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校企合作下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策略

校企合作下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策略

摘要:中国旅游业在腾飞,酒店业也得到迅猛的发展。酒店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优秀的酒店专业人员。作为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场地,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与课程设计关系到酒店人才目标能否完成。人才培养模式,对职业院校打开酒店专业人才和推动行业发展均有深刻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校企合作的内涵,分析人才培养模式暴露的问题,并提出人才培养对策,旨在对酒店人才培养模式与校企合作带去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校企合作;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校企合作的内涵

校企合作,是以市场、社会需求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式。从根本上看,它指的是职业院校为适应企业人才需求而推出基于实践办学的办学样式,在社会教育与优秀劳动者的培养中,是职业院校、服务机构还有企业等诸多校外机构协调合作的一种样式,目的在于校业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来组织多方合作,确保人才最佳的培养规格与质量。根据我们对校企合作的调研,校企合作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下列几点:一是校企合作的真谛在于企业、学校之间在资源上实现共享。企业拥有了一定的资金设备,学校掌握了人才,双方以资源共享的形式合作,有利于共同发展。二是校企合作的重点是企业、学校双方的互动。该种互动反应于企业、院校针对人才培养、资源共享还有生产经营上。有序的沟通机制,能够提升校企合作的效率。三是校企合作的根本是发挥出企业、学校各自的功能,促进资源共享,带动经济发展。

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目前,不少职校毕业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发展要求,这就要求在岗前接受二次培训,帮助企业节约人力资源成本。由于人才流动性较大,不少企业在支付一定的培训成本后还是没有办法从中获益。最终的结局是,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希望应聘者具备相应的工作经验。但对毕业生而言,该种要求是不合理的。由于缺乏实战经验,很多人陷入就业难的境地。为此,高校需要与企业之间合作,形成一种稳固、和谐的合作关系,弄清企业内部的运营机制以及岗位需求,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优化职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经世致用的人才。经过长期的实践,校企合作已发展成为比较平稳、成熟的理论范式。可见,校企合作培养是对就业市场进行全面研究后,基于社会需求的一种培养模式。它的实质在于将职业院校、企业双方加入人才培养计划中来。职业院校、企业也可以建立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参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共同探讨,促进校企双方在文化层面上的交流合作。

3当前酒店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主要问题

3.1校企合作质量欠佳

从当前分析,校企合作更多的是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平台。总体上,该种合作并未达到满意的质量。考虑到酒店能够接收的实习生毕竟不多,几个到十几个不等。因此,学校需要一次性和不同的酒店进行协商,为学生分配稳定的实习岗位。这样一来,实习地点自然也就比较分散。分散实习,不利于学校对本专业学生的实习效果进行把控。在实习期间,学校无力解决学生的很多不良反应。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对实习酒店产生一种不好的印象,阻碍同专业下届学生的选择,对校企合作也非常不利。学生实习质量差,还有个比较突出的因素,在于合作酒店能够提供的实习岗位非常单一,通常为前厅、客房或是餐饮部,这些部门的人员流动性最高,同时还是酒店中客服务相对频繁的部门。因此,很多学生在实习中也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由于实践周期短,很多同学只能在基层岗位上见习,无法轮岗实习。相应地,实习内容比较狭窄,仅仅重复粗略的劳动,难以了解酒店的整个全貌,不具备酒店管理能力。所以,实习岗位少、内容单一、管理效率低,这是导致校企合作质量差、学生忠诚度不高的根本原因。

3.2校企合作监管力度不足

有关校企合作制度,酒店管理在监管工作上有待加强,在多元化市场经济形势下,酒店管理监管十分烦琐,对各种情况有不一样的解释。在经济大潮流中,校企合作企业发挥着重大的角色。酒店管理需接受监管,企业竞争是不是公平,有无良性竞争。上述均需认真考量,若不然就违背校企合作的培养目标。校企合作监管,需以一定的法律条文为支撑,做到依法执法。要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秩序,提高监管能力,顺应酒店管理在新时代校企合作上的各种变化。一边要监管,把握好市场经济未来的走向,同时也应对校企合作进行分配、调控。

3.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制度上的不足

在校企合作培养制度上,酒店管理专业有不少问题,有待整顿。校企合作的重点在于实习实训或是顶岗实习,怎样利用校企双方的优势进行互补、合作,我们并未制定权威的制度。所以,职业院校里面的人才资源、设备也未利用起来,其效益不明显。学生很难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进行很好衔接。根据校企合作现行的人才培养情形,校企双方在制度设置上还比较欠缺,教师、学生还有个人的利益机制也并未考虑其中。我们需重视不同层面的详细要求,把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真正的内涵。

3.4师资力量不够及课程体系不完善

学校培养一支技能高超、实践经验充足的“双师型”队伍,对于校企合作有很大的促进意义。不少职业院校教师并无真正的实践经历,教学手段还很传统,以理论知识为主导,忽略实践经验。在实习期间,无法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过去的教学方式早就适应不了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教师未接受专业的管理技能培训,无法根据酒店的实情来为学生制定职业规划,很难培养出合乎要求的专业人才。酒店课程设计并未顺应时代需求,课程设置违背了行业需求。课程设计没有遵从酒店业的基本规律,没有结合酒店业需求来对培养规格进行定位,也没有设计科学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有企业的共同参与,并结合实际效果来作出相应地调整。酒店行业本身是在波动和持续发展的,学校课程也应不断更新,以培养技能过硬、职业素养较高的酒店人才。

4校企合作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策探析

4.1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实训基地

“产学研”结合的实训基地,真正将课程理论、科研成果以及经营管理进行融合,同时吸取海外酒店的各种经验,转变自身的角色,确保实训管理。构建以酒店业为支撑的实训基地,使基础设备能够与酒店环境完全相符。也就是,不仅是真正的酒店,同时还是实景课堂。校企深层结合,将酒店管理、基础知识和高校取得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以实训基地的形式将其传输给每位学生,培养管理能力强、服务技能突出,有较高职业素养与道德品质的酒店专业人才。

4.2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构建多维度的教学评价体系,要将酒店、企业还有研究单位逐步地纳入到人才培养报告制度中来,建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让学校、行业还有企业均当作评价的主人,做到多方监督。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适时沟通。评价并非所谓的终结性评价,二是一种过程性评价。同样地,课程体系也会从理论、实践相互分离渐渐地转换为与实践结合。不仅要关注技能,还需提高职业素养。学校、酒店应该要参与评价工作,聘请资质较高的酒店专家进行讲座,将国际酒店最好的经验和知识传递给校内学生。要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制度,形成基于行业、研究单位还有企业等多方参与其中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提高就业率。此外,要将企业满意度当作是人才培养质量的衡量指标,建立衔接性较强的多元评价机制。

4.3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职业院校教师除了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外,也应当具备充足的实践经验,同时要对这种经营管理理念进行更新。从这点来看,打造双师型队伍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一是教师要深入酒店一线,累积更多的酒店服务、管理经验。以人才培养计划为导向,为学生讲解更多的理论知识,传播自己的实践经验。二是将管理观念和课堂教学进行融合,提高学校、企业二者的黏性。教师要定期参加酒店专业各项培训,巩固管理知识和提高服务技能。要补充和了解酒店专业领先的管理思路、服务设施等资讯,以实际训练的方式来打牢自身的技能。除上述外,要鼓励双师型队伍教学和提高科研能力。坚持轮岗培训,倡导终身教育,建立持续、稳定的教育新格局。

4.4构建“工学交叉,协作培养”模式

“工学交叉,协作培养”,即以政府为牵头人,由酒店业专家、高校骨干教师还有行业领军者们一致参与建设的教学模式。区别于原来的“工学交替”,工学交叉属于一种多方合作的形式。它强调要在实践中优化和补充理论,在理论学习中逐步地增强个人的实践能力。不仅要打牢专业技术能力,也应完善自身的理论知识,注重校企合作,建立以“双赢”为导向的实习基地。该种新模式,是基于实训课程、以就业为宗旨的人才培养理念,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可靠的硬件支撑。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制度,使学校、企业同步培养管理人才,对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情况实施综合性考核。在实训基地中,校企双方均要发挥出各自的角色,建立“教、学、做”真正完美的教学实训场所,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综合技能。

5结语

对国内技工院校教育而言,校企合作是今后发展的主流趋向,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行业发展乃至经济建设对教育行业提出的一种客观要求,也是职业院校长久生存下去的内驱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可以达成预期的教育目标,引导学生更轻松、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校企合作模式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个阶段均有不同的功能。唯有当学校、企业同步重视、无缝对接,才能做到合作办学、院校就业,促进企业、院校和学生的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李文秀.酒店管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商论,2015(27):175-177.

[2]牟青.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D].山东大学,2016(06):23-27.

[3]刘轶.酒店管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12):199-200.451

作者:赵霞   单位:鲁南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