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析与发展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析与发展

摘 要: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下的一个二级学科,是以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为源泉和基础建立起来的一门应用学科,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学科在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后,取得了极大成就,但有些基础性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从而影响到学科发展。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需要提升学科的认同度、话语权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增强学科的认同度、有效性、实践性的现实发展路径,以新精神、新面貌、新作为来加强学科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

进入21世纪,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进入快车道。2005年2月7日,教育部正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下的一个二级学科,同时在硕博点建设、科研成果、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极大成就。随着中国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总书记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高度重视,多次提出要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高校思政人才队伍建设。总书记指出:“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奋发有为,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党中央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对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2]这既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与肯定,又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国学科体系建设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认可,这意味着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也要进行积极的改革和突破,以更好地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要积极地直面问题,发挥学科特有优势和魅力,以新精神、新面貌、新作为来推进学科新发展,并以此作为学科在新时代的重要任务。

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科认同度

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时间较短,从建立到现在仅仅只有三十多年,在其发展过程中确实遇到了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问题。但是,三十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所取得的跨越式发展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然而,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外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评价仍然有待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队伍内部对学科的认同度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创造性地提出“政治工作不是附带的,而是红军的生命线”这一科学论断。[3]“生命线”是对中国共产党政治工作地位和作用的形象比喻和科学概括。自此,中国共产党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加强党内思想建设的核心路径。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4]思想政治教育对党的一切工作都具有强大作用力,这也是其作为“生命线”的内在意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巩固政权、稳定社会、凝聚民心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获得了普遍的认同。改革开放以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得以正式设立,学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这时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仍然以居高临下的说教为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还残留着许多过时的话语,尤其当这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出现时,人民群众感觉思想政治教育是空泛的“万金油”学科,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他们的反感,损害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声誉。此外,随着整个社会的主要工作转向“以经济建设中心”,社会经济生活空前繁荣。在人民群众看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经济建设距离很远,不能创造任何经济价值,在社会上所起到的作用有限。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现实中被一定程度的边缘化。再加上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所培养的各类人才就业相对困难,导致人民群众对于学科的认同度不高。我国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并且将这种理念运用到理论与实践工作。随着思想政治教育进入新时代,要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有很多的不足,学科培养的各类人才把专业知识转化为现实的就业竞争力较为困难。博士学位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人才偏重理论研究,绝大部分博士在求职就业时不会选择辅导员等一线实践岗位,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对于学士、硕士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人才而言,在现实的就业市场中,不太容易找到对口的工作岗位,出现了该学科领域毕业的学生就业难、工资低的情况。相关人才无法把自身所受到的专业训练转化为就业的优势,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部认同度不强。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部仍然存在一些基础性学术问题,例如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源、本质、范式、规律、边界等还没有达成广泛共识,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队伍内部感到所从事或学习的学科不够成熟,需要在新时代进一步提升学科的认同度。

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科话语权

人是生活在各类话语环境之中,容易受到话语的影响。马克思指出:“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5]因此,掌握话语权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全面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牢牢把握当代青年的思想意识发展状态。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提出更为具体清晰的要求。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要依靠话语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因此,拥有强大的话语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学科的应有之义。但是,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利益分化导致人们的思想状况日益多元,思想政治教育还没有与新时代人们的思想要求相结合,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有待加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从现实经验中归纳总结出来的纯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它来源于现实,形成于现实,发展于现实。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学科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其本身就是要为一级学科服务。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掌握,我国的整体社会思想道德素养能够进一步提升,所以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该能够清晰地对问题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6]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话语权,也主要来源于对现实问题中的思想政治现象的透彻解释。改革开放以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波澜壮阔,整个社会进行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涌现出了用以前学术话语所无法解释的现实问题。民众对于这些现实问题,期待着学者们用理论透彻、通俗易懂的解释来答疑解惑。因此,每当出现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时,总会涌现出一些法学、经济学、哲学等学科的学者,从学理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说,这些学者在为群众消除迷雾、解除困惑的同时,还普及了自己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扩大了学科的话语权。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者们在面对这些现实问题时,总是作为旁观者,处于失语状态,没有积极地解释现实、引导舆论,扩大学科的话语权。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研究领域众多,目前主要涵盖了法制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诸多方面。这些领域与现实问题都密切相关,也都是能展现学科话语权的领域。但是,除了为数不多的学者对热点问题予以关照,大部分学者的兴趣点仍然是学科理论问题,对于热点问题的学理阐释兴趣不大。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时日尚短,学者们还没有足够信心来对现实问题进行学理性的解释。另一方面,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其他学科存在着诸多交叉研究领域,如在道德方面与伦理学、在法制方面与法学、在德育方面与教育学、在政治方面与政治学等,有着一定重叠交叉的研究范围。因此,一旦遇到交叉领域的现实问题时,往往会在话语权上存在竞争。相对于其他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话语权竞争上处于不利地位,也造成了学科在牢牢掌握话语权方面还有所欠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面对现实问题失语或缺场的状况,表现出来的本质是学科对“解释世界”的不自信,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学科的话语权,进而影响到学科发展。另外,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网络作为人类生产、生活所不可或缺的工具,成为人们虚拟生存的存在方式,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网络空间成为各国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的主战场。整体而言,在意识形态斗争方面呈现的态势是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先进的媒介手段和强势的话语霸权,不断地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活动。而网络的便捷性、即时性与大众性的传播特点,使其成为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首选工具。针对这种状况,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7]但是,目前大部分网络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仍然遵循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二元结构的思维,即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权威单方面地向受教育者发送信息。这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结构,即教育者作为主导者,受教育者作为主体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作为双主体的平等对话互动模式还有较大距离。这种状态导致的现实结果就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被受教育者所接受,西方的意识形态乘虚而入占领网络空间。显然,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空间的话语权不强,也直接影响到学科发展。

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需要进一步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强调:“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8]相较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下的其他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更偏重于应用性,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改变世界”的思想,致力于为广大高校学生给予更高水平的思想以及文化知识,使其能够真正达到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标准,全面提升广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9]可见,只有把握规律,才有可能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才有可能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且,很重要的是承认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情况,同时也要认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以及客观事实,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条件,同时也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法性。[10]思想政治教育有其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规律。一旦认识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就能有效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中所面对的问题。目前,“适应超越律”是公认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双向互动律”“内化外化律”“协调控制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规律。这些规律的理论为深入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具体规律仍然偏少。一旦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既有的规律无法运用,就只能求助于感性的、个体的经验,严重影响学科发展。规律是客观变化的。“需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入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透过外部联系来抓住内部联系,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11]所以,国内思政领域的专家学者要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联系为切入点。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联系,只能通过一定的研究方法来分析获得。因此想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客观规律,首先需要确定该领域内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范式,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研究。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研究范式来源于教育学,研究方法也以理论思辨的逻辑归纳演绎为主。由于时代的发展,随着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等方面有了质的改变,自然科学的定量方法已经成为学科研究的基本所需。因此,新时代要通过定量的研究方法来推动该学科领域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变革。要与时代接轨,进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介入现实问题,以此“改变世界”。

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路径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2]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广大党员以及人民群众的意识形态的核心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意识形态工作的成效。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信,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故而探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自信。

(一)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认同度提升学科自信

思想政治教育是纯中国化的学科,学科的认同度并不是首先来自学科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它是来自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意识到自身在中国历史和革命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价值和作用,提高对于学科的信心,从而增强外界与内部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认同度。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主要是放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真理上,致力于对广大工农群众开展政治教育,让他们觉醒阶级意识,坚定政治觉悟,便于组织起强有力的阶级队伍和革命力量,发起工农革命运动。随着党的力量的发展壮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逐渐扩大到服务革命武装力量、人民军队的建立、革命根据地和红色政权的发展。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日益拓展,工作对象也日益广泛、复杂起来。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于革命是中心任务,“一切为了前线胜利”,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围绕着阶级斗争、军事斗争、政治斗争而展开。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的重要任务,并且一直用“生命线”来形象地表达思想政治教育在党的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党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的重要地位之后,革命斗争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党面临着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艰巨任务,同时还要巩固政权、恢复经济、抗美援朝。在这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起到了“生命线”的作用,从而使这些艰苦斗争取得了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相应地,思想政治教育也围绕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而进行,有效地动员人民群众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有着许多的挫折、教训,但是,党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团结全党、统一民心,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之路。在这个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也再次被认识到。1983年7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批转《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的通知提出,在全国逐步建立起初级、中级、高级思想政治工作人才正规化的教育训练体系。1984年4月,教育部决定在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12所院校首批增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之后,随着硕士点、博士点的设立,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员进入各行各业,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线”,保证了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定的思想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正在稳步推进。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将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地融入每一个中国公民的梦想,提高公民对于国家的认同感、保护感和责任感,使每一个中国公民自发地为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硬实力。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和创新,与时代接轨,让全国人民在思想上更加统一。[13]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不同历史阶段一直肩负着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使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教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历史性贡献,已经充分证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现实作用和存在价值。党和国家也高度认同思想政治教育。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14]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应获得整个社会的尊重与认同。

(二)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有效性满足社会现实需要

有效性即作为价值客体的事物或活动在特定的价值关系中所表现出的满足价值主体相应需要的积极属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一是其所具有的社会认同需要、社会动员需要、社会精神建构需要、个体的社会适应需要、发展需要、享用需要获得满足的具体实现;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运作导致社会所赋予的思想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所担负的使命的实现。[15]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人们在物质相对充裕的状况下,精神需求也更高。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人的思想,就需要为人的思想所认可和接受。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满足个体的主观精神世界的需求,要在建构个体精神家园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才能获得个体的内心认同。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6]每个人都处在社会之中,是社会的人,受到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发端于人更好地生存,提升自己、发展自己的需要,因此促进人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原目的。[17]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社会发展节奏加速,时代变化日趋剧烈,社会上存在着各种类型的错误思想,人们在众多的社会思潮中容易迷失方向。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在人们面对纷繁复杂意识形态时,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来帮助人们答疑解惑,帮助人们更好地发展自己、提升自己。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精神生产实践,它是人们对自身生命的完善与改造,也是对高尚的精神生活境界的追求、设计和创造。这样,个体通过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追求自身的精神生活,积极建构主观精神世界,从而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首先,要完善该学科的学术话语和知识体系,学科介入现实的主要途径,一是通过学科培养的人才来进行社会实践,二是通过其学科话语来介入现实。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自信也要在这两个途径的有效性上得以体现。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施者,他的政治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此要重视他们的政治素养的考察,加强对他们的政治理论培训,尤其是要加强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党和人民始终站在同一战线,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同时,也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专业知识技能,使他们系统地掌握学科理论知识,熟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话语介入现实,要体现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特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现实的话语应是既有中国特色,又有时代特征,还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通过多方面的交互影响,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选择最合适、最有效的方式,用学术话语来介入现实、影响现实、改变现实,从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实践性推动学科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是实践性学科,既要从实践中总结理论规律,也要把规律应用到实践中。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简单的理论,其具备了实践价值。”[18]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自信也要在实践中体现,通过实践的有效性来促进新时代学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必须对学科范式进行全面转换。通常情况下,将理论思辨当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其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定性研究。研究被考察对象的属性、特征和关系网络,以更清晰地把握研究对象的本质和属性。我国社会目前已经全面进入了互联网信息时代,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已得到普及应用,向数字化和信息化方向进行改革和发展。通过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热点来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这是今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主要趋势,同时也为其研究范式开辟了新的天地。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实证化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定量研究。即通过将部分因素进行数学化处理,研究这些指标之间的数量关系。它通常需要假设检验,逻辑推理比较严谨,最终结论也会具有较高的精准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所取得的教学成果如何,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能否得以体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能够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效果,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国家已全面实施新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工作。对于受教育者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能够提升自身思想政治觉悟和素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工作,也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来展示学科成就。而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教师。从思政教师的角度来看,首先教师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自身的党性和思想觉悟要高,有专业的知识和渊博的知识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通过言传身教,守正创新,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课堂进行深度的融合,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实践性提供有力的支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有新气象和新作为,归根到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有大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界要夯实理论知识,扩大话语权,增强学科的有效性和实践性,从而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3]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2-1933)[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269.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3.

作者:鲁杰   单位:西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