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管理知识点汇总

企业管理知识点汇总

企业管理知识点汇总

企业管理知识点汇总范文第1篇

为贯彻全国税务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税收征管工作的要求,切实加强非居民税收管理,进一步提高非居民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实行专业化管理机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以及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日益融合,税收国际化问题日益凸显,做好国际税收管理工作意义重大。非居民税收管理是国际税收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我国行使税收管辖权、维护国家经济的重要手段。各级税务机关应充分认识加强非居民税收管理的重要意义,防止出现因非居民税收规模相对较小而不重视甚至忽视管理的现象,切实把非居民税收管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非居民税收管理对象为外国居民,税源跨国(境)流动性大、隐蔽性强,需要依据国内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协定判定税收管辖权及纳税义务,管理政策性、时效性和专业性较强。各级税务机关应建立非居民税收管理专业化工作机制,把非居民纳入日常税收管理并作为分类管理的一个类别,规范和完善非居民税收管理制度,把握非居民税源流动规律,建立健全非居民税收管理岗位,配备足够的专业人才,及时防范非居民税源流失风险。

二、突出重点,加大税收管理力度

*年以来,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范非居民税收管理,税务总局建立了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申报制度,颁布了非居民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税收管理办法,出台了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办法、汇算清缴管理办法及工作规程,并明确了有关政策,各地应认真抓好上述措施的贯彻落实工作。

(一)做好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申报及汇算清缴工作。2009年是税务部门对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实行独立申报和汇算清缴制度的第一年。做好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和汇算清缴,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常规性基础工作,是征纳双方落实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法律法规的具体体现,是确保税收收入及时足额入库的有效手段,且关系到纳税评估、税务审计以及反避税工作的深入开展。对此,各级税务机关要落实好《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申报表〉等报表的通知》(国税函〔*〕801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6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规程〉的通知》(国税发〔2009〕11号)文件精神,规范日常管理,加强纳税服务,指导一线税收管理人员和辅导纳税人做好日常纳税申报和汇算清缴,进一步提高税款预缴率,防范欠税,不断提高纳税申报和汇算清缴工作质量。

(二)加强非居民承包工程和提供劳务税收管理。为规范和加强非居民承包工程和提供劳务税收管理,税务总局下发《非居民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税收管理暂行办法》(税务总局令第19号),各地应抓好该办法的学习贯彻落实工作。要在全面加强非居民承包工程和提供劳务税收管理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以重点建设项目为重点,突出抓好非居民税务登记、申报征收以及相关境内机构和个人资料报告工作,力争使非居民承包工程和提供劳务的税收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三)加强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工作。各地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号)规定,落实扣缴登记和合同备案制度,辅导扣缴义务人及时准确扣缴应纳税款,建立管理台帐和管理档案,追缴漏税。尤其是对股权转让交易双方均为非居民企业且在境外交易的行为,应以被转让股权的境内企业为抓手,以税务变更登记为控制点,防范税收流失。各地国税局和地税局要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新增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的通知》(国税发〔*〕120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9〕50号)要求,抓好对所管辖企业所得税企业的源泉扣缴工作。

(四)做好对外支付税务证明管理工作。各地应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服务贸易等项目对外支付提交税务证明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64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服务贸易等项目对外支付出具税务证明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122号)要求,制定操作规程,及时把好税务证明出具关,控管非居民税收收入流失,同时要方便支付人付汇。

(五)抓好税收收入预测分析工作。各地应建立非居民税收收入预测分析机制,季度终了后7日内向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上报《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收入情况分析表》(见附件),分析收入增减原因,把握非居民税收收入变化规律。

(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各地应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做好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源泉扣缴及汇算清缴工作,出具对外支付税务证明,以及获取相关部门涉税信息等工作。

(七)加强协调配合。各地国税局和地税局应加强协调配合,建立联合工作机制,确保非居民税收管辖权及纳税义务判定特别是常设机构确定上的一致性,联合出具对外支付税务证明,联合开展税务审计,提高非居民税收管理效率;各地应加强跨区域间的非居民税收管理协调配合力度,共同做好汇总申报纳税企业的税收管理,强化异地追缴税款的协助意识和工作力度,防范非居民利用地域差异逃避纳税义务;加强与非居民税收管理有关的政府机关、相关部门的配合,拓宽非居民涉税信息的获取渠道,主动寻找非居民税源。

(八)开展非居民企业税收专项检查。2009年,税务总局把非居民企业纳入税收专项检查内容,各地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2009年税收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9〕9号)要求,制定工作方案,抽调精干力量,抓好非居民企业税收检查,查处偷逃骗税行为。

三、加强调研,进一步完善政策和管理制度

各地税务部门应加强对非居民税收管理的调研力度,注意掌握纳税人的反映和意见,认真总结经验,把非居民税收管理中的成功经验、主要问题,及时反馈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为进一步完善非居民税收政策和管理制度提供素材。

企业管理知识点汇总范文第2篇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家企业?带着许多疑问,记者走进双汇软件,对话双汇软件公司副总经理任红忠先生,请他为我们揭示这家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智慧。

一对一的精细化管理

双汇软件的主营业务是为各类工业企业、流通企业,特别是大型工业企业集团、商业/物流企业集团以及工商一体化的超大企业集团提供基于J2EE架构的企业协同应用平台,以及涵盖分销、连锁、零售、物流、财务、采购、生产、仓储、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个性化、全方位、集成化的全面信息化解决方案。这家为客户企业信息化提供量身定制服务的IT企业,在细节中处处透露着紧凑、简练、高效率的风格。

走进双汇软件的办公室,一个格子间里就是一个项目团队,一位中层项目经理带领着两到三人的精干队伍,背靠背而坐。现在公司一共有九个这样的项目团队,并且随着业务的发展,新的项目团队还在不断组建。谈及这一组织架构的用意,任红忠用了“效率”两个字。

“每位知识型员工都是个性化的存在,管理者必须对他们进行个别化管理,小到一眼明了员工今天的工作状态,大到把握其技术水平提升速度,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协调和帮助,这样才能最大效率地发挥出其潜力。我们控制每位中层的管理幅度不超过三个人,也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一对一的精细化管理”是每位双汇软件员工享受的“特殊待遇”,也是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

例如制度的执行,以及依据制度对员工进行的日常监督、及时提醒,并不会因为迁就知识型员工的个性而打折扣,但对于一时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高级程序人才却也能做到先给机会尽心“挽救”――放他回家去玩个够,一两个月后企业依然张开双臂欢迎他的回归。

再比如,合理调控出差,严格控制出差补助,不让员工发差旅费之财,却也能将出差的劳动强度差异在年终奖金中给予回报,精细化地体现“多劳多得”。

又比如,关注知识型员工对工作成就感的追求,将员工成长视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第一要义。新员工初进公司,上的第一堂课就是树立“为自己工作”的理念,公司会帮助其分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一看工作态度,二看学习能力,三看决心,激发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在赛马中相马

2008年年底,双汇软件承接了双汇集团的自动化项目。在组建项目团队时,临时抽调了一名中层产品经理和两名主动请缨的普通程序员。两位基层员工也许并没有意识到,从他们自告奋勇参与这项艰巨工作时起,“赛马”就开始了,他们的专业能力、软性技能、工作态度、心理素质等等,都在项目组长的火眼金睛之中。

考验的标准,用任红忠的话来说,就是“又红又专”,“专”自然是指专业技术能力,“红”则指敬业、忠诚。在双汇软件,一旦客户有需要,第一个出现在现场的永远都是项目经理,更高的职位永远与更大的责任画等号。因此“红”是双汇软件晋升制度中的一项关键指标,愿意承担更大责任,主动建言献策,积极完成工作,这些表现都会为员工的晋升加分。

与上述的识人标准相对应的则是全体员工心中有数的“一切以业绩说话”的考核制度,以及顺畅沟通的氛围。深刻意识到人际内耗会严重影响员工尤其是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效率,因此公司高层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身体力行打造积极向上、健康简单的人际氛围,让员工不再为办公室政治、人际关系所累,本着做事的态度做人,相信“我的所有努力都能被企业看到,都能得到公平的认可”。

最终,一名程序员的“红”和“专”在这轮“赛马”中、在客户那里通过了严格考验,他顺理成章被提拔到了中层岗位,并且没有遭到任何异议。没有复杂的制度、精巧的程序,但让无数企业头疼的晋升难题,在双汇软件却颇有几分举重若轻的味道。发展中的双汇软件,在给员工提供成长机遇的同时,也在不断选拔、打磨自己的核心团队,现在“在赛马中相马”的选拔晋升制度、健康积极的竞争心态已经成了全体员工的共识。

一份忠诚的心理契约

在双汇软件,晋升是一个轻松的话题,薪酬也同样如此。这家企业的薪酬水平在市场上并不突出,核心团队却没有一个员工因为高薪吸引而离去,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双汇软件有一项帮助员工实现财务自由的理财计划――凡是在双汇软件工作两年及以上的员工,都可以自愿决定、在一定额度上限下入股公司推介的一些投资项目。

这一理财计划是2002年由双汇软件总裁刘小兵先生创造的,旨在更好地实践“让员工衣食无忧”的企业责任,更紧密地凝聚核心员工。从此以后,公司一旦发现合适的投资项目,在经过仔细筛选和评估后,都会提供给员工,由员工自愿决定是否投资,投资额度上限则根据员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业绩、收入水平、风险承受能力提前确定。投资某企业项目时,员工在不到一年半时间内得到了五倍的投资回报率,其他项目也收益颇丰,并且迄今为止还没有过投资亏损的记录。在采访中,库存/存货产品经理裘少晨对记者说:“以后只要有投资机会我就投!”惊讶于他信心满满的同时,核心团队对企业充分的信任、默契的追随更是可见一斑。

在打造这份企业与员工牢固心理契约的过程中,鼓励员工意见表达、进行点对点的沟通是双汇软件的又一法宝。与员工沟通已经成了高层每天的工作习惯,总裁刘小兵以及其他高层每天都会走进格子间,或和中层沟通一下基层员工成长情况,或和大家拉拉家常,或倾听员工对产品服务创新的奇思妙想,高层办公室的大门也永远向所有员工敞开。而只要是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事,即使是办公室选址,都会广泛征求员工意见。

企业管理知识点汇总范文第3篇

关键词:集团公司;商业票据;风险规避;管理

一、商业票据的简介

(一)定义

由于商业汇票具有融资性质和支付功能,近些年来,在制造、批发和零售等行业使用商业汇票的规模越来越大,解决许多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

依据承兑人的不同,商业汇票一般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主要以银行信用为主,由企业出票、银行承兑,安全可靠性高,易于流通,具有汇兑、支付、信用、结算、融资等功能;而商业承兑汇票是企业出票、企业承兑,故其信用低于银行承兑汇票,日常的使用率也不高。二者除了信用差别外,其他相关用途和流程基本相似。

(二)特点

1. 期限长

一般来讲,纸质的商业承兑汇票最长不超过6个月,电子的商业承兑汇票最长不超过一年。

2. 流动性强

《票据法》规定,在汇票到期日之前,可以将汇票背书转让,在背书转让过程中,就算有一手背书是虚伪交易,也不影响善意取得人对票据承兑的权利。

3. 节约资金成本

对于债务人来讲,开具商业汇票就等同于取得了较低利息的短期借款,大大降低了债务人的资本成本,缓解了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局面。基于这些方面,越来越多的客户在大批量购买商品时往往以商业票据的方式进行结算,对于收取商业票据的债权人来讲,这些商业票据不仅会影响企业资金的流动性,而且如果对票据管理不善,还会发生丢失、毁损,给债权公司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商业票据管理的现状

(一)收取商业票据的规模不断扩大

近些年来,各集团企业业务规模不断向外拓展,许多集团企业的融资相对困难,很多公司为了保证业务量的完成,开始放宽收款条件,而具有融资性质和支付功能的商业汇票,被大多集团企业广泛使用,使用的规模和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例如,制造行业某一大型上市集团公司2010~2015年收取的商业汇票数量从200多张上升到2015年的2000多张,银行承兑汇票的金额由1.46亿上升至5.68亿,商业承兑汇票则从2012年的1.34亿迅速上升为2015年的11.58亿,至2015年,收取商业承兑汇票的金额几乎是银行承兑汇票的两倍。归其原因是该公司放宽了收款条件,遵从许多大客户的意愿,开始收取商业承兑汇票导致的。

(二)收取商业票据的审批流程较为复杂

集团公司内部收取商业票据的审批流程一般为:分公司营业员从客户那里取得用于支付货款的商业票据,然后把汇票寄给总公司营业员。如果汇票是按照汇票约定可以收取商业票据的,总公司营业员就可以把商业票据直接交给总公司财务人员,如果合同没有相关约定则需要出具一份报告,由营业部总经理和会计部部长签名。如果报告内容与票据内容相符,票面信息经核对无误后,总公司财务人员将商业票据交给总公司出纳验票及抄通报入账。整个过程相对较为复杂,具体流程图如图1。

三、收取商业票据的风险

(一)票面风险

根据现行流程,集团公司票据票面状况的正式审核,是在总公司财务收到票据后才进行。分公司营业员和总公司营业员一般不检查票面信息是否有误,在实际收票业务中,票面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如背书印章不清晰、背书空白、被背书人书写不规范、背书不连续、骑缝印章不清晰等。遇到这类问题总公司通常有两种解决方案:1.联系分公司,尽快让出现问题的背书人出具相关的证明;2.如不能收取的,直接退给总公司营业员,再退给分公司。

如果是第一种方法,就会大大增加商业票据从增加到入账的时间,尤其是找前几手背书人出具证明,如不顺利,则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另外,原路退回的商业票据在公司内部经过多次转手,也存在丢失的风险。如果是托收时才发现问题,就会面临托收不成功、银行拒绝付款的风险。

(二)票据伪造变造风险

总公司出纳收到商业票据后,会把票据扫描发送到银行查验,银行会发文至开票银行核实票面信息真伪,如回复类似“是我行签发,暂无挂止冻公催,无他查,真伪自辨”,这表明票面信息无误,但仍存在克隆、伪造或变造票据的可能。

(三) 遗失或毁损风险

商业票据的遗失是较严重的问题,这不仅会大大拖延公司的收款进度,增加财务损失,甚至还会面临收不回遗失票据款项的风险。在票据遗失的处理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十五条规定,“票据丧失,失票人可以及时通知票据的付款人挂失止付,但是,未记载付款人或者无法确定付款人及其付款人的票据除外。收到挂失止付通知的付款人,应当暂停支付。失票人应当在通知挂失止付后三日内,也可以在票据丧失后,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V讼”。

实际上,以上每个环节并非都可顺利进行,从众多公司调查发现,走完以上流程,最少需要三到四个月时间,才可能收回遗失票据款项。如果票据丢失,也会产生较大的资金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列举某集团公司的一个小案例:

票据号:××, 出票人:湖南××公司,金额950000元,到期日为2016年4月15日的银行承兑汇票,该票据由于集团公司内部原因而遗失。

该集团公司从准备资料到挂失止付到公示催告期满用了一年时间,公示催告期满后等待法院出具判决书用了半年时间,交给银行托收又用了半年时间,一共用了两年的时间。按照2014年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3%计算收入,也有62700元的利息,再加上法院案件受理费100元和公告费900元以及丢失票据托收银行收取的千分之一的手续费,不考虑其他额外费用,累计起来也是一笔数额不小的损失。计算表如表1所示。

从该案例可以看出,票据丢失所造成的资金时间成本相对较大,并且还存在收不回款项的高风险,因此应当高度重视商业票据在流转时的保管。

四、商业票据的管理建议

(一)加强审核商业票据的培训

商业票据作为一种有价证券,其重要性甚至高于现金等价物,这就要求集团公司内部所有接触商业票据的人员都要具备基本的商业票据知识,在收取客户商业票据以及在公司内部流转时,需要有一定的辨识能力。定期组织相关员工开展有关商业票据知识的培训,加强员工对票据的认识以及加深员工对票据内部流程的了解,强调票据丢失的负面影响,减少因内部疏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辨识商业票据票面要素的基本方法:

1. 商业票据正面的辨识

(1)出票人与收款人的名称、银行账号与开户银行信息齐全,金额大小写一致。

(2)出票人全称和财务专用章上的一致。

(3)银行承兑汇票出票银行在提示承兑出盖章确认承兑,商业承兑汇票则是出票人盖章确认。

2. 商业票据背面的辨识

(1)背书盖章清晰(不模糊、不缺角、不压边)

(2)背书连续

1)无空白背书

2)被背书人栏内的公司名称为下一手公司名称。

3)骑缝章为骑缝章处下一手公司的财务印章。

(3)骑缝章和被背书人名称清晰无误。

(4)无污迹以及任何涂鸦。

如果有不符合以上条件的商业汇票,需要相应的公司出具证明,才能收取商业票据。由于个人疏忽造成票据无法托收及贴现,产生的经济责任,应该追究该员工的工作过失责任。

(二)简化收取流程

简化集团公司内部收取商业票据的审批流程,分公司营业员从客户那里取得用于支付货款的商业票据,不再寄给总公司营业员。而是直接交给分公司财务,让分公司财务与总公司财务对接,财务部门直接对接财务部门,流程和业务都会变得更加顺畅。并且有了分公司财务的初步审核,收取商业票据的风险也会减少一层。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三)提前贴现到期日较长的票据

企业交易收款最有利的就是收取现金,在实际操作中,如果集团公司持有的是距离到期日比较长的票据,要尽量提前贴现。这样不仅仅可以为企业融入资金,提高企业的现金比率,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避免持有期间所面临的各种不确定风险。

(四)增加必要的ERP系统功能与权限

1. 新增票据去向功能

商业票据的遗失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对商业票据的库存管理尤为重要。需要确保每一张票据的去向都是清晰并且有数据可循。库存的商业票据每个月都有进行盘点工作,确保账实相符,但是商业票据的去向管理却有所缺失。若要查找某张商业票据的去向或者做一些票据的统计工作,相对较难。若在ERP系统上设置商业票据去向功能,每当商业票据的状态发生改变时,都可以在上面录入相关信息,如托收、贴现、背书以及退回等。这样非常便于日后票据的查询,同时也可降低票据遗失的风险。

另外,目前商业票据的出票银行信用程度参差不齐,有时候小银行会以各种理由推迟或拒绝付款,基于这种情况可在票据去向内增加商业票据的出票银行信息,统计银行的信用程度,这样就可以做出选择性的指引,少收信用度较低的银行的票据。由此便可以提高集团公司商业票据托收的成功率,减少票据因过期不能托收而产生的额外财务损失。

2. 新增应收票据余额报表请求

目前商业票据的管理主要由相关资金管理岗每月制作excel表格进行账实核对,由于大多数集团公司财务工作实行的是轮岗制度,在交接岗位工作时很有可能因交接不善而发生一些差错或者造成数据的混乱,如果账实核对的数据能与ERP的数据相结合,就能够更精确的管理商业票据。

该请求与ERP的应收会计职责中的应收发票余额报表类似。在应收发票余额报表中,根据公司名称分类汇总,可以清楚的看到哪些是本集团公司已经开发票,还没有收到款项的票据,或者哪些是本集团公司已经收款,还没有开发票的票据。应收票据余额报表如表2所示。

这样,新增的应收票据余额报表便可以与商业票据的去向相结合,实现对商业票据的动态管理,也不会因岗位的调动而造成混乱。如果发现问题便可以及时解决,而不是等到月末才进行票据盘点,大大降低商业票据的管理风险。

(五)商业票据电子化

电子商业汇票是人民银行统一推广的,以数据电文形式制作的商业票据,包括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和电子商业承兑汇票两种。根据央行支付结算司在2016年3月的“关于规范和促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通知”中提到,商业票据承兑业务中占比应达到80%以上。该通知说明央行在大力推行商业票据电子化。

现在很多集团公司银行承兑汇票托收不成功,很大原因在于纸质票票面有瑕疵。相τ谥街势本荩电子票据有传递快捷、保管简便、查找方便、收票放心以及到期收款简单等比较大的优势。如果能够增加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比例,一方面票据遗失数量大大减少,另一方面由于票面问题银行拒绝付款情况减少。

参考文献:

[1]王剑博.商业汇票及其日常管理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9).

[2]马业双.浅谈企业对银行承兑汇票风险的防范[J].现代商业,2010(09).

企业管理知识点汇总范文第4篇

关键词:青岛;服务外包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2

一、青岛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

2012年,青岛市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数1072份,同比增长43.7%,服务外包出口合同额10.64亿美元,同比增长115.4%;实际出口额8.22亿美元,同比增长155.1%,连续四年实现倍增,列山东省首位。

青岛市服务外包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龙头企业发挥作用明显

截至2012年底,青岛市登记注册服务外包企业390家,开展离岸服务外包业务企业158家,青岛海尔软件有限公司、软控股份有限公司、优创数据(青岛)有限公司、青岛朗讯科技通讯设备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离岸服务外包出口额超过千万美元,成为服务外包的“龙头”企业。优创数据技术公司作为业务流程外包的典型企业,目前已发展到1000人左右规模,2012年实现离岸外包收入1456万美元;青岛朗讯科技通讯设备有限公司作为IT服务外包的重点企业,目前拥有员工近900人,2012年实现离岸外包业务收入3294万美元;卡特彼勒作为智力外包企业的典型,公司员工200余人,2012年实现外包收入逾千万美元。

(二)服务外包业务范围不断拓宽

近年来,青岛市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软环境,承接的服务外包的业务类型和业务范围明显拓宽。信息服务外包(ITO)方面,青岛市已成功开启对韩国、日本和欧美等市场的软件外包业务,主要包括嵌入式软件开发、动漫创意设计、网络技术和系统集成、集成电路设计等。2012年,青岛市信息服务外包(ITO)出口额3.27亿美元,同比增长113.1%、已拥有海尔软件、富博、软脑等20多家软件外包企业;业务流程外包(BPO)方面,初步形成了以海尔、海信、高校软控等公司为代表的制造业研发设计外包服务,以优创数据技术等公司为代表的数据处理外包服务,以灵镜数码等公司为代表的创意动漫外包服务,以阿尔卡特-朗讯、爱立信、大韩航空呼叫中心等为代表的跨国公司内部离岸业务等流程外包,2012年业务流程外包(BPO)出口额1.41亿美元,同比增长206.1%;知识流程外包(KPO)方面,以海尔电产、电力三建、卡特彼勒等为代表的行业解决方案、工程设计、技术研发等知识流程外包(kpo)占服务外包总份额的40%以上,2012年知识流程外包(KPO)出口额3.53亿美元,同比增长188.6%。

(三)离岸服务外包来源地结构呈多元化

截至2012年底青岛市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来源地75个,比去年同期增长73%。其中,承接日本服务外包离岸合同329份,服务外包出口额1.99亿美元;承接美国服务外包离岸合同139份,出口额达到0.88亿美元;加拿大服务外包出口额3879.7万美元,印度服务外包出口额3705.5万美元,委内瑞拉服务外包出口额7020.2万美元,尼日利亚服务外包出口额4830.4万美元,阿曼服务外包出口额额6703万美元;以上国家占全市服务外包出口总量的75%以上。

二、服务外包发展面临的外汇难题及政策需求

(一)汇兑损失等财务风险管理缺乏经验

服务外包产业属于成本按人民币计价、收入按美元等外币计价的典型行业,受到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冲击较大。据被调查企业反映,人民币每升值1%,IT服务外包利润降低0.7%。服务外包业在我国是新兴的行业,企业的汇率风险意识普遍比较薄弱,对外汇管理政策和外汇知识知之甚少,国际市场经验不足,应对能力不强。以某日资全资服务外包企业为例,其服务100%出口日本母公司,合同采用美元结算,但公司每年的大量人员工资、差旅、培训费支出需要兑付人民币或日元,在美元不断贬值,人民币和日元不断升值的背景下,2012年该企业遭受了利润额的5%~10%的损失。

(二)金融服务与服务外包企业需求不匹配

一是信贷投入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轨。据了解,目前辖内银行机构的贷款方式多以传统的抵押、担保方式为主,而服务外包企业的资产主要以知识产权、许可专利、版权等无形资产或订单、应收账款等动产形式存在。目前,尽管有的银行机构对服务外包企业发展前景以及金融指导政策兴趣浓厚,但多数银行针对无形资产或动产的信贷产品尚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只有个别银行进入了授信阶段。青岛高校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曾承接中石油的一个外包项目,急需项目启动和研发资金约300万元,但企业缺少有效担保和合格抵押品,致使企业的贷款需求未能被银行接受。二是服务外包产业金融产品创新有待突破。服务外包产业对无形资产评估、产权交易市场、担保体系建设等需求迫切。而从青岛实际看,目前现代服务外包产业金融产品主要以传统产品为主,针对企业自身特点和需求的金融产品较少,缺乏差异化金融服务产品。据统计,金融对服务业的支持主要集中在商贸流通业和房地产业,对服务外包的支持较少,且增长缓慢。三是保险、担保等金融中介服务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保险品种较单一和中介金融服务费率较高。调查显示,90%的被调查企业认为金融支持政策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希望金融部门加快金融品种的创新力度和进度。

(三)服务外包外汇管理法规体系不完整

一是服务外包收结汇无明确的管理规定。目前,相关政策法规中对服务贸易的外汇收支主要侧重于售付汇的管理,而对于服务外包等服务贸易的外汇流入结汇管理法规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收入和结汇资金来源真实性难以确认,因此服务外包外汇业务真实性审核存在难点。二是服务外包售付汇法规系统性完整性较差。与服务外包相关的现行外汇管理政策,散落在各项法规中,很多法规还是和外经贸委(商务部)、海关总署、科技部等相关部门联合的,时间较早,条款零散,现行的和废止的并存,不便查找。缺乏专门的、统一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难以形成整体的清晰印象,由此带来了执行难度大、操作性不强的问题。三是服务贸易法规滞后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如关联公司非贸易代垫款的正常收付汇需求无法满足。随着服务外包跨国公司在境内设立外包基地或设立分子公司、合资公司和研发中心的迅猛增长,其境内外公司间发生了大量的代垫境外关联公司的差旅费、房屋租赁费等零星费用,但现行政策将“以人民币为他人支付在境内的费用,由对方付给外汇的”定性为套汇行为,制约了境内关联公司非贸易代垫款的正常收结汇需求,售付汇方面因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大额交易需外汇局逐笔审批。此外外包企业分包业务办理预付款购付汇存在也障碍。

(四)服务外包无形化使外汇监管面临挑战

一是服务外包成为转移利润或热钱流入的潜在渠道。青岛市服务外包企业收汇大多来源于关联公司,且收汇业务均在外汇指定银行办理,通过双方一纸合同即可完成所有的收入入账和结汇手续,而通常关联企业之间合同签订和定价较为随意,给外汇监管部门真实性审核造成较大困扰。某数据处理公司成立于2002年,经营范围较为单一,多年来仅为其母公司做数据录入和分析工作,所有收入均来源于其境外母公司,近几年业务收入成倍增长,2012年服务外包收入达到1456万美元,经核查,该企业每年有300万美元左右收入在青岛办理,其它均在上海某银行办理,且银行留存的合同和发票均显示,该企业收入按照项目参与人数每人8000元人民币费用汇入,通常根据需汇入境内的资金额确定项目的参与人数,交易真实性较难把握。跨国公司通过服务外包关联交易可以轻松实现转移利润、避税或投机资金流入。二是非贸易项下售付汇真实性审核难。尽管目前服务贸易项下售付汇管理需提交税务证明等交易真实性凭证,但通常服务外包合同价格的真实性难以认定。我分局在对服务外包企业调研时发现,目前开展服务外包业务的公司主要通过境外关联公司在国际市场上承揽业务,然后由境外公司分包或转包给境内公司,境内外关联公司之间合同定价较为随意。如某数码(青岛)公司服务外包收汇是由母公司每月根据子公司日常运作的需要汇入,与子公司每月的服务外包业务量并没有直接关系。该公司坦言,出于汇率和资金运用的考虑,母公司会根据集团公司的整体情况进行境内外资金的划转,而在国际收支申报时多申报为信息服务等服务外包项下收付汇。

三、支持服务外包发展的探讨与实践

(一)引导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开展对服务外包企业相关财务人员外汇管理知识的培训,引导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帮助企业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和结算币种;推动人民币跨境资金结算发展;寻找适合企业特点的套期保值工具;加快货款收结汇速度,降低汇兑损失;提升服务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降低对成本优势的过度依赖。

(二)加快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

一是加快商业银行信贷品种和金融产品创新,与服务外包企业的融资需求相对接。服务外包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商业银行应建立适用于中小企业的信贷评估系统,并根据服务外包企业的资产特点,加快开发和拓展基于版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的质押信贷品种,以及基于服务外包产业链的订单和应收账款等质押信贷品种,多渠道解决服务外包企业融资难题。建议将离岸服务外包企业纳入人民币跨境结算的范围,适度扩大贸易融资等外汇融资产品的服务领域。二是大力开展担保、保险服务创新,突破服务外包企业的融资难题。探索开展联保贷款,可依托产业园区管理方组建信用共同体,建立“园区管理方+联保小组+银行”联保贷款模式;发展较为成熟的产业园区,可由园区管理方、园区内中小企业共同出资成立专业性互助担保机构,为会员企业贷款提供融资担保;对经互助担保机构担保的贷款,银行可给予一定幅度的利率优惠,对有发展前景和接包实力的企业,可适当放大担保倍数。积极开展保险业务创新,推出更多适合于服务外包企业需求的保险产品,帮助服务外包企业分散经营风险,在此基础上研发面向金融机构对服务外包产业融资的保险品种,设定合理的保险费率,深化银行、保险、企业三方协作。三是推动企业直接融资,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通过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发行债券、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探索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中引入风险投资机制,适应部分服务外包产业研发周期长、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帮助服务外包企业扩大融资能力,突破融资瓶颈。

(三)从法规基础层面完善政策执行体系

一是参照服务贸易售付汇管理规定,明确服务贸易外汇流入、结汇的管理政策和审核标准,必要时借助第三方数据如海关、税务、商务部门基础信息对服务贸易收入进行交叉比对监管,使外汇局和银行有法可依,规范资金结汇和入账管理,既便利有真实背景的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收结汇,同时杜绝违规异常资金流入。二是出台统一的服务外包外汇管理政策。在整合现有的相关外汇管理政策的基础上,研究并出台支持服务外包发展的统一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形成专门的、统一的法规。三是以前瞻性眼光制定和修改外汇管理法规。取消服务外包类跨国公司非贸易售付汇准入门槛。经信息产业部或科技部等认证部门资格认定的大型服务外包企业,无需事先经外汇局的资格核准,即可按照相关文件办理跨国公司和境内关联公司间的代垫款售付汇手续,并对背景真实的外汇业务给予一定的便利。

企业管理知识点汇总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汇制;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

2005年7月,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标志着我国的汇率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汇率弹性已逐步显现。总体上来看,汇改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呈现小幅上扬态势,对欧元汇率略有下跌。2008年我国将会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波幅将进一步加大。对于从事涉外经营活动的经济主体来说,汇率的不确定性加大了企业的决策难度,对企业的长期经营战略产生影响,由此带来的潜在市场风险不容低估。

一、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汇改后,一些涉外企业已经认识到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开始寻求规避风险的措施,但整体来说,涉外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涉外企业对汇率风险管理的认知不足,无法全面有效地防范汇率风险

管理人员对汇率风险管理的认知度决定着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汇率风险仍然是一个陌生的问题。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企业经营管理者对汇率风险了解甚少,面对新的汇率机制下日益显现的汇率风险,大部分企业显得束手无策。

金融衍生工具是规避汇率风险的重要手段,但很多企业对金融衍生工具的认知存在误区,缺乏相应的风险承受能力,不愿意为防范汇率风险支付成本,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风险的积极性不高。还有些企业则把金融衍生工具当作一种赢利手段,以投机为目的,期望取得高额利润,反而把自己置于更大的风险之中。

由于企业对汇率风险管理认识不足,缺乏汇率风险管理的知识和技巧,无法全面有效地防范所面临的汇率风险。

(二)可供选择的金融衍生避险工具较少,涉外企业防范风险的途径有限

现阶段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虽说各大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了许多创新型的避险工具,但与发达国家相比,金融衍生工具仍然较少,加上很多套期保值的工具在基层金融机构还没有全面开办,可供企业选择的金融衍生避险工具的种类仍然偏少,而且订价不合理,导致避险成本过高。对于一般的涉外企业而言,利用金融衍生产品来避险防范外汇风险的途径非常有限。

(三)出口产品缺乏竞争力,难以取得定价主动权

涉外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方法大多需要通过谈判在合同中规定,目前大部分出口企业生产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竞争优势,因此在谈判中缺乏议价能力,难以取得主动权,无法通过协议让对方分担风险,给企业经营带来困难,有的企业甚至放弃了交易。

二、我国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涉外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受到国家外汇管理制度的约束

中国是实行较严格外汇管制的国家。国际上许多成功外汇风险管理战略和方法应用于我国推行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外汇管理政策的约束。主要表现在:一是行政审批内容和环节过多,收费过高,企业疲于应付,无法及时有效地抓住有利时机规避风险,甚至导致企业错过有利的结售汇时机;二是人民币只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企业不能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来规避汇率风险;三是现行办法规定大多数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必须以真实交易为背景。这种实需原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使用衍生产品的灵活性。

(二)商业银行金融服务配套机制跟不上,金融产品定价不合理

受传统观念影响,商业银行整体的汇率风险管理及规避机制尚未形成,金融服务配套机制不完善。近年来,虽说银行非常重视衍生产品的开发,但是对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问题警示不够,对金融衍生产品宣传和培训不力,大多数企业的管理人员不了解银行的避险工具,难以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汇率风险,这是造成企业缺乏风险意识、避险的知识和手段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前,金融衍生产品定价机制还存在不合理性,定价普遍过高。大多数企业利用贸易融资来提前收汇结汇,在一定程度上锁定了汇率风险,却要支付较高的手续费和保险费等,难以完全享受到避险保值的好处。不少企业认为金融衍生产品不太适应用于进出口业务量较小的中小企业。

(三)涉外企业缺乏汇率风险管理方面的专门机构和专业人才,难以建立完备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

涉外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能力较弱还在于缺乏具有外汇风险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很多企业在实际经营中,涉及外汇的业务一般是由财务部门兼管,只有少数企业在组织机构上设置专门的外汇风险管理部门或人员。由于财务人员不具备专门的汇率风险知识和技能,无法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出发,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水平,利用有效的手段对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进行防范。即使企业能够使用金融手段来防范汇率风险,因为没有专门的机构对汇率风险进行统一管理,难以建立完备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无法对企业面临的各种汇率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更谈不上对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测量和管理,绝大部分企业只是单独地使用金融工具,没有从整体上形成一个完整的战略构架,往往会失去在交易前防范汇率风险的最佳时机,很难完全规避风险或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三、涉外企业加强汇率风险管理的途径

汇改后,国家进一步放宽了外汇管理政策,但在短期时间内,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仍然难以得到彻底改变。涉外企业如何利用外部现有的条件,发挥自身优势,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合理规避外汇风险,是企业当前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加强汇率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实施,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1.提高全体员工风险管理的意识,形成一个良好的汇率风险管理氛围

防范汇率风险,提高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意识很重要,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到汇率风险的危害性,才能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规避风险。汇率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企业全员性的活动。企业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每一项活动都可能涉及到汇率风险,如企业的采购、生产和销售等,各部门都应积极参与风险管理策略的实施过程,单靠某一个部门将会大大减弱汇率风险管理的效果,只有企业的每个员工都有汇率风险管理意识,每个部门都参与到汇率风险管理中来,才有可能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

2.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把汇率风险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企业必须意识到,只有建立全面的汇率风险防范体系,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才能应对汇率波动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影响。汇率风险管理体系应包括汇率风险管理战略目标的制定、外汇风险的识别、风险限额的设定、不同类型外汇风险的测量和管理手段的选择以及事后风险管理的评估系统等。为了有效地防范汇率风险,企业的管理者应从战略高度出发,确定汇率风险战略目标,并根据自身特点和风险承受能力,确定外汇风险限额,制定出汇率风险管理政策,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突出全局观念和各部门的分工协作,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外汇风险管理战术和避险措施,并在事后对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和教训,找出不足,不断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力争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3.加强科学有效的监管力度,在企业内部建立汇率风险预警机制企业在汇率风险管理过程中最关注的是外汇汇率的波动,无论汇率如何波动,企业都有可能面临风险。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强科学有效的监管力度,在内部建立汇率风险预警机制,确定汇率变动的方向和波动幅度,对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监控,主动对可能面临风险的外币资产或负债项目进行调整或保值,及时发现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出现汇率风险失控现象。

4.加强高素质外汇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有效地防范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最终还要依靠人来完成,由于规避汇率风险是一项对技术性要求较高的业务,对汇率变化趋势进行准确预测是规避汇率风险的前提条件,金融工具是规避汇率风险的重要手段,但汇率变化莫测,金融衍生产品品种繁多,交易程序复杂,而且更新速度非常快。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对汇率变化趋势进行准确预测,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因此,要加强高素质外汇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健全专门的管理机构,安排专职人员从事汇率的预测和防范汇率风险的管理工作,加强对金融产品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对所面临的汇率风险类型和安全程度进行科学判断,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地运用各项工具和手段对外汇风险进行管理。在汇率瞬息万变的今天,企业只有不断充实外汇人才,才能增加汇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使汇率风险不再成为制约企业利润增长的瓶颈。

5.将事前预防与事后规避相结合,把汇率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经营管理的始终

要密切关注和研究外汇管理政策,采取事前预防和事后规避相结合的措施来规避汇率风险,将汇率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经营管理的始终。交易前以预防出现汇率风险为主,交易后,以规避汇率风险为主。在交易前,可通过选择多种计价货币、订立保值条款等作为防范风险的主要手段,在交易后,应特别关注风险敞口头寸,将提前或推迟结算、使用金融衍生品和贸易融资作为规避汇率风险的主要手段。如开拓海外市场的业务人员在谈判中通过订立价格条款来规避风险;交易后风险管理人员通过金融衍生工具对汇率风险暴露头寸进行对冲等手段规避风险。

(二)加强经营管理,化解汇率风险

1.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出口企业要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为契机,在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持产品价格优势的同时,更要加快结构调整。加强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发,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牌内涵,走差异化、品牌化之路,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在谈判中的议价能力,这样,才有可能有效地利用价格条款来分散或规避汇率风险。

2.实现跨国经营,提高汇率风险防范能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大型涉外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通过选择在不同国家投资生产,并在当地直接销售,不但可以消除贸易壁垒,还可以减少因本外币兑换而产生的汇率风险。涉外企业可以灵活地选择经营地点或市场,获得多渠道的原材料和生产部件的供应,减少了这些原材料的直接进口;将在当地生产的产品直接销售,减少了本外币之间的兑换,更加有利于企业提高防范汇率风险的能力。

3.实施进出口业务的多元化,降低汇率风险的危害

在国际贸易中,使用单一外币结算会大大增加汇率风险。如果涉外企业在某一时间内将其进出口业务同时分配到不同国家的市场,采用不同的货币作为结算货币,这样就等同于使用多种外币作为结算货币。对于本国货币来讲,有的结算货币升值,有的结算货币贬值,企业的汇率风险被减小。由此可见,实施进出口业务的多元化经营,有利于涉外企业降低汇率风险的危害。

4.实施融资的多元化,分散汇率风险

随着国际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对涉外企业来说,特别是对跨国公司而言,外币融资的渠道越来越宽,非常容易获得外币融资。企业要尽量从多个国际资本市场以多种外币融资,使得负债货币多元化,从而通过拥有多种不同外币债务来实现保值和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

企业管理汇率风险的过程是复杂的,应把风险管理与其整体经营和发展战略融合起来,确保企业拥有一个长期性的汇率风险管理策略。对于目前的中国企业来说,最为重要的是要树立汇率风险意识,将汇率风险的思想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形成一整套汇率风险管理机制,合理选择汇率风险管理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将汇率风险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为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和持续地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栗书茵.我国涉外企业外汇交易风险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12):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