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康复护理评估

康复护理评估范文精选

康复护理评估

康复护理评估范文第1篇

开设在职短期康复护理培训班

每个临床护士都应掌握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方法以及基本的康复护理技术。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临床护士缺乏系统的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开展短期的康复护理培训十分必要。可根据医院工作的特点,并结合神经科、心血管科、骨科、老年病等临床专科的需求,具有培训资历的学校可以利用康复护理的教学资源,举办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康复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班,使临床护士掌握规范的康复护理技术、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及社区康复护理等知识与技能,并建立考核机制,与有关部门合作颁发专科护理证书。

护理专业学生的康复护理教育

康复护理教育要从学校护理专业教学开始,各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均应开设康复护理课程,并确立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中康复护理的专科地位,学校完成护理教育基本课程后,应进行康复专科护理知识学习,让广大护理专业学生接受系统的康复护理教育,为毕业后开展临床、社区康复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1适当增加学时

康复护理学教学总学时应达到36学时,每周2学时,分18次完成,其中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时间各占一半,康复护理基本技术和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教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内容,在课时分配上应突出重点。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理论的讲授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分配上应突出重点,让学生学完理论后可用此理论解释康复护理技能训练中的实际问题。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采取示教、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角色模拟练习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实践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在每节理论学习后,安排实际操作训练。通过反复的现场演示以及分小组进行模拟训练,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实践训练,使学生能够尽快掌握康复护理基本技术和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熟悉康复护理治疗技术,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帮助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达到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

3改革考核方法

采取“理论考核成绩+实践课平时考核成绩+实践课期末考核成绩”的形式。理论考核:重点考核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课平时考核方式:阶段性复习考核、随堂抽查考核、创新能力考核等;实践课期末考核:重点考核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康复护理基本技术及临床常见康复护理技能。

康复护理师资队伍建设

1培养护理专业教师

对新上岗及转岗的教师常规进行岗前培训,相关专业的理论培训和临床康复科室的进修均应达到6个月以上。上岗后仍应开展相关专业的继续教育,参加校外各种会议进行学术交流,不断增加和更新专业知识,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安排专业教师轮流到教学医院康复科参加临床工作,定期轮流到国内外领先医院进行参观、学习和进修,以提高教师的康复护理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并且与各自从事的临床康复和教学工作的相关行业学会保持密切联系,以便掌握最新的专业动态,获取前沿学科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安排资深老师指导青年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将教学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带领年轻教师承接科研课题。支持和鼓励中青年教师接替老教师在社会各级学术团体中的工作,扩大青年教师的社会影响,提高他们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在实践中选拔和培养接班人。学校在经费使用上要做到科学合理,对不同的培养类别采用不同的经费投入办法。对学科梯队建设由学校全部承担培养经费。对既符合学校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又属教师个人提高学历或业务水平的学习、进修,培养费可由学校和个人按一定比例共同承担。

2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必须注重教学学术水平的提升,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掌握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基本知识、教学的方法和规律,才能高质量地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可通过以下途径提高康复护理教师教学水平:第一,为教师创造各种学习条件;开展各种专业学习班、研讨班及技术培训班等,安排相关专业知识讲座及校外进修学习,及时更新知识。坚持教研室集体备课、定期开展教学讨论,重点讨论康复护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并在全面领会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做好教案和备课笔记,促使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第二,制定各项支持政策;在教学岗位上设置主讲教师、骨干教师岗位,增加教学课时酬金;在教师职称评审和考核中对教学成果和教学研究论文与科研成果和论文同等对待等等,积极鼓励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第三,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在教学设施上改变以往以板书为主的形式转变为多媒体课件。通过幻灯片、投影仪将大量的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教学内容播放给学生,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的发展,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扩大学生的眼界。多媒体课件具有大容量、快节奏,形象生动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接受信息和教学双方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根据电教媒体的作用点,选择和设计练习,为学生提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多层次的形式不同的康复护理实践操作,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到讲练结合。第四,做好教学评估;校领导及教务科教学督导员定期进行教学工作检查,向学生发放教学评价表,不定期上课堂听课,进行评教评学;教研室负责人到每位任课老师课堂上听课,从教案准备、教学态度、教学技术及教学效果等方面评价教学水平;安排同学科老师之间定期进行教案诊断和课堂听课。从教法的角度,对教师准备的教案目标是否清晰具体、内容是否得当、重点、难点是否突出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找差距,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同行评估与学生评估重在教学态度、教学技巧不同,教师同行评估的重点一般放在教师对本学科内容的掌握程度、掌握本学科最新知识的情况和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等方面[6]。

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教材的基本构成包括目录、正文、作业、实验、图表、附录、索引和注释,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业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7]。康复护理学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教材、教学大纲及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在教材建设上主导思想是先解决教材的有无问题,再实现教材的优化配套。各类学校选用的教材内容应符合自己学校学生的特点及专业培养目标,有利于老师把握授课深度、学生掌握授课内容。另外,可由全国或各省大医院选派长期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和护理教学的中青年护理专家编写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做到既要注重理论性,又要注重实用性;既可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及康复护理技能考核,又可作为在校学生康复护理实践课考核标准。

康复护理评估范文第2篇

1吞咽障碍分期

吞咽的全过程分为口腔期、咽喉期和食管期[3],这三个期分别为随意运动、反射运动和蠕动运动。口腔期主要由口轮匝肌、咬肌参与,咽喉期主要由舌肌、咽喉肌参与,食管期主要由食管平滑肌参与。任何一期发生障碍均可导致吞咽功能障碍。因此,吞咽障碍分为口腔期吞咽障碍、咽喉期吞咽障碍和食管期吞咽障碍。脑卒中第1、2期的发生率最高[4]。

2吞咽障碍的评估

早期评估有利于预测并发症,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评估方法主要有床旁评估和电视透视检查。

2.1洼田氏吞咽能力评定法此法操作方便、可靠,张婧等[5]推荐临床首选。评定条件:帮助的人、食物种类、进食方法及时间。此法将吞咽能力分为6级:1级为任何条件下均有吞咽困难或不能吞咽;2级为3个条件均具备则误吸减少;3级为具备2个条件则误吸减少;4级为选择适当食物,基本上无误吸;5级为注意进食方法和时间,基本上无误吸;6级为吞咽正常。

2.2床边误吸试验1982年洼田氏提出30ml饮水试验,此方法能够准确发现口咽期的异常问题,但对安静误吸不易发现可能会发生20%~40%的漏诊[6]。因此,Smith等[7]提出将饮水试验与血氧饱和度测定相结合的床边评估法,其准确率高达95%。但由于血氧饱和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用于老年人及吸烟者以及慢性肺部疾患时应综合考虑结果。

2.3实验室检查当床边评估不能准确预见误吸时,则需借助仪器检查。目前认为吞钡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是诊断吞咽障碍的“金标准”[8]。VFSS是在透视下观察病人吞咽不同黏稠度的由钡剂包裹的食团和不同容积的食团的情况,通过从侧位前后位成像对吞咽的不同阶段的情况进行评估,并通过录像将吞咽全过程的图像资料完整地记录下来,便于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分析。此方法因费用昂贵,且存在一定风险,并受设备条件和患者病情的限制[9]。

另外,还有咽部敏感试验、内镜检查、超声检查、表面肌电图等。

3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3.1康复训练的时机与时间多数学者强调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应早期评估和治疗。对脑卒中后不能经口进食者首选鼻饲饮食[10],但长期鼻饲刺激,可造成吞咽肌群的废用性萎缩[11]。所以目前较多观点认为,如果患者短期内不能恢复经口进食,插鼻胃管2周后应改为经皮内镜胃造瘘术[12]。王乐等[13]主张只要病人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可同时进行康复训练。每日3次,每次约10min,连续3周恢复吞咽功能效果显著。

3.2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脑卒中发病急,且多种障碍并存,尤其是合并吞咽障碍时,患者最基本生理需求受到影响,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何玉琴等[14]报道,脑卒中病人焦虑发生率为18.4%,抑郁发生率25.0%~60.0%,因此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康复训练环境,对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与疏导,从生活、功能训练各方面给予正确的健康教育指导和精心照顾;减轻其心理负担,增强自信心,取得病人与家属的积极配合。

3.3摄食前的训练

3.3.1舌肌的训练指导病人做舌部前伸、后缩及侧方摆动和舌背卷曲运动[15]。若病人不能运动,胡冬梅等[16]对86例吞咽障碍的病人用干净的湿纱布裹住其舌部做不同方向的牵拉运动,有力时可用压舌板给予阻力,以强化肌肉力量,扩大可动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3.3.2软腭的训练寒冷刺激可有效强化吞咽反射。朱月琴[17]使用冰冻的棉棒沾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病人做空吞咽动作。从而诱发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康复护理,有利于吞咽动作。

3.3.3喉肌的训练用手指握住喉结做上下活动,点头空咽动作,通过吞咽肌群的感觉,诱发吞咽反射,发“啊”音有利于咽缩肌开放[16]。

3.3.4咀嚼肌的训练可做开闭颌关节,空咀嚼,空吞咽,吹气,鼓腮,缩唇,微笑,吸吮等动作[18]。

3.4摄食训练当病人吞咽功能有明显好转后,即可以进行摄食训练[17]。

3.4.1体位摄食的体位是起到保护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适用于病人的体位并非完全一致,要因人而异。对卧床病人可抬高床头30度,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垫枕,因该体位容易引起咽下反射,且食物不易从口中漏出[19]。对能坐起的病人取坐直头稍前屈位,身体可向健侧30度,可使食物由健侧咽部进入食管,有利于吞咽,如头部转向偏瘫侧80度,此时健侧咽部扩大便于食物进入,防止食物误咽[20]。

3.4.2食物形态的选择根据吞咽障碍程度及阶段,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来选择[21]。糜烂食物最易吞咽,固体食物最难吞咽,糊状食物不宜误吸,液体食物易误吸,如能使用食物粘度计来检测流质食物的浓度则可以增加安全性[22]。食物的理想温度为40℃~60℃,太高会导致黏膜烫伤,太低则易引起腹泻[21]。但也有报道冷食可诱发吞咽动作,对此类病人比较适合[23]。

3.4.3咽部残留食物的去除杜敢琴等[24]提出患者吞咽后应咳嗽一下,可以喷出残留在咽后部的食物残渣。高丽萍等[17]提出点头样吞咽,可以去除残留食物。

3.5加强基础护理和安全设置每次训练前及餐后要进行口腔护理,口腔护理不仅能防止口腔、咽部病原菌的繁殖,而且能改善吞咽反射[25]。训练前加强口腔黏膜、舌、咀嚼肌的按摩,并做好安全设置,床边备吸引器、氧气、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包等用物,以备误吸食物时急用。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是一个较复杂的训练过程,康复效果的好与坏直接与病人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目前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取得很大进展,但仍有报道表明,大量的脑卒中患者早期存在的吞咽障碍尚未得到足够重视[26],回归家庭的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差[27]。因此今后应加强相关方面薄弱环节的研究。

【参考文献】

1HanTR,PaikNJ,ParkJW.Quantifyingswallowingfunctiouafterstroke:afunctionaldysphagiascalebasedonvideofluoroscopicstudies.ArchPhysMedRehabil,2001,82(2):677-682.

2石向群,杨金升,杨树深,等.吞咽障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营养及神经康复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3,19(7):2704-2705.

3MannG,HankeyGJ,CameonD.Swallowingdisordersfollowingacutestroke:prevalenceanddiagnosticaccuracy.CerebrovascDis,2000,10(5):380-386.

4任萍,扬晓梅,简晓芳.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饮食护理与康复.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4):71.

5张婧,王拥军,崔韬.脑卒中后吞咽困难9个评价量表的信度及效度.中国临床康复,2004,8(7):1201-1203.

6王拥军.卒中单元.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160.

7张翠梅,曾进胜.急性卒中后吞咽困难的评估与神经可塑性.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12(4):271-273.

8李俊樱,窦祖林.吞咽障碍的功能性检查进展.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18(6):379-381.

9胡瑞萍,蔡德亨,胡永善,等.吞咽困难的康复评定与治疗.中国临床康复,2003,22(7):3115-3117.

10贾海燕,肖爱军.吞咽功能障碍的护理诊断和康复护理研究进展.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1):12-15.

11杨志峰.重症脑卒中病人鼻饲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护理学杂志,2003,18(9):690-691.

12AknerG,CederholmT.Treatmentofprotein-energymalnutritioninchronicnomalignantdisorders.AmJClinNutr,2001,74(1):6-24.

13王乐,韩伏莅,林建勋,等.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研究.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6,19(2):136-137.

14何玉琴,梁亮标,扬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训练与心理护理.中国康复,2004,19(4):249-250.

15马白萍,扬丽娜,白向东,等.急性脑卒后吞咽障碍的早期护理干预.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48-49.

16胡冬梅,王春冬.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临床实践,2006,24(11):137-138.

17朱月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系统康复训练疗效观察.护理学杂志,2006,21(9):63-64.

18曹华,冯先琼,杨蓉,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护理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8):54-55.

19马关玲,魏贵明.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早期功能训练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9):17-18.

20王红,赵红,丁萍.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康复护理.护理研究,2004,18(7B):1255-1256.

21扬秀玉,王熠平,刘巧梨,等.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康复护理及效果分析.现代临床护理,2006,5(1):18-19.

22方凯.利用粘度计检测有吞咽障碍脑卒中患者的流体饮食浓度.现代康复,2001,5(4):58.

23金鹤.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上海护理,2003,3(4):37-38.

24杜敢琴,王娟.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后的康复治疗.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24(17):3700-3701.

25矢内腾.老年人肺炎的预防对策—对误吸的对策.徐敏,译.迟宁,校.日本医学介绍,2004,25(6):269-270.

康复护理评估范文第3篇

1.1一般资料

于2012年7月~2013年6月选取我院78名骨科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8份,回收78份,回收有效率100%。

1.2方法

编制问卷调查表,调查内容主要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调查骨科护理人员的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龄、职称等一般资料。第二部分,调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基本知识20分、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指征20分、术后饮食及运动20分、术后康复护理知识20分、口服或注射药物种类及时间20分等项目。问卷调查形式:不记名,当场发问卷,独立完成。

1.3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组间对比应用独立样本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THR术后护理知识掌握总体情况

78份问卷调查中优良39份,占总数的50%;中等29份,占总数的37.2%,差10份,占总数的12.8%。可见骨科护理人员对THR术后护理知识掌握水平较差,THR术后护理知识培训工作有待加强。

2.2不同学历骨科护理人员

对THR术后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本科及以上36人,33人及格,及格率91.7%;大专32人,26人及格,及格率81.3%;中专10人,7人及格,及格率70%。本科及以上学历骨科护理人员的THR术后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大专及中专护理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同工作年龄骨科护理人员

对THR术后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护龄>15年21人,16人及格,及格率76.2%;护龄6~15年20人,15人及格,及格率75%;护龄<5年37人,22人及格,及格率59.5%。护龄大于15年的骨科护士THR术后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明显好于护龄15年以下的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不同职称骨科护理人员

对THR术后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护士职称33人,26人及格,及格率78.8%;护师职称28人,25人及格,及格率89.3%;主管护师职称17人,16人及格,及格率94.1%。职称高的骨科护理人员对THR术后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明显好于职称低的护理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康复护理评估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康复护理干预;老年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生活质量

糖尿病属于老年群体中最为常见的病症类型,目前已经成为威胁老年人体健康的主要病症。临床尚无糖尿病的根治对策,需长期用药对血糖进行控制,对患者健康以及日常生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在病症长时间的影响下容易促使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以糖尿病肾病最为常见。腹膜透析治疗为该部分患者最为主要治疗方式,能够达到迅速缓解患者各方面症状的作用,但为帮助患者能够迅速进行恢复,在治疗过程中依旧需要对有关护理工作加以重视,从护理干预的角度出发帮助患者进行恢复。该院从护理干预的角度出发,于2018年2月—2019年12月选取50例患者,将医护一体化康复护理干预运用于患者护理中,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该院接诊患者中随机抽选10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每组50例,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对应护理方式按照常规形式进行展开,观察组则需要将医护一体化康复护理干预进行运用。对照组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在62~79岁间,均值为(69.32±1.29)。观察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在61~78岁间,均值为(68.81±1.73)。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属于初次到该院接受治疗患者;无高血压、冠心病等其他慢性疾病;无腹膜透析史。排除标准:不愿参与该次研究;存在有精神类疾病;治疗中存在有不配合得情况。该次研究病例均得到伦理委员会批准,家属知情同意。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应护理工作都按照按照常规方式进行展开,告知患者在透析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方面问题,及时评估患者各方面生命指标是否存在有异常情况。同时,需要做好对应记录工作,一旦存在有异常情况则需要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而观察组则需要将医护一体化康复护理干预进行运用,具体护理干预如下:①对一体化管理小组进行组建。为保障该护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与针对性,需对一体化护理小组进行组建。以护士长作为小组组长,护理小组成员需具备有1年以上临床医疗护理经验。且在实施前,需通过集中讲解的方式,告知该部分医护人员该护理模式的要点,明确在对该部分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过程中的侧重点。②细化护理方案。在护理过程中需结合科室具体情况对护理方案进行拟定,确保护理对策具备有较高的全面性以及可实施性。在患者达到医院后,护理人员需立即与患者、家属等进行沟通,准确了解患者各方面情况。与临床医师共同商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症状,提前制定对应护理对策。③贯彻一体化护理流程。结合患者特点,对护理流程进行细化,按照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的流程展开对应护理工作。在展开腹膜透析前,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文化水平具体展开健康教育,详细为患者讲解病症的诱发因素以及腹膜透析的治疗原理以及作用等。此外,需及时对患者病症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考虑到部分患者在家里展开腹膜透析治疗,护理人员需做好对应追踪随访工作,及时评估患者治疗方案是否正确,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给与讲解[1]。④管道护理工作。留置管属于该类患者最为主要的特点,在护理过程中需指导患者尽早下床进行活动,以免出现引流不畅通的情况。此外,需要做好导管的固定工作,防止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透析液渗漏等情况,降低感染率。若导管口尚未完全愈合,则需要借助无菌纱布对出口进行遮盖。每日使用生理盐水对导管口进行清洗,做好出口周围的消毒清理工作。⑤心理疏导。因该症治疗周期较长且糖尿病对患者健康造成的影响较大,在透析过程中患者同样会存在不同程度不适感。在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患者难免会存在有负面心理,多表现在紧张、焦虑等,部分患者更可能出现烦躁等症状。护理人员则需要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言语管理或者肢体鼓励等方式,帮助患者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病症,提升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2]。⑥饮食指导。患者在透析治疗过程中更需要做好营养补充工作,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体质情况对患者每日饮食方案进行指导。需增加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等营养物质含量丰富食物的摄入,充分保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且需要对每日食盐的摄入量严格进行控制,一般控制在2g/d左右。每日饮水量则需要结合患者尿量情况进行控制。此外,为针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控制,在饮食指导过程中,对应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每日营养摄入量进行严格控制,以免患者出现血糖较大波动的情况。⑦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在帮助患者恢复过程中同样存在有较为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在未治疗时间段内积极参与运动锻炼。且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改善自身体能的同时[3]。

1.3观察指标。在该次研究中需对两组生活质量、并发症、心理状态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生活质量需借助SF-36量表进行评估,侧重对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精神状态进行评估。心理状态则借助SDS、SAS量表进行统计。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对两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精神状态4个方面评分对比,观察组均存在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结合对两组护理满意度统计,观察组为96.0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在SDS评分上,观察组干预前为(45.82±1.38)分,对照组则为(44.91±1.7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28,P=0.873)。在干预后,观察组为(32.34±1.06)分,对照组为(38.19±1.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02,P=0.001)。在SAS评分上,观察组干预前为(46.89±1.77)分,对照组则为(45.72±1.6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2,P=0.715)。在干预后,观察组为(31.05±1.75)分,对照组为(37.63±1.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36,P=0.001)。

2.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共计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而对照组则有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0,P=0.137)。

3讨论

康复护理评估范文第5篇

1.1基础护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基础护理主要包括生活护理、饮食护理、药物管理、安全管理,心理护理等。①生活护理:AD患者多伴有智力、生活能力下降。轻度患者应鼓励其尽量自己进行穿衣、洗漱等日常生活活动,有条件者可在照顾者陪伴下多参与读报、散步、打太极拳等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活动,重度患者应给予必要的基础护理以维持患者日常卫生习惯,并注意翻身、拍背等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②饮食护理:饮食与AD关系密切。饮食习惯与营养素的摄入情况都能够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坚持健康模式饮食、日本饮食和地中海饮食能够降低AD发生的风险。2013年美国医师医药责任协会(PCRM)的预防阿尔茨海默病饮食指南中建议将蔬果、豆类、五谷杂粮作为主要的食谱,每日进食一定量的坚果(或种子)和VitB12,并应尽量减少铝元素、反式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此外,患者进餐时应注意进餐环境、体位及喂饭技巧,鼻饲饮食者应注意置管的长度并保证管道通畅、固定稳妥。③药物管理:AD患者服药依从性差,护理人员应指导、监督其用药以防患者拒服、错服、漏服或重服药物。对重度AD患者应确定药物已服用,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碾碎药物再喂服,服用抗精神病药、镇静催眠药、抗组胺药的患者要注意体位性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④安全管理:AD患者可出现思维混乱、行动迟缓、步态不稳等症状,极易发生危险。加强安全管理是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环节。杨苏萍等对观察组护理员及家属采用讲座、演示等各种方法进行为期1年的护理指导,与未接受护理指导的对照组相比较,患者误食、跌倒、走失、激越行为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何丽艳则通过控制环境安全、管理病人、防走失、防噎食等方式,确保患者住院期间安全。杜国琴等也采用加强看管,随身携带基本信息等方式预防患者住院期间走失。KathyJ.Horvath等发放给患者家庭安全工具包,借助其中的安全指导手册和低成本样品来改善居家安全问题。可见除了强化对病人的管理,对住院及居家环境适当改造也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必要措施。⑤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与病人沟通时应尽量做到内容简单,语调温和,可采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做好心理疏导。但有学者在其长达3年的研究中发现,社会心理干预对轻度AD患者减轻抑郁和提高生活质量并无长期积极作用。其作者分析认为,针对患者的需求而非不加选择的给予患者干预措施可能是此研究需要改进之处。程兆萍龚建平等分别提出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建议患者联系医师以取得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指导,帮助患者恢复心理健康。

1.2康复护理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对康复对象进行的除基础护理以外的功能促进的护理。随着康复医学和整体护理模式的普及,康复护理成为各种老年病、慢性病的常规护理内容。AD的康复护理在临床已经取得一定进展,护理干预主要包括认知干预和行为干预,常用的评价量表有简易精神评估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生活质量量表(SF-36)等。刘艳萍等在住院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训练(ADL)、体能训练、益智训练及语言训练等在内的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钟玉群等、于红静采用分阶段、分期评估+健康教育+认知训练+预见性护理的方法干预痴呆患者,在评估的基础上进行有计划的、针对性的护理,使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符霞等,江皋轩等对患者智能、运动等方面进行了干预,延缓AD病程进展。有研究表明,音乐与支配人类情感和行为的一些激素密切相关,能够减少AD患者某些异常行为的发生。熟悉音乐的刺激能够强化患者的自我意识。乐晓平等在运动、认知干预的同时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音乐干预,取得一定疗效。

1.3中医护理

1.3.1辨证施护根据阿尔茨海默病的综合表现,AD病属“呆病,癫病,善忘,痴呆”等病范畴。“痴呆”一词首见于《华佗神医秘传》,而《景岳全书》最早将痴呆作为独立疾病论述:“痴呆证,凡平素无痰,而或以郁结,或以不遂,或以思虑,或以疑贰,或以惊恐而渐至痴呆。”直至清代陈士铎的《辨证录》,痴呆首次独立成为一门疾病。祖国医学多认为痴呆病位在脑,与五脏中的心、脾、肝、肾密切相关。其基本病机为脑髓不足,神机失用。目前,此病在临床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证型标准。代晶晶等依据中医辨证将本病归纳为心肝火盛、痰浊阻窍、气滞血瘀、肝肾亏虚、髓海不足等证型。其认为前两型患者多精神兴奋,情志护理时应避免刺激,重在疏导,而后几型患者则多抑郁,情志护理重在诱导发泄。苏书贞等根据60例AD患者临床表现将其辨证为肝阳上亢、思虑伤脾、肾精亏虚、痰湿蒙闭四种证型,指导患者应用饮食护理以平肝潜阳、补养心脾、滋阴补肾、燥湿化痰,并根据证型特点指导其生活护理,获得较好疗效。刘春蕾等则将本病分气虚血瘀、肝肾亏虚、肾精亏虚、痰浊阻窍四型,并予以相应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

1.3.2中医特色护理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多样,是预防和延缓AD病情进展的重要措施。①穴位按摩:穴位按摩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激发人体经络之气,以通筋活络、祛邪扶正。对患者双侧风池穴、翳风穴、四白穴、印堂穴、委中穴进行按摩能够改善脑血循环,活化脑细胞,增强记忆力,从而有效预防老年痴呆。根据辨证,采用不同手法按摩关元、百会、足三里、涌泉、内关、外关、劳宫、风池等穴,亦能够达到醒脑安神、通利关窍、增进智力的目的。②耳穴压籽:耳穴压籽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耳穴与人体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息息相关。卢昕等取心、肾、额、皮质下、神门等耳穴,并随证加减,刺激其相应反应点及穴位以“补肾填精,益气健脑增智”,对延缓病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③太极拳:太极拳由中国传统武术发展而来,其作为一项运动疗法,能够显著改善精神健康,提高认知功能,预防老年人平衡功能的下降,并与认知功能具有剂量依赖关系,是我国中老年人常见的锻炼形式。LanYao等根据MMSE量表评分将AD患者分为轻、中、重度认知障碍,并对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共16周的集体训练和家庭练习,发现太极拳对减轻轻度认知障碍AD患者跌倒风险效果更好,中、重度患者则需要更长时间的练习和指导以探索其疗效。李日臻等的研究亦表明,中药配合太极拳运动能够改善AD患者的认知、行为障碍及焦虑状态。④八段锦:自由基损伤学说是老年痴呆病因的重要假说之一。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种抗氧化酶,有助于氧自由基的清除,而丙二醛是脂质氧化后的产物,可视为体内自由基产生的间接指标。八段锦锻炼可使中老年人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增强,并降低血清丙二醛水平。此外,八段锦运动能够缓解老年人焦虑、抑郁等情绪,从而降低AD发生的危险因素。由此可见,八段锦亦是日常预防和延缓AD发生发展的可行措施。

2对AD患者照顾者的研究

2.1护理人员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病人多伴有精神行为异常,往往对护理人员造成压力,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素质及专业知识以应对病人病情。有学者对800名从事老年护理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他们对AD专业知识的掌握仍有困惑和矛盾。蒋瑞辉等则通过问卷比较某医院医生与护士对此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提示:医护人员对该病临床表现、预防及信心方面无显著差异,主要差异在于医生对疾病的诊断掌握较佳,而护士的护理知识较医生更扎实。钟伟伟等从素质与能力两方面探讨了老年痴呆社区护理对护士的要求,认为除了伦理道德和法律知识等人文素养外,护士还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康复技巧。此外,一些研究者对护理人员的压力及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陈南娥等调查了患者激越行为对护理人员压力的影响,认为言语激越行为易导致护理人员不愿与家人、社会交流,无故走开、徘徊等行为激越易使护理人员身心疲惫。郑娜等认为该病患者护理人员压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社会压力、身体压力和心理压力,且性别、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均与压力密切相关。其另一项研究结果则为社会压力最大,其次依次为心理、身体压力,而年龄、性别与照顾老人时间则是影响护理员压力的相关因素。

2.2其他照顾者由于我国针对痴呆患者的医疗护理机构及社会支持系统尚不够完善,绝大多数老年性痴呆患者在家中由亲属照顾。由患者病情带来的压力能够导致照顾者健康水平下降,免疫系统功能减弱,高血压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增加。其主要照顾者的焦虑、抑郁状况明显高于国内常模。近年来针对照顾者的研究逐渐增多,主要集中于照顾者的主要负担及健康教育。许多研究者对老年痴呆照顾者主要负担做出评估。钟碧橙等采用照顾负荷量表(CBI)对照顾者进行调查发现:总得分前三位依次是身体性负担、感性负担、社交性负担,与陈畏兵等的研究结果一致。钟碧橙等的研究认为,照顾者照顾负担与需求呈正相关,且照顾者对护理知识和技能有较高的需要,满足其需求及给予针对性的社会支持可减轻照顾者负担,提高生存质量。由于老年福利体系和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仍未健全,健康教育仍是AD患者居家照顾者获取护理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叶琛等建立患者护理档案定期随访,根据患者病情协助其照顾者制定护理计划,从而提高照顾技巧安全防护意识,延缓病情发展。陈敏等用相似的方法,从饮食、睡眠、服药安全行为、依从性等方面指导照顾者,纠正不良护理习惯。孙莉按照PRECEDE-PROCEED护理模式使照顾者掌握了疾病相关知识、技能,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3讨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