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培训教育

创新培训教育范文精选

创新培训教育

创新培训教育范文第1篇

办学单位影响教育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培训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缺少创新。二是培训的内容缺乏针对性。三是培训管理不够严格,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四是培训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不能满足培训需要,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学员影响干部教育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学习的态度不够端正,缺乏自觉性。二是学用结合得不好。

分析以上影响干部教育培训效果的因素,归根结底就是当前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不够完善,“选”和“育”未能有机结合起来造成的。要从根本上提高干部学习质量和教育培训的效果,就必须进一步深化干部教育改革,使干部教育培训与干部已受教育相衔接,与干部发展和履行职责的要求相适应,注重干部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必须进一步树立“质量效益”观念,讲求效益,计算产出,创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干部教育培训格局。

适应时代需求,实现培训观念的创新。干部培训工作的创新首先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树立知识就是力量的观念,注重社会效应,注重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的培训,注重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干部的创新与发展能力。要树立人才就是资源的观念,把人的素质当成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把智力投资当作一项战略性资源,把干部培训工作作为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能,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要树立培训就是促进生产力的观念,要真正培训出人才,培训出效益,使干部培训工作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把学习作为终身任务,帮助干部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要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由一般知识技能培训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不断强化对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建立现代培训制度,实现培训机制创新。建立调控机制,对培训工作实行宏观管理。各级干部培训主管部门要定期对干部培训工作做出周密规划,并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联系会议制度的作用,密切协调各方,做到培训全局一盘棋。同时,还要做好培训机构与培训对象分工的合理规划,把应培训干部具体规划安排到相应的不同级别的培训机构中去,把应培训干部安排到相应的同级别不同序列的培训机构中去。对一些乱办班、乱收费或者未经过于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备案的培训,受训对象可以拒绝参加。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对违反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的办学单位要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理,以净化培训环境。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干部教育进行有效约束。在对干部学习进行考试考核时,要将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表现,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据之一。培训与使用相结合要坚持做到“三不”原则:一是现职领导干部任职期内不按要求参加党校培训和其他培训的,一般不能连选连任;二是年轻干部未经党校脱产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一般不能提拔使用;三是各级组织部门研究干部提拔任用时要上报干部参加培训情况,未经组织培训的,一般不能上会。与此同时,启动利益机制,把学习培训与干部的评优选优、晋职晋级结合起来,把领导干部参加学习培训情况作为干部实绩考核、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促使干部在做好工作的同时把学习当成一项涉及自身利益的工作,学实学好。

建立培训质量评估机制,确保培训效果。科学的培训评估是保证干部教育培训效果的重要前提,它有利于及时发现并改正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确保培训工作逐步实现科学化、效益化。培训质量评估主要是评估干部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方式是否与一定的培训内容相吻合,安排的师资是否胜任教学工作。原则上对较大规模的主体培训班都要进行正常培训质量评估,及时反馈,以帮助培训基地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择优使用和奖惩制度。通过一定程序的评选,对学习成绩优异、学有所成的干部给予一定奖励,并优先使用;鼓励教师进行业务创新,知识更新,对教有所长、教有所成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并作为继续聘用的主要依据;对条件较好,资源较优的培训基地,以一定的形式加以固定,并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不断优化;对学习表现不好、成绩较差的干部要采取批评教育、取消评优资格、取消后备干部资格等措施进行严肃处理;对教学质量不高,学员反映强烈的教师要取消其讲课资格,实行待岗;对培训条件较差,服务保障机制不健全的培训基地,一年亮“黄牌”警告,限期整改,两年无起色,“亮红牌”取消培训资格。

创新培训教育范文第2篇

一、要适应时代需求,树立新的培训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全面推进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加快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必须解放思想,推进观念创新。首先,要树立大教育的观念。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人的素质是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高度重视人才、把智力投资作为一种战略资源,把干部培训工作作为人才资源的一部分,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能,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应把干部教育培训放在国民大教育框架中去考虑和认识,使之与干部发展和履行职责的要求相适应,贯穿干部成长的全过程。其次,要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干部参加学习培训不仅在于了解和掌握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使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因此,要把提高干部的能力和素质作为干部培训的着眼点,切实增强干部驾驭市场经济、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全面提高干部的素质。第三,要树立“终身教育”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步伐的加快,干部培训教育必须适应时代前进的要求,满足干部终身学习的需要。广大干部只有把学习作为终身任务,不断更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二、要注重能力提高,采取新的培训模式

干部教育培训要适应干部队伍素质结构的变化,以创新的精神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和方法,采取各种形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既要突出有助于干部打下扎实理论功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又要选择那些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密切相关的内容重点进行学习,着力提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要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一系列重要讲话,同时还要加强新知识、新技能的教育培训,帮助干部开阔视野,了解和掌握当代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技术和社会思潮等发展动态。特别是,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加快培养一支熟悉和精通WTO规划和国际经济的人才队伍,以缩短与WTO规则的磨合期,对于加快地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还要通过创新教育内容,形成以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锻炼、业务能力为框架的教育培训体系,满足干部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需要。其次,在教育培训的方法上,要创新教学形式,比如,可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对现实问题的掌握,组织教师加强对改革开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的调研,要使他们在占有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使教师研究问题同学员感兴趣的问题结合起来。同时也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辅助教学,适当增加投入,使教育设施在“十五”期间有新的进展。如:可运用电化教育、网络教学等现代手段,提高干部教育的整体效益。第三,拓宽培训渠道,最大限度的利用社会各类教育资源,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服务。可建立培训基地,把党校教育与利用党校资源结合起来,把本地培训与外地办班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努力形成一个跨区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网络。第四、加强教育培训的管理,既做到坚持以计划调动为主,解决由利益驱动引起的“多头培训”问题,又要鼓励竞争,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抓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合力。

创新培训教育范文第3篇

近年来,人民银行包头中支以履行中央银行职责为总需求,坚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为中心任务服务、为科学发展服务、为干部健康成长服务的指导思想,创新培训理念、培训模式、培训渠道和培训保障机制,努力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水平,取得了较好效果。

1围绕科学发展,创新培训理念

人民银行包头中支从当前干部队伍现状出发,以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为目标,对教育培训工作实行整体规划、统筹安排,逐步形成与央行职能相适应的多层次、多形式、重实效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从着眼于提高干部综合素质,适应干部队伍的素质结构变化和中心工作的需要出发,转变思维定式,创新培训理念,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包头市中心支行干部教育培训实施意见》,对教育培训领导责任和目标责任提出了要求,细化了责任分工,完善了管理体制,提出了工作任务,明确了培训内容,建立了教育培训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为基层央行结合自身实际组织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保证。

2注重计划安排,加强培训管理

人民银行包头中支把完善干部职工培训工作机制作为重要抓手,把满足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本人需求作为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基层央行工作实际,科学合理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切实加强教育培训管理。

(1)加强培训需求调查。干部培训工作实行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分类实施、归口管理的管理体制,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按需施教、讲求实效,新业务、新知识、新技能优先的原则。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前,深入调查了解职工的培训需求,针对不同需求,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制定有较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培训方案。在培训科目选题上注重针对性,通过组织问卷调查,确定学习课题,激发干部职工参与学习的兴趣。

(2)实行严格的申报审批制度。对于上级行下达的培训通知,认真会同相关部门,推荐参训对象,并报主管行长审批。对于中支内部培训,各科室根据各自工作需要,须在每年1月份提出年度培训计划,经分管行领导审核同意并报中支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审批后,纳入中支全年培训计划。

(3)完善教育培训档案。对于外出培训人员,实行培训登记制度,外出培训人员需向人事科做好培训情况报备。中支内部培训的主办部门在培训结束后,应将培训教材资料、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等送人事科存档备案。同时建立个人学习培训档案,每半年各部门、单位对参加的培训类别、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试成绩等学习资料报中支人事科,归入个人学习档案,并作为部门和个人年度考核依据。

(4)实现培训资源共享。人民银行包头中支抓住降低培训成本和增强培训效果两个根本,通过开展网络培训,建立网上课堂,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强化培训保障,实现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人事科根据培训内容的适用性,有选择性地将备案的培训教材资料挂在中支网页上,供全行干部职工共同学习,实现培训资源共享。

3丰富培训内容,拓展培训渠道

在培训模式上,结合单位发展,个人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根据不同需求,区分不同层次,确定不同内容,拓展培训渠道。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主要包括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究竟该选择哪个层次的培训内容,应根据培训特点和培训需求分析来选择。

(1)加强法规制度培训。各科室根据业务实际,组织职工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法律法规和制度意识的培训,提高职工掌握和运用政策法规的能力,增强岗位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意识。

(2)重视业务知识技能培训。一方面紧紧围绕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实施宏观调控,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等课题,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干部职工的某种专业技术特长技能,让广大干部学习前沿的理论成果,开阔视野;另一方面针对新形势下业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业务人员工作中急需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的专业能力水平。

(3)开展综合专题培训。广泛开展素质工程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勤政廉政和党纪法规等专题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文明服务和身心素质。

(4)举办知识性或学术报告讲座。针对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举办时事观察与热点评析学习讲座,使干部职工

及时掌握了解经济金融形势,结合自身金融业务工作,从中得到

一些启发和引导。

(5)抓好学历学位教育。鼓励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类学历学位教育,拓宽知识结构,扩大知识范围,提高学历学位和专

业技术职称档次,增强工作能力。

(6)做好新入行人员岗位培训。新入行人员培训是对录用、接收和调入本行的各类人员进行一种上岗前适应性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培训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进行,具体内容涉及行规行纪、职业道德,以及央行金融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新入行人员的岗位职业道德操守和对央行的理论认识。

4采取多样措施,创新保障机制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完善教育培训制度、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创新教育培训形式是其主要环节。

(1)认真完成上级行下达的各项培训任务。加强与上级行相关培训部门的联系,认真完成上级行布置的重点业务和重点人员的培训任务,争取培训指导和培训教材上的支持,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2)做好参加上级行培训人员的推荐选派工作。选派相关人员参加由上级行组织的各类培训,主要包括业务对口送训和全行择优送训,严格按照条件做好参训人员的推荐选送工作,各类送训坚持按需派遣、择优选派的原则。

(3)积极参加上级行组织的各类业务检查活动。积极推荐业务人员参加上级行组织的各类业务检查,在业务检查过程中,使业务人员开拓眼界,熟悉更多的相关业务,积累工作经验,达到“以查代训”、完善业务能力、提高业务素养的目的。

(4)建立本行师资人才库。充分挖掘本行现有培训资源,根据培训内容,由各科室推荐业务骨干,建立本行师资人才库,培育自身师资力量,适时聘请本行师资人才库相关人员组织开展集中培训授课。

(5)组织外出观摩学习考察。

每年原则上选派1个优秀科室,去系统内先进单位进行对口业务观摩学习,以开阔视野,找出自身工作差距,更好地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作法。结合业务工作实际,由具备条件的科室提出外出观摩学习申请,自主选择观摩地点,设计学习培训方案,经中支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方可执行。

(6)组织参加人民银行干部培训基地的学习培训。每年原则上选派10人参加干部培训基地培训,重点选派业务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在本岗位表现突出,做出一定成绩的个人,包括获得上级行表彰的各级各类先进个人、获得中支级先进工作者、获得中支级优秀信息调研员及培训项目对口科室的业务骨干。

(7)采取其它多种教育培训方式。

一是“以会代训”。对于各类业务短期学习培训,提倡采取快捷高效的“以会代训”方式,以节约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率。

二是“以赛代训”。通过开展各类知识竞赛和业务竞赛,调动职工学习积极性,提高知识和技能水。

创新培训教育范文第4篇

一、以各类干部的特点和需求为导向,创新培训理念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积极适应并适度超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认真开展干部培训的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把握各级各类干部的特点和学习培训需求,不断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理念。

一是要突出干部培训的需求导向。要着眼于各级党组织对干部队伍建设的综合要求,领导干部为担负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工作任务需求,各级各类干部推进完成党委、政府制定的发展建设任务的需求,各级各类干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胜任本职业务工作的需求,要坚持干部个人的成长进步愿望与党组织的综合要求相统一、增长领导科学知识和领导干部综合素质能力相统一、提升理论素养与丰富实践经验相统一,正确干部教育培训中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系统学与重点学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不断创新培训理念。

二是要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理念。积极适应培训对象的新变化,改变就培训抓培训的做法,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未来教育理念、博才教育理念和终身教育理念,着眼于县域经济发展需求、各级组织需求和广大干部的岗位需求,按照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对干部队伍的内在要求,围绕“提高理论素养,更新知识技能,强化党性锻炼,提高执政能力”的培训目标,把城乡一体化建设主干线和主战场的一线干部作为为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重点,逐步把农村各类干部纳入干部培训的主体,做好培训项目策划和课程设计,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要注重干部培训的需求调研。创新培训理念,结合郫县实际,在实际工作中要围绕“提高理论素养,更新知识技能,强化党性锻炼,提高执政能力”的培训目标,把城乡一体化建设主干线和主战场的一线干部作为为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重点,按照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对干部队伍的内在要求,调查了解城乡一体化建设一线干部的能力素质现状,分析掌握他们的培训需求。要极探索推行干部培训项目化管理模式,综合运用各调查手段,设计需求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个案调查、重点对象访谈等方式,积极开展培训对象需求调研,做好培训项目策划和课程设计工作,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同时,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干部的工作职能将逐步向城市干部的工作职能转变,大规模培训干部应超前把农村各类干部作为干部培训的主体,为城乡一体化建设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

二、以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为目标,改革培训内容

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思路和要求,要坚持素质与能力并重,改变培训内容理论有余实用不足,从“通用型”向“应用型”转变,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从“知识本位”转向到“能力本位”。

一要始终突出政治培训。要始终突出党性教育,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群众观、人才观、政绩观、发展观等“十观”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必备内容。要紧密联系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等方面的课题,加强领导科学和现代管理知识的学习培训,重点培养提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和务实创新的能力。同时,还要坚持开展针对各类干部的革命传统教育、警示教育等形式,扎扎实实在开展了党性锻炼活动。

二要综合设置培训内容。要准确把握培训对象的需求导向,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点,结合参与干部培训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宜,因岗而宜,合理设计培训内容,实现培训内容与参训对象的合理对接,使组织要求与干部的现实需要有机统一。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摸清培训需求,设置相应的培训专题和选学课程菜单,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改革创新的工作拓展,综合设置培训内容,增强培训内容的实效性、层次性。

三要体现培训的主题特色。要围绕学员最想学到的知识、最想了解的情况、最想解决的问题进行确定筛选主题,把干部教育培训推到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前沿,与各个方面的需求相符合。要着力于解决学员的实际问题和理论应用,立足于学员关心的问题和他们的工作实际,注重培训内容的超前性、实用性和应急性,体现培训的内容鲜明主题特。要紧紧围绕成都“试验区”建设的主要任务,坚持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的原则,设置行政效能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等多种类型的专题研究班,围绕创新能力、战略思维、城市管理、外贸、法律、金融、科技等内容组织培训主题,切实做到学用结合、学有所用、学有所为。

三、以探索双向开放互动教学为重点,改进培训方式

要按照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的要求,坚持以学员需求为导向,以学员为主体,探索与干部教育培训理念、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创新相适应的方式方法,促进培训方式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培训渠道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的针对性。要区分学员不同层次的不同需求,把握不同特点,因人、因班制宜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方法,综合运用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互动式等新的教学方法,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对于职务层次较高的学员,可多采用案例法、专题研究法,以体现研讨性和理论性;职务层次较低的学员可多采用讲授法、扮演法和模拟法等,以体现操作性和应用性。不管哪种方法,都必须以学员需求为导向,以学员为主体。针对不同班次的特点,还可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专题研讨、学员论坛、实地考察、拓展训练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互动式游戏和挑战自我的体验项目,把系统的理论在体验中融会贯通。

二要进一步扩大培训的开放性.提高培训方式的科学性、有效性,必须打开思路,大胆创新,广泛学习借鉴市场化培训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拓展训练、行动式学习等等,让以学员为主体的学习理念在方法创新中得以体现。要根据学员特点大力推行以学员为主体的研究式教学,让学员从问题入手,深入分析研究工作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案例教学、模拟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法的运用,突出能力培养。要经常性地开展学员论坛,广泛邀请党政机关相关领导参加讨论,让学员的学习成果在更大范围内交流转化、接受检验。要制定和完善专题更新和淘汰机制,使教学内容及时跟上时代节拍,更加贴近社会发展和变革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学员需求

三要进一步增强培训的实效性。一是要加大研究式、互动式教学力度,通过开设学员论坛、案例教学、远程教学、情景模拟、研讨答疑等教学手段,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开展研究式地“教”,又切实体现学员的主体地位,进行研究式地“学”,通过“教”与“学”的双向或多向互动,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二要积极开展以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的“菜单化选学”。在选学菜单设置上,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提高本领为目标,真正体现因需定学、因需施教的原则,切实改变学员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实际效果。要根据学员特点大力推行以学员为主体的研究式教学,让学员从问题入手,深入分析研究工作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案例教学、模拟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法的运用,突出能力培养,提升培训的实效性.

四要进一步增加培训的多样性。要采用政策引导、市场调节等手段,优化整合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对办学能力和条件较好、有发展后劲的培训机构,采用联合办学等方式,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要培育和规范培训市场,引导各类机构重点参与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的培训;要加强与国内知名大学、培训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开拓干部培训网点,建立社会化的培训基地;还要充分利用网络开展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以健全制度、强化管理为保证,完善培训机制

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要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完善干部教育体系,整合干部教育资源,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完善干部培训、考核、使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一要建立完善干部调训刚性的保障机制。要严格执行干部计划调训和点名调训制度,将干部调训计划纳入党建工作目标,根据工作任务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确定的干部培训主体班次,由组织部门和单位部门党组织采用科学的机制协商提出培训人选,实行点名调训。

创新培训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机化;教育培训;农机维修;发展建议

农机化教育培训承担着为农机化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使命,在促进新型农机装备的推广应用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苏州市农机化快速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96%,特色农业机械化率达58.24%,农机化正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着力构建一支技术精湛、能力突出、服务优良的能够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的农机人才队伍,成为新形势下全市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

1农机化教育培训概况、类型及成效

1.1概况

2016年以来,苏州市结合农机化实际,明确培训目标,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因材施教、按需施教,累计举办农机化教育培训200多期,培训学员1万多人次,为全市农机化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图1为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苏州市农机教育培训学员组成结构。由图1可看出,培训学员中,驾驶操作人员最多,占比49%;其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占比29%;农机维修人员和基层农机人员数量较为接近,占比为9%;其他人员占比约为4%,主要是定向培训的农业委培生。

1.2培训类型及成效

1.2.1基层农机人员培训。基层农机人员直接服务于农民,是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直接影响农机化政策宣传及技术推广应用水平。2016年以来,苏州市围绕岗位知识更新,利用各种农机技术资源,定期对基层农机人员开展系统化的教育培训,累计举办基层农机人员培训20期,培训学员900多人次,显著提升了基层农机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技术人才保障。1.2.2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农机装备结构复杂、零部件多、作业环境恶劣,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故障。培养高水平的农机维修人才队伍,不仅可以及时排除农机故障,延长机具使用寿命,而且能够提高作业质量,提升作业效率。2016年以来,苏州市不断整合教学资源,以流动式办班、菜单式教学、模块化培训等方式,累计举办农机维修人员培训30余期,培训学员900多人次,打造了一支技术精湛的农机维修人才队伍。2016-2020年共选送14人次参加全省农机修理工竞赛,7人次获竞赛一等奖(其中4人获个人第一名);选送4人次参加全国农机修理工竞赛,4人均获竞赛一等奖(其中2人获个人第一名)。通过技能竞赛,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比、学、赶、超”的竞技氛围,全面提升了全市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1.2.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既是现代农业发展主体、主要农产品供给主体,也是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主体[1]。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有效途径,也是破解“未来谁来种地”问题的重要举措。内涵丰富的农机化教育培训不仅能够拓宽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视野,而且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对于培育更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近几年,苏州市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分层次、分类别、分专题开展了包括不同类型小农户在内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促使其快速成长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截至2018年,全市承包土地流转率超过90%,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以上,高标准农田占比77%以上。全市共有农机合作社296家(其中具备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能力的有209家),粮食作物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达83.6%。1.2.4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培训。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驾驶操作水平和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到机具作业质量和生产效率。组织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参加新型农机具驾驶操作和维护保养技术培训,可以迅速提高农机手对新型农机具的认知度,提升农机使用质量和水平,从而促进新型农机装备的推广应用,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2016年以来,苏州市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培训内容结构见图2。1.2.5小规模种植户培训。小规模种植户又称“小农户”,主要指以家庭生产经营为基础的小规模经营者。这部分人普遍年龄较大、新技术接受能力差、新装备需求意愿低。在基本完成土地流转后,小规模种植户的经营范围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的蔬菜和林果等产业。针对小农户的农机化培训主要以现场演示会的形式进行,以丰富多样的新型农机装备拓宽小农户的发展视野,以现场互动式、参与式、体验式的技术服务来满足小农户多样化、个图1苏州市农机化教育培训学员组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9%农机维修人员,9%驾驶操作人员,49%其他,4%基层农机人员,9%性化的培训需求。

1.3农机化教育培训面临的问题

1.3.1高素质学员少。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农民兼业化、老龄化问题凸显,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人数不断减少,农机后备力量明显不足。由于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恶劣,农机行业很难吸引年轻的高素质人才,多数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都是由其负责人兼职承担农机驾驶、维修及管理的工作任务。在农机维修行业也呈现出年轻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该行业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新型农机具发展过快,而相对应的农机维修技术培训不及时。1.3.2技能型培训师资占比小。培训机构师资以基层农机推广人员为主,课程设置普遍侧重理论教学,对农机驾驶操作、维护保养等需要付出高强度劳动的专业技能培训不够重视。加之培训机构教师数量少,培训人员身兼多职,不仅要承担培训教学工作,还要从事农机推广、维修服务等事务性工作,难以开展更深入的技术钻研。培训机构在组织培训时,过分依赖企业技术人员,培训后无法对学员继续进行精准化的跟踪指导服务。1.3.3培训内容不全面。培训内容以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粮食作物生产机械为主,对于蔬菜、林果等领域的农业机械缺乏系统性的技术培训,农机手的技能水平难以得到全面提升,影响了农业机械作业质量和技术效能的发挥,不利于新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同时,农机化教育培训形式不够灵活,部分一线农机人员尤其是在苏州市从事农业生产的外地户籍人员缺少相应的培训机会。

2新时期农机化教育培训创新实践

2.1为基层农机人员充电蓄能

每年定期开展基层农机人员培训,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人才支撑。2021年3月,为提升基层农机人员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市农机部门组织全市基层农机人员进行了为期5天的技术培训,为基层农机人员充电蓄能。培训内容紧跟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形势要求和农机化技术发展热点,贴合苏州市年度农机化工作方向和基层农机人员实际工作需求。理论课程内容主要是“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农机“两融两适”等政策解读,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包括“蔬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数字农业应用技术以及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新模式”等。

2.2优化农机维修人员知识结构

为提升农机维修人员的维修技术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持续优化维修人员知识结构,2021年4月,该市组织全体农机维修技术骨干,进入大型农机企业学习最新的农机维修技术。培训内容紧跟现代农机维修技术发展形势需要,主要包括尾气排放控制及处理技术、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及共轨检测系统、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等课程。培训过程中,对学员实行“一对一”的精准化指导。培训结束后,举行理论考试和实操技术考核,确保学员学出实效。

2.3探索个性化的培训新模式

按照满足农户实际需求和方便农户参加的原则,为农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培训小班。2021年5月,以流动办班形式,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无人机维护保养与操作技术培训,对农户进行精准化作业指导,帮助农民掌握无人机操作技术要领和维护保养知识,提高学员安全生产意识。

2.4不断丰富农机培训内容

围绕农机化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技术、重点特色装备开展农机教育培训。2021年7月,市农机部门结合市级蔬菜、果茶桑机械化示范基地创建,依托农机生产经销企业,开展理论教学和操作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30余款新型农机具的实践操作课程,学员可根据生产实践需要,自主选择培训课程。经过培训,提高了农户对新型农机装备的认知度,提升了新型农机具的使用效率。

2.5赛训结合,以赛促学

举办多期农机修理工、农机操作工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不断提升农机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2020年10月,苏州市在省内率先举办蔬菜机械化生产技能竞赛,组织全市蔬菜种植户到场观摩学习。在比赛前,多次组织参赛选手参加培训,提高其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使选手在比赛中赛出新型农民的高技能水平,赛出新时期农民的别样风采。

3推进农机化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3.1丰富农机培训内容,满足农民多样化需求

在粮食等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农机培训不应只停留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培训上,必须不断扩展和丰富农机培训内容,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培训需求。要加强蔬菜、林果生产农机具驾驶操作与维护保养技术培训,提高农户对新型农机装备的认知度,提升新型农机具的使用效率。

3.2加强调查研究,增强农机培训的针对性

农机化培训必须与时俱进。要加强调查研究,了解农民实际需求,不断强化农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应科学合理设置农机化教育培训内容,分层次、有类别、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活动[2],充分调动基层农机人员学知识、学技能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其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要进一步优化农机维修人员知识结构,提升其维修技能水平,提高农机具的使用效率,让农民充分享受农机化发展成果。

3.3创新培训模式,提升培训实效

农机化教育培训需要不断创新培训手段和方法,完善培训体系,以提升培训的实效性。一方面,要将农机化教育培训与安全教育相结合,开展常态化的技术培训服务;另一方面,要将新型农机化技术培训与农机现场展示、演示等推广活动相结合,开展现场指导教学,切实增强学员的操作技能。要围绕市场主流机型,整合多方农机化技术资源,开展全方位的农机维修技术培训。

3.4优化培训师资队伍,增加技能人才占比

应注重农机实用技能人才培养,提升基层农机人员技能水平,着力构建一支技术精湛、能力突出、服务优良的能够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的农机技能人才队伍。

3.5打破机制壁垒,培养更多的农机人才

培育更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有赖于庞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近几年,在苏州市从事农业生产的外来人口不断增多。这部分人身体素质、文化素质以及生产经营水平高于传统小农户,应对农产品消费市场变化的能力强于传统小农户;但与本地新型职业农民相比,又存在经济实力不强、机具设备投入少、生产经营规模增长缓慢、抵抗自然风险能力弱等不足。相关部门应保障农业生产经营群体均享当地农机购置优惠政策和参加相关培训学习的机会,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并通过农机化技术培训,培育更多的具有辐射带动、示范引领作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参考文献:

[1]孔祥智.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J].中国合作经济,2020,394(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