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企业属性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属性资源管理论文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基本目标和问题

企业作为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组织,需要调整自身的要素使用数量,来实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条件下的最优产量,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最优价格。因而在短期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通过自身的规划和岗位设计,调整人员使用数量,并在长期通过技术的改进,提高特定要素组合的总产出水平。对体力劳动者的使用和评估主要侧重于人员使用数量方面,而对脑力劳动者的管理方面,则更加侧重于对企业的生产函数的变动的核算方面。为企业制定并实施最优的体力劳动者使用数额和脑力劳动者使用规模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基本目标。但是在目前,由于企业管理手段和经营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着和其他管理部门相脱节的问题,因而员工的绩效评估结果往往不能真正意义上反应要素的市场价值。其次,在员工选拔方面,由于众多大中型企业需要配合国家的政策号召,承担起一定的解决大学应届生就业问题的社会责任,因而将面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受到非市场化因素影响的情况。最后,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存在大量的官僚化部门,这些部门人数较多,且其成果难以通过市场价值进行核算,需要制定与之相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以保证这些部门发挥自身的效能。

二、将市场环境融入到员工绩效评估过程当中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同企业管理的其他部门的工作脱节的问题,事实上表现为企业的员工绩效和企业产品的市场价值联系不够紧密。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决策原则,企业的员工薪资应当同企业产品的价格成正比,和员工的边际产出水平呈正相关,同企业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成反相关关系。这就意味着,产品价格的上涨应当同员工的薪资浮动相匹配。事实上,指数化浮动的工资能够在提高员工收入的同时加强员工的责任感,减少员工因为实际收入的减少而丧失工作积极性的情况的发生。在我国目前的企业经营过程当中,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当中考虑到厂商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和市场结构的较为少见。将体现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需求价格弹性引入到员工的绩效当中,能够充分的体现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化的要求。

三、对大学生的录用应当与培训进行结合

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安排,大中型企业应当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解决一定比例的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国家的政策规定体现出来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的高度关注,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依旧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众多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受到的教育和培训往往和企业的现实需要存在着一定的脱节,对高校在校生进行培训所需要的时间成本对于企业而言是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为了减少对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培训成本和选拔成本,主动将一些操作难度相对较低的岗位转化为可以提供给高校在校生进行实习的机会,就成为了企业目前可以选择的一种人才选拔方式。在实习的过程当中,可以对工作能力比较突出的在校大学生进行甄别,而实习岗位的员工使用成本相对于正式员工是明显偏低的。在单位实习的在校大学生并不享有签署正是劳动合同的员工所应当享有的劳动福利和社会保障,能够给企业降低大量的人力成本。与此同时,实习过程当中,在校大学生能够解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市场当中的现实需要之间存在的距离,并以此为契机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四、提高对非体力劳动部门的人力资本价值计量

作为体力劳动者,其产出可以通过产品数量的增减加以观察和测算,因而体力劳动部门的价值计量相对于脑力劳动部门更为简单可行。而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生产技术的日益复杂化,脑力劳动者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当中所做出的贡献也在逐步增大。首先,计量脑力劳动者的人力资本价值可以通过对产品的市场价值的分解加以实现。经济学理论当中,将全部生产要素划分为劳动要素、资本要素和技术要素等几个大类。这些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把集中要素组合在一起,才能够最终创造出企业产品的使用价值。这种要素组合和企业产品产出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加以测算。在实践环节当中,可以用自然对数的方法将该生产函数转变为线性的生产函数形式,并根据现有的劳动要素、资本要素和企业产出水平的绝对数量用线性回归的办法求出其中技术要素所占的份额,求出技术要素所占的份额后,根据全部产品的最终市场价值的大小,判断脑力劳动部门应当所获得收入份额。其次,对于直接进行产品研发的人力资本的价值核算,也可以结合企业的单个可变要素生产函数进行测算。一项新的技术成果最直接的体现是相同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带来的产出的增加,其具体表现为生产函数的整体上移。在计算脑力劳动者应当获得的收益的增加量的过程当中,将成本函数的上浮比例作为整个部门的薪酬变化比例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能够体现对创新的尊重。对于在工序上存在着一定的先后联系的部门,可以将薪酬的变动进行整体化分析,并明确由于多个生产过程的内涵化,所减少的交易费用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的市场价值,应当被核算进企业的员工福利和工资收入当中。而绩效在不同部门间的分配,则可以通过不同部门之间的技术联系加以确定,投入产出法当中涉及到的企业不同工序之间的中间产品完全消耗系数这一概念,事实上能够很好的体现不同工序在企业最终产品的生产过程当中的不同地位。

五、以逐步替代的方式加强人力资本开发

企业人力资本当中的相当的组成部分来自于并不和市场存在直接联系的部门。这些部门的工作绩效难以直接的或间接的被市场绩效所反映,因此这些部门的人力资本的培育和开发在企业人力资本管理工作当中依旧是一个难点。在组织行为学当中,由于一个组织存在的基础是外部支持,并以提供相应的服务职能作为交换。而当外部支持比较恒定之后,组织内部的攀登者就难以掌控更多的资源,因此会倾向于离开组织,从而形成组织内部保守者众多,组织的发展趋于停止的局面。这种局面在企业的众多管理部门当中也可能存在,并且在消耗企业的大量资源的同时,降低企业的工作效率。但是另外一方面,企业的管理部门当中也存在着众多的优秀人才,如果能够调动起积极性,就能够实现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水平逐渐提高的目的。因此,加强对这些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由于管理部门当中的工作人员往往在年龄上形成一种团块效应,并且可能在企业的形成和发展的初期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因此难以通过其他部门简单地将其替代,因此逐步迫使这些部门转变其工作状态,从而形成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当成为开发这些部门的过剩人力资本的一个基本策略。一般而言,将这些部门进行拆解,并建立起新的部门逐渐替换掉这些部门的工作职能,是减少这些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并且最终实现职能的转化或者激励机制的构建的一个重要策略。与此同时,赋予这些部门新的工作职能,从而基于这些部门更多的外部支持,使原有员工获得进一步上升的空间,并就此取得工作的积极性,吸引更多员工向这一部门进行集中,产生对原有员工的带动作用。

作者:余洋单位: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西安飞豹科技发展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