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族歌剧的题材及音乐艺术特征浅析

民族歌剧的题材及音乐艺术特征浅析

摘要:歌剧是将诗歌、舞蹈等元素通过独特艺术技巧融合,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描绘故事。中国民族歌剧是具有中国特色传统文化色彩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已有上百年历史。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传统民族歌剧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民族歌剧创作反映国家艺术创作水平,我国民族歌剧产生时间较晚,自歌剧引入中国后在我国迅速发展,呈现出具有特色的民族音乐艺术特征。通过研究阐述中国民族歌剧的概念,梳理我国民族歌剧艺术的发展,重点分析民族歌剧的题材与音乐艺术特征。

关键词:民族歌剧;题材;音乐艺术特征

歌剧是集诗歌、声乐等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中国歌剧借鉴西洋歌剧创作手法,创立深受大众欢迎的新歌剧形式。艺术工作者通过歌剧艺术形式反映中国社会现实,创作中国民族歌剧作品。20世纪30年代的《扬子江暴风雨》、40年代的《白毛女》、50年代的《洪湖赤卫队》、60年代的《刘三姐》《江姐》、七八十年代的《壮丽的婚礼》《芳草心》《古兰丹姆》、90年代的《党的女儿》等,成为各时期民族歌剧优秀代表作。本文从中国民族歌剧题材与音乐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以促进民族歌剧发展。

一、中国民族歌剧概述

歌剧是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的奇葩,由戏剧、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元素融合,16世纪末逐渐流行于世界各地。1919年五四运动后,中国音乐家结合我国民族戏曲特点和大众审美习惯,致力于反映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现实,充分运用民间歌曲元素,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民族音乐特色的中国民族歌剧[1]。中国民族歌剧结合地方民族语言风格,形成符合民族审美观的综合性艺术。广义的民族歌剧泛指中国人创作和演出的讲述中国人故事、表现中国人生活的歌剧作品,狭义的民族歌剧指以民族曲艺等民间音乐传统创作的歌剧作品。其创作标识为运用传统戏曲板腔体音乐结构,由掌握多种唱法的表演艺术家扮演主要角色完成综合表演艺术,其代表作有《红霞》《野火春风斗古城》等。中国民族歌剧反映各时期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情况,20世纪50年代诞生的作品有《血泪仇》《王贵与李香香》等大批优秀剧目[2]。具有创新意义的作品有《红珊瑚》,具有浓厚民间风格有《刘三姐》等。20世纪40年代产生于延安的歌剧《白毛女》是民族歌剧开山之作。中国民族歌剧表演模式受传统戏曲艺术的影响,形成歌唱与表演和谐统一的艺术特色,形成适合中国大众欣赏习惯的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中国民族歌剧二度创作中包括舞美灯光等相关艺术环节。中国歌剧表演艺术在发展中,延安秧歌剧、中国传统戏曲与话剧艺术等一二度创作是孕育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的母体。中国歌剧史上,在《白毛女》首创民族歌剧后,探索出《小二黑结婚》等优秀民族歌剧作品。中国民族歌剧被誉为歌剧家独特创造。自毛泽东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中国民族歌剧经历以写意美学为主、以写实美学为主到二者融合的演变过程。

二、中国民族歌剧的题材

中国民族歌剧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中国作曲家吸收欧洲19世纪下半叶民族乐派创作经验,反映本国现实生活,运用本国民族音乐素材使人倍感亲切[3]。中国民族歌剧题材具有鲜明的特色,内容存在差异,但共同反映中国人民的奋斗生活。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的接触适应阶段、30年代的探索发展阶段、40年代后创作发展阶段。中国民族歌剧特点主要体现在突出时代精神,以反映人民生活为主,内容多由民间故事改编,等等。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中,很多优秀民间传说通过人们口耳相传保留,从中可以感受勤劳质朴的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劳动人民形象借助故事还原,我国民族歌剧经历探索发展后不断创新,主动学习借鉴西方歌剧中的优秀内容,通过歌剧故事情节演绎集中体现中国人民的美好品质,让观众真切感受劳动人民不畏强权、吃苦耐劳的精神。中国民族歌剧中不少经典作品以反映人民生活为主,民族歌剧题材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歌剧创作者将人民的真实生活利用艺术形式表现,观众欣赏歌剧是对生活态度的审视,民族歌剧题材能冲击观众的心灵。如中国民族歌剧代表作《白毛女》以主人公喜儿命运辗转为主线,同歌剧串联,体现我国劳动人民不甘阶级压迫折磨的斗争精神。歌剧传入时中国社会正处于内忧外患动荡时期,人们对美好生活渴求强烈,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战前线,歌剧题材大多为宣传民族英雄感人事迹,赞扬英雄人物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我国民族歌剧主题选取角度不同,充分展现抗战时期的革命精神,使世界认识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性格[4]。优秀歌剧从不同侧面取材,反映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推翻三座大山,歌颂人民勤劳、勇敢斗争的时代精神,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精神面貌、兄弟民族团结友爱的先进事迹,反映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互助交往的先进事迹。

三、中国民族歌剧的音乐艺术特征

音乐是歌剧艺术的主要部分,西洋歌剧具有长久历史,最早的歌剧为咏叹调,意大利蒙特威尔等人首创激情风格,使咏叹调成为歌剧中最具表现力的段落。咏叹调成为作曲家炫技的重要手段,大量采取吸收民歌、小调等艺术素材,创造适合表现生活内容的艺术形式[5]。中国民族歌剧音乐艺术特征表现为民间素材选取的广泛性、音乐唱段中歌词结构的民族化等。中国民间音乐丰富,民间音乐选用是促成不同民族歌剧风格形成的首要条件。歌剧音乐创作根据不同人物性格,不局限于地方特色,共同以塑造人物形象为目的,提炼多种民间音乐进行创新改造。如中国民族歌剧《白毛女》从人物阶级地位出发,选择多地民歌改编创造,使剧中音乐具有鲜明个性特点。如首幕《北风吹》音乐是根据河北民歌《青阳传》和《小白菜》创作而成,喜儿被黄世仁侮辱悲愤欲绝的唱腔中出现秦腔音调,喜儿从地主家逃走时引进河北梆子主导主题。《白毛女》中的音乐素材来自北方地区,音乐调性色彩和谐,可以更好地反映人物性格。音乐唱段创作民族化是根据大众欣赏习惯采取创作手法,西洋歌剧根据人物剧情创作,中国民族歌剧音乐创作参考戏曲音乐创作手法,歌剧艺术通过具有特点的歌曲在整体音乐风格下展开故事情节。各种内心情感变化由各种结构的唱段表现,通过大段唱腔表现矛盾激烈。中国民族歌剧艺术表现形式与中国戏曲表现形式类似,吸收戏曲音乐创作手法是民族歌剧音乐创作的必然要求。西洋歌剧以突出歌唱为主,演员表演处于静止状态。中国人语言声调独特,中国戏曲音乐具有程式性,不同剧种具有不同特点,如戏曲中生旦净丑唱腔就具有程式性。音乐结构规律性能够构成戏曲音乐板腔特点,很多歌剧音乐创作借鉴戏曲创作手法,以增强歌剧音乐展现人物内心冲突的能力。在中国民族歌剧中,歌词结构具有民族特点,以传统句法结构为主,五、七字句占大多数比例。声调规律性强,自由体结构较少使用。歌词蕴含深刻道理,符合中国汉语语言传统,很多歌词都加入了带有浓郁地方风格的衬字词。在音乐调性方面,呈现典型的民族风格。和声与七声音阶结合,与歌剧音乐风格相协调。乐段结构主题音乐以简单二部曲式使用较多,如《洪湖水浪打浪》等,复二部以上复杂曲式结构应用较少。

四、结语

中国民族歌剧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中国民族歌剧艺术特色。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坚持民族化创作道路,利用音乐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共性特点,出现了中国歌剧发展史上首个高峰,歌剧创作者创作出了受人欢迎的精品剧目,经典歌剧音乐作品广泛流传,优美动听的唱段响起,具有鼓舞人的作用。随着中国歌剧创作发展,歌剧题材风格出现多元化局面,但在音乐创作中代表歌剧主流特点的作品尚未出现。中国民族歌剧未来发展要坚持与时俱进,将现代表演技术融入歌剧艺术中,使中国民族歌剧作品创作水平保持在艺术潮流前沿。

参考文献:

[1]张雨娣.中国民族歌剧的题材和音乐艺术特点[J].艺术评鉴,2021(8):164-166.

[2]李静.浅析中国民族歌剧的题材和音乐艺术特点[J].今古文创,2021(10):103-104.

[3]马波.浅析中国民族歌剧的题材和音乐艺术特点[J].艺术家,2021(2):124-125.

[4]张云露.浅析中国民族歌剧的题材和音乐艺术特点[J].北方音乐,2019(7):65-66.

[5]王文娜.基于中国民族歌剧的题材和音乐艺术特点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8(6):106-107.

作者:孙锐 单位:三峡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