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造林工程质量管理论文

造林工程质量管理论文

一、现代造林工程的现状

造林业的质量对于林木的存活率以及生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于:

1.保存率、成活率较低

与我国对于林业的整体要求来看,现阶段林业的存活率还远远的低于预期值。而且季节性的差异也比较大,有的年份的成活率比较高,有的年份比较低,但是整体水平明显不足;有的地区的成活率比较高,但是最后的保存率仅在30%左右。

2.林种、树种的结构不是很合理

对于树种林种的安排不合理,有的地质比较贫瘠的地区却种植了经济性树种,对于土质较好的地区,却选择了低价树种,这不但制约了土地的生产力,同时造成了资源浪费。

3.质量不佳,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较差

有的地区对于绿化的速度以及面积进行盲目的追求,从而进行苗木选择的过程中选择了质量较低的纯林业。这就导致了该区域林木的生产量不高,经济产出不高,生物物种多样化的水平比较低,从而导致了形成的生态系统也比较脆弱,容易感染病虫害,而且虫害一旦爆发就很难得到控制,损失惨重。这种单一性的林业设计,不利于病虫害的天敌的存活,进而产生的环境保护能力以及生态效益也就相对较低。林木具有较长的生长周期,因此其产生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的效益也是长期的,提高造林的质量,对于提高各方面的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分析制约因素的成因

1.缺少科学的规划,没有明确的目标

有的地方对于绿化仅仅依据了其它地方的经验,并没有对于当地实际的情况进行考察分析,进而得出科学合理的方案,因此盲目的进行绿化;或者有的地区进行了规划设计,但是施工人员为了自身的便利,仅仅按照个人喜欢、主管臆测、或者是将现有的林木进行种植,对于实际情况以及需要根本就是置之不理。有的地区对于植树造林仅仅是当成了政府安排的零食任务,并没有意识到植树造林带来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因此只考虑面积的大小,并不注重质量和效果,施工的过程是被动的、盲目的。

2.技术不够先进,种植过程不按照规范

对于先进的地区而言,技术问题对于林业的规划起到的是促进的作用,但是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而言,其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对于土地的平整就不能达到相应规范的要求,不能对于原先土质进行改善,也达不到蓄水保质的目的。使用苗木的品质相对较差,存活率较低。对于土质特殊的区域没有进行抗旱或抗涝的技术处理,在种植的过程中没有夯实土壤,培土也不是十分的到位,从而导致了苗木的根部与土壤不能进行很好的结合。

3.管理不到位

管理的机制不到位,没有将利益和责任进行有机的融合,建立起有效的利益驱动机制;对于质量的把关不严格,对于造林的各个环节的把关都不严格,从苗木的选材开始就不进行监督,许多政府仅仅是对群众进行发动,但是对于执行的质量却不做要求,也不进行严格的验收,只要施工完成即可;没有进行栽后的管理,很多人员认为只要将树种上,自己的职责就履行好了,对于苗木后期的管理无人问津,没有一个良好的权责管理机制。

三、完善造林过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1.对于造林业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实施过程要进行监督

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土地的合理利用、农田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旅游的开发以及、农民致富等多个问题,并且与本地区的地形、土壤、气候等条件相结合,从多个角度出发建立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建立好合理的方案之后,对于实际的操作也要加强监管,防止出现计划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

2.调动群众的热情,完善造林的机制

对于植树造林机制的制定既要有一个总的方针政策,又要考虑实际情况,不能够不考虑实际情况就制定统一的政策,否则很容易出现过于追求面积而忽视质量的情况。同时要将权利、职责和义务进行有机的统一,切实的实行“谁造林、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让广大的群众能够在造林的同时得到切实的利益,从而提高群众的积极性。

3.造林技术进行规范,严把质量关

由于各地区经济的差异,导致造林的技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先进的地区应当主动的传授经验和技术,支持落后地区造林业的发展。同时对于苗木的质量,施工人员施工的情况以及种植后的管理工作的质量都要进行监督,并且要严把质量关。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环境质量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环保意识也逐渐的增强,因此对于林业的关注程度也逐渐的提高。在进行绿化的过程中不能单纯的追求数量,更要对其质量加强监管,使其能够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局面。

作者:杨秀冬梁玉红林海坤单位:吉林龙湾保护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