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创业理论知识

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创新创业理论知识

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范文第1篇

一、职业教育知识生产过程中“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构建

1.模式建构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是职业教育实践导向课程建构的理论核心。激进建构主义认为:①学习始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态度和兴趣;②学习是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态度和兴趣与新的经验相互作用而发生的,这是一个学生从其自身内部建构其自己的理解过程。因而,教学过程必须做到:①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态度和兴趣出发;②精密地设计能够给学生提供经验的教学情境,这些经验应能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效地发生相互作用,使他们能够建构自己的理解,然后在教师的促进下,由学生自己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把学习者完全置于了学习的中心位置,主张在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从而突出强调了“学习者”和“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价值,瓦解了“理论记忆+机械应用”这一模式,为职业教育课程展开的建构模式提供了充足的理论支持。

2.模式构建的现实基础。职业院校多数学生是“理论学习的失败者”,长期的“失败经历”使他们对理论学习形成了恐惧心理和厌恶心理;如果用建构主义课程模式来开展课程,先让学生进行一些离他们生活实际很近的职业实践活动,使他们尽快进入职业角色,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职业院校学生擅长实践,更容易让他们体验到久违的“学习成功感”,因而更有利于激发其学习动机;而通过实践让他们深刻地感受理论学习的需要,则可进一步激发起对理论学习的动机。

3.模式构建的宗旨。首先,职业教育课程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课程理论与实践模式;其次,职业教育课程所选择的必须是实践中心模式,而不能是学问中心模式,这是由技术知识的性质与结构所决定的。把实践作为职业教育课程的逻辑核心,就是要把“实践性”渗透到职业教育课程的各个环节,重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模式。第三,职业教育课程的目标应是技术实践能力。尤其是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这种技术实践技能应从培养再造技能为主转变为培养创造技能为主,从培养动作技能为主转变为培养智慧技能为主。其中,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能力的获得是职业教育课程的重心。为此,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实践,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践总体上实现了以下几个转变:在课程本质方面,实现了从“知识本质观”向“实践本质观”的转变;在课程价值方面,实现了从“知识传授价值观”向“能力培养价值观”的转变;在教学方法上,实现了从“单项传授”教学观向“互动共建”教学观的转变。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知识生产实践能力培养———以公共英语课程模块化实践教学为例

1.基于“工作过程”实践性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开发。职业教育中,公共英语课程和专业课程一样应循职业教育理论和教育目标,突破学科体系框架,融合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以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为例:为适应学院发展,满足各专业发展要求及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我院公共英语在第三学期实施专业入门教学模块,随之进行了《行业英语入门》校本教材的开发。教材的开发紧密围绕“基于工作过程”展开。

2.基于“典型任务”实践性职业教育教学内容设计。在模块化教学内容设计上,教材内容体现与行业接轨的实践特色。即每项语言技能都通过真实工作过程来设计,通过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对语言技能、知识、情感、素质等全面训练。同时,教材内容融合企业文化、相关企业职业道德及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等。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基于“工作过程”职业教育专业能力教学设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既是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的目标,又是知识生产的过程和手段。而目标和手段都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企业需求为宗旨,因此,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应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根据学生的专业面向、就业岗位,体现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

4.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综合能力培养教学设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工作过程形成知识模块化教材设计,按照职业能力目标构建教学内容,在情景化任务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团队精神、交际能力、合作能力、责任感、独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继续学习能力。这些能力只有在工作过程中体会、积淀,从而在不断的实践训练中,提高综合生产创造能力。

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中各种效用文化现象的总和,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人是知识创新的主体,信息、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源,它们的交流与分享是提高人的创新力的关键。优秀的企业文化恰恰能够实现三者的内在统一,它构成了企业创新能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从企业管理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理论,是从泰罗的科学管理到行为科学、以及现代管理的一场新的管理革命,是当代管理科学发展的一种新趋势,被人们广泛地称为是企业经营成功之道,目前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中各种效用文化现象的总和.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突出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强调在企业内建立起一种企业员工认同的价值观,以这种价值观形成企业精神,以企业精神为核心形成系列管理行为和活动。魏杰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实践得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所奉行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

二、企业文化的特征

哈佛商学院的著名教授约翰·科特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就是: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在不远的将来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企业兴衰、企业发展当然是由多种因素所形成的。但企业文化肯定对企业兴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总结企业文化大体包含四个特征:

1.以人为本。人是企业的主体。企业文化则主要研究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在员工中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因此,企业文化必须从员工的角度出发来协调企业的内部关系,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来沟通企业的外部关系。如果企业文化脱离了“以人为本”这个中心原则,那么它也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终将被企业抛弃。

2.以文化人。企业文化不同于泰罗制、不同于行为科学、不同于理性主义管理、不同于过去的行政型企业管理,关键在于它能够“以文化人”,运用文化的特点和规律于管理之中。通过文化来改造人,使人能够产生创造性、自觉性,从而对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产生强烈的认同感,然后发挥其积极性并作用在工作岗位上。这是一个作用的积累。

3.文化自觉。文化自觉这个词来源于费孝通老先生的著作。文化自觉主要指企业家用文化的视点去查找企业问题根源的自觉性。大部分企业家在分析企业不景气的原因时,往往强调资金问题、体制问题、包袱过于沉重的问题等。不可否认,这些问题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但这些都只是现象,它们并不是决定因素。真正的决定因素是文化,是企业家管理行为背后的文化,是员工的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行为背后的文化,这才是根本问题。所以企业家要想经营好现代企业,必须具备文化自觉性,不具备这一素质,就不能成为未来的企业家。

4.文化主导。在所有的管理要素中,必须有一项是主导因素。像泰罗制以经济要素作为主导因素,行为科学把满足每一个体的需要作为主导因素,企业文化则是把文化的培育放在各要素的首位,使其成为主导因素。既然文化的培育成为企业文化的主导因素,那么在建设企业文化时,一定要花大力气去培育企业的文化。

三、企业文化中的创新文化

在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企业和发展中国家企业之间形成了一条巨大的技术鸿沟,而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根据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通过技术转移(主要表现为技术模仿、扩散和技术溢出),可以缩小这种差距。Caniels(2000)指出:“知识(技术)溢出是通过信息交流而获取智力成果,并且不给知识的创造者以补偿,或给予的补偿小于智力成果的价值。知识溢出与知识扩散是不同的概念,知识扩散的含义更广,它覆盖了知识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各种方式,而知识溢出则只是其中的一种”。

当今世界,在信息化背景下,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强化,并升华成一种社会主题。创新变成了企业的生命源泉,生产规模或成本不再重要,而创造性和灵活性是最宝贵的资源。自然人或者法人这个经济活动主体本身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活动。新经济时代的企业自上而下,每个毛孔都必须充满着创新,通过自身主体创新的确定性来对付明天的不确定性。

一些研究表明,成功的世界级领先企业,“更多的是由超越现实的抱负和在低投入产出中表现出的创造性来维系的,很少是由共同的文化或制度的承袭而维系成一体的”。因此强调,“如果要解释索尼、本田或雅马哈公司的成功,真正应当研究的是它们在善用资源方面的特点,而不是管理方面的特点。西方管理人员不应过分重视对日本文化的学习,而应确保本公司有充足的奋力拼搏能力,促使大家不懈地追求更好地利用资源的机会”。正因如此,新经济时代的企业创新文化与传统企业文化强调创新有着差别很大的价值取向和具体内容。前者更加重视经济主体的独立性、个性和灵活性,提倡和保护具有个人冲动的“灵感”和独创性,鼓励不畏风险,激发创造热情,允许尝试失败,对人的尊重首先要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的正当欲望,使其才能、智慧得以充分释放方面,而对工业经济中所提倡的“集体观念”、“群体意识”、“步调一致”、“绝对服从”等传统企业文化理念则持批判态度,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个性、创造性。事实上,世界软件开发史上所有的重大里程碑始终都是由个人或很小的组织所创造的。适合个人创新、组织灵活机动、完善的人才流动体系正是使硅谷始终充满新活力的不可或缺的文化因素。

四、企业文化中的知识管理

安德鲁·卡内基说过:机构拥有的唯一不可替代的资本就是员工的知识和能力。企业要做到以知识领先带动企业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必须对企业文化中的知识加以管理。

知识四企业中的各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在企业实践活动中的经验总结,是这些人的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这些人探索,人之企业和企业文化的框架总和。真正的企业往往注重企业员工的学习、培训活动。由企业提供的,人力资本所有者即期收益和跨期收益的学习活动,其目的在于短期内提升企业成员的工作效率以及企业的整体绩效

IntegerPerformance)。除了企业培训,现代企业人力资本的自我培训也越来越重要。“干中学”即边干边学是指在工作当中自觉和不自觉的学习他人的知识、技术以及互相学习。由于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个人单靠企业培训来提高人力资本的价值是不现实的,个人知识、技术等的获得往往是十分落后于知识本身的发展,这就要求人力必须自觉的学习。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向他人学习和互相学习,这个学习过程几乎没有什么投资成本(边干边学极大地减少了人力资本的机会成本),是一种极为可取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结合人力资本的学校教育阶段,我们可以看出对一个人而言,个人在学校学习期间的个人收入几乎为零(如果允许学生勤工俭学、半工半读,则个人的收益不为零,但一般来说相对于未来收入是很小的),而人力资本真正起作用的阶段是在工作阶段,也即人力资本只有和非人力资本相结合,才能体现人力资本的经济价值,人力资本才能在工作中得到增值,这样的学习活动在现今企业组织中被称为学习型组织。

毫无疑问,崇尚知识将成为新时代的基本素质和要求。对现代企业而言,还不仅仅如此。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爆炸、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持续运行期限或生命周期受到最严厉的挑战,只有通过培养整个企业组织的学习能力、速度和意愿,在学习中不断实现企业变革、开发新的企业资源和市场,才能应对这样的挑战。学习给企业带来利益和机会。知识的积累只有学习,创新的起点在于学习,环境的适应依赖学习,应变的能力来自学习,这就需要一种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因而企业不再是一个终身雇佣的组织,而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组织”。现代企业只能作为一个不断学习的组织,才能够“善于创造、寻求及转换知识,同时能根据新的知识与领悟而调整行为”。

知识管理是通过改变员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建立起知识共享与创新的企业内部环境,从而实现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最终达到企业目标。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包括信息的收集、筛选、分类、分析、评价和分配、利用等内容,而知识管理则强调把信息、人力资源、知识、市场与经营过程等协调统一起来,从而最有效、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经营效果。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知识管理区别于信息管理的最根本之处在于前者强调对人力资源和知识的开发和利用。超级秘书网

人是知识创新的主体,信息、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源,它们的交流与分享是提高人的创新力的关键。优秀的企业文化恰恰能够实现三者的内在统一,它构成了企业创新能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新经济时代为获得优秀的企业文化,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全员参与的以知识的积累、生产、获取、共享和利用为核心的企业战略。企业战略是指引企业去迎接挑战、利用机会、发挥优势的保证。在以知识为最重要经营资源和主要消费品的今天,衡量企业成功的尺度在于知识(产品和服务中知识的数量及质量),而不是有形资产或是库存。因此,只有从战略上重视知识这种关键性生产要素,并努力实施知识战略,才是经营管理之本。

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网络营销;融合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成为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对网络营销专业性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而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实际就业岗位上的能力与企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创新创业能力上还需要重新培训与考核。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职校学生来说,专业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满足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实践的演练。而创新创业教育最终的效果通过创业实践的方式去衡量,将它融入网络营销教学中去,理论知识与技能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网络营销课程,今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网络营销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业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二)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从课程融合目标来看,学生开展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够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有利于开展理实一体化的学习,也能够认识到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的职责或内容。网络营销课程是电子商务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内容具备很强的实践性,课程特点、学习领域、技能操作等方面非常适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学生通过了解网络营销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理解并掌握网络营销策略、活动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真正认识到网络营销活动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进一步加深对网络营销课程的理解。

(三)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课程融合实施过程中,学生个人难以完成教育实践活动,必须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到网络营销课程里,在组织学生进行团队活动时,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在完成集体目标的同时,也实现了个人的目标和价值,在成功的喜悦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通过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融合的现状

(一)教学理念较薄弱

当前,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行业的发展,网络营销课程无论从基础知识的提出、社会的需要还是到企业的接收,转化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而各种新技术、新理念还在迅猛的发展过程中。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的部分教师对目前社会需求了解不深入,教育教学观念比较陈旧,还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教学技能的讲解、示范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知识引导较少,也没有进行学生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等多个角度的职业教育,缺乏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同时也违背了职业教育的初衷。

(二)实施教学课程比较单一

网络营销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教师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主要以讲授理论、网络营销技能演示为主,知识和技能的展示并没有应用到实际中,无法帮助学生建立网络营销创新创业思维,这种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不愿意参与课程创新创业的研究,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企业的需要、社会的需求有很大的差距。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有待加强

网络营销课程创新创业相关的实践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占的学时比例较少,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时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网络营销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平时上课主要采用案例、视频进行理论讲授,侧重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指导,缺乏网络营销课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以让学生了解网络营销课程的基础知识,但是这种封闭的、与现代社会发展脱轨的实践教学方法难以与市场和用人单位相适应,难以与真正的网络营销环境相匹配,培养出来的学生也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四)实训基地建设还有不足

在课程融合教学过程中,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由于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在实践环节的教学设备更新比较快,学校在实训基地建设的方面还无法跟上更新的节奏,实训的配置相对比较滞后。同时,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还很缺乏,与企业的合作还流于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没有真正开展网络营销课程创新创业的实践训练。

(五)评价机制比较片面

目前,课程学习的评价主要通过终结性评价,一般通过课程学习后的期末考试,或者体现在学生毕业前的毕业论文中,而缺乏平时的过程性评价。比如,在平时成绩的评分中过多关注学生上课精神是否饱满、作业是否完成、最后考试是否通过,主要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掌握,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学生网络营销课程创新创业意识以及利用课程知识进行创新创业训练。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融合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质量

“互联网+”的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已经迫在眉睫。首先,教师要与时俱进,了解社会发展新动向,掌握互联网发展新理念和新技术,对未来社会前沿科技要有新的预判,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其次,要加强网络营销与创新创业课程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网络营销与创新创业素养,树立崇高的教师形象,把培养富有创新创业精神与网络营销课程相融合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二)优化课程实施,促进课程间相互融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海量的多媒体技术被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这些教学技术并将它引入课堂中。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传授和演示而学生听讲和模仿,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教师通过课前布置学前任务、小组合作、实践演练,让学生先思考如何将网络营销课程中内容与创新创业的内容相融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与启发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另外,各创业小组根据平台上布置的创业项目的任务,结合直播营销知识并联系自己模拟店铺的产品,展开讨论进行探究性学习,并将讨论的结果上传至学习平台。教师及时查看学生在平台上的学习完成情况,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建立初步学习直播营销内容的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直播营销内容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直播营销内容的学习和直播技能训练帮助学生完成创业任务。后续教师还要不断关注学生创业项目的实施情况,不断与学生进行沟通,引导学生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内容联系起来。

(三)教学内容与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提升

教学内容首先要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作为主线,再结合网络营销专业理论知识,通过整合实际操作环节,删除过时、不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其次,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构建教学目标体系,为了使教学内容的改革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必须有创新创业的能力目标。最后,教学内容的学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保证开展课堂学习的同时,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创新创业知识竞赛活动,检测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学校要根据网络营销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来建设实训基地,让学生对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体现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一方面学校根据社会需要,在校内为学生建设网络营销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练习的环境,开展实训任务训练。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与企业合作,为学生创造职业岗位环境,在真正的工作岗位中掌握职业技能,完成创业任务的学习。

(五)构建全面评价体系

以创新创业教育与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融合为导向的课程评价体系是围绕学生的理论学习、技能训练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等方面作出综合性评价。对教学评价不能仅限于课程最终的评价,还需对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综合作业、创新创业比赛等形式进行分值评价,同时对每个创业小组,请企业按照市场、行业的标准对其店铺运营情况、公众号和小程序等,按照实绩代评,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共同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刘会丽.“项目主导、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网络营销与策划》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5).

[2]薛庞娟.基于“三进课堂”的“网络营销”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1(2).

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范文第4篇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家具造型设计教学特色的发展方向与目标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为大学生专业知识教育的一种延伸,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深化和发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为他们的创业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家具造型设计是赋予家具产品高品质外观与实用性内在的活动,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专业特长设计和生产出实用新型家具,利用各种销售以及网络渠道将其转化为产品并获得相关利润,达到创业的目的。为了达到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的大学生成为创业者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强化高校“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指导思想,将教学理论知识快速融入到实践当中去的任务便迫在眉睫。因此,要扩大就业岗位就要大力鼓励创业,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与指导就成为了新时代高校进行教研、教改和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并且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日渐增加,创业已经成为解决就业的又一个重要的途径,所以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相结合的理论研究势在必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就是使学生具备从掌握家具产品造型设计到生产管理的全方位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旨在更有效地唤醒其创业意识,培育创新精神,提升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家具造型设计结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创新点及科学意义

(1)家具造型设计结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创新点。家具造型设计结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以“培养大学生创业思维与技能有机结合”的教学思想为创新点。在培养学生具有一般家具产品创新设计能力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对家具产品原创性设计的能力,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因为家具造型设计是运用美学原理对家具产品的外观进行全新的塑造,可以通过创意赋予家具产品以高附加值并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学生掌握了这项专长的同时与创业实践技能相结合,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设计创意并以此作为依据,成立设计工作室或进行家具产品的原创设计,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设计宣传,提高知名度并进行家具产品的实体销售,使学生在校期间即能完成创业尝试并为今后的创业发展开辟一条新路。2)家具造型设计结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科学意义。a.家具造型设计结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意义。家具造型设计结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意义在于,打破了陈旧的毕业后再找工作的观念,通过教授如何进行创意开发、如何进行创业管理、如何规避创业风险以及如何弘扬创业文化等内容,使学生获得创建新企业所必备的主要商务知识及新创企业的管理经验,掌握商机识别和分析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战略思维能力等技能,尝试与社会的对接,设立和参与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创业项目,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b.家具造型设计结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经济意义。创新创业教育与教学实习、毕业设计及素质教育结合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的为学生创收经济效益提供必要的信息扶持,并通过创业教育服务网站的开发与利用,加强了信息的交流,这对创业起步过程中大学生的政策咨询、推介创业商机、做好创业跟踪服务和校友创业管理培训工作等方面提供了便利条件,为创业者争取前期准备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和最大程度的构建创业优势环境起到了极大的促动作用,节省启动资金,增强成功几率。c.家具造型设计结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社会意义。家具造型设计结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拓展创业教育的校外实践平台,即主要通过拓宽校外的创业实践基地,可以为学生搭建社会实践的服务平台,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企业和感知企业家精神,通过鼓励和帮助具有创业意愿的同学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进行创业规划与实施,根据学生自身能力,将学习过程与创业过程并轨,减少原教学环节的时间与经济资源的浪费,增强社会效益。

家具造型设计课程体系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

(1)家具造型设计课程体系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规划步骤。家具造型设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具体可表现为:a.考虑与设计相关的所有因素,使设计教育质量最大限度的得以提高,将社会各种资源视为教育资源,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也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达到学生毕业时能够独立解决社会设计问题的目标。b.通过教授创业的基本理论与实务,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以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富有创业精神的心态、行为和技能。c.深化理论知识等教学方法与手段,让学生们拓宽行为、社会以及自然科学等等各方面的知识面并且逐步加深理解,最终让他们凭借这些专门的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并将这种意识建立在素质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基础上,使其既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育模式,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形成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2)家具造型设计课程体系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方法。a.案例教学使家具造型设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循序渐进。通过具体创业实践案例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学习与讨论,要求更多的投入和参与,列出该案例的优缺点,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解析,缩短理论教学与创业实践的差距。b.实践项目加强家具造型设计创新创业人才的能力。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创业项目”而进行,包括创业初期的分析阶段、构思阶段、展开阶段和实施阶段,都以实际设计项目的方式进行,通过确定项目、制定计划、检查评估、归类应用等方式,促进学生主动而又全面的学习与家具造型设计有关的知识,并获得将其转变为创业技能的方法与途径,进而促进学生的创业知识实践能力的转化与提高。c.递进引导强化家具造型设计创新创业人才的理论与实践。通过最初对家具产品的初级应用设计,提升到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产品,再通过小批量的试产试销或网络在线创意设计,实现理论知识的具体化,最后结合市场需求,设计出符合现代审美趋势与实际需求的家具产品并进行销售。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将设计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而具体的创业过程中。3)家具造型设计课程体系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预期成果。家具造型设计课程体系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预期成果是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他们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备的家具造型理论知识、技能、能力,以培养心理品质为目标进行创造性劳动、具有创业致富能力和本领的教育。从经济效益、自我满足、独立自强、社会认同和服务社会等创业动因的分析,理解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创业准备的分析,明确创业必备的特质、创业能力、创业知识和创业方式并建立独特的创业意识,努力为社会培养创业型人才,服务于社会实践,实现个人价值,提升社会效益。

结语

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1“双创”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

2014年9月,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8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同意建立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函(国办函〔2015〕90号),2018年9月1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创新创业既可以扩大群众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实现自身价值,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与公平正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创新是建设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第一动力,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路径,是社会进步的永恒动力。创新创业的专业人士不是天生的,应该是首先在高校学习基本的专业知识,培育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然后在市场历练中成长起来的。为培育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应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与要求,科学构建“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有机融合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双创教育,整合校内外多方资源,深化产教融合创新。

2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

物流管理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中基层物流业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才胜任岗位工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重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1]。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专业教学上不仅要合理安排物流管理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还应加大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夯实学生的行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虽然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双创”背景下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配套设施、师资力量、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与效果差强人意。

2.1人才培养方案重理论轻实践

许多高校在制定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着重考虑本专业已有的师资力量情况,根据已有师资力量开设课程、偏重理论知识,没有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没有将创新创业目标真正纳入到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2]。

2.2实验设施设备缺乏

许多地方高校由于资金不足、实验教学场地缺乏等多方面的原因,难以构建专业的物流实验室,相关实践课程难以正常完成。部分高校即使建设了物流实验室,也没有购买物流活动中使用的专业设施与设备,仅仅只是购买一些专业教学软件,难以真正锻炼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2.3“双师型”师资力量薄弱

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需要具有扎实理论功底、熟悉实际操作、具有管理经验与创业经历的综合型高素质教师。但实际情况是: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大部分教师都是理论教学型老师,大多数教师是博士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任教,没有行业工作背景,没有实际操作经验,更没有创业经历,难以满足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3]。

2.4创新创业教育难以落实

虽然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时展潮流,由于受到师资力量、财力物力等多方面的限制,许多高校只是成立了创新创业的相关部门,没有结合各专业实际情况开展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创新创业教育难以真正落实。

3“双创”背景下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3.1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高素质教师是传授理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双创”能力的关键。我国大部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急需建设一支具有扎实理论功底、丰富行业实践经验与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师队伍。首先,高校要主动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到物流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丰富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高校教师也可以与物流企业进行项目合作、科研攻关,解决物流企业的难题,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科研能力[4];其次,要邀请物流企业的管理层人才作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客座教授,开展专题讲座,拓宽学生视野,培育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

3.2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应深入剖析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与要求,将创新创业内容融入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制定新版教学大纲,设计合理的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设定内容层层递进的物流管理专业理论课程,并增加创新思维学、创业管理等实践教学课程,探索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3.3开展校企协同实践教学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应结合区域物流的发展要求,深化产教融合,开展校企协同实践教学。应以行业标准、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开展物流管理专业认知实训、核心课程项目实训、跨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实训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联合企业定期开展物流方案设计大赛,让学生使用理论知识去解决物流企业信息管理、配送管理、库存管理与运输管理等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5]。

3.4打造一站式的全要素创新创业平台

创业者要成功,离不开政策的引导与市场的认可。高校应该加大投入,组织高素质人才,将政策、要素与市场结合起来,为高校教师与学生打造一站式、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全要素创新创业平台。人人可以参与项目,创新团队自由组合,提供创新创业助力大礼包,建立“创意理念+创业辅导+创业载体+创业资金+成果转化”的立体孵化模式。

[参考文献]

[1]丁阳.“双创”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体系构建研究-以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为例[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12):81-82.

[2]叶君红.双创背景下工商管理类学科的教学改革-以物流管理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6):181.

[3]翟晓松.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基础[J].北方经贸,2018(8):143-144.

[4]刘长石,黄福华.智慧物流时代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12):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