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启发式教学思想

启发式教学思想

启发式教学思想

启发式教学思想范文第1篇

启发式数学教学数学概念二面角教学设计数学概念是数学的逻辑起点,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核心,在数学学习与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因此,探讨数学概念教学的规律,一直是数学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而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思维过程发生在个体头脑中,是别人无法代替的,有效的数学概念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基础上。由于中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演到抽象运演的过渡阶段,因此,数学概念教学中要尽可能采用适当的方法促进学生用概念形成方式学习,突出概念的再创造过程,使学生有机会经历概念产生的过程,了解概念产生的背景和条件,感悟概念的本质特征。

一、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教学有待关注

1.教材内容分析

二面角是空间几何的重要知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A版)在必修2中重点揭示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的形成过程,而求二面角大小的问题留在选修2-1中运用向量工具来处理。在必修2第2章第3小节,二面角的概念是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中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之后,又一个要学习的空间角,为以后从度量的角度揭示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垂直关系是其中的一种特殊关系)奠定了基础,因此,二面角的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材中只是用“水坝面和水平面所成的角度和卫星的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所成角度”作为例子,引入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于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也只是通过简单的实际例子引入二面角,再讲解二面角平面角的定义。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二面角模型来源于现实世界,一定程度上经历了抽象出二面角的过程,但与学生的生活现实联系不紧密,也缺乏动手操作。虽然有教师的讲授和引导,但总体上缺少学生自己的思维构造,不排除有一部分学生能够实现有意义学习,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只能机械记住意义和模仿应用。那么,如何用探究的方法对“二面角的平面角”进行建构学习?本文以启发式数学教学思想为指导提出一个设计构想。

二、基于启发式数学教学思想的概念教学思路

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学思想的变革,因为教学思想对教学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只有在正确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活动才能符合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2]。启发式教学思想是中国的教学瑰宝,是教学法最基本的方法论,是教学必须遵循的教学思想。它作为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注重启发式、实行启发式教学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实施建议,由此彰显出启发式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启发式数学教学强调教师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出发,力求创设“愤悱”的数学教学情境,以形成认知和情感的不平衡态势,从而启迪学生主动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生和发展[3]。其关键在于教师有目的地启发学生“想数学”,使学生经历必要的认知和情感的困惑阶段,以此产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从而在其头脑内部展开激烈的思维活动。就目前研究内容而言,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概念教学设计探索很少;融操作方式于具体概念教学的研究论文更为鲜见。因此,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如何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活动值得深思。

基于启发式数学教学思想的概念教学设计思路为:概念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愤悱的数学情境,使学生由原来的自以为知逐渐承认自己的无知,进入困惑的状态,从而了解概念的背景和引入的理由,以此产生内在学习需求;在困惑的基础上,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事例的属性,抽象概括共同的本质属性,归纳得出数学概念,从而到知其所知。强调学生自己的思维构造,用探究的方式自己建构概念。

三、基于启发式数学教学思想的概念教学设计及理论分析

此教学设计以启发式数学教学思想为指导,以“二面角的平面角”课题为例,按照概念形成的阶段进行教学设计。具体教学过程体现启发式数学教学理论对数学概念教学的指导作用,是对启发式数学教学思想运用的积极尝试。

1.辨别刺激模式阶段——提供操作背景,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知识

背景一:教师把笔记本电脑缓缓打开到某一位置。

背景二:把门缓缓打开(使门与墙面所成的角与笔记本电脑展开的角相当)。

背景三:翻开一本书(与笔记本电脑展开的角相当)。

教师边操作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是否感觉到书展开的角、笔记本电脑展开的角以及门与墙面所成的角在逐渐变化?

【设计意图】:波利亚说:“抽象的道理是重要的,但是要用一切办法使它们能看得见、摸得着。”高一至高二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属于经验逻辑型,一定程度上仍依赖直观具体的形象性材料来理解抽象的概念或逻辑关系。对于抽象概念来说就是指如何使学生把新概念与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上述设计中,教师的操作和提问对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的要素信息显示得比较明了,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充分的感知和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了使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建立内在联系的机会。

2.分化抽象、提出假设阶段——使学生感受概念引入的必要性

教师提出问题:这三个角哪一个大?何以见得?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用什么工具来量?怎么量?

凭着直观判断,大部分同学自以为知道如何度量一个二面角:可用量角器度量门与墙面和地面的交角;笔记本和书可以立起来,度量其与桌面形成的交角。由此将空间角转化为平面角度量,但这样的理解存在缺陷。

【设计意图】数学的严谨性要求数学结论的叙述精炼准确,而对结论的推理论证要具备一定的严格性,做到步步有据。虽然三个角看上去一样大 ,但为了使学生懂得精确的必要性,启发学生有必要进行代数度量,仅凭观察是不能完成的。以此从两个角度需要引入概念,一是实际生活需要,二是数学内部需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的必要性。

3.检验假设、确认关键属性阶段——创设“愤悱”情境,形成疑难和困惑

检验过程中突出变式的作用,教师使用多媒体演示,创设“愤悱”情境:①学习机的图片。②修筑水坝时,为了使水坝坚固耐久,必须使水坝面和水平面成适当的角度。③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时,也要根据需要,使卫星的轨道平面和赤道平面成一定角度。

【设计意图】对于“门与墙所成的角”、“笔记本的展角”、“书的展角”,学生可以使用降维的方法找到平角度量。因此,学生原先自以为知道如何度量一个二面角。可是,对于多媒体所呈现的“不规则的二面角”,却又很难找到恰当的平面角来度量它的大小。前后问题情境的对比,使学生的思维漏洞得以暴露,直接形成认知冲突,使学生陷入了困惑之中。以此产生内在的学习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索新概念的积极性。

4.抽象概括、形成概念阶段——启发学生探索概念的本质属性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进行抽象和概括活动。

引导学生回顾平面角的定义和构成,类比得出两个平面所成角的定义和构成,以及如何用平面内的角来度量二面角。

对于学生学过的两个空间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和”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都是将其转化为平面角进行度量的。怎么用平面内的角来度量二面角呢?请学生重新观察“书展开的角”“笔记本电脑展开的角”以及“门与墙面所成的角”,我们能通过度量平面角得出。所度量的平面角有什么特征?为什么大家在幻灯片上呈现的“不规则的二面角”,没有发现“平面角”?

为了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呈现三个提示性问题:

角的顶点落在什么位置?

角的射线落在什么位置?

角的两边与棱有什么关系?

通过思考、讨论、类比(“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和“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归纳,学生可以得出以下几种思路:思路一,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过此点作一个平面和这条棱垂直,这个平面和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相交于两条射线,得到一个角。思路二,在二面角的一个平面内任取一点,过这一点作另一个平面以及棱的垂线,连接两个垂足,得到一个角。思路三,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过这一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垂线,得到一个角。

针对上述探索结果,进一步提出问题:这三种角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哪个角是要找的角?学生思考归纳后,指出:三种方法得到的角都是要找的角,其本质是相同的,都可以用来度量二面角,但第三种思路较为简单明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直觉思维和类比的数学方法对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义作出猜想,然后再加以论证,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而且,在亲身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类比、化归)的重要性。

5.形式化表示概念及应用阶段——学生经历概念的数学化表征及应用过程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可以这样定义?这个角是否唯一?

教师和学生共同抽象、概括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形式化定义,并使用以下启发性提示语。

(1)请学生分别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来叙述“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

(2)探讨概念学习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类比、化归)。

【设计意图】“唯一性”是数学思维严谨性的表现,在探索时要启发学生进行全面深刻的思考。启发式教学思想强调“开其意,达其辞”。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想表达问题而又表达不出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通畅的语言进行表达。

请学生根据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义,指出如何度量①学习机展开的角度②水坝面和水平面成适当的角度③卫星的轨道平面和赤道平面成一定角度?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应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对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的深刻理解,并有利于学生合理的数学观的形成(例如,数学概念不是天上突然掉下来的,而是由于研究问题的需要自然而然引入的,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并有着广泛应用的;其定义是合乎情理的;探索数学是有趣的等)。

基于启发式数学教学思想的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愤悱”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难、问题,经历必要的困惑阶段,从而更加积极地进行数学思考。并体味到已有概念不够用了,才需要引入新概念,以此产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力求使数学概念的形成自然、合乎情理。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用探究的方式自己建构概念。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思考方向、思考方法、思维策略上加以适当的点拨和启发,使学生经过自己的真正努力掌握数学概念的本质,领悟概念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建立相关知识的联系,学会数学地思考和表达。

参考文献

启发式教学思想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启发式教学;教学改革

常言道:“教育为立国之本。”从古至今一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发展进程,好的教育不仅可以为国家培养大量的人才,还可以为国家带来先进的技术。而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则显得更为重要,启发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带给学生们的将是思想上的碰撞。对于大学生而言是建立独立人格,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途径。

一、启发式教学特点

对于大多数的高校学生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的更多的是枯燥无味,不讲求方法的进行填鸭教学。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理论性强,理解难度大等特点,传统教学就更加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心理,事与愿违。但启发式教学就有所不同,它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老师起到的是引导作用,让学生更加积极自主的加入课堂,让自己成为参与者。启发式教学创新,新颖的教学特点也在不断地吸引着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

二、实行启发式教学的要求

(一)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启发式教学的第一步。老师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学生,才能让学生放下自己的不安,用心的倾听老师的讲授内容。对老师所讲内容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数需要情感的表达,让学生们更直观的感受到思想的教育。当老师和学生已经有了很好的情感联系,学生才能更容易的感同身受。老师的关怀对学生而言是很重要的,学生会更容易也更愿意与老师交流,老师也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获得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为更好地教学效果打下基础。

(二)充分理解尊重学生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把老师的话奉为宗旨,甚至不加思考与判断全盘接受。这样的教学结果只会培养出不动脑筋,不会思考的无用之才。老师在启发式教学中,应该调整好心态,打破传统教学框架,避免老师独大的现象。老师在课堂上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使观点有所偏差,也不要打击批评,这时老师的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平等的交流方式会让学生感到自己被尊重,被理解,如此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学习理论课程。

(三)多元的活动形式调动积极性

大学生的思想十分活跃,新兴媒体的不断发展也让学生们接触外界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老师在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也要采用多元丰富的教学活动,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围绕课题内容展开调查讨论,最终得出调查结果。课题小组的成立可以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其中,不同任务的分配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责任感。活动结束过后,还可以组织评选活动,制定奖励规则。最大限度的刺激学生的积极性。大学的课程成绩分布大多包含平时成绩,老师可以将学习小组的完成优劣程度作为平时成绩打分的一个依据。奖惩结合,让努力的人得到奖励,也要让不参与的学生得到一定的惩罚。

三、实行启发式教学的方式

(一)老师讲授的启发

启发式教学并不是否定老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重要性,而是让老师更多的起到引领和解惑的作用。知识的传授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切勿一上来便长篇大论,把学生搞得不知所以然,逐渐失去对课程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先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或者生活中的实例将学生引上路,再一点一点的深入讲解。如此一来将抽象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变成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接受起来也更加轻松,不再畏惧学习课程。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也可以使教学更加丰富有趣,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加丰富教学内容。而不是一味对照课本做文字教学。多媒体的快速便捷也可以节约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老师答疑解惑。

(二)互动的启发

课堂上不仅需要老师的讲解,还需要学生的参与。老师可以在课堂中多添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例如老师的随机提问,在讲到重点时,老师可以提问一些同学。一方面老师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刺激学生的课堂专注力。在讲到难点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在一系列的课堂互动中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得到了调动,对知识的理解也更深刻。同时老师还应对积极性高,勇于发言的学生提出表扬,保护学生勇于表达的勇气。

四、结束语

启发式教学思想范文第3篇

(一)有利于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一般多是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这种教学方式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结果是课程缺乏吸引力、感染力,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少了思考,也没有兴趣思考,更别说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了。而启发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增强课程的说服力。该课程在大学生素质培养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不断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自己、社会,才能最终达到教育目标。

(二)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能动作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曾指出,培养创造性思维,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个人的潜力,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寓意深刻的话:“理想的教育其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于教学生学。”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启发式教学始终把学生作为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师适时地采用多种引导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同时学生通过思考、反省、评价掌握了知识,并提高学习能力和认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及发展。可以说启发式教学强调师生的互动与双向交流,既强调教师的“启发”、“点拨”、“诱导”,又注重学生的“愤悱”理性自觉,“反求诸己”“内省”“反思”。

(三)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教学相长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学过程的双向性,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互动性。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管理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变成了合作关系,和学生一起思考、分析、讨论问题,在相互配合中进行良性互动。同时,启发式教学还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思考,推动了双方的学术研究。德国教育学家洪堡也曾说过:“大学教授的责任并不是‘教’,学生的职责也不是‘学’,而是从事研究,教师应诱导学生研究的兴趣,进一步指导学生研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带动学生进行学术探究,学生的思维往往是很活跃的,一旦被激发出来,结果是难以预料的。当学生不断的提出一些新问题后,可以促进师生一起去研究,也可以带动教师做更广、更深的研究,从而形成教学与科研、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

二、启发式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高校实施启发式教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并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还需要一定的实施条件。启发式教学不是说几个案例就可以了,启发式的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需要教师不断总结探索。这里,介绍几种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形式,供大家相互学习。

(一)设疑启发

向学生提问,然后引发他们思考,是很多教师惯用的启发方式。教师适时地向学生提出一些难度适中、新颖有趣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进行思考,最终找到问题的结果。但是目前很多教师提问没有精心准备,随意性很大,深浅过渡,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运用此方法前,一定要认真准备,给学生一些富有挑战性的能激发他们思考的问题,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讲大学生诚信的问题时,笔者问了这么几个问题,考试作弊是不诚信的表现吗?有多少人从来没有作弊过的?除了考试作弊,大学生在校园中还有哪些不诚信的行为表现?善意的谎言你能接受吗?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对大学生诚信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同时引出大学生诚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话题。

(二)讨论启发

讨论是高校思想政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的特点是答案的不唯一性。在进行讨论前,教师要精心制定讨论的话题,题目给大家后,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以免学生的思路偏离了轨道。例如,笔者在讲大学生就业择业的问题时,并没有直接照搬书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讨论这么几个话题:你认为咱们医学生的就业情况如何?影响医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哪些?医学生要想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医学生创业,有哪些方向可以选择?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后,充分认识到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了解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所在,并明确了自己的生涯规划。在比如讲授公民道德时,组织学生讨论大学校园里不文明现象及如何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进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及怎样完善自己。

(三)案例启发

高校思想政治与法律基础课理论性比较强,为了让学生更轻松的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可以通过案例进行启发。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向学生呈现精选的富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研究,从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同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理想信念的作用时,笔者引用了以下案例,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案例,效果较好:清华大学高材生考过600分也不易,可一个每天三顿为清华学子切菜卖饭的农民工,头回上场就爆出冷门———北京日报报道,清华园里人才济济,但学生食堂的师傅张立勇,也为许多人知道,就不能不说是件新鲜事了。他的艰辛,他的刻苦,他的顽强,让清华学子动容。水木清华BBS上,头一回为一个农民工的坚韧好学掀起波澜。张立勇,做农民工10年,如今即将拿到北大国际贸易专业大本文。在案例看完后,我给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张立勇为什么高中读完后不直接考大学?(2)他为何选择去清华打工?(3)食堂工作很幸苦,他为什么还要继续学习,并且挑战国内知名高校?学生对这样的事迹显得很有兴趣,他们都踊跃参与讨论,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还讲到听过他的演讲,被他的追求理想的精神所打动。

(四)比较启发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知识学生难以区分,或者有些问题学生已经有一些思考了,但其思考的方向有问题,怎样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难点,怎样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就需要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了。例如理想和信念是两个概念,学生从直观上看感觉是一个意思,这时候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名人的事迹,让他们比较分析名人各自的理想是什么,他们怎么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最后总结理想的实现靠信念,这样就能分清异同了。在比如,在讲爱国主义这章时,很多学生都没兴趣,认为理论知识曾经学过,有的学生表示发达国家都不上这样的课,我们上没必要,思想方面首先就有问题。我们可以搜集一些发达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料、发达国家公民爱国的一些事件,展示给学生,让他们从比较中进行判断,进而激发他们思考如今我们大学生应该怎样理国。

(五)多媒体启发

启发式教学思想范文第4篇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2-0217-02

启发式教学的思维源于孔子在其创立私学的教学过程中所倡导的举一反三的教学方式。在现如今的大学教育中,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根本宗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来说,教师应当把启发式教学融入其中,达到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有效学习和运用。

一、启发式教学的概述

从两千多年前孔子在其教学思想中阐明了举一反三的教学理念之后,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就一直在学校教育中备受推崇。同时启发式教学的教授方式也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教学的过程中能恰当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在教师缩短课程的讲授时间的同时也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好的理解、运用。

1.启发式教学的含义

启发式教学的产生主体与接受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具体来说,就是在课程以及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在其学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特征、个性特征以及学习基础等方面的具体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自我思考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习、思考,调动他们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奠定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而不是靠老师的自我讲述。

2.启发式教学的来源

在我国,最早践行启发式教学的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教育体制,创立私学,并在教育弟子的过程中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同时,从孔子提出的“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中衍生出“举一反三”这一成语,举一反三就成了中国教育史上最传统的启发式教学的例子。

传统的启发式教学即孔子提出的举一反三的教学方式。孔子主张在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层次、有秩序地引导学生去发现,而不是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的“灌输式”教学。“孔子举一反三的教学思想可以被当作是我国教育体制中最早出现的启发式教学的范本。”

3.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在课堂上推行启发式教学的知识讲授方式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其一,在课堂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思考、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二,启发式教学是学生智力充分发展和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对这个过程的思考和学习,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 ,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学生可以通过这个过程发展自己的智力,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同时也能够对所学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感悟。其三,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启发式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学会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不断联系在一起,用所学的理论来指导生活实践,将书本知识变为自身的实践经验,更好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培养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大学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传授主要表现在课堂上老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讲解。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置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入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成长、成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有用之才。

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引入启发式教学,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特点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尤其表现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两门课程上。这两门课所涉及的纯理论知识较多,如果在课堂上全由任课教师进行单独讲解,课堂氛围就比较消极,学生也比较容易出现厌烦和学习效率低下的结果。因此,引入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不断发现问题,同时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变枯燥的理论学习过程为有趣的学思结合的过程。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深入学习,达到快乐学习,深入理解的良好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党的相关理论、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设置其重要作用是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好地指导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功能不只是理论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其理论知识的运用。因此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中引入启发式教学,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这样才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指导生活、学习、工作的目的。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培养启发式教学的方法

启发式教学不仅仅只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一种教学原则和一种教学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倡导启发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引导教师进行角色的转化,由传统的教师讲授型课堂向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转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培养启发式教学主要有以下三个方法。

1.图片联想法

图片联想法教学就是教师将所讲述的跟专业知识有关的图片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相关知识的不断联系与结合、不断思考、发现问题的一个过程。教师通过学生之间的不断交流和发现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对于当时故事发生的背景的思考,在不断深入挖掘历史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同时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转变枯燥的理论学习过程为有趣的学思结合的过程。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设置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两门课涉及大量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事件引入,两门课有很大程度的联系和相通之处。任课教师在讲授这两门课程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展示大量图片和历史影片,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讲述抗日战争时,可以采用当时遗留下来的一些照片和报纸报道作为历史资料,引导学生通过照片所展现的内容思考日本在抗日战争中对于中国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和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战争中奋起反击的英勇壮举。

2.创设情境法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使用创设情境法就是要求教师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的背景、产生的历史条件等,创设出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进一步地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历史故事。

创设情境法也同样适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两门课程。如教师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讲述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对于地主的不同政策时,可以采用创设情境法,将学生引入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两个不同时期,面对不同的敌人和不同的环境,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政策的区别了。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对的主要敌人是国内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因此在革命根据地内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这样做是为了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满足广大农民对于土地的要求。而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国情已经由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国内矛盾上升为中国人民和日本侵略者的民族矛盾,因此需要联合国内的进步势力,其中也包括了一些开明地主阶级。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如果能很好地创设情境,让同学深刻了解两个不同时期的背景,那么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地主阶级的不同的态度也能很好地被学生掌握了。

3.师生互动法

师生互动法就是要求教师在其课程的讲授过程中通过提问、反问、举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是指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互相交流、学习而产生的交互作用和影响,这也是一种新型师生关系的体现。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中,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两门课程所涉及的纯理论知识较多,课堂内容较为枯燥。如果在课堂上全由任课教师进行单独讲解,课堂就比较容易出现死气沉沉的现象,学生也比较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在这两门课程中,任课教师需要通过在课堂不断提问书本中所讲述的内容,对所涉及的案例知识进行反问或者让学生收集一系列的时政内容,举例论证课本中所阐述的某种理论等方法,参与学生学习思考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知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师生的不断互动交流,尊重学生个体,使课堂由教师主导型向学生主导型不断转化,实现课堂的自主管理,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陈万柏,万美容,李东升.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新编[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杨柱.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素质教育的启示[J].孔子研究,2007(1).

[4]赵维森.孔子的精神世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

启发式教学思想范文第5篇

一、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指能指导、引导、启示、激发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学习和思考及主动实践的教学。新课程改革在很多方面都体现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如新课程认为教师教的本质在于引导,而引导实质上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启发;同时,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并非仅仅是教师教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学习态度和兴趣的过程;另外,新课程十分强调实行教学民主,倡导建立和形成一种新型师生关系等。所有这些,都是与启发式教学的精神实质相一致的。虽然新课程没有对教学方法做出明确规定,但我们可以理解新课程把启发式作为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各种教学方法改革所追求的主要目标。

二、初中思品启发式教学的策略

1.把启发式教学放在提高国民素质的高度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普遍存在人们过分相信教师的作用,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把教学思想提升到提高能力和传授知识相结合的高度。这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政治教师需要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塑造学生人格,重视启发式教学。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要从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出发,把启发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指导思想,让这种思想和方法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始终,全面强化教学效果。特别是广大一线政治教师应该不断加深对启发式教学的理解,高度认识启发式教学的重要作用和价值,积极大胆地进行启发式教学探索,实施启发式教学,弘扬启发式教学思想,使启发式教学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能够紧随时代节拍,永远生机勃勃。

2.创设多种积极的情境

创设多种积极情境,就等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铺设好了一半道路,促使学生对整个过程都充满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整个过程。可通过文字材料、故事、笑话、音乐、漫画、表演小品、电影故事、电教多媒体等手段,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在心理上创设一种由此而发出来的主观情境。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由静态到动态,变平面为立体,促使学生形成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比如让学生欣赏美的同时,教学目标在不知不觉中实现。长期的应试教育使美被排斥在政治教学之外,本来应该是在真情实感中孕育的道德感,却成为生硬的道德理论的探讨,感觉、顿悟、欣赏、感动的过程被简单的训练代替了。思想品德课本应是感受和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反而造成对生命的压抑。所以我们可在教学中,使学生感觉美、欣赏美,以激发他们激情和灵性,分辨真伪、美丑,获得思想启迪,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塑造健全人格。

教材仅用简短的一句话就概括了人格尊严权的内容,理论性极强。如果不对其内容进行具体的情境体验,那么这一知识不仅枯燥乏味,而且学生无法理解掌握。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易于学生理解掌握,讲授过程中,笔者创设了很多情境。以误认为超市小偷强行搜身为例分析人生自由权,以未经明星本人授权同意便使用其头像作为产品广告代言为例分析肖像权等。

3.选择能启发学生思维的具体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提问启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是同解决问题相联系的。传授知识要善于同设疑、解疑相结合,让学生从问题中发现问题,激发他们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提出一些需要思考、探究并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为学生的积极思维创造条件。提问时,要考虑问题的答案避免单一性,最好具有多向性,使学生对解决问题有可能提出新见解,热亲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2)诱导启发

当学生的积极思维被调动起来,敢于提出问题之后,如果遇到思维障碍,则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由此及彼的“联想”,就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能力。

(3)直观启发

启方式教学遵循人的认识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规律,而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就是要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所以,要想让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对材料的掌握基础上抽象出应得结论,就需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比如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积极进行思维活动。

(4)情感启发

思想品德课教学担负的不仅是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提高觉悟的任务,还要启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铸造信念的目的。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其本身就蕴含深厚的情感因素,通过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能进一步增强学生思维的自觉性,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达到认知目标。

三、启发式教学中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我尽量避免做裁判,只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或直接提出答案,而是设法让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素,结论让学生说出。如果学生的想法离奇或错误,则会面带微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师生间互相尊重、理解和信任。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便是情感场,教师愉快幽默,面带微笑,亲切和蔼地与学生交流,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间没有心理距离,教学就先成功了一半。

2.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