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与科技管理

创新与科技管理

创新与科技管理

创新与科技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科技统计;科研管理;创新;科研

一、科技统计的基本概述

(一)科技统计的基本内容

科技统计是对某一国家、地区或者是某一科研活动规模及其结构进行的数量测量,是衡量科研实力与水平的重要尺度。科技统计的内容主要包括科技的投入、过程以及产出三个方面,首先是科技投入的统计,主要包括对科研人员数量与结构及其在科研活动中的配置情况、科研经费的投入、资金的来源及使用情况等;其次是科研过程的统计,主要包括科研项目及课题的承担情况、科研机构的情况以及学术交流的情况等;再次是科研产出的统计,主要包括科技论文、专利、科研成果转化以及专著等情况的统计,科研产出统计是评价与考核科研项目的重要依据。

(二)科技统计的主要任务

科技统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对科研内容进行系统化的调研,获取科研活动具体数据信息,通过对数据信息的有效分析与整理为科研活动的评价、考核、预测、调控等的实施提供依据。其基本任务是通过科学化、系统化的手段积累科研活动具体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寻科研活动发展规律,为科研决策、科研规划等的制定提供依据,促进科技管理工作科学化发展。

二、科技统计对科研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一)科技统计是加强科研管理创新的重要前提

科研管理的创新是科技创新与发展的重要保障,而科研管理的创新依赖于对科研活动的有效了解与监督管理,这就需要对科研活动进行科技统计工作。科技统计是对科研活动的投入、过程以及产出进行统计的科学工作,能够提供科研活动具体情况的重要数据,了解科研活动的现实状况及其进展程度,有助于发现科研活动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有助于打破传统科研管理模式的创新,所以说科技统计是加强科研管理创新的重要前提。

(二)科技统计是评价考核科研工作的重要依据

对科研活动进行评价考核是对科研活动情况进行检查验收、衡量科研活动进展情况的重要途径与手段。科研活动进展的程度以及结果的好坏不能简单地凭借个人主观判断,而是需要借助一定的反映科技工作数量以及科研工作质量的量化指标,通过这些量化指标来判断科研工作的进展情况及质量,而这种量化指标的获取则依赖于有效的科技统计工作来获取具体的科研活动数据,包括科技论文、专著、专利以及科研成果转化的数量及质量等。

(三)科技统计是进行科研管理决策的重要参考

科技统计是对科研活动经费投入、人员投入科研过程以及科研产出的有效统计记录,通过对科技统计所获取的科研活动数据进行分析,科研管理者可以发现科研活动的问题,找出本单位科研实力的所在,包括优势领域以及优势学科等,也可以发现本单位科研工作的弱势所在,有针对性地制订一些措施强化本单位的弱势领域,有助于对下一步的科研活动进行规划与管理,有助于制订进一步的科研决策,所以说科技统计是进行科研管理决策的重要参考内容。

三、现阶段我国科技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统计意识不强

科技统计意识不强是当前我国科技统计工作当中的一大问题。与其他科技工作不同,科技统计工作是一项基础性质的工作,没有产出性,工作效果通常不易被发现,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所以就容易被管理者弱化,不太重视科技统计工作,对科技统计工作缺乏充分的了解,没有意识到科技统计的重要性,科技统计意识不强。在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重项目申报,轻科技统计”的现象已是常态,认为科技统计数据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科技统计工作杂乱无章。

(二)科技统计人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科技统计工作是消耗大量精力、历时较长,而且工作效果不明显的幕后工作,工作内容繁琐复杂,统计报表工作量大,涉及范围广并且容易出错,往往一个数字的疏忽都会造成大量报表关系的变化,所以多数人不愿意从事相关工作,缺乏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科技统计人员频繁更换,缺乏专业的培训,这就导致科技统计人才队伍不稳定,专业素质相对较低,专业技术与能力有所欠缺,对科技统计工作产生严重影响。

(三)科技统计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

一方面,由于科研管理工作者对科技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科研单位以及相关机构对科技统计工作的投入力度不够,缺乏信息化建设应有的硬件与软件资源,导致科技统计信息化建设举步维艰;另一方面,科技统计工作对于信息化、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不够,没有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科技统计的工作中,科技统计工作手段与方法还过于保守与传统,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信息水平对科技统计工作的需要,长此以往会导致科技统计数据的可信度大大下降。

四、对以科技统计促进科研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对科技统计的宣传力度

加强对科技统计的宣传力度,提高科技统计人员的科技统计意识是以科技统计促进科研管理创新的思想前提。因为只有思想意识提高了,才能将科技统计工作落到实处。一方面,科研管理工作者要提高科技统计意识,高度重视科技统计宣传工作,利用单位内部网络、单位公告栏、例会等多种途径宣传科技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提高科技统计人员的科技统计意识;另一方面,科技统计部门要在部门内部着力宣传科技统计的重要性,成立专门的宣传小组负责宣传工作,使科技统计的重要性深入人心,将具体工作落到实处。

(二)建设高素质科技统计人才队伍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进行科技统计工作的有力保障。一方面,科研管理部门要不断加强对科技统计人员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要不断加强对科技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与技术水平;另一方面,科研统计机构要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力度,在培养人才的同时,积极引进优秀的科技统计人才,充实科技统计队伍,为科技统计工作的良好开展做好人才储备,打造高素质的科技统计人才队伍。

(三)加快科技统计信息化建设进程

科技统计的现代化是科技统计工作发展的趋势与方向,而科技统计的现代化离不开科技统计的信息化,所以科研机构一定要加快科技统计信息化建设进程。一方面,要加大对科技统计的投入力度,提供信息化建设配套的硬件与软件资源,构建科技统计信息化平台;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引进,要着力打造科技统计信息化系统,提高科技统计工作效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科技统计是对科研管理活动投入、过程以及产出的科学统计,是加强科研管理创新的重要前提;是评价考核科研工作的重要依据;是进行科研管理决策的重要参考。然而,目前我国科技统计工作却存在科技统计意识不强、科技统计人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科技统计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等问题,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对科技统计的宣传力度,提高科技统计人员科技统计意识;建设高素质科技统计人才队伍;加快科技统计信息化建设进程,以此来为我国科研管理创新服务,从而促进我国科技不断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刚,张慧,李夏等.论科研院所科技统计与科研管理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0(24).

[2]马元三.科技统计与技术创新管理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06).

创新与科技管理范文第2篇

1.1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够大大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1.1科技创新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核心。科学技术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当今经济的发展速度非常的快,尤其是科学技术的更新速度更是迅速,导致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调整会更加复杂与严峻,因此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动力,通过市场调研,不断探索最新的科技,并且将最新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工作中,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为企业的市场竞争增加砝码,最终促进企业的综合实力,比如格力集团依靠技术创新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实现了企业的规模发展,最终成为中国500强企业。

1.1.2科技创新与进步是现代企业生产元素结合的中介与手段。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竞争,谁掌握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掌握了市场主动权,我们分析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如论是成本优势的竞争还是差异化优势的竞争,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元素,因此企业为了更好地发展,企业会通过各种手段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需要科技创新与技术来支撑,也就是说企业资源的整合与重组必然会改变企业生产元素,进而激发企业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必然会提高企业的科学技术含量。

1.1.3科技创新与进步支撑现代企业的管理。科技创新与进步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因素,其对企业管理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一是科技创新与进步提升了现代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与进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就不能获得长期发展,因为科技创新可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先进的生产工艺以及掌握世界上最核心的生产技术等,进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二是科技创新与进步改变了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现代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除了具有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之外,还需要具有科学的管理模式,而企业通过科学创新与进步,会提高企业的管理由重视资源消耗管理向以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模式转变。三是改变了现代企业的生产模式,通过科技创新与进步企业的投入与产出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技创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益,实现了企业以最低的生产投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目标。

1.2科技的进步与创新能够促进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

1.2.1科技进步与创新是现代企业践行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企业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发展最终目标就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责任,比如有的企业在国家发生重大灾害的时候,其想到的并不是如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是如何发灾难财。而企业通过科技创新与进步可以规范企业的发展模式,引导企业正视自己的社会价值,帮助企业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

1.2.2科技创新与进步实现了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企业要想发展好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整合企业资源,优化配置资源,通过不断的整合与配置资源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在进行科技创新时一定要围绕企业的成本管理规律,提高企业管理者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使科技创新在企业资源优化配置中发挥最大的效能。

1.3科技创新与进步对现代企业经济实力的提升。科技创新与进步对现代企业经济实力提升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科技创新与进步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低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发展能力,如果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就说明企业的生产能力强,其获得的经济报酬就高,而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与企业的科学技术有很大的关系,企业的科技含量高,就会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二是为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技术支撑。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企业必然要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我国企业如何与国际上的企业进行竞争是我国企业管理者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依靠科技创新与进步是世界上任何企业发展的不二法宝,通过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会大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我国企业向世界500强方向发展。

2依靠科技创新与进步,提升现代企业管理的具体对策

2.1制定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

2.1.1培养优秀的企业管理的人才。企业要想实现科技创新与进步,就必须要为科技创新与进步提供良好的发展氛围,而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是保障科技创新的基础,但是企业的管理制度建设与改革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持,因此要想实现企业管理制度的科学化、先进化就必须要大力培养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一是,现代企业要积极与高等院校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利用高校资源为企业培养具有高端知识的现代企业管理人才;二是,现代企业要借鉴与参考国外先进国家企业管理经验与成果,提高我国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2.1.2完善与改革企业管理体制与制度。现代企业要通过完善的管理体制,优化企业的管理制度,形成严格的管理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与质量。企业要根据现代企业管理要求,明确企业的管理权限,制定清晰的规章制度,实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科技创新与进步在企业中的应用。

2.2建立科技创新与进步的市场服务体系

2.2.1为企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统筹资金。发挥科技创新与进步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为科技创新与进步需要企业大量的资金,而企业受到自身发展的限制,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企业的科技创新与进步,为此国家相关部门要为企业的科技创新与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比如我国建立的融资担保政策、鼓励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上市、建立企业贷款风险基金等。

2.2.2建立企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信息化平台。随着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企业的科技创新与进步需要企业为其提供一个成熟的信息平台,因为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将科技创新与进步应用到企业的每个管理环节中,比如企业的财务管理可以借助计算机工具实现会计的电算化,同时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手段的民主化,使得企业的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2.3强化政府的监督职能

现代企业的科技创新与进步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它需要企业不断地创新与改变,因此企业要想实现科技创新与进步除了在资金、管理手段上入手之外,还需要一个外在的监督机制,也就是政府部门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科技创新与进步。

2.3.1制定财税激励政策。基于科技创新与进步对企业管理的重要影响,国家要加强对企业科技创新与进步的支持力度,首先财政部门要增加对科学创新的支持力度,对具有科学创新的企业要给予资金支持,通过财政资助、贷款扶持等引导企业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研究;其次税务部门对科技创新企业实施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比如对投资中小创业风险投资的企业,可以实施投资收益免税或者按投资额比例抵扣税收的优惠政策。

2.3.2增加政府财政补贴政策。一是,在企业引进科技产品时提供优先选择的待遇,对经过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生产的科技产品,纳入政府优先采购的范围,建立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来激励企业引进科技,形成创新概念;二是,政府对企业增加科技创新人才,扩大人才基金使用范围,以及第一次在本国或本市兴办高新技术的国外优秀企业,财政部门将给予专项奖励。

3结束语

创新与科技管理范文第3篇

一、创新网络的兴起与研究脉络

自组织创新网络在制造以及商业服务行业中应用广泛。根据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创新网络在科技管理中应用范围广,在科技发达的一线城市发展速度快,下面将对这种新型网络技术的发展前景做出分析。大部分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都是借助网络信息平台来开展管理任务的,虽然网络传播速度存在差异,甚至在一些特定的区域不能够实现网络覆盖,因此在应用网络开展生产任务以及管理时会涉及到创新理念。这也是自组织创新网络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科技管理是企业增大自身规模的必然选择,创新网络技术应用在这一环节中与传统的管理方式出现一些冲突,需要在体系中做出改变。创新网络起步后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由最初的复杂程序简化为如今可以自主编写程序的全新模式。企业在构建网络系统过程中可以借鉴已经投入使用的设计方案,并结合企业发展的真实需求对方案做出优化处理,既能减少创新设计所用时间,还可以减少变革过程中出现的冲突问题。科技自身带有极强的先进性,并且更新周期短,科技管理自然要顺应这一规律及时做出改变。

二、自组织创新网络的基本理论

在各类学科的研究过程中都会涉及到自组织,可以将其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将网络的各个组成部分连接为一个整体,设计具有全生命周期性的运营管理方案。自组织创新网络具有如下特征:首先是实用性,要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开展设计工作,并对系统运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获取系统设计时的各项参数范围,以及优化过程中可以改变的数值。其次是局部功能的强化。创新网络的使用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因此在功能组成上会显示出差异性。自组织创新设计要抓住这一特征,以使用目的为强化对象,确保系统具有可行性。自组织创新系统虽然在统一的网络平台中运营,但各系统之间仍要保持相互独立,以此来提升使用过程中的运算速率。系统实现高效运转要排除阻碍因素,并提高网络稳定性,自组织创新理念需要科技管理方式不断进步,将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技术问题事先调控。自组织系统内部由众多功能层组成,规模大小各不相同。施行宏观管理方法的前提下也要针对各系统运营原理进行分层次监管控制。如果科技管理需求有所增加,原有体系中存在明显的落后现象,则应结合新结构对管理制度进行整改,更好的为创新网络所服务。

三、科技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变革

在自组织创新网络的宏观潮流下,科技管理体制需要全面整改。但传统的管理方式应用时间久远,在企业运行中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模式,这为体制创新带来了阻碍。自组织本是独立的理论的理论体系,将其应用在科技管理中也是近年提出的最新观点,落实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风险隐患,如果规划阶段不能体现出风险控制能力很难保障创新网络安全运行。管理体系变革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理论石岩性知识的可行性,创新网络研究已经足够成熟,但多数都局限与理论层面,实践应用较少。政府在对科研单位管理约束时也只是针对建设资金使用情况来进行,缺少对项目研发建设阶段的有效控制。自组织理念引入后这种管理制度无疑是落后的吗,不能实现预期的工作目标。创新网络研发使用阶段也缺少体系的约束,大部分监管任务都有科研单位内部完成,加深了变革进行时的风险系数。通过上述几方面问题,将科技管理的具体变革方式总结如下:首先是要协调好体系与未来发展方向之间的矛盾冲突问题,掌握好信息时代的发展特征,以科技来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应制定出有效的约束措施,对创新网络设计建设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在制度约束下科研单位才能积极有效的开展工作,事业单位与民营企业之间也要引入竞争,这样在科技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进步。其次是各单位之间加强交流合作,尤其是在科技项目的管理中,交流创新网络建设技术可帮助减少运营期间出的风险问题,项目从设计到最终的实施所用时间也能有所减少。将社会主流技术应用在自组织创新网络的建设环节中。缩小单位与市场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在此基础上对项目的管理方式做出调整,变革任务也因此而完成。应用创新网络技术时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也会对项目建设情况产生影响。第三,发展创新网络的“基础设施”。对于短期合作而言,需要有作为第三方的专业性中介服务机构参与,中介机构要对合作各方的信息充分了解,并以提供担保、沟通各方的知识传递等方式为合作提供便利。比如,国外发展了为区域创新网络服务的“技术基础设施机构”,它包括多种类型的组织,主要功能是促进技术转移、提供R&D基金和创新活动咨询等,为创新网络的建立和发展服务。第四,探索大学在创新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机制。近十年来,大学在技术创新中的地位并未因创新网络兴起而降低,反而有所提高。知识数量的激增和创新速度的加快,更凸显出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政府的科技管理不仅要继续加大对大学科研的支持力度,而且更重要的是探索如何发挥大学在创新网络中的重要作用。第五,科技管理不仅是作为一项职能,更重要的是一个学习过程。不确定性在自组织创新网络中并没有消失,合作创新仍然存在失败的风险,科技管理要在实践中探索多种科研组合,减少创新失败的损失。另外,适应创新网络的多样化要求,科技管理应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通过总结创新网络间的差异,为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创新与科技管理范文第4篇

科技对文化产业管理制度的影响地位不断提升"制度安排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取决于法律、政治、经济等的需要和行为准则,并受科技水平的影响和制约"文化产业首先属于一项经济活动,其产生、发展和变化首先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和经济管理制度"其次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为内容的产业,还必须符合文化的发展规律,遵循符合文化规律的管理制度"再次,才是科技进步对文化产业的制度安排的影响"不过,随着文化科技的发展,文化与科技之间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尤其是在现代文化产业之中,不少新兴文化业态已经突破了原有的文化、经济层次,转而依托科技手段和科技载体"随着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越来越紧密,文化科技的不断发展变化必然对文化产业制度安排的要求越来越高"科技与文化产业管理制度间相互作用关系可以用匹配程度来衡量"但是两者间的匹配程度呈现出波动现象,而且必然存在波动现象"这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文化企业的组织形态发生了深刻变革.出现了两极化趋势,一方面,由于不同媒体的相互融合,不同生产方式间的相互嫁接,加上全球文化市场的形成,使文化企业规模迅速扩张,文化企业总体量不断增加,出现了一些巨型文化企业;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类型文化生产关联度增加,延长了产业链,极大地刺激了文化服务业的需求,带来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其二,文化管理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文化管理由原来侧重分业管理转变为综合管理"在现代科技推动下,各种文化产品生产越来越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包括通信、网络、广播电视、图书出版等越来越相互融合、相互依赖,各种技术行业之间密不可分.这就要求文化管理体制要适应文化产品生产、传播、消费等环节相互融合的需要,从原来注重分业管理,转变为综合管理"上述两点说明,近几十年来,科技之于文化产业来说,两者间的紧密程度呈现出向上波动的趋势"科技创新促进文化产业的管理制度安排"文化产业管理制度与科技发展水平的匹配程度,反映了科技与制度之间的互动"首先,科技进步突破了原有的管理形式和模式,对文化产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管理制度必然产生以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管理制度要适应科技发展,是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体现"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无论是文化产业,还是文化产业制度,都必须尽量与文化科技发展程度相匹配"其次,科技进步创造了新的技术,这些技术包括管理技术、运行技术、制造技术等等"这些技术为创新管理制度创造了技术和硬件上的可能.比如,网络技术的出现,为规范网络行为创造了条件;数字版权的出现,为制定数字版权保护提供了条件.文化产业管理制度建构水平与科技发展水平匹配图〔.〕制度建构长波制度建构集聚.吸大技术.主要制度创新不过,两者之间的匹配关系只能得到一般的经验性结论.上图展示了100年来科技发展水平与产业管理制度化建构之间的匹配关系.图中引用了熊彼得的经济长波理论来说明,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上世纪90年代,科技的发展速度开始超过了产业管理制度的建构速度"不过,该图所反映的仅仅只能看做一种质的趋势,而不是量的变化.因为对重大科技发展的衡量标准很难确定,每一阶段内的科技创新数量也就更难以确定"另外,从整个世界范围内来说,文化产业的兴起也只不过是上世纪中期之后的事情,如果抛开文化产业管理制度的建构,而对其它产业管理制度进行统计则模糊了科技与文化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总之,对科技发展水平和文化产业制度建构的数据来源和统计方法难以确定,这就导致了两者之间的匹配关系难以用精确的数量关系进行准确表示.这也是研究这一问题并不适用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原因"。

二、文化产业管理制度总是围绕科技创新波动前进

科技与文化产业制度之间的匹配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却并不能说明两者之间是完全同步或完全匹配了"事实上,两者之间并非完全同步,亦非完全匹配,而是存在着严重的时滞.这里有两种可能:一是文化产业管理制度超前于科技发展水平;二是文化产业管理制度滞后于科技发展水平"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第一种现象比较普遍,因为这一阶段的科技发展速度有限,从人们意识到技术的重要性到技术本身再次发展之间的时间间隔,足以让人们制定出完善且有预见性的产业管理制度"从上世纪末(尤其是本世纪初)之后,则出现了与之完全相反的现象.一方面,科技发展大大加速,科技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人们制定相关产业管理制度的速度;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文化与文化科技相结合的产业,兴起时间不长,结合程度不够,人民在面对科技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正反面影响时,还没有太多的应对经验.上世纪90年代即出现了数字影视技术,我国到2002年才实施5数字电影管理暂行规定6"我国于1992年首次接人互联网,网络成了新兴文化业态的主要阵地之一,但是我国至今仍无专门立法来规范网络行为,到2000年才出台5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6,而其他关于互联网文学产权、网游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尚未出台"同样是1992年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而我国却在2008年才出台关于手机短信的5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办法6,而且该制度在实践中还极不完善"上述事例说明,我国文化产业管理制度基本上都滞后于技术出现之后约10年左右的时间.在对技术的成熟程度、管理制度的试运行时间等因素进行纠偏之后,两者之间仍然存在有大约5年的时滞"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管理制度间存在时滞现象并非不好的事情"相反,这种现象是一种客观必然.时滞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时滞的存在同时也是必要的.正是因为这种时滞现象的存在,才造成了两者间发展不同步,这也正是文化产业管理制度围绕科技创新波动前进的前提"科学技术的兴起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各种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某项科学技术本身需要经历谋划、提出、产生、发展、完善等阶段"所有这些科学技术个体的叠加,最终就会形成技术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的周期性发展模式"另外,文化产业管理制度也是波动前进的"按照经济波动理论,经济发展是在周期性波动的"文化产业管理制度的发展变化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技术和管理制度两者各自都是周期性地波动前进,两种波动之间也会发生影响,形成干扰"由于时滞现象的存在,所以在同一时间里,两种波动相互叠加的时候,必然的结果就是不同步"也就是说,两者之间叠加的结果仍然会出现波动现象,只不过叠加后的波动周期和波动范围不再具有直观的规律性"文化产业管理制度总是围绕科技创新而不断波动前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最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科技具有工具属性,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种使用工具,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种推动力作用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管理制度来加以保障"对于文化产业来说,文化产业管理制度就是维护科技推动其发展的保障.科技和制度不可能处于同样重要的位置,前者必然起主导作用,而后者永远处于从属地位"当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走向成熟和完善的时候,就会对文化产业发展产生明显的作用"这个时候,就需要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科技之于文化产业作用的正向效益最大化"比如,当互联网技术成熟之后,文化信息中的加密、传播技术盛行,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管理制度加以保障,才能保证这类技术给文化传播、消费,甚至是文化发展带来最大的正向效益"否则如果失去了管理制度的制约,就可能会导致互联网领域文化服务质量和内容的混乱"又比如,当印刷技术普及之后,成册的文字宣传已经平民化,就需要相应的印刷行业管理制度,否则印刷产品就会无节制发展,落后愚昧文化产品就会泛滥"科技除了主导文化产业管理制度的发展之外,科技还为文化管理制度的订制提供了可能条件"而科技的进步,将促使这一可能条件的改变,并进而要求出现与新条件相符合的制度"所以,文化管理制度只能根据科技的变化而变化,根据科技的完善而完善.当科技创新过程存在波动时,文化产业管理制度也必然随之产生波动"同时,由于时滞现象的存在,这种波动还不可能是同步的"。

三、保证科技之于文化产业正向效益最大化的途径选择

创新与科技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科技档案;管理;创新;发展

新形势下,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在飞速的发展,现代社会也朝着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向转变,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科技档案的作用都不容忽视。在经济技术的大力推动之下,工作环境变得更加的复杂,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逐渐地凸显了出来,特别是科技档案管理,这是一项复杂、量大、管理难度较高的工作,具有专业性、类型多样性、成套性、现实性的特点,只有适当引进现代化理论,才能够解决科技档案管理中面临的问题,提供企业管理的科学依据。

1 科技档案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1 科技档案管理的观念落后

在现今社会下,一个企业是否能够成功,对于信息量的占有程度是最直接的因素。传统模式下的科技档案管理封闭狭隘、重藏轻用,使得科技档案的作用没能发挥出来,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1.2 科技档案管理的技术和手段相对落后

在信息“高速公路”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国内的科技档案管理在查询与对接等方面还存在技术与手段相对落后的现象。一些档案管理人员依然采用手工的方式对科技档案进行编辑与检索处理,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难于适应信息化建设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归档不及时、资料不完整的尴尬局面。

1.3 档案管理的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对于从事科技档案管理的人员而言,其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档案管理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档案管理工作的成效。在科技档案的管理中,应该吸引一批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并且又懂得利用现代化信息工具的人才加入到科技档案管理中去,才能有效提高科技档案的科学性。

1.4 档案管理制度相对落后

科技档案资料具有专业性、类型多样性、成套性、现实性等特点,所以,提升科技档案管理效率离不开科学化的管理制度。目前,在具体的制度管理上还难以做到统一化和标准化。另外,由于部门与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协调与沟通,这样也阻碍了信息的顺利流通。如果无法将这一弊端加以改善,并且做好科技档案管理的创新,就很容易阻碍企业的发展,无法有效地利用档案信息。

2 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有效策略

2.1 领导机构与管理制度需要建立健全

建立统一的领导与分级原理原则是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得以保障的前提条件之一,所以,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综合管理机构、档案资料信息中心以及专管机构。确保每一位领导人员以及档案工作人员能够认识到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对于科技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以及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加强科技档案工作的领导,就需要在企业的发展规划当中纳入科技档案的相应工作,并且在人员、设备、经费上给予恰当地保证。

2.2 科技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提升其依法管理科技档案的工作能力

科技档案管理的另一大条件是加强科技档案工作队伍的自我建设,加强对科技档案人员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提升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与责任心,将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培养成为业务精、素质硬,能够适应具体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有用人才。

2.3 科技档案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国务院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各单位应建立、健全科技文件的形成,积累、归档制度,做到每一项科研、生产、基建等活动都有完整、准确、系统的科技文件材料归档保存”。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企业应该做到依法治档,也就是将国家一级行业颁布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应法律法规联系到企业的实际工作当中去,将形成科技文件,做好科技文件的整理与归档一级开发与利用落实到员工的岗位责任制度当中出,从而形成一股“约束”与“指导”之风,让各个部门做到有法可依。另外,科技档案部门还需要参加企业的科研成果的鉴定、工程的验收、重要的仪器设备的开箱验收、新产品的开发等等具体的工作制度的落实环节当中去。

2.4 做好形成、积累、整理与归档,切实开展科技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

让档案管理人员直接参与到工程项目的管理中去,如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应定期到工地现场指导工程人员收集相关的设代日志、设计变更记录等相关文件及图纸,而不要等工程全部完工后再进行收集,这样一些原始的记录将得于保存,不至于遗失,把档案管理的“关口”转移,变事后管理监督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参与及监督。以确保科技文件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系统性,根据相应的法规,对于科技文件材料的归档,在立卷的时候,都应该遵守其自然的形成规律以及相应的有机联系,能够将它的历史过程真实地反映出来;在书写时,要确保材料的优良、图样清晰、字迹工整以及装订的整齐,避免出现不牢固书写材料的情况出现。

2.5 做好科技电子文档资料的收集及整理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大多数工程设计、计算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实现,计算机计算、设计基本上已取代了手工制作,基本上已覆盖了大多数行业,特别是科技领域。在进行工程资料归档时,有些档案人员只注重纸质文件的接收,忽视了电子文档资料的交接,特别是电子计算稿。例如,当一项工程设计的某一阶段完成后,设计人员往往只向档案部门或业主方提供纸质图纸份数,对设计的电子文档忽略了,甚至是以保护知识产权加以拒绝,这样往往造成了科技资料的不完整性。所以,应加强电子文档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及归档意识。

3 科技档案管理现代化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发展

3.1 管理理论

在科技体系实现现代化管理中,开展管理理论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理论方面的研究,才可以将科技档案管理的原理揭示出来,才能够对实际的应用技术加以指导。在科技档案管理的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在面临新问题时的理论探索和攻关的力度,尤其是以现代化的技术设备所形成的各种门类与载体档案管理问题的研究,才能够将新型的档案形成特点与发展规律揭示出来,也可以利用在当前的电子环境之下科技档案材料的真实性与原始性,这样也才能为未来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方面的依据。

3.2 应用技术

科技档案体系管理包含了大量的应用技术,比如:档案的整理与收集、价值的鉴定、开发手段等等方面。在如今的电子信息化时代下,相比传统模式下的科技档案管理,现代化管理还是存在很大的区别,所以,对于新的应用技术的研究与探讨,才能够推动科技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也才有利于科技档案事业的全面发展。档案部门就应该针对科技电子档案形成的特点,做好科技电子档案的收集、保管、鉴定、利用等各个方面工作,并且配合上管理方式与手段的创新,做好积累、归档等方面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工作,才有利于科技档案归档电子文件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3.3 技术装备

在现代化的科技档案管理中,技术装备是不可缺少的条件。技术装备包含了两个方面:硬件是其基础,软件是其手段。科技档案管理部门应该提高人力与物力的投入力度,加强技术设备的建设。在硬件方面,应该做好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设备的强化,尤其是计算机配备,建立局域网与英特网,从而实现网络化的档案资源管理。在软件方面,主要是依靠计算机来辅助电子文件的归档,加大电子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力度,做好科技档案管理实用性软件的研制工作,确保科技档案管理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满足企业发展所需。另外,对于科技档案管理软件,也需要提高其规范性和相对统一性,如此才能够为资源共享创造必要的条件。

4 结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迫切,作为科技档案这一种主要的信息资源,也逐渐受到了重视,其作用、地位的重要性都在不断地提升。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求,科技档案管理就应该做到不断创新,充分地利用档案信息,将其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研究未来的发展之路,为企业提供更多有利的信息资源,为了企业的发展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婉玫.新时期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J].经营管理者,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