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程与教学的概念

课程与教学的概念

课程与教学的概念

课程与教学的概念范文第1篇

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从“单纯教师的教”转向“师生共同活动且以学生探究为主的学”,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化学概念的教学,不单纯是化学知识的教学,它还能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以及训练学生科学的方法。加强概念教学对学生认识、理解、掌握并深入探究化学,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新课程化学概念教学要求的特点

新课程背景下概念原理知识的特点:从必修到选修,概念原理知识螺旋发展;从必修到选修,概念原理知识的发展富有逻辑性和系统性。

新课程中不少化学概念的教学要求是在不同的模块中逐步提高、深化的。例如,原子结构知识的有关概念在必修1中要求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原子组成),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在必修2中要求能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但是到了“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则要求达到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原子轨道、量子数、电子云图)、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了解电子跃迁原理的简单应用。

就是在同一模块中有关的化学概念也是逐步发展和深化的。以苏教版《化学1》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为例:在专题1第一单元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中学习化学反应常见分类方法后,指出根据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专题2第一单元从氯气和溴化碘的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分析入手,变化的原因由于得失电子,揭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进而在“拓展视野”中认识氧化性、还原性强弱。这种设置方法有2个优点: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呈螺旋上升的特点;有效保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新课程化学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

基于以上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对化学概念的教学不应“一步到位”。教师在进行某概念知识的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清晰地知道该内容在化学1中应该处理到何等程度,更深入地介绍分布在哪个选修模块。这样,实施教学时才能游刃有余。新课程要求关注学生原有的概念(前概念),创设条件促使概念转变,深刻理解和掌握概念:要求设计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感悟概念形成过程,领会科学的方法,形成科学态度。在概念教学中:突出化学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增进学生对物质性质及化学反应的理解力,避免孤立地进行概念教学;重视化学核心观念的建构,转变学生原有认识及其认识方式,发挥概念原理的认识功能,免仅仅就事论事地处理概念知识。

实施观念建构的教学,关注学生的认识发展新课程化学概念教学强调观念建构(包括元素观、分类观、微粒观、比较观等),改变原来概念教学存在的过多关注具体概念辨析和概念的识记,忽视概念的认识功能和指导作用,导致学生记得具体的概念知识,不会应用概念分析、解释问题或现象。因此,概念教学要重视学生观念的建立,重视概念在学生认识中的作用。概括地说,就是要从具体知识的教学转化为以观念建构为核心的教学。学生的已有概念对新概念掌握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多种方法创设各种情景,在此基础上促使新概念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转化和发展。

设计基于实验探究的化学概念教学,有利于学生感悟概念的形成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正是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对抽象概念的学习一般离不开感性材料的支持。因此讲授概念时要遵循人们的认识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做到从直观入手,通过观察、感受、分析、抽象概括而引出概念。

概念知识在新课程化学教材中的呈现方式同以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再是单一的文字的描述,而是通过微观示意图、真实的实验现象,加以数据和活动栏目等,共同帮助学生建构认识。即凸显了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不仅仅是呈现终态、静态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概念知识的抽象性,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在教学时要尽量利用好教材中的各种栏目,使抽象概念形象化,使用实验、录像、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以及实验事实或实验数据等,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课程与教学的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概念图;网络课程;教学内容分析;导航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2

1.概念图在解决网络课程现存问题的必要性分析

网络课程从产生至今,在不断的完善与发展中。要设计一门优秀的网络课程,网络课程的系统设计,尤其是教学内容的分析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其遵循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原则;网络课程的内容织是以有良好导航策略支持的Web页面为主的。

网络课程是通过超链接将各个知识点连起来的教学内容的集合,没有教师指导,缺乏知识之间的系统性。而传统的教学内容分析方法,是在传统课堂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既定课程教学目标的指引,按照一定的教学顺序,将学习者的个性特征、教学者的教学风格等因素考虑在内的教学。用传统的教学内容分析方法,并不能将各个零散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建立起明确的内容联系。而基于概念图的方法可以避免这个弊端,可以将教学内容之间的零散内容通过概念图的形式将其建立起某种关系,在学习者头脑中建立起知识之间的概念框架,形成概念图。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海量信息的同时,却也使人们在非线性的知识海洋中迷航,因此面对众多的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学习者并不能有效的运用到学习中来。而概念图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导航作用,利用概念图导航,避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的迷航。学习者清楚知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从而建立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行之有效的分析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析方法――概念图的方法。

应用概念图进行分析与设计的理论基础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等等,在促进学科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方面有积极作用。在教的方面,概念图作为一种教的工具、技能和策略,帮助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从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思想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思想,教师则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宰者。在学的方面,概念图作为一种学的工具、技能和策略,在促进学生有效掌握知识、学会学习等方面有非常积极的作用[1],培养学习者由传统的教学内容的被动接受者逐渐转变为学习的主体。

相关研究证明概念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效果促进工具[2]。使用概念图辅助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理清概念间的讲解关系,根据教学内容的所在结构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3]。概念图还是一种交流的有效方法,可以促进师生进行反思[4]。概念图对教学内容的导航作用体现在:形象性,结构性,增进理解,提高最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

2.应用概念图进行教学内容分析与导航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2.1 应用概念图进行教学内容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将概念图用于教学内容分析,使具体的教学内容可视化,概念之间的逻辑更加紧凑,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以及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利用概念图对教学内容分析的具体步骤如下:

1.抽取知识元素――确定教学子目标

在这一步中,将给定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分解成各个知识元素。对于知识元素的形式,可以是概念、原理或者是某知识技能的组成部分。

2.确定各个子目标之间的直接关系,做出各子目标的关系矩阵图

根据各个教学子目标的直接关系,画出关系矩阵图,其中的元素包括ID、知识点、相关知识点ID、知识点、Link、ID Link。其中ID代表各个知识元素的序号,知识点代表知识元素,相关知识ID即与前面知识元素有直接关系的知识元素的序号,Link即为此二种知识元素之间的关系,ID Link即为二者是如何联系起来的。

3.根据各子目标的关系矩阵图,求出教学目标的概念图

根据各子目标与其他相邻子目标的之间关系,得出其的间接关系,利用概念图工具,将其绘成概念图。

2.2“概念图导航设计方法”的实施步骤

对于概念图用于导航的途径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将概念图放在网页上,直接作为导航工具;二是通过概念图跟踪用户的浏览路径或学习路径。[5]

(1)将概念图放在网络课程中,作为学习者学习的导航工具。目前的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以浏览为主,以文字、视频、声音、动画等形式出现的信息内容,易使学习者出现迷航现象。将概念图放在网络课程上作为导航工具,能够清晰地展示所学的知识结构。将类似的知识、概念归类,使学习者更清晰的了解所学内容的总体框架,以及注重对各概念在该课程中的总体把握。

(2)在网络课程的学习中,利用概念图跟踪学习者的学习路径。一般操作方法:在Internet上通过Kmap Agent获得用户浏览网页的踪迹,并建立概念图。概念图窗口上方附近的文本框中显示出正在浏览的窗口的名字。如果用户点击弹出菜单按钮,就可以在概念图中创建不同级别节点,这个节点储存了窗口的名字以及文件的URL,用户可通过概念图上的链接打开文件。[6]

3.基于概念图的《摄影技术与艺术》教学内容分析与导航设计

3.1《摄影技术与艺术》总体教学内容分析与导航设计

根据对《摄影技术与艺术》课程的总体把握,既要求学习者对理论方面的掌握,更重于实践,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拍摄的过程中。其中,摄影曝光、摄影用光、摄影构图专题摄影章节的部分小节,这些是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也是学习本门课程的难点,不仅需要对其理论方面进行掌握,更要对其技术操作、实践方面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而对于其他章节,是关于照相机的基本认识的内容,还是一些需要有拍摄图片处理技术的知识,都可以通过概念图清晰的呈现出来。

在进入网络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首先看到一张总的关于该课程的所学章节的概念图,学习者可以从该图中得知本课程的章节的脉络,并且可以根据上次学习的情况、进度,选择本次要学习的内容,方便进行本次课的学习。任意选择某一章节,就可以进入本章的学习。概念图将知识内容清晰的展示出来,更加有条理,脉络清晰,将知识结构形象的呈现在页面上,学习者学习的自由度较大,得到的是清晰、直接的结构信息,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减少了学习者在浏览课程时的无目的性,使学习者按照教学组织者所设计的最有效的学习路径来进行学习,不致偏离教学目标。

3.2以章节为单位的《摄影技术与艺术》教学内容分析与导航设计

要想拍出一副好的作品,除了对照相机的基本掌握之外,还要掌握摄影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操作技能,这是进行摄影曝光的基础和前提。“摄影曝光”一章在本门课的学习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选用本章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概念图制作工具制作出一副概念图,选用的工具为Inspiration 8。

首先,抽取知识元素,有曝光、基本曝光模式、选择曝光、其他曝光模式、测光、曝光补偿、多重曝光七个关键知识元素,有这七个关键知识元素引申出众多的各自相关的知识元素,将全部知识元素列出来。譬如,与曝光相关的知识元素有其含义、曝光量、等量曝光、正确曝光、曝光对摄影质量的影响等,再列出员这几种元素各自相关的元素。其次,找出各知识元素之间的各种关系,画出关系矩阵图。此步骤将各个知识元素之间的关系清晰的展示出来。最后,利用概念图制作工具将各知识元素之间的种种关系呈现出来,即为概念图。制作出的概念图如图所示。此概念图将本章的主要内容呈现出来,使教学内容一目了然。例如,要拍摄雪中的人物,并且要体现出雪正在下的动感,这种情况要选择合适的曝光。根据概念图中呈现的内容,选择所需的快门速度以及曝光的恰当模式。因为该景物中,要表现雪花飘落时的动感,需要较慢的快门速度譬如选择比1/15秒慢的速度。选择1/15秒的慢速度,可以在快门速度优先的模式下进行,照相机会自动选择合适的光圈。

当我们在学习摄影相关知识时,可能出现的关键词有摄影构图、摄影曝光、曝光补偿、程序自动曝光模式等。我们在学习这些学习内容时,在Internet上通过Kmap Agent获得用户浏览网页的踪迹,并建立概念图。该历史浏览记录形象、可视化,有利于用户对网络活动的监控,方便对学习进度的了解,并解决了学习者学习迷航问题,为提高网络课程的学习质量提供了保障,达到教学组织者和网络学习系统开发者预期的教学目的。

4.总结语

随着网络课程建设的迅速兴起,在注重网络课程建设的同时,思考如何才能建设使学习者能够进行有效学习的网络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才能将教学内容设计成更符合学习者学习的网络课程,如何帮助教学者进行有效教学。

概念图不只是在网络课程中能够得到应用,在我们传统的课堂学习知识中也可以使用概念图促进学习。在一些高中的辅导书籍中,已经存在利用概念图将一些基本内容进行详细的展示,学生只要在每章每节的开头部分浏览一下概念图,就可大致了解本章本节所要掌握的内容信息,抓重点比较快捷迅速,对学生掌握知识内容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利用概念图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如何才能将概念图的形象、结构化等特征应用于教学中,如何提高网络课程的质量以满足现代各学科的教学,这些都需要大家继续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 网页[EB/OL].http:///Article/view/40450

[2] 张红波.概念图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

[3] 秦爱梅,赵冬生.概念图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

[4] 王大平,李新国.概念图的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0

课程与教学的概念范文第3篇

高崇辉: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当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式,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种推理功能不同,相辅相成,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由于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完全相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原理一致,因此,在进行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时,注意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在组建新的知识结构时,引导学生发现小数和整数间的共同点,迁移类推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怎么做到计算方法与推理能力培养并重呢?

路琳:

1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重新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编排,意在培养推理和迁移能力

郭晶晶和帕卡琳娜几轮比赛成绩的出示,我们不难看出,每一次成绩的出示都有一定的教学目的,完全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师注意加强整、小数加、减法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注意联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通过共同因素“相同数位对齐”,类比推理,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实现知识正迁移,进而推理归纳出计算法则,再进行运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整数计算法则的推理结果,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是本节教学目的之一。

2 找类比推理的起点,抓法则的形成

小数加减法法则形成的关键是解决为什么“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问题。九年义务教材小数加减法的教学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第六册结合小数的初步认识,借助元、角、分引导学生把小数的各个数位和元、角、分一一对应,弄清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然后开始相加、减得计算过程。第二阶段在第八册结合小数的再认识,在明确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的基础上,结合整数加减的计算法则,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片段

文/刘波

一、游戏导入

1 智力大比拼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吧!游戏的名字叫做(课件)智力大比拼。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图片,一会儿老师会把这一些图片打乱顺序,一一出示。看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按顺序记住图片,你可以用笔在老师提供你的记录单上帮助做记录。听明白要求了吗?准备好,开始。

师:图片播放完了,你都记住了吗?我考考大家,第七张图片是什么内容?

生:第七张图片是肯德基。

师:老师能采访你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记住这张图片的?

生:我在记录单上写了KFC就代表了肯德基。

师:提到KFC我们就想到了肯德基,大家也是用他的方法记住这张图片的吗?大家还使用了什么方法记住别的图片的?谁来说一说?

生:我画了三条波浪表示北京的水立方。

生:我画了一个笑脸,来表示微笑的小孩。

生:我是用一个月亮图案表示夜晚的。

2 生活中用字母表示的事物

师:除了老师提供给大家的信息,你还想到了哪些生活中用字母表示的事物呢?

生:老师,我知道NBA表示美国职业篮球赛。

生:看到P,就代表这里是停车场。

生:WC,表示厕所。

生:我还知道麦当劳的标志是一个大写的M。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生活中有很多用字母表示的事物,看到CCTV,我们就知道它代表着中央电视台。生活中用特定的字母或符号可以表示一定的含义,那在数学上,字母又表示什么呢?想研究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数学王国,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二、层层递进。逐步建构

1 让学生亲历用字母表示数的概括抽象过程

百宝箱――找密码。

师:一天,(课件)数学王国的“零”国王得到了一个百宝箱,可没有密码打不开,密码是由以下横线上的三个数字组成的,请你猜一猜。

(生猜。)

师:谁能猜到密码箱的密码?你能说一说为什么吗?

(生说原因。)

小结:经过共同的努力,我们破译了数学王国的密码箱,像这里、n、m都可以表示特定的、唯一的数,不是所有用字母表示的数都是唯一的、特定的呢,我们继续在数学王国寻找答案。

2 初步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结果也表示数量关系

数学魔盒。

(1)师:数学王国的零国王打开百宝箱,发现了一个魔术道具,对它产生了兴趣,你们想看看吗?我们一起来用它变个魔术。试一试。

我先输一个数,5――穿过魔盒――15。

(老师请一位同学说一个数。)

(2)揭示秘密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秘密了吗?

师:魔术这样变下去,变得完吗?肯定永远也变不完。我们能不能用简单的方法,把所有进去的数和出来的数全表示出来。先自己想想,再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交流。

(自主思考,同桌讨论。)

师:a可以表示几?(给时间让学生想a的取值范围)

师:出来的数可以是几?当出来的数是料,你知道进去的数是多少吗?

师:从魔盒里出来的数如果用b表示,进去的数怎样表示呢?

师:你们的确发现了魔盒的秘密,进去的数在不断变化,出来的数,也在不断变化,但什么永远不变?

师:这样进去的数在变,出来的数也在变,但a+10所表示的关系却始终不变。所以说用字母不但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3 用规定的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师:同学们我们曾经认识不少图形,知道好多图形方面的知识,数学王国的零国王又从百宝箱里拿出一个图形,想考考大家,(出示正方形)你还记得吗?

师:回忆一下,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生汇报。)

师:(课件)如果用字母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C表示正方形的周长,S表示正方形的面积,那么,正方形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可以怎么表示呢?

(生在练习本上试写,找生到黑板上书写。)

师:a×4和a×a还能写得更简单呢,你想知道吗?让我们听听数学王国的零国王是怎么说的。(出示课件。)

师:听明白了吗?谁来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师:黑板上的三个式子,谁能帮老师改写得更简便一些呢?

(找写a的平方的同学领大家读两遍)你能领大家读一读这个式子吗?关于a的平方的写法,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师:当a=6时,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面积呢?

4 师:让我们做几道判断题,看看大家是不是真学会了。快速抢答。

5 (课件)之前我们学过一些运算定律,根据我们今天新学的知识,看看哪些能简写的。能简写的定律写在记录单二上。

师:谁来汇报一下?

师:大家同意吗?看到简写前后的字母式,你有什么感受?

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会正确运用数学符号才能学好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培养、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可以利用以下几种策略。

1 激活经验,唤醒潜在的符号意识

在现实生活中,商店的招牌,医院的红“十”字标记,公路上的交通标志……各种各样的符号处处可见。在这个“符号化”的世界中,学生获得的生活经验已让他们初步感受到符号存在的现实意义。可以说,这种符号意识对数学符号感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我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在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设计了“记忆大比拼”,“记忆大比拼”是一组没有直接联系,并且在时间上又有一定限制的条件下,让学生记忆10幅图片的播放顺序。由于时间及其短暂,如果学生不使用一些简单的文字、符号,显然有难度,让学生通过此环节真切地体会到使用符号带给我们的直接好处,也自然而然地引出我们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与符号有关。我感觉这样的导人趣味化,体现符号的简洁、方便、使用范围广,可以唤起学生潜在的符号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谈谈生活中还发现了哪些用字母表示的事物,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用特定的符号可以表示一定的含义,接着引发思考,在数学中符号又表示什么呢?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目的性更强了。

又比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内容,课件出示:路边的灯笼是按照紫色、绿色、紫色、绿色……这样的规律排列的。提问:我们能不能想办法把这排灯笼的规律表示出来呢?由于灯笼是较难直接画出来的,这就容易引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符号经验,自主思考。结果有的学生画出了不同的图形:…………■■■……有的学生用数字表示:121212……这些富有个性的符号正是已有的符号意识在起作用,学生惊喜地发现自己也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和发现者。

2 结合具体情境和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符号化过程

所谓“符号化过程”是引导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结合适当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数量关系或变化规律,让学生经历“具体事物――个性化符号表示――数学化表示”这一逐步符号化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课件出示魔盒,通过输入进出的数,引导学生发现进出数相差10。通过变化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使得学生很自然地去思考魔盒的秘密是什么。提问:进去的数是1时,出来的数是多少?进去的数是2、3、4……时,出来的数是多少?学生回答:1+10、2+10、3+10、4+10……教师进一步提问:进去的数在变化,出来的数也在变化,但是什么没有变化?

上面的每一个式子只能表示具体进出数的关系,能不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所有的关系呢?学生讨论后汇报:用a+10可以表示出任何进数与出数的关系。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符号的概括性:a表示什么?a+10又表示什么?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逐步体会字母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美。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有一部分学生,提出进去的数是a,出来的数是b的情况,此时顺水推舟组织学生自己辨析优化“你更喜欢哪种表示方法,为什么”,经过分组讨论,学生明白了a+10不但可以表示出来的数,还可以表示进去与出来的两个数的关系。这里的a+10并不是唯一的,学生会发现字母表示数还有不确定性的,也初步感知抽象的作用。

3 训练用字母表示数,体会符号的抽象性,建立符号意识

用符号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也像普通语言一样,首先要引进基本字母。从第二学段开始接触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数学符号的重要一步。从研究一个具体特定的数到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逐步提升学生对符号的认识。用符号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也像普通语言一样,首先要引进基本字母。从第二学段开始接触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数学符号的重要一步。从研究一个具体特定的数到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逐步提升学生对符号的认识。

4 进行符号转换,增强符号意识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应当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数学符号意识的形成同样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在引导学生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后,及时写出字母表达式:S=ah÷2,便于记忆和使用。在应用这一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后,可以让学生解决类似的问题:已知三角形的面积为40平方厘米,三角形的底为16厘米,求三角形的高。这就需要学生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变形:S=ah÷2S×2=ahS×2÷a=h,从而求出三角形的高为:40×2÷16=5(厘米)。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样的符号运算,教师可以再次结合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体会“S×2”表示的是先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求出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2÷a”表示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底就等于高,也就是三角形的高。对符号的灵活使用,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符号意识。

5 灵活运用符号解决问题,发展符号意识

生活中的数学符号很多,大街、小巷,剧院、会场,家里、学校,……只要学生生活过的地方,都能见到各式各样的符号,这些对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上都有帮助。如在解决“一条船最多坐4人,14人至少需要几条船”这一问题时,有的学生可能会通过实际“排练”找到答案;有的学生可能会用圆片表示船,用小棒表示人,然后通过操作找到答案;还有的学生可能会在白纸上画图,用椭圆表示船,用竖线表示人,找到答案;当然,也有的学生会通过算式求得结果。

课程与教学的概念范文第4篇

《中国教师》:安老师,您好!2011年版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注重重要概念的教学,并在内容标准中具体描述了50个重要概念,引起广大生物学教师的极大关注。你们多年前就注重了生物学概念的教学,你们开展的生物学概念教学与课标倡导的注重重要概念的教学之间有何差别?注重生物学概念教学有何意义与价值?

安军:多年来我们确实一直在关注概念教学。记得当时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的朱立祥老师到我们学校来组织研讨,请我们区分生物学概念和生物学事实。我们当初并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评价学生的考试试题并不只是考概念,也包含大量的生物学事实。当时教师的教学是不区分事实和概念的,只按照考纲区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后来生物学教学界的同仁们提出核心概念、重要概念的教学,我们教研组也在这方面结合教学实践,进行过较为深入的研究,特别是2011年4月北京市中学生物学科概念教学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教研组拿出5节课供大会研讨。教师们在备课、分析、研讨和不断学习过程中对生物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实施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

教师们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区分生物学概念与生物学事实,在众多的生物学概念中,区分哪些是最核心、最重要的概念,哪些是基本概念(下位概念)。教师们在确定教学的重要概念时,会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存在争议。而2011年版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中具体描述了50个重要概念,为初中教师的教学提供了重要依据,具有指导作用。

谈到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意义与价值,我们是这样理解的。我们知道概念是人脑对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它是学术研究的基础,也是人们交流的基础。概念教学是要回到学科范畴中实施的,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概念体系。中学生物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课标明确指出“生物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具有生物学概念体系是一个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不可或缺的。概念的建立离不开大量事实的积累与辨别,科学探究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要以概念教学为依托。通过概念教学,特别是注重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建立,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生命科学,有助于生物学核心概念和学科观点的建立。学生可以在毕业后忘记许多生物学事实,但通过概念教学所形成的学科观点、态度情感及独立解决未来问题的能力,将惠及学生终生。

《中国教师》:你们生物学教研组是怎样组织生物学教师开展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的?

安军:我们教研组申请了一个研究课题——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的实践研究,目前课题通过了开题,正进入研究阶段,教师们正结合教学实践探索落实概念教学的方法。开题后我们开了第一次课题跟进会,各研究小组汇报课题进展。从小组汇报中可以看到教师们在准备汇报内容时,阅读了与概念教学相关的书籍,上网查阅了资料。下学期各备课组还要组织研究课以推进课题的深入进行。在研究期间还想请一些专家来给予指导。我们的课题预期三年时间完成,我想经历过研究过程,整个教研组的业务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

《中国教师》:您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注重概念教学的?

安军:概念教学不是孤立的,我们现在提倡教师注重概念教学,并不是说就轻视了生物学事实的作用,没有丰富的事实性知识是无法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的。同时,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也离不开科学研究方法,概念和原理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载体。生物学概念、科学方法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师必须全面关注的,这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必然要求。

课堂实施概念教学可参考下列要点:

1.思考重要概念,做到整体备课。教师要进行单元整体备课,单元备课时,教师参考课标提供的重要概念之前,要先试着自己独立思考重要概念,尝试用一句话概括教学单元的内容。这句话往往就是本单元要传递给学生的最核心最重要的概念。思考单元教学中学生需要理解的重要概念有哪些,这些概念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这些概念会对学生一生有什么益处。独立思考单元重要概念后,再参照课标进行比较,会对课标阐述的单元重要概念理解得更加透彻。

2.思考核心问题,理清教学主线。思考单元重要概念后,要划分单元教学课时,思考每一节课为达成整个单元重要概念作出什么贡献,每一节课的重要概念是什么,每一节课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这个核心问题是针对本节课的重要概念的。这个核心问题就是这节课的教学主线。当课堂结束时,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这个核心问题的答案,初步形成概念。

3.研究学生情况,弄清教学起点。研究学生是概念形成的前提。教学设计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联系学生已知,将新知识纳入学生的概念框架。学生是以原有概念和生活经验理解新的概念的。教师要为形成新的概念提供足够丰富的教学素材,为学生形成概念搭建脚手架。

4.促进学生思考,关注形成过程。关注概念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建立概念。课堂教学实施阶段,无论是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还是启发式讨论,目的都是使学生在思考中形成概念,形成概念的过程是一定要花时间的。经历思考形成的概念,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正确理解是概念运用的前提。

课程与教学的概念范文第5篇

在教学论和教学法著作中,对概念教学的过程一般都表述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系统化。这是从学生对概念的认识过程来理解数学概念教学过程的。

的确,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过程。对于一个数学概念,学生要先认识其特殊、具体的形式,从具体、感性的认识逐步过渡到对概念的本质的认识。然后再运用概念解决问题,达到巩固和应用。但是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不应该局限在某一节概念教学课上,也不应该孤立地看待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而是应该用整体的观点,把一个(或一组)具有完整意义的概念作为一个整体,从整体上认识其形成的规律和教学中所应采取的对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从总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从整体上设计教学方法。下面结合“分数意义”的教学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一、总体把握概念的教学目标

概念教学的目标要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总目标一致,应该包括知识、能力、思想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但这并不是说在每一节课上都简单地考虑这几个方面的目标,面面俱到地完成各项要求,而是应该在具体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从总体上全面把握大纲中所规定的各项目标。具体的落实到某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就要在整体思考的前提下,分清层次,逐项落实。“分数意义”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从总体上看,作为一个单元教学的内容,应该达到使学生建立准确的分数概念,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认识分数与整数、小数等知识的联系,以及对学生进行包括学习目的、实践的观点、学习的习惯等方面内容的思想品德教育等。这就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教学目的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在对这一单元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时,就要充分考虑这些教学目的,每一节课也都应该围绕这些总目标来设计。这些目标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设计教学时,只有从总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才能使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总的教学目的得到落实。而具体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既要服从于总体的目标,又应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要把总体设计的教学目标具体化,落实到每一节课之中,一节课教学目标就应该是有所侧重,即应突出某一个方面的内容。在“分数意义”教学中,开始认识分数意义时,重点是使学生通过具体问题,从具体到抽象认识什么是分数,分数是来自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以后逐步使学生运用分数概念分析解决问题,了解分数与其他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逐步达到灵活地运用和系统化。

二、整体设计概念的教学方法

概念教学方法,一般来说要经过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系统化等几个不同的阶段。但这也并不是说每一节课都要经过这样几个阶段,而是要从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全过程的整体上看应该经过这样几个阶段。因此在设计概念教学方法时,就要从整体上思考,按照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的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从整体上保证学生经历建立数学概念的几个阶段,才能很好地完成概念教学的任务,实现概念教学的总体目标。在整体思考的前提下,要按照教学内容的进度,根据学生对具体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按照不同的层次,组织概念教学。一节课可能只是概念教学全过程中的一个或几个阶段。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把概念的全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把学生对于概念的形成过程看作是一个连续的,但又相对独立的一些课堂学习内容组成的整体。按照这样一个思考,具体地设计一个单元的概念教学时,就要做到整体设计、重点突出、前后联系、逐步深入。

1.整体设计。就是把每一节课都看作是整个概念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整体上设计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保证概念教学的总体目标的实现。在“分数意义”教学中,总体的目标是使学生形成完整、系统的关于分数的概念。这应该包括对概念的初步理解,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对概念的进一步巩固,以及概念的系统化等几个环节。这些任务不可能在一节课里完成,在设计时要把这些任务科学地安排分散到各节课的教学中。如第一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对具体事物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分数的概念,用恰当的语言概括出什么是分数,以及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而分数概念的巩固、应用和系统化的任务则要安排在后面各节课中来完成。

2.重点突出。就是在每一节课中重点体现和落实概念教学中的一项或几项具体的任务。这是设计每一节课所必须考虑的问题。每一节课都有一个重点内容。

而在概念教学中,一节课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应该从这节课在整个概念教学的全过程中的地位而定。抓住这节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使一节课真正成为学生掌握一个完整的数学概念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分数意义”教学中,学生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后,接下来的课就是要学生重点巩固所学的概念。那么教学的重点就是采用各种“变式”的问题,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认识分数,并学会用分数的意义解释一个具体的数是不是分数,其含意是什么,能够完成“在直线上表示一个分数”;“5/6是()个1/6,3个1/8是()”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