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际英语教育

国际英语教育范文精选

国际英语教育

国际英语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学英语教师;能力培养研究

我国现代化建设脚步不断向前迈进,对于国际化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有赖于高等教育国际化推动,其中英语作为通用交流工具,在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而这种需求的演变和改革过程,对于大学英语教师的能力培养、自身的职业发展和理念进步都有着相应的要求,尤其是在高校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学目标等方面,高等教育国际化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意义与发展趋势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形式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脚步的向前迈进,“地球村”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国际交流合作需要一定的基础,而这种基础的核心就在于各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各国政府提高自身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在这种趋势的推动下,需要数量巨大的具有国际化背景的专业人才。高等教育国际化能够有效地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在文化输出和输入等方面都能够起到相应的作用。同时,高等教育国际化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措施。世界各国培养的人才,都需要经过各种项目和形式的交流才能够更好地丰富自身知识体系,才能对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全面了解、掌握和运用。但需要注意的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必须在相应的国际规则下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制约。

(二)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等教育国际化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诠释,首先从外部原因进行分析,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贸易往来和科技交流。这对于相应人才数量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这种要求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刺激。能够培养出专业素质过硬、综合素养优秀的人才,不仅是满足在某一领域发展的需要,更具有人力资源国际影响力。其次,从内部角度来讲,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水平也是很多高校在向世界名校转变过程中的一项硬指标。只有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和理念,才能够让我国高校在教育领域获得国际上相应的声誉和知名度。这种知名度的提升,不仅能显示高校教育水平的良好发展,更能够吸引他国人才来我国进行就读。数据表明,2011年,全世界来华留学生只有29万,但在2020年,已经可以预期这一数字将达到50万。这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浪潮已经降临。

二、高校大学英语教师教学现状梳理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校英语教师的规模和专业素质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教学理念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但是在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影响下,与一些外国教师同行相比,英语教师的总体水平,由于受母语影响深厚,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距。

(一)高校英语教学课程内容固定

高校英语教师在制定教学课程内容的时候主要依靠教材和教学大纲,其课程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内容,大学英语精读和泛读等课程。这些课程内容相较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需求,对于语言环境和实用能力等方面的锻炼还远远不够。另外,高校英语课程虽然覆盖了几乎所有专业,但是课时较短,素材相对单一,多以人文素材为主,目的在于能够让学生对英语课程进行更加全面的涉猎,因此专业程度不够深,难以面对国际化演变的趋势。

(二)高校英语知识结构相对狭窄

高校英语教师团队的构成主要以英语专业毕业的年轻教师为主。这类教师自身的英语专业能力很高,在硕士生和博士生阶段都专攻过相应的英语领域,包括外国文学、翻译、语言学等,可以说在自身专业领域有着一定的造诣。但是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求下,他们在学科交叉和知识点的丰富方面,能力相对较弱,而且难以取得相应的更新渠道和资源,对于学生而言,会出现知识结构限制的问题。

(三)教学理念相对陈旧

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部分学校仍旧坚守着陈旧的教育理念,有的教师以教材的知识讲解为主,配合各项专业能力的训练。这种教学理念对于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基础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在高校尤其是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需求时就会显得相对陈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不足,对于语言掌握更像是一种工具,而不是一种本能。

(四)知识体系更新效率低

高校英语教学是根据统一教材的内容制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依赖程度很高,很多教师对于教材的掌握程度甚至达到倒背如流的程度。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高校英语教材的更新速度很慢,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需求之一,就是能够面对快速转变的社会形势,让学生能够通过英语的学习对世界先进的科学内容和信息进行涉猎。从这一角度来讲,高校英语知识体系的更新效率问题已经成为阻碍英语教学的重大问题之一。

三、高校英语教师能力发展困境

(一)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大学英语教师和英语专业的教师较为缺乏学科专业的归属。从某种角度而言,英语专业教师可以根据自身专业发展的特点,能够在自身任教期间或者自身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造和研究,通过产生的成果而建立其自身的专业归属感。同时,英语专业教师也可以根据自身专业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英语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思想认知,提升教学水平和个人能力素养。而大学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面对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如果采取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缺乏相应的专业深度,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当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研讨氛围时,其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非但不会得到提高,还会逐渐下降,甚至很多高校对于自身的英语学科定位并不清晰,其重要性已经呈现出降低和减弱的趋势。

(二)中学英语教学标准提升所带来的影响

目前,在我国教育体系的转变过程中,国家对中学的教育重视程度非常高,很多学生的求学目标就是能够通过高考,考取一所理想的大学。而进入大学之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进取心就会快速地削弱。而且随着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标准提升,很多原本大学的英语课程都出现在高中英语课堂中,这也导致了部分大学英语和中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出现了重合。这种重合使得大学英语的地位变得十分尴尬。尤其是我国教育领域中新媒体、多媒体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高中生的英语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很多学生在大学入学的时候能够直接考取英语四、六级;随着年级变高,英语水平反而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三)传统教育理念的冲击

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英语学习目标不够清晰,很多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生活中对英语的应用机会很少,因此对高校英语课程的重视程度也就自然变得很低,只是将其作为一门需要考试的学科来对待。而另外一部分学生也只是将其当成是一种能够进行交流的工具,只要能够掌握相应的英语能力和其他人完成日常交流即可。这种情况下,高校英语教学和教师个人能力的培养也都受到了相应的限制。而实际上高校英语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英语的学习,来了解语言背后蕴藏的历史、文化、思想。这也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目的之一。

四、大学英语教师能力培养策略

(一)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方向:ESP

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专门用途英语)是相对于通用英语(GE,GeneralEnglish)而言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是英语国家自身为了满足英语的传播和推广而进行的,更重要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世界各国在文化、科学、人才培养等不同领域的深度合作与交流。因此,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从重视英语知识的教学和英语能力的培养变成对于英语学科和专业性的结合,通过这种转变,能够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英语的实用性和科研价值。作为专门用途英语,其教学意义不仅是对大学英语教师未来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更是培养大学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方式。另外,专门用途英语的开设,还能够满足各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和工作的环节中得到更好的衔接。从这一角度来讲,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了能够让这种转型顺利实施,大学英语教师要明确自身的专业学习方向,对自身感兴趣的学科和领域进行深造,从而达到ESP的教学标准和要求。再次,还需要加强大学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合作,将大学英语教师所掌握的语言知识、沟通技巧和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两者的合作不仅能够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性,也能够提高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在这种教学条件下,能够让学生从英语和专业两个方面加深理解和掌握,从而实现ESP的教育理念,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大学英语教师个性化、多元化职业发展

为了能够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师的能力培养要放在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理念的层面上。同时,专门用途英语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可能,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兴趣来选择某一学科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这种学习的方式可以让英语教师同时掌握学生的专业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很好地促进高校教育国际化。另外,大学英语教师需要认真钻研时下最为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对自身的教学内容进行更迭。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还应该更加重视对于学生专业交流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自身教学国际化水平。同时,我国国际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很多专业需要更多的大学英语教师参与进来,如对外汉语和出国培训等项目都需要大学英语教师参与。大学英语教师本身就具备优秀的英语素养,再结合相应的专业学习,可以在很多国际交流活动合作中有优秀的表现。这也为大学英语教师个人的个性化职业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最后,要想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英语教师能力的培养还应该注重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面对不停产生的新知识时具备相应的敏感度和辨别能力。

(三)重视中西方文化差异

培养教师能力的策略在于能够让教师对高校教育国际化有一个崭新的认知,并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梳理。大学英语教学不只是一门单纯的语言学科,也不是唯一的交流手段。现在,我国已经研发出了即时语音翻译传输工具,但是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性却有增无减。其目的就在于能够让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来进行文化和价值观的学习,从而开阔眼界。也正是由于这种价值,教师要想提升个人能力就要重视中西方文化差异,不仅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而且培养其跨文化、跨领域的沟通能力。只有掌握了这种艺术形态和价值观,才能将基础的沟通变成更具意义的交流,学生才能够站在对方的文化形态中进行差异化判断。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驱动着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国际交流合作和国际贸易行为越来越频繁,这也对相应的人才要求更加严格。提高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个人能力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基石。教师不仅需要对ESP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还需要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有更加清晰的认知。

参考文献:

[1]孙倚娜,李翠英.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优化与大学英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外语,2016,(01).

[2]杜莉.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学英语教师能力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4,(18).

[3]肖桂芳.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师向ESP教师转型发展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4,(02).

[4]袁晓军,朱先明.教育国际化视野下大学英语教师自我发展意识探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

国际英语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英语教学;有机契合;探讨分析

一、英语教学对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重要作用

在高等教育中,英语教学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一个人知识水平的提高,他所接触到的知识层面越来越广,所接触到的人的素养和水平也是越来越高,而英语则是这部分高端人才所普遍具备的一项技能,只有把英语熟练掌握,才能够在国际经济贸易工作中熟练与各国人进行交流,才能够不断开拓自身的视野,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高等院校的教育理念是“成人、成功、成才”,因此,教育者们必须要把英语教学搞好,不断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从而让学生们能够满足未来工作的需求。在我国目前的很多高校之中,英语教学并没有满足学生们未来的职业需要,虽然他们在课堂上学习到了一些英语知识,但是这些知识的实用性不强,不能够胜任工作的需要,为此,在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们不但需要让学生们掌握最为基本的英语交流能力,而且需要让他们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词汇,从而拥有一定的行业英语能力,综合提升学生们的技能水平,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大学英语教学是为未来的专业发展进行铺垫,从而让学生们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

二、大学英语教学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之间存在着脱节现象

1.教材内容脱节。

在英语教学中,教材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大学英语教材的涉猎是相当广泛的,包含了极其丰富多样的主题,例如东西方文化、生活方式、校园学习、电影书籍和情感交流等等,这些话题能够大大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帮助他们提升英语文学素养,素材的来源也是有章可循的,基本上都是来源于英美经典报刊和经典小说等等,具体到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选择国际商务内容进行相关的教学,这些内容涉及到了关于商务和贸易的方方面面,例如市场营销、网上销售和企业文化、企业发展等等,虽然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比较丰富,但是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所要求的专业性还是有些脱节。

2.教学观念比较陈旧。

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教学的观念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代教学的发展,教师们必须要创新教学观念,让传统教学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英语应用相结合,从而实现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在英语文化方面,学生应当掌握英语语法规则、具备相当大的词汇量,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能够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在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教学方面,学生们应当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且了解现代国际商务的发展状况,并立足这些实际的状况来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的商务英语能力。

3.教师之间缺乏交流。

大学英语教师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教师交流比较少,在日常的大学教学活动中,两者分别具有自己的教学团队和师资队伍,因而导致了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的隔阂,长此以往,学生们就不能够把大学英语与专业知识进行结合,因而也就不能够具有优秀的专业英语能力,这对于他们以后的职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三、大学英语教学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教学的有效契合

1.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契合的概念。

“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把大学英语与专业课进行了有机结合,并且从学生们的职业能力入手进行相关的英语知识培养,因而具有现实可行性。步入大学后,学生们已经有了比较深厚的英语文化基础,教师们可以立足于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选取专业英语知识进行讲授,从而巩固学生们的基础,与此同时,也应当灵活设置英语基础知识课程和英语专业知识课程,从而令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2.教学目标的契合。

大学英语教育的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出具备优秀英语素质的人才,尤其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听说能力,读写能力等等,从而保证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有效运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这也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教学目标为以国际贸易为背景,为学生们打造专业化的教学,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讲授国际经贸的语言特点,从而让其在业务洽谈的过程中能够做到用词合适,语言精美。由此可见,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和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要求都注重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我国时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必须要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教学进行渗透和结合,从而打造出具备专业化英语知识的人才。

3.教学内容的契合。

教学内容的确定是英语课堂开展的基础环节,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们要慎重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要让教材既符合英语教学要求,也要符合专业化课程要求。在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中,主要有《大学体验英语》、《新标准大学英语》等教材,这些教材的综合性比较强,能够帮助学生们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是比较符合教育目标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往往过于拘泥于教材的内容,这种按部就班的上课方法并不能够很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教师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形式,利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等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从学生们的专业出发,尽量采用一些接近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英文词汇,例如,在讲解notonly,butalso的时候,教师可以举例:themainfactorforthesuccessoftoyotaisnotonlyitscustomerfocus,butal-soitsproduct.丰田公司的成功既归功于顾客至上的理念,也归功于完美的产品。

4.教学方法的契合。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知识和英语教学的契合也包含有教学方法的契合,教师们应当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在多个角度综合提升教学质量,传统简单的讲授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代大学英语教学的需求,教师们必须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具体到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方向,需要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遵循实践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的教学原则,而且可以采取问题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例如,在文章slowdown,youmovetoofast中,教师可以立足于文章的内容,提出一系列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whatcanpeopledotohaveagoodwork-lifebalance?当学生们进行积极思考之后,应当留出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充分让他们表达内心的想法,缓解心中的压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某个学生扮演CEO,另一个学生扮演记者,然后让记者用英语采访CEO关于公司现今的经济贸易发展情况、未来的发展思路等等,这就实现了英语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契合。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英语教学中,我们既需要注重英语的交际性,又需要注重英语的实用性,从而让学生们进行英语基础文化和英语职业文化的综合发展,“专业+英语”的发展理念是极为重要的,教师们应当不断探索相关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学生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红霞,李平.论双语教学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的应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100-102.

[2]杨咏波.浅析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和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01:44-46+35.

国际英语教育范文第3篇

课程设置是生命教育的基本环节。英国的生命教育是全人培养与全人关怀的教育,以学生灵性、道德、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为目标,它和公民教育虽然名称有异,但在教育理念、内容外延和追求的目标等许多方面一致,是围绕并伴随公民教育一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推进的过程中形成了主辅结合的课程体系,即是以公民教育课程(CitizenshipEducation)为核心并辅以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课程(PersonalSocialandHealthEducation)。这个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生命教育课程萌芽阶段。1765年约瑟夫•普里斯特利(JosephPriestly)发表了《论一种旨在文明而积极生活的自由教育课程》,英国开始出现生命教育思想的萌芽,但由于英国教育界有普遍反对国家教导儿童,反对开设公立学校的传统,政府没有管理与生命教育有关的事宜,教育缺乏来自于国家的集中指导,导致此后的二百多年里生命教育不受国家重视、缺乏统一指导。这一阶段生命教育虽然出现了萌芽,但它既没有自己独立的课程,也没有自己独立的地位。二是跨领域课程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央政府开始加强对教育的控制与管理,以在教育上达成适度的集中与统一,提高教育质量。

1988年英国政府出台教育改革法案(EducationReformAct1988),规定各学校管理委员会(theGoverningBody)与校长有责任提供广博均衡的课程达成实现促进学生灵性、道德、社会及文化之发展的全人目标,并为学生从事未来成人生活经验、责任和机会做好准备,并由中央政府立法通过统一规定英文、数学、科学、历史、艺术等科目为必修课程,即国定课程。但像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等不易编入正式科目但又非常重要的课程被削弱或删除,引起了批评。为此,1990年政府把经济和工业的认识、健康教育、公民教育、环境教育、生涯教育等学科规定为跨领域课程,跨领域课程的实质就是生命教育课程,它的开设意味着生命教育开始受到英国政府的重视,但从其出台的原因看仅仅是对国定课程所受批评的一种回应和弥补之举,学校仍有权选择性实施这些跨领域课程,特别生命教育的核心课程公民教育还不是法定的必修科目。三是正式课程阶段。1997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教育部长戴维•布鲁克特(theEducationSecretary,DavidBlun-kett)增订公民教育与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为新课程,并成立由伯纳德•科瑞克(BernardCrick)教授主持的公民教育与学校民主教学咨询顾问团(TheAdvisoryGrouponEducationforCitizenshipandtheTeachingofDemocracyinSchools)规划推动公民教育为必修课程,咨询顾问团完成的《柯瑞克报告书》(CrickReport)强调公民教育只有成为中心课程的一部份,才能受到学校的重视,并且从小学开始就设科教学。在这个基础上,教育及就业部(DepartmentforEducationandEmployment)1999年正式宣布从2002年8月开始,公民教育成为中等学校(KeyStage3and4即7—11年级)的正式课程、必修课程;而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仍为非法定课程,学校可将其作为公民教育的补充。至此,通过国家干预,政府积极参与生命教育的推行运作,加强对生命教育的管理,英国建立了以促进学生灵性、道德、社会与文化发展为主轴的公民教育、以增进个人身心健全、人际关系与民主社会之角色扮演的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为辅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标志着生命教育被纳入国家和学校的正规教育课程,在国家正式课程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成为英国重要的教育改革政策。

二、关注生活的生命教育内容

生命教育,一言以蔽之是关于生命的教育,然而到底什么是生命教育,其内涵又是什么,各个国家和地区强调的价值取向不同,生命教育的诠释也相异。英国把生命教育理解为一种全人教育,相信通过生命教育培养的积极主动的公民既能促进国家经济与政治上的进步,也能提升社会的文化、道德及社会风气,认为生命教育包含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也要有公民的权利及职责教育。根据此思想,英国文凭与课程局(QualificationsandCurriculumAuthorityQCA)强调英国的生命教育通过多方面的学习,使学生能从知识、技巧以及理解力等各层面去体会民主参与的本质,熟悉公民的责任、义务和权利,认识从学生到成人公民的发展过程,了解个人、学校与社会之间在社区参与的价值,最后更能探讨国际事务与全球议题,而这必须仰赖有自信、健康与活力的学习。所以生命教育除了促进个人的社会化发展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个人的健康和幸福,强调学生需要了解自我,以正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去尽可能地保持健康,维持自己与他人的安全,拥有一种值得努力和实现的关系,容允人们之间的差异发展,保持独立的精神和责任感,扮演民主社会中主动积极的角色,将自己与别人的才干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也就是要达到学生灵性、道德、社会及文化之发展的全人目标。因此英国生命教育课程的主题和内容是尽可能地包含学生人生整体和其全部生活的历程,着重探讨与贴近学生真实的生活,从知识、能力与理解三方面入手,使学生具备一个有学识公民应有的知识,发展和提高探究问题与沟通的技能,发展参与和责任行为的技能。以英国COLLINS出版公司的《YOURLIFE教师手册》为例,该手册把生命教育中垂直式思考深度和水平式思考广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广度方面,三个年级都包含了“了解自己”、“保持健康”、“人际关系的发展”、“发展成为一个公民”等四个单元,从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发展到合格公民的最终确立,逐步推进。在深度方面,每一阶段(从YourLife1到YourLife3)都包含了“你和你的感受”、“你和你的时间”、“你和你的金钱”、“你和你的成绩”四个主题,主题相同但每一主题所探讨的问题却深浅不同,逐步深化。可以看出英国生命教育所涵盖的并非只是纯粹的政治知识,而是结合学生个人与社会的经验,注重与学生日常及未来社会政治生活有关的内容,课程内容符合日常生活的情境,包含丰富的实际生活,广泛涉及到与学生个人和生活实际的关系,把主题纵向的深入化探讨和横向的普遍化拓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创造属于个人的新经验与价值观,培养面对未来生活的个人能力,得到均衡的发展。

三、渗透为主的生命教育方式

以促进学生灵性、道德、社会与文化发展为主轴的公民教育、以增进个人身心健全、人际关系与民主社会之角色扮演的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为辅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英国传统上单纯的占主导地位的生命教育学科渗透教学方式,特别是公民教育不仅成为中等学校(KeyStage3and4即7—11年级)的国定课程中的必修科目,且规定了专门的教学时间,教学时数应占所有课程时数的百分之五,这能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系统、完整的呈现出来,也更能引起人们对生命教育的重视,更能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涵落实,但总的来说,英国生命教育的主要方式还是渗透式。《柯瑞克报告书》(CrickReport)明确指出生命教育采取渗透型实施模式,认为生命教育与其它学科的渗透原理在各学校和各个关键阶段的实施是明显和可能的,强调生命教育与其它学科的渗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这样的学校生命教育会变得更有成效。渗透式教育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融入到其它课程中,使生命教育成为日常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可以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和不知不觉中领会生命教育的精髓,将其化为自己的思想,也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专业角度获得有关生命的多方面理解和启发,从而对生命教育形成全面的认识,就像看到一道七彩颜色的彩虹,在整体中又看到不同的差异。

英国最常见的是将生命教育渗透在历史、地理、英语、艺术等与生命教育课程内容、背景、教学和学习方式相近的科目中,另外也认为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能对生命教育作出独特的贡献。如在英语文学中,英国很多的文学作品像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约翰邓的诗歌《死神别骄傲》等涉及到生命问题,教师在阐述时尽可能地以生命的观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反应。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由于瘟疫、两次世界大战、原子弹等造成人类大量死亡的事件对社会的影响,也可选择包含参政权和政党政治的历史发展作为生命教育的议题。在宗教教育中教师可以解释不同的宗教如何诠注生命的生与死,介绍不同宗教的葬礼仪式,承认信仰和文化的差异性。在伦理道德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安乐死、器官移植、自杀、核武威胁的对全球和平道德责任等问题,在生物课程中教师可以以生命为题解释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死亡和人类的生、老、病、死并可谈生命的成长、衰老的过程。总之,英国的生命教育除了开设专门的公民教育与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课外,还把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渗透在各种相关的学校课程中,相互协作,让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来提升对生命的体认。另外《柯瑞克报告书》(CrickReport)虽然强调公民教育应该设科教学,并不希望限定教学内容,规定单一的教学方式,而是鼓励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英国生命教育教材在设计的时候基本上抛弃了传统说教、而是以引导与诘问的模式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例如FOLENS出版公司的教材在探讨心理健康时,以情境的假设提供一个案例给学生讨论,让学生依据个人经验见识,或与伙伴交流,认识一些诸如忧郁、自我伤害与自杀等方面的心理疾病与状况。在家庭暴力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去权衡问题的严重性,进而达到使学生有更深一层的反省,使学生从反思的过程中认识家庭暴力的严重性,了解如何去面对与处理类似的问题。而且英国的生命教育课程都强调在课堂教学时搭配各种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意见,而且也结合运用各种媒体、网络资源,来营造符合真实生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真正从知识、技能与理解三方面有所收获。

四、英国生命教育的启示

(一)国家重视并推动生命教育的发展

生命教育运动兴起后,各个国家纷纷开展不同形式和主题的生命教育,像美国的品格教育、迎向生命挑战的教育,情绪教育,日本的寒冷教育、北欧国家的孤独教育等,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思潮。在英国,国家认识到生命教育在促进学生灵性、道德、社会及文化的发展,并为学生从事未来成人生活经验、责任和机会做好准备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国家政策干预来达成并实现。通过国家和政府的干预,可以较好地运用行政法制的力量推行生命教育,也可以调节所有社会机构的作用,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加强教育。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随着科技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出现西方国家历史发展出现过的“人和自然的疏离、和社会的疏离和人自身的疏离”的困境,及青少年在社会发展急速、价值取向多元、人生选择多样、生活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生命出现的脆弱感和无助感,引导青少年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已经成为我国实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为此,我国一些地区和学校进行了初步的尝试,2004年辽宁省启动了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并制定了《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项工作方案》,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这说明‘生命教育’这一现代教育理念已开始进入我国中小学校园。但是,严格意义上的生命教育的研究在我国只是刚刚起步[1]。”在推行和发展动力上是源于教师和学术机构的自发努力。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在我国应试教育还有市场、素质教育还未转轨的条件下,如何推动生命教育进校园、进课堂,在课程设置、内容规划、师资培育和资源建设等方面仅仅靠一地或一校之努力或实践是不够的,国家应承担起责任,重视生命教育,加强对生命教育的政策干预,利用法律、行政手段等推动生命教育的发展。

(二)科学规划并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

生命教育内容的确定与取舍受社会需求和人的发展的因素制约,从英国生命教育的内容来看,是以学生的需求和关心的事物为基础,与学生的兴趣与经验相关连,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背景为依归,很好把社会需求的民族价值观等内容和个人发展的知识、技能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反映个体心理健康、道德品质、政治观点和思想观念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了生命教育的立体的完整的内容。长期以来,我国的整个教育体系中社会价值本位占主导地位,一味过分地强调社会政治教育,造成了“长期以来,我国大中小学各阶段的教育中,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教育甚少,它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2]。”目前我国一些中小学对生命教育的理念、课程规划和内容等问题开展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设想,这些设想一方面考虑了我国大陆教育的实际情况,同时又参考和借鉴了西方国家和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生命教育的内容,显示出大陆力图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生命教育内容体系的努力。但存在着针对性、系统性不强的缺陷,系统的、适合国情的课程设计非常的少。“尽管生命教育已在我国有了起步,但由于处于初始阶段,所以很多东西还是照搬西方或我国台湾地区的模式,还没有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体系[3]。”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必须展开充分的调查研究,调整、补充和丰富生命教育内容,构建依托中国深厚文化底蕴的,又借鉴和吸收西方生命教育精神的富有时代气息和中国特色的生命教育内容体系。

国际英语教育范文第4篇

欢迎参加在日月潭这么美的地方举行的世界文化营。

2.Iwanttowelcomeyouallheretodayandgiveafewwordsofadvicetoyou.

欢迎大家今天来到这里,我想给大家几点建议。

3.Pleasekeepyourcabinscleanatalltime.

请随时把小屋子保持干净。

4.Itisadvisablenottomissanymeals,asthiscountryairwillstimulateyouappetites.

这儿的乡间空气会促进食欲,建议你们不要错过任何一餐。

5.1.Iwanttotakeafewmomentstowelcomethe10youngAmericanswhohavecomeallthewayfromtheStatestohelpoutwiththiscamphere.

我想花一点点时间来对远从美国来的十位年轻人表示欢迎,他们来为我们这个营提供协助。

6.Itismyprivilege,onbehalfthecampleaders,tobidourforeignguestsaheartywelcome.

我很荣幸代表营区领导人对我们的外宾表示衷心的欢迎之意。

7.1.Allowmetoconcludebybiddingalltheforeigndelegatesaheartywelcomeoncemore,andbywishingallofyouthebestofluck.

最后我再一次对国外代表表示由衷的欢迎,并祝大家万事如意。

8.IhopeyouhaveafinetimeinTaiwan,andIhopeyoumakemanynewfriends.

我希望你们在台湾玩得愉快,并交到很多新朋友。

9.Itismyjobtointroducetheforeignguestswhowillbespendingtheweekwithushere.

我的事是介绍与我们在此共度这个星期的外宾。

10.Thankyouallforcomingandtakingpartinourcamp.

感谢大家来参加我们这个营。

11.IhavebeenchosenbythecampstaffandtheChinesecamperstosayafewwordsofthankstoyouforyourparticipationhereinthelastthreedays.

我被营干部和中国伙伴推选出来讲几句话,感谢大家这三天来的参与。

12.Thankyouonceagainforcominghere.

再一次谢谢你们光临本地。

13.Howcanwordsexpressourgratitude!

什么话也无法表达我们的感谢!

14.Pleaseacceptthissmallgift,aplaquemadebyusandsignedbyallofthecampers,asatokenofourfriendship.

请接受我们这份小礼物,以象征我们的友谊,这是我们做的牌子,上面有我们营上伙伴每个人的签名。

15.Good-byeisasadthingtosay,butImust,sogoodbyeandIhopeI’llseeyouagain.

说再见是件感伤的事,但我又不得不说,所以再见了,我希望能再见到大家。

国际英语教育范文第5篇

进入21世纪,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益密切和频繁,中国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培养国际化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重要使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各类人才要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显著增强”的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并制定“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的教育体制改革方案。国际化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就是熟练掌握并运用外语,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已经不仅是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必要工具,更是各国之间相互竞争的重要手段。大学英语作为各高校、各专业普遍开设的必修课,要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外语语言基本功扎实、知识结构完善、知识广博、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强、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中国现实国情、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和熟悉国际事务运作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交流和竞争、跨文化沟通和交际能力强的国际化人才。”因此,了解国际化人才内涵、构建符合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是当前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亟待探索的课题。

二、国际化人才的内涵

对于国际化人才的内涵,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界定,但至今没有比较统一的标准定义。Stephens认为“跨文化知识能力是国际化人才应当具备的能力,具体包括创造性思维、笔头交际能力和灵活性”。庄智象总结了国际化高端英语人才应具备五种的能力,“扎实的语言功底、全面的专业知识结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通晓国际规则、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王雪梅将国际化人才内涵归纳为三个方面九个点,“拥有合理的知识体系,包括语言知识、专业知识和国际知识;拥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信息素养”。综合以上各种阐述以及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中,国际化人才的内涵正在不断丰富与深化,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惯例,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专业知识,可以跨文化进行经济、文化、技术、商务以及学术等交流与合作是国际化人才内涵的核心。大学英语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理应自觉担当起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需求且责无旁贷。

三、服务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国际化人才短缺这一瓶颈问题的出现,社会各界对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教学效果以及教学前景深感质疑,许多专家和学者认为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无法满足社会对国际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改革,则存在消亡的危险。胡壮麟在2002年就曾预言,“英语教学一条龙的最终目标是使高中毕业生达到现在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至六级的水平。那么,这就产生若干年后大学英语是否继续存在的问题。”蔡基刚教授也认为,“随着高中英语教学的不断发展和大学新生英语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学生入学就能达到大学英语四级要求或一般要求的比例不断上升,大学英语的衰落和消亡是必然的趋势,这个进程由于国际化课程的挑战正在加速。”在很多高校,大学英语被边缘化的趋势日渐明显,大学英语课程的学分已从顶峰时期的16-20分压缩到6-12分,有的高校甚至允许英语成绩优异的学生免修大学英语学分,大学英语“退场”的呼声也时有耳闻。学生的英语水平真的已经达到一个不需要继续学习的程度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国际化的时代背景让英语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可以说,大学英语教学已经到了在沉默中退出还是在改革中崛起的重要节点。国际化人才培养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大学英语改革提供了契机,指明了方向。大学英语教学应在充分了解社会及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明确目标与定位,调整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配备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以服务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国家“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一)需求分析

大学英语课程与社会需要、学生需要紧密相关,因此其需求分析应从社会需求与学生需求两个层面进行。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给社会和英语学习者带来新的需求,社会需要国际化素质的高层次人才;而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目的也由原来的从英语学习中找到乐趣、应对四、六级考试转变为通过英语找到了解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和经济商业的钥匙、出国留学、参加国际化课程、查阅文献等等,原先那种漫无目的的英语学习已经不适合时展了。蔡基刚认为,“一个大学生如果不能用英语查阅文献、参加讲座和撰写论文,就不是出色的学生,因为他不可能在自己的专业上具有国际竞争力”。通过需求分析,我们才能明确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与定位,才能更有效地展开教学。

(二)明确目标与定位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依然是2007年教育部正式实施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要求》中把大学英语定位为一门基础性课程,教学目标停留在语言基础这一较浅层面上,比较空泛含糊,“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但对“今后的学习、工作和交往”并没有清晰的界定,使得大学英语教学者和学习者都很迷茫,这种通用英语教学的结果就是学生的基础英语只能进行一般的日常生活交际,根本无法满足专业学习或日后工作的英语需求,四、六级考试成了学生和学校唯一清晰和实在的目标,考试通过后学生就失去了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动力。事实证明,即使学生通过了四、六级英语考试,其英语水平与职位所需的英语能力也是相差甚远。大学英语教学到底应该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英语能力?应该为什么样的大目标服务?当下大学英语如果继续作为基础性课程,将教学重心放在基础能力培养和过级上,势必舍本求末,不合时宜。从时展和国家战略这一基点出发,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大方向就明确了,只有帮助学生获得学术英语能力———用英语阅读专业文献、撰写论文、参加学术讨论、参与国际事务与竞争等等,以适应专业学习和未来工作的需要,才能真正把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培养成国际化人才,只有向学术英语转型,适应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大学英语教学才能获得新生。

(三)调整课程设置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都是以培养学生一般技能的基础英语必修课为主,以英美概况、跨文化交际等外语人文通识类选修课为辅,强调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本技能培养,忽略了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学科知识的有效结合,这显然与我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不相匹配。大学英语教学要根据新的目标和定位,将重心从原来的基础英语转向专门用途英语和学术英语,课程设置要以学术写作、学术听力、学术口语等旨在提高学生专业领域英语应用能力的课程为主。考虑到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需求各有不同,对基础薄弱或是想参加各种英语水平考试的学生可以开设基础英语作为选修课,也可以给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开设专门用途英语如贸易英语、法律英语、财经英语等选修课。调整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开设学术能力英语,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可以为后续开展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或全英语授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实现从“学习英语”到“用英语学习”的转变,避免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相脱离的现象。

(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语言和专业知识能力培养。“技能、文本和实践是学术英语成功的三个要素”。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具有不同交际功能和任务的文本展开教学,提高学生运用英语从事专业实践的能力。改变原有以知识单向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以专业内容为依托,采取小组讨论、场景模拟、项目研究等有针对性的多样性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和学术交流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电脑、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和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手段,建立课堂—多媒体—网络三者为一体的交互式立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和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信息的运用和处理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期达到教学效果最佳化。

(五)配备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大学英语教师的国际化素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及教学,因此教师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配备国际化的师资队伍,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国际化视野和理念,了解国际前沿的知识和理论,并能紧跟世界和时展趋势,只有具有国际化观念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国际化的人才。目前大学英语教师大多具有外国语言文学学历背景,对于专门用途英语和学术英语较为生疏,高校要对当前的教师培养制度进行优化调整,加强与海外知名高校和机构的合作,鼓励教师出国进修、访学,进行学术交流等,切实培养师资教育教学的国际化理念和意识,提高国际化水平。同时,高校还可以引入国外优秀专业或学术团队,加大海外师资比例,吸纳更多优秀人才参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

(六)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

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导向性作用,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服务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估机制应建立在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和专业英语水平的战略目标之上,评估大学英语教学是否为培养国际化人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对学生的评价应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考核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是否能够满足查阅专业文献、撰写专业学术论文、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等需要,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信心。对教师的评价应重点考量教师对教学目标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学生达到国际化人才标准的帮助度,旨在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伴随着新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估机制的诞生,传统的大学英语语言基础水平测试必将退出历史舞台。另外,学校相关部门要做好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调查,积极搜集社会反馈,了解毕业生各方面的能力,并及时调整培养方案,促进人才培养与国际化接轨。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