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广场规划设计

文化广场规划设计

文化广场规划设计

文化广场规划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城市文化广场;使用功能;景观效应;文化内涵;生态作用

Abstract The city plaza is a symbol of the city development and also a symbol of civilization.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ongshan Cultural Plaza in dengfeng, it approach an advantage probe into the city plaza must reach the way in multifunction. There combined the landscape effect, using function, historical civilization and ecological effect all in one plaza.

Key words city culture plaza; using function; landscape effect; culture meaning

城市设计所涉及的领域很广泛,从整体城市到局部的领域再到细部处理都包含着城市设计的内容,如城市空间设计文化广场设计公园设计建筑设计社区中心设计等等。不同的设计对象有着不同的设计要求及内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注重城市整体性环境优化城市环境质量。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点,结合对登封市嵩山文化广场规划方案的分析及感悟,浅析城市中文化广场的设计。

城市文化广场的布局选择应注重公众的可达性及吸引力环境品质的开发与协调,其数量面积大小,分布位置也取决于城市的性质与规划构思.

1.基地环境

本项目位于登封市区北端,北靠嵩山,与峻极峰相望,距嵩阳书院景区一河之隔。项目位置是由城区南部进入嵩山景区的过渡地段,是市民登山游览的必经之地,东临季节河流书院河,环境优美。(见图1)嵩阳大道从规划区内南北向穿过 ,规划区南边为嵩阳公园,通过嵩阳大道与城市中心连接,场地东边为建成的街头小游园怡中院,内有唐朝朝觐坛遗址。

规划区周边道路已经形成,水、电、暖等基础设施已配套建成。规划区占地约37.91公顷,地形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最大高差1.7米。东侧现为怡中院。用地形状为斜梯形,项目周边连接城市道路,交通便利。

2.设计构思

嵩山文化广场规划设计的目标定位立足于文物及景区环境的保护,广场东西联系少林、中岳文化遗产旅游功能区,南北串联嵩山与城市环境,同时也是祭拜嵩山的礼仪场所,是嵩山历史文化展现的窗口。广场规划区域是山、水、林、城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是游客市民观赏游览的绿色休闲场所。

鉴于嵩山文化广场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使命,文化广场的主题应该是通过彰显帝王文化、名人游嵩文化,突出嵩山的历史地位,通过加强儒学文化使其与嵩阳书院构成中国传统国学中心,通过展示传统民俗文化使登封市赖以生存的嵩山文化更加丰富,使嵩山与登封、山与城成为一个统一体。

通过恢复书院河自然环境和绿化植被,保护嵩阳书院景区生态环境和历史风貌,依托嵩山帝王文化、名人游嵩文化、民俗文化使该地段成为集礼仪、祭祀、商业、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嵩山风景区门厅和旅游服务基地。

嵩山文化广场以帝王文化、名人游嵩文化均以唐文化为主流,建筑风格将以仿唐建筑为主,蕴含浓郁的中原文化,将古典与现代、实用与功能完美结合。建筑色彩多以灰、白、赭、茶为主.嵩山文化广场的绿化设计不同于城市园林、山水园林、寺庙园林,特定的位置与周围的环境决定了文化广场的风格应反映嵩山南麓山体绿化特征,自然朴实。

3.设计分析

3.1 功能分区

本项目旨在通过不同的功能区域展现嵩山文化不同侧面的景象,使每个区域体现出的风貌都独具个性。因此将嵩山文化广场规划设计为五大功能区:(图2)

第一大功能区为礼仪景观空间序列――封禅大道。其作为整个嵩山文化广场空间序列的集中体现,是连接城到山的过渡空间,并围绕嵩阳路来渐进的,也是整个嵩山文化广场的最大亮点。在整个轴线上布置特色景观节点形成景观序列空间,以突出嵩山入口处的标志作用。第二个功能区为历史人文区。单独规划一片区域,规划设计一座嵩山文化博物馆,通过文物、多媒体展示等形式将宗教文化、少林文化、远古文化、中原文化、地质文化、民俗文化等做集中展示,让游人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对登封及嵩山文化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第三个功能区为商业娱乐区――阳城古街。该区域布置在嵩阳公园东侧,空间上收放自如、虚实相生,与嵩阳公园在空间及景观上互为渗透。第四个功能区为住宿商务区――奉天宫。以武则天行宫命名,是整个规划区域内相对独立的部分,布置住宿客房。北为绿化休闲区怡中园,西为商业娱乐区。奉天宫内设计霓裳馆(剧院),是集会议、办公、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区。最后一个功能区为生态休闲区――怡中园。现状怡中园绿化空间是城区向嵩阳书院景区过渡的良好地带,规划将其范围向南扩展至公园北路,并将书院河周边环境改造为亲水环境,园林环境改造为自然朴实的地域绿化风貌。

3.2 道路系统

主干道大禹路、嵩阳路是外部进入文化广场的交通性干道,同时也是景观性干道,它们连同公园北路共同组成地段旅游服务中心。传统商业娱乐区与嵩山门广场区域为步行旅游区。在进入文化广场区域的道路边缘,利用现有空地布置集中停车场。(图3)

3.3 景观体系

各个功能分区内都有引人注目的景观节点。比如帝王文化苑中的山呼峡广场,名人游嵩苑内的嵩阳画院,民俗特色区内的戏楼广场和礼仪景观轴线上的嵩山门广场、大禹像、朝觐坛等等,它们都以独特的造型成为文化广场那个区域内的景观亮点。(图4)

3.4 绿化系统

嵩山文化广场就是一个大的园林绿化休闲区域。结合规划区内通过的河流,规划亲水性景观,各种仿古建筑和特色小广场都隐匿于园林绿化的环境之中,使得整个嵩山文化广场在绿中和谐共生。

4. 结语

嵩山文化广场规划中立足现状,着眼未来,整体考虑。(图4) 经过对嵩山文化全面的分析研究,使该区域成为嵩山风景区的门厅、深厚悠久的嵩山文化展示窗口。综上所述,文化广场的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课题,它反映了城市整体性设计的重要性,城市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虽然只是城市设计一个方面的内容,但它的设计手法却与城市的总体布局和环境质量密切相关,城市设计正是通过对城市中每个小的局部的设计及对城市总体的考虑来实现的,并最终达到城市整体性环境的统一的。

参考文献:

[1] [美] 凯文・林奇. 城市形态[M]. 林庆怡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23-25

文化广场规划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广场 规划设计 空间 特色 原则

一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常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常是公建集中的地方。城市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人流聚集的地方,而且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故城市广场,特别城市中心广场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是城市的名片。一个城市要令人可爱,让人留恋,它必须要有独具魅力的广场。广场的规划建设调整了城市建筑布局,加大了生活空间,改善了生活环境质量。因此,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

随着新乡市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乡市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十五”期间,新乡市按照营造大城市的要求,向东、向南迅速拉大城市框架,城东行政新区即将建成。原牧野公园由于规模小、设施陈旧、卫河污染等原因,已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因此,新乡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原有牧野公园的基础上,沿卫河两岸建设开放式的牧野广场公园。

二 城市广场建设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城市、特别是内地的一些城市建筑物大都缺乏新意,沿街、沿巷砌得满满荡荡,给人以一种千城一面、单调沉闷的压抑感。人在街上走,仿佛井中蛙,难怪有西方友人对中国迟迟不改几千年沿袭下来的画地为牢、自我封闭的建筑风格很不理解,并为之大发感慨。他认为建筑是人们赖以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对解放思想能起到目染耳濡的作用。

1、牧野广场的规划建设是进一步推动对外开放,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新乡市的经济、城市规模都有长足的发展,环境建设有了明显进步,但与周边同类城市相比相对滞后。目前新乡市人均绿地、公共休闲娱乐场所等指标较低,城市化水平不高。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看,建设一个位于未来新乡市中心区的牧野广场公园是完全必要的。牧野广场公园的建成标志着新乡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将跨上一个新台阶,有助于树立新乡市良好的风貌与形象。

2、牧野广场的规划建设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新乡市目前的休闲场所从数量、规模、档次上来看已不能满足需要。介于新老城区之间的牧野广场公园的建成,将会极大地改善该区域的环境条件,给群众创造一个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3、牧野广场的规划建设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带动项目周围沿线开发的需要。

牧野广场公园的实施,环境的改善,必定会带动周围地价的升值,从而带动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 城市广场的类型及绿化特点

按照广场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出的位置分类可分为集会游行广场(其中包括市民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文化广场、游憩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等。但这种分类是相对的,现实中每一类广场都或多或少具备其他类型广场的某些功能。

1、集会游行广场城市中的市中心广场、区中心广场上大多布置公共建筑,平时为城市交通服务,同时也供旅游及一般活动,需要时可进行集会游行。这类广场有足够的面积,并可合理的组织交通,与城市主干道相连,满足人流集散需要。但一般不可通行货运交通。可在广场的另一侧布置辅助交通网,使之不影响集会游行等活动。例如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海市人民广场、昆明市中心广场和前苏联莫斯科红场等,均可供群众集会游行和节日联欢之用。这类广场一般设置较少绿地,以免妨碍交通和破坏广场的完整性。在主席台、观礼台的周围,可重点设计常绿树。节日时,可点缀花卉。为了与广场及周围气氛相协调,一般以规整形式为主,在广场四周道路两侧可布置行道树组织交通,保证广场上的车辆和行人互不干扰、畅通无阻。广场还应有足够的停车面积和行人活动空间,其绿化特点是一般沿周边种植,为了组织交通,可在广场上设绿地种植草坪、花坛,装饰广场,形成交通岛的作用,但行人一般不得入内。

2、交通广场一般是指环行交叉口和桥头广场。设在几条交通干道的交叉口上,主要为组织交通用,也可装饰街景。在种植设计上,必须服从交通安全的条件,绝对不可阻碍驾驶员的视线,所以多用矮生植物点缀中心岛。例如广州的海珠广场。在这类广场上可种花草、绿篱、低矮灌木或点缀一些常绿针叶林,要求树形整齐,四季常青,在冬季也有较好的绿化效果;同时也可设置喷泉、雕塑等。交通广场一般不允许入内,但也有起街心花园作用的形式。

3、商业广场当代交通拥挤,采取人车分流手段,以步行商业广场和步行商业街的形式为多,及各种集市露天广场形式。

城市广场还可以按照广场形态分为有规整形广场、不规整形广场及广场群等,且现代城市广场形态越来越走向复向化、立体化,包括下沉式广场、空中平台和步行街等等;按照广场构成要素分析可分为建筑广场、雕塑广场、水上广场、绿化广场等;按照广场的等级可分为市级中心广场、区级中心广场和地方性广场(如居住街区广场、重要地段公共建筑集散广场和建筑物前广场)等。

四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广场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城市广场体系空间结构;城市广场功能布局;广场的性质、规模、标准;各广场与整个城市及周边用地的空间组织、功能珩接和交通联系。城市广场规划设计除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外,一般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活动和形式相符。个人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即是一种用起来得心应手、充分而适意。城市广场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古典的广场一般没有绿地,以硬地或建筑为主;现代广场则出现大片的绿地,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牧野广场公园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

1、广场设计了足够的铺装硬地供人活动,同时也应保证不少于广场面积25%比例的绿化地,为人们遮挡夏天烈日,丰富景观层次和色彩。

2、广场中设计有坐凳、公厕、电话亭等服务设施,而且还有一些雕塑、小品、喷泉等充实内容,使广场更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只有做到设计新颖、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才能充分满足广大市民大到高雅艺术欣赏、小到健身娱乐休闲的不同需要。

3、广场的交通流线组织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处理好与周边的道路交通关系,保证行人安全。

4、广场的小品、绿化、物体等均以“人”为中心,时时体现为“人”服务的宗旨,处处符合人体的尺度。此起彼伏的喷泉、高低错落的绿化,让人呼吸到自然的气息,赏心悦目,神清气爽。

(二) 地方特色原则

城市广场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会特色。

首先城市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广场建设应承继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如济南泉城广场,代表的是齐鲁文化,体现的是“山、泉、湖、河”的泉城特色。广东新会市冈州广场营造的是侨乡建筑文化的传统特色。西安的钟鼓楼广场,注重把握历史的文脉,整个广场以连接钟楼、鼓楼,衬托钟鼓楼为基本使命,并把广场与钟楼、鼓楼有机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牧野广场的规划设计注重对新乡市历史文化素材的挖掘,结合具体的地形特点合理布局,既符合长远发展的战略思想,具有超前意识,又因地制宜,建设以地方文化为背景,以历史人文景观为表现形式的主题文化公园,赋予牧野公园以全新的历史文化内涵。

其次,城市广场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广场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

牧野广场的规划设计利用现代的艺术手法,充分结合本地情况,因地制宜。突出当地建筑特色,植物材料选择上突出本土植物,努力打造地方自然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城市。

(三) 效益兼顾原则

城市广场的功能向综合性和多样性衍生,现代城市广场综合利用城市空间和综合解决环境问题的意义日益显现。因此,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不仅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还应体现出“生命至上、生态为先”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

首先,城市广场是城市中两种最具价值的开放空间(即广场与公园)之一。城市广场是城市中重要的建筑、空间和枢纽,是市民社会生活的中心,起着当地市民的“起居室”,外来旅游者“客厅”的作用。城市广场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感染力,也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魅力的开放空间。城市对这种有高度开发价值的开放空间应予优先的开发权。

其次,城市广场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建筑空间形态、立体环境设施、园林绿化布局、道路交通系统珩接等方方面面。我们在进行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中应时刻牢记并处处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的原则,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兼顾的原则,切不能有所偏废。厚此薄彼,往往顾此失彼。

再次,城市广场规划设计要克服几个误区:一是认为以土地作为城市道路、广场建设的回报是一条捷径。二是广场越大越好。三是让开发商牵着鼻子走。开发商看重的是重拆、建房、卖门面的利益;而政府则应着重考虑增加绿地、建设广场和公园,改善旅游、购物、休闲和人居环境。

(四)突出主题原则

城市广场无论大小如何,首先应明确其功能,确定其主题。这也可谓之“纲举目张”。围绕着主要功能,广场的规划设计就不会跑题,就会有“轨道”可循,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特色和内聚力与外引力。是交通广场、商业广场,还是融纪念性、标志性、群众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广场,要有准确的定位。在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中应力求突出城市广场在塑造城市形象、满足人们多层次的活动需要与改善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的三大功能。并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旨,整体考虑广场布局规划。

特定的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都应精心创造实用而突出主题特色的城市广场个体:一是要和谐处理城市广场的规模尺度和空间形式,创造丰富的广场空间意向。应根据市级、区级和社区级合理规划,一般不宜过大,且应分散设置,以取得均匀的城市活动公共空间。二是要合理配置建筑,实现广场的使用功能。三是要有机组织交通,完善市政设施,综合解决城市广场内外部的交通与配置。特别注意空间距离的远近和交通时间的长短,以方便市民使用城市广场。既要讲究观赏性,但主要还是要讲究实用性。

新乡市牧野广场的规划设计以体现“牧野文化”为主题,在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广场、喷泉、雕塑以及景观小品等园林要素,完美展现新乡市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让人们在享受园林美景的同时,缅怀过去、把握现在、憧憬未来。

文化广场规划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那文化;蝶城广场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7-0142-01

一、隆安县蝶城广场现状概况

广西区南宁市隆安县蝶城广场地处隆安县县政府办公大楼正前方,本地区属湿热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四季常青。蝶城广场作为隆安县城市居民休闲的聚集地,在隆安县扮演着重要角色,广场成为当地居民特有的公共休闲娱乐场所,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广场规划还存在以下不足:比如,未充分体现那文化的本土特色;在规划中不够合理,缺乏相应的娱乐场所;为更好的借助水体造景等。下面分别从规划现状,铺装现状,绿化、水体及公共设施现状进行阐述。

(一)整体规划

蝶城广场规划的现况是由竖向的三部分长方形组成,中间部分是以铺装为主的活动区,活动区两侧是园林形式的休闲区。在规划上大多采用直线规划,相对比较单调,缺少情趣性和文化内涵。规划面积就目前而言基本满足使用的需求,但从长远考虑当前的广场可适当增加一半才能符合未来发展的需求。广场扩大之后,活动区可以根据功能需求、活动特点、年龄阶段等进行划分;休闲区在现有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一定的公共设施,并对已有的设施进行完善与改进;在广场整体规划中应因地制宜,结合那文化进行设计,从而体现蝶城广场的地域性。

(二)铺装现状

蝶城广场现有铺装大多采用广场砖和单一的鹅卵石等,解决了基本需求,成为居民休闲,娱乐、健身的公共空间。但是从整体来看铺装过于单一,层次不够丰富,造型不够美观,图案过于单调,工艺过于简陋,更缺少特有的那文化本土气息。

(三)绿化现状

绿化在蝶城广场现有的设计中分居广场两侧,以当地的盆架子、榕树、草坪进行绿化,种类稀少;从绿化的造型来看,缺乏艺术性以及那文化的相关造型元素。

(四)公共设施

公共设施在在广场规划中非常重要。虽然蝶城广场已经具有基本的公共设施,但还缺乏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创新设计;材质上,只是单一的运用石材,未将当地的木材和新型的材料运用到设计中;更没有体现那文化相关的元素。

二、广场改造设计与“那文化”

(一)“那文化”在改造设计中的体现

1.铺装改造设计。蝶城广场整体面积扩大之后,铺装设计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比如,在活动区的中央,可以在现有铺装的基础上进行切割改造,把现有活动区域两侧现有的绿化部分拆除并设置台阶,铺装青石板作为长廊的基座,成为活动区与休闲区之间的公共休闲平台;针对休闲区的铺装在造型上可用直线、弧线、曲线进行改造,并用青石板、鹅卵石、广场砖、透水砖搭配铺装,改造后的铺装设计可体现出丰富的那文化特色。

2.绿化改造设计。蝶城广场的绿化尽量在现有的基础上适当的移植,或根据铺装形状和改造后的设施造型添植相关的植被和花卉,来烘托那文化的整体氛围,在个别节点和局部区域可以借助那文化元素通过植物的造型进行修剪和加工,来体现艺术审美与那文化魅力。

3.水体改造设计。水体在整体设计中避免大面积的规划,更不允许出现较深的水池,应该将安全放在第一位进行改造设计。如:可以在广场中央根据铜鼓造型设计旱喷,并跟随那文化的音乐节奏呈现出旱喷的韵律,在休闲区可以设计水景文化墙体来烘托那文化。

4.公共设施改造设计。公共设施是广场的灵魂所在,应在已有的基础上增添相应的设施。如:在广场休息活动区域增加适量的休息座凳,在外形上可以设计成具有那文化特征的稻谷纹样,体现相应的那文化元素特征。针对广场中的长廊、亭子、卫生间、垃圾箱、路灯等都可以结合那文化进行设计,并通过不同颜色的灯光体现广场的夜景,彰显颇具文化内涵的艺术氛围。

(二)“那文化”在广场设计中的创新

每年四月份是“那文化节”,当地居民在广场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庆祝该节日。由于缺乏特定的活动区域,并且广场现有的面积不能够满足节日庆祝活动的需要,导致节日期间广场上整体出现混乱的场景。通过改造后的设计并在广场局部建立了可供演出的戏台,且在戏台的外观进行一定的文化元素的装饰,可进一步增添当地的那文化气息,体现广场的创新设计。

三、结语

通过对蝶城广场现状的分析、考察与研究,结合当前的现状,分别在道路铺装,水景绿化,公共设施等方面进行改造设计,增添那文化的相关元素,不仅可以加深当地居民对那文化的重视与理解,还可以为那文化的研究者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本论文为2015年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的研究论文。

参考文献:

文化广场规划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因素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广场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不仅为居民提供集会、交谈、休息等综合活动场所,对于城市总体建设和规划也越来越重要,同时,城市广场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位置,那么在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应该将该城市所特有的人文风情和城市文化充分展现出来。因此,城市广场设计的好坏对于城市的总体形象和空间结构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广场规划设计中要注重的因素进行研究,探讨对城市建设有积极意义的城市广场设计要素。

一、城市广场的的含义和特点

广场的设置是以城市的功能为基础的,城市广场能够提供居民生活和工作的有效空间,而城市广场也成为了城市的标志和象征,成为了人流聚集的地方,能够从根本上体现出该城市的文化特色。

城市的建设产生了广场,广场的特征和形式也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城市的建设而逐渐变化,对于城市而言,有几种分类形式,从性质上来看可分为:日常休闲广场、交通广场、商业购物广场等形式;从形状上来看可分为:形状规范的几何形广场、形状错乱的广场以及复合型广场等等。从目前的城市广场和空间发展方向而言,现代的广场更加多功能化、有序化,那么在对城市广场进行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保证其充分利用建筑空间的形态和要素。

二、目前我国城市广场规划中主要问题

1、在城市广场规划设计过程中,由于部分城市决策者只按照自己的主观思想考虑广场的规划设计,而没有征求广大市民群众的意愿,使得城市广场规划脱离了其实际意义。

2、对城市广场的整体设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其涉及的尺度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样就能够减少一些不良现象带来的影响,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资源。因此,合理规划城市广场不仅能够优化城市空间设计,还能提高广场的亲和力,突显其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城市广场是城市文化历史的综合展现,也是城市形象的具体表现。城市广场规划要根据该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渲染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城市广场是突显城市化进程与发展的重要依据,在设计过程中要理性化,结合城市文化和社会进步发展的实际情况,让人们能够清晰的了解这个城市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底蕴,充分展现城市广场的文化气息和独特魅力。

三、城市广场规划的不同因素以及对城市的影响

1、广场植物绿化

在广场进行植物的绿化,能够充分吸引居民的注意力,例如广场中的景观、雕塑等建筑,都能感染路过或者活动的人群,广场中只有有居民的活动,才能具备生机活力,才能充分凸显广场的作用和吸引力。

如何让人们融入到广场的环境中,对广场进行绿化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例如在草地上进行绿荫建设,在绿荫下安置长椅以供路人休息,人们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充分感受到绿化对人带来的舒适和安定感觉;又如在种植了草地的路上,最好避免采用质地较硬的砖进行铺设,可采用木条、木板进行铺设,若该城市的气候较热,那么木条还能够充分吸收路面热量,使行走的路人不会有过热的感觉。但是目前部分设计人员只关注植物的种类,却没有认识到这些植物的特性,例如某种植物对泥土的要求较高,但是当地的土质条件并不具备这种要求,那么这类植物就会因此死去。因此,有效地进行广场绿化,因地制宜地开展相关工作是有重要意义的。

2、居民在广场中的行为

一般而言,人的需求有尊重需求、生理需求、心理需求、自我实现以及安全需求等几类。那么当人的生理需求满足了之后,其他方面的需求才会逐渐满足。

第一,对于生理需求而言,人们基本上都不愿意长时间呆在空无一人的广场上,都希望在平日的休息时间进行娱乐休闲。例如在炎热的夏天,大人和孩童都能够在喷泉等水景中进行休闲和娱乐,对于喷泉而言,首先能够吸引路人前来观赏,还能帮助人们消暑纳凉。由于现今的城市发展速度较快,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巨大,因此加强水景的趣味性就能够提升广场的活力和美感;又如将喷泉的喷水效果进行复杂化建设,就能有效吸引路人前来观赏,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下放松自己。

第二,对于人民的安全需求而言,该项需求是生活中比较重要的,且需要更稳定和更具有层次性的要求。那么在城市广场中,对喷泉的建设都采用较浅的水体,这是为了保障前来休息的居民的人身安全。一般而言,人们潜意识中会认为湖水较深,那么在湖边活动时必然会担心落入水中,那么确保城市广场水体的深浅,就能有效规避人们的此类心理。

第三,人民的交往需求差异,一个部落群体的形成,主要原因来自于社会个体的需求。这种需求最主要的体现在人们的交往需求上,伴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地球村”都早已实现,那么人们的交往空间就更加宽广。在某种程度上,好的交往环境,能够影响每个人在人际交往中的交往质量。因此在广场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水景设计更加融入到社交氛围中来。

3、水景对城市的影响

在城市的公共空间景观结构的设计中,城市广场的水景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也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它能够美化环境;另一方面,它能够让人们有亲近水的机会,并且得到了美的视觉享受。在设置水景时,要充分注意当地的地域以及文化特征,然后选择合理的形式。水景的形式主要有:人工湖、溪流、瀑布以及跌水。人们在游玩时不仅能够听到流水的声音,观赏到水的清澈,触摸到水的清凉,还能够净化心灵,远离城市纷扰。这样就达到了既满足人的视觉需求,又满足了其触觉需要的目的。在一个城市空间中,城市广场极具艺术魅力和公共性,是反映一个城市文明与气氛的最佳开放空间,因此水景设计是广场中必要的要素。酷暑来临时,广场以及社区里的喷泉能够有效冲淡闷热感和炎热感,给人们提供一个避暑纳凉的好场所。同时,人们还能够在广场里嬉戏、游玩,为城市增添活力。这就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广场中水景的实用价值。因此,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要充分利用人们的心理和景观因素,为人们提供更具人性化和更适合人们休憩的城市广场设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将城市广场的有利因素充分应用,在设计人员、领导集团以及建筑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将城市的广场建设得更加健康、环保,城市广场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城市规划的完善,推动城市的发展。本文研究的是广场规划设计中的一些基本要素对城市广场建设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可知,按照以人为本,利用好积极的因素进行规划设计,对于对居民生活有利、对环保有效以及增强城市活力的广场规划建设是很重要的,才能确保人民群众在广场建设中得到更多的好处和实惠。

参考文献:

[1]张群成.传统的转换:民间美术在现代城市广场景观中的艺术构建[J].新美术,2013(03)

[2]刘兰凤,许洪元.聊城星光城市广场·会展办公公寓型钢混凝土连廊平台支设方案分析及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3(03)

[3]韦庆翠,杨闽.城市广场的人性化设计探讨与分析——以江苏泰州市滨河广场为例[J].宁夏农林科技,2013(01)

文化广场规划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共空间;城市广场;参与度

0引言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在城市中,所有公民可以任意到达的外部环境空间的总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包容性、公平与人性化的精神意义。随着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空间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全国各大城市逐渐重视起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这些城市公共空间在改善城市空间、生态和人文环境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市民社会交往活动的需求。在近二十年来,有着“六朝古都”之称的南京在城市现代化建设流潮中,涌现了大大小小多个公共广场,随着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临近,人们越来越关注南京城市发展的成就与光环,但与此同时,我们更应站在建筑景观使用情况的角度来剖析城市公共空间发展。本文将就南京公共广场的市民参与度情况,探讨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现状,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简要的解决方法。

1南京公共广场现状研究

广场即经过空间艺术布局、四周建有某些建筑物、构筑物或绿化的开阔空间[1]。从20世纪90年代起,南京的公共广场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从单纯的水泥混凝土结构到规划统一、设施齐全的城市花园,在我国城市广场建设中树立典范。笔者从中选取不同类型的四个广场,包括规划完整的山西路广场、处于闹市中的“口袋广场”――大行宫人民广场、依傍莫愁湖公园的和平广场以及规模宏大的江宁白龙广场,以此代表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广场进行类比分析。

山西路广场是南京商业区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项目,于2000年由市、区两级政府在原有的西流湾公园和市青少年宫的基础上建成,有绿地、湖边长廊水幕音乐喷泉等配套设施,功能分区合理、景观精细怡人。大行宫人民广场地处新街口商业圈,北临总统府,南衔中央饭店,东西南图、省美术馆相伴,四面建筑错落有致,广场面积不大,绿化绿却不低,是闹市中的一块静土。和平广场紧挨莫愁湖公园,是莫愁湖公园的门户,为免喧宾夺主,广场设施、绿化均以简洁为主,相较其他三个广场,倒显得“小家碧玉”。江宁白龙广场以“凤凰台”为中心,是南京最大的市民休闲广场,广场风格鲜明,以红为主色,与滨湖景观相得益彰,场地如凤凰形似,飞翔在百家湖畔。

2研究方法与过程

产品使用者的评价更易于反馈设计的合理性,我们把城市广场视为一种公共产品,调查广场使用者的评价,探讨广场规划设计的成功与不足,以此反思城市公共空间的“公共性”。本研究即从公共参与[2]出发,采用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社会学研究方法,历时两个月,针对四个城市公共广场,对南京市民进行街头随机访谈和随机发放问卷,参与访谈市民100人,发放有效问卷378份。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个体相互比较

比较四个广场人流量,和平广场明显冷清许多。从访谈和问卷情况分析来看,市民一般愿意去距离居民区20分钟以内步行距离的广场,并对广场的配套设施与景观环境有一定要求。

(1)区位环境影响参与度。从区位环境来看,四个广场皆临大道,却又各具特色。山西路广场、和平广场靠近居民区,但和平广场与居民区有商业街相隔,加之依存于莫愁湖公园,造景稍逊,设施简洁,吸引力不足。而大行宫人民广场虽处商圈,但广场之下为大型卖场,又临南图、总统府,行人游客途径、休憩,人流不逊其他。江宁白龙广场体积庞大,视野空旷,与和平广场相比,距居民区路程相近,但因其作为滨湖广场,环境、造景得以吸引远近市民至此。

(2)功能设施影响参与度。市民参与度明显不足的和平广场,在配套设施上也欠缺活力。山西路广场与白龙广场虽气势宏大,但在空间功能划分完整,喷泉、绿地、座椅、遮阳避雨设施,一应俱全,相比之下,和平广场因绿化率低,在遮阳方面不能满足市民要求,座椅以方石为主,集聚一方,文化科普廊虽起避雨作用,但占地比例过大,广场整体规划不统一,令市民反应在布局上“舒适度不足”,平面构成欠缺优化。而大行宫人民广场因尺度小,但在绿化造景上优点显然,花坛灌木层次分明,色彩丰富,同时采用旱喷泉,节省空间。

(3)管理程度影响参与度。在两个月的调查中,四个广场的安全与卫生情况基本令人满意,但管理程度的不同,在广场各个方面均体现出对市民参与度的影响。除去采用旱喷泉的大行宫人民广场,在喷泉的管理上,无论是管理周全的山西路广场与白龙广场,亦或是小巧简单的和平广场,都出现水质浑浊,闲置甚久的情况,因此蚊虫肆掠,令人烦恼。而大行宫人民广场却出现另一种管理上的缺失,广场南面靠近地下卖场入口,非机动车辆的停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民进入广场,却没有引起管理方的重视。

3.2个体内部比较

分别比较各个广场内部的市民参与度,从访谈和问卷情况分析来看,广场的不同区域因其规划设计的不同,都在公共参与度上体现出差异。现将分析总结如下:

(1)景观的可参与度。在这四个广场中总有几个令人遗憾的景观设计,例如山西路广场的湖心花园,因其安全度和可达性不足导致湖边座椅使用率低、暴露在烈日下的下层广场,缺乏树木遮阳,石座滚烫,空间犹如蒸炉,和平广场的文化科普廊无人问津,白白浪费空间,大行宫人民广场不可践踏的草坪致使游人坐在边上的地面,这些景观设计都使一定空间的参与度低。为公共设计的景观,应是能引导公众体验的,并由此萌发更多人参与的空间,即它不仅是可观赏的物,更应是能与人产生互动的一定范围,白龙广场的红色方框雕塑,形成别具一格的石廊,不仅与广场整体造景交相辉映,更在人机互动上堪称典范。

(2)人性化的“公共”。在山西路广场的调查中,市民普遍反应广场的照明设施不足,其原因是在广场设计之初,设计者借鉴国外优秀范例,却忽视了国人饭后散步的习惯。调查研究的四个广场在细节设计上都有一定的欠缺,尤其在是考虑老人、儿童和残疾人的使用上。公共空间的“公共性”确定了其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所有群体的使用,但就这一方面,我国的公共设计还稍显稚嫩。湖心花园的防滑处理不足、下层广场的台阶未考虑儿童与残疾人的可达性、不能满足不同数群体的座椅、让大众不解的现代雕塑群等,这些都是设计的细微之处,却能在市民使用中引起长远的不便。

4总结

城市公共空间以人为主体,规划设计为人所用,以使用者评价来反思选址、功能分区、设施配套、绿化造景乃至管理体制、人性化考虑等方面的功与过,站在社会学角度,从市民参与度出发研究多主体对公共空间的需求,不仅对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发展有一定帮助,更对营造独具魅力的城市环境有着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思淑,周文华.城市设计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