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计算机专业就业指导思考

计算机专业就业指导思考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1.学历劣势成为就业的绊脚石。高职教育往往被认为是普通高等教育之下的“二等教育”,用人单位在人才选择时,侧重于选择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而将只有专科学历的高职毕业生拒之门外,认为专科学历的高职毕业生的分数低、能力差,导致学历成为高职毕业生就业的绊脚石,大大降低了就业质量。

2.学校学习与就业工作的衔接出现缝隙。学校开设的课程理论过于空洞,实践过于模型化、完美化,脱离了实际,学生进入企业很难适应工作模式。在以往的实践教学中,都是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实训项目,这些项目虽来源于实际项目,但是大都因教学范围、实验设备等因素缩小到失去了实际项目的复杂性,这样的教学效果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工作能力。

3.从事本专业工作对口率较低。由于计算机专业的难度较大,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且还要有熟练的动手能力。很多毕业生在刚刚进入企业参加工作,很难适应工作的难度及强度,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现在的大学生往往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职业的发展前景。因此,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大都选择工作难度较小、收入可观的工作,从而导致就业的专业对口率较低。

4.毕业生就业心理尚不成熟。毕业生在就业前思想准备不够,缺乏正确的择业观,对择业的期望较高,择业观念普遍倾向于务实化,缺乏长远理性的考虑,对生产第一线等基层岗位认同感低。无长远计划的辞职、跳槽行为比比皆是,对自己没有明确的定位。种种现象表明,毕业生的就业心理还不成熟,存在一定的心理误区,因此也直接影响了毕业生就业及职业发展。

完善就业指导工作对策

1.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合理确定专业设置。高职院校为市场培养的是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既要符合社会需要,又要具有专业特色。合理分配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优化教学内容,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将就业市场知识渗透到专业教学中。

2.实训、实习项目需要与企业衔接。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是尤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课程的实训和顶岗实习。任课教师在设置课程的实训项目时,尽量引入企业工作中的实际项目或生活真实案例;校内实训室的建设需体现环境逼真、技术含量高的特征,这样学生在实践练习中能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应该进入企业或校外实习基地,实现与用人单位“零距离”接触。

3.以技能竞赛促进提高就业质量。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优势就在于过硬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专业技能竞赛,调动了学生学习技术、提高技能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了解与实际岗位的要求之间的差距,明确自我发展的目标,在技能竞赛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学生,极大的吸引了用人单位。

4.增强职业规划意识,提高就业规划水平。要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就必须增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建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机构,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动探索和正确认识自我,合理设计职业目标,学习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手段,为未来职业的自我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就业规划水平。

5.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拓宽就业渠道。高职院校应重视职业教育,强化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通过教研课改,构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主题班会、规划大赛等方式,开展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积极收集、整理和就业信息,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合作,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普及资源共享,教授和教育学生做电子档案,通过网络的需求与职业匹配来推荐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推进就业的信息化进程,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结语

综上所述,就业工作是高职院校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将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职业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具备综合素质,从而有效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就业质量及就业能力,更好的适应就业岗位。

作者:徐玲单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