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风险投资管理

企业风险投资管理

企业风险投资管理

企业风险投资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风险投资金融环境创设背景

我国风险投资在经历了2002年的短暂衰退后,2003年得以迅速反弹,2004年并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2003年风险投资额达到9.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37%,2004年风险投资额达到12.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7.92%。但风险投资在我国蓬勃开展之际,国内风险投资机构及其投资额却呈现萎缩,风险投资机构由2002年296个缩减到2003年的233个,减少了三分之一强,风险投资机构所筹资金由2002年的582亿元下降到2003年的501亿元,降低了13.9%,投资额由2002年的1.948亿美元减少到2003年的1.69亿美元,所占份额由2002年的46.6%下降到2003年的17%。为何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呈现如此大的反差?本文试图从风险投资运行的金融环境、创设背景与发展历程两个方面对中外风险投资机构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找出我国风险投资弱势发展的原因所在。

风险投资运行的金融环境

一般理论与经验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投融资机制,是在特定的金融环境下运行,受金融体系结构、金融市场发展状况和金融体系运行效率影响。从风险投资的融资角度分析,风险投资需要大量的敢于承担风险的资金供给者,这些资金供给者或是机构投资者,或是个人投资者,对于他们而言,风险投资只是其进行投资决策、均衡金融资产收益性与安全性的一种手段。当一国出现较多资金供给者通过风险投资来协调其资产的收益性与安全性时,该国往往已经历了资本市场的充分发展,实现了投资者的资产多样化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层次化。风险投资的主要资金供给者——机构投资者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培育与发展。成熟的资本市场往往也意味着存在成熟的产权交易活动,这使风险投资能通过诸如IPO、MBO、M&A等各种途径退出。

纵览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可将他们分为两类,一类以存在发达、活跃的证券市场为标志,这些国家的投融资活动大部分体现在证券市场的交易上,如美国。另一类则是以强大的银行体系为主宰,主要的投融资活动通过银行体系进行,如德国和日本。Black•B和Gilson•R在1998年通过对这些国家风险投资与资本市场结构的研究,得出弱的风险投资活动与以银行融资为主宰的经济相联系的结论。美国的风险投资之所以能迅速发展、繁荣就在于美国存在着高度发达、充满活力的证券市场。

我国的金融环境

真正意义上我国金融体系的建立应始于1984年中国工商银行的创建,自此后的十多年,我国逐渐建立了自己的银行体系、保险体系和证券体系,并形成了目前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局面。由原来的计划经济逐步过渡为现在的市场经济,经济转型痕迹难免体现在金融体系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并对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造成巨大影响。

我国的证券市场初建于计划经济时代,为保持社会主义经济的国有权,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份被分割为国有股、法人股和个人股三类,市场上仅允许个人股自由流通与交易。股权分离严重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发展,2001年6月我国政府曾试图减持国有股,以增加证券市场的流动性,但由于经济转型带来的种种困难使政府不得不放弃了这一行动。尽管2004年中期,深圳证券交易所增设了中小企业板,使证券市场的发展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但我国证券市场的先天制度缺陷使其难以实现投融资转换的重任,2003年末,我国共有证券公司33家,资产总额5285亿元,资本总市值4.24577万亿元。

我国保险业是受经济转型影响最轻的金融行业,国有保险公司较早地通过业务分拆、股份制改造等方式成功实现了管理社会化。保险业在创建后的短短十多年里得到快速发展,到2004年末,保费总额达4318.1亿元,保险业总资产达1.18万亿元。但与西方国家相比,保险公司仍不能发挥主要机构投资者作用,一是我国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一直受到严格控制,到2004年才允许直接投资股票市场,投资方式、投资额度和投资管理都处于摸索阶段,发挥主要机构投资者作用、领导投资方向还有待时日;二是与瑞士5660.3美元和英国4058.5美元的保险密度相比,我国保险密度仅35.3美元,3.33%的保险深度对比英国的13.37%和瑞士的12.74%,都表明我国保险业还处于弱小阶段,还需获得长远发展。

与证券业和保险业相比,我国银行业却规模庞大、体系发达。到2003年末,国内银行体系包括3个政策性银行、4个国有独资商业银行、112个城市商业银行、693个城市信用社、32401个农村信用社,此外,还有204个外国银行分支行和223个外国银行办事处。银行体系的总资产达到27.64万亿元,远高于保险资产总额9122.8亿元和证券资本总市值4.24577万亿元,占据了我国金融市场84.3%的份额。这也表明在我国金融体系中,银行部门的主宰地位。在我国银行体系内部,国有商业银行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它吸收了65%的国民储蓄,发放了55%的金融机构贷款,承担着80%的全社会支付结算业务量。由于历史原因,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存在着丝丝缕缕、难以割断的关系,这一方面使得银行体系的大部分资金流向了国有企业,对我国经济作出重大贡献的中小企业和私人部门却难以获得资金;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也成为不良贷款的主要来源。尽管政府已采取设立资产管理公司、外汇注资、股份制改造等方式来解决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不良贷款、资本不足及公司治理问题,但我国银行体系在逐步滑入市场化轨道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主宰中国投融资结构的局面仍保持不变,大部分的社会闲置资金仍集中于国有商业银行,并通过银行体系提供给国有企业。银行体系在社会资金配置上的低效性与偏袒性仍将保持时日。

从以上分析得知,我国风险投资运行在一个以国有商业银行体系为主宰的金融环境中,该环境一方面制约了闲置资金向风险资金的转移,另一方面扩大了风险资本任务,即作为银行资金的补充,为众多的难以从银行取信的中小企业提供合法资金支持。与外国风险投资机构相比,这一金融环境也决定了我国风险投资机构在融资、投资与退出方面都处于劣势地位。

风险投资的创设背景与发展历程

美国风险投资发端于“天使投资”,是民间主体基于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利润预期而自发形成的制度创新。在风险投资的创设与发展过程中,政府主要提供法律与政策支持。这种自下而上诱致性生成的风险投资机构在高投入、高风险、高参与、高收益的投资理念下,充当着风险企业的资金供给者、管理者和服务者的社会角色。风险投资机构多以有限合伙制的组织形式出现,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者也是出资者,他以丰富的管理经验对风险投资机构的运营风险承担无限责任。

风险投资规模的扩张与收缩很大程度上受风险投资的成功案例与创业板股票市场的表现影响,如1999年惠普、雅虎等成功案例创造了硅谷神话,使美国风险投资额由1998年213.47亿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546.04亿美元,2000年更是扶摇直上到1058.92亿美元,但2001年春NASDAQ市场的崩溃使全美的风险投资额陡然降到410.15亿美元,2002年、2003年都保持这种下降趋势,直到2004年才扭转势头,微幅上升到209.41亿美元。这一特征也体现在进入我国的国际风险投资机构上,2001年、2002年受到NASDAQ股市走低影响,进入我国的外国风险投资额分别为2.58亿美元和2.086亿美元,而2003年、2004年受多起我国风险企业成功上市和合并的案例影响,外国风险投资额达到了8.23亿美元和7.944亿美元。

我国风险投资却有着全然不同的创设背景与发展历程。我国风险投资的创造产生于1985年科学技术体制改革,中央政府力图借此改变研究开发资金由政府计划拨款的局面,解决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缓慢、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这一初创目的不仅决定了我国风险投资独特的社会角色——提供资金、促进高科技转化,而且也使随后的发展历程——每次快速增长或衰退都与政府决策相关。1992年邓小平南巡确定了风险投资的发展方向,在各地政府的响应下,1993年末,国内建立了11个风险投资公司,但大多数是由地方政府建立,并附属于科技部。1998年中央民建“关于尽快发展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的提出掀起了全国各地研究风险投资、设立风险投资公司的热潮,1999年末风险投资公司有99个,当年新增40个,2000年新创风险投资公司102个,这其中包括部分私营公司和金融机构与企业发起创设的公司。政府资金不再是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的唯一资金来源,私人部门已开始进入风险投资行业,部分上市公司加入风险投资浪潮,2001年末,我国风险投资中45%的资金来源于公共企业,总额为8.8亿美元,42%来自于政府部门,总额为8.36亿美元,再有13%来自于私人部门,总额为2.55亿美元。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开始由政府主宰(2000年占70.2%)转为公共企业与政府部门几分秋色。2001年末,当中国证监会宣布延迟开设二板市场的决定,缺乏退出渠道的风险投资公司遭到严重的打击,风险投资额由2001年5.18亿美元下降到4.18亿美元,下降了19.31%。

2002年政府文件《外资风险投资公司管理条例》草稿的,鼓励了部分中外合资风险投资公司的建立。2003年、2004年我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及多起风险投资成功退出案例的出现都促进了风险投资快速反弹与增长,2003年风险投资额9.92亿美元,2004年12.6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37%和27.92%。但是如前所述,风险投资机构由2002年的296个缩减到2003年的233个,减少了三分之一强,风险投资机构所筹资金由2002年的582亿元下降到了2003年的501亿元,降低了13.9%,风险投资额由2002年的1.948亿美元减少到2003年的1.69亿美元,所占份额由2002年的46.6%下降到2003年的17%。2004年受到中小企业板设立影响,中国风险投资有了较大的增长,风险投资额上升到3.19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89.23%,所占份额也上升到25.2%。

在我国风险资本来源逐渐企业化、私人化的过程中,风险投资机构与其外国同行相比的另一弱点也根源于它特殊的创设背景与发展历程,即我国风险投资基金管理者基本上都缺乏管理经验。如前分析,我国许多风险投资机构由政府部门创建,大部分风险投资机构创建于2000年及以后,基金管理者对风险投资项目的选择及风险企业的管理都缺乏足够的经验。在对204个风险投资公司管理者的调查中发现,具有政府官员背景的有48个,原为教授学者的有31个,具有银行及其他金融背景的有37个,具有国外背景或海归背景的有13人,只有75个具有企业家背景,占37%。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制约我国风险投资机构发展的因素所在。

我国风险投资是作为国家科技兴国政策的一部分由政府强制推行的产物,它运行在以国有商业银行占统治地位的金融环境中,其发展规律与社会角色更多地与政府政策相关。这使它与国外同行相比,在筹资渠道、管理水平、退出途径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处于相对劣势地位。政府在采取措施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时,应重新审视风险投资的定位与政策,应在改善金融环境、促进立法、规范风险投资的发展目标上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企业风险投资管理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投资显得越来越重要,而投资风险也随之产生。全文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成因及规避方法的分析,希望可以帮助企业管理人员提高风险意识,正确认识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从而更好地对其进行管理。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本投资风险 在知识经济蓬勃兴起的今天,人将成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也开始把人力资本投资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一项重要策略。然而,根据风险与收益并存的原则,企业在享受因人力资本投资成功带来的丰厚回报的同时,必然也要承担因人力资本投资失败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因此,对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作为理性投资者在全面了解了风险产生的原因后,就可从中找出防范措施,尽可能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以达到最大限度获取投资收益的目的。本文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及风险成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方法。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概念及特征 人力资本,引用著名经济学家舒而茨的定义就是: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或非人力资本而言的,是指体现在人身上的,可以被用来提供未来收入的一种资本,是指人类自身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并不断增值的能力。人力资本不等于人力资源,人力只有经过培训,才能真正成为资本。而人力资本投资,是指对人力资本进行一定的投入,使其在质和量上都有所提高,并期望这种提高能最终反映在劳动产出增加上的一种投资行为。 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投资主体对人力资本投入结果的不确定性。人力资本的投资主体,主要由政府、企业、个人三方面组成,我们仅就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展开论述。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相对于政府、个人有以下几个特征:投资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得资本的投资收益,较其他两个投资主体具有更明确的盈利性质;投资范围主要集中于培训以及部分用于卫生保健,范围较小;投资一般来说都存在一定的约束机制,制约性更强。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状况不容乐观,投资严重不足。我国规定企业必须按工资总额的1.5%用作培训经费,但事实上这项规定并没有得到落实。据南京大学赵曙明教授等的调查,我国国有企业中30%以上只是象征性的拨一点教育、培训费,年人均在10元以下。这和发达国家形成鲜明对比,如IBM,摩托罗拉等用于培训的经费占工资总额的5%—10%;在德国,培训工作费用每人能达到六七万马克。 既然企业对于人力资本投资都如此欠缺,更谈不上对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进行积极、有效的管理了。企业对于人力资本投资之所以如此被动,原因之一就是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对投资风险的风范意识不强,而且非常缺乏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片面地夸大投资失败而导致损失的风险,而没有从自身加强对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管理。 因此希望通过对风险成因及规避方法的分析,使企业更好地了解并懂得如何规避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从而能够积极大胆地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产生原因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内部因素的影响,主要可以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外部环境的影响 国家政治倾向的变化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改过去闭关自守的政策,同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的交流日益增多,从而导致对跨国型人才需求大大增加,而我国企业目前的人力资本投资却满足不了这方面的需求。 国家产业结构的政策调整 现今知识经济兴起,信息产业异军突起,

企业风险投资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电投资企业;财务风险;风险管理

水电投资企业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建设性企业,一般以水利、电力及其他基础设施为建设对象。作为以建筑施工项目为主的企业,水电投资企业在运营管理中面临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破产风险等多重风险,而财务风险是水电投资企业需重点关注方面。由于水电投资具有投资周期长、借贷风险高、收益不稳定等特点,决定了水电投资企业面临财务风险管理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而在当前状况下,由于缺乏对水电投资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认知及管控经验,导致水电投资企业面临日益严重的财务风险。因此,积极探究水电投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形式,不仅可以深化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认知,还能够促进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水平的提升、减少企业投资风险。

一、财务风险管理的特点

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会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筹资、流转及资金回收等过程中面临的机会损失。财务风险管理具有系统性、动态性、连续性和循环性的特点。系统性是指财务风险管理是事前预防、事中防范和事后管控等系统化统一体,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也是在系统环境的影响之下;动态性是指财务风险的管理手段需要依据财务风险的种类及其发展性特点,进行动态、灵活地应对;持续性是指财务风险管理涉及筹资、流转及资金回收等多个业务流程,是持续发展,不间断的管理应对体系;循环性则是指财务风险管理并非可以永久消除、一劳永逸,而是循环发展,不断变化的过程。

二、加强水电投资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提高财务管理的意义

(一)改变了水电投资企业发展重效益、轻管理的格局,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

水电投资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主要表现在水电施工企业的前期投资大、负债率高及回报周期长等。长期以来,为有效控制水电投资企业的成本,水电投资方一直将利润率作为衡量发展水平及经济效益的有效指标。但只注重利润,而不关注管理,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一直是水电投资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加强水电投资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可以及时发现投资运营中不利因素,将潜在风险损失降到最低。此外,对其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管控,还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水电投资企业根据投资回报率,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价体系,并将当前收益与未来收益进行对比,从而选择合适的路径将相关的资金流投入到水电投资企业的运营发展中,获得良好收益。

(二)有效降低了水电投资企业的财务风险,有利于建立完善的财务体系和资金管理机制

财务风险的管控一直是水电投资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水电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表现在筹资过程中的机会成本、投资兴建过程中的坏账及人为操控及投资活动完成后的利息损失等。加强水电投资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将风险水平控制在预定的范围之内。当然,完善的财务体系不仅包括财务风险管理机制,还应体现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财务风险管控人员等方面。水电投资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对资金,尤其是流动资金的管控,而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营,也会对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机制产生作用。

(三)加强水电投资企业财务风险的管控有利于强化对单位收益分配的评价

水电投资企业的收益分配在我国法律上已有明确的规定,会计法及相关的会计准则也对企业的收益分配进行了有效的限定,如必须在特定年限内计提法定盈余公积,其次计提任意盈余公积,然后再允许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加强水电投资企业财务风险的管控,就是本着谨慎性的原则,在对单位收益M行分配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投资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而不是为了美化财务报表、虚增利润率,向利益相关者进行不合程序的收益分配。加强对单位收益分配的评价客观上会产生两种作用:一是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收益”评价体系,合理评价水电投资企业的投资行为;二是保障水电投资企业的运营发展,科学管控风险,并可以进行有效率的再投资行为。

三、构建水电投资企业财务保障机制,提升水电投资企业风险管控水平的举措

(一)提高水电投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和完善水电投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当前,水电投资企业要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一是要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具体来说,提高水电投资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就财务管理人员来说,要对水电企业施工产生的财务活动,尤其是资金活动进行合理管控,对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提升应对财务风险的意识;就水电投资企业管理层来说,为降低财务风险,必须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提升财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并通过企业研讨和管理培训等形式将风险防范有效实施。此外,实现对水电投资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管控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建设。建立和完善水电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就是要将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及财务监督等有效结合,通过制度化规定、多元化形式和规范化行为将水电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控制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之上。

(二)拓展水电投资企业的筹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增加风险管控建设支出

有效管控水电投资企业的财务风险,其重要体现是优化其筹资方式。水电投资企业的投资成本一般较大,负债率相对较高,负债水平从20%-80%不等,且规模越大的水电企业其负债率也往往越高。为获得水电项目投资所需的现金流,水电投资企业经常会发生筹资行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是绝大多数的水电投资企业面临的选择。但从银行等机构取得发展资金具有很大的限制性,且渠道单一,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债券筹资、票据筹和其他形式的筹资方式,以实现水电投资企业筹资方式的丰富多元。当然,还要充分考虑政策的可得性,利用水电企业专用款等积极解决企业的筹资难题。此外,还要注重增加风险管控建设支出,将风险防范成本纳入财务管理的总成本之中,通过建设风控岗和管控准则等对水电投资企业进行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

(三)深化水电投资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观念,并有效规范财务管理活动

水电投资企业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未能对前期筹资、中期运营及后期评价与监督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规范。为此,水电企业管理层要注重深化财会人员的财务风险管理观念,并结合项目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理念的转移。为有效规范水电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对于企业发生的前期筹资行为,要注重识别机会,尽可能降低项目成本,并将筹资风险指标纳入到财务评价之中;对于企业发生的中期运营发展流程,要注重对现金流的管控,并根据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合理确定其运营风险等级;对于企业发生的后期评价及监督,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并根据“收益―风险”对等的原则对水电投资企业的项目投资行为进行评定。

(四)创新水电投资企业财务管理领导体制,引进财务风险管控人才,提升管理专业化水平

水电投资企业通过设立总会计师职位,实现了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为建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制,各水电投资企业应尽快建立总会计师负责制,以制度形式确立总会计师的经济责任。通过这项改革,建立全面的内部管理框架,对水电投资企业建设发展意义重大。此外,水电投资企业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将高素质和专业化的财务风险管控人才投入到水电投资企业的财务管控活动中,如将风险管理与控制方面的专家引入水电投资企业的再投资环节,从事企业收益的界定和战略的规划。

四、结束语

加强水电投资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是促进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在探讨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特点及有效财务风险管理意义水平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系统提出了降低水电投资企业财务风险,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有效举措,,以期能为水电投资企业实现财务风险的可管、可控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杨毅平.我国水电企业海外投资政治风险保险的收益模型[J].水利经济,2014(6):25-27.

企业风险投资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风险投资 投资公司 风险企业

风险投资的特点是高风险、高收益。除了风险企业需要有先进的技术或者独特的商业模式等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竞争优势以外,风险投资公司对风险企业不遗余力地支持和管理监督也是保证风险企业能最终实现其商业价值、规避高风险,获得高收益的重要保证。风险投资与其他形式投资的最大差异在于风险投资公司不是通过分享风险企业的利润实现投资收益的;而是通过扶持风险企业迅速成长,然后从风险企业成功退出,一次性获得高额回报。因此,风险投资公司与风险企业是在创造风险企业成功的历程中的战略盟友。风险投资公司会充分发挥其各种优势和影响力,帮助风险企业实现商业价值。他们对风险企业的核心作用就是提供增值服务(value-added service)。风险投资公司对风险企业的增值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资金支持

风险投资公司向风险企业提供的资金包括首次融资和再次融资。

(1)首次融资。这是风险投资公司确认风险企业商业计划书的价值后提供的启动资金。这次投资主要是考察风险企业商业计划书内容的可行性。如是否按计划开展研发或产品生产,管理团队运行效率等等。首次融资一般由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单独投资,资金来源通常是天使投资,也有机构投资。

(2)再次融资。为了降低投资风险,风险投资公司通常根据风险企业的发展目标,分段投资。所投资金一般仅够风险企业实现当期目标。如果风险企业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又将资金用尽,风险投资公司便会做阶段性评价,决定是否继续投资或者退出。

当风险企业前一阶段运营正常并达到预期目标后,风险投资公司将一次或者多次追加投资以帮助风险企业快速成长。当风险投资公司完成首次融资后,就将马上考虑再融资的安排。再融资可以是一家风险投资公司的单独融资,也可能是多家风险投资公司的联合投资。如果单独投资,风险投资公司将调整其内部的投资组合,准备足够的资本金;或者开展新一轮的筹资活动募集第二轮基金(风险投资公司一般同时管理2~3个基金,在第一个基金筹资后开始投资,并在首轮投资后的第5年开始第二轮基金的筹集。如果采用联合投资,风险投资公司将寻找合作伙伴,并作相应的股权安排等等。

资金是风险企业的血液。风险投资公司的作用就是随时为快速成长的风险企业提供足够的资本保证其发展。这也是风险投资公司对风险企业提供的最基本的增值服务。

2 影响力支持

成功的风险投资公司会通过以往成功的融资、管理和退出安排而给现在的风险企业罩上一个成功的光环。风险投资公司也会充分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在业界的良好声誉、关系网为现在的风险企业创造各种优惠和捷径,具体表现在:

(1)中介机构支持。透过风险投资公司的影响力和一些关系网,一些优秀的中介服务机构如:投资银行、律师事务所、仲裁机构、会计(审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科技中介机构、信托投资公司等等将会很乐意为风险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甚至是以较低的价格提供服务。因此,风险投资公司的影响力和经验将帮助风险企业快速地找到适合自己的服务机构,并享受到优质甚至优先的服务。

(2)政府支持。成功的风险投资公司在以往的投资过程中无疑对发展当地经济产生过巨大影响,因此他们会受到政府的重视。而风险投资公司在处理各种外部关系时也会把与当地政府建立良好关系放在重要的位置。因此,作为风险投资公司一个子项目的风险企业,自然会享受到较好的待遇。从而比较容易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甚至享受到一些政策优惠或方便。

(3)市场支持。有成功的风险投资公司支持的风险企业一般会被市场认为是“未来的明星”。因此会提升风险企业“预期”市场竞争力。许多风险企业的上下游企业也会考虑给予风险企业更多的让利或者延期付款优惠等等。同时,风险企业的新产品也容易被市场认可,降低进入市场的障碍和风险。因为风险投资家对所投行业一般很熟悉,他们甚至可以为初创的风险企业建议诸如设备购买、技术引进等渠道,利用他们的市场经验为风险企业提供便利。

(4)金融体系的支持。由成功风险投资公司推荐的风险企业在ipo时更容易为金融机构接受,因而能够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帮助承销股票,或者获得更高的ipo价格。当风险企业需要在银行贷款的时候,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得银行的支持。总之,有风险投资公司支持的风险企业犹如是一只拥有航空母舰护航的小船,在风险投资的海洋中会航行得更加通行无阻。

3 管理支持

风险投资与其他投资形式的另一个本质区别在于,风险投资公司会深层次地介入风险企业的管理。风险投资公司无论投资额多少,在风险企业所占股份大小如何,一般都会要求在董事会占有重要的席位甚至拥有否决权以便能随时介入风险企业的管理和对重要决策施加影响。风险投资公司对风险企业的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战略决策指导。风险投资公司由于有丰富的投资经验,而且同时经营好几个项目,因此对行业发展和外部环境有更深的理解。他们会对风险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良好的建议和指导,如:制定公司战略规划,愿景设计、行业分析等等。

(2)管理团队重组。当风险企业的运营偏离商业计划书或者出现较大的失误,风险投资公司将马上施压重组管理团队,或者建议新的管理人员加入。例如:让原风险企业创业者让位,聘用新的ceo、cfo、coo等。有时在风险企业的种子期,风险投资公司会帮助组建管理团队,甚至直接派员进行管理直到新的管理团队组建完成为止。

(3)财务监控。财务指标是风险投资公司评价风险企业运营状况的重要手段,如:现金流、收益率等。风险投资公司一般要求风险企业每月甚者每周提供一份财务报表以便随时了解风险企业的经营状况。而这些数据也是作为风险投资公司预警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美国常用的“零现金日”警戒(zero cash date—zcd)。当一个风险企业的财务报告显示其现金只够维持公司运转9个月的时候,风险投资公司就需要考虑是继续投资还是要将这家企业出售。当风险企业经营遭遇失败的时候,财务监控也是风险投资公司采取资产保全的重要保证。

(4)核心竞争力保护。风险企业因其独特的技术或者商业模式而使其具有很高的潜在的商业价值。风险投资公司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保证这些核心竞争力不会因为员工的流动而流失甚至被竞争对手拷贝。因此,风险投资公司会帮助风险企业设计员工股权安排以激励和留住关键员工,并为未来吸引新的重要成员加盟打下基础;与员工签订合同对新的研究成果/专利等的归属做出定义;参与设计公司保密条款等等。以及当市场上出现有巨大竞争性的企业和产品时,如何采取打压、收购等行动以保证原风险企业的竞争优势。由于风险投资公司在管理这些问题时已经轻车熟驾,经验丰富,可以通过套用以往的股权安排模式或者合同范本稍加修改后移植到新的风险企业使用,或者迅速调动资金采取行动。

(5)危机管理。当风险企业出现重大险情的时候,如:技术失败、市场失误、重要员工离职等等,风险投资公司会立即进行干预,甚至会自己派出人员接管风险企业,以防事态恶化;或者保护风险企业留存资产以便作风险投资退出安排。危机管理是一般中小企业的致命打击,而风险企业则因为较少有这方面经验而容易因此遭遇失败。但风险投资公司长期在高风险的投资行业中运营,对各种危机的经历和应对能力都更丰富。因此,风险投资公司在危机管理方面会给予风险企业重要支持。

(6)反股权稀释安排。风险企业因需要多次融资才能实现预期目标,从而获得巨大的市场收益。而在多次融资过程中,风险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公司都有可能因为新加入资金而发现原有的股权价值被稀释。风险投资公司将帮助设计合理的增资计划,股权安排等以保证风险企业家始终有足够的动因努力工作,而又使风险投资公司在每次融资中能保护自己的权益。

4 退出安排

风险投资是筹资—投资—退出—再筹资的一个循环过程。由于风险投资公司主要通过从投资项目退出时获得的高额回报作为其投资回报。而退出时的回报高低也是衡量风险投资公司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加上风险投资公司筹集的资金使用时限一般为7~10年,因此,投资的流动性是衡量风险投资公司投资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风险投资公司一般在首次投资的时候就开始做退出安排。可以说,投资是过程,退出才是目的。关于退出安排,风险投资公司的主要工作在于。

(1)确定退出时机。风险投资公司在帮助风险企业管理的同时,时刻关注如何从风险企业退出。如果风险企业经营不善,无法达到预期目标,风险投资公司会决定不再追加投资,同时会考虑清算、变卖风险企业,从中收回残值。这是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企业都不愿看到的结果。但对经营遭遇失败或临近失败的企业采取这种行动实际是资产保全、降低风险的一个有效手段。如果风险企业经营良好,风险投资公司也将决定何时退出—是等市场更好一些呢还是等风险企业更成熟一些,还是马上就退出等等。是否能够很好地把握退出时间一般关系着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企业能否获得超额利益。如:在1999年夏季以前ipo的网络公司和在“9.11”以后ipo,风险企业在市场的估价是完全不同的。

(2)确定退出方式。ipo(首次公开发售)或者m&a(出售兼并)或者mbo(管理层回购)以及清算是风险投资公司通常使用的四种退出方式。其中ipo获得的收益最大。在美国1998年统计显示,ipo回报为7.1倍,m&a回报为1.7倍,回购为1.2倍,清算为0.2倍。但是,王晓东等的研究又显示“尽管首次公开发行在个案比较中表现了较高的变现回报水平,但在其它相关因素的制约下,它的整体退出收益不如企业并购。”按照通常的说法是股市好的时候ipo多,股市差的时候m&a多。但最终采用何种退出形式是关系风险投资公司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风险企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3)退出安排。无论是以何种方式退出,风险投资公司都需要协助风险企业制定进一步发展计划。一方面是对风险企业起到激励的作用。因为退出(除了清算)都是风险企业价值重新被市场确定的一个机会,而一般都是在企业增值的时候到更广阔的市场被重新估价。同时,为了保证任何一种退出方式都能够获得尽可能高的回报,风险投资公司需要在金融界、证券商或者关联企业之间做大量的宣传和沟通的工作,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风险企业,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对风险企业价值的低估。

5 结语

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企业作为战略盟友需要在风险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共同努力以达到双赢的目标。风险投资公司向风险企业提供的不仅仅是风险资本,而且还有它的影响力、管理和退出安排等多方面的支持。这样才最终造就了风险企业的成功和风险投资公司的高收益。

企业风险投资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5- 0028- 01

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还以其庞大的数量和广泛的分布,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力量。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各种投资风险问题也比较突出,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对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管理进行探讨。

1 我国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及其影响因素

通常情况下,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和财务管理的缺陷,如经营规模、组织结构、资金来源等方面的局限性等,都会导致中小企业的投资效率较低。总体而言,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利率升降引发的投资风险。在中小企业的投资过程中,往往由于受到国家宏观财税政策、金融政策或市场因素等方面的影响,使得利率处于不稳定状态,从而影响投资企业的收益。当银行利率下降时,企业的投资收益率上升;反之,则会下降,给企业带来投资风险或经济损失。

(2)购买力变化引发的投资风险。这主要是由通货膨胀导致企业的投资到期或出售时,其现金购买力下降。在通货膨胀率较高的时候,由于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使得同等价值的货币购买力降低。在此时,如果企业进行投资,则会有较大的风险。

(3)投资决策错误而引发的投资风险。在企业的投资过程中,往往会由于事先不能进行严格的项目可行性论证,或由于自身素质较低导致项目管理混乱,资金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使企业的项目投资利润下降,导致企业的经济损失。

(4)项目管理混乱引发的投资风险。如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之前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或项目设计尚未完成,资金未能到位便盲目开工,项目接近竣工决算,仍未签订施工合同等现象,都会给企业的投资造成极大的风险。

2 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1)风险识别。这是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对投资过程中面临的一切风险有较全面的了解,才能进行项目的客观评估和决策,从而使风险管理建立在良好的基础之上。

(2)风险评估。对投资风险进行量化,确定风险的高低和大小,并对其发生的概率和及其对项目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价,为投资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3)风险决策。当完成风险评估之后,要针对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对策,对项目投资的短期和长期目标进行决策,选择最佳的风险管理方案。

(4)风险处理。按照风险决策的风险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的管理组织,并制定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制订详尽的管理计划,落实岗位责任,确保投资过程中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

(5)风险管理后评价。在投资风险管理实施后,要持续地监督检查风险管理工作,看其中是否存在遗漏的风险因素,条件是否发生变化,是否存在新的风险,采取的管理措施是否恰当,并对决策的合理性和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以不断改进风险管理措施。

3 我国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的管理对策

3.1 投资风险预警

在企业的投资过程中,应该按照企业投资的实际环境变化,对将来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警,预防投资失败或遭受损失。

(1)系统构建。要想确保投资预警系统的合理性,就应该明确预警系统的目标,通过确认企业面临的投资风险,寻找警源并制定预防控制措施,而且预警系统必须开放化、动态化,如遭受企业或所在行业的经济影响,应该不断调整预警指标的临界值。

(2)加强预警的分析。在对投资预警的警源进行分析时,应该充分结合企业的战略环境,并在国家的政策和相关法律指引下,对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行定期的分析,以确保战略投资合法合规。

(3)构建健全的内控机制。通常情况下,事前监控和事后管理是降低企业投资风险的主要措施。所以,投资预警内控机制也应该包括风险的投资前监测和有效的管理控制。可通过建立组织机构、制定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并对管理控制过程进行记录等一系列投资预警内部控制机制来实现。

3.2 企业投资风险内部控制措施

不断健全企业的内控控制,对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内部制度保障,这是企业健康运营的基础。通过内控体系,既能够确保企业投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而且能够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保障投资者的利益。通常情况下,企业中的战略性长期有价证券投资要由企业的高层领导进行决策,对于战术性的短期投资则由开发部门或业务部门进行投资决策。但不论何种决策,都必须通过企业内控委员会的批准和审核。对于企业项目投资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及时研究,积极找寻对策进行防范,与此同时,要不断进行战略性分析,确保投资的合法性,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减少由于决策失误而导致的重复建设或同行业之间的过度竞争,这样就能够从根本上对投资的方向和资金进行控制,以全面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益。此外,必须重视各种显性和隐性的投资陷阱,并合理规避,才能将投资风险降到最小,实现企业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丽.基于经济资本的财险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