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创新项目

企业创新项目

企业创新项目

企业创新项目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工程项目; 施工管理; 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几年来, 我国建筑施工行业飞速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建设以及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必须提高对创新管理的认识, 进而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实施创新管理策略, 以保证工程项目施工的顺利完成,提高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充分发挥工程项目的功能,为使用者安全、可靠使用工程项目建筑提供保障。

一、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工程项目施工创新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这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健全的管理体制需要设立齐全的管理机构和部门。然后依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安排相应的管理人员.做好建筑工程管理中各个环节的工作 但事实情况是。很多建筑工程为了节约成本支出-随意撤销管理部门.缩减工作人员的数量.这样一来这就导致管理部门以及人员的分配不足.甚至出现了一个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的不正常现象 第二.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虽然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逐渐加强了对建筑行业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并组织建筑行业的一些专家、学者、工程管理人员等共同研究制定了建筑行业管理制度.但是施工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只是敷衍了事,并没有把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这就导致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随着建筑施工市场竞争的逐渐激烈化,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 创新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以严格的制度约束工程项目施工过程, 再以创新的管理理念指导工程项目管理, 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水平与管理水平;市场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着, 同时市场的发展也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挑战。建筑施工企业要想适应市场的发展,就必须就将创新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思想,以创新管理策略来促进工程项目质量的提高, 也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市场的发展同样也加快着我国社会的建设脚步。只有建筑施工企业建设更多、更好的工程项目,才能够促进我国城市、交通、能源的建设, 才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基础设施, 而这些都是在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项目施工进行创新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可以说,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工程项目施工创新管理, 是企业制度与管理模式改革的需要, 是市场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 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工程项目施工创新管理是必然的。

二、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工程项目施工创新管理的策略

工程项目施工创新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也是最艰巨的工作之一。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 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是企业进步的关键, 创新管理则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只有进行工程项目的创新管理,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市场变化,才能够不断更新施工技术,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才能够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筑施工市场中站稳脚跟,并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第一,施工管理观念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在传统管理观念的指导下, 重视工程项目施工的效益, 并没有对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人员配置、资金调配等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 这就造成很多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不合格,在后期检验时不过关,增加工程项目的成本,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也是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的。创新的管理观念应该是把施工质量与人员安全放在首位的。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积极研究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管理理论, 总结经验教训,并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形成适宜企业进步与发展的创新的管理观念, 使企业能够在这种创新的管理观念的指导下,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与财力资源,提高施工技术, 并在保证工作人员人身财产安全的基础上, 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

第二,企业管理组织创新。任何企业单位,都有自己的管理组织,这个组织负责者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切事物, 并对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促进企业各种效益的提升。

也就是说,企业管理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在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 也需要对施工管理组织进行创新, 选用具备高水平管理素质与施工技能的人员组成新型的管理组织团队, 在原有组织职能的基础上, 对管理内容的主体与空间进行延伸。管理组织团队必须从工程项目招标签合同到施工后期检验, 都进行有效地管理, 保证施工过程中各项事务都能够按照计划安排稳步完成, 进而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

第三,企业内部制度创新。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是约束工作人员言行的有力保证, 同时也是督促工作人员积极工作的先决条件。因此,在创新建筑企业的组织管理团队之后, 还要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进行创新, 以完善的、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来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 促进企业的发展。所以, 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在岗位责任制、激励制度、工资调整机制等几方面下功夫, 使所有工作人员能够在岗位责任制的约束下,积极工作;在激励制度与工资调整机制的鼓舞下, 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进而促进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效率的提高, 有效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第四,成本控制方法创新。任何企业在生产建设中, 其目的都是以最低的成本来获取最高的效益,建筑施工企业也不例外。

因此, 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工程项目的创新管理,就必须将成本控制考虑在内,创新成本控制方法, 这样才能够在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基础上,有效降低企业施工成本,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各种效益。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工程项目施工的创新管理,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建筑施工市场发展的需要。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提高贵工程项目创新管理的认识, 积极研究工程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自身在发展中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详细的管理制度, 并按照管理制度实施创新的管理策略, 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效率, 提高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进而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在激烈的建筑施工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 郑向东.浅谈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0(7).

[2] 蒋伟, 王亚兰.浅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

[3] 徐雄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原则及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4).

企业创新项目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是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而开展科技项目申报,是政府利用计划和市场手段对企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进行引导的主要手段。因此,面向企业开展企业科技申报,对实现科技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科技项目申报的特点为线索来论述开展企业科技项目的申报与科技创新的关系,为政府更好地进行科技计划与管理提供思路。

知识经济时代,对科技创新的倚重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各国纷纷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现实背景下,科技水平的高低甚至已成为攸关国家安全以及在科技浪潮中是否被边缘化的普遍衡量指标。而衡量科技创新活跃指数的科技项目申报数量和质量,因反映一地科技发展动向与承担科技创新主体的技术研发实力,从而成为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进行科技实力对比的重要参考依据。

科技项目申报作为一个孵化科技成果的平台,为政府与科技创新主体之间实现资源输入与分享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现实当中,承担科技创新的主体往往囊括了大量的智力资源和体制优势,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政策支持,再加上主体自身间的同质化竞争导致的单兵作战和资源内耗,因此需要来自政府层面的积极引导和支持,为有创新潜力的主体提供政策出口。按照专业划分,目前承担科技创新的主体主要有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而企业由于机制上的灵活性,在产、学、研一体化上扮演的枢纽作用,日渐跻身为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从数据来看,根据国家科技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2005年度科技成果登记统计情况来看,企业依然是科技计划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在2005年统计的32359想科技成果中,成果完成单位按成果数量排序依次是企业35.62%,于此同时在获得部级奖励的314项科研成果中企业登记项目的获奖率达到5.38%,二者均位列第一。

1 申报重点决定科技创新的突破方向

某种程度上说,企业科技项目申报的重点代表着企业和社会在科技创新方面亟待突破的方向。根据现行我国科研经费投入分配的方式来看,我国实行的是国家、部(委)、省、厅、(地)市五级制分配方式,经费分配主体级别的不同,企业申报的科技项目的水平和影响力也不同。另外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在地区上的差别,不同地区企业申报的科技项目(整体而言)的侧重点和聚焦点也往往不同。一般而言,申报的项目涉及国家层面的如“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平台、“973”计划等,它们代表着国际前沿技术、事关国家竞争力,高技术含量和条件的极端苛刻决定了参与项目申报的企业的技术实力必须达到很高的高度,而申报部级省级层面的项目,多是特定行业亟待突破的,对行业进一步发展有开拓意义的项目,其参与申报的企业多是在专业领域内有一定技术实力和科研水平的企业,以南京机电产业集团公司旗下的南京大桥机器厂为例,其申报的部级科研项目“新型高空气象探测仪及气象雷达系列产业化”项目代表气象领域研究的最高水平,申报的“GFE(L)1型二次测风雷达”代表着部级层面亟待突破的技术。科技项目申报在地区上的差别也很明显,如经济发达地区企业申报项目的数量和质量要远远多于欠发达地区,这也侧面反映了欠发达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活跃指数偏少。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的发展目标,15年内我国要在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农业科技、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信息、生物、材料和航天等领域的前沿技术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也为我国企业未来项目申报的重点明确了方面。

2 申报类型反映科技创新的发展水平

申报项目的类型是一地区一行业科技创新的风向标。企业科技项目申报的类型反映地区或行业的科技创新现状,亦即发展水平。申报项目的技术含量和影响程度越高,表明该行业的发展水平和技术成熟度也越高;申报项目的集中度越低,表明该行业的发育水平也越低。由此可以看出,反映一个地区或行业科技创新水平的两个可以量化的维度一申报项目的技术含量二申报项目的集中度,是我国从整体考察一个地区或行业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参考系。还是以南京大桥机器厂为例,其申报的科技项目几乎全部集中在气象科技领域,而且级别涉及到从部级、部级到市级等各个层次,代表了其在气象领域的科研水平和实力处于全国乃至世界前列。相对一些传统的行业诸如畜牧业、医学等领域,科研项目的申报数量并没有出现显著的增长。另一方面,项目申报的数量与科技研发水平并不一定成正比,因为在考察数量的同时还必须关注(企业)申报项目的质量,如我国涉农行业的科技项目数量要远远少于非农方面,但我国农业诸如水稻和小麦的科技水平从世界范围来看,依然处于翘楚地位。依我看,(企业)科技项目申报的数量只反映一个地区或行业的发展活跃程度,而质量才真正体现该地区或行业的发展程度和水平。

不能忽视的是,随着我国逐渐加大对科技创新投入的力度,由于牵扯到科研资金的分配,再加上审查管理的不到位等原因,在部分企业内出现了虚报科技项目以套取资金或挪用科研资金作他用的现象,挂羊头卖狗肉,这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对政府的科技发展战略造成了干扰。另外,在企业科技项目申报的类型上也存在重复或趋同的混乱现象,许多企业申报的课题严重同质化,就是单个企业内部也存在申报的项目与曾经申报过的项目类似的现象,只是换汤不换药,此类现象不仅无助于科研经费的高效利用,也不利于科技水平薄弱的行业实现技术上的更新和进步。因此,从政府角度上说,加强对申报企业和申报项目的严格审查,谨慎排查,加大后续跟踪监督频度,确保科研资金用在最合适的企业的最合适的项目上,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同时要从科技发展战略的层面对企业申报项目进行引导,引导企业加强对技术水平落后的行业加大项目申报力度,政府要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重点支持,防止出现技术坍塌。

3 结论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随着我国科技强国战略的提出以及科技创新思路的日渐清晰,企业创新已成为实现我国科技突围的主流。通过开展科技项目申报这一既有计划色彩又能利用市场优势的组织形式,对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技术进步起着重要的支点作用。在我国,企业科技项目申报有着一套复杂而又严密的程序,由于申报项目关系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且牵扯到资源的分配,因此对项目申报的企业的筛选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经过政府层层筛选出来的企业,其承担的科研项目对实现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推动社会技术进步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高霞.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学报,2006(12).

[2]王媛.浅谈如何加强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J].广州: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4).

企业创新项目范文第3篇

(1)项目立项不够慎重,仓促上马和重复上马现象比较普遍。许多企业投资立项不重视项目可行性研究,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许多项目投产后因市场饱和而迟迟不能达产。煤炭企业在困难时期,出于尽快脱贫解困的迫切需求,一味追求跨行业、跨领域上项目,受资金、技术和人才限制,新上的非煤项目虽然多,但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反而成了企业新的包袱。

(2)法律、法规不健全,基本建设程序执行上存有漏洞。工程招标中不按正常的基本建设程序办事,有些工程没有实行招投标制,有些以包代管,层层分包,不仅工程质量没有保障,项目投资也超出预算和正常水平。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工程建成了豆腐渣工程,不仅经济上造成了重大损失,而且社会影响极坏。(3)项目建设法人责任制不完善。就我国目前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现状来看,机制不活、管理低效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项目上马建班子,项目完工散摊子”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许多项目建成后,问题便频繁暴露,长时间不能达产达效,给生产经营管理带来很大被动。

2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创新应遵循的原则

(1)项目管理创新要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和效益提升。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创新,必须牢牢把握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这点中心,把是否有利于项目的快速建设,是否有利于项目经营运作后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作为评价项目创新成败的重要标准,围绕不断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来研究和探讨企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创新。

(2)项目管理创新要有利于企业市场机制建设的需要。市场经济本身为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创新提供了广阔的施展舞台。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应把项目延伸到市场,即从市场中得到项目,在市场中建设项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断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形成由市场到项目,再由项目到市场的良性循环。(3)项目管理创新要有利于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提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凝聚而成的新企业文化,会对企业文化建设产生重大影响,成为推动企业发展新的强大思想动力。在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创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有利于提高企业文化建设这一重要课题,通过创新,为企业文化建设增添内涵。

3淄矿集团公司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创新主要做法及特色

(1)科学慎重决策,确保基本建设项目建设的成功率。淄矿集团公司在煤炭基本建设过程中,始终把项目决策放在首要地位来抓,从项目确立、市场调研、方案论证和决策立项等环节把好项目决策关。在项目确立环节,主要遵循以下原则:①所建项目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②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和主业方向;③投资规模控制在企业实际能力承受范围内。在市场调研环节,重点做好以下几点:①认真分析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行业发展方向,对产品市场需求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②搞好对同行业对手相关情况的了解,扬长避短,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③搞好项目建设环境调研,认真分析项目建设所需的原材料、工艺技术、设备供应、劳动力的保证能力。在决策立项环节:①组织本行业内相关专家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和论证,形成专家论证意见;②委托法律、审计等中介机构对项目相关内容进行把关,并出具法律意见书和财务审计报告;③召开董事会专题进行研究,形成董事会决议及会议纪要。④按照基本建设有关程序,做好项目立项申批工作。

(2)以先进科学管理理论为指导,不断提升煤炭基本建设管理水平和管理艺术。在长期实践中,淄矿集团公司逐步摸索和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即项目法人负责制。①在济北矿区实行矿区建设指挥部和项目筹建处两级管理模式。一级项目管理机构为济北矿区建设指挥部,代表淄矿集团公司行使项目组织和施工管理权。二级项目管理机构是各单项工程的筹建处,同时也是项目法人机构,负责项目开发建设;②在陕西亭南煤矿推行的项目建设有限公司形式。在项目所在地注册成立独立公司法人模式,成立陕西亭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由该公司负责亭南煤矿的资金筹措、开发建设和生产经营。2007年成立陕西正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由该公司负责高家堡煤矿的开发建设。这一模式较好地解决了企业与项目所在地政府的经济利益矛盾;③组建控股法人管理模式。采取与资源所在地企业共同出资组成项目法人,并由集团公司控股开发煤炭资源的模式。2007年集团公司与内蒙古双欣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内蒙古双欣矿业公司,由该公司负责开发建设杨家村煤矿,这一模式后逐步推广到油房壕矿井和巴彦高勒矿井开发建设中,为基本建设管理又创出了一条新的成功之路。

(3)突出三大重点,创新内部投资控制机制,对基本建设项目全过程实施资金控制。①投资计划控制管理。采取总量控制和年度控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分年度编制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工程安排排上,以满足生产基本需要为前提,严格控制临时建筑、措施工程和非生产性工程建设,通过定期基本建设统计报表和现场监督检查,对投资计划实行全过程监督;②预结算审核控制管理。实行项目法人单位和集团公司两级审核,并聘请有资质的造价咨询公司,对建安工程的预结算进行审核把关;③财务审计核查控制管理。财务部门严格按照工程形象进度拨付工程款项,额度一般控制在工程结算总值的80~90%。单项工程建成竣工以后,由审计部门进行政策性合规审计审查,把好投资控制的最后关口。整个项目建设结束后,再聘请社会中介审计机构对工程结算情况进行最终审计,审计结果作为项目建设实际结算依据。

(4)创新企业文化建设,为煤炭项目基本建设提供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煤炭基本建设过程中,淄矿集团公司十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做到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不断赋予企业文化新的内涵和生命力。由于煤炭基本建设项目一般远离市区,条件艰苦,特殊的工作环境和文化背景,以及艰苦、恶劣的作业厂所,形成了新的企业文化内涵,为淄矿企业文化理念增添了新的色彩。特别是在济北矿区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心系全局的创业精神、赶超自我的进取精神、攻坚破难的拼搏精神、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等五种精神,不仅成为淄矿人战胜重重困难的法宝,而且成为淄矿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一笔宝贵财富。研究好、利用好、发扬好淄矿集团公司独特的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

4结束语

企业创新项目范文第4篇

I-Project包括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梳理并固化流程、全面质量管理以及精益生产创新管理等内容。融汇了诸多管理专家的智慧,汇聚了当今先进的管理工具,能为企业提供多项服务,其中包括帮助企业提升管理能力的项目管理软件等。

在许多企业当中,尽管企业上下都感到很忙、很累,但却干不出成果,只是在卖苦力!问题到底出在哪儿?管理的难点在哪儿?企业真正需要什么?IEG在对大量企业高管、中层管理干部以及普通员工进行调查后发现,每个阶层都有自己的痛楚。

企业高管的“痛”:

1.会开得不少,但会议精神却执行得不顺畅;

2.公司投资不少,但新产品就是不能按照计划上市,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巨额的“三包”费用让公司吃不消;

3.项目成员一旦离职,整个项目就会陷入停滞或处于崩溃边缘,如何固化公司的知识库成为老大难;

4.项目管理缺乏数据支撑,只能“拍脑袋”,当“睁眼瞎”,如何对项目进行量化管理是个大问题。

中层管理者的“痛”:

1.项目成员都在干什么,项目进展如何?

2.所有项目成员都对项目信息了解得很透彻吗?

3.为什么有的项目成员很忙,有的却很闲?工作安排是否不透明?

4.项目总不能按照目标日期完成,如何对员工的工作进度进行监控和评估?

5.同样的错误总是一犯再犯,没有经验总结的积累;

6.项目费用如何分配?

7.绩效缺乏客观数据做支撑。

普通员工的“痛”:

1.如何做好每天的工作记录和工作总结,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保证每天进步一小步?

2.我每天都在紧张地工作,但领导不了解这一点,还经常批评我不用心,我感到委屈和苦闷;

3.师傅离开后,同样的错误我还在继续犯,如何获得他人的经验,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4.同时承担多个项目的工作,如何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时间,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

5.“拍脑袋”式的评估和考核有失公正,如何让领导在评价我的绩效时有客观的数据支持?

这些痛楚让企业裹足不前,I-Project以解决这些痛楚为出发点,致力于打造一个融入了客户心声的系统。

首先,I-Project是一个项目信息库,根据权限的不同,公司的每一位职员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项目,并且能够随时掌握项目的信息及进度。这样一来,每个员工就能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抓住工作重点,领导者也能对整个项目实行监控,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支援。不仅如此,每个项目不仅有进度,还有实现的效益,领导者能及时把控整个项目的方向。

其次,不管是技术创新还是管理创新,都有其独特的方法,且每一种方法都有为其量身定制的先进工具。

再次,在每个项目开展前,I-Project都会提供项目方案以及领导、专家的建议和评语,并辅以文献资料作为参考。项目在进行过程中产生的经验和成果都以资料的形式存储在系统里形成知识库,当员工在以后的工作中若遇到相同或相似的项目时,可以直接调取知识库里的资料。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帮助员工避免犯相同的错误,还可以避免由于人员的流动造成的项目停滞。

最后,I-Project在运作过程中会以图表的形式对项目实现的效益、工作量、项目进度进行统计,为绩效考核和评估提供了数据支持。

某家生产汽车零部件的大型国企跟大多数传统企业一样,存在产品质量上不去、新产品出不来、利润水平低等问题。在引进了I-Project后的一年时间里,该企业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如下:

1.会议量减少了40%,甘特图的使用也让会议的质量大大提高;

2.返工率(售前件)由原来的7.6%降至4.8%;

3.质量索赔由原来的2.5万元/月降至2000元/月;

4.领导对自己所管项目的情况了如指掌;

5.员工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系统自动生成的日报表让员工不再每晚工作到深夜,领导也不再有处理不完的资料、报告。一张表、一个图表就能解决问题。

企业创新项目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劳动力生产水平的提高,过去建筑企业那种粗放经营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已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建筑工程项目必须进行科学管理,集约经营,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

一、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1.施工项目的管理创新能够满足现代企业的建设需要

建筑施工类企业在招投标的制度下已被成功推向市场,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市场观念、竞争意识与经营意识都在不断加强。然而,与之相配套的企业管理体制还是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我国的建筑市场存在体制不够规范,机制不够健全、不够灵活等问题。施工项目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建设的需要。事实上,建筑施工企业应将建立现代的管理制度作为目标,其出发点就在于不断创新与完善项目管理。另一方面,施工的项目管理是否能够全面而顺利的实施,其关键也在于企业与项目间的关系问题。项目和企业之间存在责任不明确,关系不清晰,激励不够多,约束不够严,以及不确定的因素比较多等问题,对项目管理正常的施工过程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故而,需要通过创新时我国的项目管理进一步满足并适应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在建设方面的需求。

2.管理创新是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要求

在建筑市场,众多强势建筑企业的发展表明,思想比资本更重要,先进的经营思想是企业壮大的先决条件。一般来说,施工企业在工程的投标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如过度竞争,彼此压价以及低价中标等现象。业主地位的特殊性以及合同上一些不合理要求、不平等条款的存在使得业主能够摆脱责任,将承包商置于相对被动的位置。同时,设计与监理方难以很好地履行职责。国有建筑的施工企业同个人企业和集体企业间存在一些不正当竞争的现象,影响到了公正、公平、公开的实现。此外,建筑市场地区与行业间存在一定壁垒,严重阻碍并影响建筑市场长期稳定的发展。建筑市场可以说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部分之一,随着其不断完善与走向国际化进程的加深,自然会对项目管理提出不断创新的要求,以期能够进一步适应市场发展与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二、建筑企业项目管理创新的具体内容

1.项目管理理念创新

项目管理理念创新要求项目管理者在矛盾中妥善处理好项目多重目标的关系。施工企业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确保与业主的合同条款中的承诺得以实现,就必须加强企业项目管理,确定合理的效益、工期、质量目标。明确和处理好“三大目标”的对立统一关系是企业项目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在确定每个目标时都要考虑其他目标的影响,进行各方面的分析比较,做到目标最优化。对于设定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使工程达到优质水平,让用户、社会满意,为企业在竞争中奠定坚实基础。

(1)客户第一的理念。客户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利润来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充分竞争的建筑行业内,企业更不能脱离市场、客户的需求而生存。以客为尊,把客户放在第一位,瞄准客户的需求快速出击,给予满足,从而赢得客户、赢得客户的后继订单。这就要求我们在企业内部建立以客户为核心的系统架构,设法聆听客户心声,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尽量满足客户需求,企业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2)全员参与项目管理的理念。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但在传统思维习惯中大多数人仍认为项目管理主要是项目经理或是项目团队的事情,其实项目管理是企业中所有人的事情。项目部门加企业职能部门这种组织结构解决了企业中、基层人员对项目的重视和参与,但其实企业高层领导对项目管理的重视才是最重要的。一个项目一旦失败,项目经理固然会被惩罚,但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客户、供应商一般会向企业追缴损失,将企业的法人代表告上法庭,因此企业在项目决策和实施过程中的诸多风险最终会落在企业高层、法人代表的头上而非项目经理,要规避这些风险,高层经理必须重视项目管理、做好项目管理。

(3)集约化管理的理念。由于无序竞争加剧,当前建筑行业已进入微利竞争的时代,传统的粗放化经营最终将使企业无利可图,直至逐步走向死亡。时代的发展和严峻的市场形势都逼迫建筑企业必须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要将集约化管理的理念贯彻到项目管理的方方面面,使集约化管理成为每一个员工的自觉要求,真正将集约化能力打造成企业总承包项目管理的核心能力。

2.项目管理机制创新

(1)实现组织机构创新。企业项目管理机制创新,首先要明确企业项目管理的性质,将项目部建成一次性的企业项目管理经济组织,实现组织机构创新,真正使项目管理走上科学化轨道。

(2)实现制度建设创新。一是企业管理者和职能部门对项目的管理和控制要规范化、制度化,要尽可能统一企业项目管理模式。二是不断优化企业的基本职能结构,科学界定企业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关系,强化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技术开发、市场营销以及服务职能,弱化直接指挥控制和行政命令。三是对项目管理成效的考核要科学化、理性化,必须明确企业本部是投资责任中心、利润中心,而项目是成本中心,要通过项目责任成本的管理与考核,实现项目效益的最大化。

(3)推动项目生产要素运作方式的创新。按照市场化分工、专业化协作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施工管理体制和组织方式的改革,对构成项目生产要素的各种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以内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代替过去的行政指令,推动企业全要素市场化,努力实现建筑施工组织结构和承包方式的根本性改变,为不断开拓市场创造条件。

3.项目管理方法和手段创新

建筑企业项目管理方法和手段创新涵盖了很多具体内容,实施信息化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方法和手段创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1)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要使广大建筑企业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是上级要搞、资质要搞,也不是赶时髦、撑门面,而是适应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企业自身的需要;是企业适应广地域、多领域经营的需要;是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规避风险,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是规范管理、强化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职责的需要。

(2)企业信息化建设要结合企业实际。企业信息化建设一定要从企业实际出发,要根据自身的管理基础、管理模式、管理深度来研究和制定信息化建设方案。

(3)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强调有效性和实用性。在信息化建设的调研准备阶段,要梳理和明晰企业自身的管理需求。系统实施应用的每一项结果,都必须覆盖并大于企业管理原有的要求和功能,并要适当体现增值。系统要适应企业不同层次的需求角度和使用环境,设计简便易行的操作界面,“以人为本”给使用者提供方便。

(4)项目管理创新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企业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来固化企业创新、先进的管理流程和运作模式,并且也是企业创新、先进的管理流程和运作模式的催化剂。企业要狠抓经营思想的转变和更新,改变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项目管理方式和流程,为企业成功实施信息化创造条件。

(5)加强培训,做好基础性工作。企业在建设信息化的同时,要针对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应用人员,定期开展信息化培训,要下大力气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应用知识的、有战斗力的信息化队伍。企业只有具备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人和高品质的、符合企业实际的信息系统,这才是真正的企业信息化。

三、结束语

总之,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创新,必须通过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方法创新来实现。而项目管理的创新,则构成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和不竭动力,也是建筑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耿晓军.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创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