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程设计的理论

课程设计的理论

课程设计的理论

课程设计的理论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程经济;建构主义;情境

0引言

工程经济学是工程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其综合性较强,集工学、管理学以及经济学等多学科为一体。课程的学习不单单要求学生掌握工程经济概念、计算公式,还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发掘工作生活中的工程经济问题[1],通过问题提炼、分析,最终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和方案,以让学生在今后从业中能从技术人员角度切换到管理者角度,具备从技术和经济两个维度进行综合决策能力。由于该课程实践及综合性较强,因此课堂的组织以及授课方式的选择面临巨大挑战:其一,大量本学科和跨学科的新内容要在有效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要求内容裁剪得当,轻重有序[2];其二,低年级大学学生没有项目经验,对生产性企业生产运营流程认知有限,很难对书本上经典的理论知识理解透彻,因此课程知识的灵活应用力受限。

1传统教学方式的问题

目前传统的“工程经济学”的课程教学方式主要由两种,一种是理论知识先行再辅以大量练习的经典教学方式,即:教师依照大纲,抛出主题、重点内容和参考资料,随后学生进行相应练习以巩固理论知识。这种方式体现了“在教中学,在学中做”的思想,但是理论教学占主导,教学氛围较沉闷。另一种是引入大量小案例辅助理论讲解方式,该种方式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摆脱枯燥的理论占主导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以上两种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位于被动授课状态,很多理论知识以及公式计算识是通过教师强行灌输给学生,课堂缺乏认知情境,学生只能被动接收,其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难被调动,因此很难深层次理解所学知识,更谈不上在今后工作实践中能结合项目实践情况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再加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基于建构主义的改进方法

2.1建构主义概念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是通过一定的认知情境,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并借助外界的帮助,经有意义的建构过程而获取的,并不是通过教师强行灌输给学生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自我反馈;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以及会话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3]。根据这一理论和传统教学方式的问题,本文通过2个关键步骤,将“情境”“协作学习”“会话”和“意义建构”融入“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式中,以提高学生所学知识的认知度以及应用能力。①第一步,以学生为教学过程的中心,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以项目小组形式主动参与项目。教师模拟项目业主,学生小组模拟项目实施者,项目负责人则是小组组长,组成员通过团队协作完成项目。②第二步,为了缩小理论与实践的跨度,给学生带来更好的课程体验,课程中以一个综合的实践案例项目贯穿教学始终,为学生提供场景,让小组学生模拟从业人员,应用课程所学理论知识解决被给予的项目开发中的实际问题。综合的实践项目案例为理论学习提供了所需的“情境”“协作”和“会话”,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不断探究、讨论,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知识建构。

2.2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实践

2.2.1实践项目说明下面以财务分析章节的教学为例对上诉教学设计思想作简单说明,为了便于课程知识的引入,小组实践项目案例的具体设计需要做以下几点考虑:①《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项目案例要从现实生活中提炼鲜活的工程经济问题,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加强学生与现实工作环境的交流。②以系列项目形式设计,并设置阶段评判标准进行阶段检查,以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过程把控,稳稳引导学生学会新知识。③综合实践项目的组织与设计需要紧密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围绕课程核心内容,贯穿一半以上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各项任务的设计需围绕理论知识前后的逻辑展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前后关联与融会贯通。综合考虑以上,综合实践项目名称:XX白酒厂市场分析及财务可行性评价。综合实践项目背景及要求:X市X片区要新建一个白酒厂,要求该新建厂进行必要的市场调查与分析,并进行规模、投资、选址、项目技术方案分析以及财务评价,最终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2.2实践过程设计①为满足以上要求,实践项目首先将学生分为4~7人的项目小组(分组人数不能太多,以保证每组汇报、交流频率),每组指定组长,即项目负责人。通过在实践案例过程中所进行的查询各类资料等的协同合作过程,实现系统和项目管理式思维培养。②项目阶段:阶段1:市场调查。“市场调查与预测”在回顾相关课程知识点以及“工程经济”课程对应的理论知识点授课结束后,小组成员开始实操启动案例项目调查。1)根据相应内容编制项目实施计划,确定责任分配矩阵和市场调研计划书;2)根据分工,进行市场调查,形成调研报告,演示PPT;3)小组进行互评,选1~2组进行成果演示,小组间进行提问、答疑及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4)完善并提交调查报告。要求调查计划合理,调查方法正确,调研获得数据可靠,调查报告合理,通过小组成果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评价完成情况。阶段2:在分析资金时间价值的基础上,科学进行风险决策和方案选择,以及财务数据的估算与评价。阶段1完成后,学生即着手本项目的启动。1)根据“财务评价”相关章节理论知识的学习,完成XX酒厂假设投资估算、资金筹措计划、销售收入与营业税金的估算;2)项目经济效益评价,在完成利润与利润分配表、项目投资估算表、还本付息估算表、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销售收入及经营税金及附加估算表、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资本金现金流量表等内容基础上,计算项目财务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盈利性指标以及偿债备付率等偿债能力指标;3)利用EXCEL表格进行成果演示,并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4)小组提交财务评价报告。要求所有相关财务基础数据都必须真实可靠,只有这样财务评价报告才有可能做到客观准确[4]。2.2.3项目大纲匹配度项目实践中,以下四个任务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一是自行设置项目融资方案,要求至少制定两种以上的融资方案,然后对比分析各个融资方案优劣,择优选用;二是拟订两种设备,同时对设备方案进行选型;三是将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列出,并逐个分析其不确定性;四是对项目进行财务评价。通过完成上述四个任务目标,能够将课程教学大纲和大作业紧密结合起来,覆盖了教学大纲70%以上内容。

课程设计的理论范文第2篇

1.学生学习方式的特点步入到高年级的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状态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学生的设计效率相对较高,学生不愿意天天呆在专业教室里。为了应对学生学习特点的变化,在这一阶段建筑设计课程题目的设置需要作出相应调整,更具真实性和实践性,保证设计内容的新鲜度,提高学生的设计兴趣。适度增加“外出”学习的时间比例,并创造分组学习的机会,使教学方式更加生动丰富。

2.理论课程设置的特点高年级理论课程的内容和专业实践与拓展教育紧密相关,其中部分课程与更加细致和专门化的设计方向相关。第二部分理论课程在教学上不仅注重课堂知识的讲授,同时有调查研究实践的要求,需要通过真实的相应建筑环境的观察来理解和掌握课堂讲授的理论内容。因此这部分理论课程需要配备一定比例的学时进行外出调查实践。

3.建筑设计课程的特点为适应教学计划的安排,高年级设计课程的开设具有专业深化的相应特点: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学生的专业认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基础,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和自我拓展能力,形成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建筑学高年级的教学环节中,理论课程有和建筑实践结合的需求,设计课程也加强了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两者有相互结合的必

要性;同时理论课程和设计课程在教学方式上都有相同的“外出”调查实践的教学环节,使课程结合有了合适的操作平台,在调整协调调查实践目的性一致的情况下,两者相结合切实可行。

二、课程结合的具体方法

建筑设计题目设定为“医疗建筑改造设计”。选择该设计题目的原因包括:设计内容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尤其是包含了复杂流线设计;建筑改造更新是目前建筑学研究领域中的热门课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医疗建筑中存在各种公共活动内容,便于观察人的生活、行为、心理与建筑空间环境之间的对应关系。

1.空间调查以西安市上一定规模的综合性医院为调查对象(亦即改造对象),通过现场实地踏勘,全面了解其功能布局、环境条件及建筑形象。调查内容还包括医院所处位置、周边环境、服务半径、服务对象等背景资料。通过运用图像记录、影像记录、尺寸记录的方法还原医院主要功能区,包括门诊、急诊、医技、住院、辅助用房各部分的功能布局,最终以二维和三维图形的模式加以展现。

2.行为调查以医院内各种使用者(患者、陪护、探视者及医护人员)的行为作为观察对象,观察使用者与医院建筑空间的相互关系,发现医院目前存在的问题。

3.问卷分析为了更直接有效和准确了解医院设施使用者的意见和需求,要求学生采取发放问卷和座谈调查的方式,探寻医院改造的方向。对调查结果进行量化整理,使改造的内容和要求不仅依靠感性判断获得,更倚重科学分析来进行。

课程设计的理论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审计学作为一门综舍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高等职业院校财会专业课程设置中定位较难。本文结合高职教学实践提出审计教学应以就业为导向、实用能力为本位进行相关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提出了案例分析法、业务循环实际演练法等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

审计学是一门重要的会计学专业课,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时应结合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将其作为一门专业技能课程进行安排和要求。

一、审计学课程的鲜明特点

(一)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深度和广度要求较高

审计课程的设置要求必须在学生开设完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等会计专业课后开设,要求学生在具有熟练的会计实务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掌握适当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对会计核算和分析方法能够准确运用并灵活理解。这样的要求在高职教育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目标下并不容易达到,因为其它专业主干课的教学主要立足点在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上,这就使得理论教学在广度和深度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往往造成学生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只是机械的记住了对某种业务如何处理,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处理,以及不如此处理可能会怎样。而审计学的要求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不仅需要学生在给出一个问号的情况下知道如何去做,更重要的是要求在给出结果的情况下能够发现其中的错误,学生由于理论知识不扎实所以很难跳出会计的角色反过来运用会计知识进行审计发现。

(二)实践教学环节难于真正开展

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各行各业的真实情况,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学生通过参与案例讨论和撰写分析报告,使其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审计课程从本质上说属于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但在教学中却恰恰难于真正开展教学实践,主要原因在于难以收集全面的实践材料。审计实践主要是建立在已存在、可获取的会计资料和会计信息的基础之上的,而且审计活动不能单靠某一局部的会计资料进行。只有通过全面的相互联系的资料,才能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审计方法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发现问题的能力。而目前现有的审计教材中的实践内容的形式基本上都是将会计处理中某处错误结果单独列示出来作为资料,然后要求学生判断其中是否存在错误,这样的实践材料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感,只能提供改错之用,并不能真正达到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而审计实践要培养学生的主要是在不知错误在何处,或在被审计单位蓄意采取各种手段掩盖错误或舞弊的情况下,通过各种审计方法查找出错误及舞弊。

二、审计学课程建设中的几个重点环节

审计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高等职业院校财会专业课程设置中往往处于鸡肋状态。基于该课程的以上特点,课程设置时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的确定、教材的选择、教学手段等方面要综合考虑,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一)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原则

1.就业导向。在审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应充分结合高职教育目标和就业定位进行设计。财会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会从事出纳、会计或审计助理等岗位的工作,因此对学科中使用层面较高,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可以进行大幅度的删减,着重介绍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教学中重点抓住审计证据和审计方法、内部控制等部分内容。

2.实用能力本位。大力培养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实际案例出发,从学生未来工作中可能面临到的最实际、最常见的问题出发,从与会计专业知识最接近,结合最紧密出发,大量引人案例及练习进行实践训练,实践课占总课时的比重应在40%以上。在实现理论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在理论部分介绍中也应适当调整加大案例和练习的成分,如审计职能、审计方法、审计证据、内部控制制度等部分,都可以加人实际案例、设计案例以便于讲授和学生理解。

3.有效衔接。审计学作为一门会计专业相关学科综合性强,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经济法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并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分析能力,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对具体的财税问题、财经法纪间题、经济效益问题进行分析。在教学中应注意突出审计学知识点与相关学科特别是财务会计的衔接,从而达到增进本门课程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材的选择

审计课程主要包括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两部分,理论部分包括审计基本概念、审计组织及人员、审计证据、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风险及重要性、内部控制制度。在教学中重点抓住审计证据和审计方法、内部控制部分,应该根据各班学生具体接受情况适当调整或删减审计风险部分。实务部分应作为教学重点,重点应以业务循环为主线进行介绍。

教材的使用上应采取基本教材、专业配套辅助教材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材料相结合的形式。以基本教材为基础和主体.教材的选择应采用高职教育专用教材。配套教材可以选择习题及实训手册,重点应放在实训资料和案例的提供和介绍上。另外可以针对自主性强、基础较好并有兴趣的学生介绍课外参考资料,以补充课上授课内容的不足。

(三)教学方法手段—努力实现实践教学的真正开展

案例教学法没有固定的模式,但要真正发挥作用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一些基本的教学环节必须组织好。

1.教师方面。要想学生得到一滴水,老师应是长流水。要想上好实践课,首先教师要精选案例、精心备课,要及时掌握最新的财经法律法规的动态和经济生活中的真实案例。

2教学手段上。由于案例的提供资料较多,所以应事先印制好实训手册,提前把资料提供该学生,方便其熟悉相关知识和查阅资料。另外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更大量的信息资料得以利用和推介,能够极大地丰富教学信息的收集和传递量,对教学效果的提高作用不容忽视,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

课程设计的理论范文第4篇

从酒店具体的工作过程入手,详细分析学生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以具体工作过程的信息化带入信息管理的内涵,让学生明白信息系统的操作只是表现形式和信息化的实现手段,实际的方法论是如何获取及分析信息。这样学生在上岗之后即使面对一套没有实践过的系统,也仍然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其操作方法。

课程的设计必须符合企业工作过程的要求,工作过程是在企业中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是当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推崇的课程开发方法,这种方法符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现状。如何改革原有教学体系,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酒店信息管理课程,适应现代酒店行业发展对职业经理人的需要,成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改革的重要任务。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酒店信息化管理课程项目改革,能够使该课程教学内容更符合星级酒店对服务人员和职业经理人的要求,学生上岗后不会对信息化服务及管理一无所知,有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信息化管理能力分析

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酒店服务、管理信息的能力,掌握酒店服务、管理信息流程及其管理手段,让学生能够操作酒店管理系统软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角度详细分析,酒店信息化管理课程应该实现以下培养目标:

1.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学生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为酒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信息系统的预设置,系统中客户资料操作技能;酒店管理相关文档处理能力;预订技能(散客预订、团队预订、预订后续操作);接待入住技能(前台账务基本处理);客房管理技能;结账离店技能(散客结账、团队结账);后台账务处理、夜间稽核技能。这些技能是学生上岗的基础,课程应该设置充分的酒店情境以供学生练习。

2.方法能力

方法能力能为学生获得更大的提升空间,是再发展的能力。这门课程涉及到的方法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传达能力。这些技能是学生职业发展的条件。信息化管理课程应该能够教会学生如何获取、分析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并依靠获取到的信息来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规划。

3.社会能力

社会能力是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包括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协调能力。社会能力同样是学生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信息化管理课程中应该设置一些需要团队协作的大项目,如客户信息的收集分析等。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锻炼社会能力。

三、酒店信息化管理课程改革设计要点

课程改革应该符合行业发展的需求,酒店信息化管理课程的目的不能只停留于让学生学会操作某种管理信息系统,因为酒店所使用的管理软件各有不同。教学内容不能以偏概全,但又不可能涉及到市场上所有的管理软件,所以教学内容在进行调整时应该以信息系统操作为基础,以信息获取,分析过程的方法论为核心。比如在系统中记录客人档案时,不是简单让学生知道如何在系统中输入保存,更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收集这些信息,收集到之后对于酒店有何作用。从信息获取,分析能力方面提升这门课程的内涵。

1.以行业要求为导向选择教学内容

通过调研,选择市场占有率较大的酒店管理软件作为教学基础。严格按照现代星级酒店的岗位设置及相关岗位要求建立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章节,以酒店对员工在信息系统操作方面的要求建立课程目标体系。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即满足酒店现有岗位对相关员工的要求。在兼顾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两方面的需求下,酒店信息化管理课程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学习情境:

2.以能力要素为标准建设教学项目

根据现代星级酒店在各个岗位上对信息获取分析及系统操作的具体要求建立章节内容。对相关能力进行具体划分,以能力划分为指导建立具体章节教学目标。以目标为引导设计符合能力训练需求的服务过程,以服务过程为载体将必备的知识内容和能力训练融入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各教学情境中应该完成的目标包括:能将简单的信息收集、处理方法运用到工作中;理解电子商务对酒店的作用,掌握酒店运用电子商务的方法;了解酒店常用智能技术;熟练运用办公软件处理酒店文档;了解酒店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能对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初设定;掌握预定、登记入住、账务操作、房态管理及相关工作中的信息获取,分析方法和系统操作方法。

3.以实际过程为线索串联教学体系

完成具体框架的建设之后,按照酒店服务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面临的问题设立服务过程,利用实际的服务过程串联起整个教学体系,将课程项目与能力训练联系起来,达到能力训练前后贯通,承上启下的训练目的。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有机融合和教学做一体化。如客人预定部分,可以按照对象划分为散客,团队。散客部分可以继续划分为新客人,常客,境外客人,一人预订多间,预订之后的取消,修改等多种情况。这些情况都是学生在岗位上会遇到的。在每个部分的教学时使用实际案例,分析各种情况下的信息收集、分析和系统操作,更进一步的分析预订系统还可以做出哪些改进。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系统操作,更能够在信息获取及分析方法上有所感悟,提升学生的后续发展能力和职业迁徙能力。

课程设计的理论范文第5篇

Abstract: The course of engineering economics is very practical an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centered on teacher teaching can not meet the comprehensive and practical needs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Therefore, this paper takes the constructivism teaching theory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students in the curriculum life practice project case to rebuild the learning situation, so that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and creatively apply the knowledge in the specific project scenario.

关键词: 工程经济;建构主义;情境

Key words: engineering economy;constructivism;situation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2-0250-02

0 引言

工程经济学是工程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其综合性较强,集工学、管理学以及经济学等多学科为一体。课程的学习不单单要求学生掌握工程经济概念、计算公式,还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发掘工作生活中的工程经济问题[1],通过问题提炼、分析,最终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和方案,以让学生在今后从业中能从技术人员角度切换到管理者角度,具备从技术和经济两个维度进行综合决策能力。由于该课程实践及综合性较强,因此课堂的组织以及授课方式的选择面临巨大挑战:其一,大量本学科和跨学科的新内容要在有效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要求内容裁剪得当,轻重有序[2];其二,低年级大学学生没有项目经验,对生产性企业生产运营流程认知有限,很难对书本上经典的理论知识理解透彻,因此课程知识的灵活应用力受限。

1 传统教学方式的问题

目前传统的“工程经济学”的课程教学方式主要由两种,一种是理论知识先行再辅以大量练习的经典教学方式,即:教师依照大纲,抛出主题、重点内容和参考资料,随后学生进行相应练习以巩固理论知识。这种方式体现了“在教中学,在学中做”的思想,但是理论教学占主导,教学氛围较沉闷。另一种是引入大量小案例辅助理论讲解方式,该种方式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摆脱枯燥的理论占主导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以上两种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位于被动授课状态,很多理论知识以及公式计算识是通过教师强行灌输给学生,课堂缺乏认知情境,学生只能被动接收,其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难被调动,因此很难深层次理解所W知识,更谈不上在今后工作实践中能结合项目实践情况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再加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 基于建构主义的改进方法

2.1 建构主义概念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是通过一定的认知情境,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并借助外界的帮助,经有意义的建构过程而获取的,并不是通过教师强行灌输给学生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自我反馈;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以及会话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3]。根据这一理论和传统教学方式的问题,本文通过2个关键步骤,将“情境”“协作学习”“会话”和“意义建构”融入“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式中,以提高学生所学知识的认知度以及应用能力。

①第一步,以学生为教学过程的中心,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以项目小组形式主动参与项目。教师模拟项目业主,学生小组模拟项目实施者,项目负责人则是小组组长,组成员通过团队协作完成项目。

②第二步,为了缩小理论与实践的跨度,给学生带来更好的课程体验,课程中以一个综合的实践案例项目贯穿教学始终,为学生提供场景,让小组学生模拟从业人员,应用课程所学理论知识解决被给予的项目开发中的实际问题。综合的实践项目案例为理论学习提供了所需的“情境”“协作”和“会话”,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不断探究、讨论,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知识建构。

2.2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实践

2.2.1 实践项目说明

下面以财务分析章节的教学为例对上诉教学设计思想作简单说明,为了便于课程知识的引入,小组实践项目案例的具体设计需要做以下几点考虑:

①《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项目案例要从现实生活中提炼鲜活的工程经济问题,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加强学生与现实工作环境的交流。

②以系列项目形式设计,并设置阶段评判标准进行阶段检查,以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过程把控,稳稳引导学生学会新知识。

③综合实践项目的组织与设计需要紧密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围绕课程核心内容,贯穿一半以上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各项任务的设计需围绕理论知识前后的逻辑展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前后关联与融会贯通。

综合考虑以上,综合实践目名称:XX白酒厂市场分析及财务可行性评价。综合实践项目背景及要求:X市X片区要新建一个白酒厂,要求该新建厂进行必要的市场调查与分析,并进行规模、投资、选址、项目技术方案分析以及财务评价,最终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2.2 实践过程设计

①为满足以上要求,实践项目首先将学生分为4~7 人的项目小组(分组人数不能太多,以保证每组汇报、交流频率),每组指定组长,即项目负责人。通过在实践案例过程中所进行的查询各类资料等的协同合作过程,实现系统和项目管理式思维培养。

②项目阶段:

阶段1:市场调查。“市场调查与预测”在回顾相关课程知识点以及“工程经济”课程对应的理论知识点授课结束后,小组成员开始实操启动案例项目调查。1)根据相应内容编制项目实施计划,确定责任分配矩阵和市场调研计划书;2)根据分工,进行市场调查,形成调研报告,演示PPT;3)小组进行互评,选1~2组进行成果演示,小组间进行提问、答疑及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4)完善并提交调查报告。要求调查计划合理,调查方法正确,调研获得数据可靠,调查报告合理,通过小组成果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评价完成情况。

阶段2:在分析资金时间价值的基础上,科学进行风险决策和方案选择,以及财务数据的估算与评价。阶段1完成后,学生即着手本项目的启动。1)根据“财务评价”相关章节理论知识的学习,完成XX酒厂假设投资估算、资金筹措计划、销售收入与营业税金的估算;2)项目经济效益评价,在完成利润与利润分配表、项目投资估算表、还本付息估算表、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销售收入及经营税金及附加估算表、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资本金现金流量表等内容基础上,计算项目财务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盈利性指标以及偿债备付率等偿债能力指标;3)利用EXCEL表格进行成果演示,并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4)小组提交财务评价报告。要求所有相关财务基础数据都必须真实可靠,只有这样财务评价报告才有可能做到客观准确 [4]。

2.2.3 项目大纲匹配度

项目实践中,以下四个任务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一是自行设置项目融资方案,要求至少制定两种以上的融资方案,然后对比分析各个融资方案优劣,择优选用;二是拟订两种设备,同时对设备方案进行选型;三是将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列出,并逐个分析其不确定性;四是对项目进行财务评价。通过完成上述四个任务目标,能够将课程教学大纲和大作业紧密结合起来,覆盖了教学大纲70%以上内容。

3 结语

通过利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代入以上2步的教学改进,为“工程经济学”课程的讲述创建了合理的情境,同时建立了协作与会话所需的场合。在实践项目中学生身临其境,发现其中的经济问题,并加以解决,这种教学方式下,让学生很容易对理论知识的产生认同感,从而由单纯的知识记忆过渡到理解知识并架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阶段中,实践案例所需预设方案的对比、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进入对理论知识认知的应用与分析;同时,实践综合案列项目,又让学生最终实现知识融汇,进行知识体系的构架,体验到认知的最高层。这种理论、案例和实践三管齐下的模式,其学习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也让教师从教学过程的控制者,逐渐转变成了过程中组织者与推动者,创造了更愉悦的教学体验。

参考文献:

[1]邓宏钟.《工程经济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4(4):54-56.

[2]左航.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软件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6,4:107-109.

[3]王永坤.工程经济学课程全过程项目参与式教学研究[J].高等教育建筑,2016,25(2):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