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教学论

计算机教学论范文精选

计算机教学论

计算机教学论范文第1篇

1.1缺乏实践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不强

上机操作是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然而有些学校不注重对计算机教学硬件的投入,致使计算机教学设备不完善,或计算机硬件设备陈旧,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践要求,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实践锻炼,使理论知识和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因此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强。

1.2教学方法单一

有的教师不是计算机专业毕业,或学历较低,因此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方法落后。随着知识更新步伐的加快,这些教师难以应对教学工作。而且职业学校的升学压力较小,学校对教师没有太多的制约和激励,致使教师没有足够的上进心。学生基础差、教师水平不高,并且教师的支应状态是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2改进计算机教学的措施

2.1转变教学观念

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注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和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要注意整合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让学生更多地参加实际操作,通过上机操作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2.2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操作能力做好铺垫。学校要加大对计算机硬件设施的投资力度,不断更新教学设备,为学生的实践操作奠定良好基础。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动手操作,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使学生真正地掌握计算机技能。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声光电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计算机学习中。要把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引入到计算机教学中,加强小组合作交流学习,通过新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共同学习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计算机教学论范文第2篇

1.学生基础差异较大

在进入大学以前,有的学生来自落后山区,根本就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而有的学生来自城市中心,他们当中大都提前学过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在开展计算机教学工作时,教师要采用弹性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要因人而异地开展教学工作。

2.学生缺乏必要的引导

虽然有不少学生喜欢计算机课程,但是他们当中在上大学之前,有很多都是自学,而缺乏教师必要的指导。如果教师采用积极向上的引导方式,则可以减少处于积极的热情中的学生,在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迷失方向。

3.教学与实践存在脱节

计算机知识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可是现行教材所阐述的内容都与现实运用相脱节。例如,学生经常使用的计算机知识在教材中只是简单阐述(如收发电子邮件、实时通行、网上购物、网站维护等活动)。这种教学与实践存在相互脱节的情况,导致部分学生只能“自学成才”。

二高校计算机教学思路探索

1.课程体系的转变学生

首先必须学会必要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相关的操作技能,以及在实际中应用这些技能的能力,然后才能全面开发其在本专业领域中应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这个目标,我们要采用弹性课程体系,也就是在完成计算机文化基础学习后,再根据专业特点增加弹性教学内容,全面提升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知识的意识与能力。

2.教学方法的调整

对于其中的一些基础偏弱的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是重点,而基础好的学生则可以选择自己有兴趣的方向继续学习。一些成绩好的学生较早地通过国家计算机考试,也可以激励和引导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共同奋斗、共同提高的目的。

3.考试方式的更新

计算机教学论范文第3篇

1.完善基础设施

首先,在初中计算机课程的普及过程中,政府应当加大专项经济的支持和政策倾斜力度,完善计算机教育的基础设施,配备充足的计算机。其次,教师应当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充分发挥学校的计算机资源,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将理论知识运用于计算机的操作实践中,在实践中强化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使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工具更好的为学生学习服务。

2.强化师资队伍

首先,学校应当对于初中计算机课程的开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对教计算机课程的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将其打造成为维护和管理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开发信息教育资源、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科研的骨干队伍,并通过他们的辐射作用带动更多的学科教师关心新技术,学习新技术;其次,教师应当紧跟时代的步伐,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深人领悟计算机课程的教育内涵,不断学习新技术,积累新知识;最后,教师应积极参加本地区教研活动以及各种赛课、论文等评比活动,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对新事物保持足够的敏感性。

3.提高重视力度

首先,教师以及学校的领导应当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工具,而不仅仅只是学习对象,使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去搜索更多的学习素材;其次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工作情况,制定教学计划。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为将来学习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应该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最后,教师应和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取得家长对于这门课程的认可和支持。

4.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由于计算机基础的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条件的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购置了电脑,甚至在小学阶段就到各类计算机培训班进行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能力。但大多数学生,仅仅有一些计算机方面的零星概念,属于“电脑盲”。因此,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如:资源管理器的操作等,对基础好的同学布置测验、提高练习等,并支持他们进行感兴趣的一些操作,如:电脑绘图,鼓励他们自学课本上选学模块,并作一定的辅导,这样就有较多时间对基础差的同学多指导,使他们顺利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或操作训练。

5.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在设计这个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的角度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例如在进行《网页制作》这一教学内容时,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好的网页给学生看,告诉他们在网页中不仅要有好的文字内容,还要有优美的背景音乐,以及一些好看的动画效果。这样的网页在教学过程中演示,学生会立即表现出兴趣。通过这样一个情境,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网页,并教会他们利用所学过的软件来制作网页,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二、结束语

计算机教学论范文第4篇

1.1教学观念滞后

大多数技工学校总仍然存在“轻实践重理论”或者理论和实践“不挂钩”的问题,对于计算机这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其顺利发展。由于技校管理层不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不愿意配备硬件设施,学生想实践但是缺乏条件;部分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教学观念滞后,认为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是相互独立的,造成实践和理论脱节。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要满足社会需求,就必须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对于上述技校,即使学生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依靠理论知识获得了计算机等级证书,但是一旦参加工作,轻视实践的教学方式的短板就显现出来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势必会有更高的人才需求,对人才的综合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教材、课程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技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教材和课程结构不够合理。对于计算机教学,应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水平选择,但是很多技校更换教材的周期很长,部分院校的实践教材和理论知识教材分开,很难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再者,计算机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并且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逐渐紧密,但是技校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教材内容滞后。举例来说,传统的HTML制作的网页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CSS、Javascript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大多是技校计算机教材缺乏这个方面的内容,不能与时俱进,陈旧的知识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进入社会,技能和社会需求也是脱节的。

1.3教学方式枯燥无味

兼具实践性和理论性,这是计算机教学具有的特点,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也要求学生实践和理论相结合,这就是技校提倡的一体化教学方式。纵观现今的技校计算机教学,大部分仍然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学生在教学中非常被动;理论知识讲解完后,教学习惯给学生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方法枯燥无味,过于单一。计算机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如果缺乏实践,也就缺少了由“抽象知识”到“具体知识”的转化过程,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很多技校缺乏足够的硬件设施,教师也不愿去转变教学方法,认为这是浪费时间和精力,落后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4管理方式有缺陷

大部分技校已经建立了机房,能够满足学生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需求,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病毒、垃圾等,由此产生计算机死机、系统损坏等问题,长此以往,计算机损毁严重,对于技校来说,这是缺乏有效管理的体现。

二、一体化教学方式的具体实施

2.1树立对教学对象的正确态度

相比于高中生,技校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方式都有较大差别,技校学生的智力特点比较特别,并别偏重于形象思维,通过教学可以培养为实践性技术人才。对于高中生和技校学生,势必不能采用相同的培养方法,所以,计算机教学的课程安排、教学组织等都要针对技校学生做具体安排。对于技工学校的学生来说,走入社会得到好的工作是主要目标。对于技工学校来说,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是当务之急,技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自我提升能力,做到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的双向培养。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己的“导学”作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更加重要,一方面,教师应尽力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将一体化教学观念落到实处,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而不仅仅是提高考试成绩和获得计算机等级证书。

2.2开发一体化教学课程

目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知道“怎么做”而不是“为什么”,和教材的编写思想不相符合,造成计算机教学中存在问题,也不符合技校学生的思维特点。对于技校来说,开发一体化教学课程非常重要。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只是按部就班的讲解软件使用方法,将具体的操作方法列举出来,内容较为枯燥,学生即使掌握了,也没有很大帮助,因为他们没有获取实质性的计算机知识。技校应采用和实践结合较为紧密的计算机教材,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将知识和实践联合起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计算机教学中,教材仍然是最重要的工具,技校应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优质教材应注重“工学一体化”,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案例而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任务式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难易适中。设计一体化教学课程,教师应注意几个方面。教材中应有具体案例,并且案例要有较强的实践性、针对性,更加生活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各个案例之间应联系紧密,能够形成教学系统,应按照学生水平由易到难的设置。为学生设置上机课程,让学生有更多机会锻炼实践操作技能。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2.3设立一体化计算机教室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多媒体教师中讲解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在机房中自己操作,虽然教师详细讲解了计算机的操作方法,但是到了机房,学生可能又忘记了,教师可能还要重新讲解一遍,费时费力,效果也不好,事倍功半,再者,这种教学方式也不符合技校实践技能为主的教学观念。技校应为学生设计一体化计算机教师,有两种方式。第一是在机房计算机中预装多媒体控制软件,教师可以控制学生的计算机,在学生屏幕上演示具体的操作方法,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第二种是在机房中设置投影仪和幕布,教师利用投影仪、幕布和计算机,变讲解边操作,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这种教学方法更加灵活生动,教师能够发现学生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2.4运用分组、分层、合作的教学方式

对于技校学生来说,由于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程度也不尽相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学生对教学内容可能已有一定了解,但是有些学生却根本不知道,要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差异化、个性化的教学,教师应该依旧学生水平对学生进行分层,即1、2、3三层,每层选择一到两个学生作为小组长。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以知识水平最低的第3层学生为基础,着重培养第2层学生,适当的给1层学生增加练习难度。学生分组学习,遇到问题和困难可以小组讨论解决,教师也应该给与适当的指导。这种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提高自己水平的同时又能够帮助别人,这种差异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教学效果较好。

三、结束语

计算机教学论范文第5篇

21世纪作为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快,一旦教材更新速度跟不上知识转变过程,就会影响人才发展,最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与之相反,如果教材更新较快,很可能遭到来自硬件设施的局限,让教学过程和教材脱节,最后影响教学成果。从教学方式来看,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僵化、单一,受“满堂灌”“一言堂”等教学方式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忽略了学生思维以及发展,不管是组织内容,还是备课过程,都没有结合学生的反映,由于课堂缺乏互动,所以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参与力度。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实际操作机会有限,受学习兴趣影响,直接损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计算机课程来看,虽然已经普遍应用了现代化设施,但是在课件制作水平以及尺度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另外,由于教学形式陈旧、方法单一,在教学实训中过多运用注入式教学,而实验创新、开发相对较少,从而也就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实训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中专计算机教学质量的策略

随着政府以及教育部门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几乎每个中专院校都设置了技术专业与计算机学科,这让计算机专业由热门专业演变成普通专业。但是从教学过程来看,由于课堂体系过于注重理论传授和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从而直接影响了学生操作、技巧以及能力的训练。因此,在现代化计算机教学中,必须转变传统教学不佳的方面,从多方面完善教学过程,保障教学质量。

(一)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课程设计

从当前的就业环境以及学生发展来看,中专计算机必须以实用为目标,对于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的地方,必须将技术应用作为课程体系的核心。它要求根据岗位需求,适当调整课程规划,对于基础专业课和文化课进行精讲,从而增强职业能力训练。同时,学校也可以开设一些学生容易接受的课程,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素养;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单位必须根据社会以及就业要求调整教学规划和大纲,并且将职业资格证视为教学目标,然后再将职业标准要求的技能、知识融入教学大纲。这样不仅能保障就业需要的各种证书,通过计算机认证还能让学生看到教学成就,从而不断地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掌握学生情况,因材施教

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必须以学生心理、年龄、智能、习惯、基础知识等为基础,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所以在上课前,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再科学地制订讲课重点、内容与进度,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巩固教学内容,保障教学效率。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填鸭式教学以教师为依据,缺乏主体意识以及求异、求新的思想,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必须活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进行更多的知识学习,不是完全停留在书本知识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课本知识,还必须带领学生研究认知规律,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更好地应用知识、探讨知识。

(三)完善综合课程,保障教学质量

从中专计算机课程设计情况来看,它拥有明确的软硬件设计,但是各个学科主要以软件为主,而学生又最怕硬件,所以就存在“轻硬重软”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课程与实验、课程之间协调不够严密。因此,在中专计算机教学设计中,必须让各个学科建立起严密的关系,通过巩固学科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际操作水平。在计算机课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硬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提高教师德育素养,扩大教学效果

近年来,许多中专生由于受到高信息时代的影响,思想更加成熟,更加活跃,这也就很免让许多学生受到网络中的负面信息影响,所以现在的学生不仅需要教师传授专业知识,还需要传授德育观念。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还必须加强中专计算机教师的节能水平以及德育素养,进一步巩固教学质量的同时,利用与“计算机”等相关信息这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兴趣点对学生进行德育。让学生到真正面向社会的时候能够更加理性正确地选择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