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慢性病管理学

慢性病管理学范文精选

慢性病管理学

慢性病管理学范文第1篇

(一)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伴随着老年人比重的不断增加,农村人口患病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由于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贫乏、医疗水平较低,这种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对我国的医疗保险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二)医疗卫生费用的不断增长据卫生部门有关资料显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据卫生部调查,我国老年人群中60%~70%有慢性病史,由于慢性病病程长、治疗周期缓慢等原因,加之采用了昂贵的医疗器械和诊疗技术,加重了医疗费用的开支。我国人均医疗卫生费用截止到2010年的时候,已经由原来的11.5元增加到了1487元。

二、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一)宣传工作不到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教育水平的限制,在对新农合政策的理解上存在较大的偏颇。此外,相关工作人员在政策细节方面宣传的欠缺、宣传手段的书面化等原因,导致农民不能真切了解到新农合所能带来的实惠,挫伤了农村群众参合的积极性。

(二)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从新农合试点以来的近十年里,新农合的运行依然是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首先就是立法内容的不全面,对于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机构、新农合资金的筹资方式等方面,都没有制定严格的法律条文。其次就是缺失权威性的立法。目前由省级部门制定的规范性的文件,虽然也起到了法律般的作用,但是严格来说,这些规范性的文件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立法体制不健全,不利于增强新农合制度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三)费用补偿水平过低我国的新农合是以大病统筹为原则的,相对于大病来言,一些常见病、慢性病成为占据人民医疗费用支出的主要类别。但是慢性病、工伤等花费高患病几率大的一些事件均被排除在新农合补偿范围之外。参合农民使用更多的是补偿较小的门诊治疗,这使更多的医疗费用依然由参合农户承担。

(四)资金筹集可持续性不足筹资水平低,筹资来源少成为新农合基金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人口老龄化所引起的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让新农合基金的发展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局势。与以往合作医疗不同,新农合资金的筹集机制遵循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共同筹集的原则,特别强调政府筹集资金的责任;但是从全国新农合的基金筹集来看,单纯依靠政府的财政能力无法承担资金筹集的重担,而中央政府对新农合的补贴拨款也没有达到相应的比例。截止到2012年,中央财政的筹资标准为120元,和地方筹资金额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可见,中央财政的筹资标准依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其次,我国新农合资金的筹集缺乏多样化的筹资机制。

(五)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和服务的缺失首先,新农合经办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我国城乡医疗水平发展的不均衡使更多的专业医疗人员更愿意留在城市的大医院;其次就是基层卫生院硬件设施落后。没有足够的经费购置诸如心电图机、超声波诊断仪等专业设施。最后就是农村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消费上存在一定的诱导行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收益大多都直接和药品和差价挂钩,不少合作医疗机构对于前来就诊的参合农民小病大治、开大药方、套取医疗基金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农民就医负担过重,其享受的医疗服务也大打折扣。

三、新农合制度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扩大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农民对新农合的认知度在新农合制度的运行过程中,不管是广大农民还是基层干部,在对新农合的认识上依然存在偏差,即使是基层干部,在对新农合细则的了解上也比较薄弱。首先就是要提高新农合制度的透明度,对于医药报销条件及范围、报销程序、基金收支等信息进行公示。其次,转变僵化的宣传方式,借助于现代化的宣传媒体,譬如电视讲座,新农合网站等形式,而针对信息接受性比较差的老年人,则要适时的采取家访、一对一辅导等更为直接、更全面的宣传手段。

(二)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立法体系新农合立法依然从属于社会保险立法的范畴,所以要坚持以《社会保险法》为统领,在各地区新农合的立法过程中,可以在确保不违背全国统领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适合于当地新农合特殊性的法律、法规建设,对于新农合基金的筹资方式、筹资比例等内容也要进行明确的规定,构建多层次的新农合法律,同时也要维持新农合法律体系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三)制定合理有效的补偿方案,提高补偿水平首先就是要在大病统筹的基础上去兼顾更多的小病,让更多农民享受到新农合的利益。其次,补偿方案要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适时的进行调整和优化。降低新农合的起付线,同时也要尽可能的提高新农合的补偿比例和封顶线。为了提高新农合的补偿能力,政府还可以选择将一些服务质量好的商业保险公司引入到新农合运作中来,利用商业保险专业的风险管理机制、理赔管理经验等优势,增强新农合基金抵御风险的能力。

(四)完善筹资机制,提高筹资水平在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制定科学合理的筹资标准,需要从政府、社会、个人三方面入手。在政府方面,对新农合政策的支持力度也要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而随之提高。在社会方面,要加大新农合政策的宣传力度,畅通社会捐赠的渠道,吸纳社会资金。在个人筹资方面,要逐步扩大农民自愿筹资的比例,可以采取以户为单位的筹资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新农合基金的风险性。

(五)完善基层医疗体系建设,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第一,加大对定点合作医疗的财政投入,配备先进的医疗仪器。第二,加强基层卫生医疗队伍建设。首先就是要加强对现有基层卫生院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其次就是鼓励医学院毕业生、中高层级医院的离退休人员到农村基层卫生院就职。此外,也可以采用群众举报制度,设置举报信箱、举报电话等,对于一些定点医疗机构小病大治、开大药方的行为进行举报,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四、结语

慢性病管理学范文第2篇

本研究针对湖北省某县所有参合人群的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新农合报表以及参合人群的住院系统数据,通过SPSS19.0及Excel2007对数据进行处理,将年龄进行分层分析,在年龄分层的过程中数据存在一定的缺失,但是缺失率基本控制在5%以下。对有效住院人次进行年龄结构,住院费用以及住院流向的分析,阐述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的利用对新农合基金的影响。

2结果

2.1参合人群年龄结构

老化将对新农合基金带来一定的风险通过对湖北省某县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自2008年以来,新农合的参合率基本处于上升趋势,截至2012年,新农合的参合率达到99.30%,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我国的农业人口基本被新农合所覆盖,这是我国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的一个好的开端。但是,参合人口的年龄结构分析结果不容乐观。从纵向看,除了0~5岁组的儿童参合人数占总参合人数的构成比呈现上升趋势外,其他年龄组参合人数构成比随着年份没有显著性变化,趋于稳定状态。从横向来看,参合年龄段中40~59岁年龄组的参合人数占总参合人数的构成比最高,40~59岁组及60岁组两个年龄组的参合人数的构成比每年达到50%以上,2012年达到59.31%,接近60%。然而这两个参合年龄组又属于发病的高发人群,势必会对新农合的基金构成一定的威胁。

2.2老年人口的住院人次逐年上升

对新农合基金造成一定冲击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医疗保险的全覆盖,我国的农村人口的卫生服务利用率在显著提高,住院人次也在不断上升。如表3所示,从纵向分析,该县总的住院人次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住院人次构成比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2年60岁以上老年人住院人次占总的住院人次的构成比达到28.98%,相比2008年住院构成比增加了9.54%,4年内增加接近10个百分点,2009年以后逐年增加的百分比呈现递增趋势。某种程度上反应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下,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程度的加强,但是一方面也对我国的新农合基金造成一定威胁。存在的另一个隐患是40~59岁组的住院人口构成比是最高的,住院构成比稳定在35%左右,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将会对我国刚刚建立的新农合基金造成很大的威胁。

2.3老年人口住院费用的上升对新农合基金的影响

在老年人住院人次上升的趋势下,难免会引起老年人口住院费用的上升。老年人以及总的住院人的住院费用都呈现上升的趋势,2012年老年人口的住院费用是2008年的3.28倍。2012年的住院总费用是2008年的2.25倍。可见老年人口的住院总费用上升的幅度较普通一般人群更大,值得我们去关注。2012年老年人口的住院费用占总的住院费用的比例达到27.53%。相比2008年上升8.60%。这对于农村地区没有退休金及其他稳定收入来源的老年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经济负担,并直接影响其整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同时对新农合基金造成潜在的危机。2.4参合老年人住院流向对新农合基金的影响,老年人选择就医的医疗机构主要是乡级医疗机构,其次是县级医疗机构。市级及市外医疗机构就诊人次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一方面,因为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不便长途奔波,另一方面,因为老年人发病多为慢性病,病程较长,乡级医疗机构基本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需求。但是从纵向来看,老年人乡级医疗机构的住院人次所占比例自2010年以来呈现下降趋势,县级及市级医疗机构的住院人次所占比例呈现上升趋势。某种程度上因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使得老年人卫生服需求得到释放,但是仍然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使老年人的就医流向呈现合理的发展趋势,在满足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的条件下高效地使用卫生资源,避免在老龄化背景下卫生资源的浪费导致的新农合基金的负担。

3讨论

3.1政府加大对新农合老年人卫生服务的财政

投入新农合自2003年实施以来,基金的使用以及管理一直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达到平稳运行状态。在老年人住院人次以及住院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增加的基础上,政府应该增加对新农合中参合老年人的专项财对老年人的专项投入,确保在满足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情况下保证新农合基金的平稳运行。

3.2“开源”和“节流”双管齐下政府

加大对老年人卫生服务投资的同时,需要以控制医疗服务成本为核心进行节流,减少医疗资源的不合理使用而造成医疗保险基金的浪费。近年来,在新农合保险广覆盖的情况下,面临着参合人群老龄化的挑战,改变参合人群的年龄结构是一个长远的问题,为此通过医疗服务的成本控制,减少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率也是应对老龄化的重要举措。通过支付方式改革来控制医疗服务供方诱导需求产生的额外医疗服务成本,同时,通过补偿政策以及增加患者的健康保健意识,分级诊疗等措施控制需方引起的医疗资源浪费。

3.3加强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村卫生室的建设,合理引导老年人的就医流向老年人的就医集中在乡级医疗机构,但是近年来县级医疗机构老年人的就医人次有所上升。然而老年人的发病一般为慢性病,病程比较长,在没有紧急情况的条件下,乡级医疗机构基本可以满足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需求。国际经验表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诊治80%以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为此,需要加强乡级医疗机构的建设,满足绝大多数数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需求,这一方面可以方便老年人就近就医,同时又可以保证老年人合理使用卫生资源,避免卫生资源浪费,从而控制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医疗费用的上涨,减轻农村老年人口看病就医的经济负担,重要的是保证了新农合基金的安全。

3.4加强老年人以及中年人的慢性病管理

慢性病管理学范文第3篇

我国的老龄化趋势尤其令人堪忧,除了“未富先老”之外,医疗保健事业还不发达、社会福利及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都是挑战我国应对老龄化的重要障碍。我国在经历十余年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后,形成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三大基本保险制度为主体的医疗保障体系。截止2011年底,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90%,新农合参合率超过96%〔8〕,可以说基本医疗保险已覆盖绝大多数公民。但是在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及城乡之间,其保障水平差异较大,且总体保障水平不高,统筹层次过低。当前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保障在职和退休人员的门、急诊及住院医疗,除上海和北京等发达城市外,目前很多城市对门诊医疗的保障较低,除每年拨入个人账户几百元补贴外,仅对重大疾病治疗等少部分特定项目给予补贴,对很多低收入的老年人来说仍然是看不起病的。与职工医疗保险相比,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仅重点保障居民的住院大病医疗,保障水平更低。表2所示的我国老年人口2w患病未就诊率和年未住院率,可见中国老年人旺盛的医疗需要还不能完全转化为有效的医疗需求。据调查〔3〕,在全人群2w患病者中有24.4%因经济原因未就诊,应住院未住院患者中高达70.3%因经济原因未住院,估计这一比例在老年人中应该更高。另外,现有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是针对全人群设计的,其保障方式单一、保障功能不够完善,无法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虽然基本医疗保险在缴费比例和医疗费支付比例上给予老年人一定照顾,但是仍无法弥补老年人低收入与高医疗需求的矛盾。而具有补充作用的商业健康保险在我国的发展相当不足,当前不仅大部分老年人完全没有商业健康保险,很多年轻人也缺乏保险意识。作为社会医疗保障的底线,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筹资不足、救助范围小、救助效果微乎其微〔9〕。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任重道远。

对我国城镇老年人医疗保障模式的思考

构建完善的老年医疗保险制度

老年人收入低,但医疗需求大,特别是对慢性病、大病治疗及长期护理的需求,基本医疗保险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需要通过多层次的保障方式弥补。一,可以建立专门的老年医疗保险制度,例如,设立老年医疗保险制度对部分慢性病、老年病及重大疾病给予保障;设立高龄老人医疗保险制度对70岁以上老人给予更高的医疗补贴;设立长期护理保险对长期卧床护理需求提供保障等等。二,完善对老年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制度,保障低收入老年人群的大病救治,兼顾慢性病和常见病的医疗保障,加大对基层救助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三,扶持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通过医疗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和失能保险等商业健康保险品种满足人们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另一方面,随着人类卫生服务需求的逐渐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标准已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都完满的状态。医疗保险应向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心理健康等方面扩展,通过疾病预防和健康保健更好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降低医疗服务消费。

提供完善的社区老年医疗服务保障

首先,建设高水平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是我国应对老龄化的一个必要举措。全世界很多国家都比较重视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不仅方便、及时地保障人们就医,同时承担着“守门人”的角色,起到防止小病大医、浪费医疗资源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国也开始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但其医疗水平还不高,尤其缺少好医生,因此很多人仍喜欢挤大医院,“看病难”没有很好缓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成为居民健康的一线保障单位,向着包含健康教育、常见病和慢性病的防治、康复保健、家庭护理及心理护理在内的一体化服务目标发展。其次,创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相辅相成,社区服务“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作为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过渡形式,居家养老模式既维系了中国传统养老观念,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因而成为中国未来养老的主要方式〔10〕。但是不出20年,中国第一代独生夫妻自身步入老年的同时,将面对四位高龄老人的照料问题,家庭能否承担多位老人的医疗负担值得担忧。届时将有更多的独居老人,对各种养老机构的需求会更为迫切。当前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私立养老院良莠不齐,且费用都令一般收入水平的老人望而怯步。因此,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应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同时,政府应尽早筹划如何通过社区养老和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优化配置及其制度化管理,创建低成本高质量、医养结合的中国式养老模式。

大力发展老年康复医院

慢性病管理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战略;医保在线结算;慢性病

前言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深入发展,以“互联网医院”为代表的创新型医疗服务领域新形态不断涌现,本文立足于互联网医院产生的背景以及我院实际的已建情况,升级我院医院建设的互联网医院。坚持以信息化为支持,促进智慧医院建设;坚持精细化管理,提高经济运营效率;坚持提供优质服务,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1背景

“十三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李克强总理强调,发展“互联网+医疗”,让群众在家门口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2018年4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明确了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鲜明态度。同年,福建省颁布《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行动方案》等意见与方案,促进我省“互联网+医疗健康”快速发展。福建省作为全国“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积极推动“互联网+”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应用,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其中互联网诊疗作为减少医院内人员聚焦、防止交叉感染的重要途径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福建省级机关医院2019年10月即取得互联网医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成为省内第一家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上加注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名称的医院。福建省级机关医院通过借鉴全国互联网医院开展情况,结合医院独有特点与现有资源开展互联网医院建设,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果。

2建设目标

福建省级机关医院是一所与共和国同龄,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省级综合医院。诊疗服务主要以老年病、常见病、慢性病为主,大部分患者主要为老年患者。借助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开展线上诊疗,可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医疗就诊服务。为给患者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便利的服务,福建省级机关医院互联网医院在前期建设的基础上,“以患者为中心、以医者为主体”的核心目标进行互联网医院的升级改版。新版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充分考虑老年人的习惯,便利老年人使用,能有效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让广大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并使用互联网医院,线上服务更加突出人性化;同时,与线下服务融合发展、互为补充,让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建设规划

客观地看待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流量不是目的,诊疗才是关键,让诊疗更方便,实现线下不能实现的事,就是价值。2019年6月,福建省级机关医院积极开展互联网医院建设工作,通过结合医院独有特点与现有资源,通过以病种为切入点,打通线上线下医疗资源,优先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种,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先行提供患者多码融合码、在线复诊、在线缴费、处方续方、处方流转、药品配送、家庭医生、医保在线结算等服务,福建省级机关医院互联网医院创新落实,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取得明显的成效,形成良好态势。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创新线上服务模式,为支撑疫情精准防控、避免聚集交叉感染做出贡献。为给患者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便利的服务,福建省级机关医院互联网医院在前期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互联网医院的升级改版,改版内容包括注册流程、我要看病、我要咨询等核心业务的优化,以及互联网医院整体交互界面的调整优化等,致力于为患者带来更优、更便捷、更安全的诊疗服务。

4互联网医院应用场景

4.1注册流程优化

为更加贴合老年人的使用习惯,进行注册流程优化改造。新用户只需手机号码注册并实名认证,即可快速使用“我要看病”及“我要咨询”等业务功能。医保电子凭证的激活授权分割至医保结算相关节点,患者就诊完进行医保结算时,完成医保电子凭证的激活,优先保障老年患者使用的便利性。

4.2首页改版

通过打破原有的思维,充分考虑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使用习惯,针对互联网医院的首页进行重新设计,聚集核心功能,包括医院名称、客服热线、牌照、公告、患者医保身份标识、我要看病、我要咨询、功能按钮样式、健康管理(血压、血糖、体重、睡眠),使首页界面整体更加简洁、易用,紧贴老年人需求特点。同时将更多服务(包含:心理咨询、便民邮寄、处方查询、门诊记录、住院记录、检验检查、用药提醒、三码融合、网络候诊、药学服务、健康科普、费用清单)置入二级菜单。通过不断优化改进,使互联网医院适应各年龄段患者,为患者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

4.3首页自动语音播报

为引导方便老年用户更友好的使用在线服务,满40周岁以上用户登录首页时,系统将自动进行语音播报引导。系统自动播报内容为:福建省级机关医院互联网医院欢迎您,请点击我要看病,进入看病流程,实现为老年患者提供更加友善的线上诊疗服务。

4.4我要看病

通过升级改版,将原来在线复诊与续方申请功能合并于“我要看病”,患者点击“我要看病”进入复诊医生列表,选择医生进行问诊;另外,通过整合续方业务,实现医生在就诊过程中可向患者主动发起续方,充分考虑老年人习惯,减少老年人业务操作步骤,优化流程、简化手续,不断改善老年人服务体验;同时,在符合医保及相关政策背景下,实现省、市医保的在线结算、药房审批结束配药,并支持药品配送到家。系统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调整设计,确保各流程业务做实、做细、落实到位,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

4.5我要咨询

通过实名认证的患者可在线进行初诊咨询。初诊咨询主要是帮助初诊患者在线解答患者日常健康问题,实现医生在线快速响应,以图文咨询等方式可让医生同时对多个患者进行咨询回复,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患者在线咨询满意度,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

4.6核酸检测自助服务

当前疫情防控处于关键期,为避免就诊人群的聚集,在疫情背景下充分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我院借助互联网医院服务为患者提供核酸检测自助服务,患者可在线完成核酸检测的申请及结算,减少患者在线下预约挂号、医生开方、结算等院内就诊环节,与传统模式相比,有助于节约等候时间,减少线下交叉感染风险。

4.7线上客服

为不断提升互联网医院整体服务能力,由专业医生坐班在线为患者进行答疑解惑,使线上服务更加突出人性化,咨询结束后还可对客服进行评价。

5建设成效

福建省级机关医院的升级改造,切实做实、做细各项服务,在符合各项国家政策要求的情况下,总结互联网医院建设经验,进行不断的迭代更新,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安全、更加体贴的医疗服务。新升级后的福建省级机关医院互联网医院界面更加清晰、简洁大方,业务使用流程更加贴合符合大部分患者的使用习惯,获得社会和患者们的一致好评。

6结语

通过总结新冠肺炎疫情期开展互联网诊疗、建设互联网医院等有益经验,进一步推动互联网技术与医疗服务融合发展,不断丰富线上服务内涵,缓解线下诊疗压力,为疫情防控和改善就医体验创造有利条件。改善医疗服务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内容,我院将加强组织领导,坚守医疗质量和安全底线,扎实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的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推动建立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确保互联网医疗服务信息和网络安全,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王韬.沈崇德.图书目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25-30.

[2]考拉看看.图书目录[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9:30-40.

[3]舒钧.王雄彬.图书目录[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20:11-20.

[4]何坤.张丽青.“互联网+慢性病管理”模式下处方外流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分析[D].河南:河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2021.

慢性病管理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健康大数据分析;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老年人;校企合作

一、引言

我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总数位居世界之冠,因此对于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成了目前社会服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提高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服务水平,同时将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与高校老年服务管理专业有机结合,本文从社区中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着手进行相关研究。

二、有关理论概述

(一)老年人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

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健康信息的理解、对健康危险因素的检测评价和干预。具体来说,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个人健康信息的收集和梳理、健康因素的检测和评价、健康咨询和干预以及以后的随访和跟踪。个人健康信息的收集和梳理是健康管理的早期过程,而健康咨询和干预是整个健康管理过程的核心。健康风险因素的干预和诊断是解决健康管理问题的关键环节,老年人健康管理是社会组织、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机构的载体。组织、指导和监督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制定和执行政府有关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政策法规是关键措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是政府在宏观调控、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提高老年人健康服务质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收集和整理老年人健康信息,即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制定老年人健康管理计划,干预和管理老年人健康风险因素。

(二)老年人健康管理的特点

从管理学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是一种过程化的社会管理。政府有关部门以医疗卫生机构为载体,通过改善老年人的健康服务流程,促进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持续提高。一方面,老年人健康管理具有服务对象广泛的特点,这是由于我国各地区老龄化严重的现状所决定的,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具有专业性的特点,因为老年疾病多半是慢性病,针对慢性病的治疗需要长期的干预过程,因此更需要一批专业的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科学管理,特别是在老年人突发疾病的情况下,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有可能及时地挽救老年人的生命。由此可见,老年人健康管理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具有预防与纠正同时进行以及健康检查跟进的特点。

三、我国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必要性

(一)创新社区管理模式

社区卫生管理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政府领导下的上级卫生机构和社区积极参与的指导下,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和技术,形成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以人类健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此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公共卫生需求。老年人健康管理是政府领导下的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是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地方,是居民居住地设立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是国家行政组织。因此,将由社会共同参与的自治组织纳入老年人的健康管理体系,有助于吸引社区老年居民积极参与自身健康的关注,形成多元化管理模式。

(二)有利于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由于大多数老年人的子女忙于工作或学习,导致中国老年人的家庭护理不足、对老年群体的关注不够周到等问题。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可以通过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化合作模式,以减少老年人的医疗支出,节约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抑制中国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推进以预防为主的医疗体制改革是老年人健康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老年人的健康权益及促进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四、我国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现状

(一)老年人健康管理宣传力度不够

以本文的研究对象——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某社区的老年人为例,部分老年人由于卧床导致行动不便,几乎无法获取健康信息。此外,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质疑政府提供的免费体检和疾病控制政策,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服务有误解,影响了健康管理的实施进度。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在宣传过程中,宣传方式单一,内容不足以吸引人,存在相当部分老年人把健康交给大夫的被动医疗意识,从而导致老年人难以担负起自身保健的责任。

(二)老年人健康管理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现阶段对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投资属于政府财政投资,资金来源渠道相对单一,政府投资压力大,资金配置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仅依靠政府公共卫生投资远远不能满足其要求。此外,由于社区工作者工资低、工作量大、现行医疗费用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直接导致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低仍为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环节中的一大难题。

(三)老年人缺乏有效的健康管理社会监督

社会公众的监督有利于行政主体依法行政,减少违法行为。由于对老年人健康管理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社会无法为老年人健康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监督手段和管理方法。人们反映出老年人健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导致人们对老年人健康管理监督的积极性逐渐丧失。公众对老年人健康管理的认识还很有限,这是导致社会大众对老年人健康管理的监督不够全面的主要原因之一,舆论监督等监督方法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五、完善我国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对策

(一)加强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体系建设

1.完善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和改进老年人健康管理系统,包括老年人健康管理评估系统、老年人健康管理绩效考核系统等。在确保老年人有效得到健康管理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加强了对老年人健康管理的社会参与度和总体监督,而且还将提高政府的信誉。老年人健康管理的绩效考核机制是对从事老年人健康管理的相关人员的实际工作成果进行调查和评价。一般来说从事老年人健康管理的人员考核主要从人和事两个方面进行具体:首先,对人的评价是对老年人健康管理人员的道德才能知识的评价;其次,对事物的评价主要包括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实际情况和工作表现方面的评价。绩效评价机制有利于刺激人才流动,促进优秀人才发挥其才能,为社会服务。社区应以此建立高效的健康管理组织,努力提高健康管理服务水平。2.加强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宣传体系。普及老年人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离不开政府有关部门的宣传工作。在宣传方式的选择上,首先要充分利用讲座、绘画、广播电视、现场咨询等手段,积极提高老年人的防病保健意识。其次,政府应建立系统的老年人健康管理知识提升体系,改变老年人对健康管理的消极看法。通过建立宣传体系,提高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特别是促进老年人由被动医疗意识向主动医疗意识的转变。

(二)强化多方合作机制

1.从社区角度来说。从社区角度来说,提高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层次,建立家庭医生、家庭服务床位,此种措施不仅可以合理有效地节约社区卫生资源,充分利用家庭环境,还可以降低相应的医疗费用,节省老年人来回医院的通勤时间,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发挥了积极的健康作用。其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成为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实施主体,以家庭为单位加强老年人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同时,也可以缓解人力资源短缺的现状。2.从政府角度来说。政府应加强对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政策支持。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老年人健康管理收费标准,同时采取有关政府调控手段将社会保障纳入老年人健康管理领域,支持有关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政府部门还应提供政策和财政支持以确保老年人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建立,完善有利于老年人健康的医疗卫生法律体系,改革现有基层卫生服务筹资方式,推进以政府主导的多元化筹资和补偿渠道,发挥政策优势,鼓励社会组织及社会资本主动参与到老年人健康管理之中。

(三)优化高校老年服务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