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企合作总结

校企合作总结

校企合作总结

校企合作总结范文第1篇

二,校企办外联 (三)赴江浙调研与台湾修平技术学院合作项目

2009年11月校企办组织了市科工贸信局的领导考察了浙江工业大学,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在与台湾修平技术学院合作项目的前景,合作方式,合作成果,注意事项等进行了深入学习交流,更好的指导学院校企合作的进行.

(四)参加省高职教育研究会校企合作专题研讨会

(五)顺利开展学院第一次的校企合作评优工作

(六)积极创造条件,参与相关社会实践活动

2009年10月13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华中科技大学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活动圆满结束.此次活动在校企办精心组织,工程信息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参赛团队提交的《关于珠海市"节能减排"工作现状的 一,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

为了尽快开展

基地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学院迅速建立了基地的管理体系,并联合相关单位成立了节能降耗专责工作小组,并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基地工作的开展.

(一)构建省市院三级工作管理体系

基地工作管理体系可分为三级.第一级为市科工贸信局对省经信委负责汇报工作,珠海市科工贸信局节能主管局长直接对省经信委节能主管主任负责,汇报基地重要工作事项及工作动态,指导基地发展方向,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二级为学院对市科工贸信局负责汇报工作,由学院基地主管院长直接对珠海市科工贸信局节能主管局长负责,珠海市科工贸信局部署基地发展规划,下达各项节能降耗培训和宣传任务,检查督促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第三级为校企办对学院负责汇报工作,由校企办主任对学院主管院长负责,与市节能监察中心,节能协会等共同推进相关工作的实施,负责基地节能降耗宣传和培训的落实,师资培养,课程设置等工作.重大事项则由省经信委节能主管主任与珠海市科工贸信局,学院领导直接商定.

(二)成立节能降耗专责工作小组

为把基地做实做强,形成一套具有协调性和规范性的工作机制,在市科工贸信局领导的支持下,成立了广东省(珠海)节能降耗培训基地专责工作小组,成员包括市科工贸信局,学院(基地),市节能监察中心,市节能协会相关人员.工作小组的职能包括文件的上传下达,接待任务的协调,节能培训班的开办,节能宣传工作的开展等方面,工作小组将严格遵行季度 (三)承办珠海市循环经济示范工业园区企业培训班

2009年5月26日,"珠海市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园区企业培训班"在珠海市高栏港工业园区开班.本次培训班由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办,基地和珠海市节能监察中心承办,珠海经济贸易局和珠海市高栏港经济区协办.培训班邀请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室主任周宏春研究员和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中艺教授等专家,介绍了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国内外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广东省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开展状况,解读了《循环经济促进法》和《清洁生产法》,并就如何在工业园区推进循环经济和企业进行清洁生产的方式做了详尽到位的讲解.珠海

市各区经信局,各工业园区相关主管领导及高栏港工业园区企业负责人共75人参加了本次培训.通过培训,学员对循环经济尤其是循环经济产业链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高栏港经济区作为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协办2009年珠海市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填报培训班

三,节能降耗宣传工作

为提高广大市民节能降耗的意识,结合节能工作形势的发展,基地开展了七次大型的节能降耗宣传活动:

(一)参加以"节能降耗"为主题的中小企业博览会

2008年9月22日,基地在广州参加了第五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展出以节能降耗为主题的宣传展板,发放了基地宣传画册,与众多 (五)举办隆重的广东省(珠海)节能降耗培训基地揭牌仪式

2009年4月15日,广东省(珠海)节能降耗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揭牌仪式,在我院成教学院隆重举行.广东省经信委副主任毕志坚,珠海市副市长邓群芳为基地揭牌,珠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华强,市科工贸信局副局长鄢赤军,郑卫东以及学院领导出席了此次揭牌仪式.揭牌仪式由市科工贸信局局长杨川主持,学院党委书记党益群介绍了我院作为全省第一个省级节能降耗培训基地的基本情况,并表示学院将把基地建设

作为重点工作之一,积极配合省,市经信部门,开展各类节能专题培训,加快推进全省节能培训工作.邓群芳副市长代表市政府致贺辞,她希望我院借助挂牌东风,不断完善节能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培养一支业务过硬,高效务实的节能工作队伍,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的深入开展,更好地服务全省,充分发挥"基地"的重要作用.毕志坚副主任强调:虽然我省去年超额完成节能降耗阶段性任务,但节能降耗工作仍不能放松,在严峻的节能形势下,迫切需要培训一大批熟悉节能工作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成为省级节能降耗培训基地,将更有力推动我省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

(六)开展"09年节能宣传周"系列活动

(七)珠海特区报专题报道基地节能降耗工作

12月30日,《珠海特区报》在a3版刊登了题为《充分发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省级培训基地作用,以一流培训促节能降耗》的专题报道,对基地在省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完善各种宣传培训机制,宣传节能相关政策,推广节能产品及技术进行了深入报道,对基地在提升全民节能意识,推动在全社会范

围内实现节能增效所起的作用予以高度赞赏.

四,多途径提高基地节能降耗培训讲师业务水平

为提高讲师团成员的理论水平,基地有针对性地派讲师团成员参加了各种节能降耗培训班.其中有广东省节能技术服务单位培训班,珠海市重点耗能企业节能考核培训班,珠海市循环经济示范工业园区企业培训班;同时还参加了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举办的能源审计与能源规划,节能评估研讨班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举办的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示范建设研讨班.通过培训学习,理论强化,使讲师团成员对用能形势,节能政策,节能技术有了较为系统的理论认识.

为丰富讲师团成员的实践经验,基地有计划地组织讲师团成员参加了珠海市科工贸信局对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工作现场考核工作,了解耗能企业在节能审计,能源利用报告填写,节能自查报告填写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此类培训的着力点,提高培训的效果.另外还到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考察循环经济建设,了解循环经济规划,实施,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另外,我基地讲师李耀熙老师被市科工贸信局聘为节能专家,参加了市科工贸信局节能技改项目的评审工作,工作态度和专业能力受到了市科工贸信局和节能技改单位的一致好评.

五,开展节能降耗相关专业调研及课题研究

为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优势,基地采取多种方式展开节能降耗专业建设的调研工作.首先,在节能降耗宣传和培训工作的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分析重点耗能企业和节能技术服务单位所需节能相关人才的种类和数量;然后,走访耗能企业,节能技术服务单位和节能产品生产单位,分析各单位在用能和节能上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挖掘节能人才的潜在需求量;另外,基地还通过参加各种节能展览会,走访已开设节能相关专业兄弟院校和研究院所,了解节能人才的培养和需求状况.为了科学研究节能降耗的培训工作,赋予实践以理论指导,基地积极向市科技局申报课题,召开"珠海市节能宣传培训机制的研究"课题研讨会,对提高节能降耗的实效性起到了促进作用.

六,加入节能协会,关注节能企业需求

为了及时了解节能工作相关信息,把

握珠海市节能工作形势,更大限度的发挥基地的功能,基地于2009年4月正式加入珠海市节能协会,以促进珠海市节能技术人才培养,拓宽节能技术培训的广度,加大节能产品宣传的力度,实现节能产品与用能企业的良好对接.市节能协会是由各生产和使用节能产品的企事业单位,用能大户,从事节能服务相关的科研机构单位和科学技术人员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基地密切与节能相关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对节能降耗宣传及培训的需求.

七,着力打造循环环保学生公寓示范单位

八,困难与不足

基地成立一年多以来,在节能降耗宣传培训,循环经济方面作出了较大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与不足:

(一)需进一步完善节能降耗宣传培训的机制

从基地成立一年来组织实施节能宣传培训的实践来看,目前的机制还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组织实施一次培训的周期太长,各耗能企业和节能技术服务单位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基地培训证书的影响力不够.

(二)需加快基地节能降耗讲师团的培育

基地成立时就组建了节能降耗讲师团,但在目前完成的培训中,授课讲师多为珠海市外专家,基地节能降耗讲师的业务能力提高速度不快,与省内节能降耗专家的沟通联系较少,外出学习培训次数较少,培训团队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总之,一年多来,在省市经贸领导部门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基地在节能降耗宣传培训工作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初步确立了基地的管理体系和工作制度,举办了各类型的节能宣传和培训活动,逐步开展了师资培养和专业建设调研工作,广泛接触了用能企业,节

能技术服务单位和节能产品生产单位,初步建立起节能工作网络,出色的完成了各项培训和宣传工作,获得了省市相关部门的一致好评.珠府函[2009]296号决定,授予基地"2008年度珠海市节能先进单位",授予校企合作办主任杨莲清教授为"2008年度珠海市节能先进个人"称号.

在新的一年中,省市经信领导部门的支持下,基地将按照"发展中谋服务,服务中求发展"的原则,为省市节能工作的开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广东省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工作总结

(2009年)

基地近两年在"立足金湾,服务珠海,辐射广东"的思路下,优先为金湾区企业提供各类培训,同时联合珠海市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为珠海市企业服务,还加入广东省企业培训协会,积极与省内同行交流学习,开拓省内培训市场.基地为落实企业培训工作,先后承接并圆满完成2009年省经信委,市总工会,市民政局,团市委和省企业培训协会等省市政府部门,协会的培训任务,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行业和企业培训.2009年基地共举办20场培训,受训学员3879人次,总课时近63000小时,受训对象包括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生产一线员工,大学毕业生,农民工,社会工作者等,从事行业包括游艇制造,酒店,旅游,节能产品制造,生物医药,物流等多个行业.现将相关培训工作情况汇总如下:

一, (二)数控技术技能培训

数控技术专业在2009年承接市总工会"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任务,联合金湾区总工会为金湾区企业农民工提供了3场技能培训,每场7天,共培训155人.数控专业还为珠海康信机械有限公司数控培训1场,共8天,受

训人数10人.

(三)导游技能培训

(四)报关人员技能培训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于2009年8月为珠海市新宏安物流有限公司提供"船务单证与报关培训"1场,共3天,公司30名员工接受了培训.

四,大学生创业培训

基地在2009年承接省经信委任务,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联合团市委等部门,组织优秀师资为应届毕业大学生提供从创业心态,职业人生规划,创业相关法律法规等全方位的创业培训.培训为期3.5天,受训学生达757人.受训学时达10598课时.

五,农民工培训

校企合作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 管理类专业 校企合作 区域经济

[作者简介]刁爱华(1979- ),女,江苏泰兴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工商企业管理。(广西 南宁 530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面向区域经济发展以‘校企文化互动’提高高职管理类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JGA33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122-02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依托区域经济,围绕区域经济特色,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立足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目标,多方位开展校企合作,服务区域经济,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结合区域经济,加强校企合作,使更多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学改革,是实现学校与企业间产学资源互补、实现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相符的有效模式。

一、广西经济建设的发展迫切需要高素质、高技能型管理类人才

2008 年初,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 年末,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国家确定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一系列新政策,明确提出扎实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建成具有全国影响的经济增长极。这些重大决策,要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在广西北部湾发展战略背景下,广西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多重发展机遇与挑战。为了加快北部湾发展步伐,2009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未来十年,将着力打造机械、电子信息、汽车等14 大千亿元产业及新材料、新能源等4大新兴产业,明确了广西工业“14+4”框架体系及工业化发展路径。北部湾畔,风起潮涌涛声急,最急的莫过于对人才的需求。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 年人才发展规划》表明,到2015年,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需求量为:物流9.58万人,旅游、会展、金融等现代服务12.32万人。

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以及泛北部湾经济区的建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快速发展,广西已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战略投资者,青岛海尔、青岛啤酒、甘肃金川集团、中国中铁西南投资、国电集团、广西建工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陆续在南宁五象新区总部基地投资建设总部大厦,利用广西作为中国―东盟桥头堡的平台,积极扩展面向东盟和中国西南的业务。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国内各个经济区,从深圳特区到上海浦东新区的成功无不依赖于高素质人才的集聚效应。广西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高层次、高素质人才,而且对人才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尤其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过程中,管理活动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素质的具有相应专门能力的管理类人才对于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广西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如何培养适应广西经济发展变化需求的应用型管理类专业人才提出了全新的课题。高职管理类专业应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作出科学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方法,培养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二、立足区域经济、深化校企合作,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的必要性

高职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要符合广西经济发展需求,尤其要适应北部湾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要结合区域性、行业性与自身的特点,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实际,与企业建立高效的合作关系,这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方面,校企合作有利于增加对本地区经济发展动态和企业管理现状的了解,调整专业和课程的设置,适应地区经济发展对人才结构的要求。高职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除了要强调高职应用型高素质教育的共性外,还要注意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管理方法因地区、领域、行业、岗位、人文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要求,只有让管理类师生走进现实的社会和企业,才能真正感知现代经济管理的精髓,从而切实地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管理类专业教研如果脱离了社会和现实的背景就会失去其生存的活力。另一方面,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和技术的支持,校企合作为企业输送毕业生,为企业职工开展培训活动,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实现校企人才双向互通,校企双方是互惠互利的。

因此,高职管理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积极开展和促进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资源,多层次开展校企合作,形成与众多企业的合作关系,共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对于高职管理类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明确指出:“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密切结合。”校企结合、学工结合、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社会共同参与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三、基于校企合作,创新高职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校企合作的领域日益广泛,合作内容不断深化扩展,合作模式和形式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因此,应依托区域经济特色及发展特点,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主动探索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

1.“工学交替”模式。南宁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区域中心城市、中国―东盟合作的前沿,商贸、运输、金融等行业迅速崛起,对管理、国际商务、营销等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很大。这些岗位需要具备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也强调实践操作技能,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学习和在企业参观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交替,在企业人才中择优聘任为教师,企业即学校,学校学习和企业实训交替进行,在学校理论学习的同时,逐步增加在企业的学习时间。

2.“订单”模式。广西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大西南、西部唯一出海通道,属于“承东、启西、联南”的交汇地带,得天独厚的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使广西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管理类人才尤其是物流人才紧缺。据调查资料显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未来五年内网络化经营运输服务型物流企业人才需求新增约2.3万人,因此,可与不同的物流企业开展“订单”培养模式,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化教育,培养专门人才。

3.“工学过渡”模式。会计与统计、电子商务等专业培养的人才为职场热门人才,要求具备相当的电脑及软件专业知识及操作技术,且由于岗位的特殊性,企业接纳学生实习较困难,因此,可开展前两年学校学习与实验室实践练习相结合,逐步增加在实验室的实践练习时间,第三年安排企业顶岗实训。

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要以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依托,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否则,脱离区域产业结构特点,校企合作就只呈现在形式上,很难真正使学校和企业深入结合,学校培养的人才就业难、学校持续发展困难,企业也会出现技能型人才短缺。

四、改革创新,探索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新契合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都相继作出了科学的指导,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必须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之路,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1.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创新“总部―基地”人才培养模式。近几年,“总部经济”的概念风靡全国。广西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的重大机遇,大力实施以东盟为重点的开放合作战略。2010年7月,南宁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决定》《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和鼓励总部经济发展的暂行规定》,发展面向东盟的商务总部经济正成为广西与东盟合作的新亮点。发展总部经济不仅需要高端人才,而且需要建设总部的、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高技能人才和应用型管理人才。高职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为“总部经济”发展培养适用的人才,可借鉴总部经济运行的机制与管理模式,构建高职管理类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基地,高职学院作为人才培养的总部,着重加强理论知识体系的学习,与企业共同协商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在相关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围绕“总部”的要求开展实践教学,构成“总部-基地”的培养模式。

2.校企资源共享,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和企业的先进技术优势,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一方面,鼓励有技术实力的企业进驻校园,引进企业建成“校中厂”,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与广西桂华物流公司合作,在我院建成桂华物流机电学院教学工厂。另一方面,选择管理严格、信誉度较高、接纳学生能力强的企业,作为校外紧密型的实训基地,在企业开设教学课堂,校企双方分担项目化教学任务。同时,接受专业教师挂职锻炼。为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到企业实践培训创造有利的条件。

3.校企联合办学,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式。高职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应充分利用地处广西经济发展首府南宁的总部经济发展集聚的企业资源优势,设立由行业龙头企业级合作企业的负责人和学院、系领导、专业教师组成的理事会。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建议,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实现与企业的“无缝”连接,既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又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我国必须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因此,立足区域经济,发挥区位优势,深化高职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高职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的创新,要求我们思考如何发现两者之间新的契合点。高职管理类学生的人才培养,必须坚持校企合作之路,对管理类岗位人员的需求,企业最有发言权。开展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向兼职、培训,利益价值的互动对接,可以相互借力,优势互补,切实提高高职管理类学生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管理类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沈正榜,王乐.高职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存在问题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4).

[2]姚奇富.总部经济: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动向[J].教育与职业,2009(12).

[3]邓志良,宋建军.论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结合为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

[4]储朝曦.推进校企合作 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优质服务[J].中国乡镇企业,2010(8).

校企合作总结范文第3篇

第一步走——“望”,即通过网络、新闻、企业调研、人才市场,看中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成功案例,看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及会计人员需求状况,看当地高职学校会计专业招生、教学、管理、就业等现状。近几年,吉林省各高职高专院校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路子,积极推行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同时,积极调整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结构,培养地方行业、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在这方面,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做得就比较好。多年来,与本院会计系合作的企业有吉林万通药业集团及吉林修正药业集团等7家,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有吉林汇泽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用友财务软件公司吉林分公司、广发证券长春营业部等7个,特别是会计系与吉林省的两大民营支柱产业公司——吉林万通药业集团和吉林修正药业集团所的校企合作,为会计系一年输送的全国省级驻外会计人才及总部留用会计人才就有240余人。

二、“二闻”各方,归纳学生存在问题

第二步走——“闻”,即本院通过不定期的校企座谈会、到企业调研、师生座谈会、家访等形式,归纳各方反馈的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如下:第一,思想不稳定,心智不成熟,责任心不强,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差,职业素质不足。第二,对工作的执着、耐心不够,工作不够主动,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坚持力弱,耐挫、抗压能力差。第三,缺乏交际能力,与人沟通交流能力不足,团队合作意识不强烈,缺乏足够的办公环境与人文环境适应能力。第四,很多学生会计专业知识不扎实,动手实践能力不强,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差,对营销、保险、统计等常识性知识概念模糊。第五,工作不细致,认真程度不够,欠缺敬业精神。遇到问题没有应变能力,工作缺乏创新能力,不能自信的独立解决问题。第六,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普遍现象是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实践操作也不娴熟,基本处于不能直接顶岗的状态。

三、“三问”各方,梳理校企合作建议

第三步走——“问”,即本院面向学生、家长、教师、用人单位等分别设计了有方向性和针对性的调查问卷,按需询问,或通过多方的座谈会,毕业生汇报会等形式,为校企合作梳理各方建议如下:第一,严格对学生的管理与考核,由于企业选人“德为主流”,作为学校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学会感恩,企业、学校、教师、家长、学生要经常沟通交流,达成一致的就业择业观。第二,增加实践教学,多搞一些职业化训练、多创造机会去企业实践,企业提出“收入靠贡献、岗位靠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各种就业能力。第三,教育学生要有坚定的信念,要给自己接受现实的空间,具备吃苦耐劳、服从分配、坚持长期工作的意识,增强责任感。第四,教育学生作为会计要多听、多看、多想、多做、少说,不该问的不打听,不该说的不多嘴,对学生类似的职业指导要有始有终。第五,多与企业商讨校企合作教学内容,按企业需求修订完善教学计划与培养方案,让学生从学校学生角色向企业员工角色完成自然转换。第六,企业建议学校能够实行弹性学分制,随企业用人缺口时间随时提供人才。

四、“四切”归因,查找制约合作因素

第四步走——“切”,即结合“一望”“二闻”“三问”,查找制约本院会计系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因素如下:第一,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不能为企业带来硬件、软件以及技术上的支撑。第二,多数企业会计需求量不大,即使需求稍大,企业也是优中选优,他们用人是一企多校,对本校的选择不是唯一。第三,地方政府对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没有给企业税收优惠或用人补贴等优惠于企业的政策。第四,仿真企业、仿真银行、仿真税务等教学环境的配备不足,在企业兼职并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力量不够。第五,多数学生还没有形成“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虽服从企业分配但反复现象较普遍。第六,学生、企业、家长、教师沟通不够,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与职业指导不到位,导致学生流失现象严重。

五、“五行”互动,磋商校企合作发展

第五步走——“行”,即本院会计系上下齐动员,主动出击,选择适合本专业的地方知名企业商谈,本着“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原则,共同商定合作教学、合作育人、合作培训、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学生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商定合作协议并举行签字挂牌仪式,并在校企合作期间,将“一望、二闻、三问、四切、五行”的五步走培养模式循环应用于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以及学生的职业指导中,不断探讨完善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总结出本院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参考模式。

(一)完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还是体现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较强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根据这一目标,以“一望、二闻、三问、四切、五行”校企合作培养会计人才为主要思路,培养目标定位在“品德先育长育”、“技能实用够用”与“岗位坚持适应”三个方面。所谓“品德先育长育”是指要把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放在教学的第一位,并要长期进行疏导,贯穿后续的岗后教育与职业指导中;所谓“技能实用够用”主要是指所学技能要与工作衔接,无论是会计操作技能,还是计算机操作技能等,要让学生娴熟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不仅实用,还要够用;所谓“岗位坚持适应”主要是指要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与工作的坚持力,培养学生适应工作环境与人文环境,以及工作中不轻易放弃的坚持特质。

(二)根据会计专业特点选择合适的合作企业

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有其不同的特点,与校方合作的企业方不能固定一个或两个企业,就需要学校与多个企业协商,可以一校多企,选择合适的多方合作企业,选择最符合双方需求,能产生最佳效益的合作模式。由于地方经济特点,吉林省很多药业集团公司在全国各省份都有分公司,每个分公司都有财会建制。以吉林省修正药业集团公司为例,在全国仅营销会计就有3600多个岗位,由于营销会计驻外的特点,使得这个岗位的会计不是很稳定,每年都需要一定数量的会计人才储备。因此,我院会计系主要选择修正、万通等地方民营支柱企业,使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有一个很好的实习与就业平台,且可以多数量的推荐会计专业毕业生。

(三)共同商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制定培养方案

校方一旦与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就要研究确定对学生的培养方式,协议中要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商定校企合作管理规章制度,确定基本的企业参与教学的模式。例如:我院会计系在与吉林万通药业集团和吉林修正药业集团签署校企合作协议以后,校企双方就开始对学生的培养模式展开讨论与协商。校企双方确定大一、大二、大三不同学年段学生采取不同的合作模式,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培训手段,以及不同的企业受训时间安排。同时与万通、修正等合作企业专家一同对大三学生展开面试选拔,成立“万通班”与“修正班”。对该班学生完全按校企共同制定的教学计划与培养方案展开教学,以“校企共建完善计划方案,校企师共育同管学生培养,政企校师家共督学生成长,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提升”为特色,实现“政府、企业、学校、家长、教师、学生”六赢。

(四)校企共建高素质专业化职教师资队伍

对职业院校而言,强师方能兴教。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决定了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才能教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因此,在对校企实验班进行授课时,校方的专业课教师尽可能选择具有一定的实际会计工作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师担任。企业方的授课教师同样要选择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精湛的专业技能,并擅于沟通交流、具有亲和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企业专家担任。无论是校方的教师,还是企业的专家,他们的言行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的后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高素质专业化的职教师资队伍将由校企双方逐步共同创建。

(五)总结得失,制定学生总体考核方案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会计系,在校企对学生进行合作教学过程中,建立了校企生QQ交流平台,让学生与企业专家、教师等在此平台相互交换意见;在学生的日常评价与平时和期末的考核中,融入了企业对学生的评价与考核成绩企业参与学生的综合评价;与合作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了校企双方的阶段性互动,会计系专门确定了企业联络员参与学生的后期工作职业指导,促进了教学质量监督体系与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校企合作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校企双方每年进行一到两次合作总结,总结合作过程中的亮点与成绩,总结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后存在的问题,并对一年的教学计划与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完善,这不仅会为校方教师提供直接的参与实践并接受企业专家指导的机会,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进而丰富了教学资源。

六、结语

校企合作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工学结合;英语口译实践教学

高职英语口译实践教学是指有计划、有组织的英语口译实践性教学活动,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译实践能力为核心内容的教学,它是高职院校特色兴校的保证和提高英语口译教学质量的根本,是培养学生英语口译实践技能和确保学生胜任英语口译工作的关键。高职工学结合英语口译实践教学指高职学生在企业进行口译实战与校内口译实践学习的结合。工学结合表明学生工作与学习两种行为之间的结合,体现了教育与经济、学校与企业、读书与劳作的有机结合,强调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这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

一、高职工学结合英语口译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

为更好地了解高职工学结合英语口译实践教学的现状,以便展开客观全面的研究,笔者和高职院校部分英语口译教师探讨了工学结合英语口译实践教学的一些实际情况,并设计了调查问卷,还邀请了部分教师和学生对问卷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座谈。笔者结合调查问卷显示的汇总数据以及笔者与部分师生的座谈记录,具体分析了如下高职工学结合英语口译实践教学困境:

第一,教学设备短缺与场地不足。口译实践教学需要带有口译训练设备的交替传译室与同声传译室等专业口译训练室,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专用的口译室与口译训练设施,而只是使用普通的多媒体语音室来进行口译教学。

第二,校企结合不够。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没有实现校企合作,这就使学生不能将校内口译实践学习运用到企业工作中的口译实战,这对于学生口译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巨大的阻碍。

第三,大班形式不符合口译教学的要求。口译教学不适合大班学习,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口译课程的班级都有40个学生,这非常不适合口译任务的高精度要求。

第四,口译教学内容不具有职业性。大部分高职院校以普通的口译教材作为口译教学内容,没有以高职学生日后会涉及的工作领域为导向来选择口译教学内容,没有重点突出与学生就业领域密切相关的常用口译专题学习。

第五,口译实践教学形式趋于单一。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实行工学结合的口译实践教学,即校内口译实践教学与企业口译实战的结合,小部分高职院校即使实行了此教学形式,企业口译实战的时间也只占据整个教学过程的极其微小的一部分,如学生在一个学期的口译学习中只有一个星期的时间在企业进行口译实战。

第六,缺乏有效的译后评估总结。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口译课程只是采取传统的考试方法考核学生的口译学习,缺少及时性与有效性,不能及时反映学生的口译情况以促使其提高口译水平。

二、高职工学结合英语口译实践教学具体实施的建议

1

教学目标突出职业适应性

高职口译实践教学应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口译人才。相对于本科与研究生阶段的学生,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与综合素质较低,应降低口译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培养服务于一般层次的商贸、旅游和文化交流领域的口译人才。

2

校企合作突出工学结合理念的导向性

注重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学,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有机结合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高职院校近年来非常注重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口译的职业特点迫切需要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发与建立校外口译实践基地,安排学生参加商贸、文化、科技等口译实战工作。校方可以与企业制订共同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评估方式等,并且校企之间可以共享人才资源,学校的教师去企业兼职口译工作,企业的口译人员来学校兼职口译教学。

3

教学内容突出工作导向性

工学结合实践的教学内容要满足以就业为导向的岗位需要,可根据行业、企业需要的或校企共同制订的教学内容,通过多种渠道选取难度适中、紧扣时代的素材,如商贸口译专题素材、旅游口译专题素材与文化交流口译专题素材等,但同时也对文理贯通的百科知识有所涉及,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学生融会贯通地运用各方面知识展开口译。

4

教学形式突出情境真实性

工学结合英语口译实践教学的形式多样,提倡在课堂内实现口译现场情境模拟与在企业进行口译实战,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口译职业核心技能和口译职业素质的目标。在课堂内实现各个口译专题的陪同口译模拟、交替口译模拟、会议口译模拟与同声传译模拟等,让学生以译员的身份进行口译模拟项目训练,使得学生具备承担企业口译实战的基本能力与素质,从而使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的校内口译实践教学与企业口译实战成为一个有机衔接的整体。

5

教学设施突出专业性

口译教学所需的硬件设施要到位,应配备专业口译室与专用的口译训练设施,提供因特网的上网设施,配备百科全书、翻译方面的专业书籍和报刊、科技及经贸专业参考书籍、各种专业字典和词典,以供教师参考和备课用,也可供学生在进行口译训练前作译前准备、语言进修、知识补充等。

6

小班学习符合口译教学要求

口译任务的高精度要求需要学生接受高规格、高水准的培训模式,不宜采用大班教学。学生必须在口译训练中得到充分的口译实践机会,因此,小班教学才能确保口译实践教学的质量。

7

搭建校企口译网络平台

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口译主页与论坛,在主页上提供丰富的口译资源,供学生下载学习,师生与企业可以在口译论坛里讨论口译知识与交流信息。

8

建设工学结合口译实践教学团队

建设一支具有特色、行业认可的高职工学结合英语口译实践教学团队。可以邀请口译自由职业者和专职译员加入师资队伍,作为兼职或客座教师;也可以邀请其他高校的优秀口译教师作为兼职教师,并且本校的口译教师也可以到企业兼职口译工作,积累口译工作经验。

9

工学结合口译实践教学的译后评估总结

评估总结是口译教学中不容忽视的环节,是对口译能力与效果的评判和检验。一般而言,口译评估应包括学生自评、小组成员评价、企业评价与教师总评,分别从信息传递、语言使用、译文表述及综合素质对译员的口译质量加以评定。评估的合理设计可以在口译训练中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可以更加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口译水平。在技能训练、专题学习、项目模拟、口译实战结束后,学生自己、小组成员、企业与任课教师对现场表现进行评估与总结。

参考文献:

校企合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学、研”;有效结合

【Abstract】"Long-term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lan for 2010-2020," has given us 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and development. "Outline" clearly "shoul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a priority, promoting educational reform, the implementation of work and study,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ternship training model." So in vocational schools "production, learning and research "effective integration work will be to promote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duction, learning and research"; effective combination

【中图分类号】G638.3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7-0065-01

一、校企合作,拓宽教育教学改革新思路

在教学改革方面,过去,学校与社会,教学与实践,知识与技术很多是分离的,表现在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也是如此;从我们使用的教材而言,知识陈旧,理论知识难度大,老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习乏味,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差,进度推进缓慢,常常事倍功半。因此,职业学校的教师紧密联系所教专业涉及的行业,能及时把行业的先进技术、新规范、新工艺等引入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校企合作,恰恰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弊端。根据这种情况,学校组织专业课教师大胆改革,先后多次深入企业,参观生产流程,召开座谈会,全面调研,听取意见,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到校听课。同时,从教材选取,校本教材开发,专业课授课模式、以及注入企业文化等方面着手进行改革,淡理论重实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企业的进入,给我们带来丰富多彩的产品,学生的大脑一直在受着新鲜事物的刺激,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他们主动地去接受课本上原来毫无兴趣的知识。另外,我们采用模块化、专题化等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灵活多变的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使学生在直观、兴趣、轻松的接受课堂教学,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给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二、校企合作,盘活实习模式多元化

中等职业教育,除了使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还必须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达到熟练应用本专业操作技能以及在本行业进行生产、经营的水平,而要达到这个目标,校企合作,实行“产教结合”必不可少。因而,专业教学设施、校办企业和实训基地,就成为保证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就成为“产教结合”的重要依托。富士康迁入郑州,带动了相关的企业产业链发展,也为我们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合作的方向,学校高度重视,抓住机遇,第一时间与富士康等多家企业洽谈合作模式。积极开展引企入校,加强校企合作,尝试新的实习模式,总结适应学校自身发展的思路。

三、校企合作,开辟科研新航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