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商业企业发展

商业企业发展

商业企业发展

商业企业发展范文第1篇

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为企业开拓出运用电子商务技术经营的广阔前景,很多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同时,这些企业也开展了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将出口单证、报关、结汇及合同管理等一系列信息全部纳入计算机系统。此外,阿里巴巴、环球资源和中国制造网等电商中介平台的出现,也使中小企业能以更低的成本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

我们可以看到中小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技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不可否认,其中存在一些问题。

电子商务观念的错误

现阶段,很多企业在运行电子商务业务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错误观念。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上。一是很多企业片面追求注册域名,不重视网站建设。这源于一部分企业出于从众心理或对商标价值的考虑,所以只注册域名而不建设网站。二是很多企业对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较为被动。一些企业虽然明确知道开展电子商务业务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却不知道如何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来提高其服务水平。

信息化建设成本过高

目前,我国的IT厂商只提供PC机、显示器和终端等产品,但真正能提供从售前咨询、具体方案,再到方案实施、售后维护等一条龙服务的IT厂商却不多。这种情况会导致企业信息化成本过高、建设周期过长及维护和协调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会制约企业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

电子商务业务不广泛

当前,大部分企业还维持在信息、收集和交流阶段,其中以中小企业更甚。只有少数大型企业在网上开展了采购和销售活动,而多数中小企业并未能参与到电子商务活动中去。有的企业即使建立了网站,但大部分页面都是“空架子”,形同虚设,更别说为客户提供在线订购服务了。现在,只有少数企业可以为客户提供在线定制化服务。如此看来,企业的电子商务业务还有很大的培育空间。

建立正确观念和意识

企业在遇到以上的问题时,通常会如文章开篇所说,进行“索问”或“自问”。其实企业不必询问别人,进行自省即可得到答案:有些问题在于时机是否成熟,有些问题则源自观念及意识滞后。

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既不是目前炙手可热的“互联网+推广”,也不是哪个企业的“成功模式”,而是正确观念和意识。

进行创新思路

在互联网界,有这样一种说法:“过去是5年更新一代产品,现在如果1年内没有技术突破,企业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境地。”因此,企业只有创新标准,才能抢占国际市场的制高点。

产品及服务的创新是很多企业的病症所在。随着时代的变革,如今从服务效率到买家要求都在发生颠覆性的变化。由于身在其中,企业很难感受到这些变化,但这些变化却滴水穿石般进行着。企业应该多问问自己的产品是满足昨天客户要求的标准,还是明天客户要求的标准?自己履行产品及服务的标准比行业高,还是在“随大流”?对于客户的类型是有清晰地区分标准,还是只是模糊地进行区分?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企业不能贪图安逸。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企业不创新思路,就只能静静等死。

提高执行能力

即使出现好的产品及服务,一旦团队的执行力跟不上企业的整体要求也是枉然。企业需要有专业的业务和服务主管来分解目标、量化具体事务、建设流程、改良公司制度,以及招聘和选拔不同的员工担不同的任务。如果企业只是每周紧盯业务进程,那么往往会错失良机,这也是负责人经常为难的问题。如今的团队分工协作再也不是从前师傅带徒弟的“快捷”方式,而是需要一个有执行力的团队以更明确的要求完成共同的目标。

关注市场潜力

商业企业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策略

为了在21世纪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生存并发展,中小企业必须发展电子商务,但是考虑到目前中小企业所处的环境以及其自身的一些弱点,中小企业不能立刻抛弃传统的商务模式,而是应该在继续保持传统商务模式的基础上,应用电子商务来改造传统的商务模式。电子商务模式吸收了传统商务模式的精华,并且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其加以改进,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实现企业自身与合作伙伴、客户、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的多赢。

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中小企业开始涉足电子商务领域,但是还是停留在萌芽阶段,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1.对电子商务认识上的不足

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认为所谓的电子商务就是构建网站,建立网上店面,企业信息及产品,让客户通过它来购买东西。因此网络利用率差,营销方式单一,大部分上网企业的仅仅停留在网络广告和促销上,而且也只是将厂名、品名、地址、电话挂在网上而已,很少有企业拥有自己独立的域名网址,开展其他网络营销活动的更是寥寥无几,网络的巨大优势与潜力远远没有被挖掘。

2.资源投入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欠缺信息化建设

中小企业使用互联网和参与电子商务的程度参差不齐,许多中小企业仍把精力全部放在业务上,难以投入足够的资源进行信息化建设。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网站,但过于关注于传统业务,加之“重硬件而轻软件”的倾向严重,网站利用率极低,甚至成为一个空壳,企业的投资回报率极低,导致电子商务名存实亡。

3.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

由于国内电子商务还处于初级阶段,开展电子商务缺乏一个成熟的商业环境。特别是目前中国在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信用、支付和物流等阻滞电子商务发展,导致进行网上交易的企业要冒很大风险。

二、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必要性

1.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中小企业利用实现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企业业务重组(BPR)等信息化建设从事电子商务,网络就成了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主要媒介和实施场所,从原料的采购,产品的设计、制造到产品的宣传、营销、辅助销售和运输,各个环节实现网络一体化,各个环节连成一个互动的有机整体,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

2.能有效降低企业库存

中小企业实行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通过构筑和前端客户以及后端供应商的互动系统,能对企业的销售量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进而真正实现企业的JIT(JUSTINTIME)生产方式来实现产品供应的通畅、合理、高效,既满足供应,又不保留大量库存,最终实现企业的零库存。

3.减少了交易成本,拓展国内外市场,增加了商业机会

中小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无疑会带来交易成本的大幅下降。一方面,网络广告对传统广告的取代将为企业节省巨额的广告费用。另一方面,电子商务减少了中间渠道商,实现了直销,从而降低了销售成本。同时电子商务具有开放性特点,使企业的交易活动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的进行,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从而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多的商机。

4.能使中小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电子商务使得信息从离散化走向集约化,信息的传递方式由阶梯型变为水平型,从而缩短了信息沟通的渠道,使中小企业能够迅速地协调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顾客的业务往来,快速处理企业的采购、调配和送货等活动。同时加强对各个部门的实时监控和管理。这种信息传递方式和管理组织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导致中小企业更加有效地运行,从而搞活企业经济的活力,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可行性

1.政府为中小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提供了政策支持

2000年1月22日,信息产业部审议并通过了《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纲要》,它将成为我国企业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同时,国家三部委将有一系列举措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从而引导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

2.网络基础设施的大量投入为电子商务提供了硬件支持

多年来,国家在信息化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已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大容量,高速率光缆传输网络。公用数据通信网、卫星与微波通信网;图像通信网和多媒体通信网已有部分投入使用。这为中小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提供了硬件支持。

3.大量的电子商务提供商提供了电子商务应用平台的保障

电子商务提供商专门为企业提供虚拟主机空间租用,承担电子商务平台制作与维护的电子商务服务商。这样就免去了企业自己购买专用设备和分流专业人员维护的高额费用,大大地降低了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的运营成本。

4.信息化教育为电子商务提供了人才保障

电子商务的实现的关键之一是信息化人才。目前,我国正采取多种手段和不同的形式,积极地开展信息化人才的培训工作。教育部门,正大力普及网络知识,在许多大专院校经济、贸易等专业院系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为电子商务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复合人才。

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面临的对策

1.拟定中小企业实施电子商务和总体规划

电子商务不仅仅是将企业业务简单地搬到因特网上,更重要的是对企业现有运营模式的变革,它涉及到企业管理模式的改变、业务流程

的调整、内部资源的重组、基础设施的架构等一系列问题,也包括企业外部网络环境的建设,宏观市场环境的营造等。因此,中小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所处的不同市场环境与市场地位并结合自身的条件,选择电子商务实施的最佳切入点,有计划分阶段(如酝酿阶段、交易阶段、整合阶段和转型阶段)的进行。

2.结合自身条件增加信息化建设的资源投入

中小企业发展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电子商务,须增加信息化的软硬件投入如系统构建成本、技术支持成本、运营管理成本、安全成本、风险成本和其他成本。因此中小企业要以商务为核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实现企业价值链上的新的利润增长点。

3.建立高效信息收集系统,优化资源配置

信息网络时代,及时有效的信息决定市场和效益。中小企业要成功地实行电子商务,一定要建立一个高效的MIS信息收集系统。通过网站的设计。建立一个良好动态数据库,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进而了解市场的需求动向及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企业的产品在网上受欢迎的程度等。同时能与ERP、BPR、SCM和CRM系统进行整合,进而优化自身的资源配置,最大地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4.选择最佳的配送及支付结算方式降低风险成本

社会化配送及支付结算方一式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两个瓶颈,中小企业无法通过自身来解决。因此,中小企业可以采取第三方物流配送方式,由物流公司承接仓储、运输后,为减少运行费用,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又要使生产企业觉得有利可图,就必然在整体上尽可能的加以统筹管理,使物流合理化。同是,支付结算方式可以采用由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公司作为中介来承担,进而降低交易风险。

5.以客户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系统,建立忠实的客户群

商业企业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零售业集约式发展自有品牌物流配送人力资源管理

20世纪90年代,国外大型零售企业,纷纷踏入中国这块土地,与此同时,国内零售企业也雨后春笋般的紧跟其后。经过10年来的发展,全球知名零售企业有40多家在我国形成了相当的规模,还不断地扩大经营范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我国零售企业将何去何从。显然,选择退却不是办法,只能借鉴外国零售企业的优势,努力克服自身的缺陷,扬长避短,寻找出适合自身的发展之策。

1外商零售企业的运营及管理

1.1沃尔玛公司的运营

(1)低成本采购与短流通渠道。沃尔玛公司特殊的低成本理念和提高客户忠诚度的经营手段——“天天低价”,构成了它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沃尔玛的经营哲学很简单:“薄利多销”,他们把进货和转运成本控制在最低,把节省下来的差价转给顾客,超低的价格使得商品在最短时间内从货架上一扫而空。通过增加销量和周转率来赚取利润。沃尔玛曾经在采购上要求它的员工将费用控制在采购商品的1%以下。每次采购时,他们尽最大努力避开中间环节,从制造商处直接进货。

(2)采购本地产品与强大的物流配送中心。沃尔玛公司还坚持“购买本地货”,每开一家店,都在当地采购商品。沃尔玛还组建了庞大的物流配送中心,一个物流配送中心辐射一个区域许多家店。这样做,可以提高配送中心的效率,降低配送成本。所以它的“天天低价”就有了保障。

(3)高科技应用方面。沃尔玛将高科技信息化应用于零售业。曾在美国历史上创造了许多项第一:从1969年沃尔玛最早使用计算机跟踪存货,到1977年沃尔玛安装完成了第一套最昂贵的覆盖整个公司的计算机终端网络系统,到1988年沃尔玛拥有全美国最大的私人卫星通讯网络,再到1997年的实时销售和库存数据处理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为流通商品销售、库存、物流等系统提供了完善的服务。

1.2家乐福的人力资源管理

家乐福进入台湾市场后,管理系统很分散,部门经理拥有维护与供应商的关系、决定商品的价格和种类的权利。他们可以决定商品的零售价格,他们还掌握员工的招聘,同员工进行工资谈判。在酬金上,不但分店经理的薪水很高,就连普通员工都可以在春节前拿到奖金,奖金的数目由自己所在分店和部门的业绩决定。另外,家乐福在扩充时,员工的提升机会相当大,这样就提高了员工的忠诚度,还稳定了企业内部岗位。

2国内零售业的现状

2.1资金来源和投资方向结构较为单一

2003年业内人士对8家外国零售商和3家排名前列的国内零售企业的长短期借款对比中发现:国内企业的短期负债率大大超过国外企业,而几乎没有长期负债,而且,在国内企业的长短期负债的加总也明显高于国外企业。由于竞争激烈,多数零售企业为了不断扩大规模,不惜血本改建、扩建,甚至新建大商场。新建、扩建资金多来源于银行贷款,还本付息的负担很重。加上投入大,工期长,建筑成本攀升。很多城市大型商场比例过高,竞争加剧,经营失败者大有人在。

2.2规模小、网点分布不尽合理

现在国内零售企业形成了一个企业多、规模小的局面。2003年统计资料显示:国内较大的50家零售企业的零售总额还不到全国零售业销售总额的5%,而且没有任何一家的规模可以对国外零售商形成有力的竞争。

大型超市购物商场的建设具有相当的盲目性。一方面,在建时间和数量过分集中,数家商场同时或在短时间内相继开业的现象相当普遍;另一方面,新建、扩建商场的区域布局相对集中于城市中心商业区。网点布局不合理,既不便于居民购物,也加剧了城市中心地区的交通紧张状况,恶化了经营环境。

2.3经营管理水平尚处于低层次

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大型零售企业经营品种没有特色,千店一面,各大型商家竞相将眼光盯住人数不多的高收入阶层,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各种专业商店\专卖店也以高收入者为目标市场.这种市场定位错置,导致经营失败是在所难免的。零售企业的投资约束机制尚未形成,一哄而上大干蛮干,仍然是商业投资中的普遍现象,经营者风险意识淡薄,经营观念有待更新。零售企业的竞争手段单一,主要以价格竞争为主,虚假的降价策略往往使成本和收益秩序出现混乱。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我国零售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近些年虽有所提高,但对连锁经营的本质未作深入分析,配送中心的作用和功能不被重视,难以形成真正的连锁经营体系,因而难以发挥连锁经营的优势。

3国内零售企业应采取的竞争发展策略

3.1集约式发展和规模效应

集约式发展战略是集中力量迅速完成整体布局,建立多个连锁零售企业,并以最快的速度确立区域优势,然后再往周边扩散,从而以规模效应达到成本领先的优势。

零售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效应,销售额大,才能够压低采购成本、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因此,许多观点都认为:商业零售业没有一定的规模是很难面对竞争的。

从国内零售业布局上看,外商零售企业一直坚守华南、华东地区的市场,这给国内的零售企业一个很好的机会。为了避免和外商零售巨头发生冲突,可以先“让开大道,占领两厢”,在竞争不太激烈的情况下,先取得华北、西北地区的二线城市市场,也给企业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一旦外商零售企业想要进入这些二线城市时,就会遇到强大的规模壁垒。

3.2构建强有力的采购中心,培养高素质的采购团队

国内零售企业,因采购体系不完善、渠道长,造成商品价格过高和商品质量差等不利现象,国内零售企业应强化自己的采购团队。具体应做到:(1)采购本地产品。采购团队应倾力采购本地产品,掌握当地消费者的购买心态和购买习惯,做到“当地买,当地卖”尽量避开中间商,将采购渠道缩短。(2)培养专业的采购人员。利用采购人员在各类商品采购中的优势,通过参加一些大型家电博览会、食品博览会及其他商品交易会,签定合适的定单。(3)零售企业还可以将优秀采购员,派往商品生产的企业,同企业一道去实现流程标准化、搞人均劳效、零库存等措施,加入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审核、减少次品数量、降低运营成本。最终的目的是将成本控制在最低水平,从而达到零售企业和生产企业双赢的局面。这样以低价格为顾客提供高质量商品就有了保障。

3.3构建新型信息化物流配送体系

(1)完善区域物流配送体系。由单一的区域销售网转变为区域采购网、信息网和配送网相结合的现代化商业网结构,实现零售企业采购、配送、销售体系的完善化。一个零售企业可以在一个区域内的几个地区型城市中间建成一个物流配送中心,如果这一个区域内有5个地区型城市,每个城市开2~3家商店,那么这一个物流配送中心就会在方圆300km内,为十几家商店提供商品配送。依靠企业完善的信息系统,这个物流配送中心就成为了该零售企业强大的供给后盾。这样,商品从厂家到超市上架时间就会控制在很短的时间内,从而提高新货上架率。

(2)物流配送体系可以降低缺货率。面对缺货现象,零售企业可以建立商品存量不得低于安全库存的预警机制,进行自动补货。根据门店整体销售,精心制定计划,建立短缺商品、业务持续流通的应急计划,一旦缺货,在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支持下,可以临时从其他的门店调拨商品,或者从专业市场或其他零售渠道订货。当断货被拒绝后,忠诚的顾客就不会流失。

(3)物流配送体系可以提高商品的周转率。在低采购成本、高商品质量及物流配送体系支持下,商品价格就会降低,销量就会不断上升,商品在货架上的存放时间就会大大缩短。

3.4自有品牌战略

自有品牌是指零售商自己开发并销售的产品。采用自有品牌对零售商的益处有:自有品牌标识的独有性,能够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如果品牌质量高,它们能提高商店的形象;采购自有品牌的零售商在制造、质量控制和商品配送上也有更多的主动权;获得毛利润的机会也更大。零售商实施自有品牌战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零售商,不仅要负责品牌的开发设计与管理、进行市场调研和产品项目的选定,还要自行组织生产或委托厂家定牌加工生产、确定商品价格和商品的市场促销策略等。国内零售企业应加大自有品牌的开发力度,提高自有品牌商品质量。

3.5顾客服务管理

国内零售企业由于发展的时间不长,在顾客服务的质量上还不够成熟,往往会出现产品质量差、服务水平低等问题,而遭到顾客的投诉。服务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解决,因为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体现了零售企业对消费者的重视程度。

(1)定制化服务、标准化服务。定制化服务的方法就是鼓励服务的提供者满足每位顾客的个人需求,普遍使顾客享受超级服务(服务的效果取决于提供者的判断力和能力)。标准化服务是服务的提供者按照一系列规则和程序,通过严格执行这些程序,使服务中的不连贯性最小化。

(2)建立会员制度。零售企业的服务人员,可以将会员的资料输入计算机系统中,创建顾客的初始资料。会员信息管理系统自动记录顾客每一次的购买情况,根据各类客户的购买频率和消费结构,准确分析出客户需求的动态发展趋势,能对顾客需求变化迅速做出反应,及时调整商品结构和经营策略,最大程度地满足顾客需求。

(3)研究顾客的消费习惯,调整商品结构。根据顾客规模和购买量,将顾客进行分类,专门成立“顾客顾问组”,对顾客的消费结构进行分析,向顾客(特别是中小企业团体采购)提供特色咨询服务。同时,与主要的顾客进行沟通,向他们提出采购建议,帮助顾客降低采购成本。通过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不仅拥有了大批的稳定顾客,还及时掌握了市场的需求动态,从而提高了商品管理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3.6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加快人才储备和培养

人才的竞争将日益成为中外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焦点。同时,符合现代零售企业发展要求的人才资源短缺,也是中外零售企业发展的“瓶颈”。所以,国内零售企业要将培养人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1)建立科学培训机制。科学的培训机制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导入,它是企业发展的凝聚剂和催化剂,对员工具有导向、凝聚和激励作用。对员工培训必须做到专业化、制度化和经常化。同时,企业也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与开设零售专业的高校、科研机构等,制定多渠道、多形式的业内培训,以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

(2)绩效考评与激励机制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考评不但要做到各分店的业绩与分店员工、管理人员的奖励相对应,而且还应由所有分店和部门的业绩来决定。激励机制应该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如培训开发、管理沟通、岗位轮换、考核等)相互连接、相互促进。

(3)人才储备和培养。一是在高校中设立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特许经营等专业,为零售业现代化培养后备人才;二是设立流通现代化人才培养基金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三是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领域进行执业资格认证,并纳入劳动部门的从业人员执业资格系列。

商业企业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服务

一、邢台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现状

邢台市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中小企业行业、品种、数量众多,区域特点明显。例如,宁晋县形成了以光伏、纺织服装、电线电缆、生物制药等行业集群,聚集了中小企业4000多家;沙河市形成了玻璃、炭黑、陶瓷、新型建材等产业集群,中小企业数量也接近4000家;清河羊绒、临西轴承的在全国占比很大。因此,中小企业是邢台经济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影响,邢台当地支柱产业――煤炭、水泥、钢铁等受国家政策限制,企业发展遭遇严重困难。在此情况下,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遇到了项目短缺、有钱无贷的难题。相比而言,邢台中小企业发展却生机勃勃,这为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目前,邢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情况与中小企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却是不相匹配,融资困难成为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授信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银企信息不对称

多数中小企业难以提供正规的财务报表,财务信息透明度不足,财务数据普遍失真,导致了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这是银行中小企业授信业务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造成企业资金不足与银行惜贷并存的主要原因。目前,邢台多数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不高,不具备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不健全,通过财务数据难以了解其真实经营情况。相比银行,中小企业能更全面掌握自身经营状况、收益与风险状况等,如果其不如实告知银行,或由于其他原因银行无法获得准确全面的信息,将直接影响银行对于企业情况的判断,从而可能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增加了中小企业贷款难度。

(二)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不足

目前,邢台的很多中小企业成立时间较短、规模偏小,自身的竞争力、偿还债务能力及抗风险能力均严重不足,一旦国内外经济发生较大波动,很多中小企业将出现账期延长、应收账款增多的情况,将会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使生产经营出现较大困难,甚至破产。

(三)中小企业抵押物不足

目前,抵押物不足是中小企业无法获得贷款的最重要原因。中小企业受自身规模及自有资本等的限制,一般在银行获得的评级较低,同时很多中小企业存在厂房规模小、机器设备简陋或老化、产品技术含量低等问题,所持有资产不足以覆盖贷款的风险敞口,难以将其作为抵押物办理贷款业务。

(四)管理模式落后,经营管理水平较差

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主要受企业控制人的限制,控制人的知识水平、管理水平、战略规划能力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发展。近年来,邢台中小企业发展迅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但多数中小企业仍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经营管理中缺乏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企业经营目标不明确,随意性较强,对市场的把握能力有限,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发展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建议

(一)转变经营理念,实现公司业务转型

中小企业授信业务有着较高的风险“溢价”,能带动银行对公对私业务共同发展。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在多个行业,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能够避免商业银行授信过度依赖单一客户、单一行业,有效地分散了信贷风险。商业银行在为中小企业办理信贷业务的基础上,可联动营销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办理信用卡、基金、理财等业务,从而促进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因此,商业银行要转变以往一直围绕“大客户、大项目”开展信贷的经营理念,将发展中小企业授信业务提升到战略高度,激励管理人员和员工拓展中小企业客户群,进一步优化客户结构,积极将经营管理、风险控制的制度和政策等向中小企业倾斜,提升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管理水平,实现商业银行对公业务的转型。

(二)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

国内商业银行要积极借鉴国外银行的先进贷款技术,针对特定的中小企业群开发新产品,优化信贷流程。例如,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多个成长阶段,银行可根据每阶段特点开发不同的标准化产品,引进保险和担保公司提供担保;对于优质的、信用级别较高的中小企业,银行可以为其提供信用贷款,免除担保及抵押;部分服务型中小企业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且具有稳定的现金流,银行可利用POS机控制企业现金流,为企业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中小企业如果销售业绩稳定,银行可以利用保理公司进行回购担保,解决企业抵押品不足的问题;贸易型中小企业最大的特点为现金流、物流、信息流匹配度高,银行可利用授信产品组合满足企业需求。

(三)完善组织结构,实现精细化管理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业务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一般均已在内部成立扁平的组织架构――中小企业部,但在支行层面并没有专门的管理中小企业的部门。为实现对中小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商业银行应在支行层面设立专业团队,由专职的中小企业客户经理负责业务发展以及客户关系的维护和拓展,从而降低“软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成本。

(四)流程再造,实行信贷工厂模式

信贷工厂模式,即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设计、申报、审批、发放、风控等实行流水作业,批量操作,这样也降低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以邢台建行为例,该行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实行精细化管理,在营销、销售、业务申报、审批、支用、客户维护和贷后管理等每个阶段都实行专人专岗,通过“流水线”管理和效率控制,将信贷审批时效日限定为2天,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间,实现了专业化经营、标准化作业、中后台集中操作的流程式服务。

(五)创新信贷服务机制

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不同于大公司,具有额度小、时间急、频率高的特点,商业银行要采用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授信模式。中小企业多为私营,因此,在为企业评级授信时,除了要关注企业的财务指标,通过财务数据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非现场分析,还要高度重视企业法人、股东及其他高管人员的信用状况以及企业上下游信息,并不定期对企业开展实地考察。在客户提出申请,到满足客户金融服务需求的过程中,商业银行要具有一体化的服务意识,制定一体化金融服务方案,缩短管理半径。

商业企业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商业企业 分销业 可持续发展 企业生态系统

商贸流通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目前,商贸流通业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主体,作为商贸流通业市场主体的商业企业也成为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产业集群。然而,按照入世承诺,自2004年12月11日起我国分销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取消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的数量、地域和股权比例限制,我国商业企业将面临外资商业更大的竞争挑战。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5年底,我国累计批准设立外资商业企业1341家(其中2005年批准1027家),开设店铺5657个,外资超市的市场份额已超过25%。因此,我国商业企业如何在分销业全面对外开放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商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一)商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商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商业企业自身需求,又不危及客户、制造企业和其它产业的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商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商品或服务贸易获益过程中不引起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冲突,与供应商和客户形成利益共同体,与竞争者建立竞合双赢的关系。商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构建“商业生态系统”。1993年美国学者穆尔(Moore)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竞争的新生态学”论文中首次提出“商业生态系统”(Business Ecosystems)概念,指出它是以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是客户、供应商、相关厂家、融资机构、行业协会及其他有关人员组成的群体。

(二)商业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商贸流通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商业企业和商贸流通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宏观上讲,商贸流通业在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经济结构调整、拉动内需和扩大消费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城市化是互相促进的。学者晏维龙(2006年)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从长期看,城市化水平每增长1%促使流通业增长2.436%。商贸流通业可持续发展以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则以商贸流通业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彼此建立良性发展的关系。商贸流通业可持续发展集中表现为商业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商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商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说,商贸流通业发展滞后、产业集中度低、缺乏核心竞争力是造成我国目前众多商品产销不旺、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商贸流通业和商业企业发展水平低、结构不合理,必然加剧流通中的产品淤塞,导致产品销售困难,引致国民经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失衡,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2006年5月,世界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美国百思买集团注资1.8亿美元控股我国第四大家电连锁商江苏五星电器。2005年,曾跻身2000年全国百强连锁企业的北京城市之光、福建华榕等超市在外资商业的挤压下倒闭。据统计,自2005年6月以来的10多个月内,国内共有150家超市倒闭,自此外资商业大举进入我国流通业,最终受冲击的并非流通业,而是制造业。外资商业集团“大进大出”能力及其给出的批量和价格“订单”,事关众多制造商的产品销路和生死。如果外资商业在我国市场形成垄断之势,这决不仅仅关系到我国流通业的命运,还将控制我国众多制造商的供销命脉,直至向产业链的上游延伸,进而掌控我国的经济命脉。因此,采取相应对策,增强内资商业应对外资商业竞争的能力,实现我国商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事关我国经济安全的国家大计。

推进商业企业外部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商业企业生态系统是商业企业外部生产系统和内部生态系统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综合体,为此,我国商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对策选择可从这两方面展开。商业企业外部生态系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外部生态环境系统,其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商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外部保障。

(一)全面认识我国商业全面对外开放的利弊,推进商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分销业全面对外开放对促进我国流通体制改革、推进流通现代化和内外贸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外开放,外商加大对我国流通业的投资,可弥补商业发展资金的不足,丰富和完善我国零售业态结构,促进商业企业改制,提高商业企业的技术、营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带动我国商品出口。但是,分销业全面开放后,实力雄厚的外资商业企业已对我国弱小的商业企业造成了巨大冲击。为防止外资商业在我国市场形成垄断之势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我国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和采取相应对策,为国内外商业企业创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推进我国商业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打破条块分割体制,创造商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宏观环境

条块分割、地方保护违背了资源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要求,阻碍了商业企业加快市场化和提高产业集中度的步伐。地方保护的结果往往是落后的商业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商业企业 “入世”后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来自国外,而是来自国内;不是来自对外开放程度太快,而是来自“对内开放的不足”。主管部门权力过大,地区间相互封锁,束缚了企业的横向发展。为此,本文建议国家协调主管部门,改变各自为政、政出多门的局面,在赋予外商国民待遇的同时,不能忘记国内企业的国民待遇。当前,中央政府需采取相关举措来杜绝地方政府出于“政绩工程”考虑而赋予外资商业企业“超国民待遇”,做好企业制度、市场制度及对流通领域的宏观调控与规章制度创新,创造“公平竞争,公平交易”的环境。同时,各省区市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实现“行政区商贸”向“经济区商贸”的转变,构建区域共同市场,创建商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促进区域商贸经济协同发展。

(三)科学制定城市商业规划,加强对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的监管

科学制定城市商业规划,是推进我国商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制定《大卖场店址法》(《大店法》)。日本在1974年实施的《大店铺法》将须审查的商店分为两类:一类是店铺面积超过1500 m2的商店;另一类是店铺面积在500m2~1500m2之间的商店。对第一类商店的开设申请、扩大营业面积、改变营业时间等都须进行严格审查。为此,借鉴日本做法,在我国新制定的《大店法》中应采取“严格控制大卖场,限制大型超市,鼓励发展中小连锁超市和专业店”原则,加强对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的审查、监管,健全大卖场建设的项目听证制度,控制营业面积达0.8万m2(大城市1万m2)以上大卖场的建设;1500m2(大城市3000m2)以上商业网点的设立、营业时间和营业面积变更均须经商业部或商业部授权的商务厅(局)的审查。

(四)加大农村商业网点建设,通过城乡商业合作拓展商业企业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城市商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而农村商业发展不足。因此,从城乡商贸一体化角度进行商业资源合理配置,鼓励商业企业突破城乡界限,向农村多渠道延伸,设立连锁经营网点,既是当前开拓农村市场,拓展城市商业发展空间,实现商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又是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举措。加强农村商业网点建设的举措有:加强商业网点建设和其连锁经营的支持力度,加大农村商业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通过提高县城和乡镇的城市经济密度来提高流通效率,引导城市商业向乡镇延伸网络;通过城乡商业合作发展农用物资连锁经营,加大农资物流配送,统一农资的货源、质量标准和售后服务,从源头上堵住假冒伪劣农资;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加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农村流通组织发展的支持力度。以现代商业为启动点,增加投入,建立农产品、工业品购销网络,发展“商贸带动型”新农业,是我国建设新农村和富裕农民的必由之路。

(五)制定《反垄断法》,保障公平竞争

为防止外资商业主导我国商贸流通业,我国政府和立法机关应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高度出发,加强商业法规体系建设,出台《反垄断法》防止和遏制商业企业,尤其是外资商业企业的市场垄断行为,促进我国商贸流通业的有序发展。《反垄断法》一是要防止外资垄断某些业态,获得超额垄断利润;二是要防止外资通过掠夺性定价,摧毁我国中小商业企业。

推进商业企业内部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商业企业内部生态系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部生态环境系统,其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商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

(一)提高商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商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是指对组织未来成功有关键作用的少数强势,是组织持续竞争优势之源。加里·哈默(Gary.Hamel)和C.K.普拉哈德(C.K.Prahalad)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曾强调,企业必须围绕核心竞争力进行设计,从而使各种战略业务单位共享核心能力。商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表现在其特有的经营服务理念、企业文化、供应链和价值链等。许多跨国商业公司的国际生态圈比我国公司稳定,能真正对待商业价值,他们是一个个企业利益串联、并联起来的商业链。

2.提高商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依托电子商务发展供应链管理。发展现代物流。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来源”,发展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是发展现代物流的关键。通过整合现有的物流资源,改造一批传统批发、运输、仓储企业,引导其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同时依托电子商务发展第四方物流;引导我国大型商业企业调整内部采购供应系统,组建规模化配送中心,并使其向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转变。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据商务部调查,2005年,全国前30家连锁企业的销售额比2004年增长30.9%,高于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12.0%的实际增长率,对扩大销售起到重要作用。重视经营创新。商业企业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重视经营创新,不断开拓和引进新的经营方式,形成经营创新惯性。为此,我国商业企业可引进西方开创的商业生态系竞争方式,构建商业生态系统,通过群体竞争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实施自有品牌经营等。

(二)组建商业企业战略联盟

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织为了实现各自的目标,依据优势互补原则建立的一种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商业企业的战略联盟主要体现在其和生产企业在供应链上的合作。英国学者马丁·克里斯多夫有句名言,“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真正的竞争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从20世纪80年代起,流通领域的主导权逐步由生产企业转向零售企业,生产商和零售商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由此,沃尔玛和宝洁公司(P&G)结成了战略联盟,通过联盟的形式,推动双方数据系统互联和信息共享,沃尔玛向宝洁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帮助宝洁控制成本,推动其做好生产控制与其物流设施的衔接。在合作中,一方面,沃尔玛快速推进它的产销协作进程;另一方面,宝洁在稳定与沃尔玛联盟的基础上,向多样化、多渠道和提供服务等纵深化方向发展。2003年宝洁514亿美元的销售额中的8%来自沃尔玛,而沃尔玛2560亿美元销售额中有3.5%归功于宝洁。这种厂商战略联盟,有助于商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通过资源共享、专业分工、优势互补,服务于消费者,达到战略协同、合作制胜的目的,值得我国商业企业借鉴。

(三)加快资本重组以培育大型商业企业集团

20世纪末,世界商贸流通业形成了“大企业主导的格局”。在美国,沃尔玛占了消费品市场的20%。目前,我国商业发展中突出的问题是,传统百货业过剩、新型业态发展虽快但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等。因此,我国商业企业发展的出路在于结构调整、资本重组。面对商业企业低水平过度竞争和外国商业资本的压力,我国零售商亟待开创大型化、集约化、内涵化发展的新阶段。为此,我国商业企业要以资本为纽带,按照自愿、平等、互利原则,对商业资源实行跨所有制、部门和地区重组、强强联合,尽快形成规模大、实力强、连锁型和跨国经营的商业资本集团,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