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程建设知识

课程建设知识范文精选

课程建设知识

课程建设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研究生;优质课程;路径创新

1问题的提出

2020年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质量导向,高质量发展研究生教育,尤其要提升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打造研究生精品示范课程。目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需要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需要高质量的课程来支撑,课程建设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全面成长的基础。研究生课程建设学界已有较多研究,胡莉芳认为坚持教育性和研究性结合是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内在逻辑,要注重政府、社会经济与学生三方的需求。黄河、钱丽萍研究了重庆大学经管学院的研究生课程建设,认为高校要从课程体系优化着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一流学科建设。刘志东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和相关教学成果,结合中央财经大学的教学实践,提出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要优化课程内容、提升课程体系科学性、系统性,课程建设要充分融合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肖敏、张艳宁、谢妮认为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规划清晰明白,考核方式灵活多样,教学过程遵循研究生成长规律等是研究生教学的有效教学行为。杨春梅、章娴构建了研究生翻转课堂的有效评价框架。同时,也有不少学者从自身所授学科探讨了研究生课程建设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材、网络资源等方面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我们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我们在实践中对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实现路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

2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的意义

研究生课程相对于本科生课程,在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方面都有明显特色,研究生课程更侧重于学生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生优质课程是指能够服务社会需求,坚持立德树人,有丰富、优质的线上线下课程资源,有师德师风优良、学术水平一流的校内校外教学师资,有突破专业关键问题、引领学科前沿的教材和教学案例,能够有效支撑研究生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要求,对其它课程有辐射和示范效应的课程。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是指按照研究生优质课程的内涵,构建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强化师德师能建设,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内容要体现课程思政、学科前沿及学科关键问题、关键技术的解决,建设优质丰富的线上线下资源,为研究生自主学习、科学研究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2014年12月,《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提出,“课程学习是我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备环节,在研究生成长成才中具有全面、综合和基础性作用。重视课程学习,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是当前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和紧迫任务”,“立足研究生能力培养和长远发展要加强课程建设”。研究生课程是研究生获取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学科知识的基本途径,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本环节。研究生课程的高深性、前沿性、跨学科性以及探究性奠定了课程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

3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的路径创新及实践

研究生课程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培养研究生学术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创新的基础。我们从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资源建设诸方面创新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路径。

3.1教学理念创新“三融合”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是教学活动、教学过程的基本看法和基本态度。先进的教学理念要能注重提高学生学习效益,实施有效学习,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研究生优质课程的教学理念要融合价值引导与专业素养,融合研究生教学与学科建设,融合研究生教学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1)融合价值引导与专业素养

坚持立德树人,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只有把思政教育贯穿于研究生教学的全过程中,才能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政元素的挖掘体现在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运用诸方面。如西方经济学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有鲜明的阶级性,另一方面,是关于现代市场经济规律的经验总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大生产规律,值得我们吸收与借鉴。我们学习西方经济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批判性的学习西方经济学。

(2)融合课程教学与学科建设

教学与学科建设有着紧密联系,高质量的教学水平是学科建设的源泉和基本途径,研究生教学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带头人成长的土壤和基础。研究生教学从三方面促进学科建设,一是前沿知识、现实问题、现实理论、教师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二是教学过程中教学团队的形成,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形成老中青三结合的学科梯队和科研团队。三是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促成实验室、实习基地、实习设施等学科基地的建设和完善。

(3)融合课程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中心要旨,学术型学位研究生要培养知识创新能力,专业型学位研究生要培养实践创新能力。课程教学是培养研究生创业能力的重要渠道,一是坚持OBE教学,尊重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民主学术氛围,挖掘提升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二是优化教学内容,融前沿知识、社会重大问题于教学中,着力培养研究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思考研究能力。三是完善科教、产教融合育人机制,通过教学实验平台、教师科研项目,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四是拓展知识领域,奠定创新能力培养基础。如经济学原理融管理学、社会学、数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会计学等学科于一体,研究生交叉学科的学习,可以强化其原始创新能力。

3.2教学内容改革“三优化”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将引领支撑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应对全球人才竞争,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核心是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包括思维创新、科研创新与实践创新,思维创新是科研创新、实践创新的基础。课堂教学是培养研究生思维创新的最重要途径。为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优化教学内容:

(1)优化课程内容落实课程目标

如研究生经济学课程,其学时有限,必须优化课程内容,选择学习的重点、难点进行讲授。在微观经济学学习中,我们分为效用最大化与个人选择、价格变化对消费者的配置效应等八个专题,每个专题都结合学科前沿、理论与现实重大问题讲授,以期能有效地支撑研究生培养方案制订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培养研究生分析和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微观经济问题的能力。

(2)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是教师将课堂知识转变为学生认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我们在经济学授课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精选现实经济案例,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引导研究生走进企业、农村、社区,关注中国经济现实问题。通过课堂讨论,互动式、启发式教学,调动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同时,通过学习通等网络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结合,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

(3)优化考核方式强化学习效果

经济学课程是研究生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的课程,学生刚从本科教育转入研究生教育阶段学习,学生对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目标和研究方向的认识还较为模糊,所以,加强课程考核,优化考核方式是强化研究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一是加强学习过程考核,课堂上强调学生学习主体性,积极参与讨论互动,课下通过线上资源督促学生学习。二是案例编写考核,让同学们深入社会调研,编写案例分析。三是课程结课考核,可采取闭卷和课程作业相结合的形式。

3.3教学资源建设“三层次”

教学资源建设是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教学资源是为了实现研究生教学的有效性而需具备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教师资源、教材资源、网络资源三个层次。

(1)教师资源建设做到“三过硬”

“三过硬”即师德师风过硬、专业素养过硬、教学能力过硬。教师是研究生人生的引路人,不仅要培养研究生的能力,还要培养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要爱党、爱国、爱人民,要诚实、守信,具有社会责任感,应具有宽阔的知识视野、较高的学术造诣、丰硕的学术成果,要能依据教学规律,完成研究生培养目标,做到教学有效。河南工业大学经济学专业研究生任课教师中,教授占比达60%,博士占比75%,其中多人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多人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2)教材资源建设做到全方位

包括校外教材、校本教材及拓展教材。教材是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的基础资源、核心资源,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是育人育才的重要载体,优秀的教材建设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重要依托,亦是办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河南工业大学研究生经济学课程教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教材《西方经济学》为依据,实现本科教材与研究生教材的衔接与转换,参阅其他教材,编写了本校使用的研究生经济学执行大纲、教学大纲、经济学讲义,经济学案例分析,制作了多媒体、试题库,为提高研究生教学水平奠定了基础。为学生能结合热点前沿,扩充视野,我们教学团队编写了《粮食经济问题》教材,提升了研究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网络资源建设做到丰富多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将成为教学发展新趋势,特别是新冠疫情爆发倒逼教学方式的改革,推动网上教学信息技术发展,网上资源成为拓展学生学习内容,扩充学生学习视野的重要渠道。河南工业大学研究生经济学课程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放置教学大纲、教学执行大纲以及教学视频、教学课件、试题库、教师教案及讲义,为研究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线上互动、讨论和提问,激发了研究生探究学习精神,培养了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4结束语

课程建设知识范文第2篇

1.1明确的培养目标对课程设置的意义所谓的针对性是指要根据行业的发展确定明确的培养目标,比如装潢设计专业必须要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在室内装潢方向还是广告装潢,虽然学生有三年的高职学习时间,但这三年的其中一年主要学习的是基础课和公共课,剩下两年时间还需要有半年的实习实践,剩下的一年半的时间中,如果像以往的课程设置既开设室内装潢的课程又开设广告装潢的课程的话就会造成专业定位混乱,导致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认识不够,专业能力不全面,以及造成学艺不精的现象。所以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的课程设置。

1.2不同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对比比如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主要面向装潢艺术设计行业,培养能适应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等工作需要,具有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广告设计、标志与VI设计、家居装潢设计等能力等。而室内装潢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掌握室内外设计原理、制图与识图、预算与招投标等室内设计理论知识及Photoshop、3DSMAX、CAD等各种设计软件的熟练使用,掌握室内外效果图的设计方法及技巧,掌握建筑景观漫游动画制作技术,具备现代设计理念与制作能力,并能考取ICAD国际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师证书,AutoDesk认证AutoCAD证书,Discreet认证三维设计师证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具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创新能力、艺术修养和职业素养,能胜任室内装饰工程设计公司、园林规划设计部门、施工企业等相关企业的工作岗位,从事方案设计、图纸制作和施工管理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上述专业均属于艺术设计专业,但是培养目标可以看出室内装潢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两个方向目标较明确,而第一个艺术设计专业的方向比较乱,要培养平面设计人才又要培养室内设计人才,最后导致目标混乱。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的方向就不好把握,所以才会出现前期调研中发现的什么课程都有的现象,这种两类课程混合在一起的课程设置一定要改变。

2实践环节课程设置要与岗位相结合

在前期的调研中发现,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中有部分课程跟专业所面向的岗位来说并没有什么关系,这样就导致了“学而无用”的现象,所以专业课程设置应该本着“学以致用”的理念,“以岗位定课程”的原则,确定学生面向的职业岗位,在理论教学够用的前提下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加强职业技巧的训练。还是以室内设计专业为例,一套完整室内设计流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开展工作:完成整个工作流程主要需要的工作岗位有设计师、绘图员、装饰施工监理。再来看实践环节的课程针对室内设计方向的主要有:室内设计实训、效果图表现技法实训、室内陈设与软装饰设计实训、CAD实训、三维建模实训。从这些课程可以看出,室内设计实训、效果图表现技法实训、室内陈设与软装饰设计实训这几门课主要是在培养学生方案设计的能力,主要针对的岗位就是设计师。CAD实训、三维建模实训这两门课程主要是电脑绘图学习,自然针对的是绘图员,但绘图员一般只是初入行的必备技能,最终学生还是要向设计师的方向提升。可以看到在实践环节的这些课程中并没有关于装饰施工的课程。当室内设计师要完成一个作品,他除了具备驾驭艺术形式美的基本美学能力外还需要懂得空间设计,并能清楚这个作品应该怎么制作完成,在方案施工的过程中会不会出现材料与设计不符的情况,会不会造型太过不切实际而无法施工等这些施工问题,若要出现这些问题那么就意味着方案可能需要修改。但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90%的学生表示不懂得施工,不知道完成后到底是什么样子,这显然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在实践环节课程中加入相关的课程,如装饰施工工艺、装饰材料工艺等,尤其是材料应该作为重点课程来进行安排。

3实践环节课程要以能力递进为主线

前期的现状分析中还发现,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比较凌乱,没有逻辑,学生只是一门一门地把课程学完了,可是却无法把每门课的内容衔接起来,不利于整体专业能力的培养。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能力可以分解为基本能力、专项能力、伴随性能力三个部分。其中基本能力所包含的审美、想象等能力,是伴随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根本能力,也是形成个人设计风格、个人设计审美取向、个人设计评判标准的前提,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所开设的课程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专业基础课。专项能力是构成该专业特征的重要内容,对应的就是本文阐述的实践环节课程。伴随性能力培养则是隐性的,但确实学生成为设计师所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的重要内容,更是适应当前设计行业团队化作业的必备能力。下面是室内设计专业各课程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在完成相应的基础课程后,实践环节课程作为培养专项能力的主要范畴要做好课程和课程之间的衔接,做好科目与科目之间的联系。仍然是以室内设计方向为例,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的课程安排是这学期学装饰制图、表现图绘制,下学期再安排在CAD、photoshop、3DMAX这类计算机绘图的课程,等学到室内空间设计等这些课程时可能又要下一个学期了,这样的课程设置方式课与课之间是独立的,学生就没有办法联系起来理解自己的专业。所以以能力递进为原则进行课程设置,在保证基本能力后,装饰制图、表现图绘制、室内设计概论这些课程尽量放在统一学期来学习,因为在能力递增的角度来看,学生首先需要能看懂、会绘制装饰图纸、效果图,然后才能进行室内设计的学习,这样设置是为以后的实践设计先打下很好的基础。而后开始注重面向行业的专项能力绘图的能力需要加强CAD、photoshop、3DMAX等学习计算机操作的课程;最后再开始设计能力的课程如建筑与室内空间设计、家具设计、采光与照明设计、室内装饰与陈设设计这些课程时要先让学生理解空间,再懂家具与照明,最后再考虑陈设,按照设计的顺序来进行课程先后的安排,达到能力逐步递进。

4实践环节课程设置要灵活多变

课程建设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设备工程;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改革

因为工程建设过程较为复杂,难以进行科学管理,传统的工程管理实践课程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所以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包括工程管理理论、土木工程技术方法等。同时,需要培养学生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进而依据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课程实践能力。

1分析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现状

工程管理专业在开展实践教学发展过程中,习惯沿用传统化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引进新型的技术方法和实践工艺,并且在开展实践课程的过程中,教师没有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实践课程中较为枯燥,除此之外,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技巧无法进行有效融合,缺乏专业的模拟实验装置,以及相关的实验场地,实践教学质量会影响工程管理人员的发展变化,现代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存在某种问题。

1.1实践教学计划和社会发展不符

现在,高校中具有工程管理专业的学校很多,按照相关的专业指导工作,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要求,国内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占总课时的40%,在国外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中,实践课程占据总课时的9.9%~36.2%,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国外的工程管理专业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巧,虽然国内高校在工程管理实践课程中设置了高分标准,但是,国内各个高校的实践课程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多个环节,并且部分实践环节存在形式主义,没有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要求,致使学生的实践技巧较弱,除此之外,因为缺乏管理方面的实践培训,致使学生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存在一定的差距。

1.2缺少合理化的实践课程规划

实践课程规划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方法,工程管理专业涉及多种不同的技术领域,包括法律、管理、经济等。所以,在课程体系规划中需要凸显专业特色,但是,部分高校的工程管理课程缺少科学的规划,首先,专业课的学时较少,例如,项目管理、工程造价、建筑施工等专业的理论学时较少,教师只能把理论知识进行压缩讲解,学生没有理论知识,缺少综合性的模拟训练,其次,课程排列顺序较为混乱,没有完善的逻辑结构。最后,不能凸显实践课程的重点,例如,实践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运用考试资料进行代替。

1.3工程管理的实践教学方法比较落后

(1)工程管理的时间教学方式依然局限在实验、毕业论文等传统化的教学方法,高校教师没有积极吸取新型的教学管理经验,制定出适合工程管理专业需求的现代实践教学方法,包括仿真工程管理、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参与式等展现信息科技的教学方法。(2)通过开展项目管理的模拟仿真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实践,同时,运用工程招标的模拟系统,促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实践教学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3)因为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和企业发展需求的存在差异,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学生在进行实习的过程中,企业没有将其分配到实际工程中进行实践应用,只是将学生指派给指导教师,进行形式主义的学习,所以学生对实际工程的内容缺少认知,且缺少工作经验,不能熟悉岗位的职责要求。(4)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环节较为分散,彼此之间缺少关联性,缺少综合性的设计实验。

2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改革措施

针对工程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需要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完善实践教学方案,构建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建设相关的工程管理实践中心等,增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管理等,通过对这几个方面进行优化改革,可以使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项目更加完善,充分体现实践教学对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设置实践课程的教学计划时,侧重于培养工程管理人才的实践能力,依据实际的教学状况,对工程管理模拟实验装备进行不断改进,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依照十分接近实际工程的管理原则,构建工程管理的模拟实验装置,促使实验管理与生产学习等环境进行有效融合,使各个管理环节之前维持相互独立且融合的状态。

2.1完善工程管理的实践课程设置

高校教师在设置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时,需要培养出一批具有专业特色的管理人才,使其成为既具备管理知识同时也懂得施工技巧的专业人才,满足现代社会的人才发展需求,注重实践教学安排,增强实践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调理论和实际的完美融合,所以在课程安排中,实践课程内容需要满足工程管理企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和社会发展目标的无缝衔接,为学生以后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课程中。

2.2设置软件培训课程

工程管理专业需要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对其工作内容进行合理划分,包括施工预算、施工进度、合同签订、设备采购等多种方面的综合管理体系,其中需要纵向贯彻招标管理、施工管理细节等整体施工岗位,包含企业内项目中的各个岗位,归纳全方位和系列化的管理平台。因此,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熟练应用各种设备,同时,要对新型的管理软件有所了解,包括图形算量软件、钢筋抽样软件、清单计价软件等。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应用这些软件,可以深入了解项目招投标和造价管理。除此之外,可以用于经济管理、为可行性研究工作提供相关数据,在健全实践教学课程的过程中,要配备相关的软件应用课程,采取课上教学和实践操作相融合的教学方法。

2.3创新实践教学方法

工程管理专业作为技术操作性较强的专业,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不能使学生充分掌握应用技能,因此,需要积极开展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仿真模拟等新型教学方法,提升实践课程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促使学生可以熟练运用各种设备,增加就业概率,教师在讲述施工技巧时,应该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的施工视频,同时,在旁边进行讲解,促使学生对施工工艺具有深刻的印象,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施工技术的认知程度,还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的积极性,针对管理课程的设置,包括工程项目管理、合同签订等内容,教师需要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述实际的案例,促使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分析,发散自身的思维意识,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技巧,促使毕业学生可以快速融入岗位。

2.4增强实践环节的建设

现在,在开展现代高校工程管理的实践课程时,缺少新型的硬件设备,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较为滞后,难以起到实质性的作用,难以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因此,需要构建工程管理的实训中心,培养出一批既懂得施工技术又具备管理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实验基地作为开展实践教学内容的基础保障,部分高校通过与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商等进行校企合作,获取足够的资金支持,初步构建工程管理专业的实习基地,但是,因为实习场地的发展规模较小,实训范围较窄,难以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要求,所以,教师可以运用计算机实现模拟教学,利用计算机模拟出近似真实的工程管理过程,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实践学习,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技巧,帮助学生学习实践知识,仿真教学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弥补因为客观条件受限造成的缺陷,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准,在数字模拟实验室环境中开展工程管理实践课程的仿真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工作内容具有明确认知,理论知识和实验生产之间具有密切关联,认识到理论和实际教学的关联性,使用体验课程、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促使学习过程演变为实践教学的过程,帮助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建设工作。

3结语

总而言之,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较为复杂,因此,为了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高校需要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进行优化改革,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构建相关的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出一批具有实践技能的工程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学慧.工程管理专业建筑设备与安装工程定额与概预算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6(02):100-104.

[2]陆红梅,王蕾,唐艳娟.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大学教育,2015(05):122-124.

[3]张谦益.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07):96-97.

课程建设知识范文第4篇

做执法守法用法的人必须先学习法律,了解法律,清楚权利和义务,只有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以后方可在实践中做一个好公民。以青春期与父母的矛盾为例,政治课本上给了我们科学的解释:因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逆反期,渴望独立,渴望个性和关注,从而挑战父母的权威,树立自己的一面旗帜。在学习这章节知识的时候,每一个曾经或者正在和父母闹别扭的学生都开始反思自己和父母关系恶化的原因,书中给了科学的解释,所以学生不得不怀疑自己的态度和言行,换位思考父母的立场,反思自己的过错,从而在科学知识的武装感染下不断完善自己。

二、优化教学策略,服务社会实践

迎合社会实践的可行性,初中政治纯理论的“纸上谈兵”已无济于事,我们学会了法律却不会运用法律,结果只是知法而不懂法。在社会实践中,理论知识只有化为行动才能取得实质性效果,否则就是徒劳。学习法律是为了更好地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防止在不知法的情况下被误导逾越了法律界限而犯罪。学习自尊自强的含义不是为了单纯地文字背诵记忆,而是为了将其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做一个自尊自强的人,抵制虚荣和自卑,用知识清除内心的污浊,做一个心理阳光、健康向上的青年。教学理论与社会中的现象遥相呼应,教师应优化教学策略,侧重实际效用,要充分运用和发挥理论知识。

(一)教师具备优良的政治品格,应以身示范,言行一致

在人格因素中,政治品格表现在教师的一切言行和行动中。政治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工作中有着无形的引导作用,为人正直、言行一致的教师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更为显著,教师在进行政治理论教育的同时自身就是一面镜子可供学生去效仿和学习。

(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政治理论看似官方的表述因为有了生活的写照和反射变得丰富而有内涵了。在灌输理性知识后,学生大致了解了含义和所指,教师可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给学生展示社会上的案例和现象,还原书本中的解释和教育,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分析指导会更为有效。比如在分析犯罪案例时,教师先要客观地分析犯罪的动机和罪行以及触犯的法律,让学生清楚明白地了解法律知识。在分析案例时,教师要点拨式地提出嫌犯在某种迫不得已情况导致犯罪的可能,动机也许是值得同情的,但是法律是客观公正的,不掺半点私情和虚假,这时候感性是不适用于法律的。熟悉法律知识固然简单,达到识字的要求就能轻松自如地掌握,但教师的任务不在于此,而在于有目的、有情感地设身处地为学习对象着想,整合知识点为日后的社会实践服务。

三、知行统一,提高社会认知能力

课程建设知识范文第5篇

大多数国家、市政公司和建筑小区都有相应的法律来规范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防止超标,保护环境。因此,需要采用相应的测量仪表和技术,根据行业规章监测排放口的水质、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同时,为了过程优化、节省成本,在重要的处理步骤中需要进行工艺参数测量。在欧洲,水质在线监测比较成熟,但是在我国能熟练操作仪器的人才比较欠缺。

城市供水是城市的生命线,供水水质直接关系到市民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为加强城市公共供水水质管理,保障供水水质安全,供水单位应当配备水质检验人员和设备,建立健全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制度,依照国家规定的水质检测规范做好水质及相关净水材料、设备的质量检测,开展技术咨询、业务指导和人员技术培训工作等,保证供水水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卫生防疫机构应当定期对供水水质进行检测。自来水用户使用的二次供水设施,应定期进行清洗消毒和水质检验。有些自来水公司虽建立了化验室,配备了部分仪器设备,但化验员数量不足,且未持证上岗,自检空白。有些化验室只能检测几项指标,检测数据报表不规范、不齐全,化验员检测水平不高,现场操作考核成绩较差。有些供水单位均未建立水质监测三级(出厂水、管网、末梢水)网络,没有进行全过程的水质检测,检测能力不能满足国家规定的指标的要求。

操作技术和管理岗位实用型供排水水质检验人才紧缺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是我们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现代教育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对传统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教育教学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古老而年轻的主题,是教育教学的精髓和真谛。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选择的教学内容、达到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和未来的发展,在实践中探索和研究教学规律、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非常迫切。

2教学设计

2.1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给排水专业设置水质检验课程培养具有水质检验技术与管理工作职业资格的专门人才,为水处理工艺运行提供数据资料和科学的依据,能够正确及时地反映水质状况。

让学生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必须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通过工作学会工作。因此,本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发,以相对独立又相对完整的工作任务构建学习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保持实训内容、实训环境与企业现场一致,使学生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完成从试液、仪器准备、采样、预处理、检验、数据记录与处理、水质评价、质控等各个工作步骤的完整训练,在工作过程中学会工作,获得职业活动的技能和知识,获得职业能力。

求知即行动,行动即学习,以完成典型水质指标检验工作任务为驱动力、教学出发点和目标,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式,改造不适于学生认知规律发展的不合理成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开发学生潜能。实训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强调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目标。通过学生独立计划、实施、检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学会协作,学生通过符合要求的水质检验全过程的专业行动和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项目),是直接学习行为,是有效的学习过程,在“做实验”过程中获得工作成果,技能、经验和知识、并归纳总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会科学的工作和学习的方法,在小组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增强责任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行动中形成和提高。因此,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工作情境和能力要求设计课程,效果显著。

2.2教学目标设计

水质检验课程总体目标主要强调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领会供排水水质标准、技术规范及有关规定,严格按照水质检验周期、操作规程开展检验工作,使学生具有从事水质检验工作的基本职业能力,并具有水质检验仪器设备维护、质量监督与控制、检验数据记录与处理、报告编写、采样等方面的基础能力,为水处理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资料,保证水处理工艺正常运行和水质合格/达标。

教学目标有具体的知识目标、专业能力目标、方法与社会能力目标几个方面,注重对学生关键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

2.3教学内容设计

结合污水处理中国家标准规定的基本控制项目、主要控制参数设计有两个项目,分别为污水进出水水质检验、污水处理过程水质控制与检测。结合给水处理中国家标准规定的水源水检测项目、主要控制参数和水质监测三级网络设计有三个项目,分别是供水水源水质检验、净水构筑物水质控制与检测、出厂水、管网水和管网末梢水水质检验,按照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及有关规定设计教学项目,具有针对性,适合给排水行业岗位需求。

对每一项目,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每一任务都对应一具体的工作过程。通过完成具体的工作过程使学生学会主要水质指标或参数的检测,并使学生具有水质检验方案设计、采样、仪器设备管理、检验质量监督与控制、检验数据处理、报告编写等基础技能。转2.4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

1.项目教学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处理项目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首先,引导学生搜集信息,了解要做什么检验项目或完成什么任务以及为什么要做,检验哪种水样中有机物、重金属还是富营化物质等,了解其对环境或人身健康的危害。

然后,学生独立计划及判断计划的合理性,通过阅读教材或浏览网页知道怎样去做,目前有几种方案。水质检验是按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的,一般有常规法、快速法和在线法,学生主要查阅每一项目的几种方法。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收集整理。

开始阶段,学生不会做计划、方案,教师描述、讲解,引导学生看教材或提供网上信息,一段时间后,学生会慢慢习惯,成为自然,我们已经编写了适合项目教学法的教材,提供较为齐全的资料,逐渐地,学生结合实践会自己读懂或主动和同学、老师讨论问题,提出不同意见。

接下来是:学生独立实施及检查是否正确实施了计划、提出改进措施等。在方案实施中按照统一的过程如配溶液、仪器准备、采集样品、预处理、检验操作,得出结果几个步骤来进行。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比较薄弱,因此,最初的项目教师采用示范、讲解、学生模仿、熟悉关键步骤、学生重复做这样的教学方法。结果得出后,需要检查,因为误差和偏差主要来源于操作是否规范,所以学生首先在这方面查找原因,然后利用标准物质对照等质控措施检查方案实施的情况,同学间进行讨论,找到问题,对项目或任务加以改进,反复做实验,完成任务。几个任务实施后,学生会自主完成新任务,达到目标要求。

2.合作式学习

由于仪器、试剂和学时的限制,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小组,按时间或空间进行合作,分别完成不同的任务进行汇报,因此,每个人对小组的成果有责任感,促进合作精神、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3.启发引导

在做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完成项目,获得相关技能。

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上教学资源,录制、播放视频、展示图片,学生利用视觉、听觉和信息提高学习效果,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教学生做,学生模仿,在“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

结语

本课程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考核方式与目前实际工作岗位对接,适应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学生上课态度积极,配合老师完成每个环节的学习和训练,教学效果好,对教师授课给予认可。校内外专家、督导对教学给予充分肯定,城镇供水和污水处理厂对于我校市政给排水专业水质检验课程给予认可,认为课程设计合理,内容选取适当,适合岗位需要。

2.4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

1.项目教学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处理项目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首先,引导学生搜集信息,了解要做什么检验项目或完成什么任务以及为什么要做,检验哪种水样中有机物、重金属还是富营化物质等,了解其对环境或人身健康的危害。

然后,学生独立计划及判断计划的合理性,通过阅读教材或浏览网页知道怎样去做,目前有几种方案。水质检验是按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的,一般有常规法、快速法和在线法,学生主要查阅每一项目的几种方法。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收集整理。

开始阶段,学生不会做计划、方案,教师描述、讲解,引导学生看教材或提供网上信息,一段时间后,学生会慢慢习惯,成为自然,我们已经编写了适合项目教学法的教材,提供较为齐全的资料,逐渐地,学生结合实践会自己读懂或主动和同学、老师讨论问题,提出不同意见。

接下来是:学生独立实施及检查是否正确实施了计划、提出改进措施等。在方案实施中按照统一的过程如配溶液、仪器准备、采集样品、预处理、检验操作,得出结果几个步骤来进行。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比较薄弱,因此,最初的项目教师采用示范、讲解、学生模仿、熟悉关键步骤、学生重复做这样的教学方法。结果得出后,需要检查,因为误差和偏差主要来源于操作是否规范,所以学生首先在这方面查找原因,然后利用标准物质对照等质控措施检查方案实施的情况,同学间进行讨论,找到问题,对项目或任务加改进,反复做实验,完成任务。几个任务实施后,学生会自主完成新任务,达到目标要求。

2.合作式学习

由于仪器、试剂和学时的限制,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小组,按时间或空间进行合作,分别完成不同的任务进行汇报,因此,每个人对小组的成果有责任感,促进合作精神、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3.启发引导

在做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完成项目,获得相关技能。

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上教学资源,录制、播放视频、展示图片,学生利用视觉、听觉和信息提高学习效果,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教学生做,学生模仿,在“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