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发展的措施

企业发展的措施

企业发展的措施

企业发展的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 发展战略 保障措施

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是一个综合调动和应用内外部资源,并按照既定的战略目标和措施进行战略推进的全过程,它与战略的制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对于任何企业或经营企业而言,无论选择了什么样的发展战略,都要将其应用的企业的发展实践当中,必须形成完善的战略实施体系,才能互为补充,互相作用并推动总体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施工企业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策略,就是要立足其自身实际,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为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创造条件和支持,从各方面提供先决条件和对发展有利的优势条件,为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前提保障。

1 组织结构优化是实施发展战略的基础条件

组织保障是发展战略执行过程中的关键要素,高效的组织不仅能够有效分配内部资源,还为其适应外部环境提供了有利支持,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基础。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组织结构多以职能型为主,这种结构按职能划分各部门、按专业划分各企业,主要还是以满足市场经营需要为主,有利于集中优势资源、提高经营效率,业便于控制整个大局,对企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就不同企业的特点和现实状况而言,存在各部门职能分散、专业管理难以整合和工作协调困难的问题,个别企业存在机构臃肿、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因此,应对施工企业组织机构进行进一步的优化组合,其目的是为其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在对主要业务部门企业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对相近职能的综合部门进行整合组建“大部门”,减少部门及部门工作人员设置,明确新部门的管理职能与权限,理顺好各部门间的关系,使每一个部门都能够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同时,改变传统的人事管理和用工分配制度,形成工作人员能上也能下、收入能增也能减、上岗依靠竞争、收入要看贡献的良好机制。通过以改革建机制,靠机制强管理,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分级分层管理相协调,绩效考评考核相一致,通过组织保障来实现企业良性运转和发展的目的。

2 企业文化建设是实施发展战略的灵魂所在

一个企业的主流文化就是这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也是这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一个企业的产品、技术都可以被别人所掌握并予以应用,可唯独企业文化是不能够被复制的,企业文化的差异才是竞争差异的根本所在。企业文化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和规范作用,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及战略目标的实现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施工企业发展战略已经明确,而各项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组织内每一名员工的努力,所以必须充分重视独有主流文化的建设,对内要凝聚队伍,对外通过这种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所塑造的独有品牌来赢得市场。首先,从企业发展的历程中提炼总结具有自身特色的主流文化,动用动员一起舆论工具和力量,大力加以宣传,主动利用员工的从众心理,使全体工作人员形成对企业品牌、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的共同认识,树立全体员工的共同的信念和共同的价值观,使广大干部职工能够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为企业的更好发展上来,为实现企业战略而扎扎实实地工作。其次,构建正向激励为基础的员工管理模式,增强员工对企业主流文化的认同感。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穿于企业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突出管理的正面引导、正向激励作用,促使每个工作人员认识到终身学习、从严管理和规范自我的重要性,引导员工更加珍惜岗位、热爱企业,有效解决管理过程中容易产生的负面影响,实现从严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有机融合,尽而实现员工价值、企业效益、社会效益的共赢与最大化。第三,把企业主流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组织行为、员工行为与企业的主流文化要求相适应,注重培育市场品牌,坚持共赢理念,使企业的品牌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提升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作用,有意识的培育主流文化并长期进行建设,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和正向引导,调动全体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3 人力资源建设是实施发展战略的根本保障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要与施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相适应、相结合,要针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实施科学系统的管理,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培养后备骨干力量,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着力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年富力强的人才队伍。首先,建立科学的引进培养机制,全面优化人员队伍结构。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出完善的人力资源需求计划,立足企业实际,着力培养一支具有战略眼光、运筹帷幄、驾驭大局的管理者队伍,管理者人数控制在职工总人数的12%—16%。培养一支爱岗敬业、专业扎实、能够掌握企业核心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专业技术人员控制在职工总人数的30%—40%;培养一支专业技能过硬、善打硬仗的工勤技能人员队伍,工勤技能人员控制在职工总数的44%—58%。其次,要靠机制、事业、感情留住人才,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要加强与人才队伍的沟通,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解决其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和需求,靠感情留住人才。实施对突出贡献人才的特殊分配与奖励办法,适当拉开优秀人才特别是有专长的技术人员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体现能者多劳和多劳多得,靠机制留住人才。对于工作业绩不错且具有一定经验和能力的员工,应及时给予肯定并适时安排到责任更重要的岗位,加以锻炼和培养,建立一个合理的人才梯队,为优秀人才搭建起发展其个人事业的平台,使各类人才都能与企业一同进步和发展,靠事业留住人才。第三,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强化人才约束激励。注重建立并完善人才管理的竞争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根据企业的实际定期对现有全体工作人员实施绩效考核,进一步强化工作人员对有作为才有地位的理解与认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其在发挥个体效能的同时,形成人才团队的合力,更好地为企业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总体来说,一个企业要实现更好的发展,必须在制定好发展战略规划的基础上,对内部管理的各项措施、机制进行强化,要形成一个高效、健康、良性的管理组织,形成企业独有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要有一个强大的人力资源队伍,只有这样发展战略和目标才不会成为空话,各项具体实施的步骤才能按计划得到有效的执行和落实,才能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实现企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维安.现代公司治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赵春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企业发展的措施范文第2篇

近年来,我盟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6号)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内政〔〕66号)精神,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不断巩固和深化自治区促进中小企业政策落实年活动成果,中小微企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企业户数不断增加,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占全盟经济的比重逐年提高,中小微企业已成为我盟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一、中小微企业运行现状

,全盟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91.25亿元,跃升全区第8位。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9.60亿元,同比增长2.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98.87亿元,同比增长20.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2.78亿元,同比增长13.5%。,全盟地方财政总收入入库76.79亿元,同比增长24.4%。

截止到10月份,全盟共有中小微企业6891户,其中工业中小微企业915户(中型企业26户、小微企业889户),同比增加124户,从业人员12万人,同比增加5.4万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9户,从业人员7.1万人,同比增加2.8万人,增长62.1%,实现增加值238.96亿元,同比增长14%;规模以下小微工业企业556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03户,增长22.7%,从业人员4.9万人,同比增加2.6万人,实现增加值30.87亿元,同比增长15.23%。全盟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53亿元,同比增长18.1%。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89.09亿元,同比增长17.8%;住宿餐饮业实现11.43亿元,同比增长20.6%。按销售地区分,城镇实现81.77亿元,同比增长19.5%;农村牧区实现18.76亿元,同比增长12.3%。中小微企业发展呈现如下特点:一是中小微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实力逐步增强;二是中小微企业发展速度增快;三是中小微企业在第三产业的比重逐年递增;四是中小微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经营灵活,为社会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有效地缓解了社会就业的压力。

二、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我盟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工业经济发展较晚,服务业相对滞后。近年来在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的带动下,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盟委、行署十分重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和培育,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一系列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从政策保障、产业布局、结构优化、推动就业等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推动合力

盟委、行署领导多次听取经信委中小企业局及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研究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召开协调会,面对面解决问题。

1、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免征相关税费,包括:对从事农畜产品初加工的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为新办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提供连锁经营、运输及生产、销售、技术、信息、融资等中介服务项目,5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中地方分享部分;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从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或再担保业务取得的收入(不含信用评级、咨询、培训等收入)3年免征营业税;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等。

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和自治区已出台的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的政策,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拒绝执行,不得以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方式变相继续收费。

2、成立中小企业服务管理机构。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成立了锡盟中小企业局。要求各旗县市(区)党委、政府,在条件成熟时设立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条件不成熟的地区要配备专人负责中小企业工作。

3、各部门进一步加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力度

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指定专人联系中小微企业,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和资金、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支持。

在工商注册方面,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凡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一律向创业主体开放,平等对待各类创业主体;放宽企业名称使用范围、企业出资范围、投资主体范围及经营范围;放宽对经营场所使用证明的审查和企业年检要求。在法定时限内进一步缩短登记审批时限,提高市场主体准入和监管效能。

在土地使用方面,要求各地区对新上工业中小微企业用地要按最低出让价保障供给,对确需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国有未利用地,且土地前期开发由土地使用者自行完成的工业项目用地,在确定土地出让价格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标准的15%执行。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国有未利用地,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标准的50%执行等等。

4、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盟委、行署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安排盟经信委、发改委、商务局、招商局等部门,组织中小微企业外出参观考察、学习交流,多渠道、多层次扩大对内对外交流合作。盟经信委9月下旬组织4户企业,携带20多种产品参加了第八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暨中泰中小企业博览会。盟商务局组织部分企业参加了中蒙俄经贸合作洽谈会,协议金额达1.94亿元人民币。组织企业参加了第十六届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中蒙八地区经济合作交流会等。盟招商局组织人员参加了第十二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及锡林郭勒盟对接“驻京中外企业投资内蒙古行”等多次招商活动。通过参加各种博览会,我盟企业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经营销售渠道。

(二)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一是将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列入全年的金融工作重点,提出了全盟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超过全部贷款增速的目标, 即中小微企业和农牧业贷款总量突破150亿的工作目标。截至今年9月末,全盟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2.3亿元,较年初增加23.5亿元,增长40%,中小微企业贷款新增额占全部新增贷款的38.1%,高于全部贷款增速26.6个百分点,高于自治区中小企业平均增速14.1个百分点。中小微企业和农牧业贷款总量突破150亿的工作目标,达到154.6亿元。二是以全盟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金融服务双百工程”为切入点,适时开展中小微企业运行及项目资金需求的调研,密切联系金融部门,推介各金融机构对口扶持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今年盟级先后组织8次银企对接会,推介融资额突破100亿元。同时根据国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行署组织召开了全盟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座谈会,促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落实到位。三是积极引进以中小微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的金融机构。截至9月末,包商银行贷款余额9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4.3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47.8%,邮储银行贷款余额4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3.9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97.5%,交通银行已于年内开业运营,并且确定了大中小业务并重,突出扶持中小微企业的目标。目前,内蒙古银行、鄂尔多斯银行在锡分行各项前期筹备工作已全部完成。同时,发挥小额贷款公司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作用。截至9月末,全盟已批准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30家,注册资本金达11.9亿元。累计向4021户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牧民发放贷款28.2亿元。

(三)搭建银企对接桥梁,着力推进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

截至9月末,全盟共有融资性担保机构7家,注册资本金共计2.5亿元。其中: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5家,民营担保机构2家,已经与银行合作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的5家。截至9月末,全盟融资性担保机构累计为751户中小微企业及11235名个人提供担保贷款12283笔19.3亿元,在保余额7.6亿元,融资担保业务覆盖全盟13个旗县市区。当年为118户中小微企业及2522名个人担保贷款2645笔、4.8亿元。为了减少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的要求,我盟在规范整顿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同时,积极推进县域融资性担保机构建设,目前,东乌、东苏、蓝旗和乌拉盖政府出资,面向农牧民和微小企业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已正式设立,其他旗县正在筹建。担保机构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主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有力解决了中小微企业信用不足、抵押物不足的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大力发挥财政扶持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盟级财政每年都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直接或间接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并通过工业发展基金、信用担保基金、节能专项资金、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等方式,以“双百亿”工程为切入点,引导和带动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以来,已累计投入工业发展基金3500万元,投入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亿元,投入信用担保资金4960万元、节能减排等资金2597万元。同时,为小微企业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中小企业技术进步贴息、发展专项、自主知名品牌培育、节能技改、资源综合利用、淘汰落后产能补偿等扶持和奖励项目,累计获得各项扶持奖励资金1.5亿元。今年1-11月,共为34户小微企业申请到国家、自治区各项扶持资金共计2097万元。这些资金的取得,有效地缓解了工业园区建设资金、企业节能技改、经营周转资金的困难,激发了企业的创业和发展热情,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旗县市(区)对中小企业和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扶持、融资担保等方面给予了积极支持。

(五)积极培育千户成长型中小企业

根据自治区中小企业局有关部署和要求,积极争取将本地区成长性强、具有发展潜力的工业中小企业纳入自治区千户成长型中小企业推荐名单组织上报,经自治区认定、公布的千户成长型中小企业,将在争取国家项目、安排扶持资金、提供融资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连续三年进行重点扶持。这是贯彻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意见”的又一重要举措,充分发挥其引导和带动示范作用,有力推动全区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经过多次修改补充和完善,我盟已有89(其中:二连浩特市5户)户工业中小微型企业纳入自治区千户成长型中小企业推荐名单。

(六)以创业带动就业,提高中小微企业生成和发展能力

我盟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构筑中小微企业发展平台,形成了“创办新企业、开发新岗位、促进多就业”的良好氛围,实现了就业和创业良性循环。近年来,锡盟劳动就业部门通过创业培训、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等服务,为创业人员提供相关的开业指导及后续服务,经信委、商务局、工商、税务、财政等部门也积极为创业人员提供全面到位的政策服务。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快速发展。充分利用网络为创业者服务,通过参加“百日招聘”活动和与锡盟职教中心等院校合作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引进和培养大批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为中小微企业创业提供保障。

(七)培育产业研发和服务机构,促进中小微企业技术进步

煤炭资源的深度加工和高效转化是我盟煤炭资源合理利用的一大课题,褐煤利用以及干燥技术、装备的开发与研究,必将为褐煤资源的开发利用开辟一条新的途径。为此,我们组织建立了通力锗业、神工制造两户企业研发中心,并列入自治区级技术中心,成为全盟首批技术中心。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先后成立了锡盟肉类协会、锡林郭勒盟洁达能源科技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锡市经翔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东乌珠穆沁旗鑫都投资有限公司、内蒙古镶黄旗石材工业协会等中小微企业服务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相关业务指引服务,建立和完善与企业对话沟通制度,推动中小微企业开展品牌培育、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等工作迈向新台阶。

(八)开展促进中小企业政策落实年活动,切实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为了使国家和自治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落实到位,盟委、行署责成盟经信委牵头起草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讨论稿)》,盟工商联牵头起草了《锡林郭勒盟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意见(讨论稿)》,这两个文件都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的,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近期将进一步完 善后印发实施,真正把扶持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土地倾斜、税收优惠、简化审批备案等政策落到实处。

制定了《促进中小企业政策落实年活动方案》,举行了促进中小企业政策落实年暨中小企业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盟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并做了重要讲话,相关部门在现场进行了政策解答和政策宣传,并通过开辟专栏、专版以及专题采访等形式,宣传中小企业政策法规。深入开展送政策进园区、进企业活动,多层次、多领域进行政策落实情况问卷调查,摸清我盟中小企业政策落实情况。同时还组织了全盟企业政策法规知识竞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小微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产业层次较低。小微企业普遍实力不强,规模较小,大部分企业仍集中于传统产业,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成熟,产销环节联结不紧密,产业链条尚未充分延伸,精深加工转化率较低。

(二)资金“瓶颈”制约,企业筹融资困难。一是大部分小微企业规模小,抵押物少,信誉度不高,财务制度不够健全,难以从资本市场获得直接融资或从金融机构获得间接融资。二是商业银行出于对风险控制的需要,在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信贷力度上还有很大空间。三是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社会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三)管理方式相对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小微企业多数处于家族式管理、经验管理的层面上。部分企业战略意识模糊,发展目标、市场分析、产品定位、资源规划等方面不清晰。整体素质偏低、技术基础薄弱、专业人才匮乏,基本上无力开展产品、工艺、设备的技术创新,产品技术含量低,主要工业产品多是以原料或低附加值产品形式进入市场。全盟900多户工业中小企业仅有很少一部分企业拥有自己的品牌,申请专利、争创驰名商标和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的小企业更少。

(四)信息化建设滞后,同时缺少现代物流业和专业市场的支撑。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经营者对信息化认识不够,投入资金不足,加之尚未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缺乏应变能力,不能及时准确地做出决策。现代物流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能提供足够的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

(五)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征信体系建设滞后。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机构不多,信息渠道沟通不畅。如为企业新建、技改发展等方面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机构少、收费高、指导性不强;企业办理贷款财产抵押,抵押物评估环节多、手续繁、收费高,加重了企业负担。企业的实际信用信息反映缺乏系统性,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只有借款企业的信贷信息,尚未涉及个人信用及未办理信贷业务的企业。工商、公安、司法等部门各自掌握了部分企业、个人其他方面的资信情况,部门间未实现信息共享。

四、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主要工作和建议

自治区把今年定为“全区中小企业政策落实年”,我们要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大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力度,全年新增工业中小企业200户,中小企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带动就业1万人以上。

(一)进一步优化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

一是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构建政府主导的公益性综合服务平台,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创办专业平台和社会中介服务组织,支持各地区在产业集聚区建立综合服务平台,制定中介服务组织基本行业规范,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程序,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以相关中介机构为营运主体的信用记录、信用采集、信用公示、信用担保、失信追究、风险防范等信用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信息共享网络,引导中小企业守信经营。

二是按照适用人才聚集、重点人才培养、全员素质提高的目标,强化企业人才支撑,为企业引进和集聚人才创造条件。鼓励职业学院、各旗县市(区)职业培训机构参与就业、创业和技能培训,做好职业鉴定工作,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统一人才需求和产业工人需求信息,通过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等活动,及时为企业引进人才。鼓励采取技术入股、期权激励等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为引进高端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是积极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用地。把产业集聚区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平台统筹规划和建设,完善道路、供排水、供电、供气、污水、垃圾处理、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对新上工业中小企业用地按最低出让价保障供给,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厂房,推动中小企业向产业聚集区发展。产业集聚区要为中小企业预留一定用地,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用地需求。对中小企业依法提交的用地申请和土地使用方案加快审批。

(二)切实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

一是建立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考评体系。拟定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奖励考评办法,对为小企业融资服务做出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和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和改善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运用现有灵活多样的金融产品全力为小微企业服务。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以下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适当放宽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严格禁止银行业金融机构收取小型微型企业贷款承诺费、资金管理费,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费用,为中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二是扩大小微企业信用担保资金规模。采取财政注资、旗县市区参股、争取上级资金、广泛吸纳民间资本等方式扩大对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资金注入规模,尽快培育注册资本金超亿元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国土资源、住房城建、金融、工商等部门要为小微企业和担保机构开展抵押物和出质的评估、登记、确权、转让等提供优质服务,降低收费标准。中介服务部门降低门槛,为小微企业提供及时、方便的担保、信息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减少担保风险。

三是推动小企业直接融资。把小企业上市培育与制度创新、产权优化组合相结合,建立小企业产权投资基金,扶持引导小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小企业以资本、技术、品牌、自主知识产权为纽带,进行优化组合,积极培育一批创新型、成长型小微企业。企业在争取上市期间支付的有关费用,凭合法有效凭证,经税务部门核准同意后应允许计入当年经营成本。

(三)进一步落实中小微企业的财税支持政策

设立中小微企业发展基金,并逐年增加预算安排,对科技创新、循环经济 、节能减排、农牧业产业化、品牌培育、技术进步等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进行扶持,增强中小微企业发展后劲和可持续性。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要及时兑现中小企业贴息、税费减免等各项政策,密切跟进和落实国家后续优惠政策的落实。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资金和项目,发挥好扶持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四)加强对小微企业的引导和规范

一是推进中小微企业制度创新。鼓励小微企业冲破传统的家族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中小企业通过相互参股、职工持股、引进外资等多种形式,建立多元开放的产权结构。

二是促进小微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扶持发展科技创新型、再就业型、出口创汇型、农副产品加工型、社会服务型等小微企业。淘汰那些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浪费资源的小微企业。

三是支持小微企业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对获得国家、自治区名牌产品称号或列入名牌发展计划的产品,优先列入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计划,享受资金、技术、人才等各项政策优惠。凡注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自治区级名牌产品以及盟级名牌产品的,设立专门资金予以表彰奖励。

四是引导小微企业规范发展。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小微企业的引导和培训,积极帮助小微企业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守法经营,依法建账,确保会计资料完整、真实。要加强对企业消防、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障、社会保险等方面的监察,切实保护劳动者权益。

(五)实施生产业领域中小企业发展工程,提升生产业水平

重点支持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中小企业在现代生产业领域发展。加大现代服务领域的招商力度,重点引进总部型、连锁型和品牌型企业,推动我盟服务业发展现代经营模式和新型业态。

-----------------------------------

相关:

支持小微企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调研

根据上级要求,就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并选择其中一角——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进行了调研,同时要求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针对当地经济特点进行相关方面的调研,通过调研不断促进自身业务发展,从而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建设。

作为地方金融机构,始终坚持“一立足三面向”的市场定位,立足社区,做城乡居民的理财帮手;面向“三农”,做支农的主力军;面向中小企业,做中小企业的知心朋友;面向县域经济,做服务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柱。今年10月12日国务院确定了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在围绕改革工作的同时,不断创新经营机制,加大信贷投放,全力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截止10月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149亿元,比年初净增34亿元,增幅29.6%;各项贷款余额90.9亿元,比年初净增21.4亿元,土地置换不良贷款6.3亿元,实际贷款净投放27.7亿元,增幅30.6%,存贷款增幅均在全省排名第五位,均比上年前进了两位;全市已支持小型微型企业293户,比年初增加39户;贷款余额10.9亿元,比年初增加4.1亿元。

一、支持小微企业具体措施

(一)完善服务小型微型企业的组织体系。支农支小是信贷投放的重点,长期以来,致力于支持“三农”和中小微企业发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理事长为组长,分管主任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督导等工作。各单位制订了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工作举措,把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加强学习引进。组织到襄阳、随州等单位学习,到全国支持中小企业先进典型的包商银行学习,吸取外地和他行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的先进经验,拓宽了我市支持小型微型企业思路。三是加强工作责任。为方便小型微型企业借贷,对小企业贷款实行属地管理,由所辖乡镇网点及城区直属经营部负责经营。四是加强队伍建设。针对小型微型企业群体分散、工作量大的情况,对60名懂信贷业务、财务知识、市场营销的优秀人员充实到小型微型企业信贷服务岗位,调优客户经理队伍结构。同时,强化信贷培训,采取巡回培训的方式,安排县级业务骨干分期分批到市级信贷部学习,提升信贷人员业务能力。

(二)明确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的工作目标。一是明确责任目标。今年11至12月拟支持小型微型企业28户,金额1.2亿元,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余额比10月末不会增加。原因是,截至10月末,实际贷款净投放27.7亿元,占新增存款34亿元的81.5%,加上后期还要置换2.45亿元,所以各项贷款比10月末均不会增加。二是加大考核力度。把小型微型企业贷款投放“二个不低于”(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列入年度综合考核内容,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未达到“二个不低于”标准的,取消评先资格。同时,每月考核支农支小工作进度,并与县、乡领导班子的“帽子”、“票子”挂钩,调动领导干部抓支农支小的积极性。

(三)大力培植和拓展小型微型企业优质客户。在做好支农服务的同时 ,把支持小型微型企业作为信贷业务拓展的主战场。一是全面进行市场调查。自10月份,组织开展对小型微型企业进行全面调查活动,摸清和了解小型微型企业的情况,并要求逐户建立小型微型企业档案,为做好金融服务打下基础。二是逐户制订培植方案。实行“一户一策、跟踪服务”的策略,对符合准入条件的,积极给予信贷支持;暂不符合条件的,加强培植和帮助,逐步发展成为本单位客户。三是有保有压,择优扶持。坚持“产业政策主导、量力而行、风险可控”的原则,拓展小型微型企业客户。对“二高一资”企业限制准入,大力支持“新、特、优”成长型小型微型企业,加强小型微型企业贷款风险防控,严禁恶意逃废债务企业和他行淘汰类企业的准入,确保信贷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四)创新信贷模式,满足小型微型企业信贷资金需求。根据小型微型企业信贷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合理匹配信贷产品,创新信贷模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时介入。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体宣传、墙体广告宣传、汽车流动宣传等形式,宣传信贷政策,推介信贷品种。全市开通“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服务热线”,为小型微型企业及时提供咨询服务。二是创新信贷模式。在用足、用好现有信贷产品的基础上,针对小型微型企业资金需求特点,积极创新信贷模式。建立以基金为纽带担保体系,推出了小型微型企业联保贷款等品种,解决小型微型企业抵质难的问题。同时,积极开办应收账款质押、林权质押、股权质押、仓单质押、动产质押、在建工程抵押等贷款业务,全力满足小型微型企业资金需求。

(五)完善小型微型企业客户拓展运行机制。一是提高办贷效率。公开信贷业务品种、条件和程序等,实行限时服务,阳光操作。对小型微型企业申请贷款,从客户经理受理到有权部门完成审批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结。全面推行差别化管理,实行分级授权,今年省里将我市贷款权限扩大到单个客户1.4亿元,集团客户2.1亿元,我市也将单位贷款权限分别扩大到万元、1500万元,其他单位在去年的基础上均扩大了权限,县级对基层单位也适当下放权限,减少审贷时间,切实提高办贷效率,方便企业申办贷款。二是清理金融服务收费。已组织开展对小型微型企业收费清理,从清理情况看,没有收取小型微型企业贷款财务顾问、咨询、资金管理、评估评级等费用,并且严格执行对小型微型企业各种收费的规定。三是调整产品计价。为扭转客户经理抓大轻小的现象,将客户经理绩效考核进行调整,将贷款以投放金额的产品计价方式调整为以户(笔)数和金额相结合的产品计价方式,调动客户经理抓小型微型企业拓展的积极性。

二、几点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担保体系。小型微型企业大多无有效抵质押资产,因此,建议由地方财政资金为主导,成立专业担保公司,解决小型微型企业抵押担保难的问题。

(二)建立小型微型企业信息互动机制。由地方政府指定一个部门牵头,及时采集和更新小型微型企业相关信息,定期向各金融机构,便于金融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

(三)相关职能部门减免收费。一是减免小型微型企业贷款抵质押登记收费,解决抵押登记中成本问题,降低企业贷款成本。二是落实抵押登记实行限时服务,切实提高服务效率。

二o一一年月日

------------------------------------

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一、小微工业企业的发展情况

目前我区有200余家小微工业企业,其中有87家从业人员在20人以下,经营收入300万元以下的微型企业。企业主要以造纸、包装、纺织、建材、机械加工、档发、食品等产业为主,从业人数和企业数量比去年有小幅度增长。前两季度生产运营情况良好,10月份以后,由于原材料起伏大、市场疲软、沿海地区的信贷危机引起的关闭潮影响,部分小企业开始陆续出现停产或半停产情况,影响面积约35%。针对上述情况,我局从小企业中选取8户不同行业的微小企业进行走访调研,虽然小微企业生存困难重重,但也能从中看到部分行业发展壮大的希望。

二、我区小微企业的发展特点

(一)小微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较为落后

小微企业由于受规模和资金方面的限制,设备陈旧、工艺和技术水平较为落后,从而造成生产效率和产能比较低。此外,由于技术落后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由于废污排放不达标造成的停产都给企业生存发展带来巨大困难。

(二)小微企业经营者、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不少小微企业经营者未接受过较高程度国民教育,无论在专业技能水平、质量管理水平、销售服务水平和企业发展理念等方面都存在较多问题,有待改善。

(三)小微企业管理水平较为落后

小微企业通常是以家庭为基础组成的企业,治理结构不科学、不健全,在产销决策中往往存在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厂长一人说了算的现象。此外,为了节省工资开支,企业财务人员多是聘用兼职人员,企业内部没有严格的财务管理体系,现代企业制度的法治观念并未在企业中树立起来。这也导致企业缺乏长远发展战略目标,且风险加大。

(四)小微企业产品质量普遍不高

由于小企业技术装备较为落后,管理水平较低,较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造成产品质量不高。小企业初加工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企业发展缓慢,小企业产品质量和水平都难以令人满意,企业很难有长足的大战。

(五)小微企业融资难度大,资金少

小微企业由于信用评价体系缺失,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加上其自身实力较弱,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差,生产经营稳定性差等原因,往往造成小企业融资难,阻碍了一部分小企业的发展。但也由于企业大多使用的是自有资金(自有资金高达90%),在当前形势下,也在抗风险抵御危机方面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六)食品、包装、电子类领头小企业逆势飞扬

我区传统行业造纸、纺织和机械加工行业都发展到一定规模,市场成熟,利润有限,小企业越来越难从中分一杯羹,只有在新产业中小企业才能找到发展壮大之路。这些找对路子的企业现阶段是产销两旺,完全没有受到小企业危机的影响,这些企业目前考虑的是如何开拓市场,如何创出行业知名的品牌。

案例:

位于人民北路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注册资金300万元,已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主要生产基础学科科普产品、科技趣味游乐设施、玩具、自动化科技产品、科技工业品等,是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电子科技公司。该公司现有员工60余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占85%,技术研发人 员10人,研发队伍由教授、博士和博士后组成,设计与研发力量强大。洞天科技自创建之初就做了较为全面市场调查,看中了科普教育设施这个国内新兴市场,大胆尝试,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产品研发以及对员工的培训。经过两年努力,现能生产500余种科普科技展示产品,已为省内外多所学校、实践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等装配了一系列高标准的科普展品,受到了广大客户的好评。现阶段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预计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0万元,同比增长35%。

三、现阶段小微企业生存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市场行情直线下降,产品销售困难

沿海地区大量小企业关闭,导致内地原材料加工企业产品滞销。我区有部分小加工企业是以沿海地区小机电、小电器生产企业为主要客户的,近几个月沿海地区小企业出现危机后,内地企业也受此影响,产品销售困难。

(二)人民币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压力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升值幅度超过1.8%,很多企业不敢接长单、大单。企业对出口外部环境吃不准,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人民币汇率等难以把握,影响了企业产品出口信心,我区有出口商品的企业不敢接单,没有直接出口的企业受下游出口企业的影响,订单也出现锐减。

(三)原材料波动幅度大,企业生产不能正常进行

近两个月内,一方面是石粉、米石等建材大幅上涨,另一方面棉花出现大幅下跌、绝缘材料主要原料也出现大幅下滑,这些都让生产规模小、利润点低的小企业吃不消。通常这些小微企业都是以订单来决定生产,企业不存货也不储存大量原料,原材料的大幅上涨、下跌都会直接影响生产成本,而产成品的价格是由市场决定,具有一定滞后性。这样一来,以订单决定生产的小企业就受到巨大影响,生产越多亏损越多。基本没有抗风险能力微型企业多数选择停产,等待市场变化,而有一点抗风险能力的小企业,为了留住技术工人或者解决原材料储存等问题,即使生产会造成亏损,也会保持一部分生产线继续运转。

(四)技术工人紧缺,人员流动大

小微企业大多数以部分合同工和雇佣临时工相结合的用工方式,订单多的时候就招工人开工生产,订单少或者没有的时候就停工让工人回家,再加上小微企业工作环境差,福利低且没有保障等因素这种常年招工的现象十分普遍。有部分企业想要留住技术工人也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但效果都不明显,究其原因这是由小微企业的生产方式所造成的。

四、对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和建议

(一)对高新技术产业给予支持

对于一些创业阶段的企业,融资难是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政府应对这部分企业出台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使这部分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从而发展壮大。这就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对企业深入调研,从上下两个层面共同着手,使国家的资金支持用到最需要支持的地方。

(二)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服务力度

应扩大企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发挥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引导我区小微企业按照《企业法》、《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把质量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落到实处,在强化企业综合管理方面不断有所创新、有所成效。

企业发展的措施范文第3篇

以制度创新求生存

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生存危机源于规模效益低和决策、管理的低水平、低效率,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源是民营企业普遍采用的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家族式经营管理在民营企业的创业阶段,有着天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求民营企业的规模要不断扩大,管理和决策要日益科学化。而家族式经营管理方式远不能胜任企业发展的要求,其弊端暴露的日趋明显,创新经营管理体制,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是民营企业救生存的必然选择。

1.由一元化、个人化产权结构向产权多元化、社会化转变

家族式企业的产权结构一般都呈一元化,这种一元化的产权结构影响企业规模扩大。民营企业内部没有国有企业的财政积累机制,导致自我积累的资金不足;由于企业规模小,从银行获取的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就必然是有限的;而在吸收社会资金上,民营业主因担心别人投资会削弱自己的独占地位而排斥资本参股进入。由于企业内源和外源融资能力低下,阻碍了民营企业有效规模化的发展,从而削弱了规模效益和参与一体化市场的开拓竞争能力。同时,由于企业固有的规模劣势,难以吸引高素质创新人才加盟,也难以拿出必要的创新资金,制约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因此,多数小型民营企业只能是勉强维持生计,利用原有技术,原有市场,生产一贯制产品的“工匠型企业”,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在这种特殊产权结构和生存环境下生存,其经营理念封闭,协作意识差,与其他企业缺乏协调配套,同种产品重复生产,相互争夺市场,互相压价,恶性竞争,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家族式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有一场产权多元

化的革命,向控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这也是民营企业实行公司治理的产权基础。通过产权结构的改变,民营企业的组织形式也由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向公司制、股份制发展。吸收社会资金,企业间通过采取联合重组、相互参股等办法,做大做强。

2.建立起决策层和经营管理层分开的治理结构

尽管产权社会化会对企业的控制权造成一定影响,但对控制权的必要制衡会预防因独断决策造成的失误。建立和产权多元化相适应的决策制衡机制,克服家长专权所带来的弊端,是民营业真正实现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的核心任务。因此,对于那些正处于由创业型向规范型转变的民营企业来说,当务之急就是要打破“一人包打天下”的家族式经营管理的思想禁锢,打破家族的狭隘眼界,实现经营管理向经理层治理结构转变。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通过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建立起决策层、经营管理层的治理结构,把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交给聘用的经理。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的情况,逐渐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为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基础。

以技术创新求发展

民营企业的发展危机源于其产品竞争力不足。目前,许多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一般都来源于低成本,许多人认为,只要产品成本比人家低,就能赢得竞争。而这种做法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产业经济学认为,“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技术。”不创新就死亡,是每一家民营企业都面临的外在压力。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绝大部分技术自主开发能力不强,主要依靠模仿型技术创新发展起来。“模仿型技术创新”的优点是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但也有致命的缺点,即知识产权模糊。随着加入WTO承诺的兑现,民营企业的这种创新战略将会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模仿型技术创新”的路子可能是越走越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是企业追求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所在。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技术创新的投入和管理。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制定技术创新战略,调整现有技术创新的组织结构,包括建立企业研发中心,加强技术创新过程的协调与交流,包括与国内外的大学、科研机构建立新型的“产、学、研”联合模式等,使企业始终保持技术优势。

2.实施市场创新,积极推行名牌战略。我国许多企业的产品就其质量而言,并不亚于国外的产品,但就是由于牌子不响而大大影响了其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收益,一些企业不得不借助外国的品牌从事“贴牌”生产和让外方代为设计,企业收益的90%被合作方攫取。因此,只有在进一步强化产品质量的同时,加大广告宣传和市场营销的力度,逐步树立自己的品牌,成为真正拥有自己品牌的制

造商,才能使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

以良好的企业文化求持续发展企业的持续发展危机源于职工的人心涣散和领导层的矛盾重重,以致管理效率低、企业诚信度差导致的市场形象差,以致生存的空间窄小,实质上就是不良的企业文化影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文化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的利器。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民营企业生命长青的保障。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制定适合本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主要是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理念和团队精神。首先,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讲,良好的价值观是极其重要的。要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和尊重员工。所谓责任感是双向的,一方面是员工要对企业,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有责任感,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对员工有责任感。具体体现在企业尊重员工,推行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养老、医疗保障计划;实行职工持股计划,使员工既是企业的劳动者,也是企业利益的共享者。其次,从企业理念上,必须树立守信的公众形象。而做为企业文化一部分,守信的共识和理论的形成需要在企业的市场行为和企业内部管理行为中时时贯彻,这样才有可能把诚信变为企业的标志。另外,企业的团队精神,则是提高一个企业凝聚力的重要价值取向。

企业发展的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成本会计;影响因素;解决措施

一、影响企业成本会计发展的因素

1.研究理论存在缺陷导致成本会计发展水品偏低

目前企业的成本会计研究理论明显存在较大的缺陷,即成本会计的研究理论过于浅显,使得成本会计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创新性以及系统性,而在人力、时间、环境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都没有进行相应的研究。同时国内的专家学者在对成本会计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其理论还没有突破以往陈旧理论的限制和影响,而只是针对国内企业的成本会计。尽管有一部分将会计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现代学科纳入到了企业成本会计的研究理论中,但是同西方国家相比,这样的研究理论涉及的范围还是相对较窄,且视野也有待进一步的拓宽。另外研究的理论过于注重成本会计的核算这一基本职能,而对成本会计的其他监督职能,例如控制、预测、计划、分析检查、决策以及考核等都只仅仅针对理论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因此在见地和深度上都非常的不足,从而造成了成本会计不能达到较高水平和质量。

2.实践环节缺失导致成本会计发展缺乏健全的体系

目前在企业成本会计的研究著作中,研究阐述的基本内容大部分偏向于成本会计的核算方法及一些简单的案例的讲解,而却很少涉及具体的销流程以及会计核算的流程等,且标准也不统一;同时也没有系统的讲解成本会计的基础知识理论,在成本会计的职能监督上,没有一定的对照内容来指导实践。另外制作的相关报表以及分析成本会计内容都不详尽,因此缺乏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由于成本会计实践内容的缺乏,即存在较大的空白,这就导致企业的成本会计在理论的系统构建以及操作实践上存在的较大的问题,即理论不能与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

3.分析成本控制不到位导致信息失去真实性

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在分析和控制成本等方面还不够成熟,且管理层次仍然停留在以往的成本会计的基础上,在成本会计的核算内容中只有对成本的控制较为突出,但是成本控制的相关制度和方法上还有较大的缺陷和漏洞。成本会计工作中的数据信息缺乏一定的真实性,即企业的决策管理层所接触到的生产产品时投入的成本与经营过程中的实际成本存在较大的偏差。同时在控制成本的过程中,其包含三个部分,即控制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等,国内企业的控制成本的过程主要是控制事后,如果成本已经产生,就只能作为以后纠编的参考依据,却不能起到良好的未雨绸缪的效果,因此相比西方国家的企业成本控制过程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另外广义上的成本分析主要针对的是事后的控制,但是国内的企业在分析成本时还没有将会计管理的有联系的内容纳入进去,这就导致了在分析差额计算、对比、连环替换以及分析比率上缺乏较强的实践性,且在分析趋势上还处于探讨研究的阶段上。另外在分析成本以及控制成本上也缺乏一定的实践内容,这样不仅造成了核算成本的数据信息缺乏一定的真实性,同时也造成了分析成本的数据信息缺乏较强的可靠性。

4.核算方法陈旧导致成本会计缺乏一定的创新性

当前企业成本会计发展的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核算方法有三种:一是分步法,二是品种法,三是分批法,因为没有重视会计核算中变动成本法、成本分类法、成本标准法以及定额法等辅助方法对成本会计的辅助作用,特别是缺乏对日后的成本会计发展方向和趋势的正确把握,更未将边际弹性成本以及成本作业法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因此使得核算方法一直处在比较落后的状态。同时企业的成本会计主要为,从核算成本的领域内体现出了方法的应用,而西方国家当前的所使用的会计核算所针对的成本已经扩展到了成本质量上。另外缺乏一定的创新性也是我国企业成本会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较大的问题,尽管我国已经由“工业企业”逐渐朝着“制造业”的方向不断转换,但是实质上成本核算的会计方法还没有做出进一步的更改和调整,因此创新会计成本仍然是其发展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重大难题。

5.电算化缓慢发展导致管理决策不到位

由于高新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特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等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西方国家的大部分企业都实现了电算化会计,并且还实现了电算化的成本会计。但是我国大多忽略了电算化成本会计的推广和使用,即使进行了推广,但发展的速度却非常缓慢,这造成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决策水平跟不上现代高新科技技术发展的步伐,并且也跟不上信息及是反馈的速度。同时国内在电算化成本会计上所应用的软件也比较混乱,金蝶以及用友这两大软件巨头,尽管其将成本管理以及成本会计当成了一个单独的模块纳入到了电算化会计软件中,但是在核算成本会计以及体现成本会计的管理上还有所欠缺,甚至在计算成本数据还出现了较为低级的错误,这就对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决策水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另外,尽管电算化成本会计已经实现一部分,但也只是停留在核算成本这一层次上,成本决策等方面的信息提供的非常少,核算成本的方法在获取相应的数据信息时还需经历一个等待的过程,这就造成了成本数据信息存在较大的滞后性。

6.缺乏“拿来主义”,缺乏中国特色

目前国外在企业成本会计这一方面已经有了较高层次的发展,且在企业成本会计的基础知识理论以及实践操作等方面的发展也有了较大的突破,不仅成本会计的计算方法有了较大程度的创新,同时这些方法的实践操作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非常值得国内企业吸纳借鉴。但是我国却非常缺乏“拿来主义”,尽管有个别模仿或者照搬了国外的先进理论,但是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却没有将我国企业成本会计的具体情况有机的联系起来,因此实践过程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和检验性。由此可见,我国企业的成本会计发展的过程中非常缺乏中国特色,且相应的成本会计的科学体系也并未形成。

二、影响企业成本会计发展的因素与解决措施

1.强化成本会计理论纵向研究,提升核算工作水准

在我国,首先企业成本会计的有关学者和专家必须要强化对成本会计理论的纵向研究,要重新构建一个成本会计的研究基础理论体系,并将当前先进的成本会计研究理论成果引进去,不断从先进的成本会计发展中汲取更多的新元素,提升自我的创新能力。其次要善于将陈旧的企业成本会计的限制打破,采取有效措施来促使企业成本会计发展的理念获得创新,对中外企业的成本会计之间存在的实际差距进行准确的定位,并将会计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有机的融合进去,再次就是要对成本会计的全部的基础理论智能,进行强化研究,重点凸显成本核算这一职能,并将其他一些监督职能有机的联系起来统一发挥作用。最后就是要将成本会计中的基础理论探讨的范围拓宽,不断拓展全新的理论研究范围,不断进行创新型新的理论研究主题,并对企业成本会计中的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进行纵向的探讨和认识,对企业成本会计的成功案例以及实际调查的具体情况进行仔细的分析,这样才能将实践应用中的经验教训不断刷新,并逐渐提高到理论的高度上,从而将研究理论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行补充,使得企业成本会计发展的理论能够具有较高的水平。

2.强化实践步骤,建立全面完善的成本会计体系

真理检验的唯一标准就是实践,结合国内企业在成本会计方面的操作实践的具体情况,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强化实践环节:一是制定出针对企业成本会计核对流程的一致对应的规范以及标准,即对采购、生产,以及销售等进行全流程实践。二是要将企业成本会计的基础知识理论的实践内容加以补充,加强职能监督等各个流程的实践,并对制作报表以及分析等方面进行实践强化。三是将企业成本会计的研究理论成果应用到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去,这样既能够对成本会计的研究理论进行修正,又能够将这些研究理论的成果转化为切实的生产力,从而建立健全的理论与实践高效结合的成本会计综合体系。

3.改善成本控制分析,增强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

结合目前的企业成本会计发展的现状,可采用的措施如下:一是要不断改善成本控制与成本分析,增强成本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同时对成本数据信息以及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数据信息进行强化控制,从而为统一前后成本数据信息奠定基础。二是要对成本事前、成本事中以及成本事后进行强化控制,将材料、人工、生产制造、辅助以及生产损失等各个环节的费用控制纳入到成本控制中去,并将成本控制这一内容贯穿于整个成本核算的过程始末,从而为成本核算及时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三是要要对成本分析进行强化,并改变分析成本的方法,重视分析成本报表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因地制宜,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分析成本的方法,并将会计管理中分析本量利以及分析成本性质和动态等分析方法融入进去。四是要对成本控制与分析的修正完善以及实践检验进行进一步的强化,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企业成本会计的数据信息质量。

4.创新核算方法,加大力度实现成本创新

首先,在传统成本会计的计算方法上,重视成本核算的相关辅助方法,特被是边际弹性成本的核算方法以及成本作业法,并对成本会计计算方法的趋势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让计算的方法能够脱离陈旧的“枷锁”。二是要让成本会计的计算方法向多个领域进行拓展,特别是在质量成本这一领域上,同时将国内成本会计计算方法中的缺陷结合起来,对制造业领域内的成本会计的计算方法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创新研究。三是要不断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成本会计创新意识,结合实践操作中所应用的处理方法不断总结经验,并进行创新,从而形成系统的方法体系并进行大力的推广,这样才能完善企业成本会计的体系内容。

5.推动电算化发展进程,提升管理决策水准

随着电算化成本会计的发展,西方国家企业电算化成本会计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因此在新形势下,国内企业电算化成本会计的发展刻不容缓。首先循序渐进推广电算化成本会计,将计算机、成本会计管理与核算有机的结合起来,尽量防止人员因素的影响,降低人力成本,并为使用成本会计的人员及时准确的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促使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决策水平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其次要对电算化成本会计的应用软件加强开发,并针对成本会计的管理核算制定出统一的数据口径和标准,从而防止出现重复浪费或者“闭门造车”的情况发生,同时还要尽可能的确保成本会计的相关内容的可行性和完整性,并对输入、处理以及输出成本数据等环节加强计算机的自动控制和校验的功能,从而保障成本数据的正确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国外企业成本会计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中,国内的企业成本会计的发展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为了防止走弯路,国内企业就需要借鉴国外的成本会计的成功经验,将成本会计的现论、实践成果以及完整体系引入到国内,为自身发展所用。同时还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成本会计,并不断创新成本会计的管理思想,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企业成本会计获得较大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赵连灯.我国企业成本会计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9:156-158.

[2]杨亚端.企业成本会计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4,31:127-128.

企业发展的措施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内部审计是世界各国成功企业普遍采用的内部管理制度。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步伐的不断加快,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更加凸现出来,其领域不断拓宽,力度不断加大,职能不断完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显。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指部门或单位内部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按照国家相关法规等标准,采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检查其合法、合规和效益性,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以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此定义说明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分析、评价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肯定成绩,找出差距,为企业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促进企业整体效益提高。

1、制约作用。

(1)随着企业的改革发展,企业的联合、兼并不可避免,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混合型经济不断增多,为保障各方投资者的利益,企业经营者要对投资者的资本保值、增值,要克服盲目性和不合法性,就必须自我约束,这需要内审的监督和制约;内审工作是对会计、管理控制的再监督、再控制;企业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需要内部审计监督和服务,

(2)内审是强化企业管理,规范企业行为,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发展机制的中心环节。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检查,对其中的错误和舞敝给予揭露和纠正,从而可以有效地制止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违纪行为;维护财经纪律和市场秩序,保护所有者的权益;促使企业改进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不足,在竞争中不断占有市场,持续、稳定地发展。wWW.133229.COM

2、促进作用。

(1)内部审计工作是保证企业营运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财产的安全完整、相关法规的遵循等而进行的一种管理活动。现代企业处在一个开放、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经济因素的波动,客户需求与偏好的变动,随时都可能使企业面临危机的境地。企业必须适时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来适应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因内部审计机构在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时所保持的权威性和独立性,才能对内部控制的优劣做出正确的评价,找出不足,促进管理。

(2)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从财务会计系统或其他管理活动中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或职员舞弊等问题,通过对所发现问题的分析,帮助管理当局找到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消除潜在隐患的措施,从而达到保护企业财产的完整、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提高经营效益。

(3)现代内部审计的重点已由财务审计转向经营效率审计与风险审计。经营效率审计是通过对会计、采购部门以及其他单位的检查,促使组织提高经营效率。风险审计是通过对内控制度和经营过程的监督,发现潜在风险,并且评价这些风险的重要性和可能带来的后果。

二、独立设置内部审计的权威机构

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特征。内部审计虽然与外部审计存在服务对象的不同,但有类同的工作性质,在独立性上同样必须坚持统一原则。有些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的本质特征缺乏正确理解,把机构设置在财务管理范围内。有的交由主管财务领导分管;有的直接置于财务部门之内,两个名称,一套人马,形成“财审合一”局面。这种处境,不仅无法监督财务部门,而且也很难参与经营开展工作,更谈不上做出客观、公正、有价值的审计结论。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国家审计署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印发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强调了内部审计独立性要体现在机构设置、控制过程和审计结论三个方面上,以确保客观性和公正性。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企业,通常把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本企业最高管理当局,由董事会或监事会直接领导。我国一些企业已经着手或积极准备,按照这个思路,建立一个具有独立性、权威性的内部审计机构。这不仅符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维护了产权所有者权益,也将更有效地促进内部审

计工作开展。

三、切实改进内部审计的工作方法

内部审计充当的是企业运行中的“监控器”,围绕经营目标,事前介入,跟踪评估,及时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相关信息。而不少内部审计人员恰恰在这个问题上工作不力、方法不当,习惯于按部就班。对企业经营活动,事前不见,事中不靠边,事后瞪起眼,充当事后诸葛亮,提供一些时过境迁,只能警示后人的“马后炮”审计报告。从表面上看,功夫没少下,好材料也没少写,但由于失去时效性,指导价值不大。这是内部审计作用发挥欠佳,不被领导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久而久之,这种审计有无皆可。

调整思路,改进方法,这是内部审计工作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一是在时间上要赶前,向事前转移;二是在范围上要抓全,向全方位拓展;三是在秩序上要跟紧,向全过程延伸。要把事关企业重大的经营项目作为工作重点,即要事前及时做出可行性研究和风险性预测报告,适时提供事中运行效果的评价。对采购、生产、销售、投资计划和费用预算及合同等项,在尚未实施之前,做出以是否合理、有效、真实为内容的审核评价意见。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创造条件,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审计。在可能的条件下,可以借鉴外部审计方法,引进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以风险分析为出发点,综合利用各种审计证据,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四、认真抓好内部审计的队伍建设

高质量的审计成果取决于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建设一支懂政策、会管理、务实、高效的内部审计队伍是当务之急。第一,对现有队伍进一步整顿。下决心将那些缺失职业道德、不称职的人员调离审计队伍;通过教育,促使一些敬业精神欠佳、事业心不强的转变观念;分期分批通过进修培训使知识、理论、业务水平低的得到提高。第二,立足本企业,物色一批政治素质高、知识面广的优秀人员充实到审计部门中来,将经过多年锻炼成长起来,知识广博、业务精通的专业骨干安排到领导岗位上来。第三,面向社会,采取招聘的办法,吸收人才,加强审计力量。同时,坚持不断地进行纪律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和敬业精神。

参考文献:

[1]闫治国.内部审计如何在提高企业核心力中发挥作用[j].审计月刊,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