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与文化资源的区别

文化与文化资源的区别

文化与文化资源的区别

文化与文化资源的区别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别山;生态文化资源;生态竞争力;生态文化旅游

一、引言

大别山地区以大别山为主体,位于纬度30°10′N—32°30′N,经度112°40′S—117°10′S之间。东西横亘380千米,南北跨距175千米,绵延在鄂豫皖三省界缘。大别山分离江淮两大水系,隔断江汉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切断中州和华南,拔立于中国第三级阶梯上。独立的山脉单元赋予大别山颇为丰富的地质地貌类型、生态植被景观。此外大别山地区文化悠久,底蕴深厚。早在大约2000年前此地汇聚了吴文化,楚文化,中原文化三大文化体系,历代以来政客、文哲、教徒络绎不绝,西方建筑也在清末至民国广泛传入,还有近代崛起的红色文化。区内4A级以上景区20处,是我国中东部最具发展潜力的生态文化旅游地。

二、大别山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简况与利用现状

(一)大别山生态文化旅游的内涵

生态文化旅游是发展现代旅游的一种全新概念的旅游形式,是指旅游者基于回归自然、体验古朴文化、保护自然生态和传统文化等动机,在不损害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前提下,到自然环境优美或人文气息浓郁的地区进行的以自然资源和传统文化为客体,并促进旅游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型的可持续性旅游活动。大别山生态文化旅游的内涵: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用山区的特色自然生态资源为导向,用原生态的地区文化为吸引,基于大别山全区及其周围广阔的腹地,优势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推动鄂豫皖三省边缘地区的生态、文化资源整合,促进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优化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知日益深刻,大别山的生态价值和生态地位日趋升值。

(二)大别山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利用现状

1.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缺乏统一规划整合。由于历史行政原因,大别山分属于鄂豫皖三省六市,整体资源被省际分割,先前各省市之间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缺乏有效的协调统一。致使大别山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项目大同小异、旅游地设障重重,旅游线路不畅,严重降低大别山了整体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和旅游竞争力。

2.优势卓越,影响平平。大别山地域广阔,靠近人口密集中原、江汉、华东,拥有良好的旅游市场和经济距离;同时不俗的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在该区占据翘楚。然而得天独厚的优势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用,至今大别山生态文化旅游不尽如人意。号称四大避暑山庄之一的大别山庄知名度却仅限制在周边县市,中东部罕有的丹霞地貌始终名声黯然,道教四大名山之一的天柱山一直未有重大发展,正在积极申报成世界自然遗产的麻城杜鹃群落吸引力一般,新中国开国将军的摇篮却少有游客问津。这种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的现象在大别山区比比皆是,从而重创了大别山的旅游竞争力。

三、大别山生态文化旅游竞争力分析

(一)大别山区所具有的生态价值竞争力分析

生态价值是生态系统与各种生态资源的价值,其实质是生命现象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大别山区位于华东、华中、中原的结合部,行政面积10万余平方千米,约占鄂豫皖三省面积的20%。区内部生态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多样而稳定,其生态量居于中东部之首,是大别山周边地区40万平方千米国土的生态中心,也是2亿人的生态屏障,所以大别山区对区域的生态安全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全国的生态战略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生态价值不言而喻。

1.中国中东部最重要的生态资源基地和生态基因库。大别山四周被各大平原环抱,地理区位特殊,环境优越,物种繁多,生态资源总量在该区内首屈一指。据统计大别山约有动物2031种,植物2079种,珍稀动植物在全国占有一定比例。区内有世界上最大、最集中、最古老、最壮丽的映山红群落,保留着华东最后一块原始森林,生长着冬虫夏草,茯苓等名贵药材和马褂树、香果树、穿山甲等珍稀动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决定着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也就关系着生态安全。大别山地区丰富的生态资源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样品,并且为物种的繁育贡献着优质基因,因而具有不可估量的科学价值。其所在区域的唯一性和极高的优势度使大别山地区成为中国第六大基因库。

2.天然的地理大观园。大别山横亘380千米与秦岭相连横穿我国中央纬线,分异南北,又纵跨隔阻东西,形成东西南北鲜明的地区分异特色。山体横向延伸,阻碍了南北方向上的大气环流,因而形成南北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风俗的差异。古人感叹“山之南花烂漫,山之北雪皑皑”就是大别山环境分异的写照。吴、楚、中原文化荟萃也是得益于此。大别山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繁多,且观赏度高,颇具地质研究价值,其中六安国家地质公园和金刚台国家地质公园更是因其华东少有的丹霞山、奇特的火山地貌、典型的同源岩浆演化而闻名,并赋予着丰富、系统、完整的大陆学动力系统。

(二)大别山区所具有的旅游资源竞争力分析

旅游价值是旅游行为对旅游者产生的效应,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获取的感觉满足从而对旅游者的身心、精神、道德、认知等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大别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本区纷杂的地理环境和各种丰富的生态资源,自然风光和人文景物高度融合,蕴藏着深厚审美价值,科普价值。

1.山水画廊,人在画中游。大别山水,集我国山水花鸟画的要义,宛如一幅灵动的风景画廊,让人心旷神怡。山中地物景观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如灿烂的杜鹃花海,险峻秀气的龟峰山,还有精美别致的大别山庄更是堪称我国山地建筑的奇葩。盛夏时节雨水充沛,艳阳高照产生空蒙的水雾形成绚丽多彩的彩虹瀑布,显得斑驳艳丽,蔚为壮观。山区内有中东部第一高峰白马尖,海拔1777米,奇丽险拔;中国中东部的地质奇观丹霞地貌,熔岩火山。安庆的天柱山集天然造化和人工智慧为一身,自然构造的险峻幽深与亭台观院相宜相称,在云山雾海里时而传来飘渺的道经声音,宛如仙境蓬莱。尽显大自然的美术神奇。

2.文化之海,精神之舟。大别山生态文化旅游具有优秀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吴头楚尾,中原之臂,聚演了吴楚争霸等军事角逐,叠加历代沧桑的政治,宗教的演绎。这里是中国红色文化的沃土。大别山区是中国著名的将军县集中区域。中国12大将军县此处有6处。湖北红安被元帅题词概括为:“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这在中国绝无仅有。六安市的皖西文化源远流长;信阳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数千年来,钟灵毓秀的信阳大地,哺育了众多历史名人。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曾是楚国都城所在地。黄冈有2000多年的建制历史,造就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升,大理学家程颢、程颐、《本草纲目》作者医圣李时珍、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爱国诗人闻一多等灿若繁星的历史名人巨匠,留存了以佛教祖庭、东坡赤壁为代表辉耀古今的文化遗产和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瑰宝。历史景观有红安八景、天台十景、洞龙书院、天窝书院、双城塔、桃花洞、驷马山等。此外还有历史上的乡风民俗红军鞋、芒鞋、红安绣花鞋垫、倒水河上竹簰等等都是宝贵的文化资源。

四、提升大别山生态文化旅游竞争力的策略

1.挖掘生态价值突出绿色优势,构建生态福地。围绕生态价值,做好旅游资源的开发、包装、营销和推广,综合统筹规划全区内的生态资源,以充分发挥生态竞争力是大别山生态文化旅游的第一要领。利用麻城杜鹃的世界上“种群面积最大,树龄最古老,保存最完美,株型最优美”的唯一性做品牌建设与推广。借助大别山内火山熔岩洞穴和丹霞地貌的奇异少有做出地质观园的大手笔。大别山森林茂密,水源优质,空气清新,有着优雅的人居环境,不存在大城市的光污染。良好的生态是大别山旅游发展的根本,更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大别山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化旅游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的需要,要以可持续发展精神为指导,开展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工作,做好森林防护,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加强流域综合治理;保护好珍稀动植物。

2.加大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和区域合作力度,加强与资源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整合“百里红色长带”,从“陂安南县苏维埃政府”为中心的革命遗址群,到县城以“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为中心的革命遗址群,整合成气势恢弘的红色旅游风景线,形成“百里红色长带”。 二是唱响“两百将军品牌”。 三是开发“三座红色名山”。通过多方筹资、引资,大力开发董必武、邓小平、、李先念、、刘华清曾经战斗过的天台山、九焰山和李先念故居门前的红马寨 。大别山3省36个县的区域合作必将实现1+1+1>3的良性效应,使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3.提升文化底蕴。文化是生态文化旅游的灵魂,是旅游地竞争的软实力。要把文化作为大别山生态文化旅游的名片,加强宣传,扩大文化渲染,致力打造吴风楚韵、将军摇篮、千里跃进、黄梅戏等文化精品,并结合市场需要推出内涵丰富的文化旅游产品。用厚重的文化现象给游客带来由感官到心灵的强烈震撼,让游客自发地接受人文陶冶,从而感到兴趣满足和深刻理性认知。旅游价值得到最大实现的保证;把文化资源作为旅游产品的包装,扩大宣传,进而拓深旅游内涵,增强大别山的文化魅力。

4.积极推进大别山生态文化旅游的反季节营销。根据价格均衡理论,当出现超额供给时产品市场价格将低于均衡价格,当出现超额需求时产品市场价格将高于均衡价格。夏、秋是各地旅游产品上市期,市场处于超额供给时期,市场价格竞争激烈。而冬、春季节市场上却鲜有优质特色的旅游项目,市场处于超额需求时期,产品价格上涨。为了有效规避市场价格战,大别山区的生态文化旅游产品不仅要有旅游旺季的优势产品,同时应大力开发在旅游淡季可以推出的特色项目,实现效益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朱选祥,查到生,李青.建立大别山部级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J].理论建设,2011(3).

[2]王亚玲,尹志辉,门珊珊.生态文化旅游的价值评价研究[J].价值工程,2004.

[3]黄钟浩,方旭红,张宁,张镒.生态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4]刘汉成.大别山旅游合作与资源整合开发研究[J].物流与工程管理,2012.

[5]郭清霞,鲁娟.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竞争力分析[J].经济地理,2012.

[6]谌静.大别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

[7]陈安.武汉市城市光污染的危害与防治[J].农业灾害研究,2012.

[8]王黎秋.浅析均衡价格理论及其应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999.

文化与文化资源的区别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大别山 业结构 源禀赋 色文化

湖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顺应民意作出了建设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重大战略决策,把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让革命老区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作为此次试验区建设的出发点。从整体上来看,这是湖北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努力构建中西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推动思想大解放和富民兴省大跨越的历史性机遇,也是革命老区人民重新焕发革命热情,改变经济社会发展落后面貌的历史性机遇。

一、大别山革命老区支撑开放开发的资源禀赋条件

考虑到试验区建设的代表性和可操作性,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初期启动范围以国家和湖北省确定的扶贫开发重点县为主,具体包括黄冈市的红安县、麻城市、英山县、罗田县、团风县、蕲春县,孝感市的大悟县、孝昌县8个县市(简称“6+2”模式)。省委、省政府希望通过实施“红色的大别山、发展的大别山、绿色的大别山、富裕的大别山”这一总体规划战略目标,把试验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基地、红色文化传播基地、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成为全国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和生态保护示范区。革命老区的开放开发重在试验,需依靠革命传统与生态文明教育,通过红色旅游等抓手来拓展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

我们沿用新古典的资源禀赋分析方法,从总体上来反映大别山革命老区真实的资源禀赋状况。这种比较分析的范围主要涉及到自然条件、经济规模、劳动力、市场化程度以及对外开放度等几个方面。为了便于进行比较,也考虑到统计数据的可比性与可得性,主要以黄冈市的6个县市为分析样本,这样的统计分析样本的选择在区域上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我们在分析禀赋状况时,采用的是资源禀赋系数,即某一地区的资源禀赋系数是该地区第i种资源在省内第i种资源中的份额与这一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在省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之比。如果该系数大于1,则表示该地区的i资源在H-O(俄林―赫克歇尔模型)的意义上是丰富的,反之则反。

第一,从区位优势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大别山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带,峰峦叠嶂、山川秀美、生态优良,区域内森林覆盖率在40%以上,是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和南北气候的交汇区,是中部地区、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乃至环渤海经济圈重要的生态屏障。以黄冈为例,这里有4个部级和9个省级森林公园,长江流经全市216公里,有倒、举、巴、浠、蕲、华阳河六大水系,百湖千库星罗棋布。贯通四条铁路(芽九铁路、合九铁路、沪蓉高速、京广联接线),飞架六座长江大桥(鄂黄大桥、黄石大桥、九江大桥、鄂东长江大桥及建设中的黄冈长江大桥和九江二桥),纵横六条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黄小高速、麻武高速、武英高速、大广高速以及建设中的麻竹高速)。目前,黄冈境内共建成高速公路530公里,总里程跃居全省第二位,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得中独厚、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支撑经济发展的矿产资源石油、铁、煤、铜等在大别山革命老区比较缺乏,由于该地区属海洋季风气候,雨水丰富,日照充足,为动植物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山、水、茶就成为大别山特有的绿色资源。这里的森林植被丰富,植物种类属北亚热带典型的常绿、落叶混交林体系,仅国家二级保护树种就有连香树、银鹊树、香果树、鹅掌揪、大别山五针松、小勾儿茶、红豆杉等十几种之多。由于大别山主峰地区地域辽阔,植物茂盛且种类繁多,所以这里也就成了利于动物繁殖生长的天然动物园,大山里活跃着草鹿、斑豹、灵猫、松鼠等动物,珍稀的有娃娃鱼、穿山甲、鹿獐等。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经济规模总量小,贫困人口比例较高。按照农民人均1500元以下统计,仅黄冈全市就有贫困人口180.6万人,其中纳入首期试验区范围的共有110.6万人,占红安等6县市总人口的26%。2010年,湖北全省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5806.09亿元,人均GDP为27613.71元(全省2010年末常住人口5724万人)。而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红安、麻城、英山、罗田、团风和蕲春等6县市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在8500元以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英山达到8477.22元,占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31%;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低的蕲春仅为8098.78元,占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29%(见表1)。本文中所有的数据均来源于2010年湖北省和部分县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1美元兑换6.58人民币。

第二,从劳动力资源禀赋状况来看,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劳动力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我们用从业人员总量这一数据来进行劳动力丰富程度的比较,这样的选择基于以下原因:如果采用总人口来比较,总人口中包含未加入工作的(如18岁以下)以及已退出工作的人员(如60岁以上),这些人本不应该进入统计,因为他们不属于劳动力之列,即使计算失业率也不会用总人口作为分母;况且失业率数据不可得,各地区的失业率更无法得到;2010年全省的从业人员统计总数不可得,以2009年的数据作为参照。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2010年红安、麻城、英山、罗田、团凤、蕲春的从业人员分别达到35.9、60.91、27.98、37.66、17.55、49.65万人,在H-O(俄林―赫克歇尔模型)的意义上,它们的禀赋系数分别达到2.83、2.85、3.67、3.28、2.4、2.63。其中,英山的劳动力资源禀赋系数为最高,达到3.67,团凤的劳动力资源禀赋系数为最低,达到2.4,都大大高于1,突出反映了这些地区的劳动力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实际上,经济发达地区的劳动力资源禀赋系数都是比较低的,东部沿海地区更低,一般不会超过0.2。过去几年湖北省的劳动力禀赋系数一直在0.5左右徘徊。在省劳动力资源比较匮乏这个表面现象的背后,我们可以发现红安等大别山革命老区适龄人口的劳动力就业率非常低,劳动力资源浪费严重,这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不够、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有着直接的关系。

第三,从文化软实力来看,大别山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早在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创建同盟会时,第一批入盟的会员有70多人,其中黄冈就有9人。一大批黄冈有志青年投入张之洞编练的湖北新军,参加辛亥首义,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黄冈成为辛亥革命最早收复的州府。这里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重要地区,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的策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先后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两大红军主力,为创建新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大别山革命老区人文荟萃,坡、李时珍、李四光等文化名流和科学精英享誉海内外,黄梅戏曲、禅宗文化、中医药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第四,从经济社会的对外开放水平来看,大别山革命老区各类市场发育缓慢,外资企业奇缺,经济的对外开放度极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程度,通常与该地区的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有直接的关系。我们这里用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之和来表示一个地区经济的对外开放度。其中,外贸依存度是指某年该国或该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同期GDP的比率;外资依存度是指某年该国或该地区所得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占同期GDP的比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直接投资领域的对外开放程度,即对外开放度=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

从表3可以看出,2010年湖北省的外贸依存度为0.1078,外资依存度为0.0169,对外开放度为0.125。2010年红安、麻城、英山、罗田、团凤、蕲春的外贸依存度分别为0.0016、0.0167、0.0048、0.0337、0.0145、0.0517;外资依存度分别为0、0.0051、0、0、0.0003、0.0003;对外开放度分别为0.0016、0.0218、0.0048、0.0337、0.0148、0.052。其中,罗田的对外开放度最高,达到0.0337,这可能与罗田的板栗出口有关;红安的对外开放度最低,仅为0.0016,这与农业大县对外经贸实力不强、外向性企业严重缺乏息息相关。从整体上来看,以红安、麻城为代表的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对外开放水平普遍不高,对外开放度远远低于全省0.125的水平(参见表3)。

二、大别山革命老区新一轮开放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1、工业化水平较低。2010年黄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占全省第2位,而户平规模却占全省第9位,工业增加值仅占全省4%,平均每个企业实现的增加值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45.2%,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人均增加值居全省末位。“十一五”时期工业的较快增长是低基数、低基础的增长,工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的拉动,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等传统产业占50%以上,工业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高。长期以来,国家在黄冈没有布点重大工业项目,没有重大的专项政策与资金支持,黄冈的工业是在“五小”企业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缺乏大项目、大企业的带动,还没有一个百亿元产业。尽管近年来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黄冈,但大中型骨干企业少,中小企业多,科技开发型企业少,一般加工型企业多。大多数企业都是利用本地资源发展起来的加工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集群起步较晚,发育时间不长,几大支柱产业的企业间关联度不强,产业链条短,产品生产配套能力不强,经济外向度低。黄冈2010年工业生产企业共完成出口产品交货值1.97亿美元,只占到工业产值的1.5%,内向型经济占90%以上,明显滞后于先进市州。创新意识不强。大别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现状,与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要求相差甚远。事实上,大别山革命老区已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洼地”,其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比较多,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创新意识不强,小富即安、清净无为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2、产业结构单一。大别山革命老区工业化起步非常晚,总体上很多县市的第一产业仍然是农业,占到30%,第二产业不到30%,还处在起步的初级阶段。从表4可以看出,2010年湖北省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分别为13.6:49.1:37.3,英山、麻城、红安的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分别为36.43:33.22:30.35、28.16:34.17:37.67、21.25;47.53;31.22,大大高于全省水平。“一高两低”的问题比较突出。以蕲春为例,2010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8.57:37.68:43.75,反映出第一产业不强、第二产业不大、第三产业不优的“结构通病”。据黄冈市发改局反映,黄冈全市7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城镇化率仅为33.4%,大大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这种传统种植业一业独大、效益不高的经济结构严重制约着革命老区产业发展提档升级。特别是当地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较小、优质产品的比重依然很低、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因素影响了农产品的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发展的步伐。随着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有序推进,全省各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热情不断高涨的同时区内产业趋同的矛盾也尖锐起来。

3、县域经济实力不强。大别山革命老区是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弱小。从全省县域经济考核排位情况看,黄冈没有一个县市进入第一方阵,2010年全省20强县市区GDP平均为208.6亿元,是黄冈平均水平的1.42倍。全省20强县市区人均GDP达到30357元,比黄冈平均水平高1.26倍,已经整体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而黄冈除黄州区(26072元)和武穴市(19977元)外,绝大部分还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财政收入质量不优,从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看,全省20强县市区平均达到69.6%,黄冈10个县市区平均为46.79%,远低于20强县市区的平均水平。城市化进程不快,按照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黄冈目前城市化率为35.7%,分别低于全国和全省水平12.3和12.2个百分点。全省20强县市区城市化率平均为43.08%,黄冈只有黄州区(市区)超过平均水平达到55.08%,武穴市比20强县市区平均水平低2.96个百分点,其他8个县市区都在30%以下。

4、国家对革命老区的“输血”不够。老区贫困人口压力仍然较大。在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速度缓慢,贫困人口较多、城镇化水平低,行政区划分割、发展被边缘化等问题带有普遍性,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老区、山区和库区,因自然灾害返贫、因病致贫、经营不善致贫等现象仍然十分突出。大别山有2000多万人口,人均GDP只有全国的40%,贫困人口超过300万,而且返贫人口比例占60%,这个标准还是定在1196元这个非常低的人均年收入上的。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统计,黄冈全市共有贫困人口180.6万人,其中纳入首期试验区范围的共有110.6万人,占6县市总人口的26.2%。部分贫困县级财政收入的高增长掩盖了农民收入的低增长,城镇化发展掩盖了农村贫穷落后的事实,相对贫困现象日益凸显。目前,黄冈10个县市区中,仍有5个县被定为部级贫困县,1个县被定为省级贫困县。受历史、自然、经济和社会等诸多因素影响,黄冈老区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农村贫困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三、敢字当头,加快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开放开发

1、敢字当头,转变思想观念。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苦地区之所以落后,关键还是思想观念落后。必须把解放思想作为加快发展的前提,着力引导干部群众冲破旧的观念束缚,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把思想、行动统一到跨越式发展的轨道上来。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必须坚持走特色开发、绿色繁荣、可持续发展之路。资源有限,创新无限,省委书记李鸿忠多次强调思想是一切行动的总开关,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试验区发展的速度和成效。试验区各市县要抢抓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机遇,深入解放思想,大胆闯、大胆试,学会用市场的办法、改革的办法、开放的办法解决问题、破解难题,形成有利于发展的环境和文化,聚集更多资源投向革命老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最主要的差距还是观念的差距,只有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着力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才能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实现超越。特别是要自觉破除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因循守旧、狭隘封闭、惧怕困难、畏首畏尾等思想,真正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落实到科学决策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

2、以旅游为抓手,重点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大别山地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黄冈集红色、绿色、人文三元素为一体,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大别山水、人文黄冈”是黄冈最大的无形资产和旅游品牌,要充分利用大别山境内特色旅游资源,打造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的“红色”旅游,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古色”旅游,以大别山自然生态为主题的“绿色”旅游,形成大别山特色旅游产业新格局。特别是要加快黄冈大别山12大旅游景区、20个红色旅游景区(点)、4个省级重点旅游名镇、13个省级旅游名村、63个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以列入国家红色经典景区建设为重点,抓好红安中华将军园、七里坪长胜街、董必武故居、陂安南县遗址、麻城烈士陵园、红二十七军诞生地等项目建设,扩大红色经典旅游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以大别山主峰等景区为重点,加快罗田薄刀峰、天堂寨,麻城龟峰山、五脑山,红安天台山,英山吴家山、桃花冲,蕲春云丹山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整体打造大别山生态旅游经典景区。优先发展旅游交通,加快景区路网建设,打造大别山生态旅游线、红色经典旅游线、名人名址文化旅游线、医药保健及溶洞探险旅游线等特色旅游精品线路,把大别山建设成全国知名的生态休闲、度假避暑胜地,以及国内外知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3、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朝阳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大别山革命老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人文资源极其丰富,要将文化产业纳入大别山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深度挖掘黄冈红色文化、东坡文化、禅宗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等人文资源,突出特色,着力打造“文化黄冈”。一方面,加快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高标准建设文化产业项目,抓好东坡赤壁文化产业园、黄冈传媒文化产业园、黄梅戏文化产业园、黄梅禅宗文化产业园、李时珍医药文化产业园、蕲春赤龙湖影视文化产业园、红安中华将军园及12个名人纪念馆(园)等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加快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提升黄冈文化产业的档次和水平。大力发展具有黄冈元素的影视制作、出版印刷、数字技术、动漫创意、网络传媒等,提高科技含量,催生新的文化业态,拓展文化发展的新领域。与此同时,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步伐,积极培育文化市场主体,促进老区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4、加大政府投入,强化对大别山试验区的金融支持力度。国家应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大别山交通建设纳入国家革命老区公路建设示范工程,与延安等老区同等对待,加快随州―麻城―安庆、黄冈―安庆、南京―西安复线等铁路建设,尽快打通麻城―金寨、英山―岳西等东西方向的高速公路及省际出口路、断头路。在支持大别山试验区建设过程中,金融部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把信贷投入与大别山试验区的资源优势、潜在优势、后发优势结合起来,在低碳经济、科技创新、现代农业、改善民生等领域下功夫,协调推进大别山试验区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要保证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要,特别是黄冈列入全省重点建设计划的林浆纸一体化、城际铁路和黄冈长江大桥、黄鄂高速、武汉新港江北铁路黄冈段等21个重大建设项目,金融部门要跟进服务;保证政银企合作协议资金需要,各金融机构要主动介入大别山试验区发展,加强与上级行、地方政府和签约企业的沟通协调,合理安排信贷规模,提高已签信贷合同和授信协议的履约率;各金融机构要按照各自不同的市场定位,在已有的融资模式的基础上,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抵押担保创新,形成适合县域经济特点的区域性金融产品和抵质押办法。特别是在推广“公司(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信贷模式和订单农业贷款上,采取“公司担保、联合共管、分环节投资”的方式,围绕订单农业的合理订价机制、信用履约机制,建立和完善订单贷款管理制度。

5、做好规划,将黄冈全域纳入大别山试验区。规划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水平、速度和质量。当前,为了打破大别山革命老区按行政区推进城镇化的做法,必须整合规划体系,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黄冈市10个县市区都属于大别山革命老区,具有相同的历史背景,大别山试验区建设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扶贫,是推进革命老区实现新跨越的一个重大载体。因此,搞好大别山试验区建设要试点先行,全域推进,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除初期启动的红安、麻城、英山、罗田、团风、蕲春6县市外,经试点后可以扩大到黄冈全域,建议把武汉新洲区、黄陂区、随州广水市、河南新县、安徽金寨等环大别山山脉的区域,全部纳入试验区范围内,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最后建立环大别山经济区,把大别山试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努力实现“三年明显变化,五年大变化,十年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

(注:本文系2011年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圈批调研课题“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思路”的研究成果。课题负责人:陈孝兵;课题组成员:陈金清、刘龙伏、刘保昌、徐志勇。)

【参考文献】

[1] 佩特逊:收入、就业和经济增长[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

[2] 瑟尔瓦尔:增长与发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3] 王世杰:产业升级与综合竞争力提高的理论思考[J].综合竞争力,2011(1).

文化与文化资源的区别范文第3篇

摘 要:文章通过对信阳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入分析,探讨了信阳市图书馆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模式,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1-0031-03

收稿日期:2014-12-10

作者简介:丁文安(1975―),信阳市图书馆馆员。

1 含义

红色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革命情操以及其载体。载体形式包括革命遗址、纪念场馆、纪念地以及革命文献、文物、标语、歌曲等,这些统称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是图书馆进行社会教育的重要途径。

2 概况

在革命战争年代,信阳老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业绩,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据不完全统计,牺牲的烈士达30余万。1955年授衔的时候,信阳籍授少将以上军衔的68名,占河南省106名将军的64%。1988年,全国授衔上将17名,信阳籍的就占3名。1998年中央军委正式确定的33名军事家中有9位在信阳这里战斗过。老区人民用热血和生命创造了大别山红旗不倒的奇迹。

光荣厚重的革命斗争史,造就了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的鲜明特色:①数量多,规格高。信阳有470多处革命遗址遗迹,其中部级重点革命文物旧址7处、省级革命文物旧址21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1处。②跨度大,类型全。老区红色文化资源跨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历史阶段,见证了中国革命的整个历史进程。③内涵深,影响远。大别山老区红色文化的本质与核心是大别山儿女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听党指挥、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战、百折不挠、勇担重任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

3 作用

3.1 见证历史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为民族独立和自由解放而英勇奋斗的集体记忆,是中华民族从苦难到辉煌的历史见证。大别山革命史就是中国革命史的缩影。

3.2 传承文化

中国共产党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红色文化所蕴含的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革命英雄的崇高礼赞,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以及团结奋斗、无私奉献等高尚精神,依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3.3 净化心灵

红色文化在加强党员党性、党纪和党风教育方面有很强的针对性、有效性,在提高群众思想境界,塑造高尚道德品格方面起到的是春雨润物、潜移默化作用,是其他教育方式所难以企及的。

3.4 促进发展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能够有效提升当地的知名度,增强人们的认同感。把大别山这一红色“名片”推向全国,不仅有利于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社会效益,也必将成为老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2012年11月7日,“大别山精神”研究新闻会在信阳召开,宣布“大别山精神”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概括为16个字就是“坚守信念、胸怀全国、团结一心、勇当前锋”。

3.5 优化馆藏

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本身蕴含其所在地区的文化气息和地方特色,加强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建设是图书馆优化馆藏结构的必然要求。图书馆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特色资源服务,对于该地区形成有特色的地方文化中心,弘扬地方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4 模式

4.1 拍专题纪录片

信阳红色文化遗存丰厚,为传播和弘扬信阳红色文化,可以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效地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优势,为老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由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河南省分中心主持,信阳市图书馆等参与出品的8集专题纪录片《风卷红旗――中原红色历史文化系列・信阳篇》于2013年3月通过部级立项,2013年10月制作完成。此片全面系统地宣传了信阳红色文化资源,是信阳市图书馆参与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研究成果。

2014年6月,为纪念党的第93个生日,探寻大别山廉政根源、大别山红旗不倒精神,由信阳市纪委、党的生活网等联合制作的以大别山廉政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为主题的4集大型电视纪录片《红廉大别山》在信阳市图书馆开机。

4.2 创红廉文化品牌

为进一步挖掘和利用信阳丰厚的红色廉政文化资源,集中展现信阳市廉政文化历史传承和党在新时期的廉政文化建设成就,打造“史廉为根、红廉为魂、茶廉为脉”为主题的“清风大别山”廉政文化品牌。2013年6月18日,由中共信阳市纪委、信阳市监察局、信阳军分区纪委主办,中共信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信阳市图书馆等承办的,在市图书馆二楼建设的集红廉厅、警廉厅、展廉厅、讲廉厅、悟廉厅(园)为一体的大别山红廉文化苑开放了。大别山红廉文化苑免费开放以来,共接待参观学习的干部群众达135批1万多人次,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4.3 增红色经典文献

信阳市图书馆在新馆立项建设之初时就规划了地方特色文献室功能区,制定了《信阳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管理办法》。目前功能区已完善,已征集各类地方特色文献资料1,000多种,其中地方红色经典书籍近500册。图书馆把红色经典书籍采购纳入年度馆藏精品新书采购范畴,采购了如《邓小平传》《与他的世纪》《星火燎原》《将星璀璨》《一代名将许世友》等图书。同时还购买了超星电子图书设备,读者可免费下载阅读红色经典电子图书。市图书馆还通过举办红色经典新书会、红色经典导读活动,掀起阅读红色经典的热潮。2014年4月4日,《快马加鞭未下鞍――铁血战将郑维山的传奇人生》新书会在信阳市图书馆召开。该书由作者陈泽华历时一年创作完成,全面展现了这位信阳新县籍将军光辉战斗的一生和老首长的丰功伟绩、高风亮节。

为庆祝中国人民建军87周年,加强“军地共廉”建设,活跃和丰富部队官兵精神文化生活,2014年8月1日,由信阳市纪委、信阳军分区和市委党史研究室等联合举办的庆“八一”军地共廉《红廉大别山》赠书仪式在大别山红廉文化苑举行。《红廉大别山》图文读本被誉为“可以带走的大别山廉政文化苑”。此次赠书使广大驻信官兵进一步深入了解了大别山区军民共建的光荣历史,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大别山精神。

4.4 办公益文化讲座

“申城讲坛”是信阳市图书馆开办的免费公益讲座,是信阳人自己的“百家讲坛”。自2012年2月起,信阳市图书馆每年都要利用“申城讲坛”举办“讲红色故事、观红色影视剧,传红色精神”的专题讲座活动。在重大纪念日、重要节假日其还精选红色影视剧如《五更寒》《大转折》《挺进大别山》《猛将传奇――和尚将军许世友》等,宣传教育片如《热血丰碑》《让旗帜永远飘扬》等,对青少年进行专题教育展播,让他们铭记昨天、珍惜今天、创造明天。

4.5 编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

信阳市数字图书馆硬件平台建设已于2014年7月完成,为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宣传渠道,让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市图书馆计划2015年联合其他部门,积极争取市财政支持,规划建设九大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包括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红色文化资源库收录了信阳革命纪念地、革命英雄人物、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的资源信息。

4.6 建“红色网络教育家园”

“红色网络教育家园”是结合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以“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为主旋律,在全市乡镇、街道、社区建设的以未成年人、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并免费提供阅览、咨询、培训、服务的公益性网络教育服务中心。建设“红色网络教育家园”是推动党员教育创新、构建城乡一体党员教育新格局的有益探索,也是实现“双提升、双服务”的重要途径。其应强化资源开发统筹,指导各地有重点、有侧重地挖掘制作一批独具本地特色的地方教材,如信阳红色资源、新乡先进群体、开封焦裕禄精神、安阳红旗渠精神、济源愚公移山精神、南阳“南水北调”等,“打捆”向外推介,打造“拳头产品”[1]。信阳市委组织部可以联合信阳市图书馆,依托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在全市启动“红色网络教育家园” 建设项目。 2014年8月,信阳市图书馆已完成一次可容纳80多名学员同时学习的“红色网络教育家园”的阵地建设,并实现免费开放。此举措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等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和载体。

5 对策

5.1 整合资源,完善教育功能

5.1.1 整合阵地资源。发挥信阳大别山区众多革命遗址、遗迹和纪念场地优势,以信阳市图书馆为主导建设信阳市思想道德建设基地,对区域内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完善教育功能,扩大教育覆盖面。在红色资源丰富的地区设立宣教点,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对党员干部和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5.1.2 整合文化资源。组建专业的研究机构,对老区红色文化进行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并与民俗文化和生态文化的研究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可考虑由信阳市图书馆牵头成立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院,组织专家学者深入挖掘、提炼老区厚重红色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5.1.3 整合人才资源。联合相关部门组建以科研院所、文献研究室、政策研究室、高校、革命历史纪念馆及图书馆等研究人员为骨干的高素质、专业型的研发队伍和机构,促进整体业务素质的提升,推出有高度、有深度的科研成果。

5.2 加大投入,提供教育保障

5.2.1 在宣教管理上加大投入。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相关省市财政设立配套资金,专门用于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

5.2.2 在阵地建设上加大投入。加大作为教育载体的各类革命遗址、遗迹和纪念地的保护开发和建设的投入,征集保护各类革命文物等。信阳市图书馆大别山红廉文化苑要丰富陈展内容,改进布展方式,增强教育效果。

5.2.3 在文艺创作上加大投入。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成立信阳市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基金会,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本土文艺工作者,吸引外地文艺工作者围绕信阳红色文化开展文艺创作。同时,以大别山红色文化为主题,在大别山区组织开展部级的文学创作、美术和摄影等采风活动,扩大教育的影响力。

5.3 创新形式,增强教育效果

5.3.1 丰富教育内容。在以老区红色书籍、红色故事、红色歌曲、红色影视作品等为主要教育内容的同时,还要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把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传统展示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在丰富主题上下工夫,在拓展教育功能上下工夫。如图书馆在开展革命传统宣教活动的同时,可融入“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以及全国、省、市道德模范事迹进行宣传教育。

5.3.2 创新教育模式。图书馆可以邀请红军后代、烈士后人、将军子女主讲“红色故事会”;可以编排歌舞情景剧,继续组织拍摄电视访谈和红、电视剧等影视作品;可以举办“大别山革命史与新时期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系列研讨会。

5.3.3 拓展教育载体。图书馆要构建“红色资源”网络文化,占领网络阵地,进行网上思想道德教育,利用“红色网络教育家园”开展红色文化“六进”(进机关、进社区、进村组、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活动,延伸教育触角。

5.4 强化宣传,扩大教育影响力

5.4.1 强化媒体宣传。图书馆要重点加强对外宣传,邀请主流媒体深入挖掘采访,推出深度报道、专题报道,在地方传媒栏目中增加宣传大别山革命史、大别山革命人物、大别山革命故事的内容。

5.4.2 强化阵地宣传。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宣传窗口创造条件,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掀起宣传红色文化的热潮,让红色文化渗透到社会的角角落落。图书馆应积极参并推进红歌广场、送红色文艺演出下乡等活动,要加大利用红色经典书籍、讲座、“红色网络教育家园”、共享工程等平台进行宣传教育的力度,增强阵地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5.4.3 强化主题宣传。信阳市是河南省唯一被列入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中的省辖市。为助力2014年8月信阳市政府启动创建的5A级国家旅游景区工作,图书馆要积极开展红色文化旅游主题宣传活动,打好文化牌,让城市有“魂”。

6 结语

红色文化资源在其本质上是一种先进文化,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它既是社会进步程度的标尺,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源泉。信阳市作为省级文明城市,更要重视对文化底蕴这一正能量的挖掘,以激发全民凝聚力和创造力[2]。因此,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开发、利用,使红色文化深入人心,为信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是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先进文化宣传阵地今后着重完善的服务职能。

参考文献:

[1] 朱是西同志在全省现代远程教育与“文化共享工程”资源整合暨“红色网络教育家园”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EB/OL].[2014-08-04].http:///jiaoyu/yuanchengjianxun/2013-11-26/16380.

html.

文化与文化资源的区别范文第4篇

关键词:相对资源承载力;空间分异;赣州市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9-4590-05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4.19.021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in Ganzhou Based on Relative Carrying

Capacity of Resources

LUO Wei,YUAN Xiu-hua,KUANG Run-yuan,LI Wen-hong, ZHANG Meng

(School of Architectural and surveying & Mapping Engineering,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nzhou 341000,Jiangxi,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Ganzhou city was studied. A division model of main functional regions was built based on relative carrying capacity of resources, which were divided into 3 different types of main functional regions including optimizing development regions, key development regions and restricted development regions. The advices were proposed specifically for the three main functional regions to further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relative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2000-2011). Results showed that Ganzhou city was still the key development zone. The relative resources bearing capacity in the last 12 years was stable. The relative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model applied to main function division had good effects.

Key words: relative carrying capacity of resources;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Ganzhou city

相对资源承载力是以比具体研究区更大的一个或多个参照区为对比标准,根据参照区人均资源拥有量或消费量、研究区资源存量,计算出研究区各类相对资源承载力[1]。此概念与传统资源承载力对比,强调自然与经济资源间的互补性,扩大了人口承载资源范围[2]。主体功能区划将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口都纳入人地地域系统的考察范围,要求综合自然条件数据和经济社会数据,信息量相对庞大[3]。而运用相对资源承载力信息,可以得出各个地区主体功能定位,又能科学判断各类主体功能区适度人口容量[4]。诸多研究证明,主体功能区划分提出的指标体系要求与相对资源承载力所蕴含的信息相吻合,说明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空间分异模型的可行性。

考虑到空间单元过小,数量较多,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量的难度很大;空间单元过大,内部可能存在多种主体功能区,难以用一类主体功能概括,本文以地级、县级单位作为主体功能区划的基本单元。赣州市是世界重要的客家人聚集地、脐橙产地、钨产地和稀土产地,是江西第二大城市,受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社会经济因素和地形等自然因素影响,造成内部18个县资源禀赋不同[5-7]。本文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理论,对赣州市主体功能区进行区划,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1 主体功能区划分模型

1.1 模型的选取

借鉴前人研究中对该模型提出的相关建议[4,8-10],结合研究成果和赣州实况,兼顾3个子系统自然、经济、社会组成复合系统的相互影响,采用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模型和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模型。

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

Csg=WwCgw+WfCgf+WlCgl

式中,Csg、Cgw、Cgf、Cgl分别表示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相对水资源经济承载力、相对森林资源经济承载力和相对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该模型中Ww、Wf、Wl分别表示相对水资源、森林资源和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权重值。

Cgw=Igw×Qw=Go/Qwo×Qw

Cgf=Igf×Qf=Go/Qfo×Qf

Cgl=Igl×Ql=Go/Qlo×Ql

式中,Igw、Igf,Igl分别表示水资源、森林资源和土地资源经济承载指数;Qw、Qf、Ql分别表示研究区水资源量、森林资源量和土地资源量;Qwo、Qfo、Qlo分别表示参照区水资源量、森林资源量和土地资源量;Go表示参照区经济总量。

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

Csp=WwCnpw+WfCnpf+WlCnpl+WeCecp

式中,Csp、Cnpw、Cnpf、Cnpl、Cecp分别表示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相对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相对森林资源人口承载力、相对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人口承载力;Ww、Wf、Wl、We分别表示相对水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和经济资源承载力的权重值。

Cnpw=Ipw×Qw=Po/Qwo×Qw

Cncf=Ipf×Qf=Po/Qfo×Qf

Cnpl=Ipl×Ql=Po/Qlo×Ql

Cecp=Ipec×Qec=Po/Qeco×Qec

式中,Ipw、Ipf、Ipl、Ipec分别表示水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和经济资源人口承载力指数;Po、Qwo、Qfo、Qlo、Qeco分别表示参照区人口总数、水资源量、森林资源量、土地资源量和经济资源量;Qw、Qf、Ql、Qec分别表示研究区水资源量、森林资源量、土地资源量和经济资源量。

1.2 划分标准

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的计算,参照文献[9,10]将上文所建立的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Csp和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Csg分别与赣南地区的常住人口数P和国内生产总值Qec比较,可得出4种结果(表1),从而提出了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标准。

2 主体功能区划分

计算相对资源承载力之前需先设定内部权重因子,参照文献[1,9-12]将相对水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和经济资源承载力的权重因子Ww,Wf,Wl,We分别设定为0.2,0.2,0.2,0.4;同时将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模型中的Ww,Wf,Wl设定为0.33,0.33,0.34。文中所用全省数据来源于《江西统计年鉴(2012年)》,赣州市数据来源于《赣州统计年鉴(2001-2012年)》。

以整个江西省为参照区的主体功能区划分(图1),随着近年赣州经济发展,章贡区、南康、于都等13个县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呈现人口超载现象;仅章贡区处于相对经济超载状态。参照全省平均水平,最后依据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主体功能区划分标准(表1)得出:①仅章贡区符合Qec>Csg、P>Csp即人口与经济同时超载的状态,属于优化开发区A;②崇义、全南、龙南、寻乌、定南5县符合Qec

对以整个赣州市为参照区的主体功能区进行了划分(图2),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①优化开发区。优化开发区A包括章贡区、南康市和瑞金市,符合Qec>Csg,P>Csp,即人口、经济均超载,呈现出经济发展水平高,国土资源开发密度较大,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逐渐减弱等特征。该功能区范围和赣南地区工业较发达的地区基本一致,是赣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地区。今后应该减少人口压力,降低单位经济产值所占用的资源总量,减轻资源环境压力。优化开发区B包括赣县、大余、龙南,符合Qec>Csg,P

3 赣州市主体功能区的动态分析

3.1 赣州市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的演变(以整个赣州市为参考区)

由表2可知,赣州市多数辖区现实经济总量(GDP即Qec)与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Csg)的差值均在-30亿至30亿之间,变化较小,总体说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与现实经济总量处于平衡状态。但章贡区经济总量一直远远大于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Csg),且其差值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说明经济处于超载状态,并于2011年达到峰值,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超载了156.83亿元,究其原因是章贡区属于市辖区,耕地和林地面积较少,较大部分属于建设用地,人口较多,经济发达。宁都县经济总量一直小于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Csg),经济处于富余状态,并于2009年达到峰值,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富余了81.46亿元,主要是宁都县土地面积即耕地面积大,森林资源丰富,但工业化水平不高,经济不发达。

3.2 赣州市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演变(以整个赣州市为参考区)

由表3可知,赣州市大部分辖区现实人口总量(P)与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Csp)的差值均在-10万人至10万人间浮动,变化较小,总体来说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与现实人口总量处于平衡状态;但于都县的人口总量(P)一直大于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Csp),且其差值范围为24万~34万人,说明人口超载,并于2009年达到峰值,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超载了33.19万人,主要原因是于都县人口众多,是赣州市惟一人口突破百万的县,耕地和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相对其他县市要小,且经济不够发达。崇义县和宁都县人口总量(P)一直小于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Csp),人口处于富余状态,并均于2011年达到峰值,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分别富余了14.88万和15.00万人,究其原因是崇义县和宁都县森林资源丰富,人口较少,工业化水平不高,经济不发达。

3.3 赣州市主体功能区的变化

根据近12年来赣州市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和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演变,得出赣州市主体功能区的变化:章贡区由优化开发区B(2000-2008年)转变为优化开发区A(2009-2011年),赣县由重点开发区(2000-2007年)转变为优化开发区B(2008-2011年),瑞金由重点开发区(2000-2006年)转变为优化开发区A(2007-2011年),龙南有重点开发区(2000年)转变为优化开发区B(2001-2011年)。其他县市的主体功能区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数量上有微小的改变。

4 结论

运用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的计算方法,对赣州的18县市区2000-2011期间的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和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得出以下结论:①以2011年为例,参照全省平均水平,仅章贡区符合优化开发区A,崇义、全南、龙南、寻乌、定南5县符合限制开发区,其他县市属于重点开发区。②以2011年为例,参照赣州市平均水平,章贡区、南康市和瑞金市属于优化开发区A,赣县、大余、龙南属于优化开发区B,寻乌和崇义属于限制开发区,其他10个县属于重点开发区。③赣州市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演变(2000-2011),总体上比较平稳的变化,但章贡区经济一直处于高水平的经济超载状态,于都县则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的人口超载状态。

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理论,对赣州市2000-2011年期间18个县的主体功能区进行了区划,结果显示赣州市所辖的县市大多数属于重点开发区,在“十二五”期间,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投资,大力发展经济,同时注意保持人口的适度增长,保护好环境仍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黄宁生,匡耀求.广东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J].经济地理,2000,20(2):52-56.

[2] 王宗明,张 柏,何艳芬,等.吉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动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18(2):5-9.

[3] 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地区所课题组.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理论与实践的初步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06,21(10):43-46.

[4] 李泽红,董锁成,汤尚颖,等.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的改进及其实证分析[J].资源科学,2008,30(9):1336-1341.

[5] 朱丽萌.欠发达地区主体功能分区实证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2,32(4):19-24.

[6] 高云虹,王美昌.省际边缘区县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特征分析――以赣州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1,31(5):736-740.

[7] 周纪成.赣州市矿产资源情况及开发利用建议[J].江西有色金属,2003,12(3):3-8.

[8] 傅 鼎,宋世杰.相对资源承载力的青岛市主体功能区区划[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4):148-151.

[9] 周锁诠,戴 进,姚小强.土地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力方法的研究[J].资源科学,1992,14(6):56-62.

[10] 刘 婧,李红军.省级区域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14(3):115-118.

[11] 朱明明,赵明华.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山东省主体功能区划分[J].水土保持通报,2012,32(4):237-241.

文化与文化资源的区别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别山 旅游经济 开发建设

大别山地区横跨鄂豫皖三省六地36县(市区),是中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中国红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生态资源和旅游经济资源。在红色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别山地区如何抓住机遇,利用自身优势,开发和促进大别山红色旅游经济的发展,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 大别山旅游经济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大别山红色旅游经济资源缺乏规划开发。大别山区神奇的土地上蕴藏着丰富的红色资源,位于湖北省、河南省、安徽省交界处,目前经济区景点分散,景区未形成体系,红色旅游经济带没有与其他旅游景区点相连成串,旅游线路和游程安排面临较多困难, 跨行政区域的多头管理造成了旅游管理上人、财、物资源的浪费。大别山红色旅游经济资源需要加强规划开发,提高景点间的连通性,形成经济带,充分发挥红色经济旅游区的口碑效应,这是大别山红色经济旅游业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旅游品牌投资开发资金有限。大别山是革命老区,具有人口多、经济基础薄弱的特点,大别山景区等级较低,通讯、环卫等设施落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乏力,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别山革命老区受自然、技术、交通、劳动力素质等条件的限制,投资环境相对较差,难以吸收外来资金,景区开发和配套旅游设施建设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资金短缺成为制约本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3.大别山区旅游人才素质不高。红色旅游经济带的发展取决于旅游业的特色服务质量,这些需要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当前大别山旅游经济区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缺乏旅游专业的人力资源。当前大别山旅游资源开发中,必须挖掘人力资源的开发,引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和经济人士;加强大别山地区旅游人员的管理、培训,提高其综合管理水平和能力,形成大别山区红色旅游业人才快速成长机制。

二、大别山红色旅游经济建设的优化战略

1.促进区域发展,形成大别山经济协作区。大别山要加强区域发展,打造大别山旅游经济圈,形成大别山经济协作区。在经济区内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制。从大别山区发展态势看,可以依托京九铁路、国道,建立多层次的销售网络,同时借助武汉城市圈的建设,使大别山区域经济与市场结合,加速与市场接轨,打造大别山品牌。在市场建设上,各地区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积极组织地区之间商品、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围绕红色旅游区的发展,有效整合资源,带动区域发展。大别山区三省要共同编制大别山区域旅游总体规划,建设大别山旅游交通网络,设计大别山精品旅游线路,共同开放旅游市场,实现资源共享,构筑以原生态和红色旅游为品牌的大别山旅游经济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促进大别山旅游经济业的可持续发展。

2.发挥资源经济优势,拉长旅游产业链。大别山区是革命老区,政府部门要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增创后发优势、策应大别山旅游业发展大局,发挥资源经济优势,拉长产业链条,建设大别山红色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以黄冈大别山旅游经济带建设为例,黄冈市政府统筹谋划,以黄冈大别山经济区为主体,着力建造红色旅游品牌,发展以“千里跃进,将军故里”为主题的红色旅游业,打造了罗田、英山等大别山生态观光基地,通过建设黄州东坡文化旅游等景区打造历史文化品牌。通过以上举措,将文物保护与红色资源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资源经济优势,拉长旅游产业链,打造大别山旅游品牌。

3.提高人才素质,加强红色旅游人才培养工作。加强红色旅游人才培养工作,景区中通过和大中专院校合作等方式,对旅游区工作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通过邀请高校专家、教授、经济法律业的高层人士等担任咨询专家模式,为宏观决策出谋划策,为项目推进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撑;通过兼职、咨询、讲座、技术合作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通过引进各类专业人才,根据当地人才队伍结构需求情况,建立紧缺人才需求信息库,做好引进和招聘工作。通过各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大别山区经济发展、腾飞提供智力支撑。

4.吸引各方资金,拓宽红色旅游业融资渠道。旅游区投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一是要争取省市政府投入,加强大别山景区的开发和建设;二是按照联合合作模式、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各方资金;三是积极争取中央、省红色旅游专项资金;四是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对发展红色旅游的扶持力度,通过金融融资、吸收民间资本、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大别山旅游的投资、开发和经营,不断拓宽红色旅游业的筹资渠道,不断完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条件。

参考文献:

[1]课题组.建立大别山部级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理论建设;2011;03: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