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产品设计

文化产品设计范文精选

文化产品设计

文化产品设计范文第1篇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其以儒家文化为核心,还包括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等其他文化形态。儒家美学思想核心是主张美与善的高度统一。道家主张“天人合一”,崇尚自然,强调尊重自然、效法自然。佛教提出了一套去恶从善的理论学说和伦理道德准则。中国传统造物艺术深受儒家、道家、佛家等多学派的影响,在表现形式上重“写意”、轻“写实”,力求“以形写神”、“神形兼备”。在传统造物艺术中,“神”是内核(造物思想与观念、精气神韵),“形”是外壳(外在形式)。中国传统造物思想包含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造物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生产者和使用者的设计思想;另一个层面是人造物完成以后所体现和影响的人文思想内涵。日本建筑设计大师安藤忠雄在他的《安藤忠雄论建筑》一书中就对如何继承传统,阐述了他的观点:继承非形态的精神。他指出对传统的继承,不应该是继承传统的具体形态,而是继承其根本的精神的东西,将其传承到下一个时代。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设计是成功传承传统造物思想的优秀代表作(见图1)。在整体设计思想层面,北京奥运会火炬整体设计理念:“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与儒家的美与善高度统一的思想一脉相承;在产品造型的人文思想内涵层面,借祥云传达“天地自然,人本内在,宽容豁达”的东方文化精神——祥和文化,完美地展示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实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艺术的交融。在经济全球化、设计国际化时代,我们仍然能感受到日本制造的精致灵巧、美国产品的简洁大气、德国设计的精密严谨、意大利设计的夸张浪漫,与这些国家秉承民族传统设计思想和人文精神,发展现代艺术的设计策略密不可分。

2“形”层面的历史原型创新

在“形”层面,以传统建筑、服饰、日常器具、食品作为产品设计的历史原型,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创新:造型上借用传统器物的整体或局部形态、色彩和材质上采用传统器物的装饰图案及色彩搭配。设计师围绕传统器物形态的设计创新有几个层次:缩小或扩大原型比例,赋予其以新功能;保留整体造型特征,根据功能需求和现代审美改变其材质、装饰图形、色彩;原型的抽象和再创作,是原型创新的一个高级手段,提取整体或局部形态特征,融合现代设计元素,共同构筑新的产品造型,消费者只能从再创新的产品中感知原型的存在。对“原型”的多层次创新,挖掘“原型”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贝聿铭先生是历史“原型”创新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巴黎卢浮宫扩建设计方案,贝聿铭尽量保留卢浮宫原有的建筑,将新卢浮宫的重心设在拿破仑庭院。在庭院中“直接”引用金字塔的形式,作为卢浮宫的主要出入口(见图2),把所有服务设施都建在地下,以现代设计的视角,提取古代埃及金字塔的锥形造型特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赋予金字塔新的生命力。晶莹剔透的金字塔——古代文明的最高象征,与卢浮宫700年文化历史互相辉映,是历史原型创新应用的优秀典范。

3以“形”传“神”的综合性表现

在挖掘传统文化元素的外在“形”特征和内在“神”设计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产品设计开发的功能性、技术、商业等要素,实现“神”和“形”的再生。2008年获得红点设计大奖的中国参赛作品“上上签”牙签盒(见图3),“形”层面,局部特征造型来源于中国标志性建筑天坛,红色镂空部分是天坛祈年殿顶的一个缩影,并采用中国传统黑红色彩搭配。“神”层面,“上上签”表达中国祈福文化的人文思想,牙签由淀粉制作而成,有效减少对木材和竹子的消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设计思想。此外,镂空部分天坛的造型也像一个古代官帽,内装的七根牙签也有七上八下的含义,使设计饱含中国的传统文化意境与韵味,达到“形”与“神”的高度统一,得到国内外设计界的广泛赞誉。器物的“形”往往隐藏着深层次的象征意义,是人类文化借以表达的外在形式,人们乐此不疲对“神”(人文精神)的追求,才使得“形”的意义得以传承和创新,如传统吉祥图形不断的演变与丰富,最初人类以太阳作为吉祥、光明的象征,现在我们把牡丹、石榴、百合为美满生活的吉祥物。工业设计师运用现代的造型方法和语言,从“神”和“形”两个层面,呈现传统文化的优秀元素,在商业上已经获得一定的成功。但当代大量的中国设计作品并没有得到国际设计界的广泛认可,中国的现代产品设计还没有形成稳定的风格和特色,这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产品设计中文化传承、文化创新和文化重生是极具挑战性的课题,当然这与我国制造业虽跨越了工业革命初级发展阶段,但工业设计缺乏历史积累密切相关。在产品设计中实现传统文化重生,深入探讨设计理论和开展大量设计实践显得极其重要。

4基于湖湘文化重生的陶瓷餐具设计实践

从“神”和“形”两个层面开展设计研究,实现湖湘文化在陶瓷餐具设计中的重生。“神”层面的餐具设计思想调研包括湖湘人文精神和陶瓷设计思想。“形”层面的历史原型创新包括历史原型和传统图形收集。最后综合“神”和“形”两个层面调研成果,应用现代设计手段和方法,进行陶瓷餐具形态、色彩、装饰图形设计。

4.1调研湖湘人文精神和陶瓷设计思想

湖湘文化是一个有机结构体:不圃成规,博采众长,兼容并蓄,不持门户之见,而又自成一体,是湖湘文化的最大特色;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兼收并蓄是湖湘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湖湘人文精神指导下的餐具设计,是以创新为重心,以实用性为基础,协同各种优秀设计元素的创造过程。湖南陶瓷历史悠久,在湖湘文化熏陶下的陶瓷设计思想,对现代陶瓷餐具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醴陵和铜官是湖南陶瓷的主要设计、生产基地,实地调研两地餐具类陶瓷生产企业和设计部门,并查阅湖南陶瓷历史相关文献,绝大多数陶瓷餐具的基本形来源于自然物或几何形态,装饰图案包括人物、几何、花卉、动物、风景图案,带有浓厚的地域人文特色。陶瓷设计以实用性、工艺性、创新性为原则,融合了湖湘经世致用、敢为人先的文化精神。

4.2历史原型创新与造型设计

陶瓷设计如果要实现以“形”传“神”,就必须找到承载湖湘人文精神的原型。调研湖湘饮食文化(食物、餐具、环境、礼仪等)、其他物质文化(建筑、服饰、交通、生产工具、城市和乡村景观、书画等),开展历史原型和传统图形收集整理工作。湖湘人普遍食辣椒,辣椒是湖南餐饮的特色用材,辣椒文化下衍生出的历史故事、饮食文化、人物性格是湖湘文化思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辣椒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载体,象征着朝气蓬勃、热烈吉祥。辣椒在湖南饮食中既有历史文化性,又有现实生命力。所以,陶瓷餐具造型以辣椒为原型。凤凰和牡丹都是中华民族的吉祥物,湖湘人民也深受这种吉祥文化的熏陶,其积极向上、喜庆、祥和的文化象征与湖南人文精神相吻合,借用湖南少数民族蓝印花布——凤凰、牡丹图形,并根据现代审美进行分解和再组合,作为餐具的装饰图形见图4。造型设计秉持湖湘陶瓷设计思想,以“形”层面的辣椒为原型,综合陶瓷制作工艺、人机工程因素、消费者审美情趣,传达“神”层面的湖湘人文精神,实现湖湘文化在陶瓷餐具中的重生。设计作品(酱罐、花瓶、杯、碟、烟灰缸、牙签筒等系列作品见图5)已获得第二届芙蓉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优秀奖。

5结语

文化产品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铁路文化;特征;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铁路行业拥有磅礴的文化力量,从历史脉络看,人们可以探寻京张铁路承载的百年穿越、成昆铁路寄托的奋斗荣光、胶济铁路和京沪高铁迸发的发展活力,可以探寻蒸汽机车的历史遗迹、内燃机车的人文情怀、电力机车的澎湃动力、复兴号动车组的智能科技。从时展看,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十四万公里,高铁里程稳居世界第一,我国不仅拥有世界先进的高速铁路、高寒高原铁路、重载铁路,还有“幸福向着小康开,一直开向现代化”的公益性慢火车。列车穿过城市乡村、穿过高山峡谷、穿越沙漠林海,串起了游子的乡愁和学子的梦想。这些都赋予了中国铁路庞大厚重的文化资源和深刻的情感体验,开发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可以推动铁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铁路优秀的文化资源实现传承传播和共享。形成产业规模后,可以催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铁路文化的软实力、产业的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的发展和转变,实现产品多元化,满足公众多样化消费的需求。

1铁路文化的特征

1.1时间性

火车行驶在历史和未来、传统与现代的两端,它代表着一往无前的一段历史进程[1]。在很多文学作品中,火车代替更慢的马车成为日常交通工具,也代表中国踏上不可逆的快速现代化进程。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坐在不停向前行驶的火车里,经过一片荒野,渐渐出现零零点点的小房子,似乎与小时候住过的地方有些相似,忽然间童年的很多事出现在眼前,在铁路边玩耍,或是趴在窗台上看着列车经过。在精神层面,火车带领着旅客跨越过去、现在和未来,任由其模糊现实与回忆,但在物理层面,火车终究将人从一个现实时空带入另一个现实时空。

1.2空间性

人类科技进步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断向外延伸的过程,火车和铁路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将人或货物从一个空间移动到另一个空间,而是扩大了人类掌握和征服世界的能力,火车线路延伸到哪里,那里一定会存在城镇,同时创造了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它是人们身体运动在空间范围内的延伸,是永不衰竭的“超人”梦想的象征[2]。铁路连接着城市与乡村,在不停地流转中不断地向乘客展示两者之间的变化。火车是密闭空间的代表。小小的车厢看似封闭,实际更像是一个开放而流动的人情社会,在一个个站点更换乘客,让人们产生一次次不同的心理体验。因此,车厢对于某些旅客而言,更像是一幅幅不同时空下的群体肖像。

1.3速度性

工业革命时期,火车激起人们巨大的想象,伴随着蒸汽机车运载的货物和乘客,向世人展示着新时代的力量和速度。高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对速度和效率的追求,高铁成为了速度和效率的代表,使人们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速率得到提升,不用担心农耕时代的信息延迟性,想见一个人、想去一个地方,从南到北的行程也不过区区一天。

1.4人文性

火车早已脱离交通工具的单一功能,作为客体参与到各类事件和影视文学主题的创作中。速度上,火车在所有交通工具中速度仅次于飞机,又可以慢到刚超过自行车;空间上,外在的车窗风情和封闭的车厢与内在的意识流相互交融;时间上,一晃而过的时空及乘坐火车的复杂心境,和弗洛伊德所说的文人创作时仿若进入梦境一样的状态,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再加上车站、铁轨、车厢,以及汽笛声等所特有的物质意象,激发了创作者的情感流动,引发了火车文学和电影的盛行,也收获了一部分能引起共鸣的关注者。

1.5情感性

铁路往往与初次的告别、成长、远行、离家等事情紧密相连。每代人都有每代人关于铁路的记忆。提起铁路,一些人想到年轻的自己远离家乡,去到陌生的乡村“上山下乡”;一些人想到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背着行囊只身前往经济发达的城市打工;一些人想到为了求得一张春运的回家车票而彻夜排队。伴随着铁路产生的各种情感越积越多,这些浓郁的情感也随着时间的沉淀不断融入国人对铁路的记忆中,铁路在人们的心中已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人们情感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文化创意产品概述

杨慧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一文中提出,文化创意产品是将文化资源以创意的形式展现出来的现代产品,也是将精神层面的概念进行物化之后形成的产品,设计师在有形与无形的文化中寻找其包含的文化概念,通过策划和设计形成草图方案,再将其转化为当代生活中具有高附加值的创意和实用价值的产品[3]。文化创意产品大致分为以下四类:一是,文化艺术产业,包含表演、音乐等艺术创作形式;二是,创意设计产业,包含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建筑与景观环境设计等;三是,传媒产业,包含一部分出版行业、网络与新媒体、交互设计、影视与动漫、广播等;四是,软件与计算机服务,包含软件开发与应用、游戏、虚拟现实等高新技术融合形成的新范畴等。

3基于铁路文化特征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

3.1基于铁路文化特征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现状

目前国内基于铁路文化特征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开发模式比较简单。一是,中国铁道博物馆自主设计研发,现有书签、人物、拼装模型、其他商品四个系列的文化创意产品。二是,中国铁道博物馆和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铁旅公司联合出品的首个文化创意产品品牌“铁潮”。该品牌一方面与国内设计爱好者、高校学生、设计师合作设计,与印刷厂、小商品制造商合作生产文化创意产品;另一方面与特色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室合作,从民族文化中提取元素,以现代艺术及审美方式进行转化与重构,并用传统手工艺进行文化创意产品制作。三是,《人民铁道》报业公司举办的基于铁路文化的文化创意产品大赛,该比赛组织者会将部分获奖作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开发销售。

3.2基于铁路文化特征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创新性,文化创意产品品类匮乏,多是跟风其他文化创意产品的形式,将铁路符号复制在产品上,或是对铁路物件及珍藏文物进行简单地仿制,没有将铁路文化与产品设计进行深度融合,如图1所示;二是缺乏文化性,当前的开发没有充分发掘铁路特色文化的内涵,多数产品设计参考来源于简单的铁路实物造型,尤其多以机车车头为主题,对非物质方面文化的探索较浅,产品设计特色体现的不够鲜明;三是缺乏功能性,当前存在的,如摆件、挂件、纪念品、复刻品等均缺少使用价值,虽然有一定的文化意义,看似具有收藏价值,但却缺乏实用性;四是,缺乏美观性,当前部分利用转印技术的产品虽简洁大方且具有一定实用性,但在设计过程中只是简单地将图案“复制粘贴”,其造型、色彩、结构并未进行仔细推敲,使得产品缺少设计美感;五是,缺乏地域性,铁路连接着不同的地区,地域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含有地域文化元素的产品数量较少,或者对其地域文化元素的提取、运用不够准确;六是,缺乏情感性,铁路是国民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从出发点、旅途中、目的地贯穿着乘客的离别、相聚、求学、旅行等情感,有待于深入挖掘能体现情感性的产品设计;七是,缺乏品牌性,品牌文化元素蕴含于文化创意产品中,可使消费者对产品具有认同感,当前中国高铁名片深入人心,国民对其认可度极高,以高铁为切入点打造文化创意产品,可以加深消费者对铁路行业的认识,同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4基于铁路文化特征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原则和方法

4.1设计原则

4.1.1情感化原则。设计定位应该满足不同群体的情感需求。文化创意产品在和用户进行知识、情感交流时,应该在不同用户面前扮演不同的角色。基于铁路文化特征的文化创意产品针对的用户群体主要是乘坐铁路的乘客,这类群体的年龄、职业、性别、所处地区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影响用户的需求因素也大不相同。比如,以年龄划分用户群体,应在老年消费者群体面前表现出体贴与关心,在年轻消费者群体面前表现出活力,在儿童面前应表现出可爱和有趣。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源于消费者对产品的慰藉感知和互动感知的情感需求,加深文化创意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在产品定位上设计出符合消费群体情感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4.1.2功能性原则。功能载体应该符合用户出行的各种需求。根据火车旅途性质和旅客需求,文化创意产品载体的选用需要考虑产品的实用性、便携性和纪念性。设计者应该深入火车旅途进行体验,从进入车站的检票入站、行李安检、候车等待、验票上车,到火车旅途中的娱乐休息、吃喝方便等等,最后下车出站,发现旅途中用户可能存在的需求和痛点。以水杯为例,在产品的实用性方面,补充水分是人的基本需求,因此水杯具有实用价值;在便携性方面,水杯应该满足手持方便、质量轻等方便携带的需求;在纪念性方面,则要求其在制作工艺、艺术价值,即外观造型上高于普通产品,这样才能起到收藏和纪念的价值。4.1.3地域性原则。地域文化元素应该与铁路文化元素相互融合。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不仅来自对该文化的高度提取和再次创新,还要将其深层内涵及文化价值通过特定的符号以产品的形式进行表达和展示,最终将文化价值和视觉美感融为一体。在基于铁路文化特征的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将铁路沿线地域文化的一些标志性景点、建筑或是特色文化与诸如机车、轨道文化融合作为题材来源,将不同文化相互融合产生新的事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消费者对于两种文化符号的认知度,借助产品这个载体起到铁路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宣传作用。材料工艺应该突出沿线的地域特色。材料是产品物质要素的主要内容,产品的功能、造型都通过材料呈现,不同的材料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给消费者带来视觉、触觉或嗅觉等感官维度的体验。过去由于交通和信息落后,传统社会的造物者们会更多利用当地有限的材料,根据其特性创造性地开发各类生活用品。在全球化、同质化严重的当今社会,这些地域性的材料和工艺所产生的独特性显得更为珍贵。铁路作为移动的地域连接体,每到一个地方就可以用当地的工艺材料生产一件同样造型功能的产品,其材质工艺的不同会给用户带来新鲜感,比如内蒙古地区的毛毡会给人以温暖、厚实的感觉,苗族银饰工艺则会给人精美的感觉。

4.2设计方法

4.2.1形态分析法。形态分析法就是将需要解决的问题分解为A、B、C等几个因素,每个因素可能的技术手段用P表示,然后用网格图解方式进行排列组合得到N=PnA×PnB×PnC个设计方案,以产生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案或发明设想[4]。根据形态分析法的设计思路,基于铁路文化特征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可以分解为三个基本要素,即铁路文化元素、材料、火车旅途中可能用到的或有纪念意义的实物载体。铁路文化元素可以根据设计主题从铁路文化元素库中提取需要的文化元素(见表1)。材料可以使用如木头、玻璃、橡胶、金属等当前广泛使用的材料,或是铁路沿线的某一地区生产制作的,如羊毛、煤炭、陶瓷等地域性材料。实物载体可以细分为充电宝、U型枕、水杯、拖鞋、盖毯、茶包、洗漱套装、多层餐盒、装饰画、夜灯等产品形式。由此进行三个维度的排列组合,并根据设计经验剔除大部分不合适的设计组合,留下具有一定可能性的组合进行下一步设计。4.2.2元素提取和转化法。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铁路文化元素,对其进行完整或局部元素的引用,通过造型直接表达文化中的功能特性或视觉特性。比如地域元素中直观可见的地域性建筑、自然环境、服装、绘画、文字等,机车车辆元素中各个时期的,如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动车组等典型机车车辆。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可以突出原型的文化性、审美性和实用性,借以新的载体向大众进行文化宣传,也有利于基于铁路文化特征的文化创意产品品牌形象的建设。如图2所示,以动车组列车为原型,与U型枕的弯曲造型相融合,功能上给肩颈提供支撑,保证旅途的舒适性。涉及抽象的文化内涵,如相逢离别的情感元素,或是生产生活方式、对自然的态度、社会环境、习俗等的地域元素,运用现代设计手法、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将其进行符号化地转化,表达出如旅客的心理和当地居民的价值观、审美,以及社会环境等,使产品成为这些象征因素的载体。这种符号转化为以原型的结构、象征、整体形态、色彩、材质、纹理为主,运用现代视觉语言和具象形象赋予文化创意产品特定的内涵和寓意[5]。如图3所示,詹天佑徽章丝巾从詹天佑获得的耶鲁大学金质奖章和二等宝光嘉禾勋章中获得灵感设计而成,设计原型为两枚徽章,肯定了詹天佑对中国铁路建设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设计采用花型图案,也象征着铁路事业的花团锦簇、蓬勃发展。

5结论

文化产品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空符号;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应用

随着“空符号”概念的出现并逐渐完善,空符号这个新兴元素逐渐被应用到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中。文化创意产品通过提取文化元素,用“空”的形式表现外延,简化的形式对观者的思维也减少了束缚,为观者预留了足够的想象空间,也促进了丰富内涵的产生。文章将根据空符号的特性、功能等,以故宫文化创意产品为例,分析二者结合的应用意义、应用思路、应用原则以及“空符号”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设计策略。

1“空符号”概述

1.1空符号的概念

空符号即最早由Chomsky提出的“空范畴”,从符号学的观点来看,这里所谓的“空”就是只有所指,没有能指。在客观世界中,由于实体表达的有限性,很多存在的现象很难表达,创作者就会运用“空”的符号去代替,所以空符号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抽象符号,符号化的极致空符号应运而生。产品的外延简化了,内在含义却丰富了,以它缺少的、“空的”外延,来诠释它所指的内涵。外延的“空”减少了对欣赏者内心的禁锢,为观者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有限的外形包含着无限的想象。空符号虽不是实体,但它所带来的价值却超出实符号本身,特殊的存在方式也使它承载了更丰富的文化[1]。

1.2空符号的特性

空符号的特性具有“任意性”及“人为性”。任意性是符号学的第一原则[1],如文化创意产品中表现为在进行创作中可以任意“留白”,留白的部分是可以根据设计方案的变化而变化的,并不会受规则约束,所以即使是同一作者所设计的不同文化创意产品,所留“空白”的形式与位置也可以不同。空符号的任意性也使文化创意产品丰富了起来,即一个设计作品会出现多种内涵的理解;人为性是指在设计上的种种空符号的表现形式,如“空白”“中断”“间隔”“距离”等,也都是人为的选择或创造的[1];或指不同的观者对同一应用空符号的设计作品理解也不同,观者会结合自身的认知、审美鉴赏能力等,对产品做出个性化的分析和理解。

1.3空符号的功能

空符号具有“分割功能”与“衬托功能”。其分割功能,在韦世林《空符号论》中提到:“是空符号在符号系统和符号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根本保证”[1]。在文化创意产品中借助适当留白来分割重要造型,保证产品内部结构不冲突的同时,也使观者在欣赏时更轻松直观。分割功能就像是一个向导,来提示观者去欣赏设计者想让他们看到的点。当然这也需要观者本身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和生活经验,以便可以被正确引导;衬托功能是空符号在文化创意产品中对实符号的一种帮衬、烘托作用。在文化创意产品中起到衬托作用的“空”,不仅仅体现在造型结构上的缺失,更体现在大片暗色衬托少许亮色、简单的形状突出繁复的重点等。这样的空符号衬托不仅达到了传达设计思想的需要,也显得自然天成,使作品更加流畅。衬托功能也表现在人与作品间的观赏距离之间,审美者与审美对象之间在时间或物理空间的“间隔”都更能衬托出产品内在的美[1]。

2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概述

文化创意产品是文化的衍生品,是以文化作为基础元素,整合多项学科知识,并融合多元文化特色进行再创造与设计的产品。文化创意产品是将文化资源及精神层面的概念进行物化之后形成的产品,这些创意产品通常具有丰富的象征含义、独特性和差异性。在对文化进行物化的过程中,它会借此获得新的价值和内涵060/INDUSTRIALDESIGN工业设计意义,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符号[2],而文化创意产品便是基于这些文化符号而衍生出的具有实物形态的产品。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过程就是通过设计者将文化层面的概念进行解读和分析,或是借助一些当代的技术,将概念转化为符合现代生活、具有一定实用功能的产品。现有文化创意产品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设计师从更多维的出发点、更广泛的角度分析,来创造新的文创产品,为文化传承提供有力的载体。

3“空符号”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意义

3.1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的意境美

“空符号”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帮助营造更丰富的意境,这种意境美的产生手法为“情景交融”以及“虚实相生”。“虚实相生”在文化创意产品中表现在造型的“留白”。空白的“虚”正是文化创意产品中意境的体现,它激发了审美主体完形的冲动及对意境美的塑造[3]。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空符号”引发了审美主体丰富多样的知觉要素,当部分感知合为一体进行感受,刺激着审美主体产生更复杂的心理活动[4],充分调动了观者的想象力,诱发意境美的提升。故“空符号”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包含着更丰富的意境,便于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通过外延进行内在的情感语意的传达,有利于让更多人群感受并了解传统文化并产生共鸣,也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3.2传播文化创意产品的简约美

“空符号”所呈现的“空”集中在产品上的表现,多是以一种简约的形式出现,以少的物质呈现出多的内涵。在外形上,“空”可以体现为解决方案的优化,比如一些能够合并的结构尽可能地合并处理,零部件的设计尽可能实现模块化,减少多余的装饰线条和装饰结构的应用等,由此达到绿色低碳的设计,使“空符号”也体现出一种生态节约之美;在内涵上,“空”表现为一种“质朴归一”“大道至简”的思想境界。“空符号”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应用,有利于创造出具有绿色产业文化的设计环境,节约资源。且因符号化带来的是产品外延的简化,会节省更多的资源资金,产品现代化、时尚化也会带来更多的购买力,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产生反作用力推动产品发展;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品借助“空符号”的优势,便于在同类中凸显,使人达到过目不忘的效果,使产品极具代表性,便于文化的宣传和传播。

4“空符号”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思路

4.1利用产品内部的留白

文化创意产品内部的“空”主要表现在进行设计活动时有意识地进行留白。在产品设计上,对“空符号”的应用类似于中国画的“留白”手法。所谓留白就是不加过多的装饰[3],在产品的视觉上留出一定的空白,让观者自行脑补想象,借助中国画特有的“神”的表现,以最少的“形”来表达出气韵生动的“神”,使有限的造型经过观者的二次加工延伸出无限的想象[5]。例如图1为故宫文化创意产品“千里江山香氛扩香石”,至简至雅的设计结构简单、色彩单一,融合了中国道家“禅意”的神韵。文化创意产品的尺寸虽不大,但整体浩然大气,其提取故宫典藏《千里江山图》中的山峦、屋宇、小舟,保留原卷青绿色调,做以立体效果,随意组合便成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卷。滴香氛于其上,精油在表层缓缓渗透,山石犹如水墨般晕染,使观者不仅有视觉的审美感受,更有嗅觉香氛的舒心享受,便于整体气氛的营造;视觉上,连绵的山峰间错纵空隙的留白上放以小舟,没有制作一丝水纹的结构,看似简单的摆放,却让观者恍惚感受到山峰间水的流动;嗅觉上,若隐若现的香气、山峰的连绵起伏以及水流的蜿蜒曲折交相呼应,利用“香氛”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空”、山峰间流出的“不存在”的水和实符号本身颜色造型上的“空”,共同形成了产品内部的空符号。

4.2利用产品外部的使用环境

产品外部的空符号即产品的使用环境,因三维产品所特有的延伸性的特点,故产品外部的环境也作为产品本身的一部分。观者在欣赏某一文化创意产品时不会拘泥于产品本身,而会联系它的水平延伸及纵向延伸等,综合它的x、y、z三个轴方向[1],对整个环境进行综合鉴赏。和内部空符号一样,外部空符号也有一个最佳“度”。外部空符号的安排合理与否,会影响观者对文化创意产品的价值判断。尤其是当产品运用了空符号的设计手法时,因其产品内部较为“空”,更需要外部的衬托去营造氛围,但要做到适度原则,不要喧宾夺主。因此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整体把握,还需外部空符号来烘托气氛。三维空符号有延伸性,可以使有限的实符号得到无限的延伸。延伸性使人们在视觉上不受阻碍,故邻近的产品、屋内的装饰等都会使文化创意产品互相影响,这使得若干个三维实符号之间的空符号在视觉和心理感知方面可以共同享有,也就是说几个文化创意产品间所形成的氛围得到了资源共享;其次,在陈列时每个产品间所留的空隙大小,会影响其空符号延伸性的应用。在文化创意产品上,这种延伸性在垂直方向所受到的干扰最小,所以当人们感到视觉紧张时便会向产品的上方看去,以缓解在水平方向实符号过多而引起的压抑感。故在赏析文化创意产品时内部与外部是一个整体,文化创意产品外部使用环境的留白以及产品之间的摆放位置,都可以应用“空符号”的设计。

4.3利用观者的生理及心理感受

“空符号”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也利用了观者的生理及心理感受,进而补全产品内涵,形成个性化的设计作品[6]。如针对故宫的文化创意产品,它所利用“空符号”的设计手法,更是为本来就知名的故宫做出了设计水平出众的文化创意产品。在进行设计活动时主要利用了观者的生理及心理感受,这是为了使其更好地接纳文化创意产品,并能与设计者产生共鸣。关于生理感受,主要利用了观者的视觉、触觉、嗅觉等感知器官,如视觉上可以看到千里江山香氛扩香石形态及颜色的“空”;触觉上感知材料单一却又婉转变化引人遐想的“空”;嗅觉上时有时无的香氛引人入境。这些生理感受到的“空”都会根据个体的特点,转化为心理感受的“空”。加之观者对空白的自行填补想象,在心里对文化创意产品、进行二次创作。故每个观者经过生理的感受和心理的加工,所赏析到的文化创意产品都是个性的、不同的。

5“空符号”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5.1必备性原则

必备性原则是指空符号与实符号一样都是符号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必备要素。必备性原则也叫第一准则,是在运用空符号时必须遵守的要素。如果没有空符号,产品中的造型也就没有了空隙,空符号无法行使分割、提示、衬托等功能,实符号也就不能被人所认知,可见空符号的必备性原则保障了实符号的特性能被发挥。没有一个实体产品内部是没有空隙存在的,即使产品内部的空隙很少,它的边缘和背景环境也可以进行空符号与实符号的相互作用,不可能有抛弃空符号的产品独立存在。

5.2适度原则

空符号中的适度原则是指在符号活动和符号系统中使用空符号需要一定的“度”,否则就不能成功发挥空符号的功能。空符号的适度原则是在必备性原则基础上使用的,在使用空符号进行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时,需要同时遵循两个原则。它的“适度”是指,空符号的运用不能太过喧宾夺主妨碍到了实符号的表达。文化创意产品在设计时需要把握留白的侧重,这个度的使用也是在考验设计师的设计素养,不能因为设计师太过执着于“空符号”的表现,而丧失了主体实符号的塑造。文化创意产品中没有一定量的实符号会导致观者无法判断,失去导向。没有或缺少实符号的媒介难以让观者与设计者产生共鸣,也会对文化创意产品中“空符号”的认知产生困难。

6“空符号”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6.1意境的设计

当文化创意产品的结构、颜色等相对简单时,设计者往往会通过营造意境来阐述内涵。产品“空”的外延作用于观者的心理感受来表达“空”的意境,更注重在“形”之下“神”的表现,通过“以形写神”的表现手法,使看似简化的“空”外形包含更深远的含义。如“千里江山香氛扩香石”(如图1、图2)的“留白”是简单结构“组合任意”的结果,扩香石的顺序、距离都可任意调节形成不同的形态,即它的“空白”是可变的。每个人对这一产品的使用感受都会不同,有的观者看到简约的山峰结合飘渺的香气可能会领略出道家的神韵,有的观者也许会感受到其意境从而获得心灵的安宁;而在仕途的政客看到千里江山,或许又会激起志在天下的雄心。这种“空符号”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手法,充分利用观者自身的个性,不但外延进行留白,其产品的内涵也“空”出来,给予观者自行设计的空间,根据自身不同的经历、性格、理解、审美取向等,形成不同的理解,营造个性化的产品意境。

6.2造型的设计

通过造型的“空”来呈现设计―弱化次体造型,强调主体造型来更好地诠释要表达的重点[7]。如脊兽创意书签(如图3),从故宫太和殿屋檐上的十只小兽中选取出六只,对其元素提取并进行符号化处理,最后以扁平书签的产品形式呈现。其中唯有顶部的脊兽做工精致颜色艳丽,其他部分并无过多装饰,由此来突出书签的重点,以保证整体文化创意产品的视觉和谐。下部的“空”实则是用来平衡顶部的“精”,将适当的空符号衬托出想要着重表达的实符号,更能让观者领略其设计重点。

6.3距离的设计

通过制造观者与作品间物理或时间的“距离”来烘托气氛,设计表现“空”的美感。应用物理客观距离的“空”,如故宫猫系列挂件(如图4),可挂在水杯沿、笔记本电脑上、笔筒沿等地方,使观者和作品间有一定距离,产生“距离美”。这种物理距离间的“空”便于观者纵观全局,领略到作品的整体美。猫爪预留的空隙也为文化创意产品在使用时,能更好地与环境相结合。这类文化创意产品的赏析需要一定的物理距离,使观者的视野不仅要装下小小的文化创意产品,还要装得下它的产品使用环境。距离“空”的存在使观者在赏析时需要找到一个最佳观赏距离,以便对它与环境所形成的整体氛围进行感知。应用时间距离的“空”,如“花想容古风唇脂”(如图5)。以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为纹样元素,模仿古代的贝母螺钿以圆盒盛之,故意以“做旧”的形式来激发观者对古典美的鉴赏兴趣。这种时间距离的“空”衬托出了产品背后悠久的内涵,“空”的元素实则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故事,如螺钿的由来、工艺、含义等,引观者深思。这种利用“距离美”来表现空符号的手法,是为了使观者感受到文化创意产品与自己的时间距离,从而感到一种沉淀古朴的美,营造一种神秘感的同时,无形间增加了产品的内涵。这类“空符号”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观者提供了更多想象的空间,从三维的产品中感受到多维的艺术美。7结语“空符号”在设计中的应用带给文化创意产品以新的表达方式,设计者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符号化构建原则后,尝试对文化创意产品进行“空符号”的提取,利用产品自身留白的多种设计方法,以及观者生理及心理的感受来创造新的产品,由此保障了文化的继承和不断创新的长久生命力。现有“空符号”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设计者从更广泛的角度分析,寻找更多维的出发点及设计的可能性,为文化的传承提供有力的载体。

参考文献

[1]韦世林.空符号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宋朝阳.现代平面设计中的留白艺术[J].包装工程,2016,37(22):221-224.

[4]李宇辉.平面设计中“空符号”的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09.

[5]岳继平.平面设计中的空白意蕴[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01):27-29.

[6]肖静,王艳.平面设计中“空符号”的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4(23):77.

文化产品设计范文第4篇

一、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文化创意产品向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文化创意产品在多年的发展中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和喜爱,在不少的旅游胜地,文化创意产品的销售做到了推动区域的经济发展,随着文化创意产品销售量的不断上涨,这一类产品的生产逐渐向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最初的文化创意产品都是由部分景区周围的居民对相关的文化在实物上进行体现,还有部分具有个人手艺的民众会通过展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换取一定的经济效益,这种创收方式得到了广大民众的认可,也有不少的民众愿意为这一类的文化创意产品买单,这让企业家看到了这其中的商机,也让一直将设计文化创意产品为生的民众得到了经济方面的保障,从而有充足的资金购买相应的制作设备,以此实现文化创意产品的规模化发展。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民众愈发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通过书面传播的方式传承中华文化过于枯燥,难以激发民众的了解兴趣,通过文化创意产品对文化内容进行传播是一种全新的文化传播方式,对于民众来说,这种方式具有更强的趣味性,让人民群众对其产生更强的了解欲望,从而提升文化传播的效果。将其进行规模化的生产对于这一行业来说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任何行业的发展都需要建立在规范运营的基础上,有了相应的规模和生产制度、标准,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到文化创意产品,也让更多具有设计能力的优质人才投入到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中来。

(二)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向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我国有五千年的悠长历史,在时代的长河中,我国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内容较多,其承载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还有文化素养和古法技艺、精神品质,都是我国人民群众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在大众的生活中得到了普及应用,中西方文化出现了较高程度的交融,我国存在不少的年轻群体对国外的文化有较高的热情,甚至对外国文化的推崇心理远远超过了对我国文化的热爱,这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来说有较大的阻碍。因此,在实现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和销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不断提高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质量是促进行业发展的重要准则,在文化创意产品质量提升的基础上,更能够让受众感受到文化内容的优质性,从而建设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尊崇心理。大众生活水准不断提升,其在生活中使用的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样式不断创新,并且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人民群众所了解到的东西和看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其对产品的要求也会随着眼界的提升而提升,文化创意产品要想在市场众多的产品中实现脱颖而出,就需要不断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质量,让大众对产品的设计有较高的满意度,甚至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让文化创意产品不断深入到这种的生活中,实现文化传播范围的扩大。

(三)文化创意产品体现了国家的文化与情怀

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基础是我国的文化,产品中所体现的文化不一定非要是传统的文学文化,也可以是传承下来的美德、精神文化、历史文化等,甚至可以是部分地区内的地方文化,只要能够做到体现我国的文化,就属于文化创意产品。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也会存在有部分的设计人员忽视了文化存在的意义和内涵,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文化创意产品失去销售核心,自然难以取得良好的销售效果。因此,对于文化创意产品来说,文化是其设计的内核标准,需要做到用产品体现相应的文化内容或是精神素养才能让文化创意产品体现其自身存在的价值,让受众在购买文化创意产品的时候有了既定的目的。对于消费者来说,文化创意产品的购买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甚至对于远在他乡的游子来说,购买带有家乡文化内容的文化创意产品能够寄托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对于外出游玩的人群来说,购买文化创意产品让其对游玩的地点有相应的记忆点,因此,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体现文化素养和精神内涵是必要考虑的内容。

二、目前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创意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

文化创意产品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这一名词就是其不仅需要在产品中体现相应的文化内涵,还需要在其中融入有新颖的创意元素,但是,根据目前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情况和销售情况来看,市面上售卖的文化创意产品具有严重的同质化现象。首先,从产品的类型上分析,文化创意产品本就是没有固定形式的产品,其可以充分地利用自身的创意,在各种不同的产品上进行创意化的加工,实现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但是有不少的设计师在设计文化创意产品的时候将思想禁锢在某一个领域中,比如:有部分设计师在设计文创产品的时候都将文化内涵在抱枕、扇子、书签以及摆件上体现,这让文化创意产品的类型就出现了固定化,在创意方面没有了更大的拓展,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来说,从基础上给产品制定了相应的限制。在大众对购买产品需求不断提升的大环境下,这些常见类型文化创意产品大部分的人民群众都对其有不同程度的审美疲劳,没有办法激发人民群众的消费欲望,消费者不为这些产品买单的时候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和营销都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其次,从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角度分析,在文化创意产品发展为产业链之前,所生产的文化创意产品都是由人工打造,每件产品都独一无二,即使在同一个设计稿图下制作的同样的文化创意产品,在生产制作的过程中也很难做到将其制作的完全一样,对于受众来说,独一无二本就存在着较大的吸引力。但是,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变得越来越没有新意,甚至有部分的生产商,让设计师设计出一份相应的绘图稿件以后,将设计师所设计的图纸利用3D打印的技术打印到各类的文化创意产品上,这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多样文化创意产品其得到的设计内容几乎相同,就失去了多件购买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具有偷懒性质的行为很有可能会打消消费者的消费积极性。

(二)对受众需求的了解程度不足

无论任何产品,在市场中进行营销和销售,其都需要得到广大消费者的满意才能在市场中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是现如今的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和设计中,对受众的需求有所忽视,不了解受众的喜好,也不对受众的需求做出全面的调查,在受众对产品不感兴趣的情况下对产品进行营销自然难以取得良好的销售效果。现如今,不少的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一心想着如何将文化内容融入产品的设计中,并且对产品的创新也有着源源不断的想法,但是在思维和行为都不断创新的情况下,设计师忽视了受众的需求和喜好,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单独的进行了思考,甚至都没有考虑到市场的发展情况,导致很多受众在购买文化创意产品的过程中对设计师的设计理念理解不透彻,从而无法正确认清产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容,也对产品的设计表示出了自身的不理解。近几年,随着文化创意产品逐渐走向规模化生产,在不少的旅游胜地也出现了文化创意产品销售量下降的情况,这便是因为其对市场的需求没有进行及时的调查,对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永远停留在过去的某一阶段,没有及时的根据受众的需求对产品的设计方向进行创新。(三)缺少与新媒体的融合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迎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平台和信息化技术也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必需品,在这一社会背景下,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也需要做到充分接触新媒体的优势,将设计与新媒体进行有机结合。首先,从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新媒体技术的诞生可以让文化创意产品在设计的时候,设计师通过新媒体平台对受众的需求和喜好进行线上的问卷调查,线上问卷调查较线下来说,更加节省人力和时间,也能尽可能地扩大了问卷调查的调查范围,让设计师充分了解到受众对物品的需求和受众对设计内容的喜好,设计出得到受众追捧的产品,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其次,新媒体平台不仅可以了解受众的看法,还可以对文化创意产品进行有效的宣传,现如今有部分的文化站会创设自身的官方账号或是独立运营的公众号、视频号等,在网络上积累了一定的粉丝以后,可以用新媒体渠道为自身的文化创意产品进行宣传,让大众不仅能够提前预知到文化创意产品的样式,还能自主了解其背后的内涵,为产品创设更加强烈的文化背景。

三、新媒体形势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效果提升策略

(1)在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中注重中华文化的传承。文化创意产品本就承担着传播文化、传承文化的重要责任,只是随着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以后,不少逐利的商人参与到这一行业中来,其对文化的内涵没有较高的理解程度,并且在经营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产品的经济收入,导致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存在着哗众取宠的现象,并且产品的生产过于单一,没有做到传播文化、传承文化。在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中应该充分注重中华文化的传承,可以是地域文化、历史文化或是文学文化,无论是那一方面的文化内容,都需要做到在产品中充分体现。比如:在设计具有历史文化背景的创意产品时可以对历史物件进行等比例的还原,制作相应的摆件作为纪念品,这不仅让文化创意产品的类型有新意,还能够让文化创意产品中蕴含充分的文化气息。传统文化是我国民众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人民群众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中都能体现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优秀精神,在这一基础上来说,设计带有中华文化的文化创意产品还能够让民众感受到思想上的熏陶。(2)在设计文化创意产品的时候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大众生活中的深入,其已经成为年轻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科技技术之一,文化创意产品要想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是必经的路径。首先,文化创意产品不一定要是现实中的实物,还可以是一系列的虚拟化产品,例如:创意视频、图片、游戏皮肤动画,都可以是文化创意产品,其只要设计的能够吸引大众的目光,就可以获取经济效益,这种虚拟产品不需要发货,甚至不需要生产实物,对于生产厂商来说,成本更低,所需要投入的人力成本也更少,具有更大的价值空间。互联网技术下的文化创意虚拟产品在近几年也得到了较好的风评,引发了众多的年轻人投入收藏。除此之外,互联网技术德育应用还可以让设计人员对实物的文化创意产品进行更加复杂的设计,通过计算机建模,让实物在生产前制作出相应的设计模型,先对模型的市场欢迎程度在新媒体平台中进行问卷调查,确定受众对文化创意产品的喜爱程度,再依照既定的数据决定是否将模型投入生产,为经济收益和市场热度做出更高的保障。(3)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要基于受众的需求。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者就是我国的民众,要想让民众主动购买文化创意产品,至少要保证产品受到大众的喜爱,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才能实现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最大化,自规模化生产文化创意产品以来,不少的厂商在生产中都忽视了受众需求的变化,单纯地依靠时尚走向或是以往的销售数据对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方向进行把控,忽视了受众想法变化的及时性。作为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师和厂商应该对受众需求进行充分的考量,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和互联网技术对受众喜好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不仅要有设计方向的喜好,还需要有受众对实物产品的需求。以往的文化创意产品都局限于生产摆件、手持扇子、手绢等,这些产品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应用程度并不高,我国有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有不少的受众秉着使用频率不高、没有实用价值的原因不去购买文化创意产品,让产品的营销推广失去了一个很大的市场,要充分考虑受众的需求和产品的实用性,尽可能地扩大产品的销售范围。

四、总结

文化产品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RMP;昂普理论;体验式旅游;酒文化产品

现阶段酒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多是静态的,浅层次的体验,主题模糊的、孤立的开发居多,雷同的产品较多;动态的,具有深度体验、满足游客个性需求的、主题鲜明,酒文化内涵深、纪念品有特色有创意的产品则较少。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设计酒文化旅游产品时,忽视了游客的过程性体验需求,没有深入挖掘酒文化内涵,缺乏创新造成的。本文分析游客的体验需求,紧扣旅游体验产品的设计原则,结合理论基础提出酒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思路。

一、酒文化体验旅游需求分析

体验旅游是体验经济时代的产物,是现代游客旅游的一种新的需求。针对这种需求的转变,旅游业的战略目标由传统的只提供商品或服务,转变成带给消费者无法忘却的游览经历。基于此,需让游客获得美好的新奇感、满足感,让游客细细品味旅游过程,满足游客求知审美、满足游客消遣娱乐、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的需求。

(一)求知审美的需求。随着人们文学素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体验酒产品的物质以及精神内涵提出更高的要求。审美体验始终存在于酒旅游的各个环节中,同时是领悟文化的深入层级。游客在心理上产生感知进而捕捉和酒文化密切相关的优美景象,通过看酒的生产工艺流程、观看酒的储存发酵、参与酒文化的体验活动,获得感官的愉悦,理性的思维,丰富的想象,由外及内的舒畅感觉。

(二)消遣娱乐的需求。人们旅游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放松。在酒文化旅游区游客可以参与各类酒文化主题的活动,观看酒主题的各类娱乐项目,使自己忘却工作的中紧张情绪,毫无压力的体验酒文化的各种活动,从而达到愉悦身心、放松自我的目的。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去放松精神,获得新的角色,因景区的情境设置超乎自我,忘却时间和烦恼,进而获得难以忘怀的娱乐经历。这种消遣娱乐的经历贯穿于旅游活动的每个环节,都会使游客感到娱乐身心的作用。

(三)自我实现的需求。当今的旅游者一方面比较关注旅游产品本身的质量内涵,另一方面也非常重视通过旅游项目能够获得的切身体会,更加倾向于可以引起自身共鸣的产品,想要从产品及服务中体会到心理的感知及满足。在选择旅游产品时,偏向于那些和自己观念内涵相符合、能给自己带来强烈共鸣的旅游产品。酒文化旅游区需根据自己自身情况,对自己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设置丰富的精神体验项目,引起游客的满意,实现自我。

二、酒文化旅游体验产品设计原则

(一)主题性原则。突出并具备特色的主题已经成为旅游体验的关键前提。突出的主题能够激发旅游者的所有感官体验,进而达到吸引更多游客的目的。主题性原则贯穿旅游景区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景区的整体环境设置、旅游产品的设计包括游客参与旅游活动的全过程组织都应该紧紧围绕主题展开。

(二)差异性原则。景区设计体验项目时,应注意差异化策略。要从自己的旅游资源特点出发,找出与其他旅游资源的不同点,设计出个性化产品,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差异化的设计原则既要求游客在景区游览时的旅游体验活动与自己实际生活有所差异,又要求景区的设计定位与其他景区不同。

(三)参与性原则。旅游产品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游客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只有游客积极主动参与到体验活动中,旅游体验的设计才会发挥最大的意义。游客希望获得难以忘怀的经历,沉浸于营造的旅游氛围中,和产品“最近”距离的接触,使自己的感官系统均可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进而获得难以忘怀的游览体验。

(四)真实性原则。景区要为游客的旅游体验创造真实的体验环境。自然类的景观保持自然的本色,让游客沉浸在自然的美景之中。历史类的景观可还原历史原貌,既可以让游客了解真实的历史遗迹,感慨人类的文明创造力,又可以让游客角色扮演回到过去,游客旅游体验印象深刻。

(五)整体规划原则。游客在游览期间要获得深刻的旅游体验,要为旅游者创造一个整体性的体验氛围,提高旅游体验的质量。旅游体验产品的设计,一是需要进行整体性的规划设计,不是某一个环节,某一个要素的规划,二是整合所有的可能的旅游产品要素,从吃住行游购娱育等七个方面着手提炼体验元素,缺一不可。不仅要整体规划旅游客体,也要兼顾旅游体验活动的设计、旅游服务要素等内容。

三、RMP昂普理论

昂普分析理论是由吴必虎在1999年提出的,该理论通过对旅游资源的R性分析和旅游市场的M性分析从而得出旅游产品的P性分析。R性分析(resourcesanalysis)是指对旅游资源质量的系统评价,M性分析(marketanalysis)是从旅游市场的角度分析,市场分析包括旅游产品的弹性与旅游者的产品选择偏爱两个方面,考察游客的产品需求、偏爱等。在两者的基础上,最后提出以旅游产品为核心内容的产品组合设计框架。在过去,旅游产品的开发主要站在旅游资源的角度,但在体验经济时代,就应该从旅游者体验角度来开发。产品分析就是对产品创新和产品空间布局方面进行的分析。所以P性的分析(productanalysis)要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创新旅游产品的开发。一般来说,旅游产品是游客在旅游期间所有经历的总和,包括了游客在旅游期间一些的与吃、住、行、游、购、娱等有关的事项。所以,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旅游产品组合开发,需要考虑四个要素:旅游产品设计理念、旅游产品设计线索(资源背景线索)、旅游产品空间格局、旅游产品分层设计。现在,昂普理论通过不断的应用实践和修正完善,已经形成了旅游产品开发较为公认的系统架构。由于此模式不是在体验经济的形势条件下提出的,尽管这一模式已经着重关注了客源市场,但没有涉及市场与产品开发的相互影响力,以及由此产生的旅游者的新需求。因此,基于新的经济背景,在分析市场之后需要着重考察游客体验需求,恰当有效地开发自身旅游资源,使旅游产品的开发符合时代背景,符合市场的新需求。

四、旅游体验塑造及强化模式理论

孙根年于2006年提出了旅游体验塑造及强化模式理论。这个模式有三块构成旅游物项(体验客体)、旅游者体验(体验主体)、景区塑造和项目开发。在研究旅游物项即分析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对旅游景区进行塑造,开发,将重点放在体验意境的营造、体验过程的管理以及强化刺激,并根据不同游客需求特征,开发出与之相适应的体验产品,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在过程管理环节,可以从旅游的七大要素出发,整体规划旅游体验的过程,并覆盖到游客旅游体验的所有细节,包括从游客到达目的地至离开目的地期间的一切活动,并在整个过程中时刻抓住强化游客刺激和增强游客参与度的设计。

五、基于体验式旅游的酒文化产品设计思路

(一)分析酒文化旅游资源的背景(R)。R资源分析包括对当地的白酒文化以及地域背景资源进行分析。任何一种酒文化的发展都依托于一定的地域资源,地域资源是发展酒文化的根基,地域资源的多样性、差异性造就了白酒文化的独特性,使其更富有感染力、吸引力。另外白酒文化是整个酒文化旅游资源的灵魂所在,景区旅游产品设计、整合与提炼在地域资源的基础上围绕酒文化展开,可以说酒文化与地域资源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分析酒文化旅游市场的背景(M)。M性分析市场分析:主要分析需求市场,需求市场是景区开发的指导性方向。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资料的收集、汇总。针对旅游体验视角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市场分析。一个是客源市场分析,包括景区的接待量、游客的需求及特征等方面,分析景区的运营情况,游客的偏好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客源市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出适合的产品类型。另一个是从旅游者消费体验的角度进行分析,以问卷星的形式发放旅游市场调研问卷,采用ASEB栅格分析矩阵,更准确地把握景区体验旅游产品的开发情况,游客的感受,优劣势等等,便于更准确地进行旅游体验产品的开发设计。

(三)酒文化体验旅游产品的分析设计(P)。旅游体验塑造及强化模式理论,体验式旅游视角的产品分析包括三大方面,分别是营造意境、过程管理和强化项目设计。其中营造意境是景点设计的必要条件,具有统领全局的重要作用;过程管理不仅是指旅游感悟的物质产品,也包括体验的活动是景区开发的基础,体验项目是景区开发的关键,将现有资源合理配置,呈现出景点鲜明的主题,让旅客获得良好的旅游经历。基于体验视角下酒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思路:首先,营造意境即营造景区的主题体验氛围,强调主题格调的统一性,围绕体验主题展开。其次,游客游览过程的体验管理十分重要,从游客计划前往旅游目的地开始,就进入了旅游体验的过程管理,在此过程中涉及的吃住行游购娱育的各个方面均开展体验方案规划,主要有各种旅游产品、体验活动以及辅助服务,进行服务蓝图的规划以及细节关注。最后是旅游体验项目的设计,强化游客的旅游刺激、增加游客的参与度,主要是整合体验资源,提炼旅游体验产品,强化游客体验感受,令游客有难忘的酒文化旅游体验。在旅游活动设计过程管理的环节,关注调动游客的全面感官,即感官体验(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情感体验(情绪、情感)、思考体验(展露、关注、解释、记忆、学习、态度)、行动体验(生理活动、生活方式、公众交流)、关系体验(文化价值、社会阶层、家庭、参照群体、社会角色),为游客提供全面感观体验,在旅游体验项目的设计每一个环节,保持着全面感受的观念,让旅客在感官、思想以及活动等方面获得真切体会,符合消费者群体的现实需要。在旅游项目的设计环节,紧扣主题体验五大旅游要素设计旅游项目。体验旅游的构成的五大要素包括体验主题、情节安排、布置布景、角色转换和员工表演。Edensor把旅游看成是一种表演。通过旅游体验五大要素的整合,让游客能积极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来,感受到旅游的景区是剧场,旅游的过程就是一场表演。

参考文献:

[1]范岚.基于游客体验视角的无锡梅园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江苏商论,2019(5):59-61.

[2]谢翠玲.基于游客体验的文化产品开发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