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慢性疾病的防治

慢性疾病的防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慢性疾病的防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慢性疾病的防治

慢性疾病的防治范文第1篇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老年多发的常见病,其预后不良。本文主要从病因、日常生活、饮食调理、康复锻炼、家庭氧疗等几个方面叙述慢阻肺患者的防治措施,以促进康复和降低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防治

寒风起,天气逐渐转凉,又到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高发季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也是全球十大疾病“杀手”之一。有半数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已严重下降,且造成了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极大的经济负担。然而慢阻肺并没有受到大众的高度重视,许多患者对自己得了慢阻肺也茫然不知,却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是气短或呼吸困难,随着疾病的发展,当肺功能严重受损时,患者在穿衣、吃饭等日常生活活动时就会发生气促,甚至在静息状态下也会感到胸闷气急。患者在受到细菌或病毒感染后往往会发生慢阻肺的急性加重,表现为咳嗽、咳痰增加,胸闷、气促加剧,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慢阻肺早期可没有症状,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对于一些慢阻肺的高危人群,常规的肺功能检查非常必要。如何判断自己可能患上慢阻肺了呢?有以下五个问题,你三个回答“是”,就应该到医院去做肺功能检查:1、你抽烟吗?2、你年龄超过40岁了吗?3、你经常咳嗽吗?4、你经常有痰吗?5、与同龄人相比,你是否更容易气短?当然,超过40岁的长期吸烟的男性,即使没有症状也最好每年去医院检查一次肺功能,有利于早期诊断。

慢阻肺的病因很多,最主要的因素为吸烟(包括被动吸烟),其他引发慢阻肺的危险因素还包括环境污染、职业性粉尘和有害化学物质的接触、气候骤变、衰老与遗传等。研究证明能提高慢阻肺患者生存率的干预措施之一就是戒烟,戒烟是目前唯一有效的阻止慢阻肺肺功能下降的措施。上呼吸道感染极易引起慢阻肺急性发作,一年四季中尤其是冬天和早春,要注意防止受凉,在雨雪霏霏或多雾的天气,不要外出,选择在室内活动。在冬春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尽量不要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去,减少感染机会。室内要保持一定温湿度,以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以进行流感、肺炎等疫苗的接种以及定期口服免疫增强剂对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有帮助的。若一旦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应尽快请医生治疗,迅速控制消除感染。另外在天气干燥秋冬季,年老体弱的慢阻肺病人气管内分泌物增多,因呼吸道湿化不足,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易造成呼吸道阻塞,加重呼吸困难。所以要及时给予祛痰止咳药,鼓励病人有痰尽量咳出来,解除呼吸道阻塞。对于无力咳痰的老年病人,可采取坐位或俯卧位,医务人员或家属将手掌蜷曲呈覆碗状,自胸廓边缘向中间,胸下部向上中部有节奏地拍击,增加空气振动力量的同时,让患者自动咳嗽,或在患者用力咳嗽时用双手用力压迫下胸部或上腹部以增加膈肌的跳弹力量,促使痰咳出,以清除呼吸道阻塞物,保证老年患者进行正常呼吸。

愉快规律的日常生活很重要,慢阻肺的形成非一朝一夕,只是日积月累生活无度的结果。因此慢阻肺患者一定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到生活规律,劳逸结合,戒烟酒,保证睡眠,千万不要干力所不及的劳动,有心慌气短者更应掌握好自己的活动量,以减轻心脏负、担保护好心肺功能。医护人员和家属要有爱心和耐心,针对患者具体病情,给予详细指导,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治疗。患者本人更要注意自己的情绪,莫为鸡毛蒜皮之事去劳心费神,拥有乐观、开朗、豁达的心理状态,对于治疗也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营养物质摄入减少、消化吸收不良、能量需求增加和分解代谢增强等原因,常发生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所以患者们要合理调配好膳食,注意优质蛋白的摄入及脂类、碳水化合物的平衡,还必须补充好电解质和微量元素,尤其是影响呼吸肌功能的电解质如磷、钾、镁等。摄入的营养比例为,碳水化合物50%,脂肪35%,蛋白质15%。如体重为65公斤的男性慢阻肺患者,每天可给予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米饭、面食等)282克,脂肪88克,蛋白质84克。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饮食调理在本病治疗、恢复和巩固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在病情较稳定时,给予鸡蛋、牛奶(以新鲜牛奶为主,少用炼奶及奶粉)、瘦肉、新鲜淡水鱼、豆类制品等。天冷时可选用羊肉、牛肉、狗肉等,但发作期最好暂时停用狗肉、羊肉等,宜用理气止咳化痰的食物,如莲子、百合、枇杷等。缓解期可用健脾补肾养肺之品,如胡桃肉、红枣、白木耳等。应少食糖类及含糖较高的食品,因其在代谢过程过易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增加肺部的排气负担,减少氧的有效利用。经济条件允许下可适当食用燕窝、蛤蚧、鲍鱼及剑花、草莓、白果等。还有张仲景在太阳病篇桂枝汤方后提到的生冷、粘滑、五辛、酒酪、臭恶等物,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饮食禁忌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均可列入忌食之列。对食欲不好,消化吸收差的病人,必要时可静脉输入脂肪乳、多种氨基酸等,有助于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促进康复。

坚持适度康复锻炼能起到增强体质、抵御呼吸道感染的作用。须知适度的户外运动有益无害,患者可根据自身体质选择合适的有氧活动,例如散步、小跑、太极拳、中老年健身操等,一定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逐渐增强运动耐力,运动后以自我感到舒适为度。患者还可以进行耐寒锻炼,先用冷毛巾擦头面部,逐渐扩展到四肢。对体质较好、耐受力强和呼吸功能Ⅲ级以下者,可全身大面积冷水擦浴,坚持到9、10月份后再恢复到面、颈部冷水摩擦,耐受力强者可坚持到冬季,水温在15℃-20℃,每次5-10分钟,可使身体适应外界气候变化,增强耐寒能力,有效地改善气道营养,防止慢阻肺的发作。此外,呼吸锻炼亦很重要,有一种反自然式的呼吸锻炼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全身放松,双目微闭,排除杂念,自然入静,意守丹田,吸气时要即刻提肛缩腹,在吸气过程中应慢、深、匀,以逐渐增加腹压,随着腹压增大腹腔内血管的阻力也随之增大,而同时胸腔内为负压,气道也处于相对扩张状态,可促使主动脉的血液向胸腔和头部流动,有利于支气管动静脉血液顺利通过气管平滑肌。呼气时再慢慢舒肛展腹,将气徐徐呼尽。可每晚睡前和清晨各做二次,每次30分钟,既能改善肺功能、增加肺活量,又有利于对大脑的血氧供应,促进大脑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简易的缩唇呼吸操是在深吸气后,嘴唇呈吹口哨状,缓慢呼气,也能增强肺功能。呼吸肌锻炼,重点是训练腹式呼吸,协调膈肌和腹肌在呼吸运动中的活动。

对于COPD的病人,有条件的可进行家庭氧疗。长期氧疗能纠正低氧血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慢阻肺患者的生存期,降低病死率。但并非所有的慢阻肺患者都需要长期氧疗,最好先咨询专业医生,并做相关检查。氧疗要特别的注意,是持续低流量,就是吸入氧的浓度不能高(28%--30%),持续的时间要长每天要进行15个小时以上,否则是达不到预期的疗效。要说明的是使用氧气不会成瘾,氧气不会爆炸,却会助燃。由于新的氧疗技术的产生和氧疗方法的不断改进,不仅提高了氧疗效果,也给患者的使用带来了极大方便,使长期氧疗的应用更加广泛。家庭氧疗也被认为是最能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

此外根据慢阻肺严重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对于轻度患者只需气促时临时用些平喘剂,对于中、重度患者可长期吸入一种或多种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如噻托溴铵、福莫特罗等。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中医辨证多属肺气血亏、肺脾气虚及肺肾两虚型。因此,采用的中医康复疗法大多为补肺、健脾、益肾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方法,临床常用玉屏散、四君子汤、黄芪健中汤、六君子汤、金匮肾气丸等方药加以调治。日常药膳有黄芪山药羹、枸杞大枣小米粥、参粥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种病因复杂,不易治愈的老年慢性、常见病。日常生活中加强自我保健,提高机体素质,积极参加肺部康复讲座,了解慢阻肺相关知识,有助于病情好转和康复。同时慢阻肺作为慢性呼吸道疾病,定期的随访有助于及时控制病情发展和防治。所以建议即便是稳定期的慢阻肺患者,也应定期到门诊做常规的肺功能检查,通过测定肺功能情况来评估气道阻塞程度。全科医生在社区医疗工作中,应不断积累临床经验,加强技术业务水平,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医讯,发挥社区医院的优势,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必要时上门随访和指导,帮助广大患者安然度过严冬。

参考文献

慢性疾病的防治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表现 防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397

Abstract 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features and syndroms of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some main factors which induce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are analysed.Also all the main factors which induce non-communicable are interfered and some measures are taken in universities to prevent and contro the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through setting up universities information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surveillance and contro system and carrying out health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Key Words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Performance;Prevent

随着我国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人们饮食结构中动物性饮食的比重不断增加,体力活动减少,使高校超重或肥胖的人群日益增大,发病隐匿、不能自愈且很难治愈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例迅速增多,消耗着大量医疗卫生和社会经济资源,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和特点

随着医学模式和人们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和死亡的首要原因,它的流行出现增长速度逐渐加快、年轻化、农村增幅高于城市的趋势。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是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由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以及内分泌代谢病等组成的疾病,它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起病隐匿,病程长且迁延不愈,它的发生与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精神因素等有关。

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现状:卫生部第3次全国居民死因调查表明,慢病已成为中国城乡居民的主要死因,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比例已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76.5%上升到82.5%;中国传染性、营养不良性和母婴疾病死亡率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慢病死亡率比国际水平明显偏高,心脑血管病是欧美发达国家的4~5倍,是日本的3.5倍;恶性肿瘤与美国、英国、法国接近,却高于日本、印度、泰国等亚洲国家。

慢病的特点:发病隐匿,病程长,疗效差,不能自愈,且难以治愈。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知晓率和控制率难以提高。危险因素水平持续上升,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环境和遗传等目前已知慢病的危险因素的强度、水平处于不断上涨之中。治疗费用不堪重负,仅1998年1年我国县及县以上医院住院费用中肿瘤为128亿元、循环系统疾病为97亿元、糖尿病为24亿元。2001年慢病导致了45.9%的全球疾病负担[1]。

慢病的表现:由于人们在年龄、性别、职业、适应能力、免疫力、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异,慢病患者的表现也错综复杂,大多数以疲劳、乏力、低热(或自觉发热)、咽喉痛、肌痛、关节痛、头痛、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和抑郁等非特异性症状中的一种或多种为主;部分还可出现如头晕、腹痛、腹胀、腹泻、恶心、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或易激惹、焦虑以及惊恐发作等情绪症状,或体重减轻、夜间盗汗、心律不规则、睡眠障碍、慢性咳嗽、气促等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的表现。慢病患者的体征不明显,大多有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自觉偶有不适,医生物理检查仅可发现超重肥胖、血压正常或偏高,生化检查血糖、血脂异常,常在体检或临床检查中发现并确诊。

诱发慢病的危险因素

慢病的形成和发展已不再是单纯的生物因素致病,还包括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生物遗传因素、生态环境因素、卫生保健等诸多方面,有时相互伴发,多种因素长期相互影响[2]。

遗传因素:家族遗传史、神经类型等,与遗传基因变异有关。

生活方式:年龄、体重超重与肥胖,不合理膳食,脂肪摄入过多,蔬菜、水果、纤维素摄人不足;长期久坐、吸烟、酗酒、体力活动不足等。

环境因素:环境污染、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化学毒物接触、重金属蓄积与职业危害等。

精神因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等。

其他因素:家族史与冠心病、高血压的发病均有关。

慢病的防治

由于慢病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只要人们改变不良行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膳食、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保持心理健康,就能防止或减缓慢病的发生或发展[2]。

慢病的预防:由于慢病为个体化、终生性疾病,大量存在于高校教职员工及其家属之中,这就需要以高校教职员工及其家属居住区为基础,针对各种不同人群,开展预防工作。①建立并完善高校慢病信息监测和防控体系:我国高校大多建有自成体系的教职员工及其家属居住区和医疗机构(医院、卫生所、门诊部等),相互之间比较熟悉。因此,建立以教职员工及其家属居住区为基础、以校属医疗机构为依托、家庭为单位、医务人员为纽带的慢病防控体系;以校属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进门入户、为教职员工及其家属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构成高校慢病防控信息监测体系和慢病防控的组织体系。校属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定期为教职员工及其家属提供体检服务,及时记载并反馈体检结果,指导不同人群自觉开展慢病防控工作,营造慢病防控的社会氛围。②利用高校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干预慢病的各种危险因素:由于慢病早期症状、体征不典型,确诊时患者常能自觉耐受,忽视治疗,这样既损害靶器官的功能,又会降低生活质量,缩短寿命。因此,利用高校校刊、广播、电视等资源,采用健康教育讲座、录放电视片、发放印刷材料、视听教材和项目学习等方法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等科学的生活方式,不吃零食,控制高蛋白质、高脂肪饮食的摄人量,限制能量摄入,增加体力活动,增加能量消耗,减少体内脂肪蓄积,从而降低体重、减少肥胖。宣传不科学生活方式诱发慢病和它对人体的影响,提高人们防控慢病的自觉性,增强慢病患者自我管理、自我防控的信念。③实施慢病目标预防:在定期为教职员工及其家属提供体检服务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可以筛查出一般人群、慢病高危人群、患患者群,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措施,实现不同的预防目标。对高校一般人群开展健康教育[3],帮助他们改变不良行为,通过降低与疾病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实现降低疾病发生率的目标。对高校慢病高危人群,在开展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改变不良行为、控制危险因素的同时,给予健康指导,及时用药物干预,促进康复,实现降低疾病带来严重后果的目标。对高校患患者群指导用药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控制疾病进展,促进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恢复,通过减少并发症和伤残的发生,实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标。

高校慢病的治疗:由于慢病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适应能力、免疫力、社会地位及症状、体征的差异,尤其病初的表现无特异性,大多数患者确诊后仍对治疗重视不够,就要求医务人员指导他们在坚持科学生活方式的基础上,采用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药物进行治疗,听从医嘱,规律服药,定期复查,减少并发症,延长寿命。还要教育患者,学会自我保健的方法,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心理保健、运动保健和生活饮食保健的方法,如打球、慢跑、做操,听音乐、画漫画、练字,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既可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膳食结构,顺应生物钟的运转规律作息,进食、工作与休息;也可减少药物用量,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讨 论

总之,国际、国内经验表明,以教职员工及其家属居住区为基础的慢病综合防治符合成本效益原则,通过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干预慢病危险因素,树立尊重科学、强化慢病防治观念,调动教职员工及其家属防控慢病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一定会取得良好成效。

参考文献

1 李立明,吕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新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3,11(3):97-98.

慢性疾病的防治范文第3篇

内容摘要:

目的 观察唯尔本注射液用于67例慢性支气管肺疾病中临床疗效。方法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唯尔本注射液,疗程3个月,另有32例用常规治疗做对照。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咳、痰、喘等临床症状及发作次数明显好转和减少,而无毒副作用。结论 唯尔本注射液在治疗慢性支气管肺疾患及预防其急性发作和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有明显疗效。

论文内容:

慢性支气管肺疾病为呼吸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在临床上有效的防治措施不多。自1998年 6月~1999年 6月间,我科对67例慢性支气管肺疾病患者用唯尔本注射液(卡介苗多糖核酸)治疗,并与同期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67例均为本院门诊和住院病人,年龄46岁~73岁,平均56.2岁,其中男性54例,女性13例。67例患者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48例,支气管哮喘14例,支气管扩张 3例,肺间质疾病和慢性肺脓肿各 1例。病程 5年~40年不等。其中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32例,冠心病17例,糖尿病 5例,肝硬化 1例。对照组32例,年龄44岁~68岁,平均53.8岁,病程 8年~37年不等。其中男性26例,女性6例。对照组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8例,支气管哮喘8例,支气管扩张6例。也都夹有其它肺外疾患。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抗感染、平喘、止咳化痰等)的基础上,待病情稳定后,加用西安安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唯尔本注射液0.5mg ,肌注,隔日一次,3个月为一疗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后停药观察或间歇服用抗感染及平喘止咳药物。两组用药后,分别观察临床症状、胸片、血常规、肺功能进行比较。

1.3 临床疗效评定:显效:咳、痰、喘明显减轻,病程缩短,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有效:咳、痰、喘基本减轻,病程缩短,急性发作次数减少;好转:咳、痰、喘稍减轻减少,急性发作次数略减少;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2 . 结果

本观察组经过 3个月45次唯尔本注射液后,总有效率89.5% ,与文献报道相似(1)。其中显效42例(62.7%),有效11例(16.4%),好转 7例(10.5%),无效 7例(10.5%)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8% 。

(表一)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结果

组别 显效

————

例 % 有效

————

例 % 好转

————

例 % 无效

————

例 % 总有效率

————

例 %

治疗组 42 62.7 11 16.4 7 11.5 7 10.5 60 89.5

对照组 3 9.4 8 25.0 11 34.4 10 31.3 22 68.8

3.讨论

唯尔本注射液是在卡介苗素的基础上经改良菌种工艺,研制出来的新一代卡介苗提取物——卡介苗多糖核酸(由西安安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正式商品名为唯尔本注射液),是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主要调节患者自身免疫水平,增强机体的抗感染和抗过敏能力。

研究表明慢性支气管肺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其发病因素复杂,除感染因素和过敏因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呼吸道局部防御能力及免疫功能减低。随着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病程延长,各种并发症(如肺心病、呼吸衰竭)也随着病情加重而增多。此外,由于慢性肺疾患病人长期机体缺氧,肺功能减退,营养不良,长期反复使用广谱抗生素及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致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更降低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往往使临床治疗疗效不显著。本临床观察发现应用唯尔本注射液后咳嗽、咳痰、喘息好转的总有效率为89.5%,优于对照组68.8%(P<0.05) ,显示在治疗支气管肺疾病上有一定作用。本组临床观察表明,唯尔本注射液在减轻症状的同时,还可明显调节患者自身的免疫水平,不仅对于慢支、哮喘等有良好的疗效和预防发作效果,而且对于上呼吸道感染发生也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唯尔本注射液在用药期间,能促进机体单核巨噬细胞的分化增殖,提高其吞噬与消化异物的能力,并能激活T淋巴细胞分化使之释放各种淋巴因子(2),显著提高机体细胞的免疫能力。由于T淋巴细胞的增多和活性增高,使白介素— Ⅱ活性增强(3),从而解决了老年人免疫活性缺陷的主要原因。本文用唯尔本注射液治疗本组患者的主要机理是调节增强了病人的机体免疫力,从而缩短了病程,改善了症状,减少了急性发作的次数。另外唯尔本注射液可稳定肥大细胞,减少脱颗粒所释放的活性物质(4),增加IgG而使已和组织肥大细胞结合的Ig E不能再与抗原结合,因而可防止和减少哮喘的发作。

本组患者在治疗中除2 例偶有头晕和恶心外,未发现其他毒副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唯尔本注射液在预防和疗治慢性支气管肺疾患急性发作及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有一定的疗效,且肌注易于吸收,安全性高,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由于本文病例数少,用药时间短,远期疗效有待同道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赵永碧,王立华,苏芝华.唯尔本注射液用于防治慢性支气管肺疾患的疗效观察.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6,17增刊:197

2.齐国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周围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观察.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1991,14(5):311

慢性疾病的防治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区;慢性疾病;控制;成本-效益;成本-效用;研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逐渐提升。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饮食习惯和作息时间都有了进一步的调整。由于大多数的人们作息时间不规律,生活习惯不好,导致引发了很多的慢性疾病。其中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癌症居首。这些非传染性疾病已经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这些疾病导致的死亡率甚至高于传染病的死亡率[3]。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全国每天约有1万人死于慢性病,其中城镇居民居多[4]。近几年,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了上升的趋势。针对慢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是我国卫生部门应该引起重视的一个关键环节。同时,花费在慢性疾病预防与控制上的钱也逐年增加,给卫生部门增加了很大的经济负担[5]。同时慢性病的治疗过程十分漫长,也给患者的家庭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经济负担。社区内部针对慢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效果明显。

1 社区有效地预防与控制是成为防控慢性疾病的有效路径

慢性疾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负担使得针对慢性疾病的控制与预防成为卫生部门的重点。很多慢性疾病都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疾病慢慢积攒而来的,所以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疾患者们应该具有防范意识,小疾病及早医治,以防后患。对于慢性疾病的预防,选择正确有效地防控措施是比较关键的,有效地预防措施能够很好的控制慢性病的发病率。但是选择预防措施要考虑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成本问题,更要考虑到措施的长远发展。社区内部针对慢性疾病的防控就具有这些特点。

社区内部对于预防慢性疾病可以采取很多措施,包括针对慢性疾病的宣传活动,针对慢性疾病的治疗方式以及注意事项对社区居民进行教育,使社区居民了解慢性疾病的危害以及慢性疾病应该如何预防还有一旦患上慢性疾病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来控制病情的发展与延续,告知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加运动,注意饮食与生活作息时间,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慢性疾病,不要有消极厌世的情绪,健康乐观的生活[6]。相关学者认为社区内部控制与预防慢性疾病具有3个特点:受益的人群很多、成本符合经济效益,也符合社会效益,同时能够防止人们有进一步患上慢性疾病的可能[7]。社区内部通过宣传与教育,能够对社区的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针对性较强,能够使慢性疾病的教育覆盖到每个家庭,使每个居民能够有防范意识并且能够对慢性疾病有一个理性客观地认识。同时,每个社区进行宣传时只要安排合理的时间,在社区显著的地点,不用耗费太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就可以使慢性疾病的知识得以普及。社区内部关于慢性疾病预防的知识宣传能够使患上慢性疾病的患者保持阳光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更好地接受治疗,早日康复。另一个方面,也能够加强健康人士的防范意识,使社区居民对于慢性疾病有一个概念,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多加防范,防止新患者的产生,同时也就控制了慢性疾病的发病率,这样在成本上得到了节约,在效益和效用方面也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2 社区内部对于控制与预防慢性疾病活动的开展情况探讨分析

我国关于慢性疾病的控制与预防教育在社区内部实施本身起步较晚。在其他地区,关于心脑血管防治、癌症以及糖尿病的知识普及已经有所进展。有效的慢性知识教育的宣传活动可以使人们加强防范意识,对慢性疾病有所了解,然后提高对慢性疾病的认知率。在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地陆续出现了社区慢性疾病防范试点,按照慢性疾病的防治方案,进行知识教育普及。开展针对心脑血管、糖尿病以及癌症的教育,以社区为基础促进健康,综合治疗慢性疾病,这样的教育普及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北京的某个社区在进行慢性疾病知识教育普及之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由之前的68%下降到46%,死亡率也有所下降。这就足以说明,教育的普及使得慢性疾病的防治工作进展的非常顺利。判断慢性疾病知识的普及教育情况是根据小区居民的发病率变化、健康指数变化以及对待教育普及的态度进行评判的。成本-效益的比较的是针对教育普及项目投入的成本和货币化健康程度产出量[8]。成本-效用比较的是教育普及项目投入的成本量和调整后健康效果的产出量[9]。两者具有差异,但是差异不是很显著。

3 社区慢性疾病预防控制成本-效益与成本-效用的探究

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没有对社区居民进行慢性疾病防控措施知识普及的时候,平均每个人花费在慢性疾病方面的金钱很高。但是进行了慢性疾病知识的普及教育以后,花费在慢性疾病防控方面的金钱就大大减少了。这就是慢性疾病预防控制成本-效益中产生的效用值。这也充分说明了慢性疾病健康知识普及教育的作用,也说明社区的干预导致了花费在慢性疾病治疗方面的成本大大降低[10]。在社区内针对慢性知识的教育普及,根据调查显示,是可以使用最低的成本但是带来最大的效益的。上海某社区开展了社区慢性疾病防治工作以来,18514例当中,有568例糖尿病患者社区对其进行干预,管理率高达84%。心脑血管患者中有376例进行了干预,发病率也明显下降[11]。不仅在国内,就是国外的经济学者通过研究表明,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的开展不仅能够使人们了解慢性疾病,普及慢性疾病的知识,同时也能够在经济上省下一大笔开销,还能够收获同等的效益,是最有效的途径。

4 结论

慢性疾病中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对人们的危害很大,我国每年在慢性疾病防控与治疗中投入的成本也很多。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成本,但是收到的效益却很少。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经过了诸多的试点分析以后发现这样的方式不仅收获了很大的效益,同时投入的成本减少,节省了很多的开支。开展慢性疾病预防与控制教育需要达到的效果是受益的人群很多、成本符合经济效益,也符合社会效益,同时能够防止人们有进一步患上慢性疾病的可能。在社区的基础上开展教育就具备这样的特点。社区慢性疾病的宣传教育在近些年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国心脑血管、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下降,这是与社会上的共同努力分不开的。社区中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得投入成本低但是获取的效益却很高,远远高于以前的水平。同时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也很大,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用。人们对于慢性疾病的认识逐渐深入,同时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时间。社区普及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一个家庭中一旦有一个人知道了该如何预防慢性疾病的知识,就会使这个家庭的其他成员也能够受益,这样的普及效果是其他方式不能达不到的。综上所述,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的成本-效益与成本-效用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以在社会教育中普及。

参考文献:

[1]武瑞雪,刘宝.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防治的发展及经验启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10(9):706-708.

[2]朱荣,李士雪,滕芬.以社区为平台在慢性病综合防治中开展健康促进活动[J].实用全科医学,2007,5(12):1035-1036.

[3]盛锋,程晓明.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的成本效益与成本_效用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02,5(5):199-200.

[4]白雅敏,王卉呈,董建群,等.慢性病预防控制适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8(6):651-653.

[5]田惠光,郭则宇,宋桂德,等.1991年~1996年天津市慢性病-省略-预项目成本-效用和成本-效益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5):196-198.

[6]庄志雄.我国毒理学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8,42(9):10-15.

[7]朱雯,王红妹,钱小萍,等.卫生适宜技术研究进展[J].卫生经济研究,2006,5(7):10-14.

[8]祁国明.卫生技术评估[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0,3(1):3-4.

[9]陈春明,赵文华,杨正雄.中国慢性病控制中膳食关键因素的研究[J].中国流行病学杂志,2006,27(9):739-743.

慢性疾病的防治范文第5篇

6月30日至7月1日,卫生部行业专项“社区肺功能规范诊断技术培训会”在京举行。在两天内,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主任委员王辰教授等多名该领域专家围绕“社区肺功能规范诊断技术”这一核心课题,从不同角度作了多场学术讲座,使接受培训的各医疗机构代表获益匪浅。

在此之前,为积极做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遏制我国慢性病快速上升的势头,保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卫生部、发改委、教育部等15部门于今年5月联合制定并了《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以规范基层医疗机构对呼吸系统慢性疾病预防与诊治,加强社区医疗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医务人员对病患肺功能检查的认知水平。

据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影响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常见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据《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中公布的数据称,我国现有确诊的慢性病患者2.6亿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由于其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经济负担,被列为四大慢性病之一,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医疗保健与公共卫生问题。

而国内外的经验表明,慢性病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的疾病。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群众健康意识提高,为做好慢性病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多年来在我国局部地区和示范地区开展的工作已经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并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和工作网络。但是,慢性病防治工作仍面临着严峻挑战,全社会对慢性病的严重危害普遍认识不足,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尚未建立,慢性病防治网络尚不健全,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因此,卫生部要求“十二五”时期是加强慢性病防治的关键时期,要把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作为改善民生、推进医改的重要内容,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尽快遏制慢性病高发态势。

《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中要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效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心下沉。以城乡全体居民为服务对象,以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为干预重点,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患者管理为主要手段,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防治作用,促进预防、干预、治疗的有机结合。到2015年达到进一步完善覆盖全国的慢性病防治服务网络和综合防治工作机制,建立慢性病监测与信息管理制度,提高慢性病防治能力,努力构建社会支持环境,落实部门职责,降低人群慢性病危险因素水平,减少过早死亡和致残,控制由慢性病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水平等的目标。

在此背景下,针对慢性疾病的社区医师的规范化、系统化培训便显得极为重要。因此,北京多家医疗机构与总部位于美国的康尔福盛(上海)商贸有限公司(CareFusion)携手合作,面向北京社区医师开展了“社区肺功能规范诊断技术培训”。

据了解,社区肺功能规范诊断技术培训项目是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与规范诊治体系建设及适宜技术研究”之“中国成人肺功能现状调查”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主任委员王辰教授发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及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牵头申请。

会上,多名专家出席并围绕肺功能检测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中在地位以及如何早期识别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方面,对来自不同社区近120位医师进行为期两天的现场培训,旨在为社区医疗机构普及传授肺功能检查的规范化方法,结合肺功能仪的临床应用讲解,提升社区医务人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早期诊断水平。

有鉴于此,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早期诊断水平,“肺功能规范诊断技术培训”项目将作为一项长期计划,将覆盖全国10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0多个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