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企合作辅导员工作计划

校企合作辅导员工作计划

校企合作辅导员工作计划

校企合作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清远 511510)

摘要:台湾已经进行了60年的建教合作,该模式对大陆高职院校的实习管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大陆可以参考台湾的建教合作法律法规来规范和促进校企合作。通过建立严谨的合作项目审批制度以保证实践教学目标;通过实施充分有效的岗前教育以预防实习事故的发生;通过建立院系两级访视(巡点)流程以保障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关键词 :台湾;建教合作;实习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4-0088-04

作者简介:徐吉祥(1977—),男,硕士,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食品加工与质量管理。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两岸高职教育‘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GJA114011);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重点课题“借鉴台湾UACN的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编号:JG12002)

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与大陆“工学结合”可以基本对应的“台湾建教合作”从1954年“台湾教育部”颁布《建教合作实施方案》开始正式发展,至今已经有60年的历史。

台湾的建教合作是“建设”与“教育”双方合作的一种极具经济功能及社会适应性的职业教育模式,主要包括三种形式:一是轮调式,将学生分成两组或者两班,一组在校外实习、一组在校内上课,2个月或3个月轮换一次; 二是阶梯式,一年级和二年级在校内上课,最后一年在合作单位实习,类似于大陆的“2+1”模式;三是实习式,利用假期或是课余时间去实习,一般传统式教学多采用寒暑假让学生去业界实习的方式。台湾的建教合作通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系统的管理模式,对大陆工学结合的开展,特别是对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存在的校外实习管理不善的问题,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台湾建立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以规范建教合作教育的管理

1954年,台湾“教育部”颁布了第一个建教合作的法令——《建教合作实施方案》来规范建教合作教育实施的全过程。60年来,建教合作法规经过多次修订,形成了由《职业学校法》、《高级职业学校建教合作实施办法》、《高级职业学校轮调式建教合作教育作业规范》、《高级职业学校阶梯式建教合作教育作业规范》、《高级职业学校实习式建教合作教育作业规范》、《建教合作之学分采计作业细则》、《申请办理建教合作教育班注意事项》以及《建教合作教育班合约书》等组成的法律法规体系,使建教合作有法可依,能够保护学生权益,保障教学质量。

大陆职业教育方面的法规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之外,基本没有关于职业教育的具体实施办法或细则,特别是对校企合作、实习管理方面的全国性的法规基本是空白,目前只是在浙江宁波市有针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法规《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于2009年3月开始施行。大陆当前非常有必要出台促进校企合作的法规规范,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台湾教育部门严格审批合作项目以保障建教合作教育质量

台湾的《高级职业学校建教合作实施办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建教合作应由学校向各该主管教育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经核准后始得办理之。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得聘请建教合作专家学者、业界代表及学校代表等组成建教合作审议委员会,审核学校所提报之申请案;并得视业务需要,于核定前组成专家小组,办理建教合作机构现场评估。”

审核包括对申办学校条件的审核、合作机构条件的审核(使用“建教合作机构评估评估书表”)、办理建教合作班资料的审核。对建教合作班的审核资料规定尤为细致,《申请办理建教合作教育班注意事项》规定审批资料中必须包括12个定制表格资料。其中,表1是“建教合作教育班计划书”,包括15个方面的内容,主要项目为“训练科别及人数”、“建教合作机构具体情况”、“建教合作期限”、“行政组织:成立建教合作教育协调会议,每学期至少开会一次,必要时得临时召集之。其成员由学校实习、教务、训导(学务)、辅导、相关科(学程)主任、建教组长、生活辅导组长、导师、家长代表等与建教合作机构指定代表组成轮调式建教合作协调会”、“课程教学计划、“考核”、“辅导计划”、“师资”、“技术生津贴与福利”及“结业与就业”等;表3是保证学校与合作单位师资的“申办科别专任合格教师名册”;表4是“训练员(辅导人员)名册”;表6是保障生活心理辅导的“技术生辅导计划”;表7是保障技术辅导的“技术生训练计划”;表10是“建教合作机构变动之技术生安置辅导计划”,具有应对情况变化等方面的要求,还详细规定了需收集的相关证明文件;表11是“工厂登记证复印件或商工登记资料(务必加盖与正本无异及建教合作机构公司章与建教合作机构负责人章)”;表12是“劳工保险局保险费缴款单、异动被保险人计费清单复印件(务必加盖与正本无异及建教合作机构负责人或相关承办员章)”。

对比台湾,大陆很多高职院校在实习审批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订单班”有时是为了满足企业的用工需要而仓促成班,审批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在解决学生就业压力、个人感情等引发的思想问题和社会阅历贫乏导致的人际关系问题方面的辅导安排;对实习单位的条件是否符合要求没有设定标准;实习生校内和校外导师的确认没有具体规定等等。以上问题都可以参考台湾《申请办理建教合作教育班注意事项》规定的审批资料要求加以解决。

三、台湾建教合作教育作业规范规定了明确的岗前教育学习时数

为了避免由于实践经验不足所导致的操作事故、人身安全问题和劳动争议等问题的发生,台湾的《建教合作教育作业规范》明确规定:“学生进入建教合作机构前,应由学校会同建教合作机构办理至少四十小时职前训练,其课程应包含该行业之专业知识、安全卫生、职业伦理道德及劳动权益等相关知识。有关训练经费,由学校与建教合作机构共同负担。”

台湾主管部门还要求学校必须向学生发放《建教合作班学生权益须知》。该权益须知总共有五十条内容,主要包括:合作单位不得强制技术生担任繁重及有危险性或工作场所有影响健康之虞的工作;因健康或其他正当理由,不能接受正常工作时间之学生,合作单位不得强制其工作;合作单位也不得于例假日及午后8时至次日早晨6时之内安排工作;合作单位若需实施超时训练,必须征得技术生及家长同意;合作单位应以技术生为被保险人,并以合作单位为投保单位,参加劳工保险;学校必须协调事业单位与技术生签订训练契约,以保障建教生于职场实习期间之相关权益;学校必须提供建教班学生申诉专线,等等,内容非常细致。

大陆高职院校学生近年在实习期间经常发生一些工伤事故,学生从实习单位不辞而别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同时也有学生在权益被侵犯时不知如何处理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发生同部分学生未接受过系统的岗前教育有很大关系。大陆可以借鉴台湾立法规定岗前教育学习时数,规定岗前教育必须包括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充分了解实习过程的具体要求和保障自身权益的方法及途径,建立有效的学生与学校、家长与学校、企业与学校之间能够进行顺畅沟通的途径,明确劳动保险的投保单位并落实学生实习期间所需的相应保障措施,特别是建立学生实习期间的申诉专线,如此将可对以上问题的发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四、台湾建教合作教育建立和实施了职业技术生辅导计划

以台南立德工业家事学校为例,其辅导计划包括技能辅导和生活辅导两方面,生活辅导的内容与要求并不低于技能辅导的内容与要求。

技能辅导包括基础训练、岗位轮调训练、补充训练和专精训练等四个方面。每个方面的训练内容和时数都做了详细规定,其中专精训练以取得丙级技术士证书为目标,是为提升技术生技能水平,针对日后毕业、升学、在就业市场或公司晋升职务等方面的需求特别加强的训练。

生活辅导规定建教合作机构应设置辅导人员,并加强与学校及家长的联系,以达成辅导的功能;学生在建教合作机构期间,学校应定期或必要时指派导师或相关辅导人员协助建教合作机构辅导技术生,使技术生得到良好的适应与学习;学校辅导人员赴建教合作机构辅导技术生,应检视学生住宿环境、了解学生的适应与学习情形,如发现有归责于建教合作机构的缺失,应向建教合作机构反映以实时改进,返校后应提出辅导访视报告。

大陆高职院校的实习计划一般只有技能训练计划(且计划往往比较粗糙)而没有生活辅导计划。大陆可以借鉴台湾学校的技能训练计划充实现有的实习计划,借鉴台湾学校的生活辅导计划增加实习辅导项目,让学生在实习机构接受训练期间,在享有应得的福利待遇的同时遵守公司规定。大陆学校与合作企业应共同合作,帮助学生制定自信、有目标、有理想的生涯规划。

五、台湾建教合作教育建立并实施了主管单位与学校的双重访视制度

与大陆高职院校在实习管理中普遍实施的“巡点”相对应的是台湾建教合作教育中的“访视”。台湾的访视由教育机构和教育主管单位实施,教育主管部门主要通过访视对建教合作进行监督管理,“对学校办理建教合作予以访视考核,其考核结果绩优者,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应予奖励;办理不善者,应限期改善,必要时得令其停办或不予受理其下次申请案”。

主管机关检查的资料有18项,分别为:“评估表二份”、“建教合作课程计划书”、“建教合作计划书”、“科别班数一览表”、“课程调整计划表”、“学分采计统计表”、“职场学习对照表”、“采计学分成绩考核计划”、“技术生训练计划”、“技术生辅导计划”、“申办科别专任专业合格教师名册”、“辅导人员名册”、“建教合作教育班合约书”、“技术生教育训练契约”、“日班及不加班条款”、“基训费用20%条款”、“访视建议事项复印件(申请免评估用)”、“技术生个人训练计划复印件及其执行纪录复印件(申请免评估用)”。

主管机关使用的“建教合作班合作事业机构辅导访视工作检核表”包括住宿条件、训练契约等17个方面。主要项目为:实习地点是否与评估合格的合作机构地点相符;实习工作岗位是否与原核定的工作岗位相符;学校辅导人员是否亲自至建教生工作岗位检视其环境并询问学生适应、学习情形;建教生住宿地点是否与评估合格的地址(点)相符;学校辅导人员是否检视建教生住宿环境情形;进入职场实习的建教生是否已全数完成技术生训练契约签订;合作机构是否已将训练契约函送当地劳政机关并获同意备案;学校是否指派相关科专业教师赴合作机构查核“技术生训练周记”、“技能训练进度表”及相关部门轮调,并考核采计专业科目之学分;学校辅导人员至该家合作机构办理辅导访视之次数。

学校组织的访视要求也有详细的规定,包括访视工作人员的选派要求、辅导访视日程规划、访视工作内容和访视工作流程等项目。访视工作主要内容包括:要亲临学生工作岗位,视察工作环境有无安全疑虑,询问适应情形,并查对出缺席人员;传达或提醒应办事项;查核训练周记缴交情形,批阅内容,若有反映事项,应实时协助解决;向合作机构询问学生适应情形、技能训练情形及辅导相关窗体记录状况;登载职场实习表现成绩纪录;辅导人员返校之后,必须送交辅导访视纪录表,以便进行后续的查核、签办;建教组依辅导访视纪录,进行网络填报。访视工作流程如下页图1所示。

大陆教育主管部门很少对实习点进行监督检查,大陆如果参考应用台湾的两级管理,可以由院级机构负责进行监督管理的访视,而由二级学院实施一般的访视(巡点)。台湾由学校进行的访视对于阶梯式建教合作模式(与大陆“2+1”相同的模式)的规定:“技术生在建教合作机构实习、补充训练及专精训练,学校应每周指派相关科专业教师实地了解技术生技能训练情形,查核“技术生训练周记”、“技能训练进度表”及相关部门轮调,并考核采计专业科目之学分。”对比大陆部分学校的“放羊式”管理,该内容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大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巡点的频率定为1个月左右,以保障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大陆的工学结合模式是教育部在高职院校大力倡导的教学模式,因为起步不久,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解决碰到的各种问题。台湾的建教合作已经有60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系统的管理模式。大陆可以参考台湾的建教合作法律法规以规范并促进校企合作,通过建立严谨的合作项目审批流程保证实践教学目标;通过实施充分有效的岗前教育预防学生实习事故的发生;通过建立院系两级访视(巡点)流程保障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校企合作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本管理 高校辅导员 人力资源 开发 管理

目前,在我国众多高校中,辅导员队伍的管理一直是高校建设的重心。而制度的不完善则使得高校的辅导员管理出现了滞后现象。为了进一步完善各高校辅导员人才管理的制度,本文从人本的角度诠释了管理好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重要条件。

一、人本管理的概念

所谓人本管理,其基本要素就是要以人性为核心思想,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企业或者个人进行合适的管理。20世纪60年代,人本管理理论初次问世就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受到社会各企业的重视。后随着社会的进步,该理论也不断完善。人不仅是构成管理活动的要素,还是管理活动的对象,所以在管理工作中,人应该是工作开展的立足点和落脚点。

1.管理工作的核心思想。根据人本管理具体理论内容,人在管理中一直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因素。一个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就是以实现人的价值为标准,针对怎样更好调动人的积极性进行探索追究。这就决定了管理活动必须将人性的原则放在管理的第一位,只有以人为中心全面展开管理活动,贯彻实行具有人文关怀的管理政策,才更利于找出企业中所存在的问题。

2.维护人格尊严的重要性。人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尊严是人首先应该享受到的权利。人在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时,必须以人自身的尊严作为基础。要想人在企业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正确的管理方式非常关键。如果管理者不能够做到尊重每一个人,再完善的管理理念也只会变成一副空架子。偏离了以尊重人格尊严为基础思想的企业便会像一盘散沙,毫无凝聚力,企业的未来及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3.强调人员需求的重要性。据了解,人的行为主要由人内心的动机引发而成,而一个人对于生活的各种需求直接促成人的动机。也就是说,人的需求主导着人的行为。基于此,管理者要充分理解人本管理理论的内涵,真正做到关注与重视人员的合理需求,积极运用多种方法来满足人员的需求。人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更加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由此看来,如何妥善处理人员需求也将是人员管理者们需要仔细推敲的难点。

4.充分利用每个人的长处。管理者在为每个人员安排岗位的时候,应提前发掘成员的个人潜能,再按照人员能力层次的不同安排相对应的工作岗位,在有限的空间或时间里,最大程度地开发培养成员对于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对待人才要做到取其所长,补其所短,根据不同人的能力制定一系列的解决提高方针,全面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让人员更好地融入工作,从而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和谐同步发展。

二、高校辅导员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1.合理开发高校辅导员人力资源。对于高校辅导员人力资源的开发一直是高校高度关注的问题,要想确保高校的教育质量,在辅导员的综合质量上就要反复的推敲。在经过严格的规划和筹备后,现基本确定了开发人力资源的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第一,要对人力资源规划进行战略性升级,使之前的不足之处得到完善,把这作为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关键的一步,其主要内容就是对高校辅导员人力资源的引进方案或文件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为高校的长久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第二,辅导员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方法有多种,高校可以不断增加辅导员的学习机会,在不停的学习过程中,应及时与辅导员进行交流,

2.对高校辅导员人力资源进行人性化管理。具体从以下几个个方面展开阐述:第一,要全面系统地检查高校的辅导员人力资源的需求,对高校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规划,首先要确定与高校的发展目标高度一致,再根据相应的高校人力资源政策和高校本校的人才引进战略制定出合适的辅导员招聘计划。第二,辅导员的招聘和聘用。根据前来应聘辅导员职位的人员的自身能力和特点,安排适合其发展的岗位,要用现代化的人才测试的要求严格考验每一位辅导员,以此保障高校人力资源储备人才的质量。第三,及时对辅导员工作予以充分的肯定与鼓励。主要表现为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两方面,两者要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激发辅导员在工作当中的激情,要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对每位辅导员的绩效进行公正客观的评定,争取做到在鼓励辅导员的同时,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工作质量最优化。第四,适当对辅导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培训。一支优秀的辅导员队伍,不仅要拥有高学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在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上也要多加提升,从而实现高校人性化管理辅导员人力资源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校企合作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 大学生 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223-02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一直是一个难以破解的难题。难道真的是我国的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了吗?当然不是,现实状况是,在很多大学生难以找到一份工作,更不要说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同时,很多企业则在不断叹息“招不到合适的人选”。很多事实表明,这种现象的存在与学生的职业素养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有关。中国知网(CNI(I)将职业素养定义为: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满足社会需要”是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那么,高校应该如何培养让社会、让企业满意的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合格大学生?结合笔者从事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实际,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应当主动地拓宽辅导员的工作内涵,加强与专业教师的合作,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教育与培养,为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而发挥积极作用。

首先,辅导员必须从思想上改变过去“辅导员工作主要就是做好‘三管’(一管安全、二管出勤、三管卫生)就OK”的错误观念。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名辅导员,必须牢固树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观点,必须充分认识和理解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品德高尚、技能娴熟、理论知识扎实、综合素质高的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决不能仅只是做好“三管”那么简单,而是要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塑造学生的职业素养中充分发挥辅导员的积极作用。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笔者认为辅导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与专业教师的交流与沟通,分工协作,携手打造学生的职业素养。

(1)主动为专业教师介绍学生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学生的特长。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最熟悉了解学生的。辅导员主动向专业教师介绍每个学生的特点,不仅便于专业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时可以更具有针对性,增强教学效果,而且更便于专业教师在专业技能实习实训时合理分组及分派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做到优势互补,提高学生实习实训的效果。

(2)主动参与教研室人才培养方案和实习、实训计划的讨论与制定。辅导员主动参与教研室人才培养方案和实习、实训计划的讨论与制定,一方面,可以使辅导员在全面了解和熟悉所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实习实训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明确的学习目标,更好地指导学生围绕今后的工作需要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拓展性学习。另一方面,可以使辅导员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实习、实训目标开展相关的班级主题活动,提升班级活动的内涵和质量,让班级活动不是流于形式,而是通过每一次活动,学生的专业技能都能得到相应的锻炼和提升。

(3)协助专业教师做好实习、实训前的策划准备工作和实习、实训后的总结。专业教师由于教学任务比较重,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前的具体筹备工作,这时,辅导员发挥其组织管理能力,主动地指导和督促学生完成实习、实训前的筹备工作和之后的总结工作,对于保障实习、实训活动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辅导员的组织管理能力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升。学生对辅导员的认同感也会在一次次高质量的活动中得以增强。

(四)充分利用早、晚自习的时间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安排相关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使学生通过持之以恒的点滴积累,最终内化为一种职业形象。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积极报考各种相关的职业资格证,努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其次,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除了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具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外,更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因此在配合专业课教师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辅导员还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很多企业界人士认为,职业素养至少包含两个重要因素:敬业精神及合作的态度。敬业精神就是在工作中要将自己作为公司的一部分,不管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做到最好,发挥出实力,对于一些细小的错误一定要及时地更正,敬业不仅仅是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做好公司分配给的每一份工作。态度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好的态度比如负责的、积极的,自信的,建设性的,欣赏的,乐于助人等态度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面对企业界人士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这一要求,辅导员应当认真思考如何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结合笔者以往的带班经验,笔者认为辅导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第一,在深入了解所带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下,坚持“学生为主,辅导员为辅”的原则,有规划地以班、团支委干部为骨干,广泛发动全班同学精心策划和组织召开主题鲜明、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充分发挥主题班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为此,辅导员必须充分认识召开主题班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度重视主题班会的召开,必须真正了解主题班会是辅导员围绕着指定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教育活动,是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重要手段,必须充分认识组织、指导得当的主题班会不仅能启迪学生心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而且能给学生提供施展才华、展示风采的平台,拓宽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空间,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辅导员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年级特征及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行为问题,对主题班会的内容进行总体规划,形成大纲,以指导整个大学阶段主题班会的开展,增强主题班会的整体性、计划性。笔者在以往的带班过程,对学生大学阶段的主题班会做了整体规划。一年级以“适应、认同、守纪、安全”为核心,主要开展适应教育、纪律教育、励志教育、安全健康教育、爱校教育、专业认知教育。二年级以“职业素养”为核心,主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治意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场礼仪教育。三年级以“就业指导”为核心,主要开展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应聘技巧教育、就业政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通过系统化的一系列主题班会活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第二,加强与企业的联系,积极为学生搭建校外实习实训的平台,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到企业进行锻炼。辅导员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和多渠道了解就业信息,把适合学生的岗位推荐给学生,帮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真正走进社会,在职场中运用和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从中发现所学不足、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逐步培养自己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勤学好问等职业精神。

第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及沟通、组织能力。是否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和人际交往、沟通、组织能力日越成为企业择人的主要标准之一。作为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支持和鼓励学生自己策划、组织、开展诸如班级联谊会、朗诵、演讲、篮球、足球比赛和各类文艺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沟通、组织能力,又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团队合作意识。

第四,注重引导学生按企业的要求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迈向成功的关键,而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为使学生符合职业要求,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应引导学生注重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和守时习惯。使学生在日积月累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总之,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教育,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决定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水平。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了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了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必须更新观念,立足本职,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不断拓宽辅导员的工作内涵,多渠道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教育与培养,与专业课教师共同携手,在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校企合作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三导师制;导师选择;工作要点

0.引言

近几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而以往这种由辅导员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负责授课的培养模式,对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存在着不足。尤其是在校外顶岗过程中,辅导员和教师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思想和学习情况,一旦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针对传统的培养模式,为更好的协调教与学关系,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提高教师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更好的履行教书育人的使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系从10级开始实行了“三导师制”——辅导员、校内专业导师、企业导师共同的培养模式。

1.“三导师制”培养模式的优点

1.1建立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交流平台

传统培养模式中,下课之后很难见到专业任课教师,思想问题和学习问题都由辅导员来解决。一方面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由于专业原因,辅导员对专业学习并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每班入学确定了辅导员和校内专业导师,他们共同参与管理和教学,依托班会、讲座、专业知识竞赛,为教师与学生建立了多项交流平台。

1.2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新生入学对所报专业缺少认识和未来目标不明确,常常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就业对所从事的职业没有充分了解,盲目就业,不愿从基层做起,嫌待遇差,频繁地换工作等。针对上述情况,从学生入校开始,由校内导师进入专业介绍和职业介绍,通过介绍施工企业的职业要求、工作环境、岗位特点、职业道德守则,让学生对自己以后从事的职业性质和要求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正确估计自身能力,正确定位自己的职业目标。

1.3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学生顶岗是培养合格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由企业导师和辅导员、校内导师共同指导学生。通过校企三导师的交流,学校能够了解到企业的人才需求和最前沿的专业知识,从而调整教学计划和结构,实现教师科研与实践共同发展,从而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2.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选择

导师的影响是“三导师制”模式顺利良好运的重中之重,导师的指导和榜样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导师的积极和敬业是关键。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引领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需要对学生有责任心、爱心、细心、耐心的思政人员来承担该项任务。

校内导师是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根据专业和特长,依据自愿原则选定所带班级。而且系部又按职称结构建立 “以老带新”的团队导师组负责同一个班级。在指导学生的同时,老教师、骨干教师也对青年教师的发展给予指导,使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得到快速的提升。

企业导师除了聘请校企合作单位的技术骨干人员外,还邀请学生顶岗单位的技术人员作为校外企业导师。通过企业导师,可以对学生跟踪随时随地的进行指导。

3.专业导师工作要点

3.1班会、学生座谈会

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班会活动或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动态,主要为学生解决专业方面困惑和就业指导,特别是学生所关心的就业问题。通过介绍施工企业的职业要求、工作环境、岗位特点、职业道德守则,让学生对自己以后从事的职业性质和要求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正确估计自身能力,正确定位自己的职业目标。

3.2 跟班听课,同任课教师交流

每月跟班听课一次,并每个月与所带班级的任课老师碰头座谈,通过了解学生出勤情况、教与学的动态,配合辅导员做好“学习成绩差、就业能力差、自控能力差、社交能力差”的问题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对本专业的兴趣,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3.3专业知识讲座

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专业知识讲座,通过座谈了解学生关心的专业热点和迷惘问题等进行本专业知识讲座。增长学生专业知识,同时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基本内容、学习方向,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自己将来的就业形式。

3.4专业技能竞赛

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专业技能竞赛,结合每学期课程设置情况选择技能竞赛项目,通过专业导师和学生一起策划组织,导师帮助建立并指导学生兴趣小组开展活动。旨在激发同学们对专业技能兴趣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激发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了他们相互的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他们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提供了一个交流和竞争的平台。

4.实践案例记录

专业技能竞赛活动记录表

5.结语

“三导师制”模式的推行,使我系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企业导师对学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表示愿意签约顶岗学生。作者作为导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帮助学生找到了职业定位、角色转变和职业规划,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去,为其将来的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与企业导师的交流和沟通,能将自己的知识与技术应用于实践生成中的同时,也将不断吸收企业的精髓和丰富的经验,接受行业新技术新理念,使高等职业教育能更切合企业的发展需求,达到双赢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校企合作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教练式,培训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辅导员是高校行政管理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实施者与指导者,具备更为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素质对于学生个体健康成长及学校良性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高校青年辅导员作为一类特殊群体,由于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因此培训是提升其自身素质与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传统的培训模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与专题讲座为主,目的是传授理论知识,满足辅导员对于法律、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需求。这类培训形式较为单一,缺乏互动与交流,使得辅导员特别是青年辅导员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大大下降。而教练式培训区别于传统培训模式,注重沟通交流与方法的传授,鼓励被教练者自己解决问题,这种新型的培训模式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和发展前景,在各类企业争相引进的同时,高校对辅导员进行教练式培训,开辟了教练应用的新领域。

教练技术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被赞誉为21世纪最具革命性和效能的管理理念,在我国虽然引入晚、基础薄,但发展非常迅速。2013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在全国范围内规范“企业教练师”职业标准、监督教练培训质量、并对培训学员进行考核及颁证。同年8月31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倡导设立“中国企业教练联合会”,并由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十多家教练机构作为理事单位发展“企业教练师”职业培训项目,推动整个教练行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教练行业将会发展成为最热门乃至最具有潜力的新兴行业,企业教练技术也将在不断发展中趋于更为完善并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教练式培训在高校辅导员培训中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实践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培训效果不明显,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以某高校青年辅导员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与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以期能够帮助高校更好的认识教练式培训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推动高校领域教练式培训的发展并提升青年辅导员管理效率,这一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指导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高校青年辅导员的教练式培训效果研究

本文以北京某高校接受教练技术培训的高校辅导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基础访谈结合问卷发放获取基础数据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群体的特点是25岁以下、系统学习教练技术1年以下且未取得教练相关专业资格认证,以高校青年辅导员视角下教练在实施教练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对其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的帮助程度为切入点,进一步了解教练式培训效果。

通过对已有研究及文献的归纳总结,本文将辅导员眼中能够显著提升其能力并促进职业发展的教练特质定义为教练有效性特质,将收集到的问卷结果运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因素分类和维度划分。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显示,教练是否为辅导员提供各类实践机会、鼓励沟通、提供资源支持、鼓励学以致用及评估效果等细分指标为一类,将其命名为教练对辅导员的支持与授权程度;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教练对培训计划的科学性制定、监控、计划的适合性、确保计划的达成、提供资源支持和让辅导员加强自我管理等指标划分为同一维度,定义为教练对计划的制定与监控;将教练对辅导员绩效水平的评价、协助建立督导员的绩效目标、分析辅导员的学习风格等指标划分为同一维度,定义为观念分析。如表1所示将维度划分为支持与授权、计划制定与监控、观念分析。

注:括号内数值为标准差,括号外数值为得分均值。

如表1数据所示,总体而言,三个维度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支持与授权、计划制定和监控及观念分析,得分均值对应为5.71、5.52及5.33。具体而言,支持与授权维度中,辅导员普遍认为教练提供实践机会、意见反馈和交流讨论的方式对于其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提供帮助的程度最大,其次是鼓励和支持他们学以致用,而帮助评估目标达成效果并分析阻碍因素得分最低;依据科学的步骤和过程制定技能提升计划在计划制定与监控维度中得分最高,为组织运用时空条件锻炼技能并获得经验次之,得分最低的是把握提供支持的分寸;最后,在观念分析中,帮助分析学习风格并找出影响学习的障碍因素得分最高,而帮助评估个人绩效水平及对团队所做贡献状况得分最低,且差异明显。

表1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就青年辅导员而言,作为一名被教练者,认为教练能否为其提供实践机会、意见反馈和交流讨论,鼓励和支持学以致用,依据科学的步骤和过程制定技能提升计划对其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可以提供显著帮助。然而能否帮助他们评估个人绩效水平及对团队所做贡献状况、把握提供支持的分寸、评估目标达成效果并分析阻碍因素得分普遍偏低,对于个人提升帮助不大。

注:括号内数值为标准差,括号外数值为得分均值。

如表2所示,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将被调查者按性别进行划分:男性普遍认为,教练在对个人能力提升与职业发展所做的帮助中,计划制定与监控最为重要,其次是支持与授权,最后为观念分析;而女性认为帮助程度依次为支持与授权维度、计划制定与控制、观念分析。就单个维度来看,男性认为教练在计划监督与控制、观念分析中所做帮助更能提升个人能力促进职业发展,而女性认为支持与授权维度更为重要。但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验证后发现性别对于上述三个维度上的评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研究结论与启示

通过访谈及问卷整理,笔者得到以下结论:1.高校青年辅导员普遍认为能够帮助他们显著提升个人能力并促进职业发展的教练应具备的教练特质包含支持与授权、计划制定与监控、观念分析这三个维度;2.教练能否为被教练者提供实践与交流反馈的机会、鼓励并支持其学以致用、科学的制定个人提升计划这三类指标被认为更加重要;而能否帮助被教练者评估个人绩效水平及对团队所做贡献状况、把握提供支持的分寸、评估目标达成效果并分析阻碍因素这三类指标得分最低,对于被教练者个人而言帮助作用不大;3.被教练者按性别区分后,虽对各维度的教练特质评价分数存在不一致性,但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后得到的结论是性别对其评分的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通过上述数据结论我们可以清楚认识到,从青年辅导员这一被教练者的角度而言,他们所感知的能够帮助其提升个人能力促进职业发展的教练所应具备的特质应包括支持与授权、计划制定与监控、观念分析这三个维度,因此教练一方面应努力增强自身在这些方面的素质,为学员提供更优质的辅导与培训,进而帮助他们达成自我目标;同时也需要针对被辅导学员的特点优化培训方式,有差异化的选择适合于不同群体的教练式培训内容。对于性别导致的上述维度评分差异,笔者通过调研访谈以及相关文献的查阅,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解释。第一:男性自身计划制定与执行、自我约束力都较弱,因此教练作为第三方采用指导监督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而女性虽在这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但缺乏安全感,需要有力的支持,因此女性认为教练对个体支持与授权的程度会显著影响其能力提升与职业发展;第二,通过访谈了解到,大多数被教练的青年辅导员都期望教练具有尊重他人、认真负责、保密、沟通能力及激励能力等各类胜任素质,但由于教练专业技能及水平的影响,导致学员评价存在一定偏差,有可能因为自身教练在某个维度上的行为影响对整体教练团队的认识;第三,由于调查对象数量有限且群体限制在25岁以下、系统学习教练技术1年以下且未取得教练相关专业资格认证的高校青年辅导员,因此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性。

本研究的落脚点在于通过对高校青年辅导员视角下教练式培训效果的研究,对广大高校、辅导员个人和高校学生形成理论借鉴和管理启示,冀希在扩大教练影响力的同时,进一步为高校辅导员提供指导,深化教练行为技巧并提升教练能力;同时为高校广泛引入教练技术培训和指导教练行为提供参考,以便更有效的开展学生工作,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埃里克.帕斯洛.领导:教练和顾问[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2]黄敏.企业教练的有效性与胜任素质模型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陆烨.教练型培训师胜任特征模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