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产业发展机遇

文化产业发展机遇

文化产业发展机遇

文化产业发展机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一带一路”;湖南;文化产业;机遇;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湖南省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丰富的地貌资源,融合独特的风土人情,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文化大省,其文化产业建设问题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相关部门只有认清形势,把握机遇,才能更好地推动本省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基本内涵

“一带一路”战略最初的构想是由主席提出的,其在2013年访哈时首次提出了努力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及货币的流通,在随后的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我国重点强调了与亚洲各国的合作政策并明确提出了“一带一路”政策。“一带一路”战略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意在利用丝绸之路的平台上加强我国与周边各国的合作与交流,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世界和平的建设,构建政治、经济与文化共同体。“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是我国践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举措,也是加快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该战略的实施不仅为国内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还增进了我国与其它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为良好关系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战略的实施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各国所面临的世界格局越来越复杂,全球局势变化愈加迅速,为了更好的应对复杂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共涉及60多个国家,44亿人口,在国内几乎涵盖了所有省份,是我国构建新的社会格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自古以来,经济与文化都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经济战略,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该战略的实施需要文化作为先驱,利用影视、教育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各国之间的合作,为各国的经济交流营造和谐的氛围。“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也为文化产业提供了新舞台,文化作为人们精神世界的反映,需要不断创新、交融才能更好的向前发展,通过各国之间建立的合作计划,能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新动力,不同文化体之间的差异带动消费需求,利用交通枢纽实现人流量的转换,从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战略背景下湖南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

文化产业作为湖南省的朝阳产业,它的提升能在很大程度上带动经济的发展。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湖南文化产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有利于实现文化产业升级

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消费和文化交融,而影响文化消费最主要的因素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带动下,湖南省所具备的各类社会资源在逐渐增多,资源配置也更加合理,从而为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升,文化消费也相应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文化产业的升级。另外,“一带一路”政策加大了我国与邻邦国家的联系,贸易活动也逐渐增多,湖南省凭借独有的自然资源,对外交流逐渐频繁,而经济的沟通通常伴随着文化的交融,从而有利于实现文化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2、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扶持

“一带一路”作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在相关方面的投资也在逐渐加大。为了更好的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出要投资大概1000亿人民币的专项资金,湖南省作为“一带一路”政策的重要实施基地,国家的资金投入也在不断增多,尤其对于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更大,这就为湖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政府在相关方面也制定了有利的政策,这为湖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增强了各文化企业对湖南文化产业的了解,投资力度在不断增大,融资环境也更加有利。

3、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资金和人才是支持时代前进的主要力量,在21世纪的今天,人才的作用更加突出,只有拥有充足的人才支持,才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基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势必会吸引较多的外地企业入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跨省、跨国交易的发展,这就需要大量懂得当地习俗同时具有较强跨国交易能力的人才,所以要求湖南省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和吸引较多的人才,当地高校要有计划的组织开展相关课程,利用优厚的待遇等措施来留住人才,为省内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另外,“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会吸引大量的外国友人到当地旅游、投资,政府要为其提供有利的投资环境,采取优惠政策,同时要加大对人才的外语培养,组织开展多种族文化节活动,吸引国外优秀的讲师来省内开展讲座,了解他们的风土人情,让学生真正了解“一带一路”对于湖南省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四、“一带一路”战略下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为湖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同时也为其经济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社会背景下,湖南文化产业面临着较多的机遇和挑战,政府及各部门应紧抓这一形式,了解本省的基本情况,扬长避短,具有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实施民族国际化

湖南省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包括土家族、苗族、侗族等50多个少数民族,不同民族由于历史原因及生活习惯的不同,所形成的民族文化也有所区别,这些文化不仅是他们的精神象征,也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湖南省与省外、境外的联系日益密切,要想推动本土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必须将民族的变成世界的,寻求与其它国家的文化共鸣,积极举办不同形式的文化节,在碰撞与交融中促进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

2、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发丰富的周边环境

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各类新型媒介的出现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不仅带来了经济的蓬勃发展,还推动了科技的传播,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对社会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变革。在此背景下,湖南省要想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必须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力量,加快对湖南文化的传播速度,增大文化传播的范围。对于文化消费而言,湖南省具有较为丰富的民族资源,所以可以利用各民族的特点开发一系列民族文化的衍生物。同时,在对文化进行宣传的过程中应采用新型的媒介形式,利用网络等手段对文化进行对外传播。此外,还需要采用新型的商务模式进行经济活动,开设新型的交易平台,打造属于湖南省特有的文化品牌。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文化的传播还可以消除国家之间的隔阂和偏见,有利于良好关系的形成。

3、加大资金支持,创建多种投资形式

资金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任何产业要想取得长足进步都必须拥有充足的资金扶持,文化产业也不例外,所以湖南省要想在“一带一路”的政策浪潮中发展文化,就必须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制定优惠政策,创建多种形式的投资模式,积极吸引国内外优秀的企业进行投资。其主要的措施:一是政府部门要制定优惠政策,积极为投资创造有利的环境;二是要加大对具有民族意义的大宗文化产业的投资,通过专项资金等形式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扶持,加快对文化产区的建设和改造,积极引进先进的文化资源,实现对文化产业的整合发展;三是要采取多种融资形式。在文化产业的开发和利用中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较为有限,需要采取措施进行融资,传统的融资形式较为单一,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因此,湖南省要想加快省内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必须采取多种融资形式,通过吸引民间资本、外来资本投入等多种形式来进行资金的融合,从而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4、加快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创新是时展的灵魂,要想从根本上推动湖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必须增强创新精神,创建专业的文化创意产业团队,积极吸引优秀的人才。“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将湖南省与其它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同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不同,所形成的文化背景也有所区别,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差异,在不断的碰撞中会对本土的文化产生冲击,这时就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采取有效措施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通过改革创新来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建立专业的文化创新团队,增强对文化产业的创新意识,同时相应的人才要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能够不断缩短文化转化的周期,迅速形成规模经济,促使省内文化产业的转变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

五、结论

“一带一路”战略作为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快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能够建立和谐的国际关系。在此时代背景下,作为文化大省的湖南,在文化产业发展上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实现民族的国际化,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增大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支持,创建多种融资形式,才能更好的实现省内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兴:“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会展业发展研究[J].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2016(1).

[2]陈凯、丁雅莉:“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广西文化产业发展新思路[J].新闻研究,2015(20).

[3]周晓燕:“一带一路”战略对衢州产业、企业发展的机遇与对策[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5(7).

[4]王会粉:“一带一路”战略下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分析[J].创新科技,2016(3).

[5]朱婀丹: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人文社科,2006(3).

文化产业发展机遇范文第2篇

7月22日,《规划》获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后,社会各界纷纷给予好评,并对其推动产业发展的巨大作用寄予厚望。尽管目前《规划》的具体内容尚未公布,但其内容框架与政策方向已经确定无疑。7月23日,《传媒》专访曾参与《规划》前期研究工作的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齐勇锋,对《规划》出台的背景、意义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态势进行了深入解读,并对《规划》的配套政策提出了建议。

背景:文化产业崛起的历史必然

《传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于7月22日获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这是继纺织、轻工等规划之后的第十一个产业振兴规划,也是建国60年来首个全国性的文化产业专项发展规划。作为《规划》前期研究报告的主要执笔人,您认为是哪些因素促成了这份规划的出台?

齐勇锋:文化产业之所以被突出地提出来,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文化消费水平的大幅提升,对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强烈的拉动作用。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1000〜3000美元是文化消费活跃、消费结构提升的阶段,3000美元以上是文化消费大幅度跃升、物质消费比重逐步下降的阶段。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达3266.8美元,如果汇率保持基本稳定,按年均经济增长8%计算,预计2010年我国人均GDP可达约4000美元,2020年将突破8000美元,提前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文化消费水平的大幅提升,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是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十五”以来我们就强调经济结构调整,但是调整的步伐一直比较缓慢。从我国国情来看,一方面自然资源匮乏,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继续实行以资源消耗为特征的粗放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另一方面我国作为拥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资源特别丰富,举世罕见,发展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和优越条件极为明显。从经济结构来看,我国传统产业尤其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所占比重很大,节能减耗任务艰巨。而文化产业不仅具有消耗物质资源少、环境污染小、附加值高的突出特点,是典型的现代绿色产业,而且与旅游、体育、电信和制造业日益融合发展,具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因此,依托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发挥文化产业作为绿色产业的特点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可以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增添新的动力。

三是打造国家软实力的需要。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越来越密切,促使国际竞争日益向以经济、科技和文化力量为重心的综合国力和软实力方面转移。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传播力、渗透力和影响力,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主要支撑性产业。

四是抵御金融危机的需要。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实体经济严重下滑,但对文化产业影响较小,电影、演出、动漫游戏、互联网(主要是电子商务)等领域甚至逆市上扬。因此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扩大内需、拉动就业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中的比较优势和积极作用,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五是文化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文化产业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去年联合国贸发会议和教科文组织的《创意经济报告》显示,近年来世界创意产业年均增速达8.7%左右,大大高于3%〜5%的世界经济平均增长水平。我国近几年来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2006年实现增加值5129亿元,占GDP的2.45%,2005、2006年分别保持了18%和17%的年增长率,高于GDP增速约6〜8个百分点,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投入不足,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依然薄弱,总量较小、市场主体弱小,条块分割、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程度不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强,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支持手段落后,文化经营人才缺乏,投融资支持体系严重滞后等问题亟待解决。近几年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具有“体制性松绑”和政策推动的效应,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与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仍存在着明显的落差。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初有关部门开始研究和起草这一规划,并在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后适时推出,以借助金融危机这一有利契机实现文化产业超常规发展。

《传媒》:《规划》获得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后,立刻引发了媒体热议,业内外人士纷纷对给予好评,认为《规划》出台对文化产业发展意义重大。您如何看待《规划》对包括传媒业在内的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齐勇锋:《规划》的出台意味着国家开始真正把文化产业当成国民经济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来推动,这是《规划》的重大意义所在。这一点突出表现在《规划》提出的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上,即“振兴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与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相结合,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是真正把文化当作一个产业来办,也真正体现了文化产业的特点。

以《规划》为起点,我相信文化产业超常规发展的机遇期已经到来。我们可以回溯一下,从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以来,到“十六大”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期间出台《“十一五”时期国家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再到“十七大”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特别是“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发展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经过这一系列过程,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实现了一个良好的起步。在此基础上制定《规划》,真正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来推动,可以说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可以预计,未来10年,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会进一步加快,真正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超过5%以上,从长远看可以占到10%以上。

解读:《规划》引发产业发展新态势

《传媒》:正如您所言,《规划》将文化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性产业的高度予以重点扶持,那么在这一新形势下,文化产业发展将会呈现哪些新亮点、新态势?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创新发展思路?

齐勇锋:概括起来有八个方面。一是创新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动力。《规划》明确提出“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并把“文化创意”作为发展重点,这意味着我们将创新摆在更突出的位置,使之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要靠创新提高文化资源转化能力,靠创新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产业”,带动整个文化产业实现超常规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规划》中还特别提到要大力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创新靠什么?靠人才,必须加快改革,释放人的发展活力。

二是将进一步开放文化市场。近几年来,我国文化市场在很多方面已经开放,但就社会资本的期望值而言,市场开放度仍然不够,尤其是传媒业,在社会资本已经事实上广泛进入的出版、报刊、广播电视领域,政策上仍然存在诸多限制。《规划》称,要降低准入门槛,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参与国有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这就意味着我们将一改过去主要靠国有资本投入来发展文化产业的局面,换句话说就是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和要素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真正把它作为一个产业来办,尊重经济规律,用市场的手段去发展文化产业,让全社会参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实现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外资(允许进入文化产业的部分)几方力量的充分融合发展。所以规划实施后,文化市场将会进一步有序开放。我预计今后在这方面会有新的突破,特别是科技类、财经类、时尚类、教辅类等非新闻类的报纸、网络媒体、广电媒体会逐步向民营资本和外资开放。

三是今后几年将出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的高潮,一批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域甚至跨国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的混合经济结构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将脱颖而出,成为我国文化市场上的战略投资者和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的航母。从而打破我国文化市场“条块分割”的老大难问题,解决市场主体弱小,产业链不完整、资源碎片化、集约化经营程度低等问题,为我国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是移动多媒体、网络广播影视、手机广播电视、数字化出版等新兴文化业态迎来大发展的契机。纵观我国文化产业可以发现,我们传统文化产业与国际水平存在不小的差距,但在新兴文化产业方面我们与发达国家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而且我国文化市场规模巨大,潜力无限,拥有全球最大的手机消费市场,手机拥有量、网民数量世界第一,有足够的消费空间支撑新兴业态跨跃式发展。因此,以新兴业态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升级换代,进而带动整个文化产业发展是今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文化产业实现与国际接轨,最终赶超发达国家的重要途径。

五是文化产业投融资特别是上市融资将出现新的高潮。有人认为文化产业是我国最后一个暴利行业。这一说法不见得准确,但文化产业的良好前景的确不断吸引着民营资本和产业资本的眼球。随着投资准入门槛的逐步降低,一个新的文化投融资高潮必将来临,并且与资本市场紧密结合,从而利用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平台和结构调整功能,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和结构优化。

六是文化娱乐消费将成为新的市场热点。《规划》特别提到要扩大文化消费,这不仅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需要,也是扩大内需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内需外需严重不均衡,特别是在外需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必须大力扩大内需。拉动内需要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一方面文化产品和服务作为人的精神消费,有其审美偏好的特点,需要舆论引导。另一方面要加大投入,以供给创造需求,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今年春节前后,电影市场的火暴已初步显现文化消费热点的曙光。

七是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在内的区域文化产业将形成亮点纷呈的多元化发展模式。我认为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我们不必再遵循过去经济发展的梯度模式,即先发展东部再发展中部最后发展西部。现在各方面条件与改革开放初期不同,我们已经实现了全方位开放,“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的区域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加之发展文化产业主要靠制度创新,所以应该解放思想,实行“东中西多点并举”的发展方针,每个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区域特色的发展模式。在这方面,湖南娱乐业、云南旅游业的良好发展态势应该对我们有所启示。

八是我国文化产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将大大加快,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提升文化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我们要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紧密结合,抓住当前国外一些传媒集团陷入困境、资产价格大幅缩水的有利时机,有选择地收购兼并美国好莱坞等有关电影、动漫资产和策划创意、制作发行人才以及全球营销网络,以尽快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

落实:亟待具体配套政策

《传媒》:国内文化产业目前处于高速增长的前夜,市场空间和市场潜力巨大。目前,《规划》虽然还只是原则性的框架,但已经让业界看到了积极的信号,也更加期待之后的细则在文化产业的开放尺度、投资空间等方面做出更积极的安排。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齐勇锋:将文化产业提升到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产业和国家战略性产业的高度予以重点扶持,我认为第一,要加大投资力度,建议将文化产业纳入国家五年规划和国家综合经济部门的年度投资计划。为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建议配套政策中从国家拉动内需的总投资4万亿元中拿出1%的份额,即不少于400亿元给予重点扶持,在3年内重点投向以下文化产业领域:有利于拉动文化消费需求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节庆活动、有利于增加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国有文化产业集团、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产业公共平台建设,以及有利于增加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重点文化贸易项目和公共平台建设。要把国家投入和社会资本投入结合起来,以国家投入作为引导性资金,带动社会资本进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文化产业的市场化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要把文化体制改革、提高市场集中度和扩大市场准入结合起来,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激发活力;要把满足人民文化消费需求与满足其他产业部门的生产需求结合起来,推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提升竞争力;要把应对金融危机的短期措施和长远规划结合起来,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实行灵活多样的扩大文化消费需求政策。如发放“文化消费券”,由消费者自主选择文化消费的品种和服务;支持和推动大型会展和文化节庆活动。对于拉动内需作用明显的大型会展、文化节庆,政府给予部分资助和奖励。

第三,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发展的公共平台。建议规划和实施“影剧院倍增计划”,3年内使我国电影院、剧场的数量增加一倍,电影银幕数量从4000个增加到8000个,规划和实施“小剧场扶持计划”,在中心城市建设10000个小剧场;通过兼并、合资、合作、加盟、委托经营等方式,建立覆盖全国的演出院线,面向市场配置演出资源,指导文艺创作、生产和演出。

第四,加强文化内容建设,提高文化科技水平。建议整合文化系统相关资源,组建文化节目(数字)制作公司,提高文化产品供给能力;规划和实施“国家数字内容产业发展计划”,将有关数字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分散的数字内容项目加以整合,统一规格,推广使用,提高文化科技水平。

第五,调整、改造和提升文化产业园区、示范区,促其健康发展。建议制定《国家文化产业园区管理办法》,在全国规划设立20―30个具有产业示范作用的部级文化产业园区;改造、整顿并提升原有文化产业集聚园、创意产业园、传媒基地和动漫基地等,将其建设成为产业集聚度高,具有制度创新、示范和孵化功能的新型文化产业园区;比照国家建设高科技园区的政策和管理办法,对入园企业给予同等政策优惠,形成文化产业孵化、创新、示范基地,发挥内容创作、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产业化试验和市场推广的积极作用。

第六,完善优惠扶持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建议比照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优惠政策,制定《文化(创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严格界定文化(创意)企业,经认定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文化(创意)企业,享受与高新技术企业一样的各类税收、财政补贴、融资、土地等政策优惠、扶持政策和奖励政策,以鼓励文化创新,支持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对娱乐业消费税(20%)偏高的问题,建议减按5%征收。为鼓励和支持文化创业、拉动就业,建议进一步降低文化企业注册登记门槛。

第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具备条件的地区建立出版产业园区,开展民营出版企业通过整合资源、股份制改造和集中发放书号的试点,推动民营出版企业与国有出版社之间的融合发展。

第八,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抓住创业板已经设立的机会,在3年内规划和推动100家左右具备条件的的各类文化创意企业、传媒企业上市融资,实现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框架内容

指导思想:振兴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与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相结合,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文化产业发展机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广西;文化产业;优势;机遇

中图分类号:F2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7-0216-02

广西“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是“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重要的千亿元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中新的支柱性产业”,“到2015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5%左右。”广西如何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这已经成为广西经济发展规划中一项至关重要的议题。广西应“立足本土,放眼东盟”,即将广西的区位优势与文化资源优势整合,促使其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抓住与东盟国家友好合作的机遇,使文化产业成为广西与东盟国家交往的重要纽带之一,这对于广西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广西地区整体经济的腾飞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广西发展文化产业自身具有的优势

广西发展文化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条件,如文化资源丰富、品牌文化项目影响深远、区位优势明显等。而其中文化资源多种多样,有自然风光资源、节庆习俗资源、民族民间工艺品资源等等。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市场营销和推广,使广西文化走向东南亚和世界,并且带动广西整体经济发展。

(一)文化资源优势

文化资源是人们从事文化生活和生产所必须的前提条件,文化资源的丰富程度和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当地文化经济的发展。文化资源的特点是地域性强,特色明显,具有很强的垄断性和不可模仿制造性,因而具有极明显的资源竞争优势。广西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包括自然风光资源、节庆习俗资源和民族民间工艺品资源等,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为广西发展资源型文化产业提供了最基础的条件。

1.自然风光资源。广西的自然风光资源主要有山水风景资源、海滨旅游资源、文物古迹资源等。山水资源十分丰富而奇特,如桂林山水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历史文化名城;德天瀑布横跨中国和越南两个国家,是世界第二大、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是国家特级景点;白色乐业县的乐业天坑群已成为世界级品牌的旅游资源;龙胜县的龙脊梯田有“梯田世界之冠”的美誉。此外,桂平西山、桂平大藤峡、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北海市合浦县的山口红树林等山水风景也十分迷人;海滨旅游资源享誉天下,如北海银滩被誉为“天下第一滩”;涠洲岛是中国最美的海岛之一。此外,龙门七十二泾、钦州市三娘湾等也是著名的海滨旅游景点。广西文物古迹众多,如兴安县境内的灵渠、宁明县花山岩画、柳州市的柳侯祠、明代靖江王府和靖江王陵、忻城县的莫氏土司衙门、三江侗族的风雨桥、鼓楼等木质建筑。这些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为广西发展文化旅游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和基础。

2.节庆习俗资源。广西有绚丽的少数民族节庆习俗资源。如壮族歌圩节、贺州市瑶族的“盘王节”、仫佬族的“依饭节”、毛南族的肥套(“肥套”是毛南族还愿等活动的总称)等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还有壮族“蚂拐节”、京族“哈节”、苗族跳坡节、侗族花炮节、回族古尔邦节、彝族跳弓(公)节、水族端节、仡佬族吃新节等民族特色文化节庆。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代表的节庆文化品牌是广西发展旅游不可或缺的资源。

3.民族民间工艺品资源。广西民族民间工艺品种类众多。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广西成为各种类型铜鼓的荟萃之地;壮锦是广西壮族地区一项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手工艺品,也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绣球是广西极具特色的旅游工艺品之一,百色市靖西县旧州街被文化部命名为“绣球之乡”,入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桂林市临桂县的五通镇形成了风格独到的“三皮画”产业,被命名为“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广西贺州是中国瑶族聚集区,当地的“瑶族服饰”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钦州的坭兴陶是钦州最著名的特产之一,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此外,桂林阳朔的画扇、广西合浦的珍珠、广西梧州的人工宝石、玉林市博白的芒编等民间工艺品都享誉海内外。这些民间工艺品既是广西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又是广西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特有的文化资源。

(二)品牌文化项目优势

要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地方区域必须有自己的品牌和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份额。为此,广西不断整合资源,自主创新,打造了一批文化品牌项目。

广西的歌舞品牌最具有国际影响力,尤其是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被打造成了世界级的民族文化艺术精品。同时,南宁的《妈勒访天边》、柳州的民族大型音画《八桂大歌》、桂林的《大儒还乡》都入选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节庆品牌主要有“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桂林漓江刘三姐歌圩”等,这些项目也显示了文化产业品牌效应。“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成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十大节庆活动”。桂林的“刘三姐歌圩”已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休闲娱乐品牌主要有桂林雁山区大埠乡的愚自乐园,它成为世界顶级的创作基地与度假胜地。2003年,愚自乐园被评为部级AAAA景区;2004年,被中央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广西出版业是成绩较突出的文化产业行业,其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接力出版社等在全国出版业界享有盛名。

文化产业发展机遇范文第4篇

培育城乡融合发展新动能

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历史机遇,发挥好“桥头堡”作用,在“十四五”中展现新作为,作好“一片陶、一匹布、一把扇”为主的非遗文化产业文章,建议发展壮大我区非遗产业良好基础,依托位于安富街道的**陶文化创意产业园、**高新区广富工业园将我区打造成为文、产、旅融合发展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创意产业中心。通过做大做强“一片陶、一匹布、一把扇”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吸引、辐射带动泸、内、荣、永及川渝周边等地非遗资源集聚,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个以弘扬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传统工艺美术、现代创意产业等协同发展的百亿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推动我区逐步打造成为双城经济圈文化创意产业孵化中心、展示交流中心、人才集聚中心、非遗传承中心、文旅集散中心,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建立一条文化连接纽带,持续推动双城经济圈传统文化产业提档升级,不断提升成渝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和互联互通水平。

一、文创产业相关背景

(一)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和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创意产业作为知识密集的新兴领域,已经成为当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重要产业。

(二)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是以文化根基的新园区

创意产业中心作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具体载体,其形成包括四个基本条件:一要有与文化相关联的、产业规模集聚的特定地理区域,二要有鲜明的文化形象,三要有包括生产、发行、消费于一体的文化产业链,四要有集生产、交易、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多种功能。

(三)发展理念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文化性、创意性、产业性三个基本特点。根据**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建设文创产业中心路径的发展理念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即: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精神,遵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围绕上述基本要求,**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发展理念为:绿色、智慧、活力。

绿色主要是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要保护好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做到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在项目的设置和开发上走生态优美、节能低碳之路。

智慧主要是指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时代潮流与传统技术的有机结合,在项目的设置和开发上注重搭建创意经济的平台,把集聚创意人才和产业作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活力主要是指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遵循市场经济的决定性作用,逐步形成和壮大文化创意的产业链,形成新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群,为**的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升级打造新的发展引擎。

二、**打造双城经济圈文创产业中心发展优势

我区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安富境内陶产业和陶文化在全市乃至川渝两地范围内一枝独秀,具有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良好条件。

(一) 深厚的文化优势

**素来有“海棠香国”的美誉,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特色文化、特色产品、特色产业方兴未艾,陶器、折扇、夏布等已经被列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且产业链相对完整,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 独特的品牌优势

安富是中国的三大陶都,是中国四大名陶的主产地,陶业发展历史悠久。数百年来陶文化从未间断,是川渝两地不可多得的陶文化重镇。2010年,**陶制作技艺列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陶列入重庆首届“巴渝十二品”。

安富作为川渝两地陆路要冲,是巴蜀文化的交流融合地,生态环境优美,人文资源丰富。辛亥文化、抗战文化、兰草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相互交织,五里长街、烧酒房、寨子山、鸦屿河、生态园等多种文化载体相辅相成,具有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先天优势。

(三) 蓬勃的产业优势

近年来,**把非遗文化产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承,而且实现良好的开发利用,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产业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成功打造部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处,重庆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处、示范基地4处,重庆市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6处、非遗传承教育基地7处,区级非遗传承教育基地14处。

(四) 便捷的区位优势

**是重庆的“西大门”,正好处于成都、重庆两个特大城市的“一小时经济圈内”,是成渝经济区腹心地带的一个重要战略支撑点,具有“东西传递”、“双向开发”的独特区位优势,是成渝合作的“桥头堡”,不仅可以直接辐射四川、重庆两地,还可间接辐射云南、贵州、陕西、湖北、湖南5个省市,辐射人口3.69亿人。成渝公路、成渝铁路和成渝客运专线贯穿境内,成渝客运专线建成通车后,大大缩短了**与成渝两大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至重庆20分钟、至成都40分钟)。

“潼荣高速公路”在**陶文化创意产业园内开设出口,**陶文化创意产业园距泸州深水港码头50公里,距四川第二大机场—云龙机场仅20公里,往北可融入陕西、山西高速公路网,往南可融入云南、贵州高速公路网,往东可融入湖南、湖北高速路网,地理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与此相对的是,川渝两地已进入文化消费井喷期,但相关产业或者说集聚产业群还未形成,周边城市也处于各自为政阶段,在打造文化中心工作方面还属于空白,具有异军突起的可操作性。

三、存在问题、现状

(一)现状

目前,全区有部级代表性传承人5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30名,区级代表性传承人388名。吸引区外部级、省市级大师设立工作室15个,吸引文化创意与经营管理人才1500余名,直接或间接从事文化产业共计7万余人。非遗文化产业初见雏形,2017年底,文化企业数2500余户,非遗及关联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其中三大部级非遗及关联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市级和区级非遗项目及关联产业产值近60亿元。

(二)问题:

一是文、产、旅融合发展示范效应未进一步体现;二是文创产业体量小,产品体系单一,价格普遍偏高;三是集聚效应不明显,我区范围内的非遗产业分布都较为分散,未形成规模集聚效应;四是人才培养、传承问题;五是文化多创意少,产品附加值低。

四、关于抢抓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全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意见建议

1.将“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或“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产、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纳入我区“十四五规划”并争取纳入重庆市“十四五”规划。

2.加快实现文产旅融合发展。按照笔者的观点,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接二连三”的产业,既可以是狭义上的文化创意设计、知识版权等相关产业,又可以是将文化创意物化制造出来的相关实体制造业,是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要搭建政企共商新渠道,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构建良好营商环境。一方面政府要鼓励**本土的企业走出去,组织非遗文化企业和产品亮相国际、国内的各大展会,并给予其一定的财政补贴。另一方面要鼓励文创类的企业进驻**文创园区,吸引麻织品、陶器、折扇等“老字号”入驻,对入驻园区的企业给予各类补助。二是要创新城市形象传播方式,要重点考虑年轻化和时尚化的受众群体,结合年轻人喜爱的传播方式,利用“抖音”等平台策划打造非遗“网红”,同时深化与主流媒体合作,综合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作用,探索事件营销、活动营销及渠道营销等旅游营销方式,增强**文创品牌的影响力。

3.打造双城经济圈特色主题活动。以活动为载体,策划组织周边市区来荣开展特色文旅活动,提升影响力和美誉度。例如把**陶文化艺术节上升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艺术节,并成为永久举办地,每两年常态化开展;同时用好部级综合实践基地,常态化开展成渝两地文化交流、培训活动,整合现有文化相关技能比赛、交流活动等,将每年一次举办的**陶职业技能大赛上升为双城经济圈非遗职业技能大赛,持续吸引非遗人才、文化创业产业人才来荣交流、发展。

4.吸引文化创意人才入驻创业。争取川渝两地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评定机构落地**,评定资格、享受政策等互通互认。对标《**区人才兴陶十一条》制定实施非遗相关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激励政策,支持相关人才创新创业、支持入驻人才学习深造、支持人才团队参赛参展、支持非遗大师带徒传艺、支持人才参与职称评定、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等,吸引周边地区品牌非遗文化产业入驻**。

文化产业发展机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 文化产业 影响 发展形势

[中图分类号]GO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2-0067-01

中国文化产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有多严重?金融危机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到底是挑战还是机遇?金融危机后我国文化产业又该何去何从?考虑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

金融危机的爆发涉及到了各行各业。通过各方的调查数据显示,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同时在文化产业内不同的行业受到的影响也不相同。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文化市场总体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力量尚不够强大,不能抵挡金融危机的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又受到各种因索的影响。比如企业频繁的裁员,停工等。在金融危机中以出工加工为主的生产企业订单量大幅度减少,消费量和消费人数也急剧下降,另外出现部分恶性竞争的情况。受国内外经济疲软的影响,企业的信心也受到很大的打击。

(二)文化产业不同的领域所受的冲击程度不同。根据调查显示,高端文化产业和出口产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最大。高端文化市场低迷,文化企业举步维艰。例如报纸行业,话剧艺术,民俗风情表演,纸媒广告等等营业额大幅度下降。因为这些领域的消费者多来自国外。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下降了。另外网吧,音像店等受到的影响较少。这个主要是因为消费者洽谈业务少了,也因为心里恐慌等因素而减少了娱乐事项。

(三)部分文化产业呈现了复苏状态。在政府的调控和指导下,一些行业开始度过难关。娱乐行业通过加强内部整顿,减少成本,加强管理等方式拉动营业增长额。同时消费者恐慌心理的减少也促成了娱乐业的发展。另外,通过政府针对性的扶持,人们接受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或者自主创业或者重新上岗,使部分文化产业里现复苏状态。

二、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国家宏观调控中的机遇。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央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发展策略,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也将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条件。

(二)产业结构转变中的机遇。金融危机刺激我国产业结构发生改变,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服务行业将迎来发展的契机。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刺激消费,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被提升,也就扩大了文化产业市场的发展空间。

(三)政府重新定位中的机遇。在金融危机中,政府发挥了积极的主导作用。提供资金,促进消费,化解危机,在金融危机中,政府,提高了执政能力和服务意识,积极转变成了服务型政府。文化企业应对危机的信心大增,文化市场的发展有了更大的推动力量。

三、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意见

(一)政府应加大对我国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各种国家和品牌的产品纷纷进驻我国。尤其在目前金融危机下,我国表现出较强的消费能力,他们对国内市场更是虎视眈眈。首先政府和企业要积极合作,联系实际,及时把握文化市场的变化,制定适合文化市场发展的政策。其次政府要注重对企业的引导和管理,鼓励创新。再次政府应该规范文化产业市场,严厉打击非法行为,积极扶持优秀产业,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二)抓住机遇,尽快振兴和发展文化产业。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都很低迷,但是文化产业却表现出相对独特的生命力,如电影业等。也正是金融危机的出现迫使我国产业升级,进行结构优化和改造。第一,我们要充分认识文化产业的特色和价值,扬长避短,尽快将其建成我国的重要的经济产业。第二,社会各界要提高认识改变观念,重视文化产业,尽快提出文化产业的振兴计划,趁机发展有优势的新型产业,如创意产业等,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大力培养和支持龙头企业。优秀企业能带动整个产业水平的提升,对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我们要以龙头产业为突破口,以此发展文化产业。1.大力培养和支持实力雄厚的龙头产业,来提高整个行业的水平和竞争力。2.建立规范和先进的产业基地,鼓励企业创新,鼓励技术自主研发。3.拉长文化产业链,积极发展文化衍生品,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我们并不知道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但只要我们善于把握机遇,以科学的方法和态度来对待它,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多的准备,我们的文化产业一定能走出危机,迎来发展的繁荣时期。

参考文献:

[1]魏文彬,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选择[J],新湘评论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