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企业改革腐败

企业改革腐败

摘要: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腐败现象开始逐渐增多,并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形成了严重的社会污染,构成了严峻的政治挑战,影响了社会稳定,并对中国的长远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中国的腐败问题不但在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更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产生腐败的制度根源和意识因素。最后,提出国有企业改革应该处理好各方关系,并防止腐败问题的蔓延,为企业的顺利改革谏言献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进程反腐败

Abstract

China''''sstate-ownedenterprisereformintheprocess,accompaniedbyrapideconomicdevelopment,corruptionbegantoincreaseandthetrendoffurtherspread,causingenormouseconomiclosses,theformationofaserioussocialpollution;poseaseriouspoliticalchallenge,impactonsocialstability,andlong-termdevelopmentofChinaagreatthreat.Therefore,theproblemofcorruptioninChinaisnotonlycausedastrongreaction,butalsoattractedwideattentionfromtheinternationalcommunity.Thispaperanalyzestherootcausesofcorruptionandawarenessofsystemfactors.Finally,theproposedreformofstate-ownedenterprisesshouldhandle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partiesandtopreventthespreadofcorruption,inordertosmooththereformofcorporateadviceandsuggestionsmade.

Keywords:state-ownedenterprisereformprocesstheanti-corruption

引言

改革开放后,经济责任制曾因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功效而一度广受推崇,后又因其在实行中暴露出的企业短期行为等问题而颇受冷落指责,股份制暨产权改革成为国企改革的主导。但许多改制后由政府或其他国有主体充当股东或控股的(国有)公司,与改制前比,并未在行为和运作方式上发生质的变化,反而因政企不分、责权利不清导致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管理水平不升反降,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股份制或公司化并不必然能带来现代企业及其经营管理。

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瓜分国有资产的腐败现象,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引起了人民群众强烈不满。据《南方周末》2001年3月22日报道:“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说,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主要类型的腐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消费者福利损失,平均每年在9875亿-12570亿之间,占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3.2%-16.8%。”也就是说,平均每年损失达1万亿元左右。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回顾及管理制度改革之原因

1.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回顾

作为计划经济的集中体现,国有企业一度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国有企业的支柱作用逐渐被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这样产权明晰、能适应市场要求的企业形式所取代。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沿着两条主线展开的:一条是企业的产权改革。沿着这一条主线,企业通过自主权的不断扩大,企业独立意识的增强,直至最后在立法(制度)上获得了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地位,实现了企业制度的创新。另—条主线则是市场化,即市场机制作用的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

从1978年开始国有企业一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部分。迄今为止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1978年-1982年,简单的放权让利阶段;

(2)1983年-1986年,实行“利改税”和增强企业活力阶段;

(3)1987年-1992年,全面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阶段;

(4)1993-1997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验和“抓大放小”、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阶段;

(5)1998年至今的债转股和国有股减持。

2.国有企业管理制度改革的原因

(1)企业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职工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端铁饭碗,搞平均主义,严重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构成了生产发展的瓶颈。表面上看来,问题很好解决,按劳分配,谁贡献大,谁就应该多得,实际执行起来,谁都说自己劳动态度不错,技术水平不低,对企业贡献不小,调升一次工资就是一场大风波,实质上这个问题难度最大。因此,要真正克服平均主义,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就需要解一连串的“管理方程式”。

(2)干部职务终身制,工作质量不高

企业的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坐“铁椅子”,搞职务终身制,埋没、压抑了不少有真才实学的人。企业的干部、领导干部没有明确的工作质量标准和严格的考评办法,奖惩不明,工作质量不高,造成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四平八稳,运转缓慢,拖拉扯皮,服务质量差。推行干部聘任制,就成了十分紧迫的任务。

(3)多年的生产型模式,。带来管理体制上的高度集中和经营职能的薄弱

旧经济体制下的指令性计划一统到度,统购包销、统收统支等等,造就了企业的生产型模式,大家统吃企业的大锅饭,企业缺少生机活力。对物流和资金流的管理很薄弱,物流不畅,积压浪费严重,消耗大,成本高,资金也没有管好用活,周转缓慢,综合反映就是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好。

(4)企业新产品开发和技术进步缓慢

企业开发方面的管理、技术力量薄弱且分散,行不成拳头,没有强有力的领导和严密的组织、协调,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长,技术更新缓慢,技术原动力不强。

二国有企业改革中腐败蔓延的原因分析

腐败是人类社会健康肌体上的毒瘤,也是困扰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存在着程度不同的腐败现象。在中国,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腐败现象已经令人触目惊心,成为妨碍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公害。这引起党和政府及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治理腐败,成为党和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但要消除腐败,必须分析腐败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的对策。

腐败的蔓延并不是源于市场导向的改革本身,市场经济也不必然是滋生腐败的经济基础,而是因为转型时期行政权力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大量干预了市场交易活动,使腐败成为可能。

1.监督制度不明确、不清晰

2006年,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在被问及为什么要选择在国外上市时,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说:“在国外上市有两点好处:一方面,用外国人的钱来办中国的教育,这种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新东方要用纽约所的监管机制来严格要求自己,这样可以使新东方尽快适应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这样的监督制度下,企业的财务和人事制度是非常透明的,贪污腐败和消极怠工的活动空间就很小。而我国的国有企业的监督制度目前尚不够明确、也不足够清晰,让很多人钻了空子,这是腐败问题存在之源头。

2.产权不明晰

由于产权不明晰,导致了有些国有企业经理人缺乏对企业发展的足够责任心。作为国企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建立现代企业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必由之路。问题是,在现实环境中,国企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制度缺陷,加之文化传统中家长式管理流弊的沉渣泛起,对少数国企来说,立意良好的制度形同虚设,股东权利虚置而管理层权力扩张的情形甚嚣尘上。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以明确企业法人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权利和责任,又必须直面所有者缺位而造成的国有股权主体虚置的现实,绝不能使企业意志沦为管理层的个人意志,这是遏制‘一股独大’的关键所在。

3.国有企业腐败现象尚未得到很好遏制

⑴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违纪违法行为比较突出,一些国有企业由于经营决策权没有科学地分解、制衡,企业缺乏真正的约束机制,经营决策往往集权于一人之手,一支笔审批,导致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腐败。

⑵在国有企业改制调整中,一些违法犯罪分子乘机利用职权大肆侵吞、挪用公款、索贿受贿,中饱私囊,严重损害了国家和职工利益。

⑶巧立名目,将巨额国有资产进行转移、私分,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4.社会对腐败的打击力度还不够

打击力度不够主要表现是揭发度还不高,这使一些企业高层领导或是与企业部门相关的政府官员心存侥幸,认为一旦得手就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揭发率与腐败的发生是成反比的。揭发度越高,腐败的发生就会越少,这已为无数事实所证实。

5.制度镂空

国有企业的巨大财产资源,为中国社会任何一种财产所不及,自然成为以权

谋私的首选目标,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在改革中的动荡不宁,为腐败提供了可乘

之机。在“拜金主义”思想的腐蚀下,一部分人看到了国有企业改制中由于制度

缺陷造成的巨大漏洞。能不能抓住实现“第一桶金”原始积累的机会,似乎“就

看谁的胆子够大”。似乎改革开放就是要打破以前的平均主义,就是要实现私有化,似乎敢不敢违反法律也成了思想够不够解放的衡量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的腐败动机被极大地激发了出来。国有企业改革中,有两类群体在腐败面前是要经受特殊考验的。一是政府官员,他们在放权让利和处置国有资产上处于决策地位,拥有广泛的权利。一个国有企业怎样改革?何时改革?交给谁经营?乃至于是否履行监督国有企业职责?都能成为政府官员谋取不法利益的筹码;二是厂长经理,他们实际控制着国有企业的经营和收益,有更多的机会在自主经营的名义下挥霍和侵吞国有资产。如果放松警惕,防范不力,腐败就会如瘟疫一般蔓延开来。

三对未来国有企业改革反腐败之建议

1.加强企业责任制、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健全完善经济责任制,有效防止企业短期行为,确保其有效运行。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来制定、调整发展战略,并严格以战略为导向,设定企业的总体目标、阶段指标以及衡量工作进展的指标,责任制再将其分解传达到各个层面直至个人,通过全额核算、全员考核、全过程管理,有效防止企业的短期行为,加强各横向和纵向部门的协调和合作。

2.加快职能部门薪酬模式改革,发挥薪酬体系激励功能

只有责、权、利统一,经济责任制才能达到其预期的效果。“利”即要通过一定的利益分配,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使其为完成目标而努力工作。公司应根据长期战略目标,按照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效率优先的原则,加快职能部门薪酬模式改革,设立与其职责相对应的薪资水平与调薪机制,最大限度地用好分配这一经济杠杆,解决收入分配上的“大锅饭”,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建立健全法治

反腐败最重要的是必须建立法治,就是要通过法律法规划定公共权力的权限范围,防止政府管得太宽和掌握公共权力者的自由裁量权太大,防止政府滥用权力侵犯公民的基本权利。要建立透明的法律框架,做到法律要为公众所周知,要使公民对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有可预见性。

要消除腐败,必须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增加行政工作公开性和透明度,保证行政机关时刻处于普通百姓的舆论监督之下。

⑴行政部门要公开其所有涉及公民法人权益的内部工作制度及程序。

⑵行政立法机关要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法规、规章及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使公民法人了解行政机关的权力、职责、工作性质及目的,便于更有效地监督行政机关行使行政立法权,防止个别行政执法机关及经济管理部门利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权设置收费、罚款项目,给公民增加非法定义务。

⑶在具体执法管理程序中、要公开执法依据、理由及结果,在许可程序中,要公开许可条件、竞争申请者名单、各自条件及申请期限、最终结果等内容,以便于竞争者之间及他们对许可机关的监督,防止幕后权钱交易。在处罚程序中,必须公开处罚的依据、理由、处罚的事实证据及有关文件,表明处罚者身份等;四是要公开行政机关相应的领导责任,担任领导职务者的必要个人资料(隐私除外),如合法收人、兼职状况、亲属职位联系、受赠礼物处理、生活条件等等。

4.建立民主监督的腐败预防机制

建立起一整套的腐败预防机制,让民主监督的主体敢于同腐败现象作斗争,增强反腐败的实效性。首先要建立廉洁公正、运转高效的举报系统。接受民主监督主体对腐败现象举报的国有企业应被赋予调查权,企业领导需要向全社会承诺拒绝接受贿赂,以鼓励公民大胆检举。监督举报活动应程序化;举报企业与公民的“对话渠道”畅通便捷;认真处理举报信息并及时反馈,使整个举报系统高效运转。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公民的举报成本,也缩短了腐败案件的查处时间。其次,应降低民主监督主体的风险,必须以法律和制度的形式将保护检举人的问题确立下来。

5.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构建任务落实到位

各级党组织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认真组织实施。要把惩防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层层分解构建任务,逐级落实构建责任。“一把手”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集团公司、股份公司两总部和各子(分)公司要按照集团公司总体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组织实施,确保构建惩防体系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要充分履行组织协调职能,协助党委抓好惩防体系各项任务的落实。要抓紧建立督查、评估、考核、奖惩等工作机制,加强对各单位落实惩防体系建设任务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总结推广在实践中创造的好做法、好经验,指导和推动惩防体系建设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要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加强对构建惩防体系工作的组织领导、测评监控和督促检查,明确各级部门、各类人员的责任,严格责任追究,确保构建工作任务落实。

6.市场化改革需要重视三原则

对于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需要坚持三项原则:一是在竞争领域,必须坚持企业的市场化改革;二是在进行市场化改革时,必须保证法制化和竞争公开;三是在公共领域和“市场失灵”的领域切忌盲目套用“市场化改革”。在经济学中,市场领域和公共领域是全然不同的两个领域,适用的原则也截然不同,市场领域要用市场规则来调节,讲的是经济效益;而公共领域,则必须按公共规则来运行,讲的是社会效益。在公共领域以及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领域,即不能完全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以及“市场失灵”的经济领域,例如医疗、教育等,应当用非市场规则来调节,而不能不加区别地进行市场化改革。在改革中出现一些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混淆了这两个领域不同的改革原则。我们要在突出抓好经济体体制改革的同时,也要抓好公共体制的改革,不能重视一个而忽视另一个。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的各种腐败问题困扰着人们,对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而腐败问题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层出不穷的现象也向众人敲响了警钟,反腐败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的时刻。可以说反腐败斗争经历一个不断实践、探索、总结的过程,逐步推向深入,并逐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在中共十七大上,总书记把反腐败列入今后工作中最重大的任务之一。可以预期,未来中国无论在腐败问题的理论研究还是在反腐工作的真正落实方面,都将取得很大进展。当然,治理腐败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长期的工程。尤其在现存党政体制内,如何找到一种既能符合中国国情又能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治理体系,包括新的财政制度、干部人事制度、责任追问制度、权力监管制度、司法监督制度,是中国治理腐败的关键所在。在此过程中,笔者对腐败和反腐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提出各种反腐败的观点和治理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改革也随之加快步伐,其中存在着的腐败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反腐败斗争是一个不断实践、探索、总结的过程,需要逐步推向深入,并逐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腐败体系,才能从源头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而只有认清腐败的根源,并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根除腐败现象,迈向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