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创业理论知识

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范文精选

创新创业理论知识

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中各种效用文化现象的总和,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人是知识创新的主体,信息、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源,它们的交流与分享是提高人的创新力的关键。优秀的企业文化恰恰能够实现三者的内在统一,它构成了企业创新能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从企业管理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理论,是从泰罗的科学管理到行为科学、以及现代管理的一场新的管理革命,是当代管理科学发展的一种新趋势,被人们广泛地称为是企业经营成功之道,目前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中各种效用文化现象的总和.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突出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强调在企业内建立起一种企业员工认同的价值观,以这种价值观形成企业精神,以企业精神为核心形成系列管理行为和活动。魏杰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实践得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所奉行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

二、企业文化的特征

哈佛商学院的著名教授约翰·科特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就是: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在不远的将来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企业兴衰、企业发展当然是由多种因素所形成的。但企业文化肯定对企业兴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总结企业文化大体包含四个特征:

1.以人为本。人是企业的主体。企业文化则主要研究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在员工中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因此,企业文化必须从员工的角度出发来协调企业的内部关系,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来沟通企业的外部关系。如果企业文化脱离了“以人为本”这个中心原则,那么它也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终将被企业抛弃。

2.以文化人。企业文化不同于泰罗制、不同于行为科学、不同于理性主义管理、不同于过去的行政型企业管理,关键在于它能够“以文化人”,运用文化的特点和规律于管理之中。通过文化来改造人,使人能够产生创造性、自觉性,从而对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产生强烈的认同感,然后发挥其积极性并作用在工作岗位上。这是一个作用的积累。

3.文化自觉。文化自觉这个词来源于费孝通老先生的著作。文化自觉主要指企业家用文化的视点去查找企业问题根源的自觉性。大部分企业家在分析企业不景气的原因时,往往强调资金问题、体制问题、包袱过于沉重的问题等。不可否认,这些问题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但这些都只是现象,它们并不是决定因素。真正的决定因素是文化,是企业家管理行为背后的文化,是员工的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行为背后的文化,这才是根本问题。所以企业家要想经营好现代企业,必须具备文化自觉性,不具备这一素质,就不能成为未来的企业家。

4.文化主导。在所有的管理要素中,必须有一项是主导因素。像泰罗制以经济要素作为主导因素,行为科学把满足每一个体的需要作为主导因素,企业文化则是把文化的培育放在各要素的首位,使其成为主导因素。既然文化的培育成为企业文化的主导因素,那么在建设企业文化时,一定要花大力气去培育企业的文化。

三、企业文化中的创新文化

在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企业和发展中国家企业之间形成了一条巨大的技术鸿沟,而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根据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通过技术转移(主要表现为技术模仿、扩散和技术溢出),可以缩小这种差距。Caniels(2000)指出:“知识(技术)溢出是通过信息交流而获取智力成果,并且不给知识的创造者以补偿,或给予的补偿小于智力成果的价值。知识溢出与知识扩散是不同的概念,知识扩散的含义更广,它覆盖了知识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各种方式,而知识溢出则只是其中的一种”。

当今世界,在信息化背景下,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强化,并升华成一种社会主题。创新变成了企业的生命源泉,生产规模或成本不再重要,而创造性和灵活性是最宝贵的资源。自然人或者法人这个经济活动主体本身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活动。新经济时代的企业自上而下,每个毛孔都必须充满着创新,通过自身主体创新的确定性来对付明天的不确定性。

一些研究表明,成功的世界级领先企业,“更多的是由超越现实的抱负和在低投入产出中表现出的创造性来维系的,很少是由共同的文化或制度的承袭而维系成一体的”。因此强调,“如果要解释索尼、本田或雅马哈公司的成功,真正应当研究的是它们在善用资源方面的特点,而不是管理方面的特点。西方管理人员不应过分重视对日本文化的学习,而应确保本公司有充足的奋力拼搏能力,促使大家不懈地追求更好地利用资源的机会”。正因如此,新经济时代的企业创新文化与传统企业文化强调创新有着差别很大的价值取向和具体内容。前者更加重视经济主体的独立性、个性和灵活性,提倡和保护具有个人冲动的“灵感”和独创性,鼓励不畏风险,激发创造热情,允许尝试失败,对人的尊重首先要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的正当欲望,使其才能、智慧得以充分释放方面,而对工业经济中所提倡的“集体观念”、“群体意识”、“步调一致”、“绝对服从”等传统企业文化理念则持批判态度,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个性、创造性。事实上,世界软件开发史上所有的重大里程碑始终都是由个人或很小的组织所创造的。适合个人创新、组织灵活机动、完善的人才流动体系正是使硅谷始终充满新活力的不可或缺的文化因素。

四、企业文化中的知识管理

安德鲁·卡内基说过:机构拥有的唯一不可替代的资本就是员工的知识和能力。企业要做到以知识领先带动企业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必须对企业文化中的知识加以管理。

知识四企业中的各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在企业实践活动中的经验总结,是这些人的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这些人探索,人之企业和企业文化的框架总和。真正的企业往往注重企业员工的学习、培训活动。由企业提供的,人力资本所有者即期收益和跨期收益的学习活动,其目的在于短期内提升企业成员的工作效率以及企业的整体绩效

IntegerPerformance)。除了企业培训,现代企业人力资本的自我培训也越来越重要。“干中学”即边干边学是指在工作当中自觉和不自觉的学习他人的知识、技术以及互相学习。由于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个人单靠企业培训来提高人力资本的价值是不现实的,个人知识、技术等的获得往往是十分落后于知识本身的发展,这就要求人力必须自觉的学习。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向他人学习和互相学习,这个学习过程几乎没有什么投资成本(边干边学极大地减少了人力资本的机会成本),是一种极为可取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结合人力资本的学校教育阶段,我们可以看出对一个人而言,个人在学校学习期间的个人收入几乎为零(如果允许学生勤工俭学、半工半读,则个人的收益不为零,但一般来说相对于未来收入是很小的),而人力资本真正起作用的阶段是在工作阶段,也即人力资本只有和非人力资本相结合,才能体现人力资本的经济价值,人力资本才能在工作中得到增值,这样的学习活动在现今企业组织中被称为学习型组织。

毫无疑问,崇尚知识将成为新时代的基本素质和要求。对现代企业而言,还不仅仅如此。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爆炸、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持续运行期限或生命周期受到最严厉的挑战,只有通过培养整个企业组织的学习能力、速度和意愿,在学习中不断实现企业变革、开发新的企业资源和市场,才能应对这样的挑战。学习给企业带来利益和机会。知识的积累只有学习,创新的起点在于学习,环境的适应依赖学习,应变的能力来自学习,这就需要一种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因而企业不再是一个终身雇佣的组织,而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组织”。现代企业只能作为一个不断学习的组织,才能够“善于创造、寻求及转换知识,同时能根据新的知识与领悟而调整行为”。

知识管理是通过改变员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建立起知识共享与创新的企业内部环境,从而实现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最终达到企业目标。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包括信息的收集、筛选、分类、分析、评价和分配、利用等内容,而知识管理则强调把信息、人力资源、知识、市场与经营过程等协调统一起来,从而最有效、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经营效果。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知识管理区别于信息管理的最根本之处在于前者强调对人力资源和知识的开发和利用。超级秘书网

人是知识创新的主体,信息、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源,它们的交流与分享是提高人的创新力的关键。优秀的企业文化恰恰能够实现三者的内在统一,它构成了企业创新能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新经济时代为获得优秀的企业文化,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全员参与的以知识的积累、生产、获取、共享和利用为核心的企业战略。企业战略是指引企业去迎接挑战、利用机会、发挥优势的保证。在以知识为最重要经营资源和主要消费品的今天,衡量企业成功的尺度在于知识(产品和服务中知识的数量及质量),而不是有形资产或是库存。因此,只有从战略上重视知识这种关键性生产要素,并努力实施知识战略,才是经营管理之本。

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范文第2篇

一、职业教育知识生产过程中“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构建

1.模式建构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是职业教育实践导向课程建构的理论核心。激进建构主义认为:①学习始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态度和兴趣;②学习是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态度和兴趣与新的经验相互作用而发生的,这是一个学生从其自身内部建构其自己的理解过程。因而,教学过程必须做到:①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态度和兴趣出发;②精密地设计能够给学生提供经验的教学情境,这些经验应能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效地发生相互作用,使他们能够建构自己的理解,然后在教师的促进下,由学生自己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把学习者完全置于了学习的中心位置,主张在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从而突出强调了“学习者”和“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价值,瓦解了“理论记忆+机械应用”这一模式,为职业教育课程展开的建构模式提供了充足的理论支持。

2.模式构建的现实基础。职业院校多数学生是“理论学习的失败者”,长期的“失败经历”使他们对理论学习形成了恐惧心理和厌恶心理;如果用建构主义课程模式来开展课程,先让学生进行一些离他们生活实际很近的职业实践活动,使他们尽快进入职业角色,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职业院校学生擅长实践,更容易让他们体验到久违的“学习成功感”,因而更有利于激发其学习动机;而通过实践让他们深刻地感受理论学习的需要,则可进一步激发起对理论学习的动机。

3.模式构建的宗旨。首先,职业教育课程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课程理论与实践模式;其次,职业教育课程所选择的必须是实践中心模式,而不能是学问中心模式,这是由技术知识的性质与结构所决定的。把实践作为职业教育课程的逻辑核心,就是要把“实践性”渗透到职业教育课程的各个环节,重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模式。第三,职业教育课程的目标应是技术实践能力。尤其是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这种技术实践技能应从培养再造技能为主转变为培养创造技能为主,从培养动作技能为主转变为培养智慧技能为主。其中,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能力的获得是职业教育课程的重心。为此,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实践,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践总体上实现了以下几个转变:在课程本质方面,实现了从“知识本质观”向“实践本质观”的转变;在课程价值方面,实现了从“知识传授价值观”向“能力培养价值观”的转变;在教学方法上,实现了从“单项传授”教学观向“互动共建”教学观的转变。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知识生产实践能力培养———以公共英语课程模块化实践教学为例

1.基于“工作过程”实践性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开发。职业教育中,公共英语课程和专业课程一样应循职业教育理论和教育目标,突破学科体系框架,融合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以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为例:为适应学院发展,满足各专业发展要求及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我院公共英语在第三学期实施专业入门教学模块,随之进行了《行业英语入门》校本教材的开发。教材的开发紧密围绕“基于工作过程”展开。

2.基于“典型任务”实践性职业教育教学内容设计。在模块化教学内容设计上,教材内容体现与行业接轨的实践特色。即每项语言技能都通过真实工作过程来设计,通过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对语言技能、知识、情感、素质等全面训练。同时,教材内容融合企业文化、相关企业职业道德及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等。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基于“工作过程”职业教育专业能力教学设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既是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的目标,又是知识生产的过程和手段。而目标和手段都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企业需求为宗旨,因此,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应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根据学生的专业面向、就业岗位,体现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

4.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综合能力培养教学设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工作过程形成知识模块化教材设计,按照职业能力目标构建教学内容,在情景化任务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团队精神、交际能力、合作能力、责任感、独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继续学习能力。这些能力只有在工作过程中体会、积淀,从而在不断的实践训练中,提高综合生产创造能力。

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网络营销;融合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成为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对网络营销专业性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而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实际就业岗位上的能力与企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创新创业能力上还需要重新培训与考核。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职校学生来说,专业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满足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实践的演练。而创新创业教育最终的效果通过创业实践的方式去衡量,将它融入网络营销教学中去,理论知识与技能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网络营销课程,今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网络营销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业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二)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从课程融合目标来看,学生开展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够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有利于开展理实一体化的学习,也能够认识到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的职责或内容。网络营销课程是电子商务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内容具备很强的实践性,课程特点、学习领域、技能操作等方面非常适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学生通过了解网络营销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理解并掌握网络营销策略、活动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真正认识到网络营销活动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进一步加深对网络营销课程的理解。

(三)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课程融合实施过程中,学生个人难以完成教育实践活动,必须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到网络营销课程里,在组织学生进行团队活动时,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在完成集体目标的同时,也实现了个人的目标和价值,在成功的喜悦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通过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融合的现状

(一)教学理念较薄弱

当前,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行业的发展,网络营销课程无论从基础知识的提出、社会的需要还是到企业的接收,转化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而各种新技术、新理念还在迅猛的发展过程中。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的部分教师对目前社会需求了解不深入,教育教学观念比较陈旧,还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教学技能的讲解、示范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知识引导较少,也没有进行学生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等多个角度的职业教育,缺乏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同时也违背了职业教育的初衷。

(二)实施教学课程比较单一

网络营销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教师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主要以讲授理论、网络营销技能演示为主,知识和技能的展示并没有应用到实际中,无法帮助学生建立网络营销创新创业思维,这种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不愿意参与课程创新创业的研究,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企业的需要、社会的需求有很大的差距。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有待加强

网络营销课程创新创业相关的实践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占的学时比例较少,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时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网络营销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平时上课主要采用案例、视频进行理论讲授,侧重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指导,缺乏网络营销课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以让学生了解网络营销课程的基础知识,但是这种封闭的、与现代社会发展脱轨的实践教学方法难以与市场和用人单位相适应,难以与真正的网络营销环境相匹配,培养出来的学生也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四)实训基地建设还有不足

在课程融合教学过程中,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由于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在实践环节的教学设备更新比较快,学校在实训基地建设的方面还无法跟上更新的节奏,实训的配置相对比较滞后。同时,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还很缺乏,与企业的合作还流于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没有真正开展网络营销课程创新创业的实践训练。

(五)评价机制比较片面

目前,课程学习的评价主要通过终结性评价,一般通过课程学习后的期末考试,或者体现在学生毕业前的毕业论文中,而缺乏平时的过程性评价。比如,在平时成绩的评分中过多关注学生上课精神是否饱满、作业是否完成、最后考试是否通过,主要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掌握,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学生网络营销课程创新创业意识以及利用课程知识进行创新创业训练。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融合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质量

“互联网+”的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已经迫在眉睫。首先,教师要与时俱进,了解社会发展新动向,掌握互联网发展新理念和新技术,对未来社会前沿科技要有新的预判,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其次,要加强网络营销与创新创业课程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网络营销与创新创业素养,树立崇高的教师形象,把培养富有创新创业精神与网络营销课程相融合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二)优化课程实施,促进课程间相互融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海量的多媒体技术被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这些教学技术并将它引入课堂中。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传授和演示而学生听讲和模仿,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教师通过课前布置学前任务、小组合作、实践演练,让学生先思考如何将网络营销课程中内容与创新创业的内容相融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与启发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另外,各创业小组根据平台上布置的创业项目的任务,结合直播营销知识并联系自己模拟店铺的产品,展开讨论进行探究性学习,并将讨论的结果上传至学习平台。教师及时查看学生在平台上的学习完成情况,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建立初步学习直播营销内容的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直播营销内容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直播营销内容的学习和直播技能训练帮助学生完成创业任务。后续教师还要不断关注学生创业项目的实施情况,不断与学生进行沟通,引导学生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内容联系起来。

(三)教学内容与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提升

教学内容首先要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作为主线,再结合网络营销专业理论知识,通过整合实际操作环节,删除过时、不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其次,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构建教学目标体系,为了使教学内容的改革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必须有创新创业的能力目标。最后,教学内容的学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保证开展课堂学习的同时,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创新创业知识竞赛活动,检测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学校要根据网络营销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来建设实训基地,让学生对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体现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一方面学校根据社会需要,在校内为学生建设网络营销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练习的环境,开展实训任务训练。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与企业合作,为学生创造职业岗位环境,在真正的工作岗位中掌握职业技能,完成创业任务的学习。

(五)构建全面评价体系

以创新创业教育与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融合为导向的课程评价体系是围绕学生的理论学习、技能训练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等方面作出综合性评价。对教学评价不能仅限于课程最终的评价,还需对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综合作业、创新创业比赛等形式进行分值评价,同时对每个创业小组,请企业按照市场、行业的标准对其店铺运营情况、公众号和小程序等,按照实绩代评,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共同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刘会丽.“项目主导、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网络营销与策划》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5).

[2]薛庞娟.基于“三进课堂”的“网络营销”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1(2).

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毕业设计;机械制造

0引言

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生以学位论文的形式分析和总结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课题,是毕业生将前三年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的综合性必修课程,能够培养大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探索和创新能力[1]。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有助于本科生快速精准地运用本专业知识,更深层次地掌握专业应用背景及发展动态,从而提出有效的思想方法解决工程实践问题,对学生的理论实践结合及创新能力都有显著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是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应用实践中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要素向创业集聚,形成以理论技术为主题、应用实践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2-3]。在毕业设计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深化机械类专业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创新型机械专业人才,充分发挥机械专业人才的理论实践作用。在传授具有创新创业特色的毕业设计课题基础上,结合课题和学生想法,选择符合学生未来发展规划和专业特点的创新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课题,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加强机械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以推进创新创业创造向纵深发展,倡导敬业、精益、专注的创新创业文化,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学生对机械相关基础知识及应用实践的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形成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使机械专业学生在具有创新创业特色的毕业设计课题当中提高科学素质[4-5]。

1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和国防安全等领域的高速发展,制造业向高精度、智能化、集成化和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制造业正面临从微纳米级去除向近原子级去除的挑战,同时涉及多学科的知识融合及交叉,增加了对具有创新机械制造技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6-7]。毕业设计是体现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综合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前几年学习掌握的科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从分析解决问题升华到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工作及学习深造塑造科学素养打下基础[8]。现有毕业设计多为结合理论教学开展的,而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综合能力培养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拓展到实践应用的综合素质培养阶段,是学习阶段步入社会实际应用阶段的过渡阶段,在毕业设计中融入创新创业理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目前,将创新创业意识融入毕业设计中的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缺少实现将创新创业与专业理论知识有机融合的有效措施和方法[8]。在毕业设计中的选题、调研开题、设计、撰写方案、答辩等各阶段挖掘创新元素,结合行业内相关技术涌现出的典型案例进行阐述,不仅能够使学生在了解国情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掌握专业技能的应用背景及发展意义,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因此,将创新创业贯穿于毕业设计的教学过程,探索在过程中融入创新技术元素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深入理解基础理论知识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实现协同育人、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2机械专业创新创业毕业设计的必要性

1)创新创业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创新和创业相连一体、共生共存。在传统灌输性传递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创新综合能力的启发性,强调创新性和学理性的相互统一,实现价值观和知识性的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的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融合,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创新创业与毕业设计结合的目的在于传授学生理论、方法和思维,在学生毕业设计培养阶段塑造科学素养、开启理性思维和传授理论方法,在掌握毕业设计机械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建立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掌握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毕业设计中,引导学生理解自身所处的世界、所处的时代,塑造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形成对学生专业技能和方法思维的有效融合,树立正确的大局观,培养学生以辩证和实践的眼光形成自身世界观、总结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思维能力。2)解决好毕业设计与创新创业理念之间相互融合的问题,发挥机械专业毕业设计课程育人的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具有机械专业特色的毕业设计与创新创业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毕业设计当中,老师应运用双向思维反思,避免只会夸夸其谈、避免只会埋头苦干。对于毕业设计的专业课老师,不应仅仅停留在“专家”的见识层面,需要贯穿结合技术、科学和前沿的专业思维,必须从作为工作的技术提高到作为科学的技术,再上升到创新意识的大局观,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师在毕业设计中的专业和素质育人作用,超越仅为技术“专家”的水平,达到作为引领者的要求。3)要想做好机械专业具有创新创业特色的毕业设计课程,并非简单地将机械毕业设计和创新创业理念进行强行的叠加,而应将典型创新元素和案例融入机械专业的毕业设计课程中。深度挖掘机械专业毕业设计所蕴含的创新理念和前沿性资源,解决好机械专业毕业设计与创新创业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基于创新创业理念的机械专业毕业设计的协同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和相互支撑的体系,形成机械专业毕业设计与创新创业的同向同行协同效应。在此过程中,需要强调机械专业毕业设计创新创业理念的育人功能,呈现具有创新创业特色的毕业设计应具有的丰富性、层次性、专业性和人文性,为达到此效果,应避免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避免过于偏重实证主义、实用主义的单向思维训练,避免缺乏总体性、全局性、战略性的思维能力,从而破除工具理性思维,贯彻价值理性。4)机械专业毕业设计的创新创业理念应遵循因地制宜、顶层设计、特点明确、隐性、适度、自然等几点原则,分析机械专业毕业设计所蕴含的创新技术元素的显性与隐性程度、量化程度,找准切入点挖掘典型的创新案例。纳入机械专业毕业设计的建设范畴,思考机械专业毕业设计的课程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明确在此过程中的创新创业技术关键性问题,从而确立培养学生聚焦问题、树立观点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目标。避免矫枉过正,明确殊途同归的前提不是越俎代庖以及不能教条刻板,尊重机械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体系,在保障该课程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前提下,前瞻性地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目前该行业或专业的发展动态,结合以往的创新创业典型案例,融入课题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以创新性的思维去思考和实践。5)根据机械专业毕业设计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机械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毕业设计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创新创业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机械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机械专业毕业设计角度提出具有专业性、行业性、国家性、国际性、文化性、知识性、人文性的要求,从而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的创新型机械专业人才素质。分析相关专业的国家战略、世界难题、人类发展、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学科智慧、学科史、思维导论和方法论基础等,拓展广度、体现深度和散发温度。拓展广度可结合中国发展特点讲述机械专业故事,塑造学生价值观和科技报国的使命感,以世界的眼光解决人类难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索、工匠精神和专业品质的能力与素养。体现深度可以挖掘机械专业毕业设计与其他基础学科的内在联系,挖掘设计内容中蕴含的创新思维,如认识论、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思维方式(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启发与建立。散发温度可以联系机械专业毕业设计与人类发展、国家建设、社会生活和专业技能的最终目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毕业设计中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的具体措施

3.1 结合发展动态的选题

选题部分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针对老师,需针对自己研究方向提炼出有明确特征的毕业设计课题,要求其既符合本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特点,能够结合当前亟须解决的行业问题以及相关专业科学知识,为国家提供创新型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储备。另一方面是针对学生,学院在教师们的毕业设计课题时,学生们需要结合自己日后的发展规划及兴趣选择对应课题。老师们在选题过程中,可在研究方向上挖掘创新元素,分享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明确研究目标,对专业技术的实践应用意义有深刻的认识,从而激发其产生浓厚的兴趣。

3.2 调研发展动态嵌入创新创业理念

在给学生指定课题后,需要引导学生结合国内情况分析目前研究方向的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素养,为接下来的工作和深造打下基础。在引导发展动态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相关方向的基础研究或工程应用结合国家需求,培养创新思维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嵌入到本科毕设对未来创新型机械制造专业人才的培养,发挥教师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还要引导学生的思想品格塑造的作用。从学生层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毕业设计课题的设计意义及应用背景能够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3.3 方案设计及操作引入创新创业典型案例

在学生了解课题设计目的及应用意义后,学生可自主设计方案并和老师反复讨论确认。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碰到各种难点及问题,可引入相关行业或专业的创新创业典型成功案例,在培养其自主动手解决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向前辈们学习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和肯下苦功的精神,激发其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鼓励学生完成方案设计及后续的具体方案实施操作流程。

3.4 撰写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思政体现

教师应在学生的毕设论文撰写中引导学生结合国家发展形势和专业技术特点,分析本专业技术在国家战略中的未来发展趋势,拓展学生在毕业设计中专业技术的应用背景、意义、发展动态分析、现有方法局限性、现阶段需要解决的矛盾、具备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可能创新的方向等方面的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和能力,坚定其理想信念,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从而在做毕设的过程中突显创新创业价值的导向作用,实现毕设承载创新创业理念、创新创业思维意识寓于毕业设计的目的。

4探索毕业设计中创新创业能力的考核方式

4.1 过程化考核方式

在学生开始毕业设计时,督促学生在每个阶段提交总结并向老师汇报,以了解学生的设计状况。在调研发展动态的初级阶段,要求学生进行国内外论文阅读、分析、总结并提交,同时通过与老师进行组会的方式汇报对发展动态分析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自身专业在国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趋势,并加强对相关行业国内前人的工作的理解,从而为培养和考核学生创新思维及创业能力提供判断依据。

4.2 方案设计及操作的案例引入

在学生开始进行毕业设计的方案操作时,督促学生按照计划完成课题,并养成整体规划、月计划、周计划和日计划的习惯,提升其对整体的把控能力。在方案设计及操作过程中,学生碰到困难时,老师应嵌入典型创新创业成功案例,鼓励、引导和启发学生勇于探索。

4.3 答辩过程中对创新创业的考查

毕设进行到最终的答辩时,可从学生答辩的答辩逻辑、应用背景等内容判断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在国情下发展趋势的理解程度,从而考核毕业设计中创新创业思维意识、思想和方法等的有效性。

5结语

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毕业设计;机械制造

0引言

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生以学位论文的形式分析和总结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课题,是毕业生将前三年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的综合性必修课程,能够培养大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探索和创新能力[1]。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有助于本科生快速精准地运用本专业知识,更深层次地掌握专业应用背景及发展动态,从而提出有效的思想方法解决工程实践问题,对学生的理论实践结合及创新能力都有显著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是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应用实践中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要素向创业集聚,形成以理论技术为主题、应用实践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2-3]。在毕业设计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深化机械类专业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创新型机械专业人才,充分发挥机械专业人才的理论实践作用。在传授具有创新创业特色的毕业设计课题基础上,结合课题和学生想法,选择符合学生未来发展规划和专业特点的创新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课题,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加强机械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以推进创新创业创造向纵深发展,倡导敬业、精益、专注的创新创业文化,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学生对机械相关基础知识及应用实践的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形成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使机械专业学生在具有创新创业特色的毕业设计课题当中提高科学素质[4-5]。

1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和国防安全等领域的高速发展,制造业向高精度、智能化、集成化和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制造业正面临从微纳米级去除向近原子级去除的挑战,同时涉及多学科的知识融合及交叉,增加了对具有创新机械制造技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6-7]。毕业设计是体现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综合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前几年学习掌握的科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从分析解决问题升华到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工作及学习深造塑造科学素养打下基础[8]。现有毕业设计多为结合理论教学开展的,而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综合能力培养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拓展到实践应用的综合素质培养阶段,是学习阶段步入社会实际应用阶段的过渡阶段,在毕业设计中融入创新创业理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目前,将创新创业意识融入毕业设计中的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缺少实现将创新创业与专业理论知识有机融合的有效措施和方法[8]。在毕业设计中的选题、调研开题、设计、撰写方案、答辩等各阶段挖掘创新元素,结合行业内相关技术涌现出的典型案例进行阐述,不仅能够使学生在了解国情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掌握专业技能的应用背景及发展意义,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因此,将创新创业贯穿于毕业设计的教学过程,探索在过程中融入创新技术元素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深入理解基础理论知识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实现协同育人、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2机械专业创新创业毕业设计的必要性

1)创新创业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创新和创业相连一体、共生共存。在传统灌输性传递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创新综合能力的启发性,强调创新性和学理性的相互统一,实现价值观和知识性的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的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融合,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创新创业与毕业设计结合的目的在于传授学生理论、方法和思维,在学生毕业设计培养阶段塑造科学素养、开启理性思维和传授理论方法,在掌握毕业设计机械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建立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掌握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毕业设计中,引导学生理解自身所处的世界、所处的时代,塑造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形成对学生专业技能和方法思维的有效融合,树立正确的大局观,培养学生以辩证和实践的眼光形成自身世界观、总结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思维能力。2)解决好毕业设计与创新创业理念之间相互融合的问题,发挥机械专业毕业设计课程育人的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具有机械专业特色的毕业设计与创新创业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毕业设计当中,老师应运用双向思维反思,避免只会夸夸其谈、避免只会埋头苦干。对于毕业设计的专业课老师,不应仅仅停留在“专家”的见识层面,需要贯穿结合技术、科学和前沿的专业思维,必须从作为工作的技术提高到作为科学的技术,再上升到创新意识的大局观,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师在毕业设计中的专业和素质育人作用,超越仅为技术“专家”的水平,达到作为引领者的要求。3)要想做好机械专业具有创新创业特色的毕业设计课程,并非简单地将机械毕业设计和创新创业理念进行强行的叠加,而应将典型创新元素和案例融入机械专业的毕业设计课程中。深度挖掘机械专业毕业设计所蕴含的创新理念和前沿性资源,解决好机械专业毕业设计与创新创业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基于创新创业理念的机械专业毕业设计的协同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和相互支撑的体系,形成机械专业毕业设计与创新创业的同向同行协同效应。在此过程中,需要强调机械专业毕业设计创新创业理念的育人功能,呈现具有创新创业特色的毕业设计应具有的丰富性、层次性、专业性和人文性,为达到此效果,应避免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避免过于偏重实证主义、实用主义的单向思维训练,避免缺乏总体性、全局性、战略性的思维能力,从而破除工具理性思维,贯彻价值理性。4)机械专业毕业设计的创新创业理念应遵循因地制宜、顶层设计、特点明确、隐性、适度、自然等几点原则,分析机械专业毕业设计所蕴含的创新技术元素的显性与隐性程度、量化程度,找准切入点挖掘典型的创新案例。纳入机械专业毕业设计的建设范畴,思考机械专业毕业设计的课程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明确在此过程中的创新创业技术关键性问题,从而确立培养学生聚焦问题、树立观点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目标。避免矫枉过正,明确殊途同归的前提不是越俎代庖以及不能教条刻板,尊重机械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体系,在保障该课程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前提下,前瞻性地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目前该行业或专业的发展动态,结合以往的创新创业典型案例,融入课题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以创新性的思维去思考和实践。5)根据机械专业毕业设计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机械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毕业设计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创新创业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机械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机械专业毕业设计角度提出具有专业性、行业性、国家性、国际性、文化性、知识性、人文性的要求,从而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的创新型机械专业人才素质。分析相关专业的国家战略、世界难题、人类发展、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学科智慧、学科史、思维导论和方法论基础等,拓展广度、体现深度和散发温度。拓展广度可结合中国发展特点讲述机械专业故事,塑造学生价值观和科技报国的使命感,以世界的眼光解决人类难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索、工匠精神和专业品质的能力与素养。体现深度可以挖掘机械专业毕业设计与其他基础学科的内在联系,挖掘设计内容中蕴含的创新思维,如认识论、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思维方式(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启发与建立。散发温度可以联系机械专业毕业设计与人类发展、国家建设、社会生活和专业技能的最终目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毕业设计中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的具体措施

3.1结合发展动态的选题

选题部分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针对老师,需针对自己研究方向提炼出有明确特征的毕业设计课题,要求其既符合本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特点,能够结合当前亟须解决的行业问题以及相关专业科学知识,为国家提供创新型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储备。另一方面是针对学生,学院在教师们的毕业设计课题时,学生们需要结合自己日后的发展规划及兴趣选择对应课题。老师们在选题过程中,可在研究方向上挖掘创新元素,分享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明确研究目标,对专业技术的实践应用意义有深刻的认识,从而激发其产生浓厚的兴趣。

3.2调研发展动态嵌入创新创业理念

在给学生指定课题后,需要引导学生结合国内情况分析目前研究方向的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素养,为接下来的工作和深造打下基础。在引导发展动态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相关方向的基础研究或工程应用结合国家需求,培养创新思维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嵌入到本科毕设对未来创新型机械制造专业人才的培养,发挥教师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还要引导学生的思想品格塑造的作用。从学生层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毕业设计课题的设计意义及应用背景能够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3.3方案设计及操作引入创新创业典型案例

在学生了解课题设计目的及应用意义后,学生可自主设计方案并和老师反复讨论确认。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碰到各种难点及问题,可引入相关行业或专业的创新创业典型成功案例,在培养其自主动手解决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向前辈们学习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和肯下苦功的精神,激发其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鼓励学生完成方案设计及后续的具体方案实施操作流程。

3.4撰写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思政体现

教师应在学生的毕设论文撰写中引导学生结合国家发展形势和专业技术特点,分析本专业技术在国家战略中的未来发展趋势,拓展学生在毕业设计中专业技术的应用背景、意义、发展动态分析、现有方法局限性、现阶段需要解决的矛盾、具备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可能创新的方向等方面的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和能力,坚定其理想信念,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从而在做毕设的过程中突显创新创业价值的导向作用,实现毕设承载创新创业理念、创新创业思维意识寓于毕业设计的目的。

4探索毕业设计中创新创业能力的考核方式

4.1过程化考核方式

在学生开始毕业设计时,督促学生在每个阶段提交总结并向老师汇报,以了解学生的设计状况。在调研发展动态的初级阶段,要求学生进行国内外论文阅读、分析、总结并提交,同时通过与老师进行组会的方式汇报对发展动态分析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自身专业在国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趋势,并加强对相关行业国内前人的工作的理解,从而为培养和考核学生创新思维及创业能力提供判断依据。

4.2方案设计及操作的案例引入

在学生开始进行毕业设计的方案操作时,督促学生按照计划完成课题,并养成整体规划、月计划、周计划和日计划的习惯,提升其对整体的把控能力。在方案设计及操作过程中,学生碰到困难时,老师应嵌入典型创新创业成功案例,鼓励、引导和启发学生勇于探索。

4.3答辩过程中对创新创业的考查

毕设进行到最终的答辩时,可从学生答辩的答辩逻辑、应用背景等内容判断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在国情下发展趋势的理解程度,从而考核毕业设计中创新创业思维意识、思想和方法等的有效性。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