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教学案例

计算机教学案例范文精选

计算机教学案例

计算机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a.会利用吸热公式和放热公式进行有关吸、放热计算

b.在条件足够情况下会计算物质的比热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教材首先通过例题,运用所学比热概念,归纳总结出物体吸热公式,然后再通过例题写出放热公式,加深学生对物质比热的理解.

分析二:本节内容突出体现对学生计算能力、理解能力的要求.

教法建议

建议一:我们可以先复习比热的概念,然后提出若物体升高的温度不止1℃怎么计算吸热?若物质的质量不止1千克又怎么计算吸热?若升高的温度不止1℃,同时物质的质量也不止1千克又怎么计算吸热?由此引出课题,并运用例题1进行验证.最后由吸热引申到放热情况的计算,引出例题2.

建议二:在讲完热量的计算方法后,可以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如何计算物体的比热.并给出例题.

“热量的计算”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

热量的计算

教学重点

会利用吸热公式和放热公式进行有关吸、放热计算

教学难点

会利用吸热公式和放热公式进行有关吸、放热计算

教学方法

讲授

一、复习比热的知识

二、物体吸热的计算

Q吸=cm(t-t0)

例题1:把质量为2千克、温度为30℃的铝块加热到100℃,铝块吸收的热量是多少焦耳?

提示:

先查比热表,知道铝的比热,然后代入公式计算.

过程见课本

三、物体放热的计算

Q放=cm(t0-t)

例题2:有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800℃,质量是1.5克,温度降低到20℃时,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焦耳?

提示:

先查比热表,知道铁的比热,然后代入公式计算.

过程见课本

四、比热的计算

例题3;某物质吸收4.2×104焦耳的热量后,温度升高5℃,则该物质的比热为多少?已知该物质共2千克.

解:已知m=2kg,Δt=5℃,

Q=4.2×104J

所以

五、作业

课本P27第7、8题

提出问题:若物体升高的温度不止1℃怎么计算吸热?若物质的质量不止1千克又怎么计算吸热?若升高的温度不止1℃,同时物质的质量也不止1千克又怎么计算吸热?

引导学生解题

指导学生

引导学生

学生回忆

思考计算吸热、放热量的计算方法

学生自己解题

总结比热的计算方法

学生板书

计算机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首先计算机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其中包含的内容都比较的抽象。现在很多教师还采用教师讲授与演示、学生练习的方法,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所讲内容。这种方法会导致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不利于学生深入的理解和学习。其次传统的教学主要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主要向学生讲解书本上的知识和内容,这种教育方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再次教师仅仅关注教学方法的研究,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研究,这样会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互动,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最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有着一定的偏差,很多计算机教学仅仅是从课程的角度提出素质和能力方面的要求,而没有充分考虑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趋势,缺乏职业技能方面的训练。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如果教师不及时的意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变得更加的被动,学习能力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加强。

2浅析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即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目标,设置一些合理的案例分析,使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表达出自己对案例的看法,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把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有效的结合,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1案例分析的过程

中职计算机教学的专业性比较强,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程类型来搭配相应的展示平台。理论性的课程一般选择多媒体投影,而实践性的课程则需要选用网络教室等教学平台,进而对案例进行全面的展示。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学生为主做好引导工作。在学生发现问题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鼓励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再次教师要对案例进行最终的总结,对方案的优点与缺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最终选择出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深入的掌握知识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总结的方案进行实际的操作,进一步的实现案例的重现。虽然教师已经根据讨论的结果总结出了最佳方案,但是很多学生在对问题的理解上还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解决。

2.2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2.2.1案例教学法的目标明确

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案例都是围绕教学目的展开的,都可以为学生提出值得学习和思考的问题,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综合实力。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体,而教师主要是负责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思考。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们之间的相互讨论,学生能够从案例中获得所要学习的知识,并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案例教学法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2.2案例教学法把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很好的结合

计算机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知识目标

1.会根据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算出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和用电器的电阻.

2.理解计算实际功率的思路.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和初步综合运用学过的电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用电的初步知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有关电功率的计算涉及的物理量较多,综合性较强,而且灵活性强,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本节习题课就是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在选择例题时应精心选择,要有目的性,如:课本上的例题1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学生学会在使用电功率的公式时,应注意公式各个量的对应关系,熟悉电功率公式,为下道例题做铺垫.

例题2的目的是要学生掌握解电功率习题的思路,抓住解题中的变量和不变量,其中不变量在初中就是电阻不变.电压变电功率、电流变.

教材(人教版)中的例题2没有从最简便的方法解题突出了电功率的决定式的作用.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理解计算实际功率的思路.

教法建议

有关电功率的计算涉及的物理公式较多对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在讲例题前可以帮助学生复习一下电功率的公式和欧姆定律的公式.讲例题前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要在教会学生独立思考上下功夫.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教师也应在一体多变上下功夫.

计算涉及的物理量比较多,题目的难度比较大.解题时要认真审题,理清解题思路,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加深对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电压、实际功率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弄清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特点,加深对计算过程中必须对各物理量一一对应的重要性的认识.

明确目标

会根据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算出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和用电器的电阻.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理解计算实际功率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培养学生运用电功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理解计算实际功率的思路.

培养归纳解题思路的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重难点:重点电功率公式的运用,难点是灵活运用电功率、欧姆定律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方案一.复习引入新课

问:(1)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有什么特点?

(3)什么叫电功?什么叫电功率?

(4)用电器在什么情况下正常工作?

(5)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之间有什么关系?

方案二:直接引入课题

二.进行新课

解决问题:

1)已知用电器铭牌,求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电流.

2)已知用电器铭牌,求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电压或电流或功率.

3)电功率在串联、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例1:课本中的[例题1].

例题小结:

①若已知用电器的额定状态,可求出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P额/U额和用电器的电阻R=U额2/P额.(一般地说,应当把用电器上所标明的额定条件,理解为给出了用电器的电阻.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②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额定功率大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分析:当电灯两端电压发生变化时,可认为灯丝的电阻没有改变,根据欧姆定律I=U/R可知,I随U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灯泡实际发出的功率也变化.

解题思路:

①根据额定状态求出灯泡的电阻.

②根据I=U/R求出灯泡在新电压上的电流.

③根据P=UI求出新电压下的功率.

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分别算出灯泡在210伏和230伏电压下的功率P1和P2,其他同学在课堂作业本上解此题.

讨论:本题还有没有其他解法?学生回答,教师指出:用比例法P1∶P额=(U12∶U额)2求P1较为方便.

例题小结:

①用电器的实际功率是随着它两端的实际电压的改变而改变的;

②求实际功率的思路.

例3:将灯L1(PZ220-25)和灯L2(PZ220-60)并联接在220伏的电压上再将它们串联接在220伏的电路上,两种情况下哪盏灯泡亮些?为什么?

分析:要判断两灯的亮与暗,只要比较二灯的实际功率大小就可以了.

解:并联时,每盏灯的实际电压均为220伏,则其实际功率就等于灯的额定功率,因此可直接判断出灯L1比灯L1亮.

串联时,因每盏灯两端的电压均小于220伏,所以两灯均不能正常发光,根据例1的结果知道,灯L1的电阻R1大于灯L2的电阻R2,又因为两盏灯串联,所以通过它们的电流一样大.因此可根据P=UI=I2R判断出P1>P2,L1这盏灯亮些.

例题小结:在并联电路中,电阻大的用电器消耗电功率小;在串联电路中,电阻大的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大.

例4:标有"6V3W"的小灯泡能不能直接接到9伏的电源上?若要使小灯泡接上后正常发光,应怎么办?

分析: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不难判断,因为9伏已大于灯泡的额定电压6伏,如果直接接上去,因实际功率比额定功率大得多,灯泡会烧坏,所以不能直接接入.若要接,应和灯泡串联一个电阻R再接入,让电阻R分担3伏的电压.

解:不能直接接入.应和一个阻值是R的电阻串联后再接入.

I=I额=P额/U额=3瓦/6伏=0.5安.

∴R=(U-U额)/I=(9伏-6伏)/0.5安=6欧.

讨论此题还有哪些方法求R.

例题小结:当加在用电器两端的实际电压比额定电压大许多时,用电器可能会烧坏,应和它串联一个电阻再接入.

探究活动

【课题】观察比较两只灯泡灯丝的粗细,判断额定功率的大小.

【组织形式】学生分组或个人

【活动方式】

1.提出问题

计算机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市场需求;实践探索

一、面向市场需求下的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实况

中职学校的教学目的在于给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强、技术基本功扎实的人才,补充市场对实干型人才的需求。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的各行各业,这也就意味着市场需要更多的计算机实干型人才,因此中职计算机也就必不可少地成为了着重实践课程教学的学科之一。但是,在目前的中职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教学问题,首先是教学器材的落后。对于计算机行业而言,科技的迅速发展让计算机更新换代更快,在这个讲究技术专利的时代中,部分教学器材购置费用昂贵,大多数中职学校都没有更新购买,这就导致学生在操作中掌握的知识比较落后,在未来的实践中,对新型的计算机操作不能很好地完成。其次,单纯的理论学习无法很好地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在本应该在实践操作中学习的知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一方面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较少,不能熟能生巧,深刻掌握实际操作的技能;另一方面,这也不符合中职教育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其最终的结果就是在面向市场需求下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实践既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又不能时刻与市场的需求相适应。

二、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景教学,重视学生职业基础能力的培养

理论学习是一切技术能力提升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如果重理论而不重实践,一切计算机操作技能都是纸上谈兵,学生不能将计算机技术掌握得熟练,也就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为企业很好地解决问题。在中职计算机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平衡好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占比,一方面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理论的学习不仅是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还有对于计算机行业而言的职业道德素养、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等等。企业需要的计算机人才,不仅是需要他拥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其有对职业的道德素养、自我管理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传授应有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该重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例如,教师在职业道德素养的课程内容时,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进入工作角色,然后通过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等方法来解决相关的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从情景中注重自己的行为而进行规范,学习到商务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加强校企之间的教学合作,使学生近距离接触工作

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学而言,实践能力无疑是教学的重点,这些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未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计算机学科是一个知识面广、信息量大、技术不断更新的专业,这样的特征需要学生不断地更新知识,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强化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与相应企业对接的方式,联合培养计算机人才,一方面是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未来的企业工作中,另一方面也是给予学生机会进入企业工作实习,积累社会经验,让实习的学生在市场求职中拥有更多的优势。例如,学校可以联合社会上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邀请企业人才到学校中进行演讲,增强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引导学生的就业去向。同时,学校可以挑选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让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课本知识之后,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发挥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内容,接受企业实践的培养,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知识的有效结合。

(三)加强多样化教学培养,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

在这个社会中,市场不仅需要专业型人才,还需要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往往在市场中很受欢迎,因为他不仅仅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还能满足其他方向的职业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观察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在实际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市场企业岗位需求来培养学生专业性技能。例如,有些学生对于网络营销和网页设计感兴趣,那么教师就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操作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在网络营销以及设计上有更深的了解和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发展相关技能,一是可以在课堂中布置任务,让学生实际设计网页营销方案,并给予学生评价,让学生改善缺点,更好地进步;二是可以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网页设计的比赛,让学生在参赛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和满足感。

参考文献:

[1]董晓英.实用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01).

[2]彭楚钧.电子商务教学方法研究综述[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计算机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会计电算化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的发展,会计电算化专业也得到了各企业的重视。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因为计算机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会计的教学也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一门具有较强实用性的专业,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参与性和动手能力。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处在初级的发展阶段,需要对其进行更有效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正好可以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主动学习性和实践中的动手能力。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兴起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当时是将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例应用到商业管理类的专业当中,通过此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并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意识。在案例教学法实施以后,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绩,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被各国的师资所认可。而我国的案例教学法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开始逐渐的被应用在教学活动当中[1]。案例教学法主要是老师通过对一些情景的研究探讨,形成一种较为典型的案例,在案例中老师会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找出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等办法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案例教学中老师所给的案例一般是学生可接受范围之内的。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提前自行准备阶段、分组讨论问题并解答、最后的总结阶段。老师在制作案例的时候应该注意几点问题:一是案例要真实可信,老师所设计的案例要根据真实的情景进行典型化案例的制作。二是要客观生动。当然真实是必要的,但是也不可将案例制作的过于数字化,禁止将一对数据进行罗列,案例要生动形象,学生才会对案例有解答的兴趣。三是要多样化。案例一定要多样化,不可以千篇一律的只使用一种模式或者一种题材制作,要有多样性学生才会对案例有新鲜感。

2案例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

2.1建立案例库

建立案例库主要是分两个部分:案例的选择和案例的来源。在整个会计电算化的案例教学法中,案例是整个环节的关键。老师应该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结合自己所选取的情景进行案例的选择与制作[2]。在案例选择的过程中要选取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典型性是指有代表性的案例,只有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才能将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可以让学生通过案例实现课程内容的实践化。在选取案例的时候还要选择具有实用性的案例,以案例教学法进行授课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对于会计电算化的使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其中。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的案例主要来源有以下几方面:

(1)通过老师到一些企业公司进行深入的了解,再根据实践中的操作进行案例的收集。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有一些企业公司刚刚开始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使用,属于是会计电算化的初期阶段,这时期会计部门电算化的运作还不是很难,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到该企业进行考察学习,在学习考察时老师和学生会了解到会计电算化过程初期的一些工作内容,将所收集到的案例进行汇总可以放到案例库里面。

(2)老师可以根据已有对社会经济等现状进行分析的资料,自己设计制作案例。如可以根据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情况,对其中所遇到的一些现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设计案例。

(3)根据现有的一些会计电算化资料进行案例的收集。如手工账目等。

(4)与其他院校建立合作的关系,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案例教学进行交流。

2.2建立会计电算化实验室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一门较实践的专业,所以实验室的建立是很有必要的,在实验室中学生可以进行实践部分的学习。建立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一部分财务软件的操作,以及一些类似于手工会计工作模拟中的电算化应用,通过在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可以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知识有亲身的体验和了解。会计电算化实验室最好是局域网,这样有助于上述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实验室的环境下学生可以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变化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针对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内容的实验室教学所设计的软件很少,在教学中能够使用到很多软件,都是各企业演示版的商品化软件,但是这种教学设计存在一定的缺陷。很多的高校都开始建立ERP实验室,虽然ERP实验室效果很好但是消耗太大,费用昂贵[3]。所以为了学生在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中可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实验室要设计较为便捷,完善的教学软件,并且要适用于学生。

2.3对案例进行讨论

案例中应该包含教学目标,课程的重点难点,根据案例老师要提出若干的问题。将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做一些准备,对案例中所提出的问题结合所学内容和查阅资料找出解决办法。在案例中老师应该将理论与案例相结合,通过分析让学生进行思考。如在讲会计恒等式的内容时,老师可以在第一步对学生给出案例,如果要开一个饰品店,最先考虑哪方面的问题。接着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最先应该考虑的是资金的问题,资金到位才可以开店。再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获得资金的渠道:可以自己出资也可以向亲戚等进行融资。然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智慧分析应该怎样合理的使用资金,用资金应该做什么。学生考虑的是租门市,然后对自己的店进行装修,接着要进货等,最后老师做出一些总结和概括[4]。这样的方式可以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还可以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语

现在企业对会计电算化越来越重视,所以在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很重要。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重要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案例教学法是适用于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重要教学方法,所以教师要对案例教学有一定的重视与优化。

参考文献:

[1]陈小平.浅议案例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40):53,54.

[2]许璟旻.“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4):47~48.

[3]单晶晶.基于案例教学法的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设计与实施[J].时代教育,2015(16):82.