DLVE/6DLE方案治疗。抗结核方案中各类药物均遵循“规律、适量、全程、早期”的应用原则,若患者对上述方案无法耐受,则需及时根据病情进行合理、适当地调整;若患者有耐多药情况,则在治疗前还需及时进行药敏加结核菌培养试验,在明确患者对哪种药耐药后,选择最为有效的2种以上药物进行抗结核治疗;若患者存在低氧血症现象,则需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若患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时,应逐渐替换为二丙酸倍氯米松,以降低激素不良反应[2]。抗结核治疗方案中,R代表利福平;H代表异烟肼;Z代表吡嗪胺;E代表乙胺丁醇;D代表力克肺;L代表利福喷丁;V代表左氧氟沙星。

1.3 评定标准

(1)检查指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X光胸片检查、血常规检查等指标进行观察与比较,同时对两组患者的痰菌、胸片空洞、双肺斑片状阴影等情况进行观察比较。(2)疗效评价指标。显效:患者的咳喘、肺音、紫绀、下肢水肿等症状明显改善,心率下降,肺功能等级改善至2级以上;有效:咳喘、肺音、紫绀、下肢水肿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心率有所下降,肺功能改善不足2级以上;无效:症状改善未达标,或是患者病情加重或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胸闷、气短、咳嗽、咯痰、乏力、盗汗、营养不良、咯血等临床症状均获得了明显的改善。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者45例(93.75%),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者29例(78.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临床治疗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痰菌转阴率、双肺阴影消失率、胸片空洞闭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转归情况比较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转归情况进行分析可见,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老年肺结核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如下两点:其一,患者在儿童时期或青少年时期感染了结核菌,在进入老年后,由于老年人机体抵抗力差、多种基础疾病作用,长期稳定静止的结核病灶会重新生长繁殖(内源性复燃),由此导致结核病发病。其二,患者在中青年时期发生结核病,但治疗不彻底,虽看似治愈,但实际是疾病在体内隐匿并缓慢进展,待到老年后,由于免疫力低下及相关疾病作用,容易再次诱发感染肺结核[3]。而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又是肺结核的高危人群,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后多种因素作用,很容易诱发患者感染肺结核,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长,导致多器官功能减退或衰竭;或是患者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与抗生素等药物,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再或是患者合并有糖尿病等其他影响免疫系统的基础疾病,从而增加肺结核的感染几率[4]。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在基层医院非常多见,且在近年来结核疫情严峻的形势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核率的发生率也呈升高趋势。老年人自身的病理、生理特点比较特殊,本身就存在呼吸道防御机制较弱、反应迟钝、抵抗力差、免疫力低下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后,更会加重生理、病理变化,再加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很容易使潜在的结核病灶复发,或是感染肺结核。老年人由于基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存在,在合并肺结核后,其临床症状表现及X线表现不典型,还有部分患者肺结核发病隐匿,无自觉症状,从而会给肺结核的诊断带来难度,便很容易造成误诊、漏诊问题。基于上述现象,临床必须提高重视,针对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对原发病加强治疗后,若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则应该及时考虑患者合并有肺结核的可能性,进一步进行实验室检查,以便能确诊肺结核,及时给予抗结核方案治疗[5-6]。

通过本次研究也可发现,医院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很容易在早期漏诊肺结核,延迟诊断,进而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从患者角度来看,由于患者肺结核临床症状不典型、X线表现不典型以及患者依从性差、不配合各种项检查等原因,从而造成漏诊、误诊、延迟诊断的问题;而从医院的角度来看,由于基层医务人员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缺乏足够的认识,只重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诊断,忽视了患者合并肺结核的可能性,或是前期未能进行必要的痰菌检查,导致肺结核不能及时诊断出。为能够预防肺结核漏诊、误诊现象,医务人员在对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详细问诊、体格检查的基础上,针对患者存在的肺部感染问题,必须进行X线、血清结核抗体、痰结核菌、结核菌试验等必要的检查。同时医务人员还应该最大地缩短拟诊、转诊时间,以减少医源性延误。

综上所述,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容易出现漏诊、误诊、延迟诊断的现象,从而延误结核病情,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临床上必须提高重视,争取做到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同时实施个体化、综合性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李志军.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40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1,2(18):96-97.

[2]韩军.100例COPD合并肺结核治疗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5):782-783.

[3]童晓燕.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2012,15(6):42-43.

[4]陈俊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8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2):105.

[5]桑纯利.87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0):1305-1306.

慢性阻肺的症状及治疗方法范文第2篇

目前公众对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的认知较高,而对慢阻肺这个沉默杀手的认识还相对欠缺,一些人常认为反复咳嗽、咳痰等症状是吸烟的伴随症状而不在意,致使慢阻肺的确诊率只有35.1%。

目前来看,庞大的吸烟人群、严重的空气污染、快速的人口老龄化等原因,使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慢阻肺威胁。但相当一部分人在患上慢阻肺后竟不知情,当气促、呼吸困难等明显时才去就医,发现症状时已是中晚期。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那么认识下我们的敌人(慢阻肺)吧。

一、潜伏的慢阻肺帮凶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许多慢阻肺的“帮凶”,包括吸烟、环境污染、厨房油烟、职业性粉尘和反复呼吸道感染以及可能的遗传因素。在诸多危险因素中,吸烟是导致慢阻肺的头号杀手,因此慢阻肺健康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戒烟。

二、易被忽略的临床症状

慢阻肺的特征性症状是慢性和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咳嗽和咳痰。慢阻肺早期的主要症状是似有似无的憋气,特别是活动以后的憋气经常不被重视,只有在严重的时候才会被提出来,所以症状上不突出是慢阻肺早期发现困难的重要因素。

三、被轻视的肺功能

慢阻肺跟高血压一样,早期发现不是凭借出现的症状而是依靠检查,要确诊慢阻肺必须进行肺功能检查。在常规的体检中,大家已经非常了解体检中测量血压、血糖、血脂等代表的意义,但肺功能检测经常被忽略。那么,什么是肺功能呢?肺功能检查包括通气功能、换气功能。肺功能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对身体无任何损伤,无痛苦和不适。肺功能检查有助于医生明确疾病严重程度。

因此,建议年龄大于40岁的吸烟者或曾经吸烟者;与粉尘和化学物质接触者;长期受室内外空气污染者;出现慢性咳嗽、咳痰、活动后气短、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史的人都应定期到医院做肺功能筛查。

四、病情的自我监测与正确评估

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呼吸系统症状超出日常变异(典型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痰量增多或痰液呈脓性),需要更改日常的用药即为急性加重。

随着病情加重,慢阻肺就不H仅影响呼吸系统,它还会波及全身多个脏器,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焦虑和抑郁、肺癌、糖尿病等。因此要尽量将自己的症状向医生描述全面。

五、慢阻肺规范化的管理

慢阻肺是一种需要坚持长期治疗,甚至终生治疗的疾病。以下几点在慢阻肺规范化管理中不能忽视。

1.教育与管理。(1)戒烟(2)了解慢阻肺的病理生理与临床基础知识(3)掌握一般和某些特殊的治疗方法(4)学会自我控制病情的技巧,如呼吸锻炼、吸入装置操作等(5)了解赴医院就诊的时机(6)社区医生定期随访管理。

2.控制职业性或环境污染。避免或防止吸入粉尘、烟雾及有害气体。

3.药物治疗。无论慢阻肺是稳定期还是急性加重期均须用药治疗,须由医生协助选择适合自己的用药,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不建议自行调整剂量或者用药时间。(1)支气管舒张剂。主要的支气管舒张剂有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及甲基黄嘌呤类,根据药物作用及患者的治疗反应选用,多首选吸入治疗。(2)激素。不推荐对稳定期慢阻肺患者长期口服激素及单一吸入激素治疗。(3)抗生素。需要有临床适应症,不建议经常反复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4)营养支持。建议摄取高蛋白食物、碳水化合物、水果、蔬菜及奶制品。

慢性阻肺的症状及治疗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剂量阿奇霉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256.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102-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主要是能够严重的危害人们身体健康,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与致残率,到目前为止治疗效果还不够影响[1]。最近几年来,通过相关研究可以得知,大环内酯类药物能够有效的改善气道慢性炎症,然而关于使用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还很少有研究报告。笔者为了详细的了解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特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5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5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为29例,患者年龄分布在57―9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14±1.23岁;患者病程分布在2―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8.5±0.31年;对照组患者为28例,患者年龄分布在58―9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03±1.41岁;患者病程分布在1.5―16年之间,平均病程为8.75±1.24年。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以及病史等基本资料,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此基础上,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2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均使用营养支持、呼吸肌功能训练以及适当的体育训练,采用支气管舒张剂等常规的治疗方法[2],给予对照组患者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一周两次,一次500mg。当遇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急性加重发作时,可以给予其吸氧、抗炎以及化痰等方法进行治疗,与此同时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避免采用血液制品,以及一些对免疫功能造成影响的药物。

1.3疗效判定

无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者是加重,咳嗽、痰量以及呼吸困难症状无改善。有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咳嗽、痰量以及呼吸困难症状均有所好转;显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已消失或者是显著好转;痊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已消失,且停药后3个月内没有复发。总有效率=显效+痊愈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计量资料之间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检验结果P0.05,证明对比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57%,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有明显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主要特征是气流受到限制,并且气流受限不能够逆转,同时呈现出进行性的进展,与此同时与肺部的有害颗粒以及气体异常的炎症反应也有比较大的关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属于临床的常见病症,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同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患者经常由于频繁的急性发作而不得不住院治疗,从而增加了患者的家庭以及经济负担[3]。然而当前临床上还未有治疗COPD的有效方法,本文采用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阿奇霉素是新型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较强耐酸性,同时半衰期较短、生物利用度较高,因此在作用于革兰阴性菌时,效果明显优于红霉素。相较红霉素,阿奇霉素能够在中性粒细胞中与巨噬细胞共同转移至上述细胞内,从而提高组织的浓度,而含有药物成分的中性粒细胞受到细菌刺激后可释放药物成分,从而形成抗菌作用。阿奇霉素在治疗中存在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皮肤反应、过敏反应、造尿系统疾病等,因此在药物使用时,医生要严格掌握药物适用症,同时对患儿的过敏史进行询问或者进行皮试,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采用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 中华内科杂志,2010,17(15):58,61~62.

慢性阻肺的症状及治疗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 小青龙汤 统计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以气道不完全性可逆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此病为呼吸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若急性加重期频繁发作,使得病情恶化,导致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从而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本论文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治疗方法出发,利用不同治疗方式,分析得到相对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案,为以后此类研究和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数据。

1.资料及方法

1.1实验对象

2013年10月到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按照入院接受治疗的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其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范围45~73岁;病程3~15天;轻度15例,中度23例。经分析两组患者在病程、病情、年龄上的差异均为统计学意义,不影响研究分析。

1.2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疾病诊断指南》[2]标准及分级。纳入观察的患者病情为轻、中度患者。中医症候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学》[3],症状:咳嗽、咳黄痰、喉间痰鸣、胸闷、口唇发紫、大便干结、苔黄、动则出汗气喘、脉滑弱。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氧疗、根据咳痰情况适当结合使用抗生素、祛痰剂、支气管扩张剂以及相应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层上联合运用小青龙汤加减。每天一剂,水煎至200ml服用,早晚分为2次服,疗程为2周。

1.3诊断标准

患者自觉相应的临床症状改善。显效:咳嗽、咳黄痰、喉间痰鸣、胸闷、口唇发紫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有效:相应症状减轻;无效:相应症状无改善或病情加重。血气分析:PaO2与PaCO2两项的基本情况。

1.4数据分析

收集整理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对数据进行相应统计分析。计量与计数资料的分析方法分别采用t、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

2.结果

2.1两组症状改善对比

治疗组患者咳嗽、咳黄痰、喉间痰鸣、胸闷、口唇发紫等症状改善明显,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喘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方法治疗后症状前后对比

备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1

表1显示,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相应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很高,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

2.2总疗效状况

两组的总体疗效明显,结果见表2。

表2两组治疗方式总体疗效

表2显示两组的总有效率明显,经统计分析后得到,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些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治疗前后血气比较

对两组患者给予不同治疗后,治疗后的血气明显比治疗前有所改善。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血气比较

备注:与治疗前相比,表示P<0.05;与对照组相比*表示P<0.05。

表3显示,治疗组治疗后效果明显优于治疗前,且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PaO2与PaCO2明显提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研究表面,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主要原因是气管-支气管病毒或细菌引起的感染。因此,有效控制感染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关键。小青龙汤剂能显著拮抗组胺引起的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收缩作用,可以减少气道的阻力,增大肺的动态顺应性,可以显著改善外周小气道的病理作用[4]。

本研究为探索分析小青龙汤加减用于治疗慢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以2013年10月到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为实验对象,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小青龙加减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咳嗽、咳痰、气喘症状及血气PaO2与PaCO2改善情况。结果表明,经对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咳嗽、咳痰、气喘症状明显改善,且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6%、7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PaO2与PaCO2均有明显改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此认为,小青龙汤加减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比单纯运用传统西药治疗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慢性阻塞性肺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是引起疾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5]。所以应早预防早治疗,对于处于疾病期的患者应积极接受相应的临床治疗,从而改善自身的生活质量,减轻心理及生活负担。

参考文献:

[1]钟敏,魏林林.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6,7(26):8687.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5(8):453-460.

[3]王吉妖,吴敦序,陈淑俊等.小青龙汤对哮喘大鼠气道阻力、肺动态顺应性和血嗜酸细胞数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6(2):79-80.

慢性阻肺的症状及治疗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异丙托溴铵;舒利迭;慢性阻塞性肺病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6-0104-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其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严重影响人们的劳动能力,因此,治疗COPD的关键是缓解症状,延缓肺功能进行性恶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根据临床经验对收治的13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给予不同的药物及联合用药治疗,观察其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近期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3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2007年修订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1],且病史及肺功能测定均符合Ⅱ~Ⅲ级COPD 诊断标准。按照不同的就诊时间,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异丙托溴铵联合舒利迭治疗组58例,舒利迭治疗组45例,对照组32例。3组的年龄、病程及基础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近4周内无COPD急性发作史,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无合并心、肝、肾等全身性疾病,参与此研究时均停用其它支气管扩张剂。

1.2 方法

异丙托溴铵联合舒利迭治疗组吸入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商品名:爱全乐,20μg/喷)40μg/次,3 次/d,舒利迭准纳器(沙美特罗50μg+丙酸氟替卡松250μg复方干粉吸入剂)12h吸入1次,每次1吸(共计沙美特罗100μg+丙酸氟替卡松500g/d);舒利迭治疗组吸入舒利迭,用法同上;对照组予口服茶碱(0.3g/d)及按需使用沙丁胺醇(万托林)气雾剂,3组均在治疗14周后进行疗效观察。

1.3 疗效判定

根据COPD咳嗽、咳痰及气促3大主要症状的好转情况,结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1],将疗效划分为:显著好转: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好转:症状部分缓解;无变化:症状无明显变化;恶化:原有症状加重,痰量增加或伴发热,即为COPD 急性发作。

1.4 统计学处理

3组患者间疗效差异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结果显示对照组与异丙托溴铵联合舒利迭治疗组比较其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舒利迭是吸入型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与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的复方制剂,通过经口吸入使用,药物直接作用于靶器官,仅需较小剂量即可达到有效的治疗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少,已成功地应用于哮喘的防治。糖皮质激素作用于炎症的多个环节,调控靶细胞的基因转录,抑制多种炎性细胞的活化及炎性因子的生成,提高β2-受体的敏感性,进而预防气道重塑[2]。异丙托溴铵可阻断迷走神经节后神经元的作用,使支气管扩张,也可阻断吸入性刺激物所引起的反射性支气管收缩[3];同时有研究认为异丙托溴铵极少从黏膜吸收,对痰量及痰粘稠度均无明显影响,少数患者有口干、口苦感,但在老年患者不会引起尿潴留,尤其适用于有心脏病和循环系统疾病的患者[4]。本文研究结果发现,对照组与异丙托溴铵联合舒利迭治疗组比较其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与舒利迭治疗组疗效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舒利迭治疗组与异丙托溴铵联合舒利迭治疗组比较,其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舒利迭及异丙托溴铵联合舒利迭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异丙托溴铵联合舒利迭雾化吸入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可加快患者呼吸和肺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对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药物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 (1):8-17.

[2] PELAIA G, VATRELLA A, CUDA G, et al.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costeroid actions in chronic inflammatory airway diseases[J].Life Sci,2003,72(14):1549-1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