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范文第1篇

(一)影响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传承的内部因素

1.特定物质和文化背景改变引起的需要缺失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与人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中获取物质生活条件的需求密切相关,人们不得不通过自己的奔跑、攀登、跳跃等形式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在这种条件下,传承和发展这种生存技能显得理所应当,并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现在高科技产品和现代工具替代了人们原有的各种劳动形式,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和形式也不再是生活必需,人们传承和发展这种文化的需求减少,其生存空间逐渐被能满足学生需要的各种活动形式所取代和挤占。

2.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关研究的缺失

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成为教学内容要根据体育教学目标来进行选择,并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教学条件进行加工,使其能够在教学条件下传授给学生,这是个复杂的过程,再加上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大多还处于落后、封闭、无序的原始状态,科学性和规范性尚待研究,直接将这些科学性、规范性缺乏的身体运动方法和运动形式引入学校体育中,势必会引发问题,项目的开展也会受到限制,因此,民族传统体育要想在高校中顺利地传承和发展,首先就应该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挖掘和整理,使其科学化、规范化,并上升为系统的理论知识。

3.传承途径和方式的约束

目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方式以文献资料、文物古迹记载、口传心授为主,这与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密切相关:一方面,经济的不发达使得人们在传承时依然观念保守,导致部分项目只能口传心授,有些体育项目“不传外人,只传子女”,如“达瓦孜”等。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建设步伐加快,一些遗存下来的物质文化也遭到不同程度的侵蚀和破坏。如蒙古和新疆游牧民族开展体育活动的场地因为草原生态环境恶化而日渐减少。与此同时,一些记载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媒介(口头媒介,如维吾尔的木卡姆、柯尔柯孜的玛纳斯等;非口头媒介,如书籍、壁画、岩画等)业已残缺或失传,使原本传承途径较少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日渐萎缩。

(二)影响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传承的外部因素

1.土洋体育之争

我国的学校体育是从19世纪后期开始从西方传入的,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们习惯于以西方体育为标准和模式来衡量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的部分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失去了自身的本质,显得不伦不类。目前,我国高校开展的体育项目也多数是西方体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神、风气等在高校中失去了立足之地,没有了传承的土壤。再加上西方体育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使其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占据优势,而民族传统体育这些劣势使其在学校体育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少,造成中西方体育在高校体育中比例的失调,很多传统体育失去了在高校推广和发扬的平台,走向萎缩,面临着失传。

2.技术与理论之争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重技术、轻理论,其课程考试只考技术,没有理论。在知识和能力结构上,没有体现本科教育厚基础、宽口径的知识结构,而是过分强调专业技术;在技术上又有过多依赖竞技体育的倾向,缺乏对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而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特色,如果只学习技术而不了解其内涵,就不能更好地体现和发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价值,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的提高。

3.教学内容和方法单调

目前,我国高校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为武术,绝大多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满足学生需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却被拒之门外。由于大部分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方法较为单一和老化,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较好地运用现代体育教法,不能积极地引导、鼓励和帮助学生提炼知识,发挥自主性、能动性,培养自我锻炼的能力,从而导致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

4.教学条件缺乏

当前高校的师资、教材、场地器材、氛围等的不完善严重制约了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多数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师都是武术专业出身,不具备胜任其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教材陈旧枯燥,一些具有较高的教育、健身、娱乐价值,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项目不能有效地进入教材,进入课堂,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缺乏相应的场地和器材,这使得民族传统体育不能在特定的场地上有效地开展;缺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氛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民族传统体育的观摩课、普及课、专题知识讲座、兴趣班、培训班、俱乐部等缺乏,没有相应的获取渠道,学生无法有效地获取民族传统体育知识,对民族传统体育不了解,无法产生需要的动机和兴趣等。

二总结

民族传统体育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南宁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以下简称“南传体育”)是广西少数民族灿烂文化的一朵奇葩。其中,绣球、龙舟、花炮丫炮龙等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已经融入当地旅游、经济开发当中,它们作为一项特色资源产业,逐步走向区内外市场。文章分析了“南传体育”现状、前景以及开发过程中的局限和不足,对促进“南传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南宁市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居住着壮、汉、瑶、苗、松佬、侗、满、毛南、土家、黎、水、京等5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57.85%(其中壮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57.14%)。抛绣球、穿板鞋、踩高跷、赛龙舟、舞龙狮、抢花炮等是“南传体育”活动的典型代表,集中反映了南宁市少数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习俗。作为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色代表、凝练和积淀,“南传体育”活动已经渗透到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中,且发展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对“南传体育”进行研究,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全面了解南宁市传统体育的基本现状,把握工作重点,为制定发展战略和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同时对发展“南传体育”和促进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南传体育”活动的发展现状

1.1“南传体育”运动会

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除了全国性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之外,各省市的民运会也此起彼伏。“南传体育”运动会是南宁市委、市政府确定每4年举办一次的全市民族体育盛会,自1985年举办南宁市第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来,己成功举办了9届。运动会共设置珍珠球、毽球、投绣球、板鞋竞速、高脚竞速、打陀螺、射弩和武术等项目(8个竞赛项目和1个表演项目),是展现“南传体育”活动的重要平台。

1.2南宁市中小学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2008年11月l日在南宁民族沛鸿中学江南校区举办的南宁市首届中小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标志着保护和挖掘南宁市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已经进人实质阶段,对传统体育活动的继承和推广有着重要的作用。

1.3南宁市及各级乡镇定期举办的各种民风民俗体育活动

在南宁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城镇“南传体育”活动也日益增多。自1985年开始举办南宁市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来,珍珠球、投绣球、板鞋竞速、高脚竞速、打陀螺、射弩每年必有,并且参与“南传体育”项目的地区每年都有所增加。由此可见,一方面南宁市民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热情逐渐增强,“南传体育”运动渐渐得到重视,深得民众的喜爱。另一方面,随着城乡居民经济实力的提升,各地的民族传统节假日庆典越办越大,许多“南传体育”活动也为城市居民参与和观赏的首选,如龙狮舞、抛绣球、抢花炮等。“南传体育”活动的开展大大活跃了当地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更促进了各民族的友好与团结,已成为南宁市民从事健身活动的至爱,而且越来越多的南宁市民参与到“南传体育”活动。

2南宁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前景

南宁市各乡镇目前频繁开展的“南传体育”运动,绝大多数是作为民族传统节假日活动庆典的一部分,并不是作为一项体育赛事独自展开。而民族传统文化及生活习惯的不可复制J胜,也制约了“南传体育”活动的影响力(如宾阳的“舞炮龙”是灯酒节庆典的一部分,春节那马镇的“抢花炮”作为开年活动的一个部分开展,武鸣“投绣球”作为“三月三歌好”活动的一部分开展等)。要成功打造以“南传体育”为品牌的体育产业,还有众多的问题巫待解决。

2.1“南传体育”发展与改革

纵观世界体育史的进程,不少风靡全球的运动项目最初都是由民族体育发展而来的。与时俱进是现代体育的精神,几乎当今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都在不断修改、不断完善中。我们在保护“南传体育”的同时,也要大力地发展和提高其运动水平和技能,使运动训练、比赛、科研、管理等方面的面貌为之一新。

(1)增强民族传统体育比赛竞技性。目前,南宁市开展的各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竞技性不强,由于缺少强度对抗,南宁市各地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员培养的积极性不高,各项运动成绩提高缓慢,竞技水平停滞不前。

(2)培养更多“南传体育”的人才,不断提高“南传体育”各项运动的技术水平,使“南传体育”的比赛更具魅力,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南传体育”事业,从而推动“南传体育”进人快速的变革时期。

(3)推广“南传体育”项目,使之融人大众闲暇娱乐生活中。修改其与时代特征不相符合的规则(如少数民族服饰、场地器材等),让更多的群众都可以参与到活动中。

(4)学校是体育的摇篮,也是民族传统体育从民间形态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普及化的必由之路。从欧美各种球类活动到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贻拳道,多种民族体育项目都以学校体育为中介,完成了向高水平竞技项目发展的过程。绚丽多彩的“南传体育”在学校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让学生倍感亲切,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同时,它方便向大众推荐,使大众容易接受,并积极进行“南传体育”锻炼和竞赛活动,成为大众健身的重要方法与手段。

2.2大力提高“南传体育”科技水平

体育运动是科技的橱窗。目前,各种科学技术大量运用于体育领域,各项体育运动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运动成绩得以不断提高。

(1)我们在继承“南传体育”的同时,必须运用科学技术去研究“南传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振兴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科学技术必须面向体育运动实践。科学技术研究与运动实践的结合点就是训练,现在“南传体育”的许多训练方法还是过去的“经验训练法”,而现代体育的运动技术、训练方法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用科学技术提高“南传体育”训练方法,必将促使“南传体育”技术水平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这是“南传体育”工作人员目前面对的艰巨任务。

(2)运动器材的改进对现代体育运动成绩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高科技的运动器材装备可以大幅提高各项运动成绩,发展运动技能。南宁市历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各项运动项目所使用的器材的科技含量还比较低,并且不少器材并不统一规范,如板鞋竞速中的板鞋在比赛中常常会引发摔倒造成各种损伤,如果引进滑雪踏板装置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打陀螺中的陀螺还是以硬木制成,如果使用人工合成材质,就可以使陀螺旋转更平稳持久。高脚竞速、射弩、抢花炮等项目的运动器材、装备也都有着很大的改进空间。

2.3“南传体育”的巨大商机

2.3.1“南传体育”产业的现状

由于历史原因,南宁市的经济条件比较落后,体育运动群体消费能力偏低,相应的南宁市的体育市场和体育产业发展缓慢,致使历史悠久的“南传体育”几乎滞步不前。就“南传体育”产业发展而言,体育市场培育及体育产品研制开发都还处于起步阶段。

2.3.2“南传体育”市场的形成

2003年6月27日,原南宁地区撤销,横县、宾阳、上林、马山和隆安等5县划归南宁市。“大南宁”横空出世,南宁市经济实力得到快速提高,“南传体育”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繁荣发展。每4年举办一届全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形成制度,并且运动会的规模和水平也逐年得到扩大和提高,南宁及各县区先后建设“南传体育”训练基地,为培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积蓄少数民族体育后备力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南传体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一个朝气蓬勃的大市场。

2.3.3“南传体育”产业的商机

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随着南宁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定期开展,以及“南传体育”在各中小学的推广和普及,南宁市“南传体育”的体育人口及体育消费快速增加,南宁市的“南传体育”市场已经基本形成。2008年制定的楠宁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规划))以及2010年国家最新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意卿,为“南传体育”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从竞技体育到体育用品,从体育到体育设施,由体育市场催生的体育产业,日益显示出其朝阳产业的投资机会和发展前景。在巨大的市场驱动下,一个包含体育竞技、体育健身、体育娱乐、体育用品、体育设施、体育传播、体育广告、体育材料等若干行业的体育产业正在迅速形成。它业已并将在更大的范围内,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体育产业经营方面的经验和模式,打造以“南传体育”作为品牌,以南宁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核心,对一系列的“南传体育”赛事进行商业运作,大力发展体育用品生产、大众健身服务等行业,即可形成一个良性互动、循环发展的完整体育产业链。

民族传统体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赫哲族 民族学 民俗学 体育项目

赫哲族主要居住在我国黑龙江省的松花江、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交汇处的沿岸,世代以渔猎为生,是我国北方唯一一个以渔猎为生的少数民族,是我国六小民族之一,有语言无文字,解放前全国共有300多人,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有4640人,其中居住在黑龙江省的有3910人,占赫哲族人口的89%,其他主要散居在全国各地。赫哲族在长期的渔猎生产生活中创造了项目繁多的体育项目,主要的体育项目有:鱼王角力、顶杠、杜烈其、打布鲁、射箭、摔跤、叉草球、赛桦皮船、挡木轮、拔大葱、溜冰、射草靶、游泳、赛狗爬犁、赛托日乞、拔河、叉鱼、扒鱼皮、织渔网、鹿毛球、老鹰抓小鸡、爬树、打弹弓、登山、打水漂、打马仗、走五道、打脚力、撇石子、抓嘎拉哈、潜水、滑雪等。目前有关赫哲族民间体育、传统体育和民俗体育的划分比较含糊,本文从民族学和民俗学的角度对赫哲族体育项目加以区分,以理清目前对赫哲族体育项目研究和划分的边界。

结合民族学和民俗学,以及目前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相关概念,我们可以得出民间体育、传统体育和民俗体育的概念,其中民间体育是指:存在于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没有高度的组织化、制度化的体育活动。民俗体育是指:那些与民间风俗习惯关系密切,主要存在于民间节庆活动、宗教活动、祭祀活动中,是一种时代传承和延续的体育文化形态,具有集体性、传承性和模式性特点的一种体育活动。传统体育是指:业已创造的和将要创造的能够由历史凝聚而传承、流变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

从民间体育的概念上我们可以看出民间体育具有广阔的内伸和外延性,从民间两字可以看出它与主流文化是相对应的,是指广大中下层民众中间,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要创造空间,具有非官方的性质,即我们所说的民间与官员相对应,民间体育就应该与官方礼仪相对应,具体是指广大民众日常生活和活动空间中的体育项目,它涉及民众生活活动空间的方方面面,是具有随意性的身体活动,民众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体育活动,还有节庆、祭祀、礼仪中的一切体育活动都是民间体育活动,那么我们可以得出赫哲族体育项目中地箭、抓嘎拉哈、游泳、登山、爬树、打弹弓、打脚力、老鹰抓小鸡、翻花绳、钓鱼、打水漂、打雪仗、打马仗、撇石子、冰磨、射弩、走五道、撵貂子、潜水、叉鱼、扒鱼皮、织渔网、叉草球等都是赫哲族民间体育。由此可见,赫哲族所有的体育项目都可以归纳到民间体育项目中来。

从民俗体育的概念上我们可以看出,民俗体育与民间体育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它们之间的关系密切,因为民俗体育包括在民间体育之中,民俗体育是民间体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不能说民间体育就是民俗体育,因为民间体育具有广阔的内伸和外延性,但是民俗体育却有一定的边界,民俗体育与民间的节庆活动、宗教活动和祭祀活动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且主要以这些活动为载体,通过这些载体来展现民俗体育的集体性、模式性和传承性。由此可见,集体性、模式性和传承性是民俗体育区别于民间体育的主要特征,那么,每四年一届的赫哲族乌日贡大会,就是赫哲族为庆祝祖先和融宗教活动为一体的民族盛会(“乌日贡”赫哲语为喜庆吉日)。在乌日贡大会中赫哲人为祭拜祖先和意识中的图腾崇拜,往往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对主宰山川、湖泊、森林、日月神灵的拜膜,而这些贯穿其中的肢体表达方式就形成了现在的赫哲族体育项目,如叉草球、顶杠、打布鲁、杜烈其、射箭、鱼王角力、摔跤、赛桦皮船这七项体育项目都是民俗体育项目。

从传统体育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传统体育是一个动和静相结合的一种体育文化,不是凝聚不变的,它既包括过去已经形成的体育项目,又包括现在新形成的体育项目,即具有过去的现在和现在的过去两重属性,同时它还具有传承和流变的特殊性,也就是说在过去创造的体育项目还要有人传承并且很好的延续到现在,必须是活着的现在,这并不一定说在传承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它的原汁原味,而是在传承的过程中可以随着社会形态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有所改变,传统体育就一个民族来说,也可以称为民族传统体育,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像叉草球、顶杠、打布鲁、杜烈其、射箭、鱼王角力、摔跤、赛桦皮船、溜冰、滑雪、射草靶、游泳、赛狗爬犁、赛托日其、叉鱼、扒鱼皮和织渔网这些在赫哲族先民族早已存在的体育项目都可以归纳到赫哲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中,而像挡木轮、鹿毛球这些近几年才形成的体育项目也都属于赫哲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因为这些项目符合现在的过去和过去的现在两个属性。

从以上可以看出赫哲族民间体育、民俗体育、传统体育之间的关系,民间体育的外延和内伸性最大,它所包括的范围最广,甚至包含外来体育,比如说西方现代体育传入到赫哲族民族聚集区,在经过长期的浸透和融合,为大家所接受和推广的体育项目,例如篮球、排球、田径、网球、羽毛球等,都可以归入到赫哲族现有的民间体育中,它涵盖了赫哲族民俗体育和传统体育的所有内容。民俗体育具有自己的特点,它具有一定的界限,模式性、传承性和集体性是其区分于民间体育的重要分割线,是民间体育的一个重要分支。传统体育作为赫哲族民众在长期的历史实践活动中积累而成稳定的体育文化,体现在养生、娱乐、健身等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一切体育活动,并通过物化的媒介如实物渔猎工具等传承下来,它还涵盖了现在和未来将成为过去的一切体育项目,所以它包括赫哲族民俗体育。由此可见,赫哲族民间体育、传统体育和民俗体育之间的关系是:民间体育包括了传统体育和民俗体育,传统体育有包括了民俗体育,民俗体育是赫哲族民间体育和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体育和传统体育的基本因子。

但从目前国内对民间体育、民俗体育、传统体育概念的研究状况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关于这些概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有关专家和学者彼此之间各抒己见。实际上要想把这三个概念完全区分开来还不是太容易,因为这三个概念之间互有交叉和重叠,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样,要完全把赫哲族民间体育、民俗体育和传统体育划分清楚有一定的难度。

参考文献:

[1]姜洪波.赫哲族民间体育的类型及特点[J].民族体育,1900.

[2]赵德龙,潘宏伟,崔性赫.黑龙江赫哲族传统体育状况与特点的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4).

[3]王俊奇.也论民间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概念及其关系[J].体育学刊,2008,(8).

[4]官钟威,李红梅.论民俗体育文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

民族传统体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民族传统;学校体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9-0109-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19.053 [本刊网址]http:∥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改革,我国的现代观念和现代教学方式已逐渐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领域,民族传统体育在时代的变迁中已逐渐消失在各个学校的体育教学中,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传承着中国传统体育的文化底蕴,其丰富的内涵文化是现代学校体育教学中所缺少的,因此,让民族传统体育走进学校并与学校体育融合是各个学校体育老师应尽的职责。

一、研发民族传统体育教材

在现代学校体育教学中,如何把民族传统体育融合现代体育教学是众多学校面临的难题,在中国少数民族中按不同种族分类共有55个,其民族传统体育有近上千种,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都具有当地特色的风俗与代表性,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有必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分类选择,学校应根据当地的传统、风俗、人文文化来收集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详细的编辑分类,整理出一套适合当地学校使用的体育教材。如广州市的华南师范大学校长曾组织其在校学生一起举办民族体育游戏,在这期间,华南师范的校长利用对民族文化的了解,根据其适用范围、适合人群、游戏过程、游戏难度、游戏规则等资源进行收集并整理,并编写出了一套与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教材,这本教材在当时受到了良好的反映。各大学校应以此为例来学习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建设,通过编制教材让学生在学习民族传统体育之前,先对当地的传统文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认知,通过这些基础的认知再去循环渐进的学习名族传统体育。学校在研发民族传统体育教材时可根据民族传统体育的特性来进行研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比较具有特色的当属武术文化,武术文化在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是我国的文化遗产,其内容极其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武术主要以攻击与防守为主要内容,其运作套路与现代中的格斗有点相似,武术文化注重内心与四肢的协调运作,注重内外兼修,是现代许多青少年热爱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在编制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时,应根据武术的功能、结构、方法、和典型性四个角度为出发点,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武术从功能上讲,可以锻炼学生的四肢协调能力,可增强学生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能力,增强学生的心血管系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从运动结构上来讲,武术的拳术主要以掌、勾拳、推、倒、拎、搂、等手法和步法的结合来进行,其练武术的基本形式主要以蹲马步、弓步、歇步等步行形式来进行,其练习过程还要掌握基本的平衡能力、跳跃能力、旋转能力等,这些都是武术的基本形式,学校在研发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时可把体育招式与武术招式相结合,让民族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相结合,让学生通过了解民族传统体育的教材提高对民族体育的兴趣,并把民族传统体育在各个学校发扬光大。

二、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各大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中,学校应加强体育教师人员管理,对教师的民族传统体育知识要进行全方位培训,若体育教师不了解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技巧和民族传统体育的运作方法,就无法做到带头作用教好学生。更无法教会学生,民族传统体育作为目前各个高校体育课程的重点培养对象,应先把培养目标放在教师的资历上,只有教师的资历达到了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质量才会提高。首先,可对体育教师的民族传统体育知识进行考核,例如:先放一段民族歌曲,然后让老师回答此歌曲属于哪个民族,此民族具有哪些文化和地方特色,其标志性体育方式是什么。通过这一段问答,可找出体育教师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的薄弱知识点,然后让体育教师对知识弱点进行针对性学习。第二个考核环节是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方式,在考核这个环节时,学校考核人员可先通过提问方式来进行考核,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怎样结合民族传统体育和学校体育并相融合?通过提问方式来考核教师的初学水平,再对其进行体育知识考核。完成这些流程后学校考核人员可依据各个教师的知识水平来进行分配班级,在体育教师的培养上,可针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特色和体育运作方式来进行培养,让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式更专业化。

三、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融合

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上,教师可多安排学生参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满足学校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上的需要,目前许多学校的体育课设置中比较常见的体育项目有:篮球、羽毛球、排球、跳绳、跑步、跳高、跳远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学校开开展了许多社团,其社团形式包括跆拳道、拉丁舞、恰恰、古典舞等等课程,通过这些现代体育课程的学习,许多学生都不知道民族传统的体育方式是怎样的,学校应在这方面加强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让学生投入到民族传统体育学习当中去,民族传统的体育方式种类繁多,其花样也非常的多,其中包括:叼羊、马术、武术、秋千、押加、高脚竞赛、毽球、民族式摔跤、射箭、赛骆驼、国际象棋等,这些体育项目在许多学校的体育课程中从没出现过,因此,学校应加强体育课程管理,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增加开设,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兴趣。

民族传统体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文化;中国

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8-0093-03

Exploration of the way to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ZHAO Jin,WANG Jia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tat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and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opin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we should refer to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gained by China in 30-year reform and opening, make in-depth criticisms and renovations on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by basing its root on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culture and absorbing the essence of other sports cultures in the world, and walk the way to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with Chinese features.

Key words: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sports culture;China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国体育的重要内容和承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在西方强势体育文化的冲击下举步维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信仰缺失,民族传统体育特有的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正在减弱,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似乎已走到历史的边缘,渐被人们淡忘、淘汰……可喜的是,一些具有忧患意识的体育界学者开始觉醒,开始思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道路[1-5]。

民族传统体育是存在一些弊端,西方体育也绝非完美[6]。所以,在对待西方竞技运动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态度上,应确立一种“和而不同”的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决议中强调传统运动与竞赛项目有其自己的规则和标准,无需加以全球化或标准化[7]。不论是西方体育还是东方体育,如何发挥“大体育”的价值,让体育更好地为全人类服务,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们要做的是寻找合适的发展道路。

中国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至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然而这场改革并不是从意识形态理想出发的社会变革,而是从最实际的经济和社会现实问题考虑所进行的探索[8]。这种探索所得出的经验对探索当前处于中西方文化冲突中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道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解放思想,正确看待中西方体育的不同

从文化学角度来讲,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是物质的丰富、经济的发达,更重要的是精神文明、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一个没有伟大文化传统和智慧的国家是不长远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各民族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传统体育活动[2],附属于节日、民俗或宗教祭祀等仪式中,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而当前社会文化信仰的严重缺失、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等等问题,亟待我们高度重视。一切从实际出发,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厚重积淀的基础上,走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发展道路。

解放思想在改革开放30年发展道路中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解放思想就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从本国实际出发,破除教条,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也就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的历史。

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同时也是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一部分,是相对独立的文化。它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民族传统体育只有不断发展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今天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凡是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对我国群众体育有价值的、人们喜闻乐见的、都要“拿来”,但不能“全盘西化”、囫囵吞枣、生搬硬套,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盲目模仿西方体育竞赛形式。另一方面,也不能抱残守缺,囿于狭隘的民族主义、沙文主义,使民族传统体育最终走向没落、消亡。思想解放没有止境,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改革仍处在攻坚时期,学界尤其需要解放思想,需要自由与理性的声音[9]。西方体育崇尚竞技,中国体育注重养生。中西方体育不同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社会时期、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结果,各自反映和适应着各自特定社会的需要,因而也都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与必然性。置历史于不顾,拘泥于优劣之分,只能表现为一种浅薄[10]。

2在实践中求发展,逐步积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经验

第七届民运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改革实践及其他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成功的“现代化转型”证明,对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改革是可行的[11-12]。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经验,但是在维系其生存的文化土壤日渐变化的现代社会,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传承之路比较复杂,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正如中国的改革开放之初,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只有在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

胡小明教授认为,在上千项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更多的是依附于生产、生活、练兵、娱乐和礼教活动,没有形成具体独立形态和独立价值的体育形式,与奥林匹克竞技项目更是格格不入,缺乏建立在个人竞技基础上的竞技性特征[13];另有学者则认为民族体育既可以走向东西统一,同时仍可以保持原有的特色。绝对地强调完全统一,就会抹去民族特色,而刻意强调特色未免“固步自封”,也不利于推广。统一与特色,可以做到两者兼顾,相辅相成,完美结合,不应该彼此对立,顾此失彼[14]。具有民族特色与独立性的民族传统体育该如何既保持民族性,又借鉴西方体育有价值的东西,需要在实践中去摸索。

3循序渐进,寻求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的“帕累托改进”

中国改革开放之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农村到城市改革、由非国有经济再深入改革国有经济,寻求“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既逐步积累改革经验,又减少改革阻力和社会震荡,同时又避免引起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明显冲突[15]。在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过程中既要大力宣传民族传统体育,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挖掘整理,逐步进行现代化改造,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最优化,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传统体育,喜欢民族传统体育并身体力行,弘扬民族文化,同时又要避免对西方体育的全盘否定,限制不同层次体育实践主体的体育需求,干预群众的体育自主选择权,避免引发相应的社会问题,从而实现人类体育事业的整体进步。

4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握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

2007年科学发展观写入,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16]科学发展观与非科学发展观的区别在于是否按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而要按自然规律办事,也必须通过按社会规律办事来实现。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了她的传承与发展,不能太功利化,不能为了“现代化”而“现代化”,为了向奥运会看齐、为了走向世界而改革。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时代人的发展需求,在原有基础上加以变化使之更具实用价值,以人为本,服务于人。只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按照社会规律办事,了解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才能真正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并造福全人类,否则有可能导致民族传统的传承与发展误入歧途或异化。

5发扬创新精神,促使民族传统体育多元化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和标志,离开创新谈民族现代化是不可想象的。文化的独立性是相对的,一个民族的文化,只有坚持创新,它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在国际体育中,世界各国都在努力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新姿式、新器材。从体育发展的历史来看,一种新技术、新姿式、新器材往往会成就一批新的世界冠军,这在国际体育中已是屡见不鲜的事实。有人认为民族传统体育应用了现代科技就失去了民族性,失去了民族原有的味道。实际上,民族传统体育不应用现代科技是民族的,应用了仍然还是民族的[13]。我们尊重历史,但不应该局限于历史,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今天还可以继续不断地产生和发展新的民族体育文化造福人民、载入史册。

改革开放允许多种形式的文化形态并存,在对待西方竞技运动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态度上,也应确立一种“和而不同”的观念,允许有多种形式的体育供不同人群选择。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可以从多角度设计:针对农村体育,民族传统体育仍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体育形式,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仍有很重的分量[17];对于有封建残余、迷信色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进行现代化改造;针对城市体育,可以融入现代体育元素,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简化,使更具有健身、娱乐等实用价值,使城市体育人口能各取所需,相得益彰。民族传统体育尤其是武术的某些功能属于体育的范畴,但是它有许多内涵,超越了一般的体育概念,与西方体育比较起来,处于不同的层次。对于原汁原味的极具文化特色的价值较高的濒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防止该民族传统文化标本的遗失,可以通过著书立说、保存文字声像资料、建立相关主题的博物馆、纪念馆等形式,作为文化遗产来保护。美国和日本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就值得我们学习,中韩“端午之争”就是个让人心痛的教训[18]。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是在继承上的发展,要以自己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根基,兼容世界其他体育文化精髓,对于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深刻的自我批判与自我更新,在保持原有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走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以满足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荣芝,虞重干. 体育全球化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07(4):84-86.

[2] 倪依克. 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 体育科学,2004,24(11):54-61.

[3] 姚正国,高湘红,刘侠.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途径探析[J]. 体育文化导刊,2008(2):86-88.

[4] 白永正,王岗. 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矛盾[J]. 体育学刊,2005,12(1):62-64.

[5] 何亮,艾克拜尔玉素甫,谭广鑫.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理论研究应走出“现代化”误区[J]. 体育学刊,2008,15(6):7-10.

[6] 余道明.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辨析[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4):57-59.

[7]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执行局第172届会议.国际传统运动与竞赛项目[Z]. 2005-08-11.

[8] 金碚. 财富的觉醒――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道路[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3):5-9.

[9] 郑杭生.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改革开放30年:快速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从社会学视角看中国社会的几个显著特点[J]. 社会科学研究,2008(4):1-9.

[10] 惠蜀. 体育哲学[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205.

[11] 曹春宇. 风中少林:中华武术振兴与繁荣的典范[J]. 搏击•武术科学,2008,5(1):15-16.

[12] 姚正国. 棉花球运动及其用球的研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20(65):92-93.

[13] 杨,姜付高. 中西方体育文化比较[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4.

[14] 马小明. 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推进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从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谈起[J]. 青海民族研究,2004,15(14):63-66.

[15] 朱孔来. 我国改革开放30年回顾及未来改革的思考[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22(3):70-76.

[16]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9.

[17] 张小林,白晋湘,刘少英,等. 少数民族村落现代化中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认同与需求的实证研究―――来自湘西少数民族群众的声音与调查[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2):9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