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思维培训

创新思维培训范文精选

创新思维培训

创新思维培训范文第1篇

创新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提高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道德内化和外化理论,可以给予我们以相应的启示。创新能力培养也需要通过培训来内在养成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观念,同时通过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创新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方案,就是要通过创新型主题性工作坊、学生领袖创新训练营为主要形式的培训平台,主要解决“知”的问题。通过设置特色课程、针对性训练和教师在其中的引导,来帮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班级和学部学生活动的创新设计、创新创意大赛、学术科技竞赛为主要形式的实践平台,主要解决“行”的问题。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和学生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平台。活动的形式和主题的设计,本身就具有创新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并提供实现的机会。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最后通过对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内容构建

本研究根据创新能力培养的体系中培训与实践涉及的层次和范围特点,构造出“奶油蛋糕式”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模型。奶油蛋糕的内层蛋糕部分,是指深藏在人的内部的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和创新技能等内隐因素;奶油蛋糕的外层奶油部分是指能够看到的人的创新行为、创新作品和创新活动成果。位于蛋糕上层的是“递进式创新项目培训平台”,这部分主要通过三级晋升的主题工作坊和学生领袖创新训练营,针对愿意培养创新精神的学生进行培训指导和训练,提高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基于蛋糕下层的是班级及学生活动的“基础创新活动实践平台”,这部分是通过大量班级及学部层面各类的学生活动组建,学生通过对于每项活动的创新策划、执行、总结,培养实践意识和能力。在蛋糕的最下方,是“创新能力培养环境平台”,主要是通过不断适应现实需要的管理制度改革,在整体上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营造创新的氛围,为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

1.递进式创新能力培训平台

在递进式创新项目培训项目中,主要包括主题工作坊和学生领袖创新训练营两个系列的培训设计。主题工作坊作为一种提升自我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可以将大家聚集起来,针对一项或是多项讨论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想法、相互交流、相互凝聚共识的一种开会方式。通过活动、讨论等多种方式,共同探讨某个话题。由于其探讨的话题往往更有针对性,很多时候都涉及到相关领域的前沿话题,因此其形式和方式都更容易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为了更好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本研究设计了“梦想工作室”“创意工作坊”“智慧冲撞台”三个层次的主题性工作坊,有需求和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参加。建立学生领袖创新训练营也是此平台中的重要培训形式。训练营主要针对各级学生干部,开设的系列培训课程、实践活动与模拟竞争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系统训练与学习来提高学生干部的创新精神与管理能力。本项目根据学生干部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开展“船长训练营”“启航训练营”“探海者训练营”三个层次的培养训练模块,从思维角度入手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到实践角度入手对二年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提升;再到针对高年级学生进行全方位辅导和训练,实现实践和思维双向创新提升。本项目针对不同训练营的培养目标和计划,制定相应培训教材,通过系统性课程培训,如体验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及启发式教学等方式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组织领导能力;通过专项训练课程中训练学生干部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创新项目征集比赛开阔工作的思路;通过内训师制度实施互讲互评互相分享深化实践体验中分享三种不同模式的创新培养方式,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素养;通过系列与专项的素质拓展活动,有目的地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基础创新活动实践平台

基础创新活动平台中的一个最普遍的部分是班级层面活动的创新。为鼓励学生在班级中提高创意水平,项目结合以往的经验,在班级的团体激励机制中加入创新的维度。班级作为高校基础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是开展创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主要平台。如何能够通过团体激励机制激发学生集体创造、创新的热情,是本研究的基础。从各种资料来看,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活动比赛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凝聚力。在本项目中将推进以下两种方式来进一步促进班级活动的创新性:第一,在学校内组织以班级为单位的创新创意比赛,调动全班同学集思广益,为着班级的荣誉出谋划策,对于个体的创新热情和集体的创新能力进行有效开发。第二,通过主题活动竞标机制,让班级晒出自己班级有特色的活动方案计划,获胜的班级可以获得活动经费支持。

3.创新能力培养环境平台

在“奶油蛋糕式”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中,整体环境氛围的营造也是重要的部分。这就需要建立动态创新的制度环境,不断进行适应现实需要的管理制度改革,为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例如,近期即将推出的学生组织星级评选激励制度与学生活动申报竞标制度,就是创新制度环境的产物。第一,学生组织星级评选激励制度,是一项针对学生组织的制度改革。根据经管的六大学生组织一年内组织活动的规模、影响力及成果,进行年度活动述职评选;学生组织内部互评;学生代表、学生科指导老师、班主任投票等多个渠道和方面进行最终学生组织星级的评选。分别评选出不同星级的学生组织及优秀学生组织。根据不同星级采取不同奖励政策,包括不同额度的评优比例、校级发展平台推荐、就业重点推荐,等等。第二,学部级学生活动项目申报竞标制度,是将目前学生活动分为常规性活动、经典型活动及创新型活动三类。各大学生组织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创新方案竞聘相应活动。竞聘及运作完成的活动,将会影响年度末的星级评选及相应学生组织鼓励措施。

三、结语

创新思维培训范文第2篇

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背景下,需要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不仅要拥有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还要具备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而在教育深入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初中物理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当前的教育方式不足之处,提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为初中物理教育提供一些帮助,促使初中物理教育更进一步发展。初中物理具有较大的抽象性,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因此,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极大地增强物理教育效果。初中教师应在各个方面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加以培养,结合具体的物理知识,并采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增强学生的物理思考兴趣,进而达到培养创新思维目的。

1创新思维能力对初中物理教育的重要意义

1.1增强学生综合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学科,由于物理知识存在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多方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进步可以提升教学质量,还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初中物理知识作为应用学科,其涉及的领域较多,物理知识的变化直接关系着人们对自然的了解程度。初中物理是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起始点,应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够不断加深学生的物理知识认知。

1.2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初中物理知识所含有的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各个方面都会得到体现,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因此,开展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还需要不断让学生的物理知识贴近现实,进而让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这也能够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断提升。

1.3激发学生物理兴趣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断应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开展物理知识授课,学生在创新思维的推动下,不断对物理知识进行思考。并在明确物理知识变化情况下,产生较强的优越感,进而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作为首要工作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快速掌握初中物理知识,提升学习兴趣。

2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2.1教学方式单一

随着教育的深入改革,综合能力培养理念全面推广,教师不仅需要将核心能力作为主导目标,以此开展课程教育,还要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要地位。不过现阶段还有大部分物理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还将应试教育放在首位,这也导致教学模式的单一化,许多物理知识的实验课程,教师仅仅依靠讲述、论证的方式,让学生展开理解,进而让学生缺少实际动手训练,同时,学生只能将物理知识中的原理与知识重点死记硬背,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也无法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创新思维发展,思维能力受到严重限制。

2.2培养重视不足

在新课改理念中,初中物理教学需要将素质教育结合在物理课程授课中,进而在多元化的教学中,学生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不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操作能力、综合素质等。其中创新思维能力对于物理十分重要,是学生有效了解物理知识的重要基础。不过现阶段大部分初中院校的物理教学未将创新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的培训课程,大部分物理教师只是将学生的成绩作为教学质量标准,这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存在严重偏差,这也造成学生降低了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学习中,学生也不能全面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

2.3实验过于流程

初中生由于存在一定的学习压力,物理学习过程大部分实验课程会精简为教师的讲述以及学生思维理解。这也导致学生无法有效认识到物理实验过程的实际重要点。另外,对于教师开展的实验教学,为了保障教学进度不受影响,教师往往会直接将实验的步骤与关键点给予学生,未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物理实验设计与认知了解。物理实验过于流程化,学生实验过程已经明确实验中下一环节即将发生的问题,初中学生的多动性与好奇心对物理实验缺失,便无法全身心投入实验观察中。此外,实验的流程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得不到有效发展,物理实验的价值便无法凸显。

3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创新思维能力有效措施

3.1构建趣味教学情境

初中阶段的学生大部分处于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好奇的年龄段,因此,物理教师在制定教学模式过程中,应重视课堂趣味性,这样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以及物理知识的接受程度。基于此,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物理教学理念,应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在情景教学的基础上,制定课堂教学模式。例如:初中物理知识《电压》一课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前提出相关问题,如小鸟为什么站在高压电线上不会产生触电情况?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不断开展相关思考。在此情况下,引入电压课程的学习。学生在前面章节的学习中会对电具有一些基础了解,在此基础上,会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对问题开展深入探讨,进而便于教师进行电压教学。教师深入讲解后,学生在思考的前提下,会不断明确其中问题原因。此外,教师在开展电压教学时,还需要开展相关的小实验,促使学生加深学习印象,可以使用多个小灯泡、导线、电源、开关进行试验,在一个与多个灯泡的对比下,学生会对灯光的亮暗程度作出比较,明确电压的含义,并在学生对观察事物的深入思考下,不断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达到物理教学的根本效果。

3.2尊重学生个性品质

初中物理教学中,若要完善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结合学生的自身发展与个性品质进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自身的信心、坚持、质疑等品质相关。学生良好的自信可以让其不断进行思维创新,对此展开相关活动,增强思维创新。坚持可以保障学生在创新思维过程受到阻碍与挫折时,不会轻易放弃。质疑让学生不会受到权威物理知识的限制,开展大胆的思维创新,作出他人想不到的质疑,在物理知识的束缚下,进行深入的创新发展。因此,物理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每一种个性品质,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师应将其落实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时可以采用故意犯下相关知识错误,用来提升学生质疑。在学生的纠正过程中,明确正确的答案后,对教师的错误进行质疑,以此培养学生的质疑性格。例如:在《物理变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举出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比如:在冬天被冻住的湿衣服,也会起到晾晒的作用,变为干衣服,促使学生对其中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教师可以故意给予学生错误的解释,如晾晒过程是水分蒸发的过程,让学生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学生在以往学习中了解蒸发是由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而思考后会明确衣服在干燥过程未出现液体情况,这时学生在质疑的推动下,教师应承认“错误”,并在课程的推进下,让学生明确衣服干燥过程是由固态直接转变为气体,这个过程叫升华,进而加深学生的物理变化印象,尊重学生的个性基础上,增强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3开展探究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与其他科目相比,更为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进行相关的物理实验是最为有效的方式,与理论知识讲述相比,实验教学的方式对于学生创新思维与观察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在物理实验的作用下,学生能够更为清晰地了解到物理教材的相关知识重点,并对其进行深入探究,在实验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提升思维创新能力。例如:初中物理的《声音》一课中,教师可以在课程前准备相关的实验道具,如:通明水杯、音叉、钢管等,在这些道具的作用下,促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声音。在开展实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教师敲击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并让学生给出相关的答案,在此方式下,学生会对不同物体产生的声音具有更深的认知,同时也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后,教师可以提出声音的相关问题,如:声音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声音怎样进行传播。在学生对其思考时,教师可以将敲击的音叉不断放进水中,水在音叉的作用下,不断激起波纹,这样更容易让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作出理解,并在创新思维作用下,明确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装满水、足够长的钢管一端进行敲击,让学生在另一端进行倾听,促使学生明确声音传播的条件与不同,教师对钢管实验产生的三次声音进行深入讲解,让学生明确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而固体传声快于液体传声快于空气传声。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在简单有趣的实验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3.4进行户外物理活动

初中物理的大部分知识来自生活中,如上述的电、声、光等物理现象,在生活中十分常见。这也说明物理教学的创新思维能力不仅要在课堂中进行,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深入探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有关的物理游戏或收集活动,以此增强学生物理知识认知,以及在生活中的思维创新发展。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完成《压强》的课程,其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全面讲解,教师在完成授课后,在午休或其他时间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以游戏方式进行压强知识复习了解。教师可以准备相关物理现象,将其作为“魔术表演”对于学生进行演示,学生在“魔术”吸引下,会增强相关兴趣,教师预先准备两个玻璃杯与一个塑料板。再将一个杯子中注满水,用塑料板将杯口盖住并压实,逐渐翻转过来,将杯口朝向下方,再将按住的塑料板的手慢慢放开,这时塑料板不会在重力作用下掉下去。学生在被吸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其中关于压强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由于杯子外部空气压强大于内部压强,导致塑料板不会掉下。同时,告诉学生只要了解相关物理知识,所有的“魔术”都会解开,进而让学生不断探索魔术中的各个物理知识,培养思维创新能力。

3.5合理利用教师评价

传统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方式,主要以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评价标准,评价方式以教学过程的学生掌握知识程度,评价标准以知识为核心,对学生评价内容主要是学生所回答知识完整度与准确性,完全忽略了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的实际理解想法,无法对学生创新能力做出准确判断与评价。对此,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应以学生的分数作为评价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问题答卷不应作出“对”或“错”的评价,还要了解学生具体的解答思路,明确学生的创新思维进展,教师再将学生的错误思维进行正确引导,避免造成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不断降低。例如:在简单机械的课程教育中,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前,提出相关疑问,并将学生分为不同学习小组进行知识讨论,分组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性格进行,如:内向与活泼一组,这样能够最大发挥出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再开展知识内容讲解,同时结合身边不同的物品,开展相关实验,如:运用笔、弹簧测力计,钩码等,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实验,并在教师的问题促进下,如杠杆平衡基础是什么?学生会不断进行探讨研究,锻炼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对于学生做出的错误答案不应直接否定,应充分了解学生得出答案的思维方式,对其中的错误加以改正,促使学生在改正下,进一步开展问题探讨,注意过程中教师不应直接将问题答案传授给学生,即使学生做出正确答案,教师应保持足够神秘感,充分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课程即将结束时,给予正确答案:“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同时,教师还要将下一节的课程内容进行导入,例如提出一个有关的问题,或是讲述下一节课的相关故事,吸引学生的物理兴趣,进而在下一节课学生在课程开始时,便能够跟随教师的思维去了解物理知识点。

3.6科学设计探究活动

中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较强,对于新鲜事物动手能力强。因此,在物理课堂中,科学设计出相关的探究活动对于教学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吸引力,还会激发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了增强学生创新思维,教师应在课程前设计出科学的探究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增强思维创新,提升物理教学质量。例如:在初中课堂讲解《透镜》一课中,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中的透镜进行收集,并设计出相关课题,如:拍照、看得更远、我很干净等等,开展相关实验,如显微镜,照相机、望远镜等,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照相机原理是什么?望远镜为什么那么远?显微镜与望远镜都是两个凸透镜,为什么看的不一样?等等。教师将预先准备的设备分放到不同的学习小组中,并开展各种相关实验。教师应在一旁对学生加以引导,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条件允许下,教师可以将各类物品拆除,促使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其内部结构,了解透镜的实际应用,并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在直观与理念的推动下,让学生了解透镜的物理特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同时在操作过程中,不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加以培养,进而更好掌握物理知识内容。

4结束语

创新思维培训范文第3篇

1.1创新教学是目前实践实训教学基础。作为职业教学专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广告专业平面设计受到众多学生的广泛认可。而近些年来社会的高速发展,产品竞争愈加激烈,对广告专业平面设计的学生需求更多,而现在正是寻找技术人才的良好契机。而如何培养一流的技术人才,就需要大力发展广告专业平面设计的实践实训教学,其中加强创新教学的力度是教学发展的趋势。因为在进行平面设计教学期间内,不仅要加强对广告专业理论基础和技术培训的教育,还要对广告专业平面设计的毕业生进行邀请,还做经验交流等方法来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创新教学。创新教学能够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比如说在进行平面设计的实践实训教学时,可以定期举办设计比赛,并把优秀产品宣传出去,一方面可以帮助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行为,通过不同形式的比赛来加强自身的专业技术。当然要进行专业考查,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锤炼,让学生明白不应只做一些简单、重复性的任务,要有自己的思想,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获得更多接触新设计作品的机会,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1.2正确运用创新思维是目前实践实训教学理念。想完成一个优秀的广告平面设计图纸最基本的要求是具备鲜明的个性,能够树立起自身的形象,所以合理运用创新思维至关重要。依靠自身的创新,可以达到吸引浏览者,并与其产生共鸣的目的,还能够起到生动彰显主旨,加强平面设计的号召力,烘托氛围等效果。如何才能正确运用创新思维,首先要对其原则有所了解,第一原则就是简单明了,不要本末倒置,可以通过适当的修饰来突出主题,烘托重点,但不要过于繁杂,简单、自然才是真正的美。第二原则就是目标明确,所完成的广告平面设计图纸必须要与目标一致,创新思维只是在原有的计划进行改进,从而更好地表现广告内容。其次要对创新思维方式进行归类,创新性的设计思路需要依靠自己的知识,在已有的设计模板上添加新的成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想象型创新方式。将图像、色彩富于生命,通过与主旨的联系来提高设计的表现力。这个过程中一般引用的图像和色彩都是浏览者广为熟知的,这样才更利于勾引起观赏者的无限遐想。第二,传统型创新方式。在广告平面设计图纸上添加传统形式、古典元素来展现设计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比如书法、乐曲、绘画等传统文化都可以引用作品之中,融于作者的理念里。

2广告专业平面设计基础实践实训教学的重点及重要性

2.1广告专业平面设计基础实践实训教学的重点。创新思维是完成一个优秀广告平面设计图纸最基本的要求,而实际进行教学时往往把重点放在一下这两个方面上。第一,学会掌握广告平面设计在市场中的地位,在开始对作品进行构思的时候,首先要明确作品想表达怎样的内容,想要达到怎样的效果,这一过程往往是设计者最为头疼的,因为他们从未对广告平面设计在市场中的地位进行过研究,只能凭空想象,最后得到的作品便不会达到预期效果。设计者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进行定位,首先就是创新思维,通过广告平面设计表达出的内容一定要具有情感,并且不能脱离实际,这样才能与参观者达成共识。其次要做好标题,虽然字数不多,只是较短的一句,但是往往是最容易被关注的地方,选择合适的标题可以提高自身的可读性。第二个方面就是熟练掌握广告平面设计中的教学关系,教学与创新一般存在这样关联,老师的创新思维突出,便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提高自身教学的凝聚力,从而教学的效果也会获得更多的肯定。所以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广告专业平面设计的兴趣,必须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思维。可以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加强学生对这方面的认识,久而久之相信学生水平一定会有所突破。2.2广告专业平面设计基础实践实训教学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平面设计往往通过计算机来执行,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对计算机平面设计程序的了解和使用,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因为通过计算机进行实践实训教学的流程复杂,操作繁琐,想要达到熟练的程度仅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必须进行实际操作,这样的效果才直观,能够第一时间反映出不足之处,并进行修改。除了进行教学的实践实训外,还要不断进行操作训练,因为计算机的理论知识较少,为了达到能独自操作的目的,这种方式志在必行。而且计算机教学还为以后的课程铺平了道路,比如说毕业时的平面设计就是通过电脑完成的,只有对计算机平面设计系统足够熟练,便能在以后的学习和教学环节提高效率,由此可见,广告专业平面设计基础实践实训教学是整个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最大程度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然会为提高良好的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影响。

3广告专业平面设计基础实践实训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创新思维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伴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个人竞争力的有力支持。数学为人类文明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人类认识客观世界起到了重要作用。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分析现在小学生的思维,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训。同时,学校和相关部门也要重视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引导教师学习新的相关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认真做好学生思维的培养工作。

一、开展课堂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虽然在知识、能力以及经验阅历上有很多不足和欠缺,但是他们的思维确实最为活跃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最佳时期。数学是一门严谨、精确的学科,数学学习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很有必要的。为此,小学数学教学应最大限度地运用数学学科特点来完成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创新能力培养也是逻辑思维的某种引导,通过这一引导,学生变得越来越开朗、自信,促进了自身性格的发展。另外,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实际上是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对该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可以让学生主动、大胆地去解决问题。

二、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改变

教师教学观念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教师只会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忽略其他一些因素,因此,新的课程改革缺乏促进创新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在某些课堂活动中有效地改变课堂的角色,使学生各个方面的创新能力得以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思维能力,进而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使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和进步。教师应不断自我强化,以进一步提高自身控制和教授整个知识的能力。为了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吸纳传统教学的精髓并去其糟粕,将其和新的教学模式整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保持和促进学生的责任感和创新意识,并引导他们积极学习。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发展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还能激发学生自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究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在他们的认知范围内,让他们能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学生因为兴趣而学,自然会有极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自主去探究,思索,解决、创新。2.小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开展竞赛、演讲等,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就会主动自发地去学习、探究,感受到数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成功,进而培养他们创新思维和能力。3.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美去激发学生兴趣。数学作为一种严谨、科学、简洁的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美。比如数学定律具有严谨的美,数学图形具有对称、和谐的美等,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都是根据数学知识创建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其中的美,使他们产生创造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4.数学知识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发展才有今天的成果,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数学历史人物,典故以及有趣的故事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这些知识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探索和学习的欲望,点燃他们创新的火花。

(三)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创新

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学生的想象力。所以,教师要应用灵活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小组教学的形式灵活且易于开展,所以成为许多教师进行课堂活动的首选。教师可以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理解能力和个人特点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为学生分配一定的任务,让小组讨论并通过同学间的交流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讨论热情,使学生能够进行积极思考和探索,摆脱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枯燥压抑的课堂气氛,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的提问和合作能力带来了非常大的帮助。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先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如果问题没有解决再找教师求助,这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扩大学生思维的宽度,并为学生提供发挥创造性思维的机会。

(四)创建情境,鼓励学生探究和创新

在传统教学中,一些教师由于教学方式的僵硬、固化,枯燥,致使学生的兴趣不大,而且师生关系也不和谐,学生的思维被压制,自然难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改变原有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真正得到思维的解放和创新。创新意识的激发需要一种相对自由和谐的情境和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完全放松心情,全身心投入学习和探究中去,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拓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自身转变,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避免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提供适宜的背景知识与学习材料,并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有利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教师可依照学生的表达进行总结与归纳,把以往的教师问、学生答变成学生找和想。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式。但是需要教师注意提问的方式和内容。教师应该尽量使用开放语句,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阐述。例如,教师提问:亿粒米是否能堆满一整个屋?它究竟有多少?这一提问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学生可以先通过独立的思索和研究,然后再和同学进行小组讨论,最后教师再进行指导和帮助。学生可以借助工具进行测量,可以通过重量估计,也可以通过体积估计,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一起商量,在这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思索,自己实践以及和同学、教师的讨论,自身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开拓,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

(五)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在日常学习中,教师应该把重点更多地放在激励学生对学习方法的自我掌握和对课程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上。教师应该积极回应学生的问题和想法。通过帮助学生分析来纠正其思维上的错误,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此外,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培养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发现并修正自己学习方法的错误,并使学生具有发展、分析、评估、推理和抽象的综合能力。

(六)加强数学课的设计,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作为一种具有基础价值导向的教育,创新能力教育主旨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首先要注意课堂“场景”的设计,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良好的环境。而且在设计数学问题时务必要好好设计“场景”。用“场景”触发“感觉”,使学生重新理解它并在“感觉”中重新发现它,从中识别出数学中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思想。教授数学的课堂上还要注重“活动性”设计,为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提供渠道。教师务必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使每个学生都可以认真参加实验、讨论、比赛等活动,激发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可以选出最佳的思维设计,好的课程设计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此外,教师还应组织“探索与探究设计”,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扩大。

(七)练习和发展学生的观察技巧

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就是观察。观察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在日常课程中,教师在教授知识时需要注意不同方面:首先,目的性是观察的根本,而且必须明确目的;其次,务必有详细科学的观察行为,即计划和步骤;最后,观察必须是清楚明确的,并且务必能够在观察中快速明确观察到的属性,使学生具有发现其他人难以发现或错过的事物的能力。简而言之,一定的观察能力是数学学科学习的基础,也是使学生具有数学思维能力的前提条件,更是数学发现的第一推动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应努力改善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不足,强化自身的知识储备、更新教学手段和方式,并充分认识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综观全局,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创建科学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开放学生的心理,采取教学技法,激活学生思维能力,运用人格力量,弘扬学生个性。唯其如此,学生创新能力之花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果实。

参考文献:

[1]王花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名师在线,0(25).

[2]孙玉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孩子天地,0(4).

[3]高晓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读写算,9(31).

创新思维培训范文第5篇

中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际的课堂教学经验和反馈证明,只有在愉悦和较为宽松的学习氛围下,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参与意识。因此,教师应该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致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一是创新教学理念,坚持“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融入课堂教学,参与讨论并积极争辩,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二是学会尊重学生的“求异思维”,最大限度满足学生获取成功的渴望,让学生以更加愉悦的学习状态参与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三是和学生建立起良好和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较为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自由查找资料,参与实践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四是多设计一些有趣且具有启迪意义的提问,引导学生的积极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调动并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营造多样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有效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营造出多样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刻理解。二是根据不同的课文教学要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接受能力,提前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不同的提问,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激发并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三是适当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自由探究。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课堂讨论、情景剧等方式,让学生进行积极而充分的讨论和总结,活跃课堂气氛,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实现教学形式的多元化,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实现教学形式的多元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和多样性,及时并广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提问讨论,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具有高效率、大信息量且强直观性的多媒体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不断完善专业知识,努力提高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