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启发式教学原则

启发式教学原则

启发式教学原则

启发式教学原则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探索启发式教学改革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主义主体性原则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在现代启发式教学改革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启发式教学既是现代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又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针对启发式教学,目前学界的研究可谓“百花齐放”,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很多学者往往从实证的角度加以研究,而不太重视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原理对启发式教学进行研究,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原理——主体性原则作为方法论和基本原则对启发式教学加以探索。

一、主体性原则的内涵

所谓主体性原则。一般来说就是承认、重视并坚持主体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原则。其核心是突出人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主要包括能动性、自主性、意识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创造性。从哲学意义上讲,它主要有三种规定:

其一,把人看作价值主体,既重视人的理性因素又重视人的非理性因素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的作用;其二,重视人的主体间性,突出强调人的社会性。从主体活动范围上说,每个社会主体既具有社会性又具有个体性。强调主体间性其实质是强调“大家”的主体性;其三,应把实践看作是主体性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实践能动性角度去理解主体。通过实践活动,使主体具有意识性和创造性。其中创造性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二、启发式教学的主体内涵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受教育者在育者的启发诱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陶冶个性。形成完满人格的过程。”启发式教学就是要对学生的兴趣动机、思维方法、情感体验各方面的全面影响。

启发式教学需要教师的创新思维,教师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仍发挥主导作用,但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不断创新。教师要充分利用“两个主体”的理性和非理性因素,不但要创新教学方法。而且还要倾注爱心。与学生一起共同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

启发式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对学习的意义、学习的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能使他们产生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快乐中渴望学习,在学习中感到快乐,进而主动学习。启式教学的目的就是引导和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离开学生的积极主动,这一目的是很难实现的。

启发式教学,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所谓双向互动,即教学过程的主体间性,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和相互作用。启发式的互动,不是机械的互动和肤浅的双向信息交流,更不是否定教师的作用。教师既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要对学生的学习加以适当的引导,并将这种引导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启发式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启发式教学理念不仅适用于课堂教学,也适用于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条条框框的理论,应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实践结论,让他们自觉地把这些实践结论与所学有关知识理论加以对照,这样一方面深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兴趣,锻炼学生勤于思考、勤于实践的能力,在这种启发式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还能获得许多高于书本的知识,这样既能“温故”又能“知新”。启发式教学需要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是主体性原则主体观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只有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过程时时处处关注学生,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生才容易接受教师的“启”,学生的“发”也才能水到渠成,也只有这样启发式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主体性原则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的意义

2005年9月10日,总理在第2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强调: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除了需要深化高等教育体制和方法的改革外,还要做三件具体的事情。第一件事就是贯彻启发式教育方针。并指出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八个字的意思就是要实行启发式教育,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保持着主动性,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地思考问题,主动去发现,主动去探索。启发式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要使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创新的能力。

(一)理论意义

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突出启发式教学实现的可能性。孔子日:“不愤不启”,怎样让学生“愤”,可以说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要使学生发生疑问,然后查出他们疑难的地方,接着再调动他们开动脑筋解决这个问题,诱导他们从许多方法中选出更好的方法,最后加以验证,如果不对,就换个法子,如果对了,再去研究一下,简单地说,这就是“愤”,“愤”就是揭示矛盾,就是在学生大脑皮层中建立起兴奋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造性地采取循循善诱的方法,积极主动地揭示被认知对象隐含的矛盾,让学生在发现这些矛盾时就会觉得兴奋,这样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就容易调动起来。这样也就容易达到启发的目的。

主体的意识性和实践性是启发式教学的现实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承担者,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主体。”,乍为意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教师,是能够自觉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有目的、有意识地实现启发式教学的。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思想,也是一项教学原则,作为一种教学思想或原则,是可以通过多种教学理念、多种教学实践来实现的。它可能是被赋予了问题情境的问答与讨论,也可能是在轻松教学实践过程中,不留痕迹地创设了启发的情境,渗透了启发的理念。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是启发式教学的充要条件。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保持着自主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是“火把与火柴”的关系,教师教的方式通常是“点燃”、促进和帮助,学生的学是探究的、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但以学生为中心并不等于“学生就是上帝”。教师固然有视学生为上帝的态度,以学生为中心,当好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但教师不能消极地坐等学生主宰,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做自己的上帝。因此可以说,能否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启发式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志。

和谐的主体间性是启发式教学的价值取向。人类的主体间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这种交往关系体现了人的社会属性。启发式教学要体现的和谐的主体间性就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和谐互动,它是一种良好的交往关系,它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谐的师生互动可以更好地激发教师和学生灵感的进发,能够让师生通过互动取长补短,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在和谐的互动过程中,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及团队合作氛围,这是启发式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也是启发式教学的价值趋向。

(二)现实意义

1.启发式教学通过主体性原则的引导,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启发式教学不是盲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是通过揭示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的矛盾因素,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而实现自主创新。从我国的教育教学目标看,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这种创新精神的形成与启发式教学的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启发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2.启发式教学通过主体性原则的引导,可以更好地创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拥有一个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探新、提问、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实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外部条件。在“专制型”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因恐惧而产生被动学习的态度,思维也相应处于被动状态,这样导致师生互动渠道阻断,使得教师与学生思想的交流与沟通无平台可依,从而失去启发式教学展开的条件。与“专制型”的课堂氛围相对的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则完全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体、主导作用,又充分重视激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是自信的、主动的,思想是开放的、自由的,师生交流是平等的、和谐的,这为启发式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环境保障。

启发式教学原则范文第2篇

基金项目:2012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成果(2012-QN-466)

启发式教学内涵

孔子的著名论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矣”,是对教育动机,教育过程,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概括,它很好的诠释了教学的一般规律。对于教学活动而言,教学活动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体,是客观规律与主观意识的统一。启发式教学其核心是“启”与“发”,“启”即启迪、启示、开导,强调教师的主观引导作用;“发”即发现、发觉,强调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启发式是的教师主观引导和客观教学活动的结合体,是理性教学规律和主观发现创造的统一;是教师引导学生认知客观存在后产生的顿悟,是对客观认识的升华,是产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多媒体条件下启发式教学问题的提出

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合作精神,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研究式等),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另外,从测试成长角度看,测试与评估是检验各校执行教学大纲情况、教学质量、学生水平的重要手段,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大纲指出,考试是一种重要的评估手段,但不是唯一的评估手段,目前,各高校开展的教学改革已经使评价角度多样化,多样化的评价角度也要求高校教师调整思路,重视对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来自不同评价角度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各校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引导,启发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充分利用包含多媒体教学在内的各类教学手段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引导和启迪。

多媒体条件下启发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是现代多媒体技术利用在英语写作启发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者主张在学习过程中以教师起辅助作用,学生是学习的核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求知,主动地对自己知识框架进行构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引导者、互动者、反馈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创造创新,成为知识建构的主体。

认知学习理论是多媒体应用在写作启发式教学的理论基础。认知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是由人脑主体的主观组织作用而实现的,并提出学习是依靠顿悟,而不是依靠尝试与错误来实现的观点。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通过直观的视图,灯光,音效帮助学生对客观世界进行感知,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产生顿悟,产生新的观点,对写作而言,在这个过程中达到形成写作思路,组织论据,形成论点,进而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

多媒体条件下启发式教学的施教原则

突出建构学习过程性原则。多媒体条件下启发式学习,一方面重视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一方面强调了多媒体作为特定条件和环境的促进作用。启发式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主动学习者,是思维创新的载体和产出者,教师教是外在的驱动力,是督促学生不断思维的外在因素,多媒体设定的在特定条件,在此环境下教师要积极利用此现代技术,突出学生发展的主动发展意识,突出学生发展的过程,突出学生知识的构建过程。

可持续性原则。开展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学会开展自主学习,学会思考,做到能观察,会观察,观后能思考,善思考,会思考,思考好。教师教的过程是让学生如何更好、更有效的学习,更全面的发展,有持久的发展。启发式教学就是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各种外在条件有效转化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鉴于英语写作与其他课程不同,语言写作教学是抽象的,形式是客观的,文字材料是在客观的基础上主观形成的,英语写作学习以思考能力、思辨能力、批判能力发展为主,英语写作教学主要是启发学生写作思维,且让这种思维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循序渐进的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教育教学自身规律,是语言文化自身的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映。每一门课程知识的编排,都是经过思考或实践检验的,具有严谨的逻辑结构,主次分明,简略得当。在启发教学内容时同样也需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这样符合课程发展规律。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同样也是从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心理渐进历程,他们知识的建构也是是由简到繁,有少到多。由感到理,由表及内,由具体到抽象,启发教学不能逾越学生前认知水平。英语写作课程实施启发式教学,就要教师在内容的安排上,遵循写作理论和技巧本身之间的内在逻辑顺序,在启发问题的设计上.要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符,不可有过大的跳跃性。如果超出了学生的前认知能力和知识基础,结果是“启而不发”,教师的启发式问题得不到很好的回应学,达不到启发引导的效果。

启发式教学的施教手段

启发式教学“启”是重要环节,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创作思维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启发式教学,拘于教学条件所限,很多教学内容不能充分展现,仅仅靠黑板和粉笔加教师的口述展开,探究受限于口头阶段,无法让学生具有身临其境之感,启发方式有限。总的来说传统启发式教学手段主要有:言语启发(利用讲故事、提问讲解等)、直观图示(利用挂具、挂图、教具实物等进行图示)、方法启示(归纳、演绎、类比等)等,这些方法有一定效果但也具有一定局限性,使用不方便,启发效果也不尽人意。

多媒体条件下启发式教学的施教手段

多媒体环境下的启发式教学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和一些数学教学软件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启发式教学的局面,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师的启发过程也因此变得多样化。多媒体条件下的英语写作的启发式教学,在综合运用传统启发手段和方法的基础上,多媒体的应用为教师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多种数学情境以启发引导学生,如创设教学气氛,选择主题情境,开展头脑风暴,设置真实情境互动等。这些情境的创设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启"导学生创造条件,而且还可以帮助克服传统教学条件下无法实现的内容。许多过去想到而做不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现在可以通过对多媒体的有效利用轻松达到目的,多媒体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易于实现通过场景的设置达到启发的目的。

多媒体条件下启发式教学的施教内容

多媒体条件下启发式教学使教师“启发"的内容更加丰富,许多在过去直接灌输给学生的教学内容,现在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手段加以处理,丰富学习内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原来难于实施启发点拨的教学内容,现在可以在多媒体协助下用以启发学生学习。比如:在英语写作最基本的文稿格式方面,仅仅依靠教师口头的说教,强调文稿格式的重要,效果难尽人意,因为学生不能从直观的感觉上得到感知,更谈不上启示,而通过多媒体的帮助,文稿格式的安排美观度显而易见,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得到启示。

第二,原来可以实施启发教学的写作教学内容,现在在多媒体技术的条件下使启发的内容更加深刻。比如:在英语写作中仿写方式中,原来的仿写拘于时间空间有限,只能模仿,纠错功能不是很强,师生互动性也欠缺,而利用多媒体的强大优势则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自我词、词组等自我纠错功能,是错误很快的得以纠正;在互动性上,学生也通过博客、论坛、WIFI、电子邮件等方式,加大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评,互仿,评的时间也从课上向可惜啊延伸,这样条件下的启发式教学,对师生来讲,写作语言语料库量大大增加,启发的角度也会变的更容易和多样化。

第三,启示内容更加生动,由于多媒体条件下是集文本、图形、动画、声音于一体,因此,能满足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对各种环境设置的需求,包括背景资料呈现、和语言写作本身知识的呈现等,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场景,对学生进行有效启发引导,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师制作的动画和课件等搜集素材,拓宽写作思路。

小结

启发式教学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瑰宝,是我国教育思想的精华,在多媒体得到广泛应用的现代英语写作课堂,充分灵活使用启发式教学手段,既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又能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在实践写作过程中提高思辨能力和语言输出能力。因此,多媒体条件赋予“启发”以新的含义和新的手段,富于启发式教学新的生命和意义,对多媒体环境下实施英语写作启发式教学的施教原则进行研究,必然会对外语写作课堂带来新的变革、思考和启示,

参考文献:

[1]顾日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4).

[2]吴云助.高校师生对启发式教学的态度——以对安庆师范学院的调查中国大学教学为例[J] .2009(6).

[3]向巧云.文化环境下大学英语写作“回避现象”实证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2012(3).

[4]徐忠勇.多媒体条件下启发式教学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策略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2012(12).

启发式教学原则范文第3篇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Abstract: This text has described guidelines, teaching concept, principle, design program, “Heuristic Teaching Method” of the “heuristic teaching mode” in sports teaching.

Key words: “Heuristic Teaching Mode”; teaching method

1“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就是现代化的体育教学思想,它是针对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的不足和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而提出的。内容是:体育教学要从传统的体育知识技能灌输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的体育教学;从体育教学的生物、社会、教育、心理方法等多重原理出发,注重不同年龄段学生在体育知识、技能、体育兴趣以及体育价值观念的培养;把握好学生的主动性、差异性、潜在性、民主性、全体性原则。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起组织、启发、引导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观积极性,动其主观、促其对体育之自觉,达到身心全面发展,并从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改变单纯用心率、密度等生理学指标来评价任何体育课的思想。

2“启发式”教学概念

“启发式”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水平出发,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不断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水平的平衡,不断激发他们对新的认知的需要,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不断提高,完成教学任务。

3“启发式”教学必须坚持的原则

3.1长远效益原则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于强调技术的规范性和竞技性,注重学生的眼前效益,而“启发式”教学不仅着眼现在,还放眼未来,它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影响学生终身的体育态度和行为,为学生终身体育在意识和能力上奠定良好的基础。

3.2科学合理原则

“启发式”教学不等同于“放羊式”教学,学生仅凭兴趣和爱好出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启发式”教学要遵循科学合理原则:模式程序的设计合理,组织、教法灵活巧妙,符合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适当负荷的运动规律。

3.3学生为主原则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为基础的,整个教学活动应围绕学生这一学习主体来展开,教师是配角,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角,起主体作用。

4“启发式”教学模式的程序设计

针对传统体育教学过程存在的不足,依据“启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坚持上述的三个原则,提出教学过程的结构模式。

5“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启发”性教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和运用时机:

5.1直观启发

从学生感性认识出发,运用熟悉的知识和具体的动作给学生以演示和示范,引起联想,加深思考,促使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利用挂图、运动图片、完整与分解示范、幻灯片,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化,化静为动,做到图文并茂、形声结合。如组织学生看篮球教学录像,目的就是要引起学生联想,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5.2问题启发

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所要学习的主要技术原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开拓思路和主动地探索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5.3比喻启发

根据类比推理的逻辑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事物,掌握技能,它能借助联想这一思维形式去理解新知识和新的技术原理。一个恰当妥切的比喻就能沟通各个孤立的表象,使之建立联系。

5.4对比启发

用互相联系的知识或技能,进行正反比较和新旧对比启发,通过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深入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体育教学中常用概念对比、观察对比、视觉与动觉对比,以及对象与背景对比等方法来加强教学效果。

启发式教学原则范文第4篇

英语教学 学生 启发教学

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过说过:“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可见,有效地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慧的真正发展,是目前构成课堂教学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启发的涵义

教学启发方法与技巧思想及实践在中外教育史上是源远流长的。

在我国,“启发”一词源于《论语・述而》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启发教育的涵义是: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启示他的思路,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开导他的表述。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涵义可以概括为: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技艺适时巧妙地启迪、诱导学生去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动脑筋思考和语言表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地获得发展。二、启发教学的原则与要求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方法,已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所熟悉。但启发式教学并不是立竿见影,一用就能产生很大的效果的。为此,我认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应考虑遵循以下原则:

1.关键性原则

课堂上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启在关键上,启在要害上。一个个“启”、一层层“发”,环环紧扣,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形式相结合,列举法、设问法、类比法、组合法、信息交合法等等思维方法相配合,这样才会使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发挥应有的作用。

2.及时性原则

进行启发式教学,要像知时节的春雨,当需要时即发生,也就是说启发要及时。而要做到启发及时,就要注意创设“愤”、“悱“的情境。通过必要的设疑、铺垫及一系列的启发、诱导,把学生引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3.实效性原则

设计启发式教学时,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已有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等,做到讲求实际、讲求实效、启而有发、问而有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4.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发扬民主,创造良好的信息交流的课堂氛围,做到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进行多种形式的启发。教师要充分唤起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做到这一点光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努力还不够,还要靠教师平时与学生建立起来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5.引导性原则

启发的目的在于启动学生的思维,为此应引导学生动脑,使他们通过思维来主动地理解知识,接受知识。为此我们应朝以下三个方面去引导:

第一,要运用新颖充实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即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常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无穷。”由此可见教会学生学习,授之以法的重要。

第三,要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能力,这是启发式教学的目的之一。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要注意采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各种器官参加学习活动以引导他们培养自己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多种能力。从而把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除了遵循上述基本原则外,我们首先应该更新我们的观念。通过实践,我总结归纳如下常见的方法:

1.创境法

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愤”、“悱”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例如,我在讲动词“help”的不同用法时,我利用电脑多媒体播放了一个顾客买东西时店员问他:“Can I help you”的情景片断和一个人落水后大叫“help”的情景画面,让学生自己体会它们之间在不同的情景中的不同含义并解释出来,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这一词的用法而且由于借助于情景记忆印象很深且不易忘记。

2.激情法

课堂教学不仅有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有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课堂上激情启发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

(1)通过放录像、录音或生动讲述,使学生仿佛身如其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情不自禁地去思维、去探索。

(2)找一件能引起学生丰富想象的物品,使学生睹物思情。

3.设疑法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

启发式教学原则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启发式教学;基本原则;应用方法

孔子在其著作《论语》中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观点,即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后,应当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如果确实难以独立解决的问题,再由教师进行启发和引导。孔子的这一观点与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思想有较多共性。文章首先对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内涵进行了概述,随后在介绍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应遵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就该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

一、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绝对中心,仅依据个人教学经验和教学大纲来安排教学内容,学生则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一方面是容易导致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不高;另一方面教师也无法及时掌握学生遇到的问题和难点,教学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启发式教学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教学中的重点知识和学习中的难点知识进行启发引导,使学生养成善于发问、勇于探究、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这不仅对于高中物理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有积极帮助,对于学生今后各个学科的学习也大有裨益。

2.坚持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

高中物理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将物理课堂和社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是我们开展高中物理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启发式教学要求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步开展,在保证学生掌握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有意识的引入实际问题,启发学生“透过表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生活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进而达到“知行合一”。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原则

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物理教学模式相比,固然有诸多应用优势,但是也对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确保启发式教学能够真正发挥促学、导学的作用,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1.情感性原则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为师生之间交流互动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从教师角度来说,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可以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物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把握教学重点;从学生角度来说,师生互信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中勇于提出个人见解,这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也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时,应当注重将个人真情实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确保物理教学能够“以情动人”,使学生能够自觉自愿的参与到学习中。2.举一反三原则新课程改革后,高中物理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就是其中的要求之一。迁移能力是指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其他场景的能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养成了定势思维,习惯于用死记硬背的形式进行学习,这就导致在换一个场景或是采用另一种考查方式,学生所学知识无法得到灵活应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激励学生善于思考和创新,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三、高中物理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具体措施

1.直观形象的实验启发

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内容,通过开展物理实验,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教材中的平面知识立体化的展现出来,便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一个直观的体验。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高中物理所涉及的各类实验,并在实验教学中设计多种问题,启发学生进行猜想,然后再通过实验求证,从而使学生对实验内容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进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关系”的物理实验中,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影响弹簧伸长量的因素有哪些?”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关的物理实验。实验结束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不仅加深了实验印象,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善于探究的思维。

2.创设情境的问题启发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提问,不仅能够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而且也能够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问题启发是启发式教学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手段,为了避免问题过于突兀,教师还需要在引出问题之前,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课堂情境,将学生带入到课堂情境当中,进而让学生以自然状态探究和解决问题,保证了课堂教学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注意保证问题的难易度适中,这样一来,通过启发式教学就能够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答案,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对于今后物理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有积极作用。

3.归纳演绎的推理启发

归纳推理启发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活动,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结论。其步骤为: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获得形成正确归纳的条件,如教师通过做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先行情况,通过这两次实验中有哪些不同、有哪些共同的地方等语言引导,由学生自己获得先行情况中的变化因素,不变因素;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通过“这两次实验结果有变化吗”“这两种情景中结果有没有变化”等语言引导,由学生自己获取结果变化的有关情况,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得出结论。

四、结语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原则,已为广大教师所熟悉,它的高效运用需要广大教师认真领会启发式教学的实质,丰富和发展启发式教学的理论,掌握启发技能,不断探索最优启发式教学模式和启发方式,从而使启发式教学不断丰富、完善并达到创新。

参考文献:

[1]魏佳勇,周华瑞.传统启发式教学与现代启发式教学之对比研究[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11(07):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