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企合作实践

校企合作实践

校企合作实践

校企合作实践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办学创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把职业教育纳入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规划,解决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兖州为古九州之一,交通便捷,工业发达,有兖州煤业集团、太阳纸业集团、华勤集团等国内著名企业208家,世界500强企业有15家落户兖州。笔者所在学校承载着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历史重任,每年为企业输送中高级技术工人1000余人,有效地缓解了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调研显示,兖州市企业每年约有2000人的技能型人才缺口;学校学生在职业素养、技能水平等方面与企业要求有较大差距;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学校深入企业调研均较少,导致学校人才培养缺乏对企业的针对性,企业用人没有选择性,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学校走出校门深入企业了解需求,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校企联动、共同参与、合作培养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已逐步成为学校和企业的共识,这也是校企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的主导作用不强

国家缺少相关政策法规,政府没有发挥主导作用,管理和运行机制不健全,造成校企合作不深入、不稳定。

2.职业教育针对性不强

学校的办学机制、教学模式、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有较大差距,培养目标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没有建立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和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企业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3.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部分企业对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认识不足,合作意识淡薄,没有把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当作选用人才的重要途径,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三、校企合作思路探索

1.提高政府推动校企合作的意识

只有在政府的统筹和主导下,部门、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校企合作才能够真正得到实现。政府必须从发展地方经济的高度出发,把校企合作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和企业为主体的校企合作新机制。

2.深化教学改革

学校应根据企业要求,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和评价标准,注重学生熟练生产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满足企业用工要求为目标,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创新。

3.加大政策优惠,提高企业积极性

经济发达国家校企合作优惠政策很多,如英国的校企合作实施“三明治”计划,为企业减免教育税;加拿大通过退税政策鼓励企业参加。所以,通过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参与是提高企业积极性行之有效的办法。政府应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支持、规范和管理企业的参与。

四、校企合作的实践

学校高度重视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来提升办学活力,提高社会效应,先后安排60多位业务骨干到深圳、广州、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的办学经验。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政校企三个一把手重视,展望校企合作共育英才的前景”、宁波技师学院“瞄准工作台,不争写字台”的培养理念都是我们有益的借鉴。学校还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了解企业现状、感受企业文化、倾听企业心声,并形成校企合作调研报告,为学校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1.积极寻求政府支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学校是兖州职业教育的主要支撑,技能型人才是兖州市企业的重要保障,也是兖州市工业之基、产业之本。随着济宁市25个重大项目和兖州市52个5000万元技改项目的投产,企业技能型人才缺口越来越严重,“研究生好找,专业技师难求”,企业急需大批技能型人才的问题更加突出。学校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企业为缓解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局面,也向市政府呼吁加强与学校合作。在这种背景下,市政府组织市人社局、经信局及40余家企业参加的校企对接座谈会在学校召开。会议强调指出,要提高对校企合作的认识,加强政府主导,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会议要求学校和企业:一要建立定期会议制度,加强信息沟通,共创校企合作双赢,实现三个对接,即对接社会需求,创新办学理念;对接产业发展,创新专业设置;对接企业需求,创新办学形式。二要结合兖州市产业发展,加快教学设施设备建设。三要实行“委托制”教育,“订单式”培养,切实满足企业需求。四要企业实行人性化管理,增强自身凝聚力,加强与院校合作,做好人才培养的规划与储备。

2.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沟通,增强企业参与意识

学校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积极参与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和岗位技能提升的培训,主动为企业的人才问题排忧解难。定期请教育专家、企业主管、业务骨干、技术能手到学校指导,采用与师生座谈、深入课堂听课等形式调查研究学校情况,对学校的改革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如:2013年6月7日,学校召开了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专家指导委员会例会,兖州市企业界20名专家委员参加会议。首先在学校机电一体化学习工作站观摩马光伟老师的一体化课教学过程;其次聆听了程虎老师关于数控加工学习工作站的规划报告;最后各位专家就目前企业人力资源、岗位技能需求现状进行交流,并结合企业实际,对学校教学和工作站建设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同时提出企业走进学校,学校进入企业的校企合作新思路。

(1)企业进学校,把生产放在实习厂。企业把产品生产放在学校,如五征皮带轮加工、联诚集团的齿轮轴加工、光磊钢钩的焊接加工等。首先由企业提出技术要求,制定加工工艺,确定合格标准;然后学校根据产品技术要求组织理论教学,根据产品加工工艺要求由实习老师指导学生生产,最后由企业质检员验收。学校根据产品加工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技术水平,组织学生由浅入深对不同产品轮换生产实习,直至达到熟练操作。企业节约了生产成本,学校减少了实习成本,实现了校企经济上的双赢,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的衔接。

(2)学校进企业,把课堂放在企业。企业新招员工的思想教育、专业技能、在职职工岗位技能提升等培训,由企业组织、学校配合、老师到企业授课,如学校对太阳纸业集团、银座商城等企业新招员工价值观教育培训;对青钢集团、益海嘉里等企业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了企业员工的思想素养和专业技能,提升了员工的综合素质。企业在职工培训中,节约了成本,得到了经济上的实惠。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增加了相互沟通,增进彼此了解,促进了企业的参与意识,调动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3.深化学校改革,不断提升办学水平

(1)成立校企合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在市政府主导下,学校与20多家企业成立校企合作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由学校和企业业务主管、技术骨干组成。其职责:负责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制定校企合作中、长期战略规划,处理校企合作重大事项,指导建立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协调校企资源共享和师资调配,成立培训科专门负责校企合作的日常工作。

(2)成立就业安置办公室。成员有学校就业主管与各企业人事主管。其职责:制定招生政策、根据企业和市场人才需求制订招生计划、根据企业要求制订培养计划、负责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对于用工量大的企业实行订单式定向培养,班级以企业冠名,如:华勤班、永华班等,并针对企业需求制订专门培养计划。

(3)改革教学模式。学校在办学思路上,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分阶段实施一体化教学,以满足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为总目标。在制度建设上,建立健全与校企合作、一体化教学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在教学设施建设上,加大一体化教学所需的设施设备的建设力度,投资1000余万元,改造扩建具有1100个工位的一体化教学工作站,“一体化”教学逐步规范。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突出与企业文化衔接,一是校园环境建设突出企业文化特色,如学校工作站按照企业生产环境建设,张贴企业宣传用语、营造浓厚的企业氛围。二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注重与企业文化对接,通过宣传企业艰苦奋斗的成功历程、企业优秀员工、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会、开设价值观课程等形式,着重强调“勤学理论、苦练技能”“在校文明学生、在岗优秀员工”“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三是让学生深入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践,接受企业文化熏陶,感悟企业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增进学生对企业、对岗位、对职业的情感,实现由学生向企业员工思想上的转变。在教学中,加大生产性实习力度,使学生掌握企业生产所需要的真本领,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深受企业欢迎的高技能型人才。不断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逐步达到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相对接、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相对接、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相对接、专业教师与技术人员相对接、学校工作站与生产车间相对接,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教学新

模式。

五、校企合作前景展望

校企合作实践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校企合作

当前,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状况,高职院校要在生源质量的下降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要求提高的“夹缝”中得以生存,就必须改变目前“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因此,校企合作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

一、校企合作理论研究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合作教育的简称。对合作教育的理解,在国内外的理论研究中,有着多种不完全相同的解释。

美国国家合作教育委员会的解释是:合作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它将课堂学习与在公共或私营机构中有报酬、有计划和有监督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它允许学生走出校门,到现实世界中去获得基本的实际技能,增强学生确定职业方向的信心。

国内把校企合作教育定义为,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利用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与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二、校企合作的特征分析

1.多主体的结合

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多方的、有机的结合,政府是调控主体,学校和企业是操作主体。应突出学校和企业两个操作主体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教学与管理,建立完善的制度环境、组织环境、运行环境,达到互利互惠、合作双赢的最佳效果。

2.多要素之间动态的结合

理论知识学习过程和实践工作过程相结合;人才培养方式与用人标准相结合;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搭建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结合;实习基地建设与师资培养相结合;服务企业,拓展学校发展空间与企业发展相结合。

3.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和政府职能的改变,产业对政府的依赖将逐步减少,经济结构的调整引发的职业或职业结构的改变,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的主动性和迫切性将得到提高,势必会促使职业学校不断调整和改变其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走出校门与社会合作,培养适应社会生产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校企合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校企合作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校企合作作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已经有很多年了,但是,由于政策、环境、资源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有关校企合作的理论探索进展缓慢。很多高职院校开展的校企合作实践大都停留在经验层面,还没有形成有指导意义的理论。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和企业有着或多或少的合作关系,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管理者对校企合作理论研究的意义认识不足,因此对校企合作理论的研究重视不够。

2.校企双方合作积极性不高

首先,一些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虽然建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技术研发中心、校企合作办公室等形式多样的合作组织,但这些组织大多有名无实。部分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只是为了完成教委或学校规定的任务,并没有真正达到校企合作的母的。其次,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通过与高职院校合作培养急需的人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不少企业受短期利益影响,对人才培养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不高;有些企业认为发展高职教育更多的是政府的责任,不愿承担培养人才的义务和责任。

3.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一致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没有建立行业和企业调查制度,缺乏对未来人才市场需求的研究,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也缺乏市场导向性,与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错位。

4.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相对缺乏

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总体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一直比较薄弱,高职院校没有和企业建立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长效机制,导致部分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仍然很缺乏。

5.校企双方责、权、利划分不清

校企双方责、权、利的划分不清也是影响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重庆市多所高职院校的调研发现,主要体现在:学生培养方面,哪些课程应该是高职院校负责,哪些课程应该是企业负责,校企双方对此划分不够明确;学生考核方面,是以学校的考核为主,或以企业的最终考核为主,还是以双方共同考核的综合成绩为准;校企共建的实习基地,企业对高职院校的投入是无偿的还是拥有所有权;在校企合营的公司里,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成果归企业所有还是归校方所有等。

四、对策与建议

1.把校企合作理论研究纳入国家科研规划

对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理论薄弱这一问要很好地解决,笔者认为要靠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力量,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应该把这项研究纳入科研规划,设立课题请专家进行系统研究,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成功模式和经验进行总结,对校企合作过程中的难题予以破解,用最新的理论来指导实践,从而推动校企合作理论逐渐走向成熟,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我国职教事业的发展。

2.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提高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实现学校和企业利益的“双赢”,需要政府、学校、企业三方的共同努力。

从政府的角度来讲,政府的提倡和推动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深入进行的催化剂。政府应加强宏观引导,通过政策的优惠来引导,如对于有校企合作重大项目的企业,实行扶持政策,并保证投资贷款渠道畅通,实行减免税政策,保证校企合作健康发展。

从企业角度来讲,企业应该把校企合作作为公司的一项长远规划,应该认识到通过学校能够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和进行员工的培训。

从学校角度来讲,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达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实现,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合作认识到各个职能岗位的需求特点从而对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培养模式进行改进。

3.建立对行业和企业的调查制度,根据行业和企业的需要设置专业和课程

学校每年应多次组织干部教师下行业和企业调研,了解行业和企业现在与未来的人才需求。第一种调研是为了专业建设,主要是通过调研职业岗位对某一欲开新专业的能力、知识、素质的要求,确定新专业的建设方案;第二种调研是毕业生跟踪调查,对毕业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然后指导教学改革;第三种调研是预测性调研,即分析本地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要求及其需求的专业和人才需求数量。

笔者通过对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房地产专业调查得出:该专业每年必须安排专职教师下企业锻炼,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同时,每学期都安排全体专业教师对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各种职能岗位进行深层次的调研。

4.采取有力措施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为例,其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聘请了行业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其次,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通过下企业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提高教师的理论能力。再次,进行“双师”教师资格的认定,逐步在专任教师中根据个人不同经历、资格和能力,分别进行“双师经历”、“双师资格”、“双师等级”教师的资格认定。

5.通过签订合作合同,明确校企双方的责、权、利

校企合作中存在的责、权、利划分不清的问题,可以通过在校企双赢的原则下,共同制定合作合同来解决。如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在校企合作合同中明确:在学生培养方面,学校负责理论课程的教学,合作企业负责实训和学生实习的教学;学生考核方面,合同规定由校企双方共同考核,考核成绩各占50%;校企共建的实习基地,企业对高校的投入拥有使用权,高职院校拥有所有权;在校企合营的公司里,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成果,属于校企双方共同拥有等等。

参考文献:

[1]陈芳柳,陈莉平.国内外产学研合作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

[2]刁叔钧.美国高校产学合作教育的兴起与发展[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校企合作实践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036-03

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随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争取企业和学校高度融合、转变实训基地建设方式、创新实训教学模式,成为高职院校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如何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建设实训基地建什么、如何建,一直困扰着高职教育工作者[1]。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充分发挥示范专业优势,与国内外企业高度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培养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基于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的重点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高职高专院校与企业间展开合作,创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既作为校内教学课堂的拓展,同时也实践了教学体系的创新,为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找到了一个不错的模式与平台[2]。形成一定规模、运行机制规范、教学体系独具特色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可以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在高职高专的实训基地建设中起到示范辐射作用。

高职教育要办出特色,办出生机和活力,就必须坚持面向市场、着眼当前、培养受社会欢迎的有较强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而实训基地建设则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3]。与企I高度融合,建设生产性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实训教学内容源自于企业的真实生产项目,实现了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的一致,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完成工作项目。

2.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入手,与行业企业合作,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考核标准,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围绕技术标准和生产项目组织教学实现了人才培养规格与职业资格标准一致,课程内容与企业最新技术发展的一致,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

3.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和企业的生产条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实践能力,为企业提供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优秀人才。

4.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与企业紧密结合,联合承接生产应用课题以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项目,将科技成果产品化,为社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整体水平。

二、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

(一)工学结合,内外并举

1.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工学结合的要求,创新高职人才培养理念。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教学安排有机衔接,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有机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学生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在学校学习,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室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生产制造的基础能力和职业道德;在真实生产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通过真实的生产任务的完成,具备准企业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第三学年上学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具备企业人的生产现场操作、管理与组织能力。在第三学年下学期回到学校完成毕业设计,具备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这种培养模式可以让学生完成从学生到企业人的顺利转变,实现零距离就业,如图1所示。

2.与企业高度融合,建设内外并举、校企共享的实训基地。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中,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资源,进行密切的校企双向合作。利用学校所拥有的科研、技术优势为校外实习单位提供相应的服务,为校外实习单位开展相应的培训。学校聘请校外实习单位专家担任学校的兼职教授,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为学生作报告,参加学生毕业论文答辩,使学校和校外实习单位双方的合作能真正实现双赢,同时也为企业输送企业所需的高技能型人才。

(二)基于真实生产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内涵[4]。学院根据企业所需人才的培养目标,与企业合作共建的校内实训基地具有真实的生产环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包含引进企业、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体系、实施教学过程、评价教学效果、建立长效运营机制等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5]。

1.依托行业企业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校企深度融合,工学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充分利用武汉城市圈工业制造基地和发挥城市圈优势制造业的能力,以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为原则选择合作企业。与博世力士乐公司共建了具有企业氛围和先进管理模式的“现代传动与控制技术实验实训中心”,在校内还建设了具有真实生产环境的省级先进制造技术实训基地,满足各专业实训教学的需求。

2.深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按照实训基地的生产流程和生产岗位要求,逐步形成“以满足行业需求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教理念和高职课程体系,从而推进“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图2所示为《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

3.建立长效运营管理机制。在校内实训基地运行管理上,建立长效运营机制,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优质资源效能。建立技术能力精湛、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通过这支高素质团队,保证实训设备高效运作。开发具有职业特色适合教学及培训的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材、课件、教学项目、实训指导书、项目实施评价标准等。同时,以项目为契机,逐步建立和完善集生产性实训、职业培训、师资培训、技术服务和产品研发于一体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管理机制。

(三)基于职业发展的区域性发散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基地除了作为实训教学、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等平台外,还是开展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就业指导、服务社会等工作的多功能场所[6]。

1.扩大校企合作基地规模,丰富顶岗实习内容,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整合省内外企业资源,建立区域发散性校外实训基地。在湖北省内,以挂靠湖北省知名机械类、制造类、机电类、电气类、工程机械类等相关企业建设基地为主线,重点建设机械制造类、机电一体化类的实训基地建设,为湖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建设培养急需人才。另一方面,面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跨省建立省外实训基地,积极与相关行业联系,筹建培养型、就业型的实训基地。

区域发散性校外实训基地的形成使得学生顶岗实习的内容更加丰富。顶岗实习内容涉及数控机床操作、零件加工工艺编制与编程、电气控制设备安装与调试、机械设备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维护维修、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维修、液压与气动设备安装与调试等方面,较好地满足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过程中的普工工种顶岗实习、中高级工技能岗位顶岗实习及胜任中高级工岗位工作的三阶段技能提升要求,促使学生顺利适应企业的生产状况及生产要求,增强就业竞争力。

2.校企共同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为规范校外实训基地管理,与合作企业协商,制订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明确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内容、M程。制订专业实训教学文件,包括实训教学课程标准、实训教学方法、考核办法、质量检查等内容。建立校企双方合作制度,包括订单培养制度、毕业生安排制度、教学资源共享互用制度、教师挂职锻炼制度、聘请兼职教师讲学制度、合作开发制度等,从制度上保证了学生能在校企合作基地正常地开展顶岗实习学习活动。

三、结语

校企合作取得的成果和发挥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实现校企双赢的有效途径和基本方向。在今后,我们将会更加深入地研究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建设,并不断探索整合教育资源的机制,建立与企业互动互赢、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创新实训基地管理机制,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薛叙明.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3-17.

[2]李莉.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及过程研究[J].成人教育,2011,(7):39-40.

[3]姚丽梅,王玉生.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7):49-50.

[4]汪临伟,李良仁.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1,(8):44-45.

校企合作实践范文第4篇

学院建立了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以合作办学、就业和共赢为目标,以各种形式相互融入、相互开放,形成校企共同发展。学院依托政府,借助企业资源平台,成立了以行业企业专家、学校领导、教学骨干等人员组成的校企合作办公室,系部成立了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院从组织、制度、人员和资金等四个方面确保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第一,组织保障。对于华强动漫班,学院特别成立了校企合作领导办公室,推动该项校企合作成果的进行。在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校企合作过程中,强化组织保障,加强对该班的组织领导,学院成立了“华强动漫班领导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教学工作纪检财务副院长及合作企业的领导分别任副组长,系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华强动漫班教学工作小组和华强动漫班后勤服务工作小组。前者负责华强动漫班的日常教学工作,后者负责项目建设的日常运行管理,落实领导机构的各种决定,统筹、协调解决华强动漫班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定期向领导组汇报具体建设情况。第二,制度保障。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为加强华强动漫班的管理,确保良好的教学秩序,保障学生合理权益,鼓励学员积极向上,校企双方还共同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如《华强动漫班学习就业协议》、《华强动漫班教学管理规定》、《华强动漫班学生管理规定》、《华强动漫班奖学金实施办法》、《华强动漫班经费管理办法》等。依托华强动漫班合作办学经验,强化校企合作,推动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内容全面展开,我院拟定并完善了《校企合作管理规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管理规定》、《企业奖学金制度》、《实习生行为规范》、《实习生管理手册》、《企业对实习生管理规定》、《教师参加专业实践锻炼实施办法》、《关于教师进修培训的实施办法》、《关于引进企业人才的实施办法》、《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制度。第三,人员保障。在华强动漫班领导组统一指挥协调下,确定院各职能部门任务范围,实行负责人责任制,明确各级负责人、各级分管小组的职责。同时,学院有专门的系部———软件工程系专门负责华强动漫班的管理和服务等工作,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办好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师资是关键。为此,学院从一线动漫企业中遴选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动漫专家深入专业课堂进行教学。第四,资金保障。为了确保华强动漫班正常运行,校企双方协商制定了《华强动漫班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设立华强班独立资金账户,做到双方共同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具体地说,校方负责设立专门的银行账户,用于华强动漫班相关费用的收取和支出。账户由双方共同管理,账户资金专款专用,用于华强动漫班相关费用支出。华强方负责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学院安排代表参与相关资金使用计划的审定,资金使用计划审定后,相关资金按计划用于华强动漫班相关支出。校企双方均有权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实践证明,这种资金保障模式有利于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

二、校企合作华强动漫班的创新点

(一)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华强动漫班是一种新的校企合作动漫人才培养形式,双方在校企合作机制上进行一些探索与创新。首先,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为此,学院与华强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签署《校企合作协议书》和《华强动漫班合作培养协议书》;其次,加强组织保障:学院成立了“华强动漫班领导组”,由院长直接担任组长,分管教学工作纪检财务副院长、合作企业的领导任副组长,系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华强动漫班教学工作小组和华强动漫班后勤服务工作小组,并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最后,建立了各种制度:从人员保障和资金保障等方面,规范和保障校企深度合作的实施。

(二)创新动漫人才培养模式

华强动漫班的成立是我院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一种新的探索与实践,同时,也是为满足芜湖华强文化科技公司动漫用人需要而开设的。进入华强班的学员都签定了《华强动漫班学习就业协议》,定向培养、保障就业。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依据华强先进的动画制作流程岗位需求,华强动漫班采用“三分法”动漫人才培养模式。在“三分法”教学实践中,进行分阶段、分梯次构建各种动画项目的制作和任务,让学生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学习中不断提高岗位技能,使学生在完成各层次既定项目和工作任务的同时,实现在校学习到岗位工作的零距离过渡。通过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企业技能强化需求双重标准培养,培养学生取得“双证书”,即“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培训证书与大专文凭,达到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同时获得的目标,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

(三)创新动漫人才培养管理机制

为了校企合作华强动漫班的顺利进行,保证教学质量,双方联合成立了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共同制订了《华强动漫班学习就业协议》、《华强动漫班经费管理办法》、《华强动漫班教学管理规定》、《华强动漫班学生管理规定》、《华强动漫班奖学金实施办法》等管理制度,规范和保障校企深度合作的实施;考虑华强动漫的学员来源的多样性,为了鼓励学员,提高竞争意识,华强动漫班施行阶段性考核机制,给予优秀者奖励,不合格者将被淘汰出该班。

(四)创新动漫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

华强动漫班的合作协议是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和华强公司经过长达半年之久,十多个来回的讨论、谈判才达成的合作协议。对学校、公司、学生合作三方的责任和义务有明确具体地规定,可操作性强。华强公司已经把该合作模式应用到多所高校的合作中。2010年3月22日,与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联合成立“华强动漫班”;2010年5月19日,辽宁美术职业学院成立“辽美华强动漫班”;2010年10月14日,与株洲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华强动漫班”;2010年12月16日,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华强动漫校企联合培养班”;2011年3月24日,与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华强动漫班”。多所高校的加盟,均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三、校企合作华强动漫班存在的不足之处

华强动漫班可以说是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一种办学模式,对推进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进行一年多的实践中,经过梳理,我们发现该班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下列不足之处:

(一)校企合作的政府职能和机制不完善

华强动漫班是为充分满足华强科技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迅速发展的动漫人才需求,特别是为方特二期梦幻王国的顺利投资运营需求,在芜湖市委市政府的建议下成立开设的。华强动漫班建设过程中,市有关领导高度重视,多次携华强集团领导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考察,并希望学院利用自身优势为华强集团培养急需人才,服务芜湖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但政府没有出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相关的政策法规,致使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体制和模式缺乏,使得该班开办受资金、设备等限制,这都制约了校企合作培养动漫专业人才向更深更高水平发展。

(二)校企合作双方人才培养理念差异较大

校企合作实践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校企共建 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

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性 ,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在校期间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的主要场所 。实践教学体系构成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成功与否,真正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关键 。

一、实践教学教学特色设计

1.定位要准确,以就业为导向

1.1课程内容侧重于符合企业实际工作模型。

1.2不仅能设计网络工程,强化网络安全工程等内容,更加符合企业的未来发展需要。

2.突出实用,以解决实际岗位问题为核心

2.1集中学习通过解决企业实际岗位问题,获取相当于获取工作经验。

2.2明确提供网络问题,验证学习效果及总结。

3.目标教学法,符合网络工作特点和学习规律

3.1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沟通表达能力为职业素质核心。

3.2训练主线:理论讲解、实验练习、解决问题、学习讨论、综合项目、实践活动

4.科学完善的职业素质训练体系

4.1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讨论课和活动课,用于提升学员的职业素质

4.2提升学员的学习能力、学习信心,营造企业真实工作环境来训练职业素质,完成学员实际工作经验在学习中得到积累。

5.实践课程全新目标教学法

目标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紧密围绕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训练原理理解、实验练习、复习巩固、 学习讨论、综合解决问题、实践活动这 6 个方面提升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

从以上述5个支持可知,实训平台需要实现的关键目标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管理、项目管理、教学资源四部分。根据关键目标确定实训平台组成,实训平台由1个库、2个系统、3个环境、1个工作台组成。?对实训平台组成部分的说明如下:①资源库,存储由教学设计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学材料、实践案例、教学策略、试题测验、工具素材和文献资料等。②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包括教务支持和教学组织两部分。教务支持包括课程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师和学生的档案管理等;教学组织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导入、教学实施、教学反馈和教学评价。③项目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包括 对网络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和对专题的管理。④教学环境,完成教学具备的条件,包括白板、投影、电子教室等。⑤实践环境,完成项目实践具备的条件。⑥设计环境,完成教学设计具备的条件,包括多媒体制作的软硬件。⑦实训工作台,教师和学生完成教学和实践时的主要工作界面,该界面可个性化定制,包括门户、页面、 部件、内容和资源等层次的管理和定制;另外教师或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工作台对整个实训平台的系统进行设置。

二、实验室建设思路

因网络设备技术含量较高、参数配置繁杂、更新换代快等特点,实验室建设应由企业工程师、教育专家及一线教师共同论证,并结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全面考虑。树立以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同时兼顾职业认证培训功能、高校师资培训、高校技能大赛社会服务功能等,引进满足实践教学要求的网络设备,采用先进管理模式,加强实训室师资队伍建设及实训教材建设,切实发挥实训室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三、合作共建实验室,达成多赢局面

采取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其效果如下:

1.校企双方、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

2.校企共建实验室模式,即学校与企业合作,双方共同进行实验室建设,校方与企业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通过合作共建实验室,达到双赢。合理有效的规划建设共享实验室,可以达到学校、企业、学生多赢的局面。有效助推了学校网络技术教育和人才培养。

3.校企共建实验室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有效补充,校企共建实验室是解决高校实验室建设经费不足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校企共建实验室基本内容

实验室建设内容:“5+1”网络工程教育合作方案,即5个主要方面 + 1个论坛,具体如下:

①教学平台合作、②高校师资培训、③校园科技推展、④职业资格认证、⑤就业促进工程 和网络工程论坛。

①教学平台合作

1)共建网络人才培养基地。企业结合学科情况及教学现状,向学校提供教学、所需要的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核心设备,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学校则提供实训场地,购置了附属设备。

2)教学(生产)实习基地。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3)网络教学平台。企业应搭建了远程教育平台,为高校的专业学习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②、高校师资培训

1)高校教师培训班。

合作企业每年定期举办高校教师现场培训班,为高校网络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2)专业师资认证。

通过专业认证的考核,对高校从事实验教学的老师进行师资认证,对通过考核的老师颁发师资资格证书。

3)高级研讨班、研修班。

邀请高校老师积极参加研讨班、研修班。推动网络工程专业教研和学做一体化,并不断创新提高水平。

{3} 校园科技推展

1)校园宣讲会。

合作企业定期组织高级讲师和资深技术专家

到高校做系列技术讲座,讲座内容涉及专业相关行业发展趋势、行业动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

2)全国高校专业技能大赛。

为了激发高校学生对网络技术的热情、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实力、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创新思维与实践动手能力的网络优秀人才。企业和院校合作每年举办一届全国高校专业技能大赛。

④专业技术认证

为了满足社会对实用型、应用型网络人才的需求,合作基地推动并组织实施了一系列专业技术认证项目。

⑤就业通道建立

合作共建企业及其合作伙伴联合了行业内的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大学生实习就业基地;另外,合作共建企业为人才与用人单位搭建了专业的人才交流平台,每年向行业推荐毕业生。 再次,对全国高校专业技能大赛中发现的具有独创造性及市场前景的网络项目提供一定支持。

高等院校网络人才论坛

论坛是学科教育、网络人才培养方面层次进行交流。是院校和企业深入开展交流重要平台。

高职院校在实训室建设方面,不能仅仅局限于设备的采购,只要与企业进行充分沟通,使企业看到深入合作潜在的经济利益,企业就会愿意建立校企战略合作关系。这样就可以发挥各方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